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龙尾石砚寄犹子远 北宋 · 苏轼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皎皎穿云月,青青出水荷。
文章工点𪑮,忠义老研磨。
伟节何须怒,宽饶要少和。
吾衰安用此,寄与小东坡(远为人类予。)。
句 其三 北宋 · 苏轼
押陌韵
荔枝已成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宋唐庚《眉山诗集》卷五《和程大夫荔枝》注引)。
赠博士承议 北宋 · 张商英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南归迁客气平和,磊落胸中所得多。
白日过从唯陆谞,清宵梦想适维摩。
裴徊未忍捐鸡肋,寂寞犹能顾雀罗。
好与乡人敦薄俗,莫因哺啜负岷峨(以上宋唐庚《眉山诗集》卷五)。
长沙竹笋闻于天下大者可十斤重食之甚甘而不冰脾昔渡湘欲作诗未暇也今复过之酬以此篇 北宋 · 唐庚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地入长沙莫叹卑,竹萌径尺旧相知。
九重才复金门籍,万里先参玉版师。
契阔累年真负口,裴徊弥月未妨脾。
渭川风味那能对,中有离骚九辨辞(以上《唐先生文集》卷二)。
次韵幼安留别 北宋 · 唐庚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白头重踏软红尘,独立鹓行觉异伦。
往事已空谁叙旧,好诗乍见且尝新。
细思寂寂门罗雀,犹胜累累冢卧麟。
力请宫祠知意否,渐谋归老锦江滨(以上《唐先生文集》卷三)。
次勉翁送客韵 北宋 · 唐庚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仕宦方誇四十强,江山那复恋苍茫。
征鞍过我横春色,别酒斟君釂野芳。
青史功名时执手,红尘岐路一愁肠。
神锥可是藏锋物,要使儿曹看脱囊(以上《唐先生文集》卷一四)。
题郎官湖 北宋 · 唐庚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湖边冷艳浸秋蒲,湖上寒光转夜乌。
太白持杯问月罢,为子题作谪官湖(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九《广南东路·惠州》 《舆地纪胜》:陈侍讲鹏飞贬居惠州舍人巷筑室,亭之前面湖,榜曰郎官湖。唐子西题诗云云。)。
北归至广州寄惠州故人(陈伯修、李文辅、梁昭德) 北宋 · 唐庚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归心如跃马,奋迅不可驻。
别情如故猿,已去犹返顾。
三年孺子社,数借柱史书。
好在五噫孙,善保千金躯。
旧来谈天口,老去尽地力。
万里不相忘,寄声问眠食(以上《唐先生文集》卷一)。
病鹤行 北宋 · 唐庚
鹤兮鹤兮何处来,秋江静兮芦花开。
波痕侵月白皑皑,千声万声鸣哀哀。
不飞不翔不饮啄,骨瘠棱棱瘦如削。
冰姿玉质仅生存,雪羽霜毛半零落。
鹤兮鹤兮何郁郁,我知尔是冲天物。
芝田就养孤高情,瑶池洗出神仙骨。
传闻仙岛冥冥中,水晶甃作蓬莱宫。
祥烟瑞雾常濛濛,好将六翮抟仙风(以上《唐先生文集》卷一一)。
程使君生辰歌 北宋 · 唐庚
使君来分铜虎符,哺养百姓如哺雏。
设弧在旦人奔走,举首争为使君寿。
但愿使君如乃翁,福德种种皆圆融。
官至大中年九十,诸郎鸣玉左右立(以上《唐先生文集》卷一二)。
程羲父挽诗 北宋 · 唐庚
押虞韵
门户金张贵,规模邹鲁儒。
平生冰玉姿,不受纨绮纡。
肯顾慱饼印,甘为小儿呼。
旧来使剧邑,下车成裤襦。
暮年赋从军,只箸安边隅。
不识墓中人,永怀屋上乌(以上《唐先生文集》卷一三)。
谢雨文(汪本无文字)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
农事方作雨不来,稻畦麦陇飞尘埃。
神哀此民赐以雨,脉沟丈浍流膏乳。
殽肥酒香答神休,神终相之俾有秋(《唐先生文集》卷一○)。
招隐辞 北宋 · 唐庚
子谁友兮涪之云,出为云兮泽斯人。
子谁亲兮涪之水,朝于海兮日千里。
趣子之驾兮舍子之舟,子不我信兮与云水谋(《唐先生文集》卷一八)。
上邓左丞书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宝鸡市凤县
尚书左丞阁下:某学术空虚,不能尽知前世事。自建隆以来,数之蜀之先进,仕至两府者众矣。其行藏出处,是非长短,非后进小子所得轻议。然大抵畏避形迹,不敢援引蜀人。盖起远方,孤立无与,过于虑患,不得不尔。天圣中,阆人陈鸿渐以文章知名于世,制策入等,以季父当轴,不得召试,摈弃流落,饮恨至死。引嫌之风,其由来久矣。自阁下执政,不复沿袭前事,每见蜀人,未尝不访问人物,虽不以天下名器私于蜀人,而蜀人之善,未有弃而不录者。老成宿德,后生晚学,随宜录用,各当其理。至于甚愚无知如某等辈,犹得备员学校。阁下既不自疑,而天下之人亦不以为私。何其自任之重,自信之笃也!某绍圣元年自太学归,从事州县,三任于此。勤苦于簿书狱讼而不以为劳,奔走于车尘马足而不以为卑。十年之间,遂无一字入国门者。意谓古之为贫而仕,止当如此。既无以取知于人,遂不敢求于人知,而人亦无有知者。不知阁下得之于谁,遽有荐引,得非过于采听,而好事者遂得以欺左右乎?不然,何缘记忆也。某自到此,忽忽岁馀,事稍閒,不废读书。俸入差厚,足以为养,比之辈流,最为侥倖。所不满者,势有不便耳。风土气候非所宜,而饮食医药多不如意。此其所以戚戚思蜀,而辄布腹心于受恩之地也。古语有之:「为浮屠者,必合其尖」。此言虽小,亦自有理,惟阁下留意焉(《唐先生文集》卷一五。)。
进:原阙,据四部丛刊本补。
书姑苏张自强教授所编寅申录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唐先生文集》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吾平生取名以此,其掇谤亦以此。顷谪惠州,过扶胥,此书失手坠海中。舟人皆失色,予独喜,幸名与谤都息矣。不为今日复稍见于士大夫间,读之惘然,似他人文;思之茫然,如隔世事。而姑苏张自强复持此六卷示予。是名与谤特未已也。然自强嗜吾文,必知我者也,必爱我者也。想能为我深藏而慎出之,庶几可以免夫。宣和己亥十二月一日,眉山唐子西书。
书三谢诗后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唐先生文集》卷九、《历代名贤确论》卷六三、《八代文钞》第三八册、光绪《丹棱县志》卷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江左诸谢,诗文见《文选》者六人。希逸无诗,宣远、叔源有诗,不工。今取灵运、惠连、玄晖诗,合六十四篇,为《三谢诗》。是三人者,诗至玄晖语益工,然萧散自得之趣,亦复少减,渐有唐风矣。于此可以观世变也。唐子西书。
愚斋记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
元符三年,洛阳苏公通守南隆,治书室于厅事之东偏,名之曰「愚斋」,而属某为之记。某言于公曰:愚有等级,公将安处也?有颜子之愚,有高柴之愚,有宁武子之愚。扬子以晁错为愚,柳子厚自以为愚。颜子之愚,《老子》所谓盛德者也。高柴之愚,《中庸》所谓不及者也。宁武子之愚,则《诗》所谓「亦维斯戾」者也。晁错之愚,则《语》所谓古之直者也。若夫柳子厚之愚,则事载方册,有不可诬者,文章学术为当代所宗。自唐以来,论当世大儒,则必称韩、柳,而自以为愚,可乎?然贞元之党,妇人女子皆知其必败,而柳子独不悟也,谓之不愚,可乎?是数子者,其愚固有等级,公将安处也?以为高柴之愚,则才非不及于道;以为宁武子之愚,则生非不逢于时;以为晁错之愚,则无吴、楚之变;以为柳子厚之愚,则无伾、文之事。某将处公以颜子之愚,则公岂有意乎?公平生聚书万卷,手不停披,既以自得于心矣,推其绪馀以教诸子,皆卓然有立。其长子大寿以文学知名于时,而公犹以愚自处,此真有意于所谓盛德者欤?《传》曰:「晞颜之人,亦颜之徒」。公何辞焉?请以是为记(《唐先生文集》卷一五。又见《圣宋文选》卷二三,《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续集卷三七,《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一九,《八代文钞》第三八册,同治《南部县志》卷二八。)。
伾:原阙,据四部丛刊本补。
先君真赞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唐先生文集》卷一○、光绪《丹棱县志》卷八
嘉祐、熙宁间,西南有隐君子焉,幅巾布衣,时时出游人间,士大夫好事者多从之游。喜谭《易》、《诗》、《春秋》,辞旨邃远,能得先儒所未到者。遇人饥寒,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人有所求,则鬻衣卖履与之无难色,缓急辄阴救之。问其姓名,则嫚骂不以告。逢人无贵贱,皆抵掌谈笑,蜀人皆知其为有道之士。相与强名为先生,然竟莫测其果何人也。元祐末,遂不复见,岂隐去不复出耶?抑出而人不见也?传者以为卒矣。是殆不然,先生游无何有之乡,独与道游者也。道在与在,道亡与亡。使道而果亡,则先生信死矣;道未丧于天下,则先生乌乎死?绍圣初,有姓唐名庚者,画先生之像而事之,为先生作《真赞》,自称为先生之子云。赞曰:
轩然其颀,幅巾布衣。清风萧萧,在人目围。此岂先生者耶?孰能援笔一挥,摹其心中之精微也哉!
史夫人行状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唐先生文集》卷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
夫人史氏,眉州青神县人。嘉州军事推官讳著明之曾孙,大理寺丞讳昭吉之孙,进士讳及之女,鲁国先生讳某之配也。先生喜宾客,重然诺。视金钱如泥,无分毫顾惜,不论多寡,费尽乃已,竟坐此贫。而夫人处之怡然自得,其为善之乐也。先生自言:「吾六岁而孤,勤苦自立。取名于时,岂有兄弟教哉」?常持是说,未尝督责三子以学。而夫人则不然,躬课诸郎读书,至丙夜乃寝,率以是为常。平生无所好,独闻诵书声辄欣然,盖性之所嗜如此。夫人不逮事舅姑,事先生如事父。治饮食以进,必立侍,须彻馔乃去,或者以为过。元祐三年春,先生遇疾几殆。夫人焚香祷祈,愿以身代死,家人止之,不听。俄而疾暴作,掷香炉于地,扶掖就枕,已不知人。后六日夫人病笃,而先生疾稍间,先生竟愈,而夫人遂不起,时二月二十日也。初,夫人之祈死也,先生疾革不知。夫人既卒,诸子以事告,先生哀甚,为诗以哭之,闻者莫不泣下。夫人享年五十六。某,其子也;某,其婿也;某,其孙也。孙女二人,尚幼。崇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从先生葬于丹棱县鼓面山之原。先生道虽不行于民,其行于家者盖如此。非先生何以当夫人之贤,观夫人足以知先生之道。此其子庚所以必欲状其行以传于人,予所以不得而辞也。呜呼,诚亦可书也哉!谨状。
送李稙(原作植,据《宋史》卷三七九《李稙传》改)秀才归盱眙 北宋 · 苏过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浊流尽处见淮山,水作清罗拥髻鬟。
顿觉山川无与并,固知人物亦相关。
妙年肯作小坡客(自注:先君以砚付八舍弟,有诗曰:吾衰此无用,寄与小东坡。),瓢饮来同陋巷颜。
不为莼鲈起乡思,重亲方在白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