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澄秀上座院 中唐 · 韦应物
押词韵第十一部
缭绕西南隅,鸟声转幽静。
秀公今不在,独礼高僧影。
林下器未收,何人适煮茗。
元祐癸酉秋九月蒙恩补郡维扬十一月到治莅事之始首阅题名前后帅守莫非一时豪杰固所钦慕矣然于其间九公颇有夤缘感旧思贤嗟叹不足因作长韵题于斋壁以寄所怀耳 北宋 · 苏颂
维扬禹九州,淮南唐四镇。
地据江海冲,星占楚吴分。
五季剧荒扰,我朝夷僭闰。
督府时称雄,守帅选常遴。
由来竹符使,莫匪邦家闻。
其间九贤者,尤推万人俊。
太原文章伯,师友渊源浚。
五事陈便宜,七制推(丁本作追)典训。
屡荐官虽崇,三已色无愠(自注:王元之一登翰林,三践西掖。屡被谴逐,皆以直道。尝作《三黜赋》,其末云:令尹无愠,予之所师;下惠不耻,予其庶几。先祖少举进士时,尝获贽见。公有《池亭诗》石,今在西圃。)。
岐公老藩朝,惠爱浃吴晋。
荐士言有味,偃兵功不陈。
鼎饪方燮和,丘园终委顺(自注:杜公自河东提刑移镇于此,寻迁淮南转运使,后登枢府,议西师守用策,未几元昊请命。登庸才半岁出藩,遂还政,居南都十年而薨。其荐士于朝,达者最多,而予被遇尤异。)。
渊哉文肃公,生遘休明运。
三朝翰墨工,二府谋猷奋。
道卷任推迁,名全蔑缁磷(自注:盛公始以文学被知太宗,召寘馆阁。真宗、仁宗朝再入翰苑,遍历二府,两黜皆由人累。再典兹郡,卒以寿老,致政考终。先公铭志其墓。)。
郑公梁栋才,天质璆琳韵。
大笔弟兄同,万事朝廷问。
徊翔极宰枢,终始无疵吝(自注:宋公自参预出麾,郡人安其宽简,去后作爱思堂以怀其德。在郡赋诗,有刻石僧寺。予在馆阁,最蒙称奖。)。
仁宗初倦勤,魏公复来觐。
堂堂真相尊,謇謇嘉言进。
十字篆勋劳,大烝报忠荩(自注:韩公在郡日,大葺府城,自此方镇事体始备。郡人思慕,立祠堂于雍熙浮屠,迨今尤盛。其墓碑神宗御篆十字,以表勋烈。又配享英宗庙廷。公在朝,予屡获款接。)。
乐安予旧馆,早岁窥墙仞。
儒林仰宗工,政府发闳论。
虽无鼎铭勋,却有书传信(自注:予举进士日,欧阳公主文衡,误见赏拔。后留守宋都,予在幕府,自尔相知尤厚,始终不替。大明寺平山堂,公所作,最为一郡之胜。)。
吾友仲原父,利器发硎刃。
论经鄙章句,纵辨摧凌谇(自注:音讯。)。
经纬夙志违,风流壮年尽(自注:予与侍读刘公少同砚席,每爱其论经义,谈历代,高才博识,谓当辅相承平,中年而殒,士友痛惜。今云山阁有留题诗、时会堂唱和诗并刻于石。)。
文武惟秀公,将相纡双印。
入辅复出藩,抚淮兼帅润。
忆昔获攀稽,后来尝慕蔺(自注:陈公倅符离日,予为郡从事。其后入朝,屡同官局。尝相期卜邻丹阳,后以润帅兼相印镇是郡。)。
司空一代宗,累叶清风振。
继父汉韦平,致君古尧舜。
时叹人云亡,上嗟天不憖(自注:吕公与予少时相得于场屋,及仕朝廷,接迹最久。后公薨,二圣嗟悼曰:国家不幸,司马相、吕司空相继云没。予亦尝预闻圣语。有祠堂在兴教院。)。
昔人企前修,景行仰高峻。
声气或相同,古远视犹近。
马迁称晏婴,羊祜交陆逊。
异代思执鞭,仇邻通馈餫。
粤予望诸贤,先后来兹郡。
既非镇俗才,仍抱终天衅(自注:先公尝领是州,辞不赴。)。
砂砾自澄汰,铅镆殊铦钝。
将书名在石,终惭驽附骏。
前人(丁本作日)固难追,遗德犹可徇。
鞭后志良勤,思齐言亦讱。
颜㥏章在怀,年侵霜满鬓。
俛仰复奚为,兹焉俟嘉遁。
请秀长老疏 其一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七、《王文公文集》卷二四
伏以性无生减,不出于如;法有思修,但除其病。故牟尼以无边阐教,诸祖以直指明宗。虽开方便之多门,同趣涅槃之一路。知言语之道断,凡尔忘缘;悟文字之性空,炽然常说。至于穷智之所不能到,谕言之所不可传,茍非其人,曷与于此?秀公早种多识,独悟惟心,或以群言开有学之迷,或以一指应无穷之问。云门法印,既所亲承;正觉道场,诚资演畅。宜从众志,来嗣一音。
赠蔡駜居士 北宋 · 苏辙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结茅汝上只三间,种稻城西仅一廛。
梅老外生诗律在,秀公弟子佛心传。
埋盆叠石常幽坐,留客开樽辄醉眠。
闻道邻僧乞米送,时无韩子定谁怜。
欧阳文忠公外传序 宋 · 苏庠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八、《释氏资鉴》卷九
君子以佛之教不见證于尧、舜、禹、汤之世,而孔子、孟轲之后,历代先儒,虽当国禁,亦听其横流县内,古今持此论者有矣。独秀公以谓:「尧之丹朱不足以授政而禅舜,舜亦忧商均而禅禹,至汤武革命,斯教之所始,使孔子行事,亦何以异此?由尧迄武王,佛未诞生,有以也。成、康既没,佛于是显迹,然而未被中华,以俟圣人生于鲁,集大成于古帝王之教也。甚矣,圣人困于鲁、卫、陈、宋,欲居九夷,乘桴浮海。当是时,以外数万里之教加于中国,天子、诸侯畴听之哉?佛之法不苟传,非显宗感物而求诸远,恐未能速应耳」。此皆秀公京师之书,其骇古震今之论,溢数万言,特未传于世。
按:《云卧纪谈》卷上,续藏经第二编乙二一套第一册。
题分秀堂 宋 · 韩驹
押文韵
南山有佳色,偃蹇谁能分。
如何公子堂,卧看南山云。
公子秀公族,高标出尘氛。
总戎亦何事,晏坐参垆薰。
晴空万剑戟,卫此明将军。
鄙夫在蒲(原作莆,据沈本改)城,簿书剧丝棼。
青山不到眼,终日无一欣。
寄声幸分我,与子同清芬。
宋故左中奉大夫致仕赠少师陈公神道碑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九、《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五、《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一、道光《京口山水志》卷八、光绪《丹徒县志》卷八
陈氏,建安大族。自秀公以文学政事累践大官于嘉祐、治平之间,神宗御极,进拜右丞相,任重道远,望临一时,世德垂延,陈氏益大。历五朝百有馀年,公族子弟著仕籍而以材能处显者,前后盖相望也。公讳豫,字子由,用族父秀公恩任秘书省校书郎,调开封府阳武县尉。以最升温州永嘉、秦州陇城二县令。陇城并河,遇连雨暴溢,官寺民庐,水及半扉,公私病之。公议徙爽垲,上书言状,书下得请,去县里所营高燥地建城市,开井闾,不日而就。水潦至,人去垫溺,按堵如故,县人为公生立祠。用举者改宣德郎、知信州铅山县。丁父中奉公忧,卒丧,知延安府敷政县。丁母令人葛氏忧,忧除,知应天府柘城县,改同州澄城,转通直郎、签书彰武军节度判官。覃恩迁奉议郎,转承议郎,经略司干当公事。秩满,再除提举本路籴买,就迁提举弓箭手。公精壮果敢,长于断,所涖皆有名迹。西方用兵,军食最先务之急,官吏并缘为盗,军无宿储,士有饥色。公闻弊知其故,出金缯下其估而增谷贾以受籴,不使一吏预其閒。未几,车挽负担,四面而至,刍粟告具,师饱以有功。公曰:「此一时之利,未足言」。又建请石堡寨旁近地数千顷,皆沃壤,可据贼冲,筑一垒,严兵塞其道,使人肆耕其中,岁得粟以纾漕挽之费,则百世之利也。诏从之,筑军,赐号「威德」。陕右岁籍边民为弓箭手,公蒐选丁壮,联为保伍,人得占田,多寡有差;至卒长别给一马,身自督教之,久皆精练,为诸路之冠。当是时,自大将至裨校,筑堡障,捍奸偷,斥境土,受俘获,大者增秩,小者赐金,多公计画,而人不知自公出也。公善知人,明于任使,尝言御将士当使过,勿拘以文法,然后可使蹈白刃、赴水火而不辞。杜大中者,豪纵不治绳检,一日抵罪,当下吏。公惜其材,留不遣,移书属邻帅善遇之。大中挺身搏贼,勇冠一军,遂为名将。韩公世忠少年喜斗,数犯法,当伏诛,公顾谓帅曰:「世忠骁悍不畏死,寇至,盍令当前斩捕自赎,而杀壮士乎」?帅从之。始隶兵籍,每战先登,枭贵将之首以献,遂知名。建炎南渡,提孤军戡大憝,手擒二叛,威震夷狄,册封咸安王,时人方之狄武襄云。公四任关塞仅十年,繇机幕至部使者,累功伐七迁至朝议大夫。议者恨不得公将兵数万独当一面,而不究于施设,为可惜也。八宝恩,迁中散大夫。自言于朝曰:「久任边州且老矣,乞东方一郡自效」。得守济州。会岁大旱,飞蝗蔽野,所过草木萧然。公即日移告,坐斋室。迟明具冠裳,率宾属徒步出谯门,遍走群祀,伏地顿颡,为百姓请命。有顷,阴云四合,大澍如注。却盖不御,徒步而旋。是日也,螟蝗一流无噍类。岁大熟,获倍它壤。徙莱州,不赴;请祠,得提举舒州灵仙观。已乃被疾,上书谢事。政和七年五月甲子,卒于其子通判沂州杌之官舍,享年六十八,积官至中奉大夫,爵嘉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明年三月癸酉,葬润州丹徒县大慈乡之原。后以子故,累赠少师。公涖州县,治道尚严,条教已下,人守之如诅盟,不敢犯。断治自己出,群吏坐曹,行文书而已。夏秋赋调,束刍为人,执一牌立阃外,刻日书其上,吏不及门,期至而集。为文劝耕二十解,明白而切于事,传诵至今以为法。轻财乐施,喜趋人之急,闻有疾痛,欲去之如在己。始赴柘城,旧令尹遇疾暴卒,贫无以给丧事,公为具棺衾以敛,已而同寮与邑之贤士大夫皆赙。又为处其费,择送吏与凡行李所须,授其孤以行。守济之日,道遇衰绖数人罗拜其前,泣曰:「吾父倅临淄,甫就官而得疾死,护丧次封内,贫不能归,闻使君高义,故来」。公恻然计其费,赆遣而去。禄赐所得,拊养孤嫠,收恤宗族,有秀公之风。郊祀恩,以次补诸弟,而不愿仕者,任其子。分田庐,公不取,推以奉寡姊。族子师尹游太学不遂,困而归,见公曰:「儒冠竟误人,幸今筋力未衰,尚堪驰马试剑,收一战之勋,毛锥子不足恃也」。公笑曰:「通塞有命,少安无躁」。为具装资,勉使卒业,遂收其科,后官至尚书郎。族妇新寡,有遗腹子曰璹,舅姑怜之,命改适;而守节自誓,久益困,濒于饥寒矣。公周其乏绝,又教畜其孤进于学。学成,试有司,一上中之,迎其母以养,族党感叹以为荣。璹后以才选荐更任使,将漕帅边,褒显其亲,遂极光宠。公建州建阳县人。曾祖晓,祖贽,不仕;皇考冲,以公贵,赠中奉大夫。元配令人徐氏,贤良奕之孙,朝散郎师甫之女,赠某国夫人。今配令人冯氏,赠少保某之女,左通奉大夫、充徽猷阁待制躬厚之妹。有驯德淑行,为令妻,为寿母。中奉公孤立一意,委身事国,未尝以家为恤;有子嗣兴,纂序前闻,享有丕祉,由令人善相其夫而能教子。享年六十五,封咸宁郡夫人,后公十六年,当绍兴四年十二月己亥弃世。是月壬寅,合祔于少师之墓,改号瀛国夫人。四男子,曰杌,曰模,曰桴,曰桷。四女:武学生翁亶,朝奉郎、知南雄州黄达如,朝奉郎、宗子学博士李弼,朝奉郎朱棫,其婿也。孙男女若干人。公在事五十年,不治赀产,既得谢,无以归,通判君奉安舆迎还沂水官下。疾稍侵,亲客诣卧内省疾,且曰:「公自言有四种生事,安在」?公指四子曰:「此是已」。距今绍兴乙亥,四子者:杌,右朝议大夫;模,右朝散郎;桴,故右奉议郎;桷,右朝议大夫、充敷文阁待制。孙曰岩,右登仕郎;曰岐,右迪功郎;曰旵,右承务郎;曰岄,右承务郎;曰峄,右迪功郎。盛矣夫!呜呼,君子种德蓺善,积之躬,修之家,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后,如探诸囊中;而敷文公逢辰得路,强仕之秋,已跻法从,追赠公至少师;母夫人进封大国,子孙蕃衍,簪笏如林,陈氏之兴盖未艾也。始,秀公葬其母荆国太夫人于润之五州山,遂家焉。秀公薨,又祔荆国之次。至是,诸孤奉公之丧还次润,亦卜地于五州,不获。一夕,梦公刺汝州,拥骑从,张呵引如平生。黎旦,瀛国与诸郎梦皆合,而不晓所谓。它日行焦山道中,顾见一穴,水深土厚,曼衍相属,卜者曰吉。问山中人,皆曰:「侬家主人母所卜寿藏也」。遂相随造其家。一媪出见,曰:「老妇异日藏骨于是矣。忽夜梦,若迎新太守者。俄顷,一大人衣紫佩金,踞胡床而坐,呼老妇前曰:『此吾所居,非尔所当有也』。方悸寤,而诸君适至,愿奉此地以献」。即其日书券予直。问其名,则汝山也,遂举以葬于是。诸孤属待制冯公志其葬,而墓隧之碑至今无辞以刻。敷文公诒书晋陵孙某为之辞,某复曰:「少师德烈靡不闻,敷文鼎贵且太用,宜得当世文章巨公,具著显庸揭诸墓。某方负罪,屏伏田里,非其人也」。辞不获命,乃摭志文终始大节著之,而系以铭。铭曰:
陈世大家,发迹秀公。于赫少师,又亢其宗。结发从军,具著婉画。储偫缺然,公预其责。千箱梱至,曳踵赪肩。菽粟如山,露积不垣。士饱而歌,气作一鼓。大袒高骧,冯河暴虎。螟蝗坌起,弥满一圻。电埽霆驱,甘雨应祈。左右具宜,文柔武克。由初讫终,挺身徇国。老去归欤,驷马安车。有来治中,拥笏垂鱼。无地可庐,可耕可殖。田不踰寸,种之以德。汝视汝籯,其获几何?万金之产,孰与予多?有嘉者子,持橐入侍。绍开厥家,戎公是似。
證道歌 其一百八 南宋 · 释印肃
押支韵
雾露云霞体上衣,何必缘尘百衲披。
大庾岭头拈不起,卢公冷笑秀公痴。
證道歌 其一百八十二 南宋 · 释印肃
押词韵第十一部
两种犹如镜上痕,直达□取岭南能。
便显秀公无跳脱,徒劳四句语言争。
回陈胜私先辈屺启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三、《攻愧集》卷六二
谒次通名,初喜见秀公之裔;世家论契,乃知为侍讲之门。握手定交,倾盖莫逆。伏惟某人父书素读,天分更高。盘万卷于云梦胸中,巢四松于匡庐山上。及见开元之故老,尚闻正始之遗音。古事今事,问无不知;儒家道家,应皆如响。稍窥新作,叹温厚尔雅之文;侧听高谈,真直谅多闻之友。言诚可用,学有自来。蚤负俊声,真是昆山之片玉;晚甘肥遁,竟成沧海之遗珠。退念少时,熟聆慈训。遭戈兵之肆燬,寓冢舍以偷安。荷先正之相求,辟数椽而共聚。穷百家之奥旨,信一代之伟人。三纪以还,尚来过于仲舅;交臂而失,恨不拜于下风。岂谓暮年,得逢贤嗣。自幸无涯之乐,且闻未见之书。游边忽作于宵征,访别更廑于夜辱。馀生能几,再见未期。相送仙舟,第有加餐之祝;会从傔籍,或观破贼之章。
故溧阳县尉陈修职墓志铭(绍定三年二月)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五、《漫塘集》卷三一、《永乐大典》卷三一五六
淳熙间,京口郡博士志于作成,士之来学者众,其最盛者陈氏兄弟。陈氏故相国秀公之族,同堂兄弟六人,皆以行能相高,礼法相饬。方是时,道路间有正衣冠肃容貌雁行而来者,不问知其为陈氏兄弟。余得友其三人焉:曰应㞰,修身谨行,好学工文,为后学师,三举于乡而没;曰岍,立志太高,绳己太严,几于助长以得惑疾,仅一举于乡而逝;其季曰景周,字仲思,人物秀整,意气轩昂,立志亦高而制行平,绳己亦严而待人恕,用能成其志。其事亲孝,事兄悌。父丧将葬,有沮之者,宁间关百罹而不忍违其父之志。仲兄惑滋甚,宁左右弥缝而不忍暴其兄之疾。父兄既没,忧闻见之狭,志业之隳,广交当世知名士。士之至京口者必主陈氏,其散而之四方,解后相与论京口士,必先仲思。仲思少从伯兄作赋,有能声。后更业《易》,连昼夜不懈。壮岁即为举首,再举亦居第二。嘉定癸未,廷对擢乙科,授迪功郎、溧阳尉,寻遇覃恩循修职郎。溧阳邑大事繁,风俗剽悍,故多重辟,多滞囚。仲思谓察狱在初,而初情惟尉为能得之,故职所当亲,虽猥不惮,言有可證,虽微必即。既大旨略定,而后丽之狱,故一成而不可变。所至辄自赍粮,累囚有在尉司者,日驱之行丐于市,仲思以己米给之。相府有庄在县,其厮役之大者曰都催,负势为暴。仲思始至,即讯之,人曰:「是相府都催,不可讯也」。仲思曰:「宰相持天下平,安有一邑之事不平,而可平天下者!吾讯之,是乃所以为宰相地也」。闻者慑服。邑大姓夤缘相庄以自结,势尤横,颐指气使,官吏莫敢违。人谓仲思至,必将有忤,而寂不闻。比仲思死,大姓发积懑,下令邑人俾有木者不得售,执艺者不得前,微一二寓公几不得殓,然后知仲思三年之间,所以抑其强、制其为恶者非一,而了不自衒,是难能也。仲思中年即节欲,日饭二升,饮酒至多不乱而力于辞,虽甚厚者莫能强。受代之日,与同列饭,终夕而归,卒,实绍定己丑八月二十六日,享年六十有三。曾祖某,祖某,父某。娶诸葛氏,丹阳望族。男女各一人,皆在童丱。应㞰子篪、箕,箕实绍秀公后。岍子节,皆早孤,仲思教育之,甚于己子。三人者亦事仲思如父,扶柩而归,哀感行人。篪等卜以庚寅二月十有三日,葬所居丹徒县之五州山,去秀公茔若干步。书来请铭,铭曰:
笃于亲,信于友。廉于得,介于守。当官而行,彊何有。铭幽宫,诏不朽。
跋曾乐道帖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八、《鲁斋集》卷一二
公讳槃,雅望甚伟,善笔札,大愚夫人同气也。独善左右大愚在贬所,往来问劳甚勤。大愚终于筠,相静轩奔丧护其师,则独善之季呈秀公也,故有一门节谊之感。是时独善同行,归则橘坡往,后则呈秀公终其事。曾公以手足之情,不容不拳拳也。
人天宝鉴跋(绍定三年) 南宋 · 释师赞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
古之人以修心为要,心之正,行毋越思,言斯鸣道,使夫后进其可师模,有何禅教律、儒释道之异也?盖至公则天下共之。四明禅者秀公笃志于此,履历丛林,玄机综览,随所闻见,集成此书,辟人天眼目,因以《宝监》名焉。走大圆觉,求之刊行。非独发明先辈幽德潜光,将与同志力追此道。予嘉其说,遂跋其后云。时绍定庚寅自恣前一日,古岑比丘师赞书于万寿归云堂。
按:《人天宝鉴》卷末,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二一套第一册。
请石州海秀首座住文水寿宁寺(寿宁寺 原作「寿永寺」,渐西本同。案诗中言「寿宁」,故「寿永」应为「寿宁」之误,据改。)疏(霖公实沾秀法属也。)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闻道霖师退寿宁,秀公难弟亦难兄。
新诗远寄石州去,贬起眉毛便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