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自说德祥事始建国元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九
初元四年生之岁也,当汉九世火德之厄,而有此祥兴于高祖考之门。
门为开通,梓犹子也,言王氏当有贤子开通祖统,起于柱石大臣之位,受命而王之符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初元四年皇后曾祖父齐南东平陵王伯墓门梓柱卒生枝叶,上出屋后,王莽篡位,自说之云云。案《王莽传》中遣王奇等班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德祥五事,符命二十五,福应十二,此即德祥五事之一。)
德祥四首(借杜子美首句) 其一 宋 · 许景衡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天上张公子,河间善最多。
三年种桃李,万室自弦歌。
北阙今归去,斯民奈别何。
会将清禁月,千里照嘉禾(自注:县之西堂。)
德祥四首(借杜子美首句) 其二 宋 · 许景衡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天上张公子,同时桂籍人。
江湖嗟迹远,关塞独情亲。
鸿鹄宁无志,骅骝已绝尘。
音书怜旧好,别后莫辞频。
德祥四首(借杜子美首句) 其三 宋 · 许景衡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好去张公子,依然别后深。
霜清风槭槭,野旷马骎骎。
奕世皆荣问,连枝复好音。
青云多意绪,宁复故人心。
德祥四首(借杜子美首句) 其四 宋 · 许景衡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好去张公子,离歌尽一尊。
朝廷方北顾,父老惜南辕。
御侮从先志,招携亦旧恩。
须君对宣室,为我折群言。
郭永1129年9月11日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七、《浮溪集》卷二○、《黄氏日钞》卷六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
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郁然,望之如神人。
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数引法裁之。
守大怒,盛威临
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因尽忠以报。
后守欲变具狱,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
清河丞,寻知太原府大谷县。
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苛取诸县以给。
大谷民富,其敛尤亟。
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
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
府不敢迫。
县有潭,出云雨,岁祷水旱为常。
县祷未应,乘此哗民。
杖巫身,暴日中,雨立至。
县人刻碑记其异。
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
械致之府,府为并他县追还。
于是府檄及部使者文移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
客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他」?
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来,无比者。
既去数年,复过之,则空一邑遮留,如始去。
东平府司录,府事无大小,决
吏有不能办者,私相靳曰:「尔非郭司录耶」?
通判郑州
燕山之役,以为其路转运判官
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其直,复殴之,非坏目折支不已。
安抚使王安中莫敢问,安中:「不治且难制,请见而显责之。
不从则取其尤者磔之市,无辞也」。
乃见药师曰:「朝廷负将军乎」?
药师惊曰:「何谓也」?
曰:「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
客遇之日,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
今方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
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药师谢,无愧容。
安中曰:「他日乱吾边者,必此辈也」。
已而安中罢,亦辞去,移河北西路提举常平
会金人趋京师,所过城邑,欲立取之。
是岁大寒城池皆冰,敌率藉冰梯城,不攻而入。
适在大名,闻之,先弛壕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
敌至城下,睥睨久之,叹息而去。
河北东路提点刑狱
时车驾在维扬,命宗泽京师
厉兵积粟,将复两河,以大名当冲要,檄与帅充、漕臣张益谦相掎角。
得檄大喜,即朝夕谋战守具,因结东平权邦彦为援。
不数日,声惊河朔,已没州县皆叛敌来归。
敌亦畏之,不敢动,远近宴然。
居无何,宗泽死,充守京师,以张益谦代之,而裴亿转运使
益谦亿,龌龊小人也。
范琼邦彦南去,刘豫济南来寇,大名块然孤城居其间,敌以十倍之师攻之。
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徂击。
或劝益谦委城遁者,曰:「北门所以蔽遮梁、宋,敌得志则席捲而南,朝廷危矣。
借力不敌,犹当死守,徐挫其锋,待外援之至,奈何弃之」?
因募士赍帛书,夜缒城出,告急朝廷,且请朝廷先为备。
敌攻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二郡已降者富贵,不降无噍类。
益谦辈相顾色动。
大言曰:「今日正吾侪尽节之时」。
又行城抚将士曰:「王师至矣,吾城坚完可守,汝曹努力,敌不足畏也」。
众感泣。
质明大雾四塞,敌以车发断碑残础掷城中,楼橹皆坏。
左右蒙盾而立,多碎首者。
良久城陷。
城楼上,或掖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
曰:「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
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
兹命也,奚惧」?
益谦亿率众迎降,敌曰:「城破始降,何也」?
杂然以不从为辞。
敌遣骑召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而入。
敌曰:「阻降者谁」?
熟视久之,曰:「不降者我,尚奚问」?
敌见状貌魁杰,且夙闻其贤,乃自为好语数十言,欲以富贵啖而降之。
嗔目唾骂曰:「无知丑类,恨不醢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
敌令译者申谕不已,戟手怒骂不绝。
讳其言,麾之使去。
复厉声曰:「胡不速我死?
我当率义鬼灭尔曹」。
大名人在絷者,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
敌令断所举手,并其家害之。
时年五十三,建炎二年十一月甲子也。
即日语传城中,虽素不与合者,皆相向恸哭。
敌去,相与负其尸瘗之。
博古通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
因事为文,皆可录,而不求人知。
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掩卷终日,而尤慕颜鲁公
为人喜面折人过,退无异言。
闻秋毫之善,必咨嗟奖成如不及。
士友以此严惮而归之。
杜充大名,名称甚盛,尝画数策见之。
他日问其目,曰:「未暇读也」。
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当大任,鲜不颠沛者。
公等足与治乎」?
大惭。
靖康,敌犯京师,中外阻绝。
或以两宫北狩告者,号绝仆地,家人舁归,不食者数日。
元帅檄,始勉强一餐。
其忠谊盖天性。
若夫事亲孝,与人忠,轻财笃义,而于吏治精明,皆馀事。
其大节如此,他不足为永道也。
绍兴初,始赠永中大夫资政殿学士谥「勇节」,官其族数人。
赞曰:呜呼,靖康之祸,岂不哀哉!
以二百年全盛之中国,而在位皆拘挛章句之徒,谓名节为非所急,士之精锐,销耎尽矣。
一旦为敌所乘,无不全躯保妻子,奉头鼠窜,或甘心污辱之地而不悔。
以身徇国,至勉其家必死,非所谓烈丈夫而不为世所推移者哉?
当是时,以节死者虽不为无人,若刘韐李若水向子韶霍安国张克戬杨邦乂,皆其章章尤著者也。
然骂敌不屈,无如者。
故掇永平生行事著于篇,有以见永立大功名而奋不顾身者,有所从来,非偶然发也。
华文阁直学士金紫光禄大夫陈公居仁神道碑庆元五年1199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一、《平园续稿》卷二四、《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士大夫行谊著于乡,文章显于朝,岂弟布于郡国,有一焉已为名臣,况兼是三者乎?
求之近世,吾同年陈公其人也。
公讳居仁字安行
曾祖砥,妣林氏。
祖嘉谟,赠右朝奉郎
安人黄氏。
父稿,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
安康郡夫人蔡氏、新平郡夫人汪氏。
七世祖自光州避地徙泉之莆田县,县升军,故为兴化军人
太府再娶汪夫人而家明州
靖康初汾州教授,佐守臣张克戬御虏,时已有名,后知惠州,单车造贼垒降之。
鄞县僧法恩谋叛,事觉,诛戮将及无辜,太府方为御史,论救多得免,人知其有后矣。
公幼不群,年十四而孤,侍母依外氏,已能属文。
门荫起家右迪功郎信州铅山
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用举主升左从政郎,移永丰,入监行在点检赡军激赏酒库所籴场。
孝宗登极,循左文林郎
隆兴改元,修《高宗圣政》,时参政范公成大和剂局,与公并兼检讨官,盖异选也。
淮甸交兵,魏丞相杞宗正少卿使北,辟公书状官
虏人被甲弯弓夹道胁使者,公马上举酒属魏卿:「天寒釂此觞」。
观者壮之。
减岁币成礼而还,赞助为多。
先以格改左宣教郎,用出疆赏转承议郎,擢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迟次久之,乾道六年四月始供职。
明年秋,徙军器监主簿,充国子监发解点检试卷官
宗正修玉牒赏厚,适丞阙,朝士竞求之,宰相知公恬静,八年春堂帖兼权。
会轮对,论立国当定规模,号令不可轻改。
四月将作监丞十月国子丞九年进丞秘书
朝奉朝散郎
《中兴会要》成,转朝请郎
再对,论文武并用本以救偏,若智谋勇略未进,而便佞轻躁者得之,将复有偏胜之患。
孝宗嘉纳。
长贰阙,公行省事,议试太史局生与台评异,不自安,请外,不听。
郊恩赐服绯鱼,权礼部郎官
淳熙元年再请去,八月选知徽州
陛辞,上曰:「政成召卿矣」。
明日又对,大臣称其明练。
歙在五季为偏方,夏税特重,祖宗故轻之,他郡输绢率以十二两,惟歙十两。
比岁户部谓不中度却之,人以为扰,上欲仍旧贯,而虑输有轻重,吏得病民,每十二匹特蠲其二。
四年,公适视事,植一表庭下,阅中否亲分之,吏不能措手。
秋苗斛捐五升,预造津渡巨舟以待春涨,省费十四五,后遂为例。
决事公明,邻有讼多诣台省乞付公,御史间取文案复视,叹曰:「真良二千石也」!
奉诏招军,公令愿行者立纛下。
有雍彦恭貌颇异,公询奚自,泣云:「父有遗泽,厄穷至此」。
公立取文书保任官之,士族感叹。
积阅例累转朝请大夫,秩满,邦人挽留,间道乃得去。
入对,上谕以「从臣言路多荐卿」。
公请编类即位以来宽恤诏令示民不忘,又乞申戒输绢之弊。
上曰:「改法赖卿方成实惠」。
又曰:「卿在郡便民五事,内欲优十三项战功,朕极不忘。
此辈既为国宣劳,岂应老不加恤耶」?
留为尚书户部员外郎
命未下,朝士再推《会要》赏,上曰:「陈某治行第一,可因是并赏之」。
特转朝议大夫,升郎中,兼行度支,又兼礼部
明年春类试、公试、国子监解试,皆为考官,迁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八年三月右司郎中九年十一月左司十年中奉大夫检正中书门下省诸房公事,历兼提领杂卖场寄桩库左藏封桩库左藏南库寄桩钱物,及左藏库措拨封桩钱物。
左右史数阙,上辄诏公摄侍立官。
闰十一月,假吏部尚书充金国贺生辰使。
十一年使回,转中大夫,遂除起居郎
公遍历宰掾,精明详审,议事间有未合,必反复辨析,期协于理。
文书下六曹,报应稽缓,公擿其尤者治之,不以六卿尊贵而废也。
狱案多所平反,或有叙雪,必归功乎上,上知之。
尝奏:「湖、湘运米远下升、润、江西及溯荆、鄂,迂滞劳费,互易为便」。
上谓:「非卿体国,谁能及此」?
至是直前谢新命,上曰:「卿端靖有文,欲寘清要久矣。
今缀近班,有闻当入告」。
寻兼同详定一司敕令
明年权中书舍人
御史奏:「僧坊寓柩,子孙十年不至,即听焚瘗」。
公言:「期迫则缁徒得逞其私,不肖子孙十年不至亦或兴讼,请倍年数,仍从州县验问」。
上曰:「台谏、给舍议事或相表里,如卿可谓和而不同矣」。
郊祀前四日,真拜中书舍人以示简记,赐服金紫,升兼详定敕令。
公言:「常赦宥过弛欠,惠不及小民,愿因庆寿恩蠲四等户身丁之半,五等尽免」。
从之。
安定郡王子彤乞封妾为夫人,公执不可。
上大喜,谓有补风教。
又论人主当执要,毋亲细务。
上曰:「亦觉丛脞,他人未尝及」。
明旦,令辅臣清中书之务。
已而奏外郡财赋,上曰:「方以陈某言谕卿等,此当责之监司」。
丞相而下皆愧谢。
公又乞绝浮费,汰冗兵,计当省之数议蠲除之,曰:「此富民要术也」。
上深然之。
学士洪迈知贡举,命公权直院,上曰:「内外制向委数人,今陈某独能办。
官欲择人,信非虚语」。
大中大夫
高宗升遐,医官王泾削官编置刑房,非公所领。
公率给舍列衔缴驳,坐决配。
思陵之役,议者多请节费,公谓:「稍损可也,酒果三日一易可乎」?
上泣曰:「微卿言,朕何自知」?
公屡以母病乞去,上不可,内出珍剂以赐,仍奖谕云:「卿尽忠知体,欲用为谏大夫,颇疑左迁,他日处卿中司」。
亦谕政府陈某久次。
方议峻迁,会母夫人卒,上嗟惜再三,厚赙金帛。
绍熙元年八月从吉,寿康皇帝前期除公集英殿修撰、知鄂州
三司鼎峙,军民诉讼交至,公平心以应,举得欢心。
郡计仰征税,公宽而有制,商贾辐凑。
境多旷土,公禁冒佃,招流逋,田畴日辟。
募人筑大堤,以防水患,名之曰「万金」。
安乐寮居养贫病,名存实亡,公括闲田益之,至者如归。
奸氓盗铸沔鄂间,千百为群,乱有萌芽,或请调兵迹捕。
公召民兵总首密图之,立获渠魁,馀悉纵遣归农。
岁当大比,闽士争冒试,转运使右之,公一切禁止。
治为诸郡最。
三年,拜焕章阁待制十月知建宁府
四年通议大夫
岁俭粜贵,公出储,弛逋欠以巨万计,市值顿平。
遇水旱,祈祷立应。
俗素剽悍,动辄杀人,又喜把持诬诉,公亲为文数百言,疏其情状,厉以法禁。
治斗殴严甚,傍观弗救并坐之。
五年重华服药,远方传闻汹汹,浦城恶少煽乱,至戕一家数人,公擒捕送狱。
今上登极,大赦至,公命戮之,而自劾于朝。
先是观察推官某死不能归,乳妪扶二子行丐于道。
公闻之,给以粟帛,命士人教养之。
德刑并施,人方安其政,会镇江大旱,调守良难,乃以属公。
覃恩转通奉大夫
十月至府,力请发封桩,择委僚吏,分场赈给,时屏骑从潜往视之。
间遣市米江湖间,大商人人知陈使君,争出米求售。
公区处有方,诚意孚洽,全活不可计,他处流移亦赖沾丐,人谓自昔救荒未有如公者。
天堑万艘衔尾,一遇风涛沉溺相望。
公访古海鲜界港,因民饥浚治之。
距城十五里旧造闸通江,潮灌运河,地势素高,力劳易朽。
公命叠石为斗门,以机引水,遇涝泄之。
猾僧庐江阴界囊橐不逞,一日来诉逻卒侵扰,公致诘而色动,缚寘狱中,檄尉曹掩捕,尽获群盗,人以为神。
庆元元年冬,荒政策功特转正议大夫
即代输下户税,增广贡院,新范文正公旧桥,示馀力也。
明年七闽谋帅,五月宝文阁待制、知福州
闽,公乡部,且尝治富沙,熟其风俗。
初入界,饥民有啸聚者,公部分牙兵遮击之,首恶自经,馀党望风屏迹。
下车除监直之逋,增贡银之价,严蛊毒之禁。
宗室犯法,治不少恕。
内侍干办启运宫者,以例折简具食,公劾其慢免之。
莆中亲旧憧憧来贺,馆待一出私钱,庆吊则捐俸有差,为士者随才成就之。
三年二月诏赴阙,次近郊,以脾疾丐閒,不允。
五月再请,乃除华文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就赐对衣金带。
归而纳禄,转正奉大夫
疾革,语诸子曰:「吾欲刻碑先茔,买田两顷为义庄,二事未就,以是付汝」。
言讫而卒,六月甲寅也。
遗表闻,赠金紫光禄大夫,享年六十九。
爵自莆田县奉化郡开国侯食邑通一千二百户。
硕人王氏,赠朝议大夫居隐女,先公十三年卒,葬鄞县丰乐乡横溪西奥之原。
是岁十二月甲申,诸子奉公柩合葬焉。
子男六人:巩,故宣议郎,尝魁国子;
华、毕,未命而亡;
曰芾,两试南宫,今为通直郎、新知湖州武康县;
曰卓,践世科,今为宣教郎、新知绍兴府馀姚县
阜,承奉郎
义方之教,有自来矣。
一女早夭。
孙男四人:允协,承务郎
允迪、允修、允谐。
孙女五人:长适乡贡进士石矩,次许王野,馀尚幼。
太府自莆徙鄞,故乡田庐推与群从。
鄞产虽薄,公念季父贫,请于母而中分之。
既仕,复辍俸为毕婚嫁
女弟出适,又鬻田以资之。
上登极,遣甥王激表贺,补将仕郎
其孝友类此。
公风猷粹穆,资性忠厚,处己应物,一以诚信,事贤友仁,心无媢忌,乐施周急,不计多寡,交际之间,和气可掬,人负己亦弗校。
及临事则毅然有守,不可干以私。
立朝每以忠言至计裨当路。
故相陈正献公尝荐公有父风,汪端明应辰韩尚书元吉程尚书大昌杨待制万里当世儒宗文师,推公为名胜。
在禁近尽言无隐。
夔帅林栗擅格制书,上怒不测,杨待制秘书少监谂事外补,公皆上疏救止。
历典数郡,率乘旱歉匮乏,公悉心措画,责成其下,人乐宣力,政事日修,财用自足,宽严适中,号称循吏。
所至皆立生祠,道出旧治,迎饯塞涂。
平生不以私喜怒加人,退食淡然,读书晏坐,置家事不问,居室以「淡」为名。
客至承颜接词,自谓鄙吝可消,争心可弭也。
所著制稿、奏议二十卷,诗文、《班左撷芳》各十卷。
芾等知予与公厚善,以公外弟翰林楼尚书钥之状远来请铭。
予尝爱唐中书舍人王仲舒为人有古风,守峡、婺、苏三州,晚帅江西有治理效。
韩文公既志其墓,又有神道碑,其诗曰:「志儒之本,达士之经。
有直有讽,以忠远名。
翔于郎省,骞于禁密。
发帝之令,简古而蔚」。
又曰:「久淹于外,历守大郡。
所至极思,必悉利病。
化成有代,思以息劳。
虚位而俟,忽随滔滔」。
呜呼,孰知数百载之后,斯言殆为公设与。
鄙词尚何所措,姑拾此意而为之铭曰:
文与行偕,治民久怀。
左右具宜,古难其才。
有美陈公,柔惠且直。
沉酣载籍,如嗜饮食。
入而事君,谋猷孔嘉
累载代言,烨然其华。
出而承流,威爱兼济。
五州去思,亶其岂弟。
帝曰汝来,将图尔庸。
胡不憖遗,奄兮告终。
公如仲舒,我愧韩子
谁其采诗,尚告太史
南康军旱伤状1180年7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六、《经济文衡》续集卷一五、《朱子奏议》卷六、《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八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照会本军并管属星子、都昌建昌县六月以来,天色亢阳,缺少雨泽,田禾乾枯。
本军恭依御笔处分,严禁屠宰,精意祈禳,及行下逐县精加祈祷。
去后,今据星子、都昌建昌县申,依应遍诣寺观、神祠及诸潭洞建坛,祭祀请水,精加祈祷,雨泽并无感应,今来诸乡早禾多有乾损。
及备据税户陈德祥等状披诉,所布田禾缘雨水失时,早禾多有乾槁,不通收刈,申乞委官检视。
本军今检准淳熙令,诸官私田灾伤,秋田以七月经县陈诉,至月终止。
本军除已依条施行外,须至奏闻。
再奏南康军旱伤状1180年7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六、《朱子奏议》卷六、《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八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照对本军管属星子、都昌建昌三县管下诸乡自春夏以来,雨泽少愆,寻行祈祷,于五月中旬已获感应,稍稍沾足,遂至高下之田皆已布种。
至六月上旬以来,又阙雨泽,及遍诣管属灵迹、寺观、神祠、诸处渊潭取水,建置坛场,依法册祭龙及修设醮筵,禁止屠宰,精加祈祷,自后未获感应。
其管下民户陂塘所积水利,虽车戽注荫禾稻,缘乾亢日久,兼又风色渗漏,是致民田多有乾槁,不通收刈,见不住据人户投陈旱伤不绝。
本军恭依御笔处分,严禁屠宰,精意祈禳,及行下逐县精加祈祷。
去后,据星子、都昌建昌县申,依应遍诣寺观、神祠及诸潭洞建坛,祭祀请水,精加祈祷,雨泽并无感应,今来诸乡早禾多有乾损。
及备据税户陈德祥等状披诉,所有田禾缘雨水失时,早禾多有乾槁,不通收刈,申乞委官检视。
本军检准淳熙令,诸官私田灾伤,秋田以七月经县陈诉,至月终止,具录奏闻。
施行旱伤委官验视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六二
照会本军并管属星子、都昌建昌三县自六月以来天色亢阳,阙少雨泽,田禾乾枯。
本军恭依御笔处分,严禁屠宰,精意祈祷,及行下诸县精加祈祷。
去后,今据星子、都昌建昌三县申,依应遍诣寺观神祠及诸潭洞建坛,祭祀请水,精加祈祷,雨泽并无感应,今来诸乡早禾多有乾损。
及备据税户陈德祥等状披诉,所布田禾缘雨水失时,早禾多有乾槁,不通收刈,申乞委官检视。
本军今检准淳熙令,诸官私田灾伤,秋田以七月经县陈诉,至月终止。
本军除已依条施行及具奏闻申省、部监司外,须至出榜三县管属乡村都保,各仰通知(以上七月十六日。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九。)
申仓部运司检放三县苗米数1180年11月29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六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本军照对管属星子、都昌建昌三县自六月以来,天色亢阳,阙少雨泽,田禾乾枯,本军恭依御笔处分,严禁屠宰,精意祈禳,及行下诸县,精加祈祷。
去后,续据星子、都、建昌三县申,依应遍诣寺观神祠及诸潭洞建坛,祭祀请水,精加祈祷,雨泽并无感应,今来诸乡早禾多有乾损。
及备据税户陈德祥等披诉,所布田禾缘雨水失时,早禾多有乾槁,不通收刈,申乞委官检视,除放苗米。
本军除已依条行下诸县,令人户供投土段文帐,差官检视,及于七月十六日具录奏闻,并申朝省及诸监司照会施行,遂选差委迪功郎司户参军大年前去星子县,及委迪功郎星子县主簿如晦前去都昌县,及委从政郎司法参军陈祖永前去建昌县,同逐县知县躬亲诣旱伤田段地头,逐一对帐检视。
续据所委官具到已检放过人户灾伤田段,共放过米三万七千四百五十硕一㪷二升三合一勺申军。
本军今照星子、都昌建昌三县淳熙七年分管催人户苗米四万六千五百一十九硕六㪷五升四合五勺四抄七撮,数内除豁所委官检放过米共三万七千四百五十硕一㪷二升三合一勺,统均计放八分以上外,实催米九千六十九硕五㪷三升一合四勺四抄七撮。
本军已具奏闻,乞存留上件米支遣官兵外,今开具诸县检放实催米数下项,合具状供申行在尚书仓部申转运司使衙照会。
星子县管催米六千五百三十石七斗三升二合六勺,已委司户毛迪功同知县王文林下乡检视。
检放米五千三百六十八石七斗二合一勺,检放计八分二釐二毫。
先放五斗以下四百石三升二合七勺,所委官检踏放四千九百六十八石六斗九合四勺。
实催米一千一百六十二石六斗六升五勺。
都昌县管催米一万九千七百七十五石五升一合四勺八抄七撮,已委星子县主簿李迪功同权县孙迪功下乡检视。
检放米一万六千八十四石二斗七升一合,放八分一厘三毫四系。
先放五斗以下一千八百六十四石八斗七升七合。
所委官检踏放一万四千二百一十九石三斗九升四合,实催米三千六百九十石七斗八升四勺八抄七撮。
建昌县管催米二万二百一十三石八斗七升四勺六抄,已委司法从政知县林宣教下乡检视。
检放米一万五千九百九十七石七斗八升,放七分九厘一毫五系。
先放五斗以下米五百四十一石六斗七升。
所委官检踏放一万五千四百五十六石一斗一升。
实催米四千二百一十六石九升四勺四抄。
张忠确公家问1196年10月24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四、《晦庵题跋》卷三、《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六一、同治《广丰县志》卷九之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尝铭张忠文公之庙,因得读其遗书而叹慕其风烈。
今又得观公子忠确公汾州家问,尤深敬仰。
窃惟国家承平百年,德隆泽茂,世臣乔木,不为无人,而一旦危难之际,忠义之节乃独萃于张氏之一门,其亦盛矣。
公之大节如青天白日,固不待赞述而后明。
独于其笔札之精谨,见其神气之安閒,于其家人父子之间,见其誓死之外,唯以收恤遗孤为寄,而无一毫内顾下流之私也。
呜呼!
非其胸中有以大过人者,何以及此?
先觉有言,慷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若公之死,其真所谓从容就义者邪!
公孙行俭因友人余克忠以此轴见视,三复以还,为之感涕,因敬识其后云。
庆元丙辰十月己巳
华文阁直学士奉政大夫致仕赠金紫光禄大夫陈公行状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八一、《攻愧集》卷八九
曾祖砥,故不仕。
妣林氏。
祖嘉谟,故赠右朝奉郎
妣黄氏,赠安人
父膏,故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
妣蔡氏,赠安康郡夫人
汪氏,封咸宁郡太夫人,赠新平郡夫人
本贯兴化军莆田县崇业孝义里
陈公居仁字安行,年六十有九状。
惟陈氏胄出姚虞,为世著姓。
后汉文范先生以来,世系蝉联,皆可推考。
七世祖司直五代之乱,自光州徙于泉之莆田
国朝升邑为军,至今衣冠不绝。
特进宦游,联姻四明,遂著籍庆元
特进来依甥馆,公以建炎己酉生于奉化,未及月而寇攘蜂起。
亲党窜伏穷山,公在襁褓不作一声,同行相与言曰:「此贵子也」。
少长颖悟,性不好弄,厚重如成人,十岁已学属文。
特进以文章气节望于朝,始分教汾州,佐延康张公克戬守城捍寇。
惠州,值曾衮之变,径至贼垒譬晓之,贼气夺而降。
御史四明有僧法恩谋不轨而事觉,或请屠城以示四方。
力论多杀非圣世事,得旨,赦不在法恩之籍者。
又争之,谓籍馀万人,其实不足稽据。
况皆胁从,愿悉宽宥,两州皆赖之。
其大节如此,宜其有子也。
公幼时侍立,闻汾州事,能愤然激烈。
特进为泣下,且曰:「此儿当大吾家」。
特进尝语之曰:「似闻欲以我使敌,固不惮行。
汝能任家事乎」?
公曰:「大人惠州见贼时未尝反顾,今尚何念?
某虽幼,敢不勉」?
特进益奇之。
甫十四岁而孤,执丧如礼。
新平夫人挈以依外氏,誓终靡他。
公尤尽孝养,相倚为命。
勉之学,益自刻苦,有一日千里之敏。
外祖少师、外祖母王夫人抚爱如己子,以特进遗泽补将仕郎,调信州铅山,连取漕荐。
绍兴二十一年,登进士科
特进旧与丞相投分至密,时御史多由此大用,尝风特进论一二大臣,坚拒之,而抗疏求外,坐此左迁而弗能害也。
时秦公威柄方盛,喜公取世科,或劝一见,可得美官。
公曰:「是有命焉」。
终不自通。
铅山当孔道,盗贼出没。
公设方略,部分而厉使之,盗不得发。
尝以公事忤泉使,及行县,以威胁公。
公请纳告辨白,退,束装以俟劾,使者竟负愧去。
继之者翻以此知公,授永丰,改监行在点检赡军激赏酒库所籴场。
隆兴元年孝宗修高庙圣政,妙选僚属。
参政范公成大和剂局,与公皆自筦库中兼检讨官
二年考满,当改秩。
既已进卷,丞相寿春魏公使金,公尝学事之,辟公为书状官
时和战未决,敌兵在淮北,人情恟惧,公以身许。
魏公至境上,议久不定,突骑大至,上下失据。
公欲上马,犹从容举酒告魏公曰:「先生冒寒,且釂此觞」。
观者壮之。
既退京口,寻复北向,真所谓飞矢在上,行人在下。
遣谕敌兵,开道而入,皆引满以待。
魏公察公无惧色,唶曰:「仁者之勇也」。
卒遂成礼,减岁币而还,公之赞画为多。
左宣教郎,以奉使赏转两官,差充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时魏公日贵,乾道元二年间进秉国均。
公方忍贫需远次,闭门读书,未尝求进。
初,虞雍公一见奇公,欲引以为用,公不欲就。
六年始赴,又导公言兵,谢不能。
退以书抵之,谓有定力,乃可立事。
若徒为大言,终必无成。
幸成,亦旋败。
雍公为之动色。
踰年,始为军器监主簿
明年宗寺阙官,竞谋摄事,以希宝牒之赏。
俄得堂帖权丞,宰执谓公曰:「求者纷然,择不求者授之」。
轮对,奏:「立国之要,在规模先定。
陛下非无可致之资,而规模未立」。
孝宗初颇不怿,曰:「朕未尝不立规模」。
公奏:「陛下锐意恢复,继乃通和。
和、战、守三者,迄今无定论,不知何者为规模」?
上曰:「此则随机而应」。
公复奏:「发号施令,使人必信可也。
今朝令夕改,人得一阙,临时更易,尚不能保,外间至有前降指挥更不施行,已差下人别与差遣之类,此不可以不戒」。
以录本纳政府,雍公曰:「适已见之。
规模即前日定力之论,某今益知此言之当也」。
将作监丞国子监丞秘书丞
再对,奏:「文武并用长久之术,陛下奖进武臣,深得持平救偏之道。
正恐未必得智谋勇略之士,或多便佞轻躁之徒,又非兼用之本意」。
上曰:「只为文臣太胜,要当扶而正之」。
又奏:「圣虑甚至,但又不可过。
恐复至于偏胜」。
又奏边民盗马事,宣谕直旨行下。
少蓬去位,公专省事台察太史局生所学浅陋,请增三二书以试之。
公顾同舍曰:「国家禁此等书严甚,不应用此增试」。
无敢忤御史者。
公入奏,上称善,即寝前议。
议者不乐公,乞去。
相君坚却之,且曰:「上方誉美未已」。
将上,则御史不安。
是年郊恩赐绯,荐摄礼部郎中
尝奏论台阁宜多用明习典故之士,上曰:「知名之士试举一二」。
公奏:「如周必大洪迈久在禁林,不待臣言。
李焘莫济,岂应弃之侯国」?
上欣纳,甫数日,首召李公。
寻再请,差知徽州
时朝行三数人以故去皆乞免对,公不欲为异,亦乞免谢辞。
上指曰:「陈某无他,可令陛辞而行」。
临遣甚宠,且曰:「方欲用卿,乃遽求去。
卿其清省狱讼,尽心民事,政成当召」。
又谓大臣曰:「陈某论事明练,貌类汪大猷」。
曾丞相曰:「是其甥也」。
淳熙四年赴郡。
郡自五季杨行密割据,刺史陶雅宿重兵,赋入倍旁郡。
祖宗削平,每下宽令,又以山多田少,米则输八折十,绢匹当重十二两,徽独止十两。
左帑忽加退剥,守遽使如令,民益不堪,控诉彻闻。
上慨然欲蠲之,出自睿断,谓申旧制,恐悍吏或能重为民病,乃命并输十二两,而举郡所输之数,率十二匹而蠲其二,以绝并缘之奸。
公适当其时,官吏奉行过当,拣择太精,公即谕告而痛革之。
版曹威严,无敢忤之者。
公贻书谓天子节经费以惠俭瘠,不能推广圣德,吏则有罪。
自今苟及度程,随至辄受,敢豫以告。
已即自以名衔受输。
植二表于庭,有中度而遭抑退者,抱所输立表下,老校抗声以告,亲为分明之。
钞至随即批销,人无留滞,吏不得摇手,实惠确乎及下。
秋苗益选良吏,减加耗之甚者,石可四五升,民往往裹赢以归。
徽之政甚休,而得民之深多此类。
又连岁大稔,米至不论钱,民以为数十年所未有也。
郡有大溪,岁晏民未病涉,忽鸠工造渡舟数十艘,莫测所用。
梅霖暴涨,遂得以济,始知公先事远虑之效。
自是岁一举行,抵今赖之。
既新军资库,造阅武亭,复于郡庠御书阁甚伟,皆取于馀财,民不知役。
听讼明敏,剖析滞事,情法曲尽,或至千言。
邻境有诣台省,愿得公定断者。
御史府索案去,官吏创见,为之股栗。
公略不排比,径以授之。
御史亟称于朝曰:「古之良二千石也」。
既受代,吏民遮留,真有截镫断桥者。
公由他道去,父老或送别数十里外,生为之祠。
去郡十馀年,遇生日,郡人必来拜寿。
后赴武昌,取道郡中,犹聚䌽揭旗,填拥道路,亡虑千万人。
非素有以感其心,顾能尔耶?
还朝入对,褒谕再三,首曰:「新安之政甚好,从臣台谏屡为朕言。
且举卿所断水利之讼,为之赏叹不已」。
奏劄四篇,皆依奏付出。
其一乞编类隆兴以来宽恤诏令,有曰:「法久则易玩,事久则易怠。
惟申加戒饬,有以儆其观听,则千万年犹一日也」。
上读此数句至再,曰:「可谓名言」。
其二论绢赋匹数既减,吏胥市例大有脧削,恐后日复有苛取重扰,乞加告戒。
上曰:「变法之初,赖卿尽力,方成实惠。
正恐后人未能遵守」。
新脩汨罗庙 南宋 · 高定子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永乐大典》卷五七六九
以道殉身者不能以道而殉人,杀身成仁者不肯求生以害仁。
忠臣志士,遭时不逢,忠不售而谗兴,乃至舍人所甚欲而取甚恶。
伤哉,其清烈公三闾屈大夫之湛身乎!
天台胡哲明仲宰湘阴之明年,教孚讼理,赋平役简,归废张怠,不扰而政具举。
遗予书曰:「公祠在吾境内,岁久不治。
余吊汨罗之沉爽,衋然伤之,曰:九州博大,而公之死矢靡他,谓吾同姓卿也,不敢与朝秦暮楚者齿。
生忠于国,没洁其身。
葺祠揭虔,君盍为公识之」?
公生于孟后荀前,先儒谓其有功于《诗》亡《春秋》之继,此特以遭骚作词贵重公耳,抑末也,舍大节不论何哉?
公仕楚,以怀王亲信,故来谗口,斥去。
忠确一诚,犹冀王一悟,则宗国可以固存。
忠不见报,乱是用餤,卒之怀王入秦不返,襄王承之,相望一辙矣。
嗟乎,左右皆薛居州,则王谁与为不善?
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
怀王既无明远之见,不察谮愬之行,使积谗群诼得以蔽美丑正,独行瞏瞏,公得遂其忠君爱国之心乎?
灵修数化,君无常矣;
重华不可牾,生不辰矣。
公虽不获乎上,傥左右为先游,则王庶几改之。
今高丘无女,则在高位者既无贤,委美而从俗,亦专佞而流从,则当时可恃者又不可以据。
荃革心化而为芳草直为萧艾,则众芳芜秽,皆不能不为俗所移矣。
昵比而充帏,滋蔓而薋菉葹盈室,草木皆吾臭味,而沦胥流失,曾无一为公地。
生斯世也,莫有知报忠之分义,而时君亦以国毙身亡为惧。
公至是始不过欲依彭咸遗则,特以死自许耳。
终不免从彭咸所居,则忍于永诀焉。
殉不离道,死不害仁,决为汨罗一沉而不悔。
公岂不知礼义之中而为是哉?
佞生之辱,直死之荣,公不得已也。
公不沽其为荣而人荣之,庙祀尸祝,昭质不泯,在吾土地,敢不敬恭?
明仲恢庙壖故址而新之,其知所当事矣。
嗟夫,教化之行,进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
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
民彝好德,天赋宁有厚薄?
而王乃信才不堲,使户服艾而众好朋,独有一贤而不之容,性近习远,乱亡相寻,可畏哉!
庙成当考,明仲既索予记其事矣,请系以诗而送迎神。
予因复明仲曰:「昔予同产弟鹤山魏了翁归乡沱祠,作诗以纾公愤,深得发潜诛奸之意。
子出其门,必尝与闻,裁为之歌,神或享之」。
明仲谓予言是,盍歌之。
乃歌曰:人生同而气禀异,不与俗靡兮为君子。
嗟若椒兮公属意,骚中与歌首兮必以对。
不芳兮不可佩,盖言混凡草而殊臭味,何岁移月改而变其始。
岂王子,为可恃;
大夫为同类。
曷为,而委厥美!
《骚》以芷蕙而混名氏,托之微词而无怨诽。
犹冀不化艾萧而化为芷,信芳而俗与靡。
迨其习成兮甘芜秽,不容一贤而宁以宗国毙。
国人伤公庙而祀,歌以送迎神醉止。
陈少阳文集序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四、《陈修撰文集》卷首
余尝与李忠定孙大有为友,得其家所刊陈公《少阳文集》,粹类既详,今又得三山孙君遇正凤所辑,又加详焉。
呜呼,自吾有狄难,如刘仲偃傅公晦张德祥霍安国李清卿唐元任诸贤,皆死节之著者;
其次则如蒋兴祖张确朱昭、郭许、朱友恭之等,义不苟生;
又其次则有忍死于虏而卒能自明。
三者虽不同,归于全其身尔矣。
至于平居不与荣禄,缓急不当事任,而数陈大计,连拄巨奸,之死弗移如陈、欧二贤,则又人所难能者焉。
《大过》之辞曰:「过涉灭顶凶,旡咎」。
盖于事为凶而于义为旡咎。
然则宁为陈、欧而不幸,与其为童、蔡、汪、黄而幸也。
君遇夙号多闻,加以游淮楚,客京口,尝访陈公家里,得其言行甚悉。
既为之谱系,并以思陵前后诏旨、臣寮奏陈、前辈题识与范传、李记列诸篇帙,非惟著国家育材之功,抑以章祖宗悔过之美意。
集凡若干卷。
河东转运王毖陷虏后家书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九
有谒于余者,曰寓雅之百丈戚里王万荣,余进而揖之,曰:「雅人安有戚里者邪」?
曰:「我驸车晋卿之后,以靖康避地至此。
我从祖河东漕,既挚于虏,数寓家讯,今真迹尚存」。
且属余书其后。
呜呼!
靖康之祸烈矣。
钦庙为第九世,即位之年当本朝一百六十六年,抑所谓阳九百六者乎?
太原之归职方最后而最先失,帅臣张孝纯及转运公尽力守城,凡九阅月,卒与城俱陷。
其时张克戬晋死于汾,霍安国死于怀,之二人尚得独生。
或曰:「陵乎,汉乌取诸」!
曰:不然。
天尽道穷,俛首于虏,谓陵可也;
不忘君父,志在复还,陵乌乎然?
虏既款我,盟载久愆,有志莫遂,自肖厥象遗其子孙,以示必死,此其心皦如白日,陵乌乎然?
余尝反覆公之心画,虽惜其不死,而重矜其区区之心,故书之以慰其子孙之思云。
唐恭悯公遗墨十一月五日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
自吾有狄难而从容就义如刘仲偃傅公晦张德祥霍安国李清卿及今唐恭悯公,为死节之著者。
其次则蒋兴祖死于阳武张确死于隆德朱昭死于震威,郭浒朱友恭死于泾原
其次则有忍死于虏而卒能自明者,盖又不可胜数。
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自昔虽大坏孔乱,此理盖不可与之俱殄也。
或曰:「如恭悯傅公晦亲在,可以死乎」?
曰:事君不忠,涖官不敬,战陈无勇,亏体辱身,以羞其亲,而猥曰吾将为亲屈也,是择义不精,跋前疐后,鲜有不失其正者也,乌足与论二公之心!
端明程公(振)谥刚悯议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二
自吾有狄难,如刘仲偃傅公晦张德祥霍安国李清卿唐圣任、陈、程、安四从臣,皆死节之著者,其次蒋兴祖死于阳武张子固死于隆德朱彦明数人死于震威,郭浒朱友恭死于泾原,又其次则忍死于虏而卒能自明者,不可胜数。
呜呼!
王、吕始祸,章、蔡诸人成之,皆以七秩八秩之年生都将相,没保首领,若死者则不必皆所用者也。
《诗》曰「如彼泉流,沦胥以败」,亦足以发千古之一叹。
破庵祖先禅师行状嘉定五年五月 南宋 · 释宗性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八
师讳祖先蜀广安新明王氏子。
幼警悟,父母继丧,从罗汉院德祥出家,时已知教外之意。
闻缘老宿者住昭觉,有道行,往归之,一见相投,令奉圆悟庵香火。
一日从方丈前过,缘问:「庵头有人么」?
云:「无人」。
语未竟,缘劈胸与一拳,云:「你堑」!
师忽有省,从而奋励。
缘化去,遂出峡,依澧州德山涓禅师,识其为法器,与落发受具,令遍参诸方。
首谒沩山行和尚,常请益狗子无佛性话,行云:「非有无之无,如何」?
云:「即今亦不少」。
行云:「又道不会」。
久之舍去,至平江万寿,旦过,值天大雪,夜坐乃自念,言行脚十年矣,此回若不彻去,又是虚生浪死。
正闷闷间,不觉钟动趋后架,举头见「照堂」二字,疑情顿释。
继见虎丘瞎堂远、净慈月堂昌
后见水庵一于双林,尝入室,一问:「师子尊者罽宾国王斩却头,故是你道西天胡子为什么无须」?
云:「非双林不举此话」。
一云:「今日撞著个作家」。
云:「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一遂拓开,云:「勘破了也」。
水庵退双林,遂往见密庵于乌巨。
众才满百,然皆一时龙象,命师为典客,常随众入室。
密庵为傍僧举不是风动,不是幡动,闻豁然大悟,从此机语相契。
一日密庵遇师于众寮前,谓师曰:「不得问讯,不得叉手,总不得作伎俩,你试露个消息看」。
师应声云:「方丈里有客」。
密庵呵呵大笑。
密迁蒋山,师亦侍行,首尾凡五载。
辞归蜀,密庵以颂送之,云:「万里南来川䖃苴,奔流度刃扣玄关。
顶门𣤩瞎金刚眼,去住还同珠走盘」。
其许与之重如此。
师既归蜀,初住果之清居、梓之望川,未几复振锡而南。
夔门,时尚书杨公辅素闻师名,以卧龙招之。
留三年,出峡至常州,华藏遁庵演始延师,分座立僧,众皆倾服。
至于金山退庵奇、灵隐笑庵悟径山蒙庵聪,师至必延居第一座,众辄倍常。
历住常州荐福、真州灵岩平江秀峰,后居张循王所舍宅广寿慧云禅寺,为开山住持。
三年辞去,众争留之。
云:「箭既离弦,岂有返意」?
众不能强。
师平生去就多若此。
又住平江穹窿,学者争为出力。
持钵以自赡,虽藜羹糁饭,而谈道终日,有古风焉。
杨和王府以凤山资福延师,师以年高无往意,而学者强之。
居无何即辞,上径山
时净慈阙主者,朝旨下诸山,举有道者三人,师尝预焉。
相继镇江侍郎傅公以甘露起师,师不乐就,盖知时节将至也。
师苦脾疾,忽一日付嘱后事,亲作遗书,别常所厚善者。
至晚书四句偈云:「末后一句,已成忉怛,写出人前,千错错」。
书讫,端坐而化,实嘉定四年六月九日也,后三日茶毗。
先是,师遗嘱欲弃骨山下,主人石桥禅师为建塔于凌霄峰别峰塔之右。
寿七十六,臈四十九。
今略记录亲闻于师之出处大槩,当求名世大手大书碑铭,以传无穷云。
嘉定五年五月日,住镇江府昭庆禅寺嗣法宗性编次。
按:《破庵祖先禅师语录》,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六套第五册。
平亭诗跋嘉定三年 南宋 · 唐人杰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七、《粤西金石略》卷一一、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二五
桂林溪山之胜,龙隐居其最。
岩之上有狄武襄公《平蛮碑》,岿然水滨,车盖来临,无憩足所。
嘉定三年,甲军统辖黄思□偕同寮合谋建亭于碑左,面平林,俯清流,檐□翚飞,质而不侈。
亦既崇成,乃丐名于经略殿撰侍郎先生,蒙赐以诗篇,命之曰「平」,且有「将贵精专,勉矣修业」之训。
属吏等敢不激昂奋励,鞭驽磨钝,仰副期遇远到之万一?
载惟先生以从橐之英出临制阃,再岁于此,政平讼理,年谷丰熟。
乡者一二□猺颉颃作气势,先生指示方略,旋即授首,岭海之民如在春风和气中。
拭目召还,移此以福天下,太平勋业,日月可冀,继兹又当大书特书不一书。
是年日南至武经郎广南西路经略司效用统领唐人杰谨跋。
承节郎广南西路经略司甲军统辖黄思□,门生忠翊郎、权广南西路经略司雄边军统辖张黯,门生成忠郎、广南西路驿程至,抚州王辅
武德郎、东南第十二将、权兵马钤辖宋德祥立石。
监工队将周明李政住山僧鹏集,摹刊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