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宣城与属县官 其二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三、《庄简集》卷一四
某顿首,彦恢教授权县、达之权县:今日石太博来议车驾移跸宣城,来早复行。
戚方人马迫境,失旌德保甲之助,殊觉费力,累往起发。
事势乃如此,可笑也。
昨日御营司已有敕榜,使臣亲往马寨,必不敢猖獗。
若能便喻顿首星夜发一半前来,则不肖恩临许久,亦足以少偿其心也。
但城中士卒虽寡,人人用命,气亦粗胜,更得二公部辖外应,如解倒垂也。
早来道任行,令面说其详,是时贼叩城,其势可畏。
今日自早及暮,数处攻城,其实不过千四五百人,馀皆妇人巾裹持鎗仗,技止此耳。
贼势累挫,射死中炮,不及以门扇、棺木来攻城,皆用大磢,一放辄杀数人,此乃天神所佑。
早便烧断桥并木塔等处,夜来城外一火而尽,今日更烧天宁。
此贼无粮,并人众无著身处,此时若得公纠率精勇三四千人,昼夜掩至,彼必谓从天而下。
况大驾欲移跸,得全一城,其功甚大,此非不肖虚语也。
马吉已受君命,书来甚顺,同此封呈,切切勿疑。
亦欲作咨目干马来援,正恐与鲍相妨。
千万以君父为念,州府为恤,速与同来,真解倒垂也。
达之意不殊此。
今日道任自行在来议移跸事,旦夕必有大兵来,可喜可喜!
马贼亦不侵犯,公能星夜前来应目下倒垂之急,如何如何?
彦恢草堂李宏字彦恢,慕石徂徕为人,家有守道堂吕居仁宣城四友之数) 北宋末 · 周紫芝
昭陵厚德如乾坤,廊庙补衮多公言。
徂徕官在百寮底,有时论事惊天阍。
皂囊欲上谤已满,霜台不到名空尊。
李侯自是千载士,人说赞皇今有孙。
长安御史骢马,人物眼高争荐论。
南床小忍便可得,直气肯受高官吞。
青云垂上却回首,得州如斗车朱轓。
两公相望空落落,当年风采今仍存。
古来名节与富贵,轻重略等常平分。
天公相爱似有意,黄鹄欲举方腾鶱。
未开青琐霄汉上,故著草堂烟雨闲。
人生穷达固难料,时来鹤亦能高轩。
愿公努力善自爱,更进药石裨华勋。
推勘张掞等不法奏状1132年10月30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梁溪集》卷七四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本司先体访得右承务郎、权通判潭州军州事张掞,元系修职郎、权知湘潭县,因孔彦舟占据潭州,与乡里,令傅雱通判
彦舟通家往还,至以妻妾奉之,倚其势力,与成忠郎、权知长沙县林之问,县尉张杰等同作奸弊,恣为不法,以科敷为名,百端骚扰,类多入己。
彦舟叛去,又与林之问因马友在潭州,依旧因缘为奸。
任内于湘潭等县买置田宅,假托唐晖、孟扩等名目买置,并将诸县官田低价估卖,赢落取受。
及与林之问收到诸处空名官告度牒,自擅书填出卖,得钱入己,赃数钜万。
自知所为不法,阴养亡命以为羽翼,奸赃狼籍,罪恶贯盈。
本司已将逐人枷项送所司,差左宣教郎长沙县李绶置司推治,及委右朝散郎、充湖南转运判官公事王淮监勘。
本司已具录因依奏闻,及申尚书省照会去后,不住催促。
十月三十日,据推勘官李绶及监勘官王淮申,勘到张掞入己赃二万七千八百馀贯,䌷绢一万三千九百馀疋;
林之问入己赃一万三千四百馀贯,䌷绢六千七百馀疋。
所招情犯因依,除已系推勘院具案奏闻外,臣契勘张掞、林之问等倚贼为奸,作过累年,前后侵盗官钱,刻剥百姓脂膏,赃私入己,不可数计。
缘经营奸利日久,交结小人,踪迹诡秘。
今来按发勘鞫,其张掞等类以簿书不存,證佐亡殁,官司难以稽考。
臣以潭州盗贼方定,人始复业,深虑干连枝蔓,不欲一一研穷根究。
其推勘院止令据目前见在證佐有文字可以追会者,根究勘鞫,已见逐人赃数不少,死有馀罪外,据林之问、李珏通说,曾见孔彦舟言,有劝彦舟「据二广、洞庭,不可分付别人」之语。
虽林之问、李珏两人通说一同,缘为彦舟不在,不招伏,狱无从勘实迹。
切谓当时彦舟改过,已受朝廷恩命,忽复反覆背叛,未必非有以启之。
彦舟湘潭县,迤逦同来潭州
彦舟反叛,官员如孟扩等例皆被害,而与之问独全。
虽以妻妾奉贼,名为驱虏前去,其后犹遣人与彦舟通书不绝。
马友之来,复与友款密,假友讨击彦舟之功,侥倖改官,以除通判,仍权州事。
李宏杀马友,其徒党尽掠在城公私之物,帑库一空,百姓官吏剥脱衣服,悉皆裸露,又甚于彦舟初叛之时。
友下溃兵四出焚劫作过,至今为患未已,而与之问坐观变乱,其身与家安然无事,生计独存。
考其始终,变诈百出,阳为任职,自立官府,其实交结盗贼,幸乱乐祸,用意不测。
若非朝廷遣帅提兵径到潭州,折其奸谋,则与之问倚贼为湖南之害,未有已时,罪恶实为重大。
今推勘到张掞、林之问等情节各系死罪,伏望圣慈察张掞、林之问等情理巨蠹,特降睿旨处断施行,庶为奸赃之吏不忠于国家者之戒。
宣州新学序 宋 · 吕本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七、光绪《宣城县志》卷三一
三代之盛,其在上而列为诸侯卿大夫,以达于天下而治民者,大抵皆贤圣人也,故其治明而化洽。
民之生于斯时者,薰陶渐染,无非善也。
耳闻目见,威仪动作,物皆有养,不蕲于修而已入德矣。
自洒扫应对进退,以至酬酢天人之变,范围天地之化,下学而上达,非有本末精粗之别也。
入孝而出弟,移孝以事君,移顺以事长,而天下之事毕矣。
此圣人之教,所以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无二道焉故也。
彼盖有日迁善而不自知者,故《诗》、《书》所载,独记夫治乱成败之迹,与其一时君臣训诫之言。
至于教之所由兴,学之所自成,弗致详也。
周道衰,圣贤在下,恐治之不可期,而道之遂不明也,退而传之其徒,于是教为甚详,学为甚备,本末先后粲然明白,不可诬也。
然而孔子设教,诸弟子各以己之所见、才之所宜而传其学,传之既久,而能不失圣人之意者希矣。
曾子之学,专反诸其躬而求其内,明圣人之用心,传之子思,及孟子而卒不畔。
盖笃志而近思,不为空言者,如《论语》、《孝经》、《中庸》、《大学》可考也。
嗟乎,士生千载之后,异端间作,徇空言而忘实用,求其传之不畔诚甚难。
虽然,岂可以自已哉?
要当穷探力索,而见之行事焉尔矣。
宣州之学废久不治,前所居者湫隘庳下,在州治之南。
兵火抢攘之际,而学者讲诵不辍,固已勤矣,则又求其故学之基而改治之。
至建炎三年某月某日学始成,其勤若此。
沧州州学教授,宣人李宏也,叙学者之意而求记于东莱吕本中
窃为造次颠沛必于是者,圣人之言,宣之学者当岁之不易而勤若此,可谓造次颠沛不忘矣。
所谓不忘者,岂学舍之成否与讲论之辍与不辍哉?
固将优游餍饫,详味而力行之,求所谓传之不畔者,则必有道也。
本中私独拳拳有望于宣之学者。
按:嘉庆宁国府志》卷二一,民国八年泾县影印本。
应诏监司郡守奏状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六○、《斐然集》卷九
伏睹近降圣旨,寺监长贰监察御史以上,荐举监司郡守,不限员数者。
一、右朝请大夫、直龙图阁向子諲
顷任发运使,值张邦昌僭窃,伪命下东南者,子諲一切截送所司拘系,申元帅府
馈给东南勤王之师数十万,不激怒生变者,子諲之力为多。
后守潭州,值前政姑息,所遣戍兵作乱,子諲夜半登陴,发兵擒捕,逮晓遂定,诛其乱首,卒分遣之。
到官未半年,敌骑乘百胜之威,自江西潭州,欲指顾受降
子諲率励兵民,尽力守城,累日而后破。
子諲又守子城,誓不屈膝。
及火攻迫近,兵民不忍,相与扶掖上马,力战决围而出。
城虽不守,而二百年涵养兵民无一人投拜者。
节义昭然不可掩也。
再守潭州孔彦舟、马友、李宏曹成百万之众相继盘据,子諲以数百饥卒与曹成相持衡州累月,而邦昌之党方据要路,不遣援师,遂致劫执。
比入贼中,正色诅骂,贼卒不敢害。
其才气忠节大槩如此,正是今日可用之人。
虽其少年恃气陵傲,而其晚节更练淹详。
所以帅广未几,政声翕然至公,有去思,委可充帅守之选。
一、右通直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刘子翼
顷知建州南剑州,值范汝为大乱之后,物力匮乏,民不聊生。
子翼昼夜究心,宽以抚民,严以治盗,俭以足用。
不事厨传,以要虚誉,知民利病,政平讼理。
至今二州去思之心,如慕父母。
其人治官如治家,爱惜官物,通晓财利,委可以充监司郡守之选。
一、右承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向子忞
顷知真州,值女真焚劫之后,本州有招安贼徒数千屯驻,日夜恣横。
子忞用法弹压,讫不敢妄动。
招徕百姓,通惠商旅,课利增羡。
朝廷有大支遣,数赖其用。
后知明州,设方略捕强盗,取权臣之怒。
道州奉公守法,值监司以出巡为名,住本州半年,子忞申陈小郡穷乏,应副批请不前。
又贻监司之怒,诬以罪犯,迎合权臣之意,遂被罢黜,至今道州冤之。
子忞才力敏强,遇事立决,持身廉勤,爱惜百姓,可以充监司郡守之选。
一、右朝奉郎知潭州湘潭县张承
顷知昆山县,值朱勔恣横之日,承与争论围田为民害,遂被罢黜。
后知岳州江平柳州永兴,今见任潭州湘潭
老于为吏,夙夜在公,赋敛均平,讼狱明允,公人皂吏,足迹不至乡里。
视民如子,防吏如寇,民感其惠,凡有公家之事,率先办集。
其持身俭约,舍饮食之外,一毫无所取。
公廉健决,可以充郡守之选。
一、右朝奉大夫、前知通州海门县张久。
顷任沅州曹官,值徯洞黄安俊反,守倅逃遁,牒州事与久。
贼遂攻城,久倡率兵丁乘城守拒,出城接战,数日之间,大败贼众,保全一州。
朝廷嘉之,先转四官,驿召赴阙。
蔡京以久风貌不扬,止令还任,复为荆门
方量指教,凡经久所按视,民皆帖服,无有词讼,遂使一方田税均平,为长远之利。
后授筠州通判,为人攘夺,安贫不竞,退閒宫祠
赋性耿介,不干进,可以充郡守之选。
一、右宣义郎通判全州军州事范寅秩
在范氏中最有智识,有才干。
顷权潭州通判,府事赖之以治。
又为宣司属官,慕画藉之亦多。
见为全州通判,郡政调和,发摘县令赃污,民间忻快。
可以充郡守之选。
左朝请大夫致仕李公墓志铭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南涧甲乙稿》卷二○
宣城士大夫,其为端重老成而直亮博洽者,皆称李公彦恢。
而在朝仅为御史台主簿,外则淮南京西两道转运判官,年六十有七,官左朝请大夫,莫不以为未尽其蕴也。
有孙兼,谨厚好学,从吾兄子云游,能裒其事与言而谒予曰:「祖父之葬未铭,愿得铭以传永久」。
予既熟公之誉,且嘉兼之有志以扬其先君,此固何爱于铭,因考而系之曰:惟公胄出唐西平王晟,是生宪。
宪生游,自长安宜春
有咸用者,为吉州推官,避乱隐庐山,著诗名当时,号李再梅
昭逸,为南康大庾
令生含章,登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科,官至太常少卿
祥符中守宣,后家焉。
生公曾祖师文,任宣州泾县主簿,赠中散大夫
娶陈氏,颍川郡太君
中散生公孝先,任朝散郎
氏,永年县
朝散生公父磻,任忻州助教广州番禺县主簿,赠右朝议大夫
娶石氏,封太恭人
彦恢,公之字也,讳宏
政和五年进士,授深州教授,以便亲易庐州舒城县主簿
盗刘五窃发,公首捕其徒六郎者,以迹问其巢穴,导官军剿获之。
积受赏承直郎
除父丧,调饶州司士曹事
庙堂见公姓名,讶不我求,改沧州教授
道梗不得赴,权宣州旌德县守。
吕右相好问李参政光皆深知之,吕公且荐公有文武才,大可用。
公在邑,教土豪,练民兵,勒以部伍,贼张遇不敢犯。
李公檄公率众赴郡城,以解剧寇之围,邑民相率诣州,请于监司,丐公为真,以不应法罢。
覃恩改宣教郎教授明州学。
军旅方兴,士业偷惰,公榜于堂,劝以忠孝,而诱一二俊者,俾习制举。
通判建康府,会车驾巡幸,缮修行宫有劳,密赐秘阁新法帖、茶、香甚宠。
决狱属县,多所平反。
绍兴八年,用御史中丞常同荐入台,议论刚直无隐,一坐尽倾。
因转对,乃言:「陛下不可谓穹苍悔祸而忘修德之戒,不可谓夷夏乐推而怀自圣之心。
愿无忘在莒,敦明恕于天下」。
且谓「大臣平用舍之心,则小臣无侥觊之望。
公道一举,私恩两忘。
宜察其情伪,明示好恶」。
上称善,而大臣方怙权用事,见奏果不乐。
公因丐外,得知南安军,不赴,乞主管台州崇道观
十三年,起漕淮南,许民输菽粟以代䌷绢,蠲上供一年,增籴常平米至三十万斛。
吴序宾之说,通西南二漕财赋以便饷给,遂为定制。
庐州僧广允以咒水愈疾聚众,公曰此左道也,边城讵宜尔,杖而逐之。
有旨帅漕议团结禁旅,以备红巾盗,公秘不发,卒无恐。
代还,天子嘉奖,以为得人。
十九年,漕京西,治官吏之舍,易苫以瓦。
邮置程限,为摆铺,曰襄阳距行都远,驿书不可滞也。
既而朝廷遣使按行诸路递,独公所部以先办闻。
刺举务大体,不察察。
郡倅堂吏,讦其守乔大观,以谤讪被黜,因求公奏辟,公正色拒之。
或谓此人宰相耳目,宜虑其祸。
公曰:「吾知尽职耳,何可虑」?
论者果以为言,遂罢归。
明年,复主管崇道观
二十四年六月十七日,以疾终于家。
九月壬戌,葬于宣城县长安乡黄村。
公倜傥有气节,雅志当世。
赵忠简公再为相,公见赵公,从容论事,切于治道。
至言「天下之患,莫大于上下委靡,兵将骄惰。
今强敌外窥,僭伪内侮,未足多惧也」。
太师与公布衣交,以公论用人为讥己,犹重公,复以为部使者,至知郢州事入谮事,几陷罗织,然公廉介自守,论者不能深文中之。
当官俸入,非令所载,一钱不受。
取公使酒饭,必偿其直。
平生不治赀产,父时有田二顷,屋数十间,悉推与二仲,曰吾仕斯有禄矣。
训子弟以不欺为先,婚嫁孤幼十馀。
晚年虽贫,聚族至数百指。
买妾,问知士族,亟嫁之。
里人陈姓女,流落外邑,赎以还其家。
郊恩,先与其弟。
故乡里推敬,以为师法。
所为文号《指剑集》,若干卷。
娶石氏,朝奉大夫振之女;
继秦氏,朝奉大夫绶之女。
子鼐,迪功郎淮西安抚使准备差遣
女适进士翁升之。
孙男兼也,迪功郎隆兴府进贤县
导,早世。
孙女二,婿修职郎吕得中、进士石徽。
曾孙男女九。
吏部侍郎陈天麟常云:太上皇帝既更化,诸贤汇集,一日问向为漕臣李某安在,知枢密院汤思退对以物故仅数月也,上慨然久之。
乃知公之被简记如此,使未没,其进用岂后他人?
乡里至今哀之。
铭曰:
治道之兴,略匪一士,世用以济。
逮其不然,以私害公,士为不逢。
时之泰否,士亦何病,兹为有命。
我来寓宣,旧闻公名,既忠且清。
考其世系,访其行事,足以垂世。
直道正言,当路忌之,粤惟其私。
才为小试,外而不内,则以有悔。
公虽逝矣,简于圣神,犹公是询。
敬亭峨峨,宛水汤汤,念公不忘。
芗林居士文集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八、《攻愧集》卷五二
知人,古以为难,苟未见其实行、形貌言语、名誉文华,皆未可以保其往,此今人所以难知也。
及其盖棺事定,登载史册,又有好恶之不公,流传之失实,不得其贤否之真,此昔人所以难知也。
至于近世前辈,耳目所接,虽铭志多溢美,章疏多溢恶,以为难考,然其行事具见于已为,交游皆出于善类,又其平生所著诗文集以成编,始末备在,粲然不诬,察其所安,断可识矣。
芗林居士向公,寔文简公五世孙也。
重圭叠组,生长富贵,而抗志不群,卓然自立,所交多天下名士。
方全盛时,居官守职,固已不畏强御,声绩著闻。
靖康元、二间,为江淮制置发运使,一闻伪楚之变,即移文合肥,拘留其家属,以折其奸心,闻者韪之。
高宗初开元帅幕府,以羽檄起四方之兵,未有应者。
公募士人李稙,首赍金币以济艰难之用,上章劝进,切中事机。
上深嘉之,承制以官。
公之功名及受不世之知,实始于此。
及帅长沙,金兵猝至,坚守奋击,外救阻绝,力不足而城破,犹保牙城巷战以拒敌。
兵退,尽所以抚摩之力,楚人至今德之。
寻改鄂州,行次衡阳曹成李宏贼众十万,将肆侵敚,公肩舆入曹成贼垒,晓以大义,不敢为暴,遂获钟相,降杨正表。
上眷愈渥,擢之户簉,入从出藩,竭其忠力,几至大用。
媢嫉者众,而公雅志退休,抗疏面陈,不一而足。
卜居临江,古木无艺,多岩桂
又素慕香山自号曰芗林
有船曰汎宅,高宗亲御翰墨,书四大字及企疏堂以宠其归。
公家东望閤皂,山连玉笋,靓深如隐君子居。
壁皆画以山水木石,门皆装以古刻,灵龟、老鹤驯扰其间。
自著五十诗以形容景物,亦多和篇,尝云:「渊明生于兴宁之乙丑,归以义熙之乙巳,年四十有一。
余生于元丰之乙丑,归以绍兴之壬子」。
有《述怀》诗云:「我与渊明甲子,归休已恨七年迟」。
又言:「香山得洛阳履道坊杨常侍旧宅,芗林临江五柳杨遵道光禄别墅」。
有诗云:「莫问清江与洛阳,山林总是一般香。
两家地占西南胜,可是前人例姓杨」?
又题乐天真云:「香山与芗林,相去几百祀。
丘壑有深情,市朝多见忌。
杭州总看山,苏州俱漫仕。
才名固不同,出处略相似」。
上梁文云:「坊名五柳,仰陶令之高风;
洲号百花,乃东坡之遗事」。
其尚友前贤类此,标致可知矣。
士夫往来者必造见,又素喜客,相与觞咏其下。
盖自建炎初元罢六路漕,明年临江
绍兴八年起知平江,力辞不克。
次年三月复归,自是不出,优游十五年,以寿终焉。
勤劳著于中外,名节全其终始,虽有异论,亦皆厌服,无可议者。
诸子又能世其家,不待平泉之记草木
数十年来,幽致俨然,复裒一时名公书尺,刻为《芗林帖》。
公之忠孝大槩愈著,而世之持论者大定矣。
公之曾孙公起为湖广总属分司九江,受知于使君袁和叔燮,介以求序,且言已刊公之家传行状志铭为一编,又刊拘伪楚檄稿及诸贤跋语,他日又将刊家集行于世。
钥生晚,虽不及拜公床下,生长外家,外祖汪公少师与公同朝相好,曾为汪氏友恭堂云阁赋诗。
太师岐公初丞昆山,及趋事于吴门,最蒙眷与,故多见公之藻翰,熟闻高风。
今又尽得公之诗文杂著,如「断碑风雨碎文章」等句,皆素所脍炙。
今乃知为公之诗。
公为《徐东湖诗集后序》有云:「始为诗以数百计,一见师川,快说诗病,尽焚其稿」。
则知公之少作尤多,其所存者,止此耳。
章表奏议明白直亮,可举而行,兼备体制而又能出入内典,此盖由前朝涵养之久,文简典刑之存,非曲学之士所易及也。
钥庸陋不佞,何敢预品题之末?
姑诵所闻如此。
犹记九岁时仲舅尚书公尉江山,乙丑登乙科,以书为谢,公答书,亲题其外云:「书上明州锁元先辈汪」。
下书「芗林居士」,此亦近时之所未闻也。
公讳子諲字伯恭,官至徽猷阁直学士,累赠至少师云。
府君墓志 南宋 · 余如孙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
先公讳玠,字义夫号樵隐,世居衢州开化芳山
科甲蝉联,为邑著姓。
庆元戊午十二月辛未,祖妣巩氏感异梦而先公生。
幼岐嶷,长负四方志,业举子。
一日语同志曰:「大丈夫安能碌碌依阶以求仕」。
遂束书游白鹿,从李宏斋,黄勉斋诸老讲明当世之学。
庚寅,逆金干犯,先公奋衣驱驰于淮安高邮、兴化閒,首举义旗,焚盗粮,剿贼众,上功幕府,乃补武校。
四年冬,先公以阃命白堂,卫王一见,曰:「天下奇才也」。
径闻于上,特授修职郎、京制司准遣兵。
六年正月,改黄州节度制参准遣
端平改元正月,改淮西制。
未几,以克复盐城,准有功通班。
十一月通守襄阳、兼京阃机宜。
十二月,丁祖考大中大夫忧。
次年六月,丁祖妣王氏夫人忧。
四年,被旨起复,先公屡疏力辞,迄不获命。
嘉熙改元三月,以将作监簿招信军,节制本军屯戍军马、淮东制参
,贼大举入寇,声震河洛,安丰孤垒危甚,时先公方以谒告,闻檄即力疾趋,提劲兵,倍道疾行,戴雪衔枚,血战城下,贼遂解去。
二年正月,援安丰功,迁大府丞,职依旧。
二月,进大理丞
十一月,兼淮大使司参谋官
三年十一月,迁尚书工部
四年春,贼造舟于汴,习战于河,将为秋水陆大入计。
先公策于府中,谓先发者制人,亲督舟师,溯黄河而直指东京城下,入河阴八柳,焚舟断桥,贼遂狼狈败走。
师还,制使赵公葵劳于盱眙,先公未尝有矜色也。
九月,除直华文阁淮东提刑、兼知淮西淮安州,节制本州招信军马。
淳祐改元冬,贼以忿兵再闯安丰,事急,有旨趣先公赴援。
先公闻命,慷慨鼓行,溯淮力战,一举而连城之围遂解。
捷奏,迁大理少卿
二年二月,除秘阁修撰淮东安抚副使,兼职依旧。
四月,有旨带本职赴行在奏。
五月,上引见于熙缉,先公指陈国事毕,上云:「卿所陈言确实,皆自卿学问中来」。
上又云:「今日之患,在士大夫不肯体国。
人人如卿体国,人人如卿朴实,朕何忧哉」!
上又云:「卿人物议论皆不寻常,可独当一面。
且少留擢用」。
诘朝,晋长农卿
六月,御笔特授权工部侍郎四川宣谕使
时西事孔棘,虽武夫宿将,许以节钺,惧莫敢前。
先公被命,即语赵公希暨曰:「天下有何不可为之事,祇恐无天地以容此身,日月以照此心。
苟有天地日月,世閒之事便可为已」。
于是义不辞难,慨然就道。
七月陛辞,上云:「宣谕之命一出,闻中外翕然。
西蜀将帅军民延颈以望卿来,卿宜速行」。
先公即奏曰:「此行去天日远,力绵任重,谗毁易致浸润,报应易致稽迟,陛下始终主盟」。
上云:「谗毁则无此,报应则当一力应接」。
吁,先公虑亦远矣!
十二月,除权兵部侍郎、兼四川安抚制置、兼知重庆府、权四川总领
三年四月,权夔路转运使
于是崇学校,兴教化,筑城堡,创屯署吏,戮大将之犯令者,糜烂之蜀,自是复见汉官仪矣。
四年二月,除华文阁待制,兼屯田使
五年四月,升宝谟阁直学士
六年,以王事勤劳,升权兵部尚书,职任依旧。
七年五月,升徽猷阁学士
八年五月,直除兵部尚书
九年,上以其结约西戎,为蜀后户,事任宜重,九月,升宝谟阁学士,加四川安抚制置大使
十年三月,进龙图阁学士
至是,先公生聚教训,威惠久孚,乃亲率三军,问汉沔故地,一鼓而破罗村,再鼓而克西县,拔三十六山砦,挈遗黎万二千户以归。
十一年冬,献俘于京。
十二年,上特端明殿学士
,贼拥重兵环攻汉沔,先公驰尺楮授诸将以却敌事宜,夜半开关,以劲兵三千毙二十万方张之虏于指挥閒。
捷书至上斋宫,喜动龙颜。
宝祐改元五月,方以资政殿学士执政恩例带职入奏召,而先公以在淮时宵征露宿,酿成臂恙,至是故疾复作,继以河鱼,不幸于五月十八日薨于重庆府阃治之正寝。
是日也,梁折于治事之堂,星殒于阅武之地。
噫!
先公之存亡,其殆数乎!
先公享年五十六,爵以郡公特进邑六千二百户。
曾祖复明,赠少保
祖椿年,赠少傅
考千里,赠少师
妣刘氏、徐氏、巩氏,并赠国夫人
妻王氏、谢氏,皆封国夫人
男一,如孙承务郎大社令,公前四川安抚制置大使主管书写机宜文字事。
女一,适迪功郎、特差监绵州在城商税、权泗州安抚制置大使主管机宜文字王雅言。
孙男一人,承务郎
上痛先公之勋未报。
公力学浑雄,气宇魁岸,观书则一览成诵,为文则下笔成章。
经史之外,善作草书。
惟至功名,则每慷慨以仲华孔明郭子仪之属自比。
出入兵阃凡数十年,东尽青、齐之境,北至于大河之阴,西至于蔡、蒙、滴博之墟,皆其马迹之所暨。
其閒如平宿,取寿援丰,入汴保丰,平复应天,捍全蜀以屏蔽上流,此皆其勋业之显著者。
其閒如圣主眷之,朝廷好之,天下义之,敌国畏之,惟独蜀帅以子弟私怨造谤于盖棺之候,一时附丽者从而吠声以希宠,遂使恩数未复于九原,丧柩暴露者数旬。
呜呼,彼何人斯,成是贝锦,不肖孤尚忍言哉!
秋九月,仰藉皇明,俯采公论,有旨趣葬。
如孙钦承君命,勉以十一月初九日奉先公之柩,安葬于溧阳县荆山之源。
日薄事严,未暇谒铭于当世立言之君子,姑叙其概而书诸圹。
痛泪吞血,莫知所云。
孤子如孙百拜谨志。
按:光绪开化县志》卷一二,光绪二十四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