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俦”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乞进兵状1129年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庄简集》卷一○、《宋史》卷三六三《李光传》、《永乐大典》卷一○八七六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昨自建康失守,右仆射杜充退守仪真陈邦光李棁率吏民迎降金人,大队由境上入浙,游骑昼夜侵逼,及防江溃兵四散剽掠。
幸赖朝廷威德,将士协力,防守至今。
臣探得建康所留敌骑,不过数千人,金、张大帅陈邦光李棁同治府事,时复遣兵及黄旂招诱州县,如溧水等处县官,皆已投拜。
本州实与接境,人情反侧,不住分遣将士,前后杀获首级,招安到溃兵佥军班直契丹渤海等处人兵,多方存养讥察外,臣近据于潜知县通直郎陈近仁、昌化县保义郎平协申:去年十二月二十日,金经略使称四太子郎君,金知临安府李俦修武郎乐宏赍文字黄旂前来临安、于潜、昌化等县招抚官吏。
县官吏各奋忠义,遂将乐宏等四人斩首。
临安馀杭知县将带老父入城投拜,邀请敌兵,就县敷买金银疋帛。
又于今年正月初十日,再遣凌秀才王秀才二人,金补承信郎,令赍文字前来,本县亦将此二人处斩,枭首号令。
及两县弓手土豪章开、王仙、毕康等纠率诸乡保甲,义不从降,委是防托有功。
缘本州管下宁国县,与两邑接境,其知临安府康允之未知去处,吏民无所申诉。
臣已逐急依已得圣旨,便宜措置,将立功四人先次借补承信郎,及专遣使臣去年十二月二十日蜡弹手诏,晓谕官吏兵民,各用命守禦去讫。
臣窃观金人敢深入江浙,于天时地利皆非所宜。
臣已率励将士及将已团结六县保甲,并招安杜充江统制官马吉、李进,并班直京军等邀其归路。
臣已移文刘光世,乞带领大兵前来同卫王室,及申本路转运使李尚行朱异前来权建康府安抚司职事,庶几列郡有所禀承。
并未蒙回报。
今敌马既屯驻临安府,行在信息隔绝难通,小人遂无忌惮。
臣累具奏闻,欲乞速降睿旨,差委重臣前来建康,或令宣抚使周望传檄四方,约日进兵,水陆分布,可使只轮不返。
伏候敕旨。
招从伪士大夫诏绍兴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134年12月12日 宋 · 沈与求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五、《沈忠敏公龟溪集》卷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惟靖康兵革之难,神器几坠。
天命有在,属于眇躬,夙夜兢兢,罔敢自逸。
期与尔士大夫共雪大耻,还我两宫,保有黎元,永庇中土。
而强敌侵轶,迫朕一隅,叛臣乘时,盗据京邑,使我缙绅,沦陷涂炭。
繇朕不德,以至于斯,北望伤心,收涕无所。
亦惟尔士大夫蒙祖宗休泽,服在周行。
其有失身伪廷,事非其主,顾驱胁使然,有不得已者,朕甚痛之。
故若张孝纯李邺李俦等内外亲族不废禄仕,每饬有司常加存恤。
朕之于尔厚矣,尔尚忍忘之耶?
其能洗心易虑,束身以归,当复其爵秩,待遇如初。
或为奇谋秘画,立功自效,乃朌异赏,不限彝章。
呜呼!
逆顺之理,祸福之机,昭然甚明,要知所择。
朕方布大信以示天下,言不尔欺,有如皦日。
咸务自省,体朕至怀。
赵霖等伸理疏绍兴四年十二月壬辰 宋 · 张致远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三
和州赵霖、知洪州分宁陈敏识、知建昌军方昭,前有死守之功,后坐文致之罪,见被废黜。
臣请为陛下言:和州李俦纳款之后,水寨民社,以为请。
时在江东,间关赴难,悉力措画,数与敌斗,屡拒他盗,不废耕植,官私就绪,冠于他郡,民到于今称之。
继缘幕官私书,时相移怒,遂以案发属郡,用为互论,狱司深文,止坐公笞。
之非辜,亦已明矣。
敏识当金人初渡大冶,道出武宁,所过迎降,祸不再计。
分宁武宁百里而近,父老列状愿归诚于敌帅,以保全乡井。
敏识披胸示之,示以先死,率众据险,迄免侵轶。
县之奸侠有欲乘间啸乱者,谲诱而杀之,一邑赖以安堵。
侨寓士夫述其状,邻路监司上其功,既尝进秩擢用,偶挟私怒者得路,托为疏论,遽送岭外监当。
借使不足为功,又何罪之有?
建昌苗傅之馀党韩世清者,首残邵武,以众数千,径犯军城
官吏军民,尽欲逃去。
以六十口为质,揭榜通衢,敢言去者,以军法从事。
率众婴城,亲督守备。
贼围而攻之,矢石雨集,凡六昼夜。
鼓众益厉,攻者死伤十三四,一夕遁去,遂陷临川
盖自通判而下,咸被赏典,独未与。
是冬以敌在临川,遣人约赍降书,相去一驿之间,虑为军民胁持,既不可从,又不能死,乃以军事委倅,谒告宁亲。
继而论罪编置,屡经恩霈,无路自明。
罢处祠馆敏识尚在罪籍。
臣若不为伸理,非惟上负圣明耳目之寄,且使朝廷有忽功记过之失,无以劝效死守节者。
伏望睿断,察等已往之过,录等未报之功,量材叙用,以为众劝,亦今日之急先务也。
吕颐浩等准备修治城池诏建炎元年九月七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三(第八册第七三三二页)
将来巡幸驻跸扬州,可行下知扬州吕颐浩修治城池,差膳部员外郎陈兖干办顿递行宫、一行官吏将佐军兵安泊去处,虞部员外郎李俦干办舟船并桩办粮草,发运使李祐淮南转运使李传正并差随军转运使
谕靖康叛臣能束身以归当复爵秩手诏绍兴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八四、《鄂国金佗稡编》卷八
惟靖康兵革之难,神器几坠。
天命有在,属于眇躬。
夙夜兢兢,罔敢自逸,期与尔士大夫共雪大耻,还我两宫,保有黎元,永庇中土。
而强敌侵轶,迫朕一隅,叛臣乘时,盗据京邑,使我搢绅,沦陷涂炭。
繇朕不德,以至于斯,北望伤心,收涕无所。
亦惟尔士大夫蒙祖宗休泽,服在周行,其肯失身伪廷,事非其主,顾驱胁使然,有不得已者,朕甚痛之。
若故张孝纯李邺李俦等内外亲族,不废禄仕,每饬有司,常加存恤。
朕之于尔厚矣,尔尚忍忘之邪?
其能洗心易虑,束身以归,当复其爵秩,待遇如初。
呜呼!
逆顺之理,祸福之机,昭然甚明,要知所择。
方昭大信以示天下,言不尔欺,有如皦日。
咸务自省,体朕至怀。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太平郡圃记 南宋 · 吴渊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六、《退庵遗稿》卷下
姑孰郡圃视他郡为隘,自王冠卿紫微以窈深为神祠,又自李俦棘卿以驻春为仗甲库,益隘甚。
岿然独存者惟近民堂,然创于淳熙间,已百馀年,屋老材腐,多支以木,居者每危压是惧。
堂旧对池之阳,脩可二十丈,中有官梅亭,跨以桥,水面才七八尺,少晴辄涸,虽名为池而实沟浍之弗若也。
乃凿而广之,灌以江水,作堂其上,扁曰「挥麈」,即刘丞相毕老诗中语也。
中为堂五楹,前为轩三楹,堂后又为重堂五楹,扁曰「窈深」,复旧也。
池上三峰,植桃三本、李十八本、二十本。
既成,适当仲春,试与客椅栏而观之,清漪绿涟,渺如一壑,轻波微澜,随风四起,密藻丛生,小簪抽,柳眼已舒,渐露黄金之色,梅花虽谢,尚飘白玉之香,鸥凫翩翩而来,龟鱼洋洋而游,恍然身在江湖之上。
若夫炎夏纳风,高秋宾月,冬曦煦背,寒雪眩目,三时之景又可知,恨余之不及见而去也。
堂之东十馀步,即前所谓神祠。
夫神主于静,贵于肃,乃宅于宴游之处,宾客骑从之喧填,优伶倡幻之亵狎,其为不静不肃毋乃甚乎!
于是移于帑库之侧,以其地为亭,前种梅三十本,后种一百个,揭倪正父文昌所书官梅扁。
官梅之后有隙地盈丈,亦作小亭,植红药二坛,扁曰驻春。
池之西亭有午桥庄,野处洪公所创。
洪公文章妙天下,其所为记,至今脍炙人口,然屋实卑陋,纵横才寻丈,且岁久亦弊。
又为之创屋十一楹,中揭洪公旧扁,以为宿客馆宾之所。
于是太平郡圃虽不敢以为美,亦庶几可备政暇游憩笑语。
或曰:子自开藩以来,减租蠲赋,弛征代输,修黉宫,治书院,葺浮梁,整仓宇,居养济,皆当为而为,宜也。
乃若园池亭榭,毋乃不必若是乎!
余应曰:昔者艺祖皇帝之开国,立考课之制,凡州县廨宇之修废成毁皆书之,以行殿最赏罚,今课历犹有存者。
则莅官临政之馀,退休之所亦在不废,固圣祖神宗之属望,而金科玉条之所许也。
柳子厚零陵县三亭记,以为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故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于以涤其烦而宣其壅,宜不可废于一邑,况郡乎?
郡圃之所以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