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睿宗葬桥陵,改蒲城为奉先,官如赤县。) 唐 · 杜甫
押青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
引用典故:王乔 子玉 五丁 念老马 鲁恭化 美竹 王心不宁
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
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
即事壮重险,论功超五丁。
坡陀因(一作用)厚地(一作力),却略罗峻屏。
云阙虚冉冉,风松肃泠泠。
石门霜露(一作雾)白,玉殿莓苔青。
宫女晚(一作晓)知曙,祠官(一作臣)朝见星。
空梁簇画戟,阴井敲铜瓶。
中使日夜(一作相)继(一作日继夜),惟王心不宁。
岂徒恤备享,尚谓求无形。
孝理敦国政,神凝推道经。
瑞芝产庙柱,好鸟鸣(一作巢,一作宿)岩扃。
高岳前嵂崒,洪河左滢濙(钱谦益注,谓:“滢”《玉篇》同“荥”,胡坰、乌迥二切,无营音。“濙”字,《玉篇》、《韵略》俱无,毛氏据此诗增,恐非,当作“潆”。按《类篇》,“濙”,玄扃切,濎濙,小水貌)。
金城蓄峻址,沙苑交回汀。
永与奥区固,川原纷眇冥。
居然赤县立,台榭争岧亭。
官属果称是,声华真(一作宜)可听。
王刘美竹润,裴李春兰馨。
郑氏才振古,啖侯笔不停。
遣辞必中律,利物常发硎。
绮绣相展转,琳琅愈(一作逾)青荧。
侧闻鲁恭化,秉德崔瑗铭。
太史候凫影,王乔随鹤翎。
朝仪限霄汉,客思回林坰。
轗轲辞下杜,飘飖陵(一作凌)浊泾。
诸生旧短褐,旅泛一浮萍。
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
主人念老马,廨署(一作宇)容(一作客)秋萤。
流寓理岂惬,穷愁醉未醒。
何当摆俗累,浩荡乘沧溟。
进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表 宋 · 毛晃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二二、《小学考》卷三一、《皕宋楼藏书志》卷一六
臣晃言:臣闻言出诸口,贯以清浊者谓之声;声成诸文,第其轻重者谓之韵。声韵之作,其来久矣。自有天地,乃有人声;自有书契,乃有文字。世谓苍颉制字,孙炎作音,沈约撰韵,以为椎轮之始,而不知书契既造,字生其间,文字既生,音傅其内,声音既出,韵存其中,颉也、炎也、约也,岂能外三才之理而自为也哉?尝观「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之辞,则尧之时固有声韵也;观「日月光华,洪于一人」之辞,则舜之时固有声韵也。不然舜命夔典乐,何以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也邪?古诗三千馀篇,孔子被之弦歌,定为三百十一篇,其不合乎弦歌者去之,则字音声韵未出之前,所以为声韵者固自若也。擢本探先,始而终之,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不有作也,后何以述?颉也、炎也、约也,亦可谓有功于名教矣。增而修之,理若有待。臣晃诚惶诚惧,顿首顿首。恭惟皇帝陛下以上圣之资,抚重熙之运。出震接统,系天下之民心;乘乾有为,主域中之大宝。继宋之初,厉精图治,招徕俊乂,开纳谠言。一日三朝,已极尊亲之至养;继志述事,将成卒伐之大功,诚帝王之大有为也。臣晃生陛下淳庬之俗三十有九年矣,自结发受在三之教,始学箕裘,沐浴膏泽,左右图史,力学不倦,穷而益坚,期于有成,以无负圣朝涵育之意。目此光华盛旦,窃思孔伋之言,曰「至治之世,车同轨,书同文」,今陛下以圣继圣,方将混一区宇,海内喁喁,咸仰同文之治。臣在草茅畎亩中,茍有涓尘以裨助同文之万一,则臣之志愿足矣。故于萤窗雪案,博考载籍。窃见方今国子监刊行《礼部韵略》,自元祐五年博士孙谔,陈乞添收,仅得一二。至绍兴十一年进士黄启宗随韵补辑,所增不广,尚多阙遗,音切谬误,圈注脱略。如群之为群,效之为效(《韵略》不收群、效二字。),三复三思(三音息暂反,又如字。),纯帛(《礼》纯音缁。),纯束(《诗》纯束音,徒本反。),无所收附。以至𩟷饩之𩟷(于容反。),终辟之辟(频弥反。),采荠之荠(才资反。),唯几之唯(夷佳反。),脊令之令(卢经反。),渠搜之搜(疏鸠反。),抠衣之抠(驱侯反。),总统之统(他总反。),鼓击之鼓(钟鼓之鼓从支,鼓击之鼓从攴。),迨及之迨(荡亥反,又徒耐反。),饼饵之饼(必郢反。),仁知之知(知义反。),会计之会(古外反。),寀地之寀(仓代反,又此宰反,《韵略》有上声,不收去声。),脍轩之轩(许建反。),孙顺之孙(苏困反。),美目之盻(匹裥反。),六凿之凿(在到反。),表貉之貉(莫驾反。),重穋之穋(力竹反。),催趋之趋(趋玉反。),鞸琫之鞸(补鼎反。),蔡放之蔡(桑葛反。),撤去之撤(直列反。),足躩之躩(丘缚反,又驱碧反。),什佰之佰(博白反,又莫白反。),血脉之脉(莫获反。),敕天之敕(耻力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韵》既不收,人不敢用。或此有而彼无,或此圈而彼否,或收一而遗二,或略要而泛存,或同出一韵而不圈者,若痿(儒佳切。)痿(于危切。)、杻(敕九切。)杻(女九切。)之类是也。或各傅两韵而不圈者,若藣(班麋切。)藣(彼义切。)、祁(翘移切。)祁(渠希切。)之类是也。或本有其字,弃此而收彼者,若铁(古铁字。)为嵎峓之峓,欹(于宜切。)为倾敧之敧,欧(乌侯切。欧,刀,又姓。于口切,吐也。)为击驱之驱,禬(黄外切。)为衣襘之襘(古外切。),执锐(徒外切。)之为执鈗是也,如此类亦不一而足。重以言语有五方之异,呼吸有轻重之殊,吴楚伤于轻浮,燕冀失于重浊,秦陇去声为入,梁益平声似去,江东、河北,取韵尤远,鲁鱼一惑,泾渭同流。点画偏旁,尤多讹舛。若乃釐𨤲、宜宜、仓𫝉、番畨、韱韱、富富、堇之差,俗所常用,其失未远。至如支(章移切。)攴、(普卜切。)毋(微夫切。)母(莫后切。)、殳(慵朱切。)𠬛(莫勃切。)、羙(与羔同。)美(美恶之美。)、夲(他刀切。)本、(根本之本。)商(宫商之商。)啇(都敌切。)舀(夷周切。)臽、(乎韽切。)少(他达切)。(多少之少)、疋(山于切。)𤴓(僻吉切。)臼(巨九切。)⺽(居六切。)、玊(须玉切。)玉(鱼欲切。)之异,阖户辟户之为酉(古酉字。)卯(古夘字。),左戾右戾之为丿(曳,又音瞥。),㇏(音弗,右戾。),(与丹同。)、⺼(与舟同。)、月(与肉同。)、月(日月之月。)之不同,戍(屯戍之戍。)、戊(戊己之戊。)、戌(戌亥之戌。)、钺(斧钺之钺。)之不类,毫釐小误,其义遂殊。《广韵》以武移反渺㳽之㳽,当民卑切。以房脂反辅毗之毗,当频弥切。以符羁反皮革之皮(当蒲麋切。)。陆德明以武巾反旻天之旻(当弥邻切。),以丁丈反长幼之长(当展两切。),以布内反悖礼之悖(当蒲昧切。),以丁角反朴斲之斲(当侧角切。)。至于音训差误,未易槩举。士不精考,雷同从之,或迁就傅会,易以佗字。如礼部贡院所差试官员数较多,尚可讨论。即方州小郡,秋举试官不过三四人,员既不多,书亦罕备,至有文理优长,援引深邃者,或以疑似暗行黜落,以谓与其取之有疑,宁若黜之无罪。臣每观此,为之太息。故以十年之力,增修四声之谱,䌷其端绪,贯穿经传,贰以古今字书,诸儒音释,互加考證。凡九经子史,《苍》、《雅》、《方言》中遗漏要字,定其可否,参入逐韵。凡增入二千六百五十五字,圈一千六百九十一字,正四百八十五字,笔画有害于义者悉正之(所正字画,惟传写经史,镌刻金石,不可不正。若官府文书及科举场屋,寸晷之下,难以遽行釐改。如俗书东为东,俞为俞,宜为宜,为州,为羽,为履,𭻌为留之类,皆从其便,庶使官吏士子不至疑惑。诸韵内逐字下俗作某,并同。),反切有碍于音者悉易之。或一字数音,傍韵失收者,亦皆增入,元不圈者悉圈之。有字同义同,同在通用之内,其音虽异而不可双押者,或举其重(谓两音各自有出处,虽不可双押,亦不可去其一者,皆两存之。),或存其一(谓同一出处,不可双押,故去其一,仍注二音于其下。),有同音互用字异而元有圈者去之(谓音义虽同而字不同,不在当圈之例,如肢与肢、跗与趺之类,皆去旧圈。)。仍于字下互注音切及诸义训,辩释疑似,订正是非,庶令新学士子开卷晓然,不至误用,主司考校,亦更无有所疑云。更有圣祖名、庙讳、旧讳、御名字同音异,准式不为碍者,随韵收入,陈乞许用,伏取进止。臣之精力,尽在此书,剖析毫釐,分别黍累。鲁鱼晋豕,敢祛学者之疑;周鼓秦山,不失古人之意。昔孙愐为陈州司法,尚能勒成一书,名曰《唐韵》;吴鈗为馀杭进士,亦能重定《切韵》,亲献临轩。以今观之,随珠多颣,虹玉仍瑕,杂以吴音,加之俗字,其抵捂可知也。曾谓黎明盛旦,无其人邪!臣所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平上去入四声,共计五卷,谨缮写新本,装成五册,随表昧死诣登闻检院投进以闻。如蒙可采,乞颁下国子监雕印施行。冒渎邦刑,仰干天听。奏篇称善,傥垂乙夜之观;教学为先,庶共九州之贯。臣黩犯宸严,无任惶惧战汗激切屏营之至。臣晃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日,衢州免解进士臣毛晃上表。
按:《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题汪季路家藏吴彩鸾唐韵后 南宋 · 楼钥
旧说仙人吴彩鸾,日书切韵归毫端。
不应神速有如此,令人至今疑稗官。
相传此事三百载,谁知真迹俨然在。
笔精墨妙信入神,间以朱丹倍晶彩。
法言初为此韵时,剩裒文字觉后知。
宁知遂经谪仙手,讳字曾阙民与基。
经生矻矻尽精力,摩以岁月或可得。
动翰如飞犹恐迟,一日一挥出心画。
神仙之说云渺茫,仙凡配耦尤荒唐。
萧史弄玉乘凤去,蓝田空说容裴航。
文箫之遇真是否,岂比虚名传不朽。
五篇历历为全书,始信传闻是真有。
当时所直才五缗,于今千金价未均。
十年盖有数百本,未知几本传今人。
惜哉字画太纤细,后日传之知几岁。
祇今已有字不全,欲镌翠珉固非易。
我踰七十方见之,暂借一观聊自怡。
平生愿见心便足,何必更谋身后为(自注:隋开皇初,陆法言与刘仪同等八人论具音韵,烛下握笔,略记纲纪。至仁寿元年,始成《切韵》五卷,比之前人《韵集》、《韵略》、《音谱》等书,已不群矣。后有郭知立等九人各有增加,惟天宝十载孙愐《唐韵》最著。今世所行《广韵》,则皇朝景德、祥符重修,遂至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言,而《集韵》又在其后也。今以《广韵》较彩鸾所书,东有十七,而此本止三字;同有四十五,而此止十九;公有十三,而此止于八;蒙有二十七,而此止于十二;注文亦多不全。况法言及愐二序,今该立于《唐韵》之前,彩鸾所书既名曰《切韵》,又首书法言之序,则其为法言之《切韵》明矣。传记已误曰孙愐《唐韵》,今亦多以三书为一,或至谓《广韵》为《唐韵》,而彩鸾能书之,是皆非也。且五篇其四皆于其首书凡若干韵,而于上声独阙,序中辛得源偶言旁有阙文,后人遽以东字足之为谏议,非也,盖咨议云。)。
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 其五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马韵
平生天外心,异乎诸子者。
著鞭无前途,焉用取竹马。
乍争祖逖先,肯出桓温下。
黄钟晚遭毁,轰雷釜鸣瓦。
细玩郊沙爻,可不举需疋(自注:音雅,《韵略》三十五马。)。
题岘樵枌东老屋校韵图 晚清 · 李慈铭
出处:白华绛柎阁诗癸
古人取韵缓,清浊限方域。
世儒泥章句,音义遂烦数。
长短齐人言,轻重汉儒读。
后出益纷挐,圈发逞私欲。
梁陈讲声病,强以四声束。
高贵暨梁武,卓识独破俗。
奈此风会趋,浮华斲其朴。
颠倒言下上,虚实昧秀宿。
鲖乃切纣红,顼改翻许绿。
燕说谁为刊,天籁反遭梏。
北宋家法存,近守唐代躅。
丁贾皆经儒,同志有洙(王。)淑(李。)。
十卷十二凡,部别慎通独。
悂缪偶貤孙(愐。),典刑未祧陆。
字不取类隔,文亦参篇玉。
别体务荟萃,一音自联属。
虽病雅俗殽,尤多形体复。
观过宜知仁,多文在富蓄。
谁欤妄兼并,画部成百六。
疵议丛刘渊,创始实文郁(金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出于正大六年,已并二百六部为一百六部,先于南宋刘渊《淳祐新刊礼部韵略》二十四年,又上声已去拯韵,亦非始阴时夫也。)。
国朝勇复古,亭林首张目。
十部至廿一,研析递繁缛。
经子务博證,集矢遍吴棫。
入声互割配,头脯强接续。
其意或过通,往往见违触。
之脂支必分,元魂痕当副。
无锡与仪徵,雅冀古骚复(无锡秦文恭尝以江、戴两君「言」「元」与「魂」「痕」当依《三百篇》析为二,「真」「殷」当从唐人同用,上声「拯」、去声「證」当分出独用,上疏请刊正韵书。阮文达取段氏「之」「脂」「支」群经、《楚辞》分三部之说,欲并《广韵》,定为古韵廿一部,为作古辞赋者之用。)。
昌言终未行,习非徒娽娽。
蒙尝发狂论,吹万贵抱蜀。
双声本天机,造化具宫角。
六书半形声,偏旁不相黩。
持此两大端,如宗合其族。
一埽尘径芜,兼通绝津轴。
霓蜺枉分别,颇陂免点辱。
屡欲勒一书,私以诏家塾。
病懒辍觚翰,家贫艰毕牍。
羡君勤箸述,榆阴掩深屋。
朝夕罗丹铅,雅诂尽籑录。
体乃方(密之《通雅》。)吴(山夫《别雅》。)殊,义与朱(郁仪《骈雅》。)夏(味堂《拾雅》。)足。
简鍊比治兵,爬梳类折狱。
即觇经济优,岂为盘错衄。
此图便千秋,雕虫等奴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