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师氏违物斋记 南宋 · 李焘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二
夫人之生资物以养者,惑也。物之能养人者几何,而贼夫人者多矣,故必违物而后可以养生。盖人未始无良心也,一为物所诱,辄遽失之,其养安在?而或者则曰,饥必须食,寒必须衣,此二物者有生之所急,人未有能违之者也。使饥而自食其粟,寒而自衣其帛犹可也,而粟帛云者,未必人有之也。饥寒切于身,夫孰肯坐而受其病,必将起而求诸。起而求诸,吾道亦少贬矣,是贤不肖所由分也,而可不慎欤?吾之一身固与天地参,无不及焉。吾宁以饥寒死,而不敢私取人一毫。彼其胸中浩然至足也,而何假外物哉?其不得已,则被服蓝缕,嚼齧草木,犹可以自养。夫岂不知肥甘细骨之适于口体乎?惟其所养者细而所丧者大,故决去彼取此。昔颜渊以箪瓢处陋巷,季路以敝缊袍与狐貉之厚者并游,盖乐焉而不耻,孔子称之。此固哲人之细事也,能不以饥寒之害为心害耳。人能无以饥寒之害而后道可议也,若渊无箪瓢,路无缊袍,清饿赤立,犹将不耻而乐焉,彼其所以为养者,诚在此而不在彼矣。而或者则曰,使人不衣不食以事道,圣贤所难也,必不得已,循理而求之,于道其何伤?苟决去焉,是亦为亢而已矣。此孟氏所以讥于陵仲子,矧而后充其操者也?夫仲子亦未可厚非,孟氏之言盖有激耳。彼岂不曰乡为身死而不受乎?身且死顾弗受,若孟氏乃可谓善违物者哉!大学之道,欲正心诚意以治其国家者,必先致其知,而所以致其知则在格物。夫格云者,捍也,禦也,拒而弗受也,与违物之义同,而曰山林枯槁之士以是为亢,则其不思甚矣。吾友师氏伯浑父既以违物名其斋居,而属余为记。异时浑父相与言盖如是,余心有感焉。而浑父更涉忧患,进道愈力,则将超然于物之初矣,其又何所违哉!姑亦记余所感于心者云耳。
喜见吕元锡闻往谒李仁甫奉简短作 宋 · 晁公溯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关塞三峨北,山川五渡西。
喜逢连璧友(自注:时与伯浑俱。),来自钓璜溪。
先世施行马,高才滞割鸡。
平生李元礼,好士必提携(以上《嵩山集》卷九)。
思蜀四首 其四 南宋 · 陆游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玉食峨嵋栮,金齑丙穴鱼。
常思晚秋醉,未与故人疏。
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
梅花消息动,怅望雪消初(自注:余昔在犍为,师伯浑、王志夫、张功夫、王季夷、莹上人辈,以秋晚来访,乐饮旬日而去。)。
次韵师伯浑见寄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穷乡久客易消魂,短发秋来白几分。
梦泛扁舟镜湖月,身骑瘦马剑关云。
万钉宝带知何用,九转金丹幸有闻。
欲与先生同此计,会营茅舍近江滨(自注:伯浑隐龙山,仆亦有结茅蟆津之意。)。
感旧二首 其二 南宋 · 陆游
押元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君不见蜀师浑甫字伯浑,半生高卧蟆颐村。
才不得施道则尊,死已骨朽名犹存。
文章落笔数千言,上友离骚下招魂。
望之眉宇何轩轩,高谈浩若洪河翻。
范尹敬如绮与园,方饰羔雁登衡门。
小人谤伤实不根,妄指拱璧求瑕痕。
穷通在公岂足论,浮云终散朝阳暾。
安得此老起九原,入赞国论苏黎元(自注:范至能帅成都,欲以遗逸起之,幕客有沮之者,遂不果。)。
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 其八 南宋 · 陆游
押微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扁舟东下峡,日月去若飞。
当时笔砚旧,久已晨星稀。
俊逸如伯浑,简诣如知几。
天高鬼神恶,回首万事非。
我欲溯黄牛,买屋居青衣。
九原不可作,哀哉谁与归。
师伯浑文集序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三、《渭南文集》卷一四、《古文奇赏》卷二二、《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七六、《八代文钞》第三五册、《蜀中广记》卷九九
乾道癸巳,予自成都适犍为,识隐士师伯浑于眉山。一见,知其天下伟人。予既行,伯浑饯予于青衣江上,酒酣浩歌,声摇江山,水鸟皆惊起。伯浑饮至斗许,予素不善饮,亦不觉大醉。夜且半,舟始发,去至平羌,酒解,得大轴于舟中,则伯浑醉书,纸穷墨燥,如春龙奋蛰,奇鬼搏人,何其壮也。后四年,伯浑得疾不起。子怀祖集伯浑文章,移书走八千里,乞余为序。呜呼!伯浑自少时名震秦蜀,东被吴楚,一时高流皆尊慕之,愿与交。方宣抚使临边,图复中原,制置使并护梁、益兵民,皆巨公大人,闻伯浑名,将闻于朝,而卒为忌者所沮。夫伯浑既决不肯仕,即无沮者,不过有司岁时奉粟帛牛酒劳问,极则如孔旼、徐复辈,赐散人号,书其事于史而已,于伯浑何失得,而忌已如此。乡使伯浑出而事君,为卿为公,则忌者当益众,排击沮挠,当不遗力,徙比景,输左校,殆未可知。安得如在眉山,躬耕妇织,放意山水,优游以终天年耶?则伯浑不遇,未见可憾。或曰:「伯浑之才气,空海内无与比,其文章英发巨丽,歌之清庙,刻之彝器,然后为称。今一不得施,顾退而为山巅水涯娱忧纾悲之言,岂不可憾哉」!予曰:「是则有命。识者为时惜,不为伯浑叹也」。淳熙某月某日山阴陆某序。
赠师永锡并简子西文潜 南宋 · 张孝祥
永锡西方来,持论乃据正。
健饭不饮酒,自诡作县令。
我已识淮父,但未见伯浑。
林林三珠树,知是难弟昆。
上方顾中原,有君但无臣。
岂有千里足,而令走踆踆。
愿子径入关,请对通明殿。
此事定在我,不必问和战(以上《于湖居士文集》卷四)。
正法世谱序 南宋 · 王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一○、《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五四、《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六四
其书始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释迦佛生,至隆兴元年癸未大慧卒,得二千二百八十五年,以《史记》《通鉴》及《皇极经世》相参以为正。其间诸宗师出某乡,姓某氏,舍某家,所从师某人受具,所游方某所,出世某所,得法某人,授法某人,其平生所可见某事,终某所,塔某所,寿若干,腊若干,仿《史记》年表列之,此《世谱》大略也。盖自《大藏经》之馀,诸史、诸集、四方图经、诸志铭若近儒释之徒所著未及入藏者,皆裒以为资。大慧以降,方历访其人,续之未艾也,竟余世而已。
张氏和政堂记 南宋 · 王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一三、《雪山集》卷七、《永乐大典》卷七二三九
圣言该治道也悉矣,箕子析为三:正直一也,刚克二也,柔克三也;孔子析为四:施之以宽一也,施之以猛二也,平之以和三也,和之至四也。三即四,四即三,宽猛者刚柔之异名也,和者正直之殊称也,若之何别之,亦尝引天下之理而伸之乎?阴阳气也,昼夜者阴阳之变也,阴阳交而四时成焉。刚柔形也,水火者刚柔之变也,土石者水火之变也,刚柔交而四维成焉。宽猛事也,缓急者宽猛之变也,坚脆者缓急之变也,宽猛交而四端成焉。四时全则天和,四维全则地和,四端全则人和。和与同异,不相同而济乃克为和。古之人,谁其得之?仲山甫以之。尹吉甫之诵曰:「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彊禦」。不茹夫柔,以柔为刚也;不吐夫刚,以刚为柔也。圣人曰「宽柔以教,南方之强也」,「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故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仲山甫无偏于南北而会归其极,是之谓致中和者耶?近之人谁其得之?西安赵公以之。眉阳苏公之辞曰:「其在官守不专于宽,时出猛政,严而不残。其在言责,不专于直,为国爱人,掩其疵疾。匪一于宽,致猛以济其宽也;匪一于直,致曲以遂其直也」。圣人曰:「宽裕温柔,足有容也;发强刚毅,足有执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赵公入是门哉,兹其源乎所浚发深远矣。今之人谁其得之?广汉张公以之。其为荆也慈温薰恻,如赵公行春令之于益也;峻发严厉,如赵公行冬令之于杭也;平舒肃洁,如赵公行夏秋令之于处也。合而为此邦,此堂之所由作也。其试偃仰游息于斯堂之上,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观之。日丽于昼而不能夜,月丽于夜而不能昼,惟人也昼则曰辟,夜则曰阖,天之全吾兼之。动物横而不能纵,植物纵而不能横,惟人也立则体纵,卧则体横,地之全吾兼之。呼吸而为气,能阴能阳;屈伸而为形,能柔能刚;敛散而为事,能宽能猛。故人之为天地之灵也,为天地之灵而弗能自用之,物所移也。性有强弱,则五行之数移之也;资有温燥,则五方之气移之也;识有显晦,趋有邪正,则父祖所陶、师友所渐、风俗所染,又皆得而移之,不动者真我也。公定心所照,无方不彻,独运夫天地之灵而翕张疾徐,皆在我也。人无所致其亲,又何所致其疏,人无所施其畏,又何所施其侮?回旋变化于宽猛刚柔之间,水火醯醢盐梅备矣,所谓和羹非耶?公名某,字某,其考太师某也。父子所传,上之孔氏为宗,下之至于今也。孔氏之大旨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惟其传之正也,故存心养性而精一执之,中弗离,和弗散,含德厚矣。其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凡形诸外者充和之馀也。其可书也已,其可书也已!
南翔僧堂记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北涧集》卷二
连长榻,敷广座,容数千指,开单钵,必搜梁栋,选柱石,然后可以帡幪震风陵雨。虽然,非古也,古之人一生打彻于冢间树下。古已往矣,若今食息于冢树,鲜不澒洞观听,曰怪曰诞,曰奸偷鬼物,啸族呼类,水洒梃逐,使不在吾境乃已,而奸偷之徒往往托以沮吾法。元祐间,端师子所勘、辩才所拒之妖回头,庆元间,赵京兆所黥之风道隆,咸其类也。此堂之建,于以见前辈虑后世者若是,作五观法,俾食于堂者作如是观。吾尝谓五观具四端,犹四体也。请论其目:一曰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无恻隐之心,则勤不知耕,劳不知炊,享非正命,漫不加省。二曰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无羞恶之心,则酣嘻终日,无所用心,盘乐怠傲,荡而不反。三曰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无辞让之心,则餮丰洁,饕珍美,却疏粝,纵口体而极其所嗜。四曰正事良药,为疗形枯。无是非之心,则舍灵龟,观朵颐,道不腴,日以羸,气馁而不支。五曰为成道业,故应受此食。无是四端者,何以深造而自得之?自得之,虽层冰峨峨,精琼而靡;列鼎万钟,不素餐兮。是故缙绅五观,黄太史作而象其因。南翔寺僧某求纪其师某年月日云堂之落成也,为具载其设施,使知某振箧垂橐,不徒其为。
仙游县傅氏金石山福神道院记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八、《臞轩集》卷五、乾隆《仙游县志》卷一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
金石山福神道院,仙游傅氏所造也,经始于建炎之庚戌,绩成于绍兴之丁巳,中间拓地增屋者不一。淳祐癸卯而后,嗣孙莳嘱甥王迈为文以识之。金石山者?何以少师公得名也。曷名乎福神道院?公之子夔漕作堂祀先而寓名乎福神也。初,少师公未冠,试广文馆为第一,从古灵先生襄游。时墙屏问道千馀人,先生独曰「傅元通金石人也」,以女妻之。熙宁王、吕锐于变法,道路以目,先生屡为神宗言新法挠民非便,不听则具疏争之。公所亲告公曰:「时相得君方专,上方举国听之,先生力诋其非,必犯九关虎豹之怒,子于翁婿间宜谏止之。不然,祸将及子」。公正色曰:「吾师之道正道也,彼相之说邪说也。以正道辟邪说,吾徒当相与张而大之,矧可讽之小贬其道乎」?告者语塞,公且为润色谏疏,以明称王、吕之罪,遂为所恶。暨邹道乡以谏官言事得贬,章子厚使人极之。于其所往,平生故人望望去之,公义形于色曰:「不负杨临贺者何人哉」?竟厚赆邹公之行,坐是免所居官。踰年邹得生还,公亦被召。曾布牢笼之以助己,公守师说不为之动,布力挤之,于是有亳州之命矣。自是党论日炽,端人庄士之子孙俱罹禁锢之祸。公以徽庙旧学仅免窜逐,竟抱杞天之忧,薨于亳,葬于常之宜兴,朝廷赐善权山广教寺以资冥福。夔漕以公故浮沉州县二十馀年,不敢背教忠之训,以求合于权门也。尝仕括苍,乘桴而还,遇风涛汹涌,众舟俱覆,顾瞻对岸有北方正神之帜植乎其前,若有物扶之以济于险。既归仙游,每食必下泪曰:「吾亲松楸在三千里外,虽蒙恩奉香火有所,然为子若孙不能时展烝尝之敬,宁不见诮于马医夏畦之鬼」?乃捐俸割地,创堂于邑之北山,奉少师祠,以福神名之。括苍有羽士梅洞霄,于六飞未南渡之前尝言钱塘有天子气,既而言验,携与偕来,是为开山之祖。铸钟累月不就,陈夫人投金钗于炉而钟成,叩之无声,梅挥剑击之,声始大震,至今一钗一剑之痕隐隐浮于蹲熊盘龙之上。故斯堂虽为祠先,而亦为四方水旱禳禬之地,此记之不容已也。嗟夫!生天地间,非亲何爱,非君何尊。师也者教之孝以事其亲,忠以事其君,昭昭乎在三之义,人极之所以立、人类之所以蕃者,其不在兹乎?惟少师公事师尽道,事君尽言,不以时之燥湿而为趋背,不以身之升沉而为戚欣,盖不忍于叛师而忘君也,故未尝染刘舆之腻而污元规之尘。惟夔漕公事生以礼,事亡如存,一饮食不忘南陔之兰,一跬步必顾太行之云。故揭名妥灵于斯堂也,恍乎音容之若见,忾乎謦咳之有闻。夫是之谓忠臣孝子,萃于傅氏之门,虽附益之以道家之说,若祭之邻于非鬼,语之涉于怪神,然因亲以寓名,君子亦可观过以知仁矣。夫忠孝之后必大,二公往矣,出乎其系者露颖于童科,充赋于国宾,策勋兰省而对策于天子之庭者,代不乏人。继自今丰末以培其本,疏流以浚其源,使锡类之孝、体国之忠,明可以刑善于乡国,幽可以对越于乾坤,是又二公洋洋之灵所期望于百世之子孙。迈傅之所自出,故大书特书之,使来者有考于斯文。少师公讳某,字元通。夔漕公讳谦受,字冲亨。道院之址载于傅氏之质剂,岁自输租于官,住堂听自择,有司不与焉。东偏旧有岳殿,今撤而新之,乃傅知琳所董云。
表奏法坛传度首过谢恩朱章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七、《修真十书·武夷集》卷四七、《琼琯白先生集》卷一一、琼琯白真人集
泰玄都正一平气系天师、清微天化气南岳先生、赤帝真人、神霄玉府五雷副使、上清大洞经箓弟子臣某稽首再拜上言:臣窃谓陈章奏牍,所以开忏谢之门也;飞神御气,所以入朝谒之路也;传真度妙,所以袭正一之风也;升秩登班,所以按荐举之法也;承流宣化,所以阐驱禳之教也;芟邪立正,所以崇清净之道也。臣得以言之。方寸未澄彻者,岂知道之清净;诀法未灵验者,岂知教之驱禳;言行未纯粹者,岂知法之荐举;真伪未辨明者,岂知风之正一;形神未洞融者,岂知路之朝谒;迷愚未警悟者,岂知门之忏谢?故兹不易之理也,臣乃知之。悛心首过,然后可以陈章奏牍;凝心聚神,然后可以飞神御气;鞭心学道,然后可以传真度妙;正心诚意,然后可以升秩登班;尽心利物,然后可以承流宣化;洗心洁己,然后可以芟邪立正。陛下以为然耶,否耶?臣之所以陈章奏牍者,趑趄乎太虚寥寞之间若是,而飞神御气者亦无他故。盖于五浊恶世之中,为陛下择贤选德,仅有一人焉,必欲因是而传真度妙,使之升秩登班,承流宣化,芟邪立正。设有片善寸长足以少裨天政,虽臣之功也,皆陛下之事也。如是而显扬道法,如是而表率世俗,昭然于人天耳目之间,则三界万灵岂胜幸甚!臣以今吉辰伏地贡章一通,上诣三天曹,伏为九紫离宫斗牛分野大宋国施某词称命系某生,上属某星,系天师某治某气,言被中元三气君召,即日谨赍香信叩头诣道自陈。窃念某叨居盛世,获簉玄邦,滥缀簪裳,幸传教法,虽勤讲究,未悟灵真。忝遇师缘,辄䌷臆悃,虔诚俯地,发露盟天。愿传天上九灵飞步章奏大法一阶,腾神飞章,朝谒关奏。复自稽颡兴嗟,希有难遇,并传太上紫枢玉晨洞阳飞梵鍊度大法一阶,摄召幽灵,行持鍊度。拜章既尔,鍊度复然,苟有驱禳,以何感应?仍受太上五雷大法一阶,祷雨祈睛,呼风召雪,封山破洞,伐庙除邪,斩馘蛟龙,制伏狼虎,驱除旱魃,扫荡蝗螟,疗病禳灾,赏善罚恶。尽肘步膝行之切,愿心传口授之真。臣按如词言,不容杜隐,昨为誊申都省,已赏飞奏天庭。幸玉籍以标名,必金班而注秩,择日建坛而度法,依科拨将以交兵,歃血饮丹,剖环析券。尚虑告盟之际,及当传授之间,揣己何堪,扪心有愧,或万一亵真而获谴,故再三对帝以陈情,念蠢尔之愚厖,赖惠然而贷宥。臣以某七生罪眚、三世愆尤,愿开无垢之门,使有自新之路。寻真毳妙法,学到于希夷;鍊静凝虚心,自然于清净。顾领户化民而黾勉,愿登仙度世以逍遥。七祖先亡,咸希超度。诸司将吏,并乞荣迁;三界蒙恩,万灵获福。苟非太上大阐慈悲,岂许小臣辄申悃愊。臣愚谨因二官直事、正一功曹、左右官使者、阴阳神决吏、罡风骑置吏、驿马上章吏、飞龙骑吏等官各二人出操臣所为施某进拜法坛,传度首过谢恩朱章一通,上诣三天曹,请进太上虚无丈人宫、太清曹治紫云宫,伏愿告报。臣诚惶诚恐,顿首再拜以闻太清玄元太上无极大道君、虚无丈人、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帝君、天帝丈人、九老仙都君、九气丈人、百千万亿重道气、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太岁年月日具位臣白某表奏。臣姓白,系金阙玉皇选仙、举进士,见在冲佑观听命。
送曹古遗给谏归殡汾阳十四首 其十三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五言律诗 押盐韵 出处:定山堂诗集卷五
伏阙回天日,嵚崎一孝廉。
义甘同郭亮,身自护公谦。
烟月尊驴背,文章狎虎髯。
向来姜桂性,师友已先觇(古遗之事,其师某公左右之,以不罹谮陷,此大节不可没也。)。
湘溪紫姑神 清 · 申纬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警修堂全藁册十三脚气集
槿篱茅舍老尤郎,孤鹤不眠风露凉。
后十五年犹在否,隔帘遥索紫丝囊(尤琛者长沙人。偶过湘溪野庙。塑紫姑神甚美。爱之而题壁云。藐姑仙子落烟沙。玉作阑干冰作车。若畏夜深风露冷。槿篱茅舍是郎家。是夜三鼓。闻有叩门者曰。紫姑神也。妾本上清仙女。偶谪人间。蒙郎见爱。故来相就。手一物与尤曰。此名紫丝囊。佩之能助人文思。生自佩后。即入泮举于乡。成进士选。四川成都知县。女与同行。助其为政。有神明之称。忽一日谓尤曰。今日置酒。与郎为别。妾将行矣。十五年后。可以重续爱缘矣。未知君能勿娶。专相待否。尤唯唯。不觉涕下。女亦悽然大恸而去。自此尤作官。不能如前时之明。因挂误草职。人有求婚者。毅然拒之。年四旬犹只身也。如是者十五年。房师某学士。悯其鳏居。为议婚。生又坚拒。并道所以。学士大骇曰。若果则吾堂兄女是矣。吾堂兄女生十五年。不能言。但能举笔作字。每闻人议婚。必书待尤郎三字。得毋即汝乎。拉尤至兄家。请其女出见。女隔帘书紫丝囊在否。尤解囊呈验。女点首三。合卺之夕。女一笑。即便能言。然从此绝不记前生原委。如寻常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