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朴士宾内室辛孺人 其一 戊戌 清 · 金昌翕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三渊集卷之十四
自余友朴士宾。相得欢甚。两忘所趋。诚意气韵味之有合也。余于一世。独以狂迂自可。而士宾则殆过之。盖不以功名热中。不以家累挂眉。所嗜者哦诗。所务者浪游。意有所出。瀛峤朗岳之遐。九渊百潭之邃。倏忽无碍。到或累月淹留。尝于天一台。闻其殇惨。犹不废啸咏。施施其返也。举其迂状。类多如此。则为士宾妻。不亦难乎。然不惟不为之讪。而反以助成其迂。尤难之难者。士宾孺人辛氏。乃能为然。使士宾不忧衣食。乱其心。随意跌荡。无复顾恋乎家者。不贤而能之乎。至其不用声气而阃事自理。又能介洁知耻。不苟辞受。则士宾尤所敬畏。韵士逸妻。其可谓天合焉。而孺人今亡矣。余以士宾疏荡似寡情。其必大作盆歌以著狂态。而及见之。霣坠殊甚。欲语哽塞。仅述其贤懿一二如右矣。而曰吾不复以迂为乐矣。其语虽冷而有足悲焉。余亦有一纪滞思乎亡室。犹记其诔语曰。非君之顺。余迂安设。嗟乎。吾两人意气之合。又更有悼亡之同情者乎。士宾固坐诗穷。而余亦然乎哉。士宾平日。内以孺人为知己。外以昌翕为赏音。孺人之亡。非余作挽而谁哉。虽衰病因循。后于靷葬。而然百年心期。将凭此而宣矣。不容终阙。又可苟副乎。所述七绝。凡十一首。自谓穿过了士宾肠肚而屈曲写出。未知士宾果一读犁然。笑涕并作。终以为情文之相生也否。
夫子清豪肯恋家,狂歌阔步或天涯。
归来检阅闺中事,几席琴樽整不斜。
和归去来辞 清 · 宋相琦
 出处:玉吾斋集卷之一
梦窝相公。首有和作。三渊疏斋芝村诸公。并次其韵。梦窝又要余追和。余亦效嚬赋之。情见于词。工拙不论也。
归去来兮,欲归未归何时归。
嗟尘寰不可以久处,恒郁郁而自悲。
昔余志之嘐嘐,慨古人之难追。
地幸同于洛闽,免趋向之或非。
朝陪席于堤上,夕春堂乎抠衣。
终老大而无闻,奈质薄而才微。
顾我素性,厌世驰奔。
幽居境僻,水绕山门。
令节佳辰,胜事长存。
湖亭渔钓,月堂琴樽。
奉至乐于晨昏,期百年而承颜。
泣风树而苟延,恋旧巢而自安。
蒙先王之我嘉,除旨翩于林关
策疲驽而趋命,愧高人之傍观。
遂低徊于鸿恩,迟十载之南还。
痛乌号其曷及,空白首而盘桓。
归去来兮,思驾言而出游。
菟裘之我有,舍初服而何求。
纵江湖之退处,讵宗国之忘忧。
秋风又搅余乡思,纷万宝之盈畴。
登山有屐,泛湖有舟。
掇寒花于东篱,荫佳木于崇丘。
悯世路之怀襄,泾渭坼而横流。
聊逍遥乎晚节,庶不忝于先休。
已矣乎,衰荣自古无定在,负二宜去吾奚留。
胡为乎蹙蹙靡所之。
轩裳为桎梏,风月是襟期。
引泉石以枕漱,滋蕙兰而耘耔。
玩消长于羲爻,咏薖轴于风诗。
詹尹兮何卜,吾志已决不须疑。
按:窃观诸作。盖亦各言其志耳。若余者。真是可归而不归者也。自谋犹不及。其可为他人谋。其归不归之当否乎。以此篇内。只述己事。而不敢如疏,两公之言也。因记昔年癸丑。先人偶有和陶辞一篇。尤庵先生跋之曰。宗人宋某。为示所和归去来。其辞致之高古。亦自知其不能与之上下矣。惟日乾夕惕之句。是渊明道不到者。而又渊明所不屑者。只五斗米也。其视之玉堂天曹。还可争优劣于其间耶。抑使渊明生于之后。则其将抚孤松而和此辞耶。殆难与俗人言也。噫。先生发挥之意。可谓盛矣。三复讽咏。尚有遗芬百世之下。其有不感叹于斯者乎。此文见删于先生集中。恐遂湮没无传。仍并附见于此。
洗心台别席 其一 壬辰 清 · 金时保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茅洲集卷之五
是会也。盖饯余杨沟之行。主翁叔亦将出塞。计于役之远近。未知孰宜饯行也。酒酣感慨。使纯儿抽韵。韵至辄应。篇章遂多。寤斋赵兄,兰溪闵友,密斋安友。少辈七八人偕焉。壬辰八月六日也。三渊追至。
杨麓辽河六千里,东征北去两劳劳。
名区每拟联镳稳,远道还看击剑豪。
叶县飞凫天路近,长城饮马朔风高。
旄头未落空危涕,争似花源理钓舠。
飞仙台。乍雨旋晴己丑 清 · 李海朝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鸣岩集卷之四
神兴寺。在雪岳洞口。距官府四十里。自寺南转行五里许。到飞仙台。左右石峰森立。色态恰似众香城。洞中全铺大盘石。高低作数层。色亦明莹。可映人面。飞流激泻。散布石上。跳沫乱射如风雨。清奇爽旷。真是岘山第一洞府也。下潭即卧仙台。奇壮不及上潭。而亦清澈可爱。自飞仙台穷源。行三十里。可抵曲渊深源寺。即三渊子所卜筑雪岳最深处。而路险不可蹑。怅然而归。由神兴寺西北上十里馀。石山突兀撑空。铺张数里。即天吼山。石色不甚洁白。而气势尊严雄伟。凛不可近。山腰。有两穴。能生风。襄之多风。盖由此云。上下有巨石窟。旧传。继祖禅师入定处。尚称继祖窟。窟底。新构小庵。颇清洒而未及缮完。空无僧。窟前大石。高数丈馀。叠石为梯而登。上可坐数百人。东临大瀛海。前对达摩诸峰。亦一奇境也。
缓步穷源境转清,煮糕岩畔细烟生。
松杉不饰唯峰色,琴笛无功但水声。
花笑醉颜低拂席,雨催诗兴洒沾觥。
居僧岂解游人意,欲唤飞仙说此情。
天帝潭丙戌 清 · 李海朝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鸣岩集卷之三
潭在县东三十里。三面石壁。簇立屏拥。皆成八角。清泉泻出岩窦。汇成一泓。周数百步。澄净彻底。散布盘石。倒挂为瀑。轰雷喷雪。舂作深潭。流入于海。瀑傍构草亭。扁以烂柯。东岸。有一径可通。两崖树林。四时葱茜。悉,杜冲,山柚,踯躅之属。潭边扫石。列壶觞吹笛。北岩上。双鬟对舞婆娑。影落镜中。响振林谷。鯈鱼游泳。怪鸟啁嘤。松飙骤涛。泠然相应。岩间一朵杜鹃。雪中方烂开。绰约如相媚。亦一佳玩也。汉挐山北。无泉石之胜。山形盘礴磊磈而已。而山南则翠蔚然。觉有清淑气。三渊环其下。蓄灵争奇。此山南北之所以异也。正方渊左瀑右海。对峙三岛。清爽轩豁。可以独擅。而天池瀑之奇壮。天帝潭之幽诡。互有短长。各极其态。要皆海上灵区也。清阴先生冥搜极探。秘境奥界。足迹靡不逮。亦尝叹天池渊之悭秘海外。见漏地志。而如正方之奇胜。犹不载于南槎录中。山水亦有遇不遇耶。
天池去渐远,馀兴在奔峭。
凭舆望超忽,岩壑隐林表。
双旗缭灌丛,孤筇逐飞鸟。
天府秘幽怪,云壁深围绕。
三面立嵯峨,八角相映耀。
太初黄杨厄,邃古苍松矫。
灵源接银派,飞泉泻幽窍。
空潭静渊沦,积水深绿缥。
天光荡空碧,云物澹虚照。
万品分色相,一鉴自澄皎。
溢流泻石矼,双瀑喷树杪。
轰雷杂飞雪,窅冥失昏晓。
同源异流坎,一理分静扰。
攀藤极冥搜,倚石展遐眺。
双舞对婆娑,孤笛清幽杳。
灵飙若褰举,仙乐和袅袅。
鯈鱼出游泳,禽鸟翔叫啸。
英英雪中葩,向我如相笑。
抉奇喜幽旷,掠美怜窈窕。
灵境亦有遇,谁知秘绝徼。
云溟环茫洋,中藏小潭沼。
鲸鹏限冈峦,鸾鹤每缭绕。
洪涛难把玩,但恐乾坤漂。
清波可漱濯,爱此湛虚妙。
仙槎汎何处,银汉望浩溔。
谁云大地宽,难容一粒小。
樵柯坐易烂,一局看未了。
银台远恍惚,芝草空乔夭。
迟迟白鹿翁,相期升圆峤。
岘山三十咏 其一 雪岳晴光己丑 清 · 李海朝
 押支韵 出处:鸣岩集卷之四
山水之难于兼备。犹人才之不能通该。虽一丘一壑一水一石。尚难兼有而并观。而况于江山之大。而况巨海名岳之相值而具美者乎。我邦岭东八景。惟高,襄二境。背岳临海。襄之雪岳。世称小金刚。而洛伽之天造神创。望海宏豁。又可与高城之海山亭。争其甲乙。此真山海之具美者。而且其邑号适符于中华胜区。岘山汉水。虽仿古立名。山翁叔子之风流馀韵。顾名兴怀。想像而不可忘。其妆点湖山。贲饰物态者。可谓增价百倍矣。邑旧无志。楼馆寺刹。间有寂寥篇咏。而只记一时一区之景而已。曾无搜剔一州之胜观著录而表章者。余甚惜焉。乃考胜览所载。且访邑中耆旧。编为岘山三十景。各附短章。略记其胜。仍要百渊金子益和之。噫。永州溪山。特是穷荒绝徼。黄茆苦竹间。寻常一淙峥。而自经子厚题品。得与名山大湖并传而齐美。至今读其记者。不觉窅然神游。而今此溟岳仙区。瑰览异迹。无人发挥。山水之亦有遇不遇者。岂不信哉。顾余无文。不可谓山水遇其人。而余之遇山水则幸矣。姑以拙咏及和章。揭诸屏间。以俟后来者之因此阐发焉。
雪山长戴雪,况是雪下时。
晶晶霁后色,同我白接䍦
冰魄少清辉,交映扶桑池。
欲唤访梅客,同赋看山诗。
次家侄獜倅(光命)金三渊酬唱韵 其一 清 · 赵裕寿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后溪集卷之二
君地有雪岳。得三渊为之民。又有往来唱酬之事。吾漱玉六年所无也。倾想之极。辄次其韵却寄。兼属韵主。
闻君治内逸民存,造次安能致偃门。
须办篮三十座,论诗咨政去源源。
述怀 其一 己未 清 · 李宜显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陶谷集卷之四
先君子于庚午。遁居乡舍。以律诗述平生。自东至咸凡三十首。三渊金公亟称其词致笔力之美。今不肖年老居閒无事。谨效先作。略叙出处大致。次第顺押。一依旧轨。只以句语拙涩。殆不成体㨾。深为愧仄云尔。
龙仁之李派流洪,壁上馀庥启后蒙。
十四承宗连赫黻,半千绵业讫神崧
熙朝茂族公评在,笃孝真清庆报丰。
看取瑶珉铭德烈,淋漓大笔仰尤翁(我李系出龙仁。始祖官太师高丽壁上功臣。讫丽朝五百年。传世十四。冠冕不绝。神崧指丽所都。入我朝。尤以清白孝友名。尤翁作三世墓文。)
梦作戊子 清 · 鱼有凤
五言绝句 押冬韵 出处:杞园集卷之三
余于戊子秋。省觐于江都二衙。与舍弟同游海岛中所谓普门庵者。老僧翕然出诗轴。农岩三渊先生诗。亦在焉。余方在农岩先生服中。故不作一句语而归矣。越十数日。梦游庵中。吟成一绝。盖此轴中某人松字韵。而上句客字。错认以封字作矣。时则某月某日。即吾亡儿三加日。而诗语之发于梦寐者。若是悽绝。闻者异之。明年。儿忽夭逝。余遂作穷独人。此岂其兆谶之见也耶。悲夫悲夫。
海上有神窟,太古苔痕封。
吾生眇如,独立倚寒松。
奉和槎川李翁悬弧日韵 其一 清 · 申维翰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青泉集卷之二
槎川李翁。家在白岳山下。杜门著书。世之诵其诗者。无不人人俯首而听旗鼓。自三渊没。翁既登坛莅盟矣。余惟瞽者何与乎文章之观。辱在旧雅。一日往拜之。翁出示其悬弧日所赋诗曰。吾生于显辛亥四月二十三日。于今六旬有七寒暑。病痿块坐。念来日无多。所以感形于言矣。余应曰公之生。与佛同月。佛以上弦。公以下弦。天地清和之气在此月。月之精在弦望。维帝其命之哉。抑又闻道家谓仙人误读黄庭经。谪降一千年乃召。世间甲子。奈公高枕何。余不解诗。偶被公和韵之命。归之以牧荑。敬为公寿。
曼倩如龙混世间,柏梁谁识牖中颜。
自言生并金仙月,长得家居白岳山
天地四方狼子窟,诗书六艺鸭江关
青牛柱史君同姓,紫气今看海上还。
赤池歌 清 · 吴光运
 出处:药山漫稿卷之四
偶阅新行三渊集。有赤池歌。即度祖射龙事。惜其词不甚瑰伟。遂倩傍人濡笔。漫兴口呼。
人斗龙不觌,龙斗胡我白。
鞭长不及龙之腹,梦与龙语觉莫适。
飞鸟依人人亦怜,矧尔三百鳞虫伯。
鹊血调弓弓有威,神人带出鬼辟易。
鼍静鼋睡镜面平,灵意苍茫云脉脉。
宛在中流忽异色,霹雳挟出龙二只。
飞沫倒射四十里,怒涛起立三千尺。
左望如茶恐荼)右如墨,无乃潢(潢恐黄)池劫晋栅。
不然黑鹅军缟素兵,旗鼓相当光注射。
共工头触天柱非壮观,长鲸跋浪沧溟真小剧。
天吴海若皆走藏,野老村氓不敢脉。
风雷大麓神扬扬,玉立高歌视蜥蜴。
诱兵开合伺敌便,云边揭出穹窿脊。
玄甲怒张八有间,流星应的其声砉。
电碎雷死若山崩,云陷雾裂如地坼。
残鬐败鬣不敢掀,十丈蜿蜒水心掷。
战胜霜髯拂天高,感人冥冥无诺责。
风云长护窟宅尊,澎湃荡潏万古赤。
我闻此语叫奇绝,何况临池壮心魄。
龙乎且莫贪天为己报,累仁积德开王迹。
呜呼圣祖得三矢,乃于肃慎之遗宅。
呜呼一矢兮,当日射渊龙
呜呼二矢兮,太祖定国斯怒赫。
呜呼三矢兮,遗我神孙待天时,北射天狼静沙碛。
次赠金上舍仁谦己卯 清 · 南有容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雷渊集卷之七
上舍三渊庶从侄也。能诗爱山水。中心见于貌。千峰一蹇。委叩所不知之累止。亦其一奇也。遂用见属韵。以赠其归。
鞍马亭亭涧日西,荜扃牢落半春泥。
看人君自传心远,肃客吾能举手低。
万事难穷此鬓发,孤怀惟有某山溪。
累臣得去田园去,莫说分携说共携。
关西乐府 其一 清 · 申光洙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灵川申光洙圣渊甫著)
平壤箕子东明王之所都也。自古号佳丽擅国中。皇朝敕使如张芳洲,许海岳,朱兰嵎诸公。或称天下第一江山。或称如金陵钱塘。国朝升平屡百年。士大夫宦游者。画舫江楼。粉黛笙歌。留连沉酣。有秦淮烟月西湖之娱。然金陵钱塘。皆有,宋才子歌诗。辉映湖山。以饰大平。东国无乐府。西京题咏。唯牧隐李相国混外。近世三渊金翁作亦佳。然皆律体也。郑知常官船一绝。始得乐府音调。为千年绝唱。足与盛唐方驾。穆陵李达崔庆昌白光勋号三唐。一时又有徐益并次郑氏韵。颇称名作。先辈亦病其为采莲曲。盖非其至者也。仆亦尝游平壤。次其韵。如黄鹤楼崔颢诗在上。摆笔临江。几欲为金黄元之哭。甚矣。此道之难也。练光,浮碧之间。仆未尝不慨然彷徨。欲更赋关西乐府。以遗是邦之为方伯地主者。被之声歌。自念五十布衣。失意栖遑。不足为贵人重。恨不少年为客。悒悒而归。至今十数年。颠发种种矣。爱其湖山。如淡妆美人秀媚难忘。往往梦想在浿江舟中。樊岩尚书以节西也。都人士多为歌诗以送之。仆奉香宁陵未还。后乐浪使者至。飞书督诗。樊岩吾友也。风流文采。足与平壤山川相映发。仆亦宿念所动。为公欣然。如白首废将。十年田间。忽闻出塞金鼓马鸣萧萧。不觉弹弓一起。遂依王建宫词体。蘸药汁戏笔。作关西乐府。亦名关西伯四时行乐词。先之以夏者。以樊岩赴镇在端午也。凡西都之形胜谣俗。历代兴替。忠孝节侠。神仙寺刹。边塞军旅。楼台船舫。以至女乐游衍之事。靡不备述。亦可谓一部西关志。而往往纤靡之语。杂以闾巷俚俗。乐于风雅扫地。恐不免轻薄之诮。然较王建诗。百有加八。盖用禅家数珠法也。禅家持戒者。以百八珠念念脩善。循环不穷。仆平生喜其法手之常念。西土虽号纷华。游是邦者。常作此念。如数珠法。蛾眉𥊑睩。管弦啁啾。不足以溺人情性。然豪杰之士。富贵得意。而声色当场。能不迷者。亦几人哉。阿难世尊高足也。墯摩腾伽淫室。三旬不返。世尊现清净大法。救拔苦海。樊岩定力。吾未知与阿难何如。仆无世尊神通广大法力。百八乐府。又不足以辉映湖山。如唐,宋才子。亦安知其不为清净大法乎。请樊岩以吾诗。为禅家数珠。绮筵酒席。一歌一舞。念念自省。问主人翁惺惺否也。
西都佳丽似杭州,圣代升平四百秋。
第一江山兼富贵,风流巡使古今游。
次韵归去来辞(并序○己亥 清 · 黄胤锡
 出处:颐斋遗藁卷之一
余少也迂。犹志于古。不屑屑举业。三十一幸登上庠。三十八偶被朝廷采录。自庄陵参奉。内迁义盈库奉事。转宗簿直长。以司圃署别提。升六品。仍拟司宪府监察。不得点。未久归觐。侍先人汤药七朔。而先人弃二孤。是辛卯十二月也。先是己丑。以四六魁七夕制。旋因一字微眚。有文衡致疑者。则命官不得不拆名自白。而首相因宿憾不一言。竟失第。庚寅以殿策被选于九日。而试官斥其勤攻上阙。又不第。一时讥以刘蕡。其嵚崎极矣。独惟我先英宗大王。自七夕入侍以后。拳拳渊衷。实非一再。既于宗簿提调横辱而伸之矣。又于轮对。询文献象纬而褒及先臣矣。又于勤政殿。以仁安故事。特命召之矣。又于益男疏可否。特以待金三渊后孙者援例。使勿言矣。又于谢恩之地肄仪之日。重举爵里。以惜其不遇。而有望于后日矣。先人尝教之曰待汝四十。终不得一第。肰后从汝所好可也。及出仕则曰汝在京日。虽逾四十。必赴大科可矣。而小子不肖。既再若有为而踬焉。肰所受圣奖炳丹青昭日月。又安可以此而易彼哉。盖区区于此。只冀一专城。庶君馀波及于父母。而呜呼有辛卯之恸。则自是所依而为命者。惟老母在耳。服才吉而我圣上受命代理。于是乎丙申正月。有翊赞之除。顾以荣养之非路也。不欲起。既被母命强赴。而不免有事径递。八月又会葬元陵而归。戊戌正月复承司仆主簿之命。二月入城。念未有词讼履历。不可以求县。故自愿迁东部都事至十二月其过六朔之限久矣。而忽不自意横骛为长陵。夫以十三年积仕之良勤。七十九慈侍之可恻。而一朝置之散地。悠悠苍天。此何理哉。岂亦察其欺世盗名。不足以当一邑民社之寄耶。余于翊赞前后在田间七年。其以副末被拟者殆数十。凡近世所目荫官者。清选几皆得与。而俱非余所志也。乃其志惟愿一奉母氏官厨之养。故名以外邑。将无论丰约。此所以耿耿不能忘情尔。今猝惫如此。此必五十年间诚孝不笃。无以孚及当世故欤。或曰情已蹙矣。势已迫矣。入京之日。宜一见诸公。枉尺直寻。亦何大害。余不觉一哂。因次归去来辞遗韵。以自矢必归云。辞曰。
归去来兮,吾母八耋吾其归。
夫既思养而不得,寔天命其奚悲。
昔余齿之始壮,谓前良之可追。
乐庭闱之具庆,惧霁潦之或非。
蒙先王之作新,遂滥簉乎襕衣。
学未优而径仕,奈志大而才微。
邈矣庄寝,肇骏其奔。
乃供油烛,兴化之门。
奎章玉牒,亦有司存。
维时衮褒,可铭彝樽。
汔四命而不第,嗟奄诀于严颜
萱树之愿依,叨桂坊而敢安。
元陵而经岁,犹至情之相关。
俄承召于囧寺,盍新休之是观。
由东部而候县,冀膝下之荣还。
忽为令于长园,怅块独而盘桓。
归去来兮,尚安用夫远游。
人无肯于曲怜,吾有耻于冒求。
服斑斓而弄鷇,将侍侧而忘忧。
于焉献岁而发春,行且耕于先畴。
或樵于林,或渔于舟。
足甘旨于登盘,多逸暇于游丘。
及爱日之馀景,歌圣泽之永流。
指百年而康娱,知我心之休休。
已矣乎,一盈一虚能几时,翩肰去矣无我留。
胡为乎离母欲何之。
婢膝非其志,子职乃所期。
嘉含饴于定省,劼带经于耘耔。
追山雷之先训,慕子车之遗诗。
斯忠养之亦极,三公换吾奚疑。
康生见怀诗 其一 清 · 李书九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惕斋集卷之三
康生名文禧云山人。父寿长少从寤斋赵公游。闻三渊金先生之风。喜诗歌古文辞。既殁。生继父志。隐居山中。余守宁边。得寿长文奇之。从生求见其遗集。及解官将归。生忽来见曰。此足不出山已十年。今日为公一出尔。因留饮数日而去。今春又寄见怀诗数十篇。遂作此以谢。
名姓羞将史笔垂,平生空抱好心期。
谩倾草野忧时泪,独赋林泉感兴诗。
水北山人嗟已老,关西夫子有谁知。
怜君不负便便腹,一字如今未救饥。
清潭 清 · 金祖淳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枫皋集卷之一
清潭。在三角北仁寿之下。崇岩幽壑。吐纳云霞。百里之间。水石之奇者。皆出于下。以是游子之辙。横今古也。癸卯七月小晦。余与石閒金照访焉。咸拂衣烟林。并溪斯征。既至。观其所谓潭者。奇种种不可殚也。盖三谷之水。得石而胜。渟而为潭。既潭溢为溪。既溪悬而瀑。灌而梁。浅者为涧。滴者为溜。石既洁。泉既清。负山夷其确。临流雘其构者。曰卧云楼。故相国洪公所刱也。三渊先生尝于前二丙申七月。文宴于斯。二三文士者从。各扁诗于壁。既想清韵。继乃感激。载怅载欣。乃作游清潭诗。
出门心浩荡,入山转幽寂。
寥寥轻秋韵,濛濛太古色。
冠碍苍藤垂,衣湿翠岚滴。
径逼行常危,乔林蔽日黑。
缓步窥洞天,渐喜神思涤。
隐隐远峰雷,捲送练光白。
逐溪信山回,境新心赏适。
盘陀忽我前,广阔颇壮特。
苍苍翳轻阴,润洁坐胜席。
上下潭之水,禀奇于斯石。
缓或石背散,峻或石腹击。
垂如明绡拂,滴如珠帘织。
怒者急喷雪,静者细涵碧。
坐我空色界,恍然尘垢剔。
卧云谁家楼,丹绿炫雕饰。
东西置房室,前后罗卉植。
迎风画襜褰,纳月雕户辟。
文崖当粉垣,奇云抵雕画。
平按四时景,仙凡遂自隔。
谷音答流响,宫商切箫笛。
我家三渊翁,题诗犹在壁。
而今七十载,光怪发古墨。
我来符是月,惊喜增感激。
曾闻华阳老,大字有留刻。
轻屣凌绝岩,负杖披深棘。
东边小木桥,我仆忙理屐。
手持一盂饭,精洁劝我食。
不知山色好,只愁山日夕。
慎莫久稽留,纵横猛兽迹。
谨慎多谢尔,良辰宁不惜。
泄云含雨起,松籁水相拍。
密雾湿朱栱,尽失俄所觌。
怊怅别灵境,三步一叹息。
古树横洞口,龙蛇互腾掷。
鬼斧凿仁寿,元气于此积。
峰成潭即馀,敢以间人力。
如何造物者,区区作无益。
呈上竹坡相公(并小序) 清 · 朴允默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存斋集卷之二十二
猗我竹坡相公内阁仙僚。耆社老臣。家居养閒。博览群书。便成日课。于是遂就东国文集。编摩抄定。用鹿门八家例。名之曰东国八家。曰牧隐(李穑)曰溪谷(张维)曰泽堂(李植)曰简易(崔岦)曰清阴(金尚宪)曰农岩(金昌协)曰三渊(金昌翕)曰江汉(黄景源。)皆宗匠钜手也。各成一家之机杼。贲饰明时之黼黻。可与昆山美玉。阆苑彩霞。髣髴其光华。铿锵乎音响。岂不诚卓然大矣哉。公皆发挥之表章之。阑一代之文章。图百世之流传。斯文之功。其何可量。而顾今白首暮年。用心纡虑。若是其勤。孰不钦仰赞颂也哉。况允默以门下故旧。熏炙馀风。观感之馀。一以识编书之颠末。一以寓微忱之万一云尔。
创立八家始我公,鹿门抄选与相同。
规模已定详心际,取舍应输慧眼中。
五百年来皆间气,百千篇上可争雄。
唐朝宋世将何暇,文体文华亦我东。
谷云讲会。得筵字 清末民国初 · 柳麟锡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一
乙巳三月七日。堤川邑行讲。会者殆近千人。又曾与锦溪,恒窝约谷云讲会于是月十五日。乃奔驰趁到。会者百四五十人。是日坛享五贤。五贤诸葛武候金梅月堂金谷云三渊成明滩。本有影堂。享以三九月望前。以朝令见撤。崔勉庵(益铉)因其墟筑坛以享。享讫行讲如是。奔走行讲。盖以时祸罔极。为或有助于艰彼强此之道云。
绽花堤上会,满月云中筵。
列齿诵群圣,荐毛虔五贤。
风流非兴尚,阳脉苦心牵。
看到无穷意,来来有活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