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登池上楼诗 南朝宋 · 谢灵运
 押侵韵
潜虬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绪风新阳故阴
池塘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文选》二十二。三谢诗。文章正宗二十九。永嘉县志二十一。《诗纪》四十七。又《类聚》二十八引林、嵚、阴、禽、心、今五韵。)
玉华宫成曲赦宜君县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
周武应天。
尅瑶台而靡处。
汉高作极。
获萯阳而不居。
散服桃林
革命先于卜雒。
既迁枌社。
创制肇于疏龙。
朕御九成。
有乖斯义。
以兹抚事。
尤须改作。
何者。
文营仁寿。
概日临云。
炀起乾阳
衔珠带璧。
比阿房而竞爽。
犹且有加。
拟倾宫而骋丽。
全为具体。
隋德云谢。
徵在兹。
朕悼于怀。
为日既久。
故违其侈义。
显兹令辰。
加以心怀济育。
事切于肌肤。
亟犯风霜。
疾缠于腠理。
每至隆曦届序。
大火摛芒。
虽对寒泉。
如升头痛之坂。
式居珍簟。
若涉炎火之林。
繇是岳牧忧惶。
公卿骇惧。
累陈丹恳。
请建山宫。
历载既深。
窃爱百金之费。
详其至理。
宜顺万姓之心。
朕往冒兵凶。
为黔首而忘己。
今兹清暑。
岂劳人而取安。
但以上奉宗祧。
下宁兆庶。
身非己有。
不可自轻。
敬思休摄之方。
兼履古先之道。
发明二指。
创此一宫。
即涧疏隍。
凭岩搆宇。
土无文缋。
木不雕锼。
矫金铺以荆扉。
变绮窗于瓮牖。
负扆协幽贞之赏。
垂纩嘉遁世之情。
振此冲规。
方垂帝范。
今既成之不日。
赖洽普天。
宜顺发生。
宏兹霈泽。
可曲赦宜君县及百姓并督作官人丁匠等大辟罪巳下。
常赦所不免者。
不在赦例。
其营造监当官人量加品秩。
卫士以上并节级赐物。
先在宫苑内住移出外者给复三年。
唐太宗论礼乐事 唐 · 王福畤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一
太宗龙飞。宇内乐业。
文中子之教。未行于时。
后进君子。鲜克知之。
贞观中魏文公有疾。
仲父太原府问候焉。留宿宴语。
中夜而叹。太原府曰。
何叹也。魏公曰。
大业之际。徵也尝与诸贤侍。
文中子谓徵及杜房等曰。先辈虽聪明特达。
然非董薛程仇之比。虽逢明王。
必愧礼乐。徵于时有不平之色。
文中子笑曰。久久临事。
当自知之。及贞观之始。
诸贤皆亡。而徵也房李温杜。
获攀龙鳞。朝廷大议。
未尝不参预焉。上临轩。
谓偫臣曰。朕自处藩邸。
及当宸极。卿等每进谏正色。
咸云嘉言良策。患人主不行。
若行之。则三皇不足四。
五帝不足六。朕诚虚薄。
然独断亦审矣。虽德非徇齐。
明谢浚哲。至于闻义则服。
庶几乎古人矣。诸公若有长久之策。
一一陈之。无有所隐。
房杜等奉诏舞蹈。赞扬帝德。
上曰止。引偫公内宴。
酒方行。上曰。
设法施化。贵在经久。
秦汉已下。不足袭也。
三代损益。何者为当。
卿等悉心以对。不患不行。
是时偫公无敢对者。徵在下坐。
为房杜所目。因越席而对曰。
夏殷之礼。既不可详。
忠敬之化。空闻其说。
孔子曰。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周礼公旦所裁。诗书仲尼所述。
虽纲纪颓缺。而节制具焉。
荀孟陈之于前。董贾伸之于后。
遗谈馀义。可举而行。
若陛下重张皇坟。更造帝典。
则非驽劣所能议及也。若择前代宪章。
发明王道。则臣请以周典。
唯所施行。上大悦。
翌日。又房及徵俱入。
上曰。朕昨夜读周礼。
真圣作也。首篇云。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
体国经野。设官分职。
以为人极。诚哉深乎。
良久。谓徵曰。
朕思之。不井田。
不封建。不肉刑。
而欲行周公之道。不可得也。
大易之义。随时顺人。
周任有言。陈力就列。
若能一一行之。诚朕所愿。
如或不及。强希大道。
画虎不成。为将来所笑。
公等可尽虑之。因诏宿中书省
会议数日。卒不能定。
而徵寻请退。上虽不复扬言。
而闲宴之次。谓徵曰。
礼坏乐崩。朕甚悯之。
汉章帝眷眷于张纯。今朕急急于卿等。
有志不就。古人攸悲。
徵跪奏曰。非陛下不能行。
盖臣等无素业尔。何愧如之。
然汉文以清静富邦家。孝宣以章程练名实。
光武责成委吏功臣获全。
肃宗重学尊师。儒风大举。
陛下明德独茂。兼而有焉。
虽未冠三代。亦千载一时。
惟陛下虽休勿休。则礼乐度数。
徐思其宜。教化之行。
何虑晚也。上曰。
时难得而易失。朕所以遑遑也。
卿退。无有后言。
徵与房杜等并惭慄。再拜而出。
房谓徵曰。元龄与公。
竭力辅国。然言及礼乐。
则非命世大才。不足以望陛下清光矣。
文中子不以礼乐赐予。良有以也。
向使董薛在。适不至此。
噫。有元首。
无股肱。不无可叹也。
十七年。魏公薨。
太原府哭之恸。十九年。
授余以中说。又以魏公之言告子
因叙其事。时贞观二十年九月记。
驳皇甫怀节李思徵处斩议 初唐 · 徐有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三
思徵芳部宣条。
怀节宕州分竹。
爰因羌叛。
奉使讨除。
暂见思徵。
屏人共语。
即疑怀节与徵同谋。
同谋须述谋由。
共语当论语状。
语既无状。
谋反无由。
思徵伏诛。
一无牵引。
薛璟陷辟。
方始告言。
璟元共徵同情。
节复与徵连结。
节当共徵私语。
语状在璟合知。
徵在不知语由。
徵死谁明反状。
宁有比州刺史奉敕讨羌。
白日入州。
官人参谒。
暂与思徵相见。
遂即平章反谋。
察狱以情。
未闻此理。
羌走出界。
无贼可击。
所领之兵。
更留何用。
为此放散。
例将为反。
节实拟反。
更须发兵。
成集之兵。
何须却放。
非谋之状。
于此更明。
怀节据状无反。
差使推鞫。
无反为发兵迟断为官当赦总免。
送三从弟长孺擢第后归徐州觐省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二
吾尝思天下之理。
必求其端于士行博厚。
人文昭明。
则理道从之。
孤卿大夫。
皆由士而进。
得不谨于初以自重耶。
然则镆干之刃。
騄骥之步。
百鍊千里。
必俟知者。
长孺所由获进于左君之门也。
左君尝贰六官之半。
复以纲辖再临仪曹
铦锋绝足。
于是乎得。
且尔龆岁秀发。
好学不迁。
迨乎弱冠。
馀勇可贾。
修词体物。
讲贯习复。
发镞中的。
观者伟之。
夫每岁登名者。
四方之人。
皆属耳目以评其当否。
不可诬也。
若尔之敬逊务时敏。
沛然得之。
异时远至。
如在步武矣。
吾与长孺曾王父在永徽开耀之閒。
继以贤能之书来献于王庭。
德名家法。
华萼相辉。
暨吾早岁。
亦将砥砺充赋。
而先友过听。
遽以名闻。
蓬茅之中。
未筮而仕。
既而中外族姻。
有以前心见勉者。
吾以为虽冗员解巾
亦君所命也。
岂可更名越礼
以孟晋求售耶。
循性所安。
游寓湖海。
或辱宾召。
亦尝从之。
顷岁以礼官徵在阙下。
因缘朝奖。
忝冒清近。
既非所宜。
居常缺然。
岁时易过。
道义难就。
视尔之年。
犹前日耳。
每思不惑不动心之言。
以为元龟。
而未能也。
然则举于乡者。
士君子之本。
尔能聿修
其慰如何。
叔父以廷尉评典城于蕲。
里有课最。
家有教义。
驾言归宁。
拜庆上堂。
青纯被体。
桂枝在手。
服名教者相贺。
况吾之心耶。
宗门单鲜。
偫从之登仕次者不十数辈。
相爱以诚。
惜别为甚。
因尔之文艺。
徵吾之出处。
故词虽繁而不能已也。
噫风水之积厚也。
方可以负大舟大翼。
尔其勉之。
馀则节食慎夏。
寓书而已。
十四年四月
从曾祖兄德舆序。
优恤旱蝗诸州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三
门下。朕嗣守丕训。
恭临大宝。兢兢业业。
十有三年。何尝不惠下以爱人。
克己以利物。外无畋游之乐。
内绝土木之功。浣衣菲食。
宵兴夕惕。厚于身者无不去。
便于人者无不行。损群方之厎贡。
驱时风于朴素。将以宏祖宗法度。
致夷夏雍熙。心虽劳于九垓。
道未进于一取。顾惟不德。
惭叹方深。今虽遐迩甫宁。
忠良叶志。五兵戢其铓刃。
百姓绝其征行。勤求理道。
日冀平泰。而去秋旱蝗所及。
稼穑卒痒。哀此蒸人。
惧罹艰食。是用顺时布令。
助煦育之深仁。施惠覃恩。
法雨露之殊泽。其淄青兖海郓曹濮去秋虫蝗。
害物偏甚。其三道有去年上供钱及斛斗在百姓腹内者。
并宜放免。今年夏税上供钱及斛斗亦宜全放。
仍以当处常平义仓斛斗速加赈救。京兆府诸州府应有蝗虫米谷贵处。
亦宜以常平义仓及侧近官中所贮斛斗量加赈赐。灾旱之馀。
抚养尤切。眷兹长吏
必在得人。应遭蝗虫处刺史
中书门下精加访察。如有烦苛暴虐贪浊懦弱者。
即须与替。邦畿之内。
徭役殷繁。言念疲人。
固资矜恤。京兆府今年夏青苗钱。
宜量放一半。应遭蝗虫及旱损州县。
乡村百姓。公私债负。
一切停徵。至麦熟。
即任依前徵理。及准私约计会。
其遭蝗虫及旱损处。准敕添贮义仓。
每亩九升斛斗去秋合徵在百姓腹内者。并宜放免。
其天下州府贷种粮子在百姓腹内者。更不要徵。
闭籴禁钱。为时之蠹。
方将革弊。尤藉通商。
其见钱及斛斗。所在方镇州府。
辄不得擅有壅遏。任其交易。
必使流行。仍委出使郎官御史及所在度支盐铁巡院切加勾当
兼委转运使设法般运江淮糙米。于河阴积贮。
以备节级赈济。累时以来。
水旱时有。方隅郡府。
杼柚屡空。厚下所以安人
裒多由其称物。至于徵敛。
亦在宽恤。应方镇州府借便度支盐铁户部钱物斛斗。
经五年以上者。并宜放免。
天下百姓人吏。欠太和九年以前官钱斛斗。
家业荡尽。无可徵纳。
囚系囹圄。动经数年者。
亦宜放免。刑狱之重。
人命所悬。将绝冤滥。
必资慎恤。京城百司及畿甸见禁囚徒。
中书门下差官疏理。无使冤滥。
辇毂之下。法在肃清。
奸盗窃发。理难容舍。
亲仁坊今年五日贼。依前委京兆府左右街使凤翔邠泾金商同华等州切加捕逐。
如获头首。准法科断。
其馀支党。一切不问。
于戏。惟此凶灾。
是彰菲德。情敢忘于罪己。
惠所贵于及人。施令布和。
期于苏息。凡厥臣庶。
宜体朕怀。主者施行。
御名二字不连称不得回避敕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
古者酌礼以制名。惧废于物。
难犯而易避。贵便于时。
徵在二名。抑有前例。
太宗文皇帝自登宝位。不改旧称。
时即臣有世南。官有民部
靡闻曲避。止禁连呼。
朕猥以眇躬。托于人上。
止遵圣范。非敢自尊。
应文书内所有二字。但不连称
不得回避。如是臣下之名。
不欲与君亲同字者。任自改更。
务从私便。庶体朕怀。
褚遂良以飞雉入宫为祥109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五、《历代名贤确论》卷七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唐太宗时,飞雉数集宫中。
上以问褚遂良
曰:「昔秦文公时,童子化为雉,雌鸣陈仓,雄鸣南阳
童子曰:『得雄者王,得雌者霸』。
文公得其雌,遂雄诸侯。
光武得其雄,起南阳,有四海。
陛下本封秦,故雌雄并见,以告明德」。
上悦曰:「人不可以无学,遂良所谓多识君子哉」。
予以谓秦雉,陈宝也,岂常雉乎?
今见雉,即谓之宝,犹得白鱼,便自比武王,此谄佞之甚,愚瞽其君者,而太宗喜之,史不讥焉。
野鸟无故数入宫中,此正灾异。
使魏徵在,必以高宗鼎耳之祥谏也。
遂良非不知此,舍鼎耳而取陈宝,非忠臣也。
边防(中)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二、《淮海集》卷一八、《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二九
或谓臣曰:「咸平中,贼继迁者攻陷灵武,进围麟州,朝廷檄召诸镇兵讨之,仅能解围而已。
宝元庆历之间,元昊僭逆,兵拿而不解者数年,竟亦不能致其头于北阙下。
元丰初,大举吊伐之师,五道并进,辄无功而返。
未几,永乐陷没,诏使死者二人。
夫羌之劲悍,不可以力屈久矣,奈何轻议取横山灵武哉」?
臣应之曰:不然。
夫胜有势,败有时。
圣人不能生其时,时至而不失其势。
咸平之时,海内初离分裂之祸,上下厌苦于兵,俱欲休息,而继迁之党以凶悍狡险之姿,据平夏之全壤,扼瀚海之要冲,故其攘清远而窃灵武也,朝廷置之度外而不复问。
宝元庆历之间,天下承平日久,边防之备大率皆弛,将不知兵,而兵不习战。
彼元昊者,虽生于砂碛牛马之区,而计数足以济其奸,勇决足以成其恶,料敌合变,有古单于之风。
小羌入事请盟,惟恐居后。
于是尽有河南之地,又取河西之境,乃归节旄,僭名号,卷甲一出,其锋不可当者矣。
先皇帝自熙宁以来,惩累朝之事,为万世之计,申严武备,命将出征,戎轩启行,枹罕请命,天戈再指,五原内属。
元丰之初,遂决策大举,夏人震惧,不知所为。
然犹未即伏辜者,其形势已成,其支党具在,譬如不肖子,守其先人之庐,虽终卖鬻,而期月之间,资用尚饶,未可问也。
今则不然,承先皇帝饬励之后,惩艾胡粤之馀,将帅之铨择,士卒之蒐练,器甲之犀利,财用之充委,皆数倍于宝元庆历之间
而天方厌羌,内难屡起,权臣擅事蚌鹬相持
既狃于永乐之役,常以中国为易与耳;
又谓陛下新即位,方务休靖,未能外事四夷。
夫战而轻骄,与夫懈不设备,在兵法皆灭亡之道也。
由是言之,彼无败形,我无胜势者,咸平之时是也。
我之胜势已具,彼之败形未成者,元丰之初是也。
我有必胜之势,彼有必败之形者,今日是也。
且时难得而易失,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柰何不议取横山而复灵武哉?
汉武帝匈奴,追奔逐北者二十馀年,浮西河,绝大漠,破寘颜,袭王庭,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瀚海,虏名王贵人以百数,筑单于邸城长安,然竟不能南面而臣之也。
宣帝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汉以威德覆之,于是始肯臣服
甘露中呼韩邪单于遂来朝于甘泉之宫。
唐太宗高丽,至身属橐鞬,鞍结两服,虽拔辽东白崖诸城,而驻跸之后,靺鞨犯阵,李绩等力战破之。
军还,怅然思「魏徵在,朕岂有是行邪」?
高宗时,盖苏文死,诸子阋狠,怨祸构连,饥馑频仍,灾异并见,于是唐遣等讨之,遂灭其国,以其地置安东都护
孝武太宗,用武之主也,宣帝高宗,守文之君也。
然而匈奴之所以叛服,高丽之所以存亡者,何哉?
用武之主奋威而击于前,守文之君乘弊而取于后,亦其形势使然,无足怪也。
臣以为陛下观匈奴高丽之所以破,则知夏国之可夷;
宣帝高宗之所以克,则知天诛之可致;
武帝文皇之功,则先帝之志不可忘也。
愿陛下择大臣知兵者一人以为统帅,尽护诸将之军,使之毋顾小利,毋急近功,而专以横山灵武为事,不过三年,河南之地复归于中国矣。
讳辩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五、《鸡肋集》卷二八
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
孔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言徵,言徵不言在。
补之先君子二名,礼不偏讳者也,单举则于礼无怍矣。
而世皆偏讳,厚于古不敢变也。
若嫌,则后世亦有不讳者矣。
汉和帝名肇,不改京兆郡
魏武帝名操,而其子植诗云:「脩坂造云日」。
肇非兆,造非操也。
唐韩愈非薄于亲者,作《讳辩》抵讳嫌者曰:「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义尽此矣。
然周人以讳事神,亦恶夫音之斥也。
甥辈读有若酉者,斯可矣。
广川夫人挽诗二首董棻待制母) 其二 宋 · 汪藻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秋风一夕霣庭萱,无复春归寿母门。
修墓已将徵在合,渡江犹喜伯仁存。
早为举案齐眉妇,晚见扶床坐膝孙。
全福了无毫发恨,始知阴德自平反。
西陲笔略 其三十五 白常不肯仕金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八
绍兴十五年,伪书来徵在南将士,王四、小巢、白常三人,俱在遣中。
王曾任南总管,巢亦位将领,两人至金,即为效力。
独常不肯仕,曰:「丈夫死则死耳,不能为反覆士」。
每自树头衔曰「前熙河安抚使白某」,萨哈见之不悦也。
后欲强官之,竟托疾以免。
常有治产在德顺熙河,金之守将恶之,大詈曰:「孰有既臣我家,而尚宋官乎」?
枷禁数十日,不为屈,又欲荡其产。
萨哈怜而释之,今尚无恙云。
讳说 南宋 · 张孝祥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二、《于湖居士文集》卷一五
某屏迹念咎,不接外事,然所寓浅狭,东西行者,语音辄相闻。
窃听小民籍籍,称说新史君之政宽而不沦于弛,严而不入于暴,老吏敛手,不得措可否其间,如平舅甥之狱于谈笑顷,事关教化,皆可纪述。
父子相告,私自抃蹈。
谓士以所学所行析为两涂久矣,今公经术学问,轨世立范,立朝如是,治郡如是,全德具美。
稽之昔贤,无所与让,敢再拜贺。
但有避讳一事,始闻而笑,中闻而疑,终之不能自决而私布之执事
何者?
以公高明直谅,万万不应有此,谈者妄谬已甚,是故始之以笑;
谈者至于三数人而不已,又闻有所何治,是故中之以疑;
以某受知,疑焉不告,则为有罪,是故终言之,而不敢以逆公意而止。
盖二名不偏讳,卒哭乃讳,礼也。
私讳不及吏民,不讳嫌名,律也。
不偏讳,属联则讳,「徵在」是也。
卒哭乃讳,生者之名不当自讳也。
私讳不及吏民,惟天子之讳通乎天下;
不讳其私,示不敢与尊者抗也。
不讳嫌名,「雨」「禹」、「丘」「蓲」是也。
礼不应偏讳,偏讳某字,犹之可也;
偏讳其嫌,犹之可也。
今凡「支」「申」之属,音之近者皆讳之,「支使」谓之「察推」,「收支」谓之「收给」,「状申」谓之「状呈」,「申时」谓之「衙时」。
果然也,岂不甚可笑也!
则与退之所谓「宦官宫妾之不敢言谕及机」者何异?
以公之刚正,而欲人以宦官宫妾之态事己,必不然也。
此某所以始闻而笑也。
谈者又曰:「不独此也,虽公之名亦不欲人及之。
昨者小吏误以言,笞之百矣」。
误公名且受笞,宜吏民之讳「支」讳「申」也。
此某所以中之以疑也。
故相名,谓脍「鱼生」;
王氏讳「山」,易「山」为「岩」。
又有郎位名说而自讳「月」,使其隶候月,则曰「汝往视天大星出告我」。
家讳「礼」,客李姓者更以「季」。
至如墨池皮绷,载在稗官;
不举进士退之作《辩》。
此公之所熟闻而讪笑者,夫宁躬自蹈之?
意者群吏求容悦于公而为是耶,抑公未之闻耶?
其笞吏也,将它罪耶?
此某终之不能自决而私言之执事也。
果有是也,公更之不难;
不然也,愿公进群吏而谕之,使言一循其故。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公垂意焉。
或谓某曰:「公或无是,以告者过也,公得无怒子」?
某谨应之曰:「公属为御史,闻无不陈,责难于君,天下归忠焉。
士有争友,况某于公也,无而言之,公必谅某之心,奚怒之有」?
竹堂次萧宰相 南宋 · 韩淲
 押侵韵
鸣琴意自永,小筑竹林
公馀一委蛇,巡檐见遥岑。
冰雪凛节操,昼寂绿阴阴。
何事智与名,萧散徵在今。
当年山水间,读书情致深。
仪凤览德辉,终古存知音。
四月八日三绝 其一 1256年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绝句 押麻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徵在生夫子,摩耶释迦
人人衣逢掖,个个著袈裟。
谒墓五首(题原缺,据冯本补) 其二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尼父常言讳徵在释迦说法向摩耶
僧伽端的□□姓,络秀何须有外家。
宋 · 赵希迈
 押侵韵
郁郁栖凤枝,青青止渴林。
两树交江濆,敷为十亩阴。
朱光灿万宇,唤渡人烦襟。
一憩爽乌匼,方知树德心。
嘉哉建安子,繁衍徵在今。
徐子愚太安人 南宋 · 何梦桂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萱花落尽北堂空,龙颔碑铭百尺丰。
鄹纥晚婚无徵在孟光不嫁有梁鸿
一官得子荣身后,四世看孙满眼中。
三酹生刍人似玉,故丘狐首此封崇。
赵说道台察掾 元 · 汪泽民
 押支韵 出处:宛陵群英集卷二
皦皦台中妙,昂昂怀令姿。
春华丽文采,秋兰馨言辞。
幽居肯来觌,荫竹洒凉飔。
宾贤未尽欢,王程已及期。
钟山尚乖阔,此别况京师
吾兄信时哲,风裁恒自持。
以兹青云器,内举孰云私。
案牍谅匪久,羽翼徵在斯。
论文贵敦旧,赠言敢忘规。
惟应厉清操,扬声慰所知。
丰城送别图为张叔通 元末明初 · 刘绍
 押侵韵 出处:元音遗响卷十
秋旸散林木,霁景生繁阴。
华蕊被汀岸,轻云冠遥岑。
眷恋客游子,登舻属江浔。
张筵俯洪流,别鹄凄朱琴。
宾饮岂不尽,举觞思烦襟。
广厦构梁栋,多才美南金。
翰飞仰青冥,九万徵在今。
欢好良有极,来鸿睇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