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秦凤路无贼马犯边毋出兵诏(熙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宋会要辑稿》兵八之二七(第七册第六九○○页)
秦凤路经略司,如无贼马犯边,毋得出兵。
秋意三首 其一 北宋末 · 周紫芝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雨细方淋露,云疏欲护霜。
老情常落莫,秋物半青黄。
榆塞弓窥月,天田马犯疆。
防城江上急,时节近重阳(自注:八月露下而雨,谓之淋露,九月霜降而云,谓之护霜。皆东南方言。)。
题战国策后(绍兴十六年八月十五日) 宋 · 姚宏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九、《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七○、光绪《诸暨县志》卷五二、民国《嵊县志》卷二七
右《战国策》,《隋·经籍志》:三十四卷,刘向录;高诱注,止二十一卷;汉京兆尹延笃论一卷。《唐·艺文志》,刘向所录已阙二卷,高诱注乃增十一卷,延叔坚之论尚存。今世所传三十三卷。《崇文总目》,高诱注八篇。今十篇,第一、第五阙。前八卷,后三十二、三十三,通有十篇。武安君事,在中山卷末,不知所谓。叔坚之论,今他书时见一二。旧本有未经曾南丰校定者,舛误尤不可读。南丰所校,乃今所行。都下建阳刻本,皆祖南丰,互有失得。余顷于会稽得孙元忠所校于其族子悫,殊为疏略。后再扣之,复出一本,有元忠跋,并标出钱、刘诸公手校字,比前本虽加详,然不能无疑焉。如用「地」、「𢘑」字,皆武后字,恐唐人传写相承如此。诸公校书,改用此字,殊所不解。窦苹作《唐史释音》,释武后字,内「地」字云:「古字,见《战国策」》。不知何所据云然?然「地」乃古「地」字。又「地」字,见《亢仓子》、《鹖冠子》,或有自来;至于「𢘑」字,亦岂出于古欤?幽州僧行均《切韵训诂》,以此二字皆古文,岂别有所见耶?孙旧云五百五十签,数字虽过之,然间有谬误,似非元书也。括苍所刊,因旧无甚增损。余萃诸本,校定离次之,总四百八十馀条。太史公所采,九十馀条,其事异者,止五、六条。太史公用字,每篇间有异者,或见于他书,可以是正,悉注于旁。辨「灓水」之为「渍水」,「案」字之为语助,与夫不题校人,并题续注者,皆余所益也。正文遗逸,如司马贞引「马犯谓周君」、徐广引「韩兵入西周」、李善引「吕不韦言周三十七王」、欧阳询引「苏秦谓元戎以铁为矢」、《史记正义》「竭石九门,本有宫室以居」、《春秋后语》「武灵王游大陵梦处女鼓瑟」之类,略可见者如此,今本所无也。至如「张仪说惠王」乃「韩非初见秦」,「厉怜王」引诗乃韩婴《外传》,后人不可得而质矣。先秦古书,见于世者无几。而余居穷乡,无书可检阅,访《春秋后语》,数年方得之,然不为无补。尚觊博采,老得定本,无刘公之遗恨。绍兴丙寅中秋,剡川姚宏伯声父题。
按:《战国策》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标点本。
战国策后序(绍兴三十年十一月) 宋 · 姚宽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
右《战国策》,《隋经籍志》:三十四卷,刘向录;高诱注,止二十卷;汉京兆尹延笃论一卷。《唐艺文志》,刘向录已阙二卷,高诱注乃增十一卷,延笃论时尚存。今所传三十三卷。《崇文总目》,高诱注八篇,印本存者有十篇。武安君事在《中山》卷末,不详所谓。延笃论今亡矣。其未曾经曾南丰校定者,舛误尤不可读。其浙、建原小字刊行者,皆南丰所校本也。括苍耿氏所刊,卤莽尤甚。宣和间,得馆中孙固、孙觉、钱藻、曾巩、刘敞、苏颂、集贤院共七本,晚得晁以道本,并校之,所得十二焉。如用「地」、「𢘑」字,皆武后字,恐唐人相承如此。诸公校书,改用此字,殊不可解。窦苹作《唐书》,释武后用「地」字,云「古字,字见《战国策》」,不知何所据而云然?「坔」乃古「地」字。又「地」字见《亢仓子》、《鹖冠子》,或有自来。至于「𢘑」字,幽州僧行均作《切韵训诂》,以此二字云古文,岂别有所见耶?太史公所采九十三事,内不同者五。《韩非子》十五事,《说苑》六事,《新序》九事,《吕氏春秋》一事,《韩诗外传》一事,皇甫谧《高士传》三事,《越绝书》记李园一事,甚异。如正文遗逸引《战国策》者,司马贞引五事《(,豫让击襄子之衣,衣尽血;吕不韦言周凡三十七王;白圭为中山将,亡六城,还拔中山;马犯谓周君;马犯谓梁王云「王病愈」,作「瘉」字。)广韵》七事(晋有大夫芬质,音抚文切;芊千者著书显名;安陵丑,雍门周;中山大夫蓝诸;晋有亥唐;赵有大夫肁贾,音肇,训开也;齐威王时有左执法公旗番。),《玉篇》一事(骥仰而喷,鼓鼻也。),《太平御览》二事(涸若耶以取铜,破𢘗山而出锡;廊庙之椽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元和姓纂》一事(引《风俗通》云:晋大夫芸贤。),《春秋后语》二事(赵武灵王游大陵,梦楚女鼓瑟,平原君躄者,注云:躄,挛跛之名。),《后汉·地理志》一事(东城九门,注云:碣石山在县界。),《后汉》第八《赞》一事(廉颇为人勇鸷而好士。),《艺文类聚》一事(苏秦为楚合从,元戎以铁为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北堂书钞》一事(楚人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徐广注《史记》一事(韩兵入西周,令成君辨说秦求救。),张守节《正义》一事(碣石九门,本有宫室以居。),旧《战国策》一事(罗尚见秦王曰:秦四塞之险,利于守,不利于战。),李善注《文选》一事(苏秦说孟尝君曰:「秦四塞之国」。高诱注云:「四面有山关之固,故曰四塞之国也。」),皆今本所无也。至如张仪说惠王,乃《韩非子·初见秦》书,厉怜王引《诗》,乃《韩诗外传》,既无古书可以考證,第叹息而已。某以所闻见以为集注,补高诱之亡云。上章执徐仲冬朔日,会稽姚宽书。
按:《战国策》附录,士礼居丛书本。
刘府君墓志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四五、《盘洲文集》卷七六
绍兴二十六年十月癸酉,成都刘府君卒于梁山,年六十五。其孤徒行迎柩,以明年十月辛酉,葬于华阳县普安乡白土里。又明年十月,万州使君仙井何公舣船江夏,予造焉。万州曰:「室人击鲜治具,谓当有嘉客,而君乃肯临我,则开口一笑,良已前定」。因出诸郎行酒,曰:「是皆刘出也。刘公成都人,有二女,其长归于我,若干年而逝,继室以其季。公疏财好客,其女目濡耳习,咸有家法」。越三日,又会于南楼,曰:「昔吾守景陵也,公曰闻云梦泽之名旧矣,不一往非鄙则病,遂衔舳东下,山容浦思,振笔嘲唫,兴远辞绮,仞积囊箧。一旦蜚归心,索酒展别,摩拊甥孙,悲来下泣,婴恙中道,以不起闻。今既窆且祥矣,未文其圹,非君其谁宜为」?万州英迈,不虚美者,予曷敢不诺?乃考其辞曰:刘在成都为右姓,群从同坊,闬闳相接,所谓夹寨刘家。府君少不群,有奋拔志。尝曰:「刘氏善富数世,所不足者非财也,不学无以崇孝亨宗」。则作家塾,聚书求师友,合同族之子姓朝夕咨讨。居亡何,从兄长源擢政和进士科。府君谂于众曰:「非舌耕明验欤」!入頖宫,以诗学屡最其列。从兄为户部郎。又入京师,有声于贤关,月校季选,同舍生自以不及。府君有宝带,鼎贵求旃,弗与。或曰:「啖之可以仕子,何爱焉」?曰:「学不遂,命也;带其褊矣」。既而曰匹夫怀璧罪将及,即拂衣西归彗汜三径,与雅人望士日娱其间。奴僮走异味于数十百里外,觞豆杂袭,放歌乐饮,井中车辖,后前相因。少城为冠盖冲,游客入疆,闻府君家居则策马径进,否则不歇鞍而行。仕其邦者,府君未尝赍刺过之。便坐有棋局,客至必对,韬其艺不尽出也。会通国之善者,与战终日,不名负胜,人始惊其奕思无敌。同产来剖财,不能遏则自占田庐之下下者,或缘手尽复推予之。绵州守临邛朱辂、简州治中唐安杨次皋、茶马属和义王兴孙,其女兄弟之夫也,白头交驩,无违言。好施惠,出天性,凡以冠昏贫病死徙叩门丐贷,无戚疏高下,皆实而归。至有争阋不到官府,惟府君曲直则頫首听命。始冠,有外姻为亡赖子所辱,遇之涂,与俱立县尹庭下。其人少长山谷间,未识市井,诣曹不能出一语,府君抗声为辩数得直,众繇是异之。绍兴初,胡马犯饶风,蜀骚然不安,急欲遁逃。府君曰:「虏入汉中,樵苏不踵,前有剑关,后有河池,重兵必不为我患」。与其宗家高枕不去。蜀人曰夹寨刘家未避贼,皆复治生业。后果如其言。晚以赏延得将仕郎,非其好也。时进士兄以湖北使节摄行帅事,屈府君入莫府,意不怿而去。府君讳革,字某。曾祖讳某。祖讳某,生湖北常平,讳某,以故累赠朝议大夫。父讳某,妻某氏。子某,尝试礼部。孙某。婿则所谓万州使君,今为右朝请郎,名矩,靖康相之弟也。铭曰:
籯多金者裂儒衣,官桑榆者倒行逆施。则轻毛氂,禄不可羁,嗟若人者几希。
陈修撰遗稿跋 南宋 · 赵崇缜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陈修撰文集》卷一○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自古忠臣义士,见之明,为之果,故视死如归,患有不辟。因观谏议陈公之死事,有感于高祖安康郡王之死节。宣靖间小人误国,戎马犯汴,欲亲王出质,皆惮行,王毅然诣虏营,间陈曲直,辞气劲正,粘罕惮之,命酒三行,而遣之回。及从驿渡河,厉声骂虏,继之曰:「宁回南鬼,不作北臣」。自沉于黄河。虏服其义,瘗之河干。详见国史。太史赞之曰:「捐躯抗虏,宗老孤忠一人而已」。攻愧、洁斋、西山诸先生皆有纪录。噫!当时失节之臣,如附犬羊偷生之念,犹嗜腐鼠,又安知所恶有甚于死哉!安康王之忠,以折强虏而死;谏议公之忠,以折权奸为难。彼汪、黄独不死也,夕槿朝菌,终归朽腐。公如柏菊,久有馀馨,其得死也与!孤茔牢落,松柏萧疏,孙枝凋凌,田畴何在?使人涕洟交下。所以语诸荐绅,其相与图之。淳祐己酉仲春望日。
次韵三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郑思肖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花前欢笑忆春三,何故东君尚未还。
一寸心中千种事,百年世上几时閒。
虏迁玉帛犹归市,马犯金汤即弃关。
生怕朔风吹下雪,飞来点鬓妒红颜。
莺集御林春 元 · 施惠
出处:六十种曲 幽闺记 第三十二出
小旦:他须是瑞莲亲兄。
旦:呀。
原来是令兄。
为何散失了。
小旦:为军马犯阙旦:是。我晓得了。。
散失忙寻相应者。
那时节只争个字儿差迭妹子。。
和你比先前又亲。
自今越更着疼热。
你休随着我跟脚。
久已后是我男儿那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