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与胡无相书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三七、《象山集》卷一○
惠书忧悯俗学,伤悼邪见,深中时病。
惟是推许过盛,非所敢承。
刘定夫得数日之欸。
张诚子迫试期不及一见,但得讯云回日见过。
定夫亦约早晚登山。
山间朋友近多读《尚书》。
上古道义素明,有倡斯和,无感不通,只是家常茶饭。
今人既惑于利禄,又蔽于邪说,见说此理,翻成特地,岂不可怜哉?
张诚子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三九、《象山集》卷一二
泰之出所惠字,知书剑已东,踌蹰仙岩之下而不得进,亦为子不满。
传闻锁院如许之亟,殆未必然,第从容以进,当无不及也。
友朋自仙乡来者,断断不可光禄勋何耶?
吾尝谓是非之决,于其明,不于其暗,众寡非所决也。
夫子有栖栖伥伥之疑,而乡原无所往而不为原人,杨朱墨翟之言,至盈天下。
诚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则亦何必乡人皆称原人也?
诚子气质之偏,云为之过,多在于迫切纠急。
以此为学,安能坏积私之植,以底荡荡平平之地?
狷忿潜为厉阶,虽加鞭勉,益伤宇宙之和矣。
乞特加张自明官使奏开禧三年三月 南宋 · 项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六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一四(第四册第三七八九页)
国家方有事于中原,若专尚科举,未免有遗才之叹。
伏见国子进士张自明,本以文字中选,其实非科举之士。
生长建昌,素有胆略,久游边徼,喜交豪杰。
睹逆胡之猖獗,扼腕抵掌,尝有奋身报国之志。
若假以尺寸之权,必能出其才智,以济事功。
虽当无事之时,使之效官州县,必有可观,决不偷安,自同时辈。
有士如此,沉浮草野,实为可惜。
乞特加官使,以助科举之所未及。
北涧集序嘉定十年十月 南宋 · 张自明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
庆元初,予始入太学,于时伪学之禁严,台官胡纮司业高文虎表里为爪牙,搏噬无虚日。
学校诸生语言小异,辄坐伪罪,不以听。
予浮沉其间,日以短气。
遇休沐,率一游南北山,得士于北涧,相羊林泉,吟弄风月,足以消遣世虑。
然予学乎泗水北涧学乎灵山,予固不以及彼,彼亦不予及也。
居数年,北涧天台为导师,而予更忧患,历兵间,自荆楚浮江汉以归,至东海上,则南北山无复相谁何矣。
予时以特荐补官,不受。
擢第太常,寓辇毂下,北涧以赤书相劳苦,寄新诗启予,出语益峻伟。
予既归江西,与旴江刺史言,北涧于今为伟士。
刺史走书邀北涧,以唐僧绍隆开山处之。
北涧高卧不肯起。
既而江东部使者以东林云居力致之,亦复不肯起。
今年,予归自岭表,北涧华亭,知予入长安,驾小舟看予于清河坊客舍。
握手道契阔,十有三年如一日也。
读其文,宗密未知其伯仲;
诵其诗,合参寥、觉范为一人,不能当也。
虽然,北涧无学之宗也,文于何有?
见之文者,似焉而已矣。
北涧于人不茍合,合亦不茍睽,取舍去就之际,洁如也。
其名居简,其字敬叟,其生潼川,寓北涧之日久,故人不名字之,称北涧云。
嘉定丁丑十月望日,旴江张自明诚子叙。
按:《北涧集》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紫霄观嘉定五年 南宋 · 张自明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八八四、《古今游名山记》卷一一下、《名山胜概记》卷二五、同治《南丰县志》卷三七
南丰县西南八十里有紫霄观,相传仙者壶公于此得道。
壶公者,后汉费长房师事之者也。
宋嘉定五年冬十月戊寅旴江张自明始与季弟自本来游。
紫霄所谓三岩者,盖下岩中岩皆乾户,而上岩兑户也。
下岩在山半,屋三分一在岩中。
屋头石壁峻立,有窦横袤寻丈许,中有仙床、丹匣及蜕骨,或者壶公之遗耶?
未可知也。
观傍老松一株,大三抱,夭矫腾上,如苍龙挐云,恐汉时物矣。
从旁得路,迤逦上数百武为中岩
横袤不十寻,然益怪奇清邃,疑壶公得道处也。
又从旁得路数百武为上岩,则山之巅矣。
山益高,势益峻,不可得栖止。
及山之巅,肆远望焉,则军峰插天,如玉笋出其右;
旴江泻汉,如玉绳维其左。
金嶂鹰石,朋从友列,如屏㡩遮其前。
而其后则山驱羊而随之,水束带而归之,无数也。
大抵兹山如麒麟狮象豸身,昂头横踞霄汉,不可迫视。
四围群山近环之,如禽伏兽拱,不可枚数。
山皆苍石青厓,如削如铸,不可形状。
小溪贯注其中,如蛇缠练绕,首不知来,尾不知去。
溯游二三里许,两岸皆峭壁,岩窦峙列,上头青露天一线,下皆微潭。
百丈岩上,仙棺棋局,历历可辨数。
然四壁峻绝,梯磴硬梁无所于施,人迹不可登到,大江以南一胜处也。
观始名妙仙,不知自何时,中稍陵夷。
国初里有义门瞿氏子弟,于岩下作茅斋读书。
大中祥符七年夏五月道士王士良始得郡符来居之。
治平元年夏五月,更锡今名。
余来徘徊三日,不能去,为之三叹曰:兹山钟灵炳异,蓄伟耀奇,实为大江以南一胜处,而不在乎通都,不立乎通衢,故自有宇宙,便有此山,鲜有知之者。
知之者,壶公人而已。
然而壶公者,长往不来之人,其事芒芴怪诞,人未必因以为重。
后壶公千有馀年,而余乃知之。
余复无毫毛声光气力,兹不足增重,于山无益损,而山亦何心乎!
此固天之生物,高不全偏,劣优美恶,各有差等,人惟不知之,知而区以别焉,天之意也。
士受中而好修,诚不靳人知,亦惟恐人知。
苟知之,必重之,士无与焉,何莫不类夫山也哉!
道士吴源清闻余言而叹曰:「盍书之,以验后之来游者」?
遂书之。
源清字善渊,精持戒律,读书好吟诗。
观久弗葺,吴尽葺之。
是岁长至后二日甲子迪功郎、前江陵府司户参军旴江张自明记。
龙溪书院图记嘉定九年正月 南宋 · 张自明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粤西文载》卷二九、嘉庆《广西通志》卷一三五、道光《庆远府志》卷一一
宜州辞曹张自明既以俸赢十万作龙溪之祠,偶摄州,又以州用赢钱二十万作书院,为宜人游修之地。
又作斋馆,作庾庖,作门墉,而莫之办也。
乃请于漕台方公,得鹾抵钱二十四万,于是作东庑为堂长位一,为斋室二,作西庑为讲堂位一,为斋室如东
东又为庖,西为庾,中为门,四围墉之,又重门于外。
又以俸赢五万作礼殿于堂之西,象周公孔子孟子于其内,绘文翁蜀学图像于其壁,使士知所尊焉。
方公又得鹾抵钱四十万,俾买田以养士。
既买民之地,不足,入请于仓台刘公,得平买閒田以足之。
于是岁取米三百斛,日养士三十人,弦诵声洋洋,如在邹、鲁间矣。
宜山少府张可久董其役,图刻之石,以传四方,曰:「罔俾石鼓、白鹿得以专美于江湖间也」。
乃为之书其本末如此。
方公莆人,名信孺
刘公吴人名湛之,当世仁人君子也。
嘉定丙子人日敬题。
题名嘉定七年八月 南宋 · 张自明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嘉庆《临桂县志》卷五
嘉定甲戌岁立秋前二日旴江张自明诚子来游,奉次诗境诗翁「扉」字韵
黄冠卿次洪、方袍清一同来。
西山磨崖题名嘉定七年八月 南宋 · 张自明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桂林石刻》上
张诚子方孚若,相攸西峰现,以为碧桂山林,已遂讯湖究幽之愿。
同来丁子齐、许介之刘敬翁诚子敬子
嘉定甲戌八月廿四日
仁济庙加封敕牒碑淳祐七年六月 南宋 · 张自明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吴兴金石记》卷一二
封号公据
行在尚书礼部奉议郎知安吉州安吉县、主管劝农公事、弓手寨兵军主张自明状申:照得本县敕赐仁济庙,乃唐卫国公李靖香火。
武德中,讨平辅公祏,邑人德之,相与立祠于县西之玉磬山,今六百馀载。
蒙本朝节次加封,以至王爵,凡遇祈祷,雨旸随即感应,本县寄居士民,列状陈乞王爵与妻及男,加封爵号。
已曾保明申州,乞备申转运使台,得蒙申奏朝廷。
省部行下奉常拟封各神诰命,蒙朝廷降下本县,赴本庙收执了当,所有本庙公据,未蒙省部颁下。
今录白李王与妻及男诰词在前,欲乞省部照敕命指挥,给公据,庶几仰副国家崇重祀典之意,俯慰邑人报答神休之诚。
申部,伏乞指挥施行。
奉台判呈本部,寻根检到淳祐四年五月九日中书门下省,尚书省送到礼部状,准御封付下。
两浙路转运司狱奏,近据安吉州申,备据安吉县申,据寄居士民等状称:伏见本县仁济庙敕封「辅世灵祐忠烈广惠王」,实唐李卫公靖之祠。
按古碑,王以唐初讨叛丹阳,而本县隶丹阳南境,禽辅公祏,乱弭暴除,民德而祠之。
今馀六百年。
崇宁三年,赐庙额曰「仁济」。
政和隆兴,或士马奔跃,狂寇骇却;
或白气充庭,阴兵显助,暴贼夜窜。
中更金虏越轶,万骑罗拜,庙貌岿然独存。
加之水旱应祷,邑人屡闻于朝,封「忠智景武公」,继封「忠烈王」,又加「辅世」。
庆元六年,以祷雨降裕,加「辅世灵佑忠烈王」。
嘉定之元,江浙旱蝗,旁郡县尤甚,邑人有祷,雨独时若,蝗去弗害。
二年,疫疠,民走庙恳祷,病者绝少。
洪水涨溢,赖王之灵,独不为患,岁亦告稔。
民复以闻,加封「辅世灵佑忠烈广惠王」,妻封协惠夫人。
王三子,长封绍烈侯,次绍威侯季绍休侯。
今年旱虐为厉,自三月五月不雨,种不入土。
本县万山一水,枯涸特甚。
圣上侧身既至,遍敕州县祷雨灵祠。
邑宰通直僚佐祗命,请庙貌舍县治,以殚恳祈。
维王之灵深极昭异,方诣庙时,赫日正中,人皆嘘汗烦喘。
王车将驾,日光晻霭,阴云穿漏浮涌,溯风往少,若物后先,雨阵霏霏,随车而至,老稚欢呼。
及王像奉安县治,大雨竟夜,翼日沾足,似霁而阴。
越二日,雨沛如注,溥溢四境,派流支港,靡不奔浪。
波及邻县,顷刻之间,不雨而得水,咸即田功,无不骇敬神异。
吉山盘地仰,稍乾则亢涸,稍浸则漂没。
王所以既雨随霁,逮下流水泄始复雨之者,恐川噎或以暴民也。
妙于庇民如此,士民莫不以手加额,咸谓圣天子德通于天,神灵受职,执事者将命敬恭,有此异应。
田里熙熙,非特有秋已□,亦免异日流离荡析之苦。
百里仰戴,无以仰报神休。
伏睹建炎淳熙已降指挥,如有灵异,合该进封。
王已封八字,自崇宁赐额封至今爵,本路州县究实非一官,颂台详奏加封非一议,王之灵迹焯焯在民非一事,而今者祈雨感应,尤神且速,欲乞次弟保奏,于「辅世灵佑忠烈广惠王」八字内,将「辅世广惠」字改锡隆称,夫人、三子加畀封号,仍乞證广惠庙例,封王祖、父,及兄端、弟永康公客师,王子妇及王孙令问、彦芳等,以宠灵迹,以慰民望,使王之灵愈久愈新,与国家休命,相为无穷,民亦无穷之至。
谨录白庙额及前后封诰见在,乞施行。
本州所据陈乞保明诣实,申乞施行。
本司检准庆元,诸道释神祠祈祷灵应(谓功迹显著、惠利及人、载于祀典者。),宜加官爵、封号、庙额者,州具事状保明申转运司
本司委邻州官躬亲询究到,委别州不干碍官覆实讫,具事实保奏。
本司牒嘉兴府差委从事郎、嘉兴府崇德县主簿周孺文前往安吉州安吉县询究到仁济庙神前项灵迹因依,委的显著,乞备申本州保明诣实,申本司乞施行。
本司再牒委常州差委儒林郎常州司户参军李焕前去覆实,委有上件灵迹,保明是实,申本司乞施行。
本司所据嘉兴府从事郎、本府崇德县主簿周孺文询究,及常州儒林郎、本州司户参军李焕覆实到上项灵迹,本司保明诣实,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本部寻连送太常寺勘当,具诣实保明文状申部去后,据太常寺申,检准建炎三年正月六日已降指挥节文,神祠遇有灵应,即先赐额,次封侯,次封公,次封王,每加二字至八字□。
妇人之神,初封夫人,二字至八字止。
淳熙十四年六月十九日,已降指挥节文,今后神祠祈祷应验,令诸路转运司依条保奏,取旨加封。
今准省部连送,准御封降两□西路转运司保□□安吉州安吉县仁济庙神加封,本寺照得今来本路运司已依条差官询究覆实了当,应得加封条法,今欲勘当,乞从建炎三年正月六日淳熙十四年六月十九日已降指挥,各合拟封下项:一,安吉州仁济庙辅世灵佑忠烈广惠王已封八字,□当□以再行加封。
今于八字内改拟美号二字,今欲拟「辅世灵佑忠烈威显王」。
一,安吉州仁济庙辅世灵佑忠烈广惠王妻协惠夫人,合增加二字,作四字夫人。
今欲拟「协惠助顺夫人」。
一,安吉州仁济庙辅世灵佑忠烈广惠王长子绍烈侯,合增加二字,作四字侯,今欲拟「绍烈广灵侯」。
一,安吉州仁济庙辅世灵佑忠烈广惠王次子绍威侯,合增加二字,作四字侯,今欲拟「绍威昭贶侯」。
一,安吉州仁济庙辅世灵佑忠烈广惠王季子绍休侯,合增加二字,作四字侯,今欲拟「绍休袭福侯」。
已上并合命词给诰。
伏乞省部备申朝廷,取旨加封施行申部。
本部所据太常寺申到事理备录在前,上件所乞加封事理,伏乞朝廷指挥施行。
伏候指挥
五月六日,奉圣旨依本部除已具申朝廷命词给诰外,寻呈奉判照已降指挥给,须至指挥
右出给公据,付安吉州安吉县仁济庙仰收执,遵从已降敕命指挥,照应施行。
淳祐七年五月日给。
勘同书令史(押)令史(押)主事(押)尚书礼部员外郎兼卢(押)祠部郎中(阙。)侍郎(押)尚书赵,督府参赞
淳祐七年六月吉日奉议郎知安吉州安吉县、主管劝农公事、弓手寨兵军主张自明立石,邑人待补国学进士方应唐、县学直学范梦贤同立石。
安定书堂学子方叔元篆盖。
浮玉王震同男泳刊。
庆远府御书阁嘉定十六年正月 南宋 · 萧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粤西文载》卷二五、嘉庆《广西通志》卷一三五、道光《庆远府志》卷一一
圣朝右文,薄海内外,悉沾声教。
庆历诏州县立学,宜处西陲,学成最先,规模宏壮,为冠一路。
时有郡人擢三元而登端揆,文物彬彬,迄今可想。
学有御书阁旧矣,岁月寖久,图志弗具,莫究颠末。
嘉定乙亥旴江张自明摄郡,力请诸台,撤而新之,力殚财啬,仅及殿堂,馀遂废焉。
继是以盐筴是图,他不暇顾。
嘉定辛巳,陈公被命来守,始入谒先圣,顾瞻不称,列圣宸翰,置之殿左,甚非学宫尊君之义,则谋更张之。
然蒙蛮虽称投降,而民之疮痍未服,势不可亟。
暨于期年,教令孚洽,民物帖泰,公曰:「昔之贤士大夫虽在徼外,一饭未尝忘君,矧宸翰昭回,灿然在目,独不思所以尊奉之乎」!
于此辍公帑,捐俸命工而鼎创之,别驾张公赞成之,职教吴公共谋之。
方其经营,遂有求书之檄,俾幕吏萧兴宗摄事,督工鬻材,依物给值。
规始于壬午之冬,阅五朔而落成。
阁下为屋五间,中为堂,直舍翼左右,横袤六十有五尺,前联讲堂,后距山址三十有五尺,阁高五十有八尺。
凡学之蠹者撤,倾者植,污者新,一切丹垩,靡容罅隙。
然役不及民,而见者叹美。
学正唐总龟领诸生,谓兴宗曰:「修学创阁,公之嘉惠士子多矣,请记岁月,以诏来者」。
兴宗曰:「尊主崇儒,公之素心,岁月之记,不足为浼。
然作成之意,又不在是,诸生盍自思焉。
公尝谓今之学者,皓首穷一经,经之外不暇他及。
又有能通究六籍百家诸子之书,且疲神翰墨,而诵法古圣者盖鲜矣。
仰惟国家列圣相承,万机之暇,游心经籍,挥洒宸章,倬如云汉,昭如日星,龙图天章,列阁集储,不一而足。
肆我高宗皇帝,遍阅九经,下至名臣列传,注释赞咏,著为琬琰,下赐万国,龙图凤篆,奎璧灿然。
自古帝王,未必有此。
诸生仰瞻是阁之创,无徒曰壮观学校而已,亦盍仰体列圣崇儒重学之心,而少自加勉,抑亦上副我公建阁作成之意」。
诸生曰:「宜勒诸石,以励学者」。
侯名舜举字元恺嘉禾人,由右学登甲科。
倅名元佐字伯赞淮阳人,自乡选跻膴仕。
时嘉定十六年正月吉日司理从事郎、庆远军节度推官、权州学教授萧兴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