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七言滑语联句 唐 · 颜真卿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雨里下山蹋榆皮(真卿),莓苔石桥步难移(清昼)。
芜荑酱醋吃煮葵(刘全白),缝靴蜡线油涂锥(李崿)。
急逢龙背须且骑(李益)。
李益王起杜元㯋等赐爵制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李益等。去年春。朕以陵寝事大。哀惶疚心。而益等斋慄奔命。各率其职。俾予孝道型于四海。何尝一日而忘之。即命有司举常典。凡爵之高下。视执事之重轻。有司亦能遵我成命。第而次之。进级益封。无有不当。由益而下。尔宜钦承。可依前件。
考校京官奏 中唐 · 李渤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二
宰臣萧俛段文昌崔植等。当陛下君临之初。首任宰相。安危理乱。决在此时。况陛下思天下和平。敬大臣礼切。固未有昵比左右。侈满自贤之心。而宰相之权。宰相之事。陛下一以付之。实宣化理千载一遇之时也。此时若失。恐更无时。而俛等上不能推至公。申炯戒。陈先王道德以沃君心。又不能正色匪躬。振举旧法。复百司之本。则教化不立矣。臣闻政之废兴。在于赏罚。俛等作相已来。未闻奖一人德义举守官奉公者。使天下在官之徒有所劝。又不能黜一人职事不理持禄养交者。使尸禄之徒有所惧。如是则刑法不立矣。邪正莫辨。混然无章。教化不行。赏罚不设。天下之事。复何望哉。一昨陛下畋游幸骊山。宰相与翰林学士是陛下股肱心腹。宜皆知之。俛等不能先事未形。忘躯恳谏。而使陛下有忽谏之名。流于史册。是陷君于过也。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若俛等言不行计不从。须奉身疾退。不宜尸素于化源。进退戾也。何所避辞。其萧俛段文昌崔植三人并翰林学士杜元㯋等。并请赐考中下。御史大夫李绛左散骑常侍张惟素右散骑常侍李益等。谏幸骊山。郑覃等谏畋游。是皆恐陛下行幸道途渐远。自此恣情无度。又思马有衔橛不测之变。风寒生疾之忧。急奏无所诣。国玺委妇人中倖之手。绛等能率御史继以两省官大谏于朝。有恳激事君之礼。可以诫无言者。其李绛张惟素李益三人。请赐上下考外。特与迁官。以彰陛下优忠赏谏之美。其崔元略冠供奉官之首。合考上下。缘与于翚上下考。于翚以犯赃处死。准令须降。请赐考中中。大理卿许季同任使于翚韦道冲韦正牧。皆以犯赃。或左降。或处死。合考中下。然顷陷刘辟之乱。弃家归朝。忠节明著。今宜以功补过。请赐考中中。少府监裴通职事修举。合考中上。以其请追封所生母而舍嫡母。是明罔于君。幽欺其先。请赐考中下。伏以昔者宰夫入寝。擅饮师旷李调。今愚臣守官。请书宰相翰林学士中下考。上爱圣运。下振颓纲。故臣惧不言之为罪。不惧言之为罪也。今其三品官考。伏缘限在今月内进。辄先具如前。其四品已下官。续具条疏闻奏。
先君石表阴先友记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袁高。河南人。以给事中敢谏争。贞直忠蹇。举无与比。能使所居官大。再赠至礼部尚书。姜公辅。为内学士。以奇策取相位。好谏诤免。后以罪贬为复州刺史卒。
齐映。南阳人。为相。以文敏显用。严郢。河南人。刚厉好杀。号忠能。为京兆河南尹御史大夫。善举职。为邪险构扇。以贬死。
元全柔。河南人。气象甚伟。好以德报怨。恢然者也。为大官。有土地。入为太子宾客。杜黄裳。京兆人。宏大人也。善言体要。为相。有墙仞不佞。以谋克蜀。加司空。出为河中节度。
刘公济。河间人。厚宽硕大。与物无忤。为渭北节度。入为工部尚书卒。杨氏兄弟者。宏农人。皆孝友有文章。凭由江南西道入为散骑常侍。凝以兵部郎中卒。凌以大理评事卒。最善文。
穆氏兄弟者。河南人。皆强毅仁孝。赞为御史中丞。捍佞倖得贬。后至宣池歙处置使卒。质为尚书郎。以侍御史内供奉卒。最善文。皇甫政。河南人。有威仪。由浙东廉使为太子宾客。
裴枢。同郡人。为御史。天子以隐罪诛吏。枢顿首愿白其状。以故贬。后为尚书郎。李舟。陇西人。有文学俊辨。高志气。以尚书郎使危疑反侧者再。不辱命。其道大显。被谗妒。出为刺史。癈痼卒。
李鄘。江夏人。果检自负嶷然。善为官。为御史中丞京兆尹凤翔节度。梁肃。安定人。最能为文。以补阙修史。侍皇太子。卒赠礼部郎中。
陈京。泗上人。始为谏官。数谏诤。有内行。文多诂训。为给事中。上方以为相。会惑疾自刃。癈痼卒。韩会。昌黎人。善清言。有文章。名最高。然以故多谤。至起居郎。贬官卒。弟愈。文益奇。
许孟容。吴人。读书为文口辩。为给事中。尝论事。由太常少卿为刑部侍郎。李觌。陇西人。行义甚修。至刑部郎中卒。故与先君为三司者也。其大理者曰杨瑀。瑀无可言。犹以狱直为御史。
宇文邈。河南人。有文。谨悫人也。为御史中丞。龊龊自守。然以直免官。复为刺史卒。袁滋。陈郡人。善篆书。文敏不竞。为相。出使辱命。贬刺史。复为义成军节度卒。
卢偫。范阳人。杂博多所许与。使反侧之地。天子以为任事。为义成军节度卒。崔损。清河人。畏慎为相。无所发明。然不害物。天子独爱幸。以损为长者。
郑馀庆。荥阳人。再为相。始天下皆以为长者。及为大官。名益少。今为尚书河南尹。无恙。郑利用。馀庆从父兄也。真长者。由大理少卿为御史中丞。复由中丞为大理少卿。
李益。陇西姑臧人。风流有文词。少有僻疾。以故不得用。年老。常望仕。非其志。复为尚书郎。王纾。其弟绍。太原人。绍得幸德宗为尚书。在宰相之右。今为徐泗节度。纾有学术。鲁直。为尚书郎。
路泌。河南人。以尚书郎使西戎。留戎中。度今已年八十馀。既和戎。十五年不得归。无为言者。虞当。会稽人。为郭尚父从事。终沔州刺史。以信闻。
贾弇。长乐人。善士也。为校书郎卒。弟全。至御史中丞。赵需。天水人。哻哻儒士也。有名。至兵部郎中卒。
张式。南阳人。张莒。常山人。
张惟俭。宣城当涂人。皆善言谑。式至河南尹。莒邓州刺史。惟俭和州刺史。
奚陟。江都人。柔敏至吏部侍郎。世谓陟善宦。然其智足以自处也。
卢景亮。涿人。有志义。多所激发。为谏官。奏书如水赴壑。坐贬废弃甚久。至顺宗时为尚书郎。升中书舍人卒。杨于陵。宏农人。善吏敏秀者也。为中书舍人京兆尹。
张因。某人。举诏策为长安尉。愿去官为道士。甚有名。以其弟回降封州。曰。吾老矣。必死回也。哭而行。遂死封州。高郢。渤海人。有文章规矩自立者。不干贵幸。以太常为相。罢居尚书。
唐次。北海人。有文章学行义甚高。以尚书郎出为刺史屏弃。永贞中。召以为中书舍人。道病。去长安七十里。死传舍。苗拯。上党人。有学术。峭直。以谏议大夫漏泄省中语。贬万州卒。
柳氏兄弟者。先君族兄弟也。最大并。字百存。为文学。至御史。病瞽遂废。次中庸中行。皆名有文。咸为官早死。柳登柳冕者。族子也。自其父芳善文史。与冕并居集贤书府。冕文学益健。颇躁。自吏部郎中出为刺史。至福建廉使卒。登晚仕至尚书郎秘书少监。
薛丹。同郡人。至尚书郎。吕牧。东平人。由尚书郎刺泽州卒。
崔祯。清河人。至检校郎官。子偫。为右补阙。赠给事中。房启。河南人。善清言。由万年令为容州经略。
于申。河南人。至尚书郎。常仲孺。河南人。今为谏议大夫。
苏弁。武功人。好聚书。至三万卷。与先君通书。以户部侍郎贬。复为刺史。崔芃。博陵人。善言名理。为御史尚书郎。
郑元均。荥阳人。强抗少所推让。然以此多怨。困不得位。辛恽。陇西人。有史学。
韩衡。昌黎人。善士。陈众甫。梓潼人。高志气。
薛伯高。同郡人。好读书。号为长者。后至尚书卒。张宣力。清河人。儒善。后表其名去力但为宣。自元均至宣力。皆没没无显仕者。
孤宗元曰。先君之所与友。凡天下善士举集焉。信让而大显。道博而无杂。今之世言交者以为端。敢悉书所尤厚者。附兹石以铭于背如右。
论故度支李尚书事状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故度支李尚书之出妻也。续有敕停官。及薨。亦无追赠。当时将谓去妻之状不直。明白无可疑者。故及此。近见当使采石副使刘侍御。说朝廷公议。皆云李尚书性猜忌。甚于李益。而出其妻。若不缘身病。即合左降。翱尝从事滑州一年有馀。李尚书具能详熟。李尚书在滑州时。收一善歌妇人陶芳。于中门外处之。于后陶芳与主钥厅子有过。既发。李尚书召问厅子。既实。告之曰。吾从若父所将若来。故不能杖若。吾非怒而不留。若既犯此。即自于军中不便。若远归父所。慎无他往。遂斥陶芳于家。而不罪也。当时翱为观察判官。卢侍御宪曰。此事在众人。必怒而罪之。在中道。即罪之而不怒。大夫虽未足以为教。然亦可谓难能也。推此以言。即性猜忌。不甚于河南李少尹详矣。刘侍御又说朝廷公议云。李尚书之在滑州也。故多畜媵。遂断送其妻入京。以遂所欲。翱又能明其不然。李尚书有二子仕于京师。奏请至滑纳妻。德宗皇帝敕奏事将军张璀曰。与卿本使无外。往告卿本使。可令妻及新妇家来就上都为婚。亦有手诏。李尚书遂发二新妇及妻入京以奉诏。二男既成婚。其妻遂归滑州。自陶芳之外。更无妾媵。况李尚书将畜媵女。不假令妻入京。推此以言。即与朝廷公议之不同也如此。翱以为古人之逐其臣也。必可使复事君。去其妻也。必可使复嫁。虽有大罪。犹不忍彰明。必为可辞以去之也。故曾参之去妻也。以蒸梨不熟。孟子之去妻也。以恶败。鲍永之去妻也。以叱狗姑前。此皆以事辞而去之也。李尚书于此二事外。犹有他过。即非翱所知也。若公议所责。祗如刘侍御之传。则翱据所目见而辨也。章然如前所陈矣。凡人家中门内事。外人不可周知。偏信一党亲族之言。以为公议。即不知是议之果为公耶私耶。未可知也。以阁下所闻。倘犹有加于是者。不惜示及。如或祗如前两说。伏望不重改既往之论。而明之于朝廷。使非实之谤。罢传说于人间。既殁之魂。不衔冤于泉下。幸甚幸甚。翱于李尚书。初受顾惠。及其去选也。客主之义。亦不得如初欢矣。兹所陈者。但乐明人之屈而正之耳。伏冀不以为党。谨状。
唐故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致仕上柱国宏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司空杨公墓志铭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
由杨喜追杀项羽。以功封侯。后数世生敞。官至丞相。敞曾孙宝。不应王莽之命。光武特徵。老病不到。宝生震。诸儒谓之关西孔子。位至大司徒太尉。卒以忠死。杨氏由是益大。载于史传。世不绝人。曾祖圭。辰州司户。赠膳部员外郎。大父冠俗。奉先县尉。赠吏部郎中。父太清。宋州单父县尉。累赠至太保。公讳于陵。字达夫。年十八举进士第。选补润州句容主簿。鄂岳观察使奏为判官。转左骁卫兵曹。累改评事监察御史。历殿中。得绯衣银鱼。使迁江西。公随之。加侍御史著作郎。及府除。屏居建昌。不至京师。贞元八年徵拜膳部员外郎。转考功。知别头举。转吏部员外郎。及判南曹。宰相之亲。有以文书不足駮去者。宰相召吏人诘之。坚执不改。遂以公为宣武吊祭使。故事南曹郎未尝有出使者。公既出。宰相之亲由是判成矣。故公卒不得在诏诰之清选。遂为右司郎中。郎官惰于宿直。临直多以假免。公白右丞。建立条例。郎官不悦。为作口语。宰相有知其事者。遽以公为吏部郎中。改京兆少尹。出为绛州刺史。有言公弗当居外者。德宗召见。遂以为中书舍人。其年知吏部选事。时京兆尹李实有宠。去不附己者。故给事中许孟容为太常少卿。而公改秘书少监。德宗崩。为太原幽镇等十道告哀使。持节之遗。并辞不受。复命。除华州刺史。赐三品衣鱼。所取宾僚。皆一时名人。后皆显官。有至宰相者。其年冬迁浙江东道团练观察使。越中大饥。人至相食。公奏请度支米三十万斛。又乞籴他道以赈救之。民得生全。入为户部侍郎。未到改京兆尹。奏请诸军使有犯罪者。皆禁身推罪。以状牒送本军。又请属诸军诸使人置挟名敕五丁者。推两丁属军。递立节限。以便于治。诏皆可其奏。京师称之。复为户部侍郎。人望益重。佥以公遂为宰相。会考制举人。奖直言策为第一。中贵人大怒。宰相有欲因而出之者。由是为岭南节度使。是时得考策者凡四人。公既得岭南。员外郎韦贯之再贬巴州刺史。而李益郑敬皆抵于患。其在广州。以韦词为节度判官。任之以政。改易侵人之事。凡一十有七。岭外之人至兹传道之。节度使徐申以己俸薄。月加三十万。且曰。后来所期共守。公引常衮所奏敕皆罢之。撤去蒲葵。陶瓦覆屋。遂无火灾。民赖以安。监军许遂振。好货戾彊。而小人有阴附之者。故遂振密表谮公。直言韦词李翱惑乱军政。于是除替罢归。遂振既领后事。捶挞吏人。求公之非。吏人大声呼曰。杨尚书他方所遗。尚不收去。岂有侵用官钱乎。遂振遽令取他方所遗。及其既至。封印不启。遂振惭而止。宰相裴垍素未知公。及遂振之谮。遂以公为吏部侍郎。重修甲敕。用备奸源。又于南曹更置别历。以相检覆。奏令选人纳直。为出签告以给之。吏息奸欺。官收羡钱。公食丰絜。廨宇以修。迄兹守行。遂为故事。凡历四年。补内外官三千馀员。皆当其分。无怨诉者。转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判度支。当淮西用兵。漕挽供馈。盐铁积欠官钱。与之廷辩。高霞寓以唐邓之师攻蔡州。怯懦不敢直进。欲南抵申州。出于空虚不守之地。其路险狭。粮运难继。公面于上前累言利害。并以疏陈霞寓逗遛之状。请于北道直进。足以援许汝之师。贼势自蹙。上许之。霞寓深怨之。遂内外结构。出为郴州刺史。霞寓果败。由是谈者知公之冤。其为郴州。躬勤于治。不以卑远为薄。明年召拜原王傅。数日又为户部侍郎。复知吏部选事。元和十四年淄青平。兼御史大夫。以本官充东平宣慰处置使。是时初诛李师道。得兖郓州等十二州。列为三道。刘悟既除滑州。犹未出郓。及公至。悟出迎。公促之。悟即日遂发。颁行赏赐。皆得其实。上甚悦。谓宰臣曰。杨某不易得。及浙西观察使李脩死。上问宰臣崔偫皇甫镈曰。何不进浙西人名。皇甫镈知公方有恩。惧作相。遂言公所至皆有理绩。以臣所见。莫如杨某。凡数百言。上惟以一字应之曰惜。人闻之者。且以必为相矣。是时裴门下既出太原。崔中书为镈所谮。镈又改尊号中上旨。故镈计竟行。而公不相矣。明年迁户部尚书。又一年改太常卿。又一年改东都留守兼兵部尚书御史大夫。充蕲汝都防禦使。既三年。方将告休。会以疾而罢。乃叹曰。年老致政。本吾夙志。兹则负吾平生心矣。疾平。迁检校左仆射兼太子少傅。或劝求分司以自便者。公曰。年至力惫。便当乞骸骨于朝。何用分司为。遂西至京师。朝谢讫不到中书。遂还私家。不判上案。三上表乞自退。诏迁左仆射致仕。全给俸料。数月。上表固让。乞就半俸。许之。庙享之外。不复经过人家。每佳辰体安。则以子弟孙僮侍游于园沼之中。用以为适。太和四年十二月癸亥。以疾薨于新昌第。享年七十有八。天子为之废朝。凡朝廷之贤。设位而哭者。不知几人。册赠司空。明年四月庚午。归葬郑州荥泽县先太保之兆。祔于颍川韩氏赠华阴郡太夫人之茔。夫人丞相少师休之孙。丞相晋国公滉之女。柔顺之德。纪于前铭。下从舅姑四十有三年矣。子景复。卫尉卿。曰嗣复。户部侍郎。曰绍复。举进士登宏词科。曰师复。未仕。用文为业。女适右司郎中韦公素。孙承涣。试大理评事鄜坊节度巡官。承涣之下及在童稚者十有一人。大卿侍郎以翱之受恩也久。来请为志。铭曰。
公生六年。太保弃捐。未及成童。虢国又终。漂泊江湖。谁食谁衣。服习文学。不劳于师。爰始有名。既于永归。六十一年。祗慎德仪。由直屡黜。进无异词。凡所临莅。去而可思。与之厚者。莫匪隽材。自我进者。多遇良能。恩建葭莩。濡洽以财。袒免缌麻。亦尽其哀。止足告归。偃息丘园。子裔孙童。十有五人。有列卿曹。贵为侍郎。禄秩且多。膳饮馨香。门吏诸生。中外显光。车马盈门。岁时之良。既寿且贵。示终以常。福荐攸归。畴可比望。为庙太祖。百世蒸尝。
诗人主客图序 唐末 · 张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七
若主人门下处其客者。以法度一则也。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上入室杨乘。入室张祐羊士谔元稹。升堂庐仝顾况沈亚之。及门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元范况元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以孟云卿为高古奥逸主。上入室韦应物。入室李贺杜牧李馀刘猛李涉胡幽正。升堂李观贾驰李宣古曹邺刘驾孟迟。及门陈润韦楚老。以李益为清奇雅正主。上入室苏郁。入室刘畋僧清塞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升堂方千马戴任蕃贾岛厉元项斯薛寿。及门僧良乂潘诚于武陵詹雄卫准僧志定喻凫朱庆馀。以孟郊为清奇僻苦主。上入室陈陶周朴。及门刘得仁李溟。以鲍溶为博解宏拔主。上入室李偫玉。入室司马退之张为。以武元衡为瑰奇美丽主。上入室刘禹锡。入室赵嘏长孙佐辅曹唐。升堂卢频陈羽许浑张萧远。及门张陵章孝标雍陶周祚袁不约。
太平兴国禅院什方住持记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五
佛教初由梵僧至中国,不知其道,而务驾其说,师徒相承,积数百年。日言天宫地狱,善恶报应,使人作塔庙,礼佛饭僧而已。厥后,菩提达摩以化缘在此土,始传佛之道以来。其道无怪谲,无刓饰,不离寻常,自有正觉。思而未尝思,故心不滞于事;动而未尝动,故形不碍于物。物有万类,何物而非己?性有万品,何性而非佛?佛非度我,而我自度;经非明我,而我自明。无缁素才拙,一言开释,皆得成道。繇兹立大精舍,聚徒说法,以衣钵相传授。居无彼我,来者受之;嗣无亲疏,能者当之。诸祖既没,其大弟子各以所闻分化海内,自源而渎,一本千支。群居之仪,率从其素,故崇山广野,通都大城,院称禅者,往往而是。庸俾邪妄无识洗心从学,王臣好事稽首承教。盖与夫老氏之无为,庄周之自然,义虽或近,我其盛哉!然末俗多敝,护其法者,有非其人。或以往时丛林,私于院之子弟,闭门治产,诵经求利,堂虚不登,食以自饱,则一方之民失所信向矣。通人高士,疾之兹久,而未克以澄清。逮宋有天下,兵革既已息,礼乐刑政治世之器既已完备,推爱民之心,以佛法之有益也,广祠度众,不懈益勤。圣上莅阼,体闻释部之缺,因诏:凡禅居为子弟,前旅有者,与终其身,后当择人以主之。意将补罅漏,锄榛芜,使宗门愈高大。则建昌军太平兴国禅院复什方住持者,奉此制也。院按旧记,唐天祐丙子制置使陈晖所创,号显源。永兴始有可幽师杖锡来居,推轮法事。逮李氏僭江表,其别子景达以齐王守临川,乃命德琳师以张大其业。琳师道行峭洁,知解雄俊。圜回千里,瞻仰弗暇。树稼数十顷,立屋累百楹。至太宗时,例以年号,更赐今额。众安法行,刹此邦者,莫与为等。琳既化去,道丧不传,而其徒以侥倖居之,垂四纪矣。凡乡之学释者,虽知有真乘法印,当迷而疑,何所扣决?今年夏,主者元皓病,物故。时侍禁冯君德宣、光禄寺丞李君虞卿同权军政,深惟天圣诏书,求可以长是院为人师者。粤有桑门上首、耆老识达之士相与谋曰:「尝闻建安崇俨师得法于石霜楚圆和尚,巡礼所至,学者围绕,师避而遽行。今在迩,抑可以致之乎」。因列名以举。郡然其言,乃就迎于抚州景德院。让不可得而后至。升堂之日,会者万计。师据床安坐,有问斯答,如钟之鸣,如谷之响,重昏宿蒙,冰解雪释。欢喜赞叹,汹动街陌。论者谓:国朝严佛事,俾择知识,表于禅林。太平郡之福地也,而俨师以正真道临之,灯灯继照,曷有穷已?然非吾儒文之,不足以谨事始而信后裔。佥来谒予曰:「文,子职也,其可以辞,重违父兄意」?故为之一说。时则景祐三年秋九月也(《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二四。又见《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五。)。
丙子:按天祐无丙子,疑是丙寅之误。
读李益诗(甲子夏,与彭城诗社诸君分阅唐诸家诗,采其平生,人赋一章,以姓为韵。君虞,益字也,见《从军诗》序) 北宋 · 贺铸
押纸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君虞兴圣孙,诗律早专美。
乐府度新声,宫酺奉天子。
鲜风猎兰苕,华月濯桃李。
独有连眉郎,才称劣相比。
颇闻竹窗句,流落绮纨耳。
吏曹久失调,幕府感恩起。
从军五十篇,王粲惭率尔。
胡沙动霜草,开卷得千里。
骞翔大蓬拜,转顾触排毁。
晚升八座崇,谢事知所止。
高文茂支庶,埋灭长已矣。
斯人今不亡,正赖数番纸。
咄嗟齿踰壮,日就无闻耻。
勉哉课谣吟,请自田居始。
次韵馆中上元游葆真宫观灯 其四 宋 · 韩驹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开卷爱公如李益,解言明月逐人来。
多情如共春流转,刻烛题诗又一回。
除待制举李益自代状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一、《华阳集》卷一九
今月二十一日,蒙恩授前件职,准《令》节文「侍从官授讫,三日内举官一员自代」者。右,臣伏见左通直郎、新差知秀州海盐县丞李益,学有师法,吐词可观,材兼吏能,临政得誉。臣旧与同学,熟知其人,举以代臣,实允公议。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贾长江集后序(绍兴二年闰四月) 南宋 · 王远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七、《贾浪仙长江集》卷末、《南宋文录录》卷一四、《皕宋楼藏书志》卷六九
浪仙以诗名世,杰出于贞元、元和文章极盛之后。孟郊死,为之不已。其诗与郊分镳并驰,峭直刻深,羁情客思,春愁秋怨,读之令人爱其工、怜其志,如听燕赵之悲歌、蛾眉之曼声、秦庭之哭、荆山之泣也。大抵士之不遇,阸穷罹谤,郁郁顿挫,身可摈而志不可夺,势可压而气不可屈。及其发也,有至于怒发裂眦,而不可掩者,故行吟泽畔,仰天呜呜,欲其为鸾和佩旗之音,不可得也。余每读二子之诗而悲之,又尝见韩吏部所赠之篇,极道其鶱涵滂葩,低昂舒惨,引而发之,将以取信于天下后世。譬之鸿鹄,羽翼既成,必假天风,始致千里。东野与吏部联句之作,间见层出,物迎缕解,欲罢不能,人无异论。浪仙携新文诣韩公,途中云:「袖有新诗成,欲见张韩老。青竹未生翼,一步万里道。安得西北风,身愿变蓬草」。然则士有未效之用,身在无誉之间,非附青云之士,何以成名哉?二子所以拳拳于韩门而不去,韩公亦以乐得天下英才,与之周旋而不倦也。此又不可不知也。浪仙范阳人,数千里贬官,佐邑于此,迁普州司仓参军以卒。犹目其平生诗曰《长江集》,盖仲卿之志在于桐乡,意其千秋百世之后,精爽灵游,长在乎明月之山、凡水之湄也。邑有祠堂,典刑依然。前主簿北豳游君虞臣好古工书,采他山之石为十五碑,尽书其三百七十九篇,未讫工而去。余倦游,就养子舍,适县尹嘉祥卫君京督成其事,因以旧传墨制及苏绛所撰《墓志铭》、《唐书》本传、与韩昌黎《送行诗》并刻之,本末备具,可为无穷之传。以后序见属,复取仆初到县谒君祠堂之诗继之,将俟知者一观焉。绍兴二年壬子岁闰四月辛卯朔,朝议大夫、提举江州太平观平阳王远序。
万首唐人绝句诗序(绍熙元年十一月)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六、《洪文敏公集》卷五
淳熙庚子秋,迈解建安郡印归,时年五十八矣。身入老境,眼意倦罢,不复观书,惟时时教稚儿诵唐人绝句,则取诸家遗集,一切整汇,凡五七言五千四百篇,手书为六帙。起家守婺,赍以自随。踰年再还朝,侍寿皇帝清燕,偶及宫中书扇事。圣语云:「比使人集录唐诗,得数百首」。迈因以昔所编具奏,天旨惊其多,且令以元本进入,蒙寘诸复古殿书院。又四年,来守会稽间,公事馀分,又讨理向所未尽者。唐去今四百岁,考《艺文志》所载,以集著录者几五百家,今仅及半,而或失真。如王涯在翰林,同学士令狐楚、张仲素所赋宫词诸章,乃误入于《王维集》;金华所刊杜牧之续、别集皆许浑诗也;李益「返照入闾巷,愁来与谁语」一篇,又以为耿湋;崔鲁「白首成何事,无欢可替愁」一篇,又以为张蠙;以薛能「邵平瓜地入吾庐」一篇为曹邺;以狄归昌「马嵬坡下柳依依」一篇为罗隐,如是者不可胜计。今之所编,固亦不能自免,然不暇正。又取郭茂倩《乐府》与稗官小说所载仙鬼诸诗,撮其可读者合为百卷,刻板蓬莱阁中,而识其本末于首。绍熙元年十一月戊午,焕章阁学士、宣奉大夫、知绍兴军府事、两浙东路安抚使、魏郡公洪迈序。
按:《万首唐人绝句》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祭林虞仲教授文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六、《省斋文稿》卷三八、《永乐大典》卷一四○四九
维乾道元年岁次乙酉六月戊寅朔十三日庚寅,具位刘令猷、具位周某谨重以清酌茶果之奠,告于虞仲教授同年林兄之柩。呜呼!君学虽苦,词藻则敷。君貌虽瘠,志气则腴。一第起家,逝游亨衢。百艰随之,寸步崎岖。再终亲丧,小试师儒。谈经一年,乃与病俱。临食不尽,逢觞不𣂏。卧榻频仍,人为君虞。君独谢医,我疾且苏。卒莫能兴,岂命也夫!人生梦幻,百年须臾。何寿何夭?何荣何枯?君则往矣,伤哉其孥!男齿未龀,女髻未𩬙。吊者酸辛,忍闻呱呱。情义所敦,况于吾徒!邈焉七闽,南负海隅。何以再拜,瞻墓之榆?何以千里,抚君遗孤?薄酹我酒,薄奠我刍。哭送江滨,目断樯乌。终天之诀,已矣呜呼。伏惟尚飨!
天台临川桥记 南宋 · 陈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一、《三台文献录》卷三、《赤城志》卷三、《赤城集》卷一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三七、《南宋文录录》卷一一、民国《天台县志稿》卷一一
临川王公琰,绍兴三十二年春绾一铜章,以荆国文公济天下之绪馀济天台。越隆兴元年冬十月甲戌,新作桥于邑西之溪,从民欲也。溪距邑庭可一里,源自五峰双涧,北迤而至,众山复绕,傍流辏委,会霖潦则激焉如轰,涌焉如奔,防堤室庐荡如也。平时马涉则濡缨,负涉则濡橐,联杓以度,岁作岁圮,编列苦其役,行旅咨怨。前后尉李琰、李异俱有建桥之役,作百丈堤以禦冲溢,功竟弗济。后为令者睥睨难之。迨公之来,叹曰:「大害也,不在我乎!大抵锐于土功者,利在亟成以要虚名,肯为远计?今我则否」。乃会费五百万钱,出俸四十万为邑先,源源而应,数则充矣。爰即故址相之,然后奠之,奠之然后营之,斲者、凿者、陶者、墁者、梩者、筑者,从焉非驱,作焉非督。公曰:「有穑事者与乎?有焉毋纳其力」。穹石以为楹,植之屹如也。巨木以为梁,横之妥如也。甓以培石,欲其埤也。块以涂甓,欲其确也。尺有五十,何其脩之曼曼然!尺一十有九,何其博之衍衍然!尺二十有五,何其高之岌岌然!复亭其上,乃写乃饬,乃敞乃奕,可以息行迈,可以乐暇閒,可以远眺望。卓哉美乎!疑混物初剖,有此壮观,非人力能为也。二年闰月丙辰告成,公乃率僚友会稽陆君溉、金华陈君恕、永嘉丁君康时、池君虞卿观焉。公曰:「吾与诸君既作于斯」。佥曰:「大夫之力也,名则在大夫」。士之豪、民之耆老于时咸在,翕然告曰:「愿即以临川名」。表公功也。请既获,遂歌以落之,曰:壮兮沧溟跨蛟龙,丽兮霄汉垂螮蝀。疑若有神施磨砻,巩然不动崭华崧。环瞻山幄凝翠空,俯睨溪纹织微风。夜半横浮沆瀣中,朝来掩映扶桑红。车马飒沓西复东,宏规硕利繄谁功?竞将大年寿我公,愿与此桥俱无穷。
判院蔡丈和予五诗次韵一篇奉酬 宋 · 喻良能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病起惊华发,官閒觉素餐。
文章惭李益,名誉羡苏端。
老去观书懒,愁来避酒难。
非关作诗苦,自尔带围宽。
送表弟方时父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弃置空村饱世情,高轩乃肯顾柴荆。
韩甥(砚本作生)殷浩贫亲戚,李益卢纶外弟兄。
两鬓萧疏惊老大,一灯明灭话平生。
刺桐花下逢予季(原作李,据后印本、砚本改),多致诗人未害清。
哭孙季蕃二首 其一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岁晚湖山寄幅巾,浩然不见两眉颦。
看花李益无同伴,顾曲周郎有后身。
厚禄殷勤营葬地,隐君欢喜得吟邻(自注:唐人题李白坟云:“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看来造物于君厚,判断风光七十春。
留别表弟方时父二首 其二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忆昔(二字原缺,据卢本补)分携今再闰,君犹黑鬓我霜颠。
绝怜卢弟真才子(原缺,据冯本补),若比殷兄尚少年。
渭北几时重把酒,山阴作么便回船(二字原缺,据冯本补)。
未知后会平安否,搔首临风意惘然(自注:李益外弟卢纶,唐大历十才子之一也。白乐天诗:“犹有夸张少年处,笑呼张丈唤殷兄。”)。
三叠 其一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唐时才子总能诗,张祜轻狂李益痴。
管甚三姨(原作夷,据冯本改)偷玉笛,诳他小玉写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