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昌言上(篇名缺) 东汉 · 仲长统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八
谨案:《隋志》杂家,「《仲长子昌言》十卷,录一卷。汉尚书郎仲长统撰。」《旧唐志》作十卷,「新唐志」移人儒家,亦十卷。《崇文总目》称,「今所存十五篇,分为二卷,馀皆亡。」《郡斋读书志》、《直齐书录解题》不著录。明陈第《世善堂书目》有二卷。其刻本仅见明胡维新《两京遗编》,有《理乱》、《损益》、《法诫》三篇;归有光《诸子汇函》有《理乱》《损益》二篇,皆出本传,无所增多,则北宋十五篇本又复佚失。今从《群书治要》写出九片益以本传三篇,以《意林》次第之,刺取各书引见,补脱讹,定著二卷。其遗文坠句,于原次无考,依各书先后附于末。本传「统,山阳高平人,著论三十四篇十馀万言,」今此搜辑,才万馀言,亡者盖十八九。而《治要》所载,又颇删节,断续𠇗离,殆所不免。然其闿陈善道,指抲时弊,剀切之忱,踔厉震荡之气,有不容摩灭者。缪熙伯方之董、贾、刘、扬,非过誉嘉也。嘉庆二十年太岁在乙亥三月十五日
德教者,人君之常任也,而刑罚为之佐助焉。
古之圣帝明王,所以能亲百姓,训五品,和万邦,蕃黎民,召天地之嘉应,降鬼神之吉灵者,实德是为,而非刑之攸致也。
至于革命之期运,非征伐用兵,则不能《定其》业;
奸宄之成群,非严刑峻法,则不能破其党。
时势不同,所用之数亦宜异也。
教化以礼义为宗,礼义以典籍为本。
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
高辛已往,则闻其人。
不见其书;
唐、虞、夏、殷,则见其书不详其事;
周氏已来,载籍具矣(「高辛」已下三十二字,从《意林》补。),所不可得而易者也。
故制不足则引之无所至,礼无等则用之不可依,法无常则网罗当道路,教不明则士民无所信。
引之无所至则难以致治,用之不可,依则无所取正,罗当道路则不可得而避,士民无所信则其志不知所定,非治理之道也。
诚令方来之作,礼简而易用,仪省而易行,法明而易脂教约而易从,篇章既著,勿复刊剟,仪故既定,勿复变易,而人主临之以至公,行之以至仁(本作「忠仁」,依《文选·庾元规中书令表》注改。),壹德于恒久,先之用己身。
又使通治乱成之大体者总纲纪而为辅佐,右稼穑之艰难者亲民事而布惠利,政不分于外戚之家,权不入于宦圣之门,下无侵民之吏,京师无佞邪之臣,则天神可降,地祇可出。
大治之后,有易乱之民者,安宁无故,邪心起也。
大乱之后,有易治之势者,创艾祸灾,乐生全也。
刑繁而乱益甚者,法难胜避,苟免而无耻也。
教兴而罚后用者,仁义相厉,廉耻成也。
任循吏于大乱之会,必有恃仁恩之败;
用酷吏于清治之世,必有杀良民之残,此其大数也。
我有公心焉,则士民不敢念其私矣;
我有平心焉,则士民不敢行其险矣;
我有俭心焉,则士民不敢放其奢矣,此躬行之所徵者也。
开道涂焉,起堤防焉,舍我涂而不由,逾堤防而横行,逆我政者也。
诰之而知罪,可使悔过于后矣。
诰之而不知罪,明刑之所取者也。
教有道,禁不义,而身以先之,令德者也。
身不能先,而总略能行之,严明者也。
忠仁为上,勤以守之,其成虽迟,君子之德也。
谲诈以御其下,欺其民而取其心,虽有《立成》之功,至德之所不贵也(《群书治要》。)
赓有明铙歌鼓吹曲六篇 其二 定武功 明 · 文肇祉
 出处:文氏五家集卷十
魏缪袭国初破邺而作谓武功之定始于此也高皇渡江取太平诸路武功亦定于是
定武功,始渡江。
江水茫茫,鼓声锋锋。
下采石,平淮扬。
东收吴越西定湖湘
中原河洛恢其疆,秦晋燕赵咸归降。
镇南,来越裳
武功定兮杀伐张,广轮抚兮歌元良
赓有明铙歌鼓吹曲六篇 其五 应帝期 明 · 文肇祉
 出处:文氏五家集卷十
缪袭言文帝以圣德受命应运期成祖文皇帝顺天抚运而继志述事之大殆有光于先烈者欤
昭文皇,光承洪绪。
密运神机,奠鼎燕冀。
天纵文武,一怒安民,两京并峙。
内抚舆图,外扼关塞。
以握要几,以据全势。
大明铙歌曲十八首 其一 黄河清元至正末黄河清大圣启运符载辟宇宙为黄河清第一) 明 · 胡应麟
 押词韵第十七部
夫鼓吹铙歌之作肇自有熊所以象成功昭盛美凡圣王受天明命摧陷廓清之烈非此亡以被诸声容粤自商周以征伐定天下一时播告之章勿可睹已汉铙歌十八曲其辞迄今尚存虽文义讹脱难以尽谐歌中之辞亦匪专为武功而设至味其音节隐然发扬蹈厉之风视汉诸古诗优柔驯厚者迥绝不伦则铙歌所由作可知已两汉而下魏缪袭吴韦昭晋傅玄宋何承天唐柳宗元代相拟赵宋无闻则皇明宋濂氏尝追述之寻诸家制作即风格词藻未能抵掌西京一时可颂之绩固咸取以被诸乐章矣高皇帝提三尺起淮甸扫边尘而遏绝之大荒之外此其勋德巍巍亡论汤武即轩辕氏不无逊心独铙歌之作诸文章家往往缺焉间一二仅见而辞义寂寥音节迂缓未足以揄扬大造垂示无穷夫魏偏闰唐宋下衰缪韦何传于骚坛未槩作者彼且黾勉步趋以自侈一时殊际焉明臣子目击高皇帝震古无前之伟树以安享二百祀之太平即草莽山林畴匪帝力而默默终身不能效一辞之赞甚非所以效康衢击壤野老细人之义也应麟不敏呻吟佔毕馀二十年蠡海管天颇测毫末谨按我圣祖发轫之初以迄于四方底定之日叙次其事为大明铙歌曲一十八章诚知謏闻谫识上不足以鸣昭代之鸿庥下不足以骛西京之遐轨以较唐宋诸家庶几近之缀属既成不忍焚掷爰录笥中附诸康衢击壤之末异时鸿生硕彦制作迭兴盛演歌辞登诸鼓吹俾圣神勋德永揭千秋此或为之嚆矢云尔铙歌本二十二曲其四曲亡魏吴所拟仅十二曲说者咸以十曲仍用旧名然其辞亦不复传何也今止据存者十八曲拟之考诸家词惟缪韦傅常被施用承天宗元辈率私作之以备异时采择者而凭依名义流播迄今故敢窃取其例焉
黄河清,圣人出。
应昌期,诞至德。
著戎衣,奋三尺。
靖四方,建都邑
干戈偃,弧矢戢。
统九有,主社稷。
神与鬼,咸受职。
烽烟扫,爝火熄。
大明,照中国。
万千祀,与天一。
蜀汉铙歌十二首 其一 帝车见昭烈甫髫舍东南产奇树五丈馀童若羽盖望气者咸属心焉为帝车见第一) 明 · 胡应麟
 押词韵第四部
炎精既缺海宇三分昭烈以汉室宗亲亲任武乡君臣一德托孤寄命比隆两汉以还大统故当以蜀为正王通氏抗言武乡不死礼乐可兴识者咸谓不诬顾汉氏而下魏吴晋各有铙歌以播扬功德蜀反缺焉盖武乡身任复汉之责魏吴未灭夙夜皇皇惟誓师鞠旅东乡是图舍是而播告声歌彰明得意此天下既平之事非枕戈待旦之日所暇为也又蜀之文人时尤不竞谯周郤正等辈槩之词赋咸匪所长亡论武乡未暇即欲有事焉未有可以肩草创之能洪润色之寄者也惟是魏吴制作流传迄今才流艺士簧鼓笔端动以昭烈武乡夷诸僭窃顺逆邪正郁而勿彰余甚憾之昔陈寿三国帝魏先晋紫阳一正其谬称快千秋不佞佔毕词场馀二十载于乐府杂调颇睹一斑每读鼓吹铙歌至缪袭韦昭傅玄诸作不胜扼腕至欲鼓而攻之噫彼各自尊其主势则宜然百世之后是非大明而操管握觚之俦从事乐府惟齐梁月露冶艳相沿迄未能一厝意于此余则何敢以谦让未遑也爰效缪韦诸体为蜀汉铙歌曲一十二章上以著昭烈间关戡定之绩下以武乡夹辅尽瘁之忠即藻绘方之诸家未当鲁卫而理直义形据事陈词群嗥自废忠臣志士之愤或赖此其一雪矣夫(宋无铙歌宋景濂尝追补之惟后汉独缺云)
帝车见,涿鹿墟。
童童立,五丈馀。
千灵卫,七圣趋。
飏金支,翼翠旟。
雨师道,风伯驱。
气如龙,殷里闾。
真人起,握斗枢。
奠汉鼎,抚皇舆。
炎精曜,火德嘘。
亿万载,帝方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