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除崔偫户部侍郎制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地官之职。邦教是先。必选国华。以从人望。具官崔偫。体道履仁。外和内敏。清而容物。善不近名。从容礼乐之閒。特达圭璋之表。比参密命。宏益既多。及贰仪曹。升擢惟允。迈兹令德。蔼然休声。选贤与能。于今虽重。择才均赋。自古尤难。往慎乃司。以服嘉命。
答杨子书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辱书。并示表记述书辞等五篇。比于东都。略见颜色。未得接言语。心固已相奇。但不敢果于貌定。知人尧舜所难。又尝服宰予之诫。故未敢决然挹。亦不敢忽然忘也。到城以来。不多与人还往。友朋之中所敬信者。平昌孟东野。东野吃吃说足下不离口。崔大敦诗不多见。每每说人物。亦以足下为处子之秀。近又得李七翱书。亦云足下之文。远其兄甚。夫以平昌之贤。其言一人。固足信矣。况又崔与李继至而交说耶。故不待相见。相信已熟。既相见。不要约已相亲。审知足下之才充其容也。今辱书乃云云。是所谓以黄金注重外而内惑也。然恐足下少年。与仆老者不相类。尚须验以言。故具白所以。而今而后。不置疑于其閒可也。若曰长育人才。则有天子之大臣在。若仆者。守一官且不足以修理。况如是重任耶。学问有暇。幸时见临。愈白。
答侯继书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裴子自城来。得足下一书。明日。又于崔大处得足下陜州所留书。玩而复之。不能自休。寻知足下不得留。仆又为考官所辱。欲致一书开足下。并自舒其所怀。含意连辞。将发复已。卒不能成就其说。及得足下二书。凡仆之所欲进于左右者。足下皆以自得之。仆虽欲重累其辞。谅无居足下之意外者。故绝意不为。行自念方当远去。潜深伏隩。与时世不相闻。虽足下之思我。无所窥寻其声光。故不得不有书为别。非复有所感发也。仆少好学问。自五经之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然其所志。惟在其意义所归。至于礼乐之名数。阴阳土地星辰方药之书。未尝一得其门户。虽今之仕进者。不要此道。然古之人未有不通此而能为大贤君子者。仆虽庸愚。每读书辄用自愧。今幸不为时所用。无朝夕役役之劳。将试学焉。力不足而后止。犹将愈于汲汲于时俗之所争。既不得而怨天尤人者。此吾今之志也。惧足下以我退归。因谓我不复能自彊不息。故因书奉晓。冀足下知吾之退。未始不为进。而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也。既货马。即求船东下。二事皆不过后月十日。有相问者。为我谢焉。
与崔偫书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自足下离东都。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宣州。主人仁贤。同列皆君子。虽抱羁旅之念。亦且可以度日。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禦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台耶。宣州虽称清凉高爽。然皆大江之南。风土不并以北。将息之道。当先理其心。心閒无事。然后外患不入。风气所宜。可以审备。小小者亦当自不至矣。足下之贤。虽在穷约。犹能不改其乐。况地至近。官荣禄厚。亲爱尽在左右者耶。所以如此云云者。以为足下贤者。宜在上位。托于幕府。则不为得其所。是以及之。乃相亲重之道耳。非所以待足下者也。仆自少至今。从事于往还朋友閒。一十七年矣。日月不为不久。所与交往相识者千百。人非不多。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或以事同。或以艺取。或慕其一善。或以其久故。或初不甚知。而与之已密。其后无大恶。因不复决舍。或其人虽不皆入于善。而于已已厚。虽欲悔之不可。凡诸浅者固不足道。深者止如此。至于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无瑕尤。窥之阃奥而不见畛域。明白淳粹。辉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仆愚陋无所知晓。然圣人之书。无所不读。其精粗巨细。出入明晦。虽不尽识。抑不可谓不涉其流者也。以此而推之。以此而度之。诚知足下出偫拔萃。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与足下情义。宁须言而后自明耶。所以言者。惧足下以为吾所与深者。多不置白黑于胸中耳。既谓能粗知足下。而复惧足下之不我知。亦过也。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抑犹有可疑者。仆谓之曰。何疑。疑者曰。君子当有所好恶。好恶不可不明。如清河者。人无贤愚。无不说其善。服其为人。以是而疑之耳。仆应之曰。凤凰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譬之食物。至于遐方异味。则有嗜者。有不嗜者。至于稻也粱也。脍也𮌉也。岂闻有不嗜者哉。疑者乃解。解不解。于吾崔君无所损益也。自古贤者少。不肖者多。自省事以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贤者虽得卑位。则旋而死。不贤者或至眉寿。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寿夭耶。未可知也。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况天之与人。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合于天而乖于人何害。况又时有兼得者耶。崔君崔君。无怠无怠。仆无以自全活者。从一官于此。转困穷甚。思自放于伊颍之上。当亦终得之。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摇动脱去。目视昏花。寻常閒便不分人颜色。两鬓半白。头发五分亦白其一。须亦有一茎两茎白者。仆家不幸。诸父诸兄皆康彊早世。如仆者。又可以图于久长哉。以此匆匆。思与足下相见。一道其怀。小儿女满前。能不顾念足下何由得归比来。仆不乐江南。官满便终老嵩下。足下可相就。仆不可去矣。珍重自爱。慎饮食。少思虑。惟此是望。愈再拜。
送杨支使序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
愈在京师时。尝闻当今藩翰之宾客。惟宣州为多贤。与之游者二人。陇西李博。清河崔偫。偫与博之为人。吾知之。道不行于主人。与之处者非其类。虽有享之以季氏之富。不一日留也。以偫博论之。凡在宣州之幕下者。虽不尽与之游。皆可信而得其为人矣。愈未尝至宣州。而乐颂其主人之贤者。以其取人信之也。今中丞之在朝。愈日侍言于门下。其来而镇兹土也。有问湖南之宾客者。愈曰。知其客可以信其主者。宣州也。知其主可以信其客者。湖南也。去年冬。奉诏为邑于阳山。然后得谒湖南之宾客于幕下。于是知前之信之也不失矣。及仪之之来也。闻其言而见其行。则向之所谓偫与博者。吾何先后焉。仪之智足以造谋。材足以立事。忠足以勤上。惠足以存下。而又侈之以诗书六艺之学。先圣贤之德音。以成其文。以辅其质。宜乎从事于是府。而流声实于天朝也。夫乐道人之善以勤其归者。乃吾之心也。谓我为邑长于斯。而媚夫人云者。不知言者也。工乎诗者。歌以系之。
题哀辞后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愈性不喜书。自为此文。惟自书两通。其一通遗清河崔偫。偫与予。皆欧阳生友也。哀生之不得位而死。哭之过时而悲。其一通今书以遗彭城刘君伉。君喜古文。以吾所为合于古。诣吾庐而来请者。八九至而其色不怨。志益坚。凡愈之为此文。盖哀欧阳生之不显荣于前。又惧其泯灭于后也。今刘君之请。未必知欧阳生。其志在古文耳。虽然。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古之道。不苟誉毁于人。刘君好其辞。则其知欧阳生也无惑焉。
授崔偫右仆射兼太常卿制 中唐 · 李虞仲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三
敕。仆射贰令之职也。奉常正卿之选也。假中台之极称。冠列寺之崇秩。受此兼命。必资重贤。前荆南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江陵尹御史大夫上柱国清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崔偫。道合时中。识通政本。含五行之秀气。为一代之伟人。文学致名。公忠涖职。清贞不挠。方廉自持。曩升台阶。助我宪祖。实著赞时之绩。用存经国之规。周旋累朝。扬历大位。出作垣翰。入标羽仪。风雨有不已之鸣。雪霜无可变之色。秉是全德。罔闻异词。乃者辍自夏卿。授之戎阃。统荆衡之巨镇。嗣羊杜之前声。政推洽平。理在徵复。礼乐之器。予心所难。冀流合雅之音。将考依经之制。慎简斯久。佥谐乃俞。俾回军旅之谋。式畅人祗之职。伯夷官业。伫乃修明。可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太常卿。散官勋封如故。
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昔事因成继和以寄苦怀 中唐 · 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凄凉同到故人居,门枕寒流古木疏。
向秀心中嗟栋宇,萧何身后散图书。
本营归计非无意,唯算生涯尚有馀。
忽忆前言更惆怅,丁宁相约速悬车(敦诗与予及乐天三人同甲子,平生相约同休洛中)。
举崔监察偫自代状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御史台宣歙池等州都团练判官监察御史里行崔偫。右。臣蒙恩授监察御史。伏准建中元年正月五日制。常参官上后三日举一人自代者。伏以前件官在诸生中。号为国器。絷维外府。人咸惜之。臣既深知。敢举自代。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序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汉庭以贤良文学徵有道之士。公孙宏条对第一。席其势鼓行人间。取丞相且侯。使汉有得人之声。伊宏发也。皇唐文物。与汉同风。故天后朝燕国张公说以词标文苑徵。元宗朝曲江张公九龄以道侔伊吕徵。德宗朝天水姜公公辅杜陵韦公执谊河东裴公垍以贤良方正徵。宪宗朝河南元公祯京兆韦公惇以才识兼茂徵。陇西牛公僧孺李公宗闵以能直言极谏徵。咸用对策。甲于天下。继而有声宰相。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与夫启版筑饭牛者异矣。公本名淳。举进士。登贤良。既仕。更名处厚。字德载。汉丞相扶阳侯之裔孙。后周逍遥公夐之八代孙。江陵节度参谋监察御史里行赠右仆射某之元子。生而聪明绝人。在提孩发言成诗。未几能赋。受经于先君仆射。学文于伯舅许公孟容。及壮。通六经。旁贯百氏。咨天人之际。遂探历数。明天官。穷性命之源。以至于佛书。尤所通达。初为集贤殿校书郎。宰相李赵公监修国史。引公直东观。就改咸阳尉。迁右拾遗。转左补阙。世称有史才。而能谏诤。入尚书为郎。历礼部考功。皆人望所在。上方用威武以詟不庭。宿兵寝久。韦丞相贯之酌人情上言。不合意册免。因历诋所善。公在伍中。出为开州刺史。居二年。执友崔敦诗为相。徵拜户部郎中。至阙下旬岁间。以本官知制诰。穆宗新即位。注意近臣。召入翰林充侍讲学士。初授谏议大夫。续换中书舍人。侍游蓬莱池。延问大义。退而进六经法言二十篇。优诏答之。赐以金紫。寻迁权知兵部侍郎知制诰翰林侍讲史馆修撰。长庆四年春。敬宗践祚。以公用经术左右先帝五年。稔闻其德。尤所钦倚。内署故事。与外庭不同。凡言翰林学士。必草诏书。有侍讲者。专备顾问。虽官为中书舍人。或它官知制诰。第用其班次耳。不窜言于训词。至是上器公。且有以宠之。乃使内谒者申命去侍讲之称。虑未谕于百执事。居数日。降命书。重举旧官以明新意。寻真拜夏官贰卿。由是内庭词臣。无出其右者。凡密旨必承乎权舆。故号承旨学士。上富有春秋。未亲庶政。有疑滞。视公如蓍龟。宝历季年。宫壸间一夕生变。人情大骇。虽鼎臣无所关决。惟内署得预参画。偫议閧然。俟公一言而定。戡难缵服。再维乾纲。今上继统。策勋第一。擢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高才遇英主。功显人伏。言无不从。笔端肤寸。泽及天下。尽罢冗食。请归才人。事先有司。物止常贡。城社无犯。岩廊益尊。感恩尽瘁。不啬神用。大和二年十二月。上前言事。未及毕辞。疾暴作。以朝服委地。同列白奏。搢笏扶持之。不能起。上命中贵人左右翼负。归于中书。如大醉状。上震惊咨嗟。徵医赐药。旁午謺委。会暮。肩舆至第。诘旦。以疾不起闻。赠禭加常礼。后十年。嗣子蕃。以太子舍人直宏文馆。编次遗文七十通。衔哀贡诚。乞序以冠其首。谨桉公文。未为近臣已前。所著词赋赞论记述铭志。皆文士之词也。以才丽为主。自入为学士至宰相以往。所执笔皆经纶制置财成润色之词也。以识度为宗。观其发德音。福生人。沛然如时雨。褒元老。谕功臣。穆然如景风。命相之册和而庄。命将之诰昭而毅。荐贤能。其气似孔文举。论经学。其博似刘子骏。发十难以摧言利者。其辩似管夷吾。噫。逢时得君。奋智谋以取高位。而令名随之。岂不伟哉。初蕃既纂修父书。咨于先执李习之。请文为领袖。许而未就。一旦习之悄然谓蕃曰。翱昔与韩吏部退之为文章盟主。同时伦辈。柳仪曹宗元刘宾客梦得耳。韩柳之逝久矣。今翱又被病。虑不能自述。有孤前言。赍恨无已。将子荐诚于刘君乎。无何。习之梦奠于襄州。蕃具道其语。余感相国之平昔。且嘉蕃之虔虔孝敬。庶几能世其家。故不敢让云尔。
重祭柳员外文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呜呼。自君之没。行已八月。每一念至。忽忽犹疑。今以丧来。使我临哭。安知世上。真有此事。既不可赎。翻哀独生。呜呼。出人之才。竟无施为。炯炯之气。戢于一木。形与人等。今既如斯。识与人殊。今复何托。生有高名。没为众悲。异服同志。异音同欢。唯我之哭。非吊非伤。来与君言。不成言哭。千哀万恨。寄以一声。唯识真者。乃相知耳。庶几傥言。君傥闻乎。呜呼哀哉。君有遗美。其事多梗。桂林旧府。感激生持。俾君内弟。得以义胜。平昔所念。今则无违。旅魂克归。崔生实主。幼稚甬上。故人抚之。敦诗退之。各展其分。安平来赗。礼成而归。其他赴告。咸复于素。一以诚告。君傥闻乎。呜呼痛哉。君为已矣。予为苟生。何以言别。长号数声。冀乎异日。展我哀诚。呜呼痛哉。尚飨。
与梦得偶同到敦诗宅感而题壁 唐 · 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山东才副苍生愿(《汉书》云:“山东出相。”),川上俄惊逝水波。
履道凄凉新第宅(敦诗宅在履道,修造初成),宣城零落旧笙歌(崔家妓乐,多归宣州也)。
园荒唯有薪堪采,门冷兼无雀可罗。
今日相逢(一作随)偶同到,伤心不是故经过。
耳顺吟寄敦诗梦得 唐 · 白居易
押先韵
三十四十五欲牵,七十八十百病缠。
五十六十却不恶,恬淡清净心安然。
已过爱贪声利后,犹在病羸昏耄前。
未无筋力寻山水,尚有心情听管弦。
闲开新酒尝数盏,醉忆旧诗吟一篇。
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
崔偫可秘书监分司东都制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前武宁军节度徐泗濠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使持节徐州诸军事兼徐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崔偫。天授至宝。为国重器。始自修巳。移于事君。辅弼藩宣。不失其道。及离征镇。召赴阙庭。方登道途。遂遘疾恙。正在颐养之际。岂任朝谒之劳。诚宜许以便安。不可阙其禄食。而移秩外史。分曹东周。加宠优贤。无易于此。且有后命。俟其有瘳。可秘书监分司东都。散官勋赐如故。
除崔偫中书舍人制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
库部郎中知制诰翰林学士崔偫。端厚和敏。饰以文学。温良忠敬。得侍臣之风。自列内朝。兼司诰命。事烦而益密。职久而弥精。六年于兹。勤亦至矣。况小大之事。常所访问。尽规极虑。宏益居多。所宜宠以正名。式光禁职。敬乃嘉命。其惟有终。
初授拾遗献书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新昌里
五月八日。翰林学士将仕郎守左拾遗臣白居易顿首顿首谨昧死奉书于旒扆之下。臣伏奉前月二十八日恩制。除授臣左拾遗前充翰林院学士者。臣与崔偫同状陈谢。但言忝冒。未吐衷诚。今者再黩宸严。伏惟重赐详览。臣按六典。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其选甚重。其秩甚卑。所以然者。抑有由也。大凡人之情。位高则惜其位。身贵则爱其身。惜位则偷合而不言。爱身则苟容而不谏。此必然之理也。故拾遗之置。所以卑其秩者。使位未足惜。身未足爱也。所以重其选者。使上不忍负恩。下不负忍心也。夫位不足惜。恩不忍负。然后能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此国朝置拾遗之本意也。由是而言。岂小臣愚劣闇懦所宜居之哉。况臣本乡里竖儒。府县走吏。委心泥滓。绝望烟霄。岂意圣慈。擢居近职。每宴饫无不先及。每庆赐无不先沾。中厩之马代其劳。内厨之膳给其食。朝惭夕惕。己逾半年。尘旷渐深。忧愧弥剧。未伸微效。又擢清班。臣所以授官已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今陛下肇建皇极。初受鸿名。夙夜忧勤。以求致理。每施一政举一事。无不合于道便于时。故天下之心。禺禺然日有望于太平也。然今后万一事有不便于时者。陛下岂不欲闻之乎。万一政有不合于道者。陛下岂不欲革之乎。倘陛下言动之际。诏令之间。小有遗阙。稍关损益。臣必密陈所见。潜献所闻。但在圣心裁断而已。臣又职在中禁。不同外司。欲竭愚衷。合先陈露。伏希天鉴深察赤诚。无任感恩欲报恳款屏营之至。谨言。
论元稹第三状(监察御史元稹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伏缘元稹左降事宜。昨李绛崔偫等再己奏闻。至今未蒙宣报。伏恐愚诚未恳。圣虑未回。臣更细思。事有不可。所以尘黩。至于再三。臣内察事情。外听众议。元稹左降。不可者三。何者。元稹守官正直。人所共知。自授御史已来。举奏不避权势。只如奏李公佐等之事。多是朝廷亲情。人谁无私。因以挟恨。或假公议。将报私嫌。遂使诬谤之声。上闻天听。臣恐元稹左降已后。凡在位者每欲举事。必先以元稹为戒。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无人肯为陛下嫉恶绳愆。内外权贵。亲党纵横。有大过大罪者。必相容隐而已。陛下从此无由得知。此其不可者一也。昨者元稹所追勘房式之事。心虽奉公。事稍过当。既从重罚。足以惩违。况经谢恩。旋又左降。虽引前事以为责词。然外议諠諠。皆以为元稹与中使刘士元争厅。自此得罪。至于争厅事理。已具前状奏陈。况闻刘士元蹋破驿门。夺将鞍马。仍索弓箭。吓辱朝官。承前己来。未有此事。今中官有罪。未见处置。御史无过。却先贬官。远近闻知。实损圣德。臣恐从今已后。中官出使。纵暴益甚。朝官受辱。必不敢言。纵有被凌辱殴打者。亦以元稹为戒。但吞声而已。陛下从此无由得闻。此其不可者二也。臣又访闻元稹自去年以来。举奏严砺在东川日枉法收没入平人资产八十馀家。又奏王绍违法给券。令监军押柩及家口入驿。又奏裴玢违敕旨徵百姓草。又奏韩皋使军将封杖打杀县令。如此之事。前后甚多。属朝廷法行。悉有惩罚。计天下方镇。皆怒元稹守官。今贬为江陵判司。即是送与方镇。从此方镇报怨。朝廷何由得知。臣伏闻德宗时。有崔善贞密告李锜必反。德宗不信。送与李锜。李锜大怒。遂掘坑纵火。烧杀崔善贞。未数年。李锜果反。至今天下为之痛心。臣恐元稹左降后。方镇有过。无人敢言。皆欲惜身。永以元稹为戒。如此则天下有不轨不法之事。陛下无由得知。此其不可者三也。若无此三不可。假如朝廷误左降一御史。盖是小事。臣何敢烦黩圣听。至于再三乎。诚以所损者深。所关者大。以此思虑。敢不极言。陛下若以臣此言为忠。又未能别有处置。必不得已。则伏望且令追制。改与一京师閒官。免令元稹却事方镇。此乃上裨圣政。下惬人情。伏望细察事情。断在圣意。谨具奏闻。谨奏。
得军帅选将多用文儒士兵部诘其无武艺帅云取其谋也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忘身死节。诚重武夫。制敌伐谋。则先儒士。将筹策而可尚。奚骑射之足称。军帅明以知兵。精于选将。以为弯弧学剑。用无出于一夫。悦礼敦诗。道可宏于七德。功宜保大。理贵从长。若王师之有征。以谋则可。苟戎略之无取。虽艺何为。况晋谋中军。选于义府。汉求上将。举在儒流。岂惟我武惟扬。诚亦斯文不坠。元戎举德。未爽能军。兵部执言。恐为辱国。
祭崔相公文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维太和六年岁次壬子十月庚申朔二十四日癸未。中大夫守河南尹上柱国晋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白居易。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相国吏部尚书赠司空崔公敦诗。惟公德望事业。识度操履。为时而生。作国之纪。岩廊匡辅。藩部政治。父母黎元。股肱天子。斯皆谈在人口。播于人耳。今所叙者。眷知而已。于戏。自古及今。实重知音。故诗美伐木。易称断金。始愚于公。同入翰林。因官识面。因事知心。献纳合章。对扬联襟。以忠相勉。以义相箴。朝案同食。夜床并衾。绸缪五年。情与时深。及公登庸。累分阃镇。愚亦去国。出领符印。徐宣远部。忠杭遐郡。雁去寄书。潮来传信。无由会合。祇望音问。未卜后期。但敦前分。太和之初。连徵归朝。公长夏司。愚贰秋曹。玉德弥温。松心不凋。南宫多暇。屡接游遨。竹司雪夜。杏园花朝。杜曲春晚。潘亭月高。前对青山。后携浊醪。微之梦得。慕巢师皋。或徵雅言。酣咏陶陶。或命俗乐。丝管嘈嘈。藉草荫松。枕曲餔糟。曾未周岁。索然分镳。公又授龯。南抚荆蛮。报政入觐。复总天官。愚因谢病。东归涧瀍。方从四皓。旋守三川。时蒙问讯。日奉周旋。岂无要约。良有因缘。洛城东隅。履道西偏。修篁回合。流水潺湲。与公居第。门巷相连。与公齿发。甲子同年。两心相期。三径之间。优游手。而终老焉。呜呼。易失者时。难忱者天。既夺我志。又歼我贤。丘园未归。馆舍先捐。百身莫赎。一梦不还。郁郁佳城。茫茫九原。凄凄箫鼓。惨惨风烟。祖奠迟迟。泣涕涟涟。平生亲友。罗拜柩前。贤人已矣。天地苍然。呜呼哀哉。敦诗尚飨。
与李翰林建书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三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杓直足下。州传递至。得足下书。又于梦得处得足下前次一书。意皆勤厚。庄周言。逃蓬藋者。闻人足音。则跫然喜。仆在蛮夷中。比得足下二书。及致药饵。喜复何言。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用南人槟榔馀甘。破决壅隔大过。阴邪虽败。已伤正气。行则膝颤。坐则髀痹。所欲者补气丰血。强筋骨。辅心力。有与此宜者。更致数物。忽得良方偕至。益喜。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越相类。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则有蝮虺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窃发。中人形影。动成疮痏。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负墙搔摩。伸展支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明时百姓。皆获欢乐。仆士人。颇识古今理道。独怆怆如此。诚不足为理世下执事。至比愚夫愚妇。又不可得。窃自悼也。仆曩时所犯。足下适在禁中。备观本末。不复一一言之。今仆癃残顽鄙。不死幸甚。苟为尧人。不必立事程功。唯欲为量移官。差轻罪累。即便耕田艺麻。取老农女为妻。生男育孙。以共力役。时时作文。以咏太平。摧伤之馀。气力可想。假令病尽。已身复壮。悠悠人世。越不过为三十年客耳。前过三十七年。与瞬息无异。复所得者。其不足把玩。亦已审矣。杓直以为诚然乎。仆近求得经史诸子数百卷。尝候战悸稍定时。即伏读。颇见圣人用心。贤士君子立志之分。著书亦数十篇。心病言少次第。不足远寄。但用自释。贫者士之常。今仆虽羸馁。亦甘如饴矣。足下言巳白常州煦仆。仆岂敢众人待常州耶。若众人。即不复煦仆矣。然常州未尝有书遗仆。仆安敢先焉。裴应叔萧思谦各有书。足下求取观之。相戒勿示人。敦诗在近地。简人事。今不能致书。足下默以此书见之。勉尽志虑。辅成一王之法。以宥罪戾。不悉。某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