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馀庆”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宋故昭义军节度推官试大理评事君墓志铭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河东先生集》卷一四
邺中大族,我家也。
我世长者,故昭义军节度推官闵也。
字肩回
父讳承赞,早卒。
我烈考养。
君年十七,授《书》、《易》胶东胡生,通诵之。
应学究举,连上试登第。
洎进名,而名不在榜中,谓之御笔勾落。
频岁此者三。
我烈考苦君不第,命日者以数穷之,云君年二十有八有禄。
太平兴国二年,果始策名。
沂水簿,佐邑有称。
平晋,率民吏负刍给兵。
天子在真定,君居中,得今官。
九年八月,病卒。
君二娶室,皆李氏,亡矣。
先有女,适前进士卫旭而死。
后出男儿曰沐、曰溶;
孟、仲之女,为董冠、张景之妻。
冠、景进士
景学古文,开以仲妻焉。
季,永济簿闰取养之。
君卒后十三年,葬君父墓东甲地。
或问某曰:「子家唐时昌宗,志诸父兄墓不录其世系,何也」?
某对曰:「唐季盗覆两京,衣冠谱谍烬灭,迄今不复旧物。
以姓冒古名家己称后者,殽混无别,吾宁敩乎?
苟其材,负贩厮役,得时用为王公卿士,是须古名家子耶?
其不材,纵名家子,今何谓」?
又问曰:「为父母葬,幸子孙贵,且举世一也。
子独异之,但以子陪父兆,亲亲相近,从叔旧茔为诸父殡宫,何也」?
对曰:「人身孕及生,以长暨立,煦之,育之,教之,成之,言语衣食,皆父母也。
父母至老,给给不暇息心,欲穷区宇间美好为子孙计,尚谓所不足,是父母于子亦多矣。
而父母死犹为少于己,曰:『我父母葬须善地,要子孙贵富也』。
已贵富者,即曰:『我世世其不阙,葬父母是地穴当得也』。
噫!
是父母生死间,要皆利子孙也。
是孝为父母葬乎?
是葬父母要己利乎也!
言及是,子何焉择地必可贵且富?
人不见葬师家子上于人也。
惟其良田塽塽,不堙不崩,以直道行己身,以善事传诸后,是于父母葬善也。
吾忍将父母学人妄求己所不足者乎」?
铭曰:
今上初年,以儒尽贤。
择擢贡民,半登科焉。
我兄预之,平地青天。
如焰益炽,菅茅增烟。
持圭曳佩,奔骤联翩。
谏垣奕奕,省署连连。
直庐阁阁,相府骞骞。
枢衡岌岌,邦计乾乾。
出入在己,他徒罕前。
将此积岁,英林累千。
周瀛匝极,穰穰阗阗。
下视伊、召,宜为执鞭。
嵩山崇高,祗不及拳。
沧海翻波,一勺之泉。
我兄再命,佐侯潞川。
寿非获永,名不克传。
位不得显,志匪果宣。
罔及彼众,矧为物先。
念此已矣,宁忘怆然。
歌时颂事,悲填思缠。
有笔有石,乃书乃镌。
乞复五塘劄子1048年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蔡忠惠集》卷二二、弘治《大明兴化府志》卷三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三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
臣昨至兴化军,访闻得莆田县有陂塘五所:胜寿、西冲、太和、屯前、东塘。
自来积水灌注塘下沿海咸地一千馀顷为田,约八千馀家耕种为业。
大中祥符年中,有百姓陈清等陈状,于秋芦陂开渠引水灌注屯塘下民田,却决去五所陂塘,以地为田,官司妨碍,不与检给。
天圣年中,陈潭知军日,其陈清却与官户形势计会,同共请上件塘内地土,州县徇私曲理,先次给却屯前、太和、东塘陂塘三所,去水为田。
旧日仰塘水灌注之地尽皆焦旱。
百姓争讼,州县一向抑迫,不与申理。
李馀庆知军日,陈清又请胜寿、西冲二塘为田,其时不与检给。
宝元年中,汪随政内,徇私顺情,一向检给,科率产钱,供输税赋。
臣体问得自决去五所陂塘已来,沿海咸地只仰天雨,有种无收。
州县多是不与放免税赋,是致人户逃移,见居者只括土煎盐,枉陷刑狱。
庆历二年秋旱,官司检放产税,例及九分。
切缘旧作陂塘,灌田一千馀顷,济活八千馀家;
及决塘为田已来,收得塘内田一百馀顷,丰赡得官势户三十馀家。
又年年雨水不充,放却税赋至多。
前后百姓论诉不绝,官司为见已出却产钱,经属省帐,难为除落,不与受理。
若以民间利害,即贫困却八千馀家,只丰赡得官户三十馀家;
若以官中租赋,即每年蠲放千顷租赋,只得百顷租赋。
其为利害,公私灼然。
所有上件田土,虽是臣乡里,即本家及亲戚无有一亩相连。
臣欲乞下本路转运司,选清强一员,取索应是干连案卷看详,亲诣五所陂塘处定夺闻奏。
如与臣所陈利害稍同,乞赐除落塘内新定产钱,依旧积水为塘,利济民户。
取进止。
邢州钜鹿县三明寺大悲院□修阁编砌石阶基镌邑人名(并序 庆历七年四月 北宋 · 郑识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
粤以佛门高敞,教□遐施,罗龙于有截之中,利益于无私之内,于日即为。
右都维那李义与诸维那头等,谦恭是性,礼乐立身。
作胜事而似救头燃,悟俗尘而如抛梦幻。
繇是因修宝阁,俄砌石阶。
猿猊与狮子奋威,生狞欲走;
菩萨共天人献乐,雅范疑活。
今者良工告毕,敏匠言终,天长而妙祚无穷,俗变而洪禧不朽。
谨具邑众姓名如后。
庆历七年四月八日建。
邑头兄邑人李悦妻王氏、邑头李义妻张氏、邑人侄李馀庆妻董氏、社长李宁、邑人赵吉、邑人范宁、邑人安庆妻李氏、邑人王能、邑人赵兴、邑人游诚、邑人王进、邑人路文、社录礼宗妻张氏、弟新妇曹氏、邑人李吉、邑人李则、邑人郎福、邑人程则妻王氏、邑人冯、社官刘显、邑人曹元母霍氏、邑人郑诚妻尹氏、邑人霍从妻张氏、邑人郑密、邑人高兴、邑人董新、邑人唐、邑人国昌、王宗丈母邑人叶氏、邑人范衡、邑人张质李宁母邑人王氏、马母邑人王氏、韩宗母邑人郝氏、郑吉妻邑人张氏,儒林郎、行钜鹿县孙用之,当院讲经沙门智颜、当院修阁功德主僧智善、小师□□,儒林郎、行钜鹿县主簿王在德,当院典座僧惠江,当院院主福安三班借职、监钜鹿县盐滔税张化,铜台僧全钦书,邢州子张智贤奉直郎、行钜鹿县郑识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二一一。
宗室推诚保顺同德亮节守正佐运翊戴功臣凤翔雄武等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太保中书令凤翔尹使持节泰州诸军事泰州刺史上柱国东平郡食邑一万七千一百户食实封四千八百户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追封相王谥孝定墓志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华阳集》卷五七
相孝定王,盖宣祖昭武睿圣皇帝之曾孙,太宗文睿烈皇帝之孙,韩恭懿王元偓之子,讳允弼字公辅,于今天子为从祖父也。
母楚国太夫人耿氏。
大中祥符元年生于大内东宫真宗亲书小字命之
八岁,为右千牛卫将军,迁右监门卫将军
真宗每召入禁中,令仁宗兄事之。
是时王年尚幼,能自踧踖不敢当,真宗颇爱奇之。
及御楼赐大酺,尝与仁宗并席以观,间又从至资善堂,以金笔格及金铸祥龟赐之。
仁宗为太子时,除英州刺史
及即位,除蔡州团练使,历单州齐州防禦使贝州观察使安化军节度观察留后
宝元二年同知大宗正事
自燕恭肃王薨后,吴、潭、潞、许、邢、润、苏、华诸王,无一在者。
天子念祖宗之后,封建稍不立,无以藩助王室。
庆历四年,始以濮安懿王汝南,以王为北海王,既而拜武康军节度使。
初祠明堂,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换节宁国军,更同判大宗正
嘉祐五年,除兼侍中,为徐州大都督府长史,换节武宁军,遂判大宗正
英宗初,兼中书令、行河中尹,换节护国军,仍徙封东平,诏五日一奉朝。
上登极,拜太保,行凤翔尹,领节凤翔、雄武军,听朝朔望。
王辞者再三,优诏不从。
其秋,从英宗灵驾至厚陵,闻楚国薨,王哀毁之不胜。
及出殡,徒跣舆柩而行。
起复冠军大将军左金吾卫上将军
王方辞未许,会上来奠王子宗述之丧,就幸王馆,上命王坐,王以哀服不敢坐,上见王体甚臞,慰存者久之。
因请愿得终母丧,上曰:「克继以下,皆列章请王起治事,王毋得辞也」。
其后又累辞,乃许之。
王性至孝,其事几筵如事生。
楚国之葬有日矣,王忽得疾不能,乃召诸子谓曰:「我疾日益剧,恐不得襄大事,以尽人子之孝,柰何」?
遂泣下,不复言。
是夕昏雾下庭中,若南方有风雨声,久之乃散。
夜漏上二鼓,王薨,实熙宁三年七月癸酉也,享年六十二。
讣闻,上抚几震悼。
明日,趣驾临哭之恸,所以赙予之甚厚。
上以邸中不常告王疾,官吏以下,皆令有司劾奏之。
辍视朝三日,丁亥行服于苑中,宰相率百官慰崇政殿门下。
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相王。
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刑部郎中陈荐摄鸿胪卿皇城使昭州团练使入内内侍省押班蓝元震入内东头供奉官勾当御药院刘有方同护葬事。
又遣尚书内省掌簿夫人宋氏,以周恤其家。
于是宫僚李实状王之遗懿上于太常,而博士刘攽考《谥法》,「五宗安之曰孝,纯行不差曰定」,谥王曰「孝定」。
十月丁卯,启殡于西阶,上复临恸之,加面抚其孤婺,赐物又数千。
为制挽词三章,敕使者采石以锢其方中。
十一月癸酉,葬河南之永安,兆在恭懿王园之西,卤簿仪物皆从至原下。
王仪质英迈,行端而识远,自六经诸史百家之言,无所不读。
虽生富贵而临事且戒慎,未始妄笑言。
其奉朝廷,进止有法度,虽服带不易其常。
仁宗常解所服通犀带赐王,然而终不敢服。
初,朝廷以诸王邸第散在京师,非岁时不得相见,因大建睦亲宅,合其族以居之。
乃置大宗正司,王凡总领三十年,尤与濮安懿王共事久,而笃友爱之情。
其教导宗子,使各亲亲不失其谊,而自趋于为善,故上下无骨肉之怨。
庆历中,尝因冬至曲燕崇政殿日暮,帝欢甚,劝王饮,至于沾醉,赐以玉盘、龙脑山、白玉杯,仍诏王至殿门,乘银饰肩舆而归。
故事,大燕无宗室与坐者,皇祐至和间,王以名重而位尊,数命坐以宠之。
王善射,凡从游幸赐射,发必中,帝常解以御箭,累赐袭衣金带。
英宗皇子,王即日入贺禁中。
英宗深怀谦固,久不受命,王又请率属敦劝入内。
博平郡王允初薨,无嗣,为择族子仲速为之嗣。
王素好笔札,间以吟咏自娱,而无车马珍奇之玩。
王子宗绩,尝作清息庵以诵《庄》《老》,宗孺作明舍堂以探经史,王皆为作诗勉之,以各成其志。
治平初,增诸王宫大小学官,王犹日就习。
既又延伴读姜潜论《孟子》,令诸子北乡而立听之。
前后累赐褒诏,以为王有二献之风。
楚国盛夏遇疾,王昼夜不解带者一月,又以香灼臂而祈于庭。
楚国薨时,盖八十三岁矣。
善积庆流,内无缌麻之服一纪之馀。
自明道以来,行郊祀、籍田、明堂、恭谢、祫飨之事者十一,王为三献者五,为亚献者五,奉九推之礼者一。
功臣累十四字,积阶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邑一万七千一百户,实四千八百户。
夫人李氏,封崇国夫人昭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中书令昭亮之女,淑明有贤誉,上承下接,以宜其族人。
子男七人:长宗述,赠奉国军节度使、祁国公;
次宗艺,赠武宁军节度观察留后彭城郡
次宗绩,左龙武军大将军宁州防禦使
次宗景,左龙武军大将军筠州防禦使
次宗乔,左龙武军大将军泽州防禦使
次宗孺,右龙武军大将军沂州团练使
皆孝谨承家。
女八人:长静安郡主,适皇城使端州团练使李绶
泰兴县,适西京左藏库副使世良
新乐县,适文思副使李馀庆
永安县,适供备库使郭若虚
南阳县,适内殿承制康炳;
宜春县,适内殿承制李宗说;
德安县,适内殿承制李宗迪;
次未适。
孙男二十人:长仲俶,右武卫大将军眉州刺史
次仲诱,右武卫大将军茂州刺史
次仲虺,右武卫大将军春州刺史
次仲罃,右监门卫大将军
次仲沃、仲芮、仲雪、仲敔、仲靡,并右千牛卫将军
次仲颀、仲霤、仲吟、仲酬、仲逢,并太子右监门率府率
次仲诰、仲諲、仲慥,并太子右内率府率
馀未命。
臣伏观自昔同姓诸侯王,多溺于骄奢之志,甚者又或至于祸败而不可救,岂其势使然耶?
孝定王为四朝近属,而温仁恭俭,行足以高一时,名足以动后世,顾虽河间沛国,恐未能以远过也。
使其去京师、就土宇,则利民泽物之迹岂少哉?
铭曰:
有宗神灵,系本天发。
太宗八王,恭懿维哲。
丛光合釐,其发有原。
有来轩轩,皇室是藩。
既王北海,又荒东平
衮衣淑旂,宠莫与京。
在贵靡流,在盈靡缺。
有贤维王,孰能之遏?
帝日万几,罔不在民。
王治王族,麟题振振。
内亲外化,如尧之时。
天星皇祉,与王同娱。
王位四朝,岂不驾驭?
其处深宫,虽远亦虑。
仁曰仲兄,英曰叔父。
天子曰于,岂予敢侮?
名施彷徉,善则多积。
胡不万年?
丧我元戚。
磐石之亏,势将安援?
矧其族人,孰考孰宪?
五陵之旁,表封墓门。
冠剑下从,虽没犹存。
杨再思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姚璹不可与狄公同传,既已明矣;
杨再思复与王、杜同传,可乎?
王及善有大臣之体,杜景佺宰相之器,朱少连不附权要,李怀远能守简素,皆有一节可述。
再思姿性邪巧,不畏不义,舞高丽以悦同休,喻莲华以媚昌宗,鞫王同皎而不明其枉,绌戴令言而憾其有讽,附宗楚客而贬魏元忠,偷合冒宠,不顾廉耻,自始至末,无一可称。
附于《张昌宗传》可也,而使同李、杜诸公,是盗蹠联镳,斯、高与并辔,岂非黑白相混哉?
自古君子常少,而小人常多,若小人得与君子同等,则愚恐君子之道愈剥而不振矣。
与杨耆秀才醵钱帖1083年11月9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三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杨耆秀才,谋学未成,行橐已竭,欲率昌宗兴宗公颐及何、韩二君,各赠五百,如何?
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七。
潘处士墓志铭元祐三年八月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八、《山谷全书·别集》卷一○、《豫章先生遗文》卷七
处士讳萃字信夫,享年七十有二。
其先河南潘氏有讳季荀者,仕唐昭宗太仆卿,兼御史中丞五岭催勘使,行部至长乐,爱其山水而家焉。
太仆生仁杲,为殿中丞,世乱,王氏擅闽粤,皆家居,不宦游。
殿中生吉甫,入朝为国子博士,赠工部侍郎
工部生衢,为屯田郎,治数郡有声。
其甥刘彝尝称其外家政事,虽古之良吏不能远过也。
盖尝通判黄州,子孙遂不能归也。
田实生处士,尝举进士,不能受有司绳墨,因弃去。
当以父任得官,又推与其弟,独浮沈酒间。
与人无贵贱,皆去畦畛,赴人急难,不遗力也。
人或怒骂与绝,从而谢之,倾倒不留纤介。
昆弟破散父时资产,至无一钱,处士未尝以为言。
其处忧患如舟人安于水,未尝险焉。
国子博士李馀庆之女,有才智,能殖其家,故处士落魄而不困。
生六男子:鲠,吉州军事推官
幼子祖述,吉水
仲丙、叔匪、季原,皆举进士,而匪早卒。
二女子,嫁著作郎罗绍、黄冈万渊。
孙男十有四人,曾孙男女三人。
处士卒以元祐三年六月某甲子,葬以某年八月某甲子,兆于黄冈之方步原,李夫人祔焉。
处士大临有艺学,与予游,状处士平生来乞铭,曰:「将坎石于墓前」。
遂为铭曰:
不骎骎于欲得,与世异邪。
彝酒而不溺于酒,不彫而有特操邪。
取予喜怒若过,而皆得情而不校邪。
世故不惊其胸次,年耆而不耄邪。
可为智者言,而难为俗人道邪。
毗陵后河兴废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二、《道乡集》卷三二、《梁溪漫志》卷六
郡城中所谓后河者,乃旧守国子博士李公馀庆创开。
李公精地理,诱率上户,共成此河,且曰:「自此文风寖盛,士人相继登高科,三十年当有魁天下者。
尔之子孙咸有望焉」。
河成未几,学者果盛。
已而紫微钱公公辅登第为第三,右丞胡公宗愈继为第二,吏部余公中遂魁天下,其去河成之日,适三十年,盖熙宁癸丑也。
自后,濒河之民多侵岸为屋,及弃物水中,由是堙塞,久不通舟。
崇宁初年,知给事中朱公彦出守于此,询究利病,得其实,于是浚而通之,向之形胜复出矣。
给事中霍公端友遂于次年魁天下士,是岁岁在癸未,去熙宁癸丑适又三十年。
霍氏居河上游,河势曲折,朝揖其门,钟聚秀气,世有名人。
知太平州霍公汉英与其侄给事数十年间相望起东南,为时显用,然则形胜之助,孰谓不可信乎。
按:李公葬州之横山,民病痁者取其坟土服之辄愈。今朝散郎撰乃其孙也。
宋故南安军大庾县朝奉大夫南城邓公墓表宣和元年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四、《北山小集》卷三二
建昌军城东出天酒门十里,曰十里原。
众山回礴,水由其间,起于癸,迤于乾,委于壬。
水之南有墓,据离山癸向者,故大庾县邓公及其母夫人之墓也。
东行五十举步,有墓据巽山乾向者,夫人夏氏之墓也。
初,公以熙宁八年七月五日卒,明年,卜葬,既得离山之地矣,公母夫人徐氏又卒,于是公弟宣义公之纯,举二柩葬焉。
徐夫人居左,公居右。
夏氏素孝睦,日号泣,邑邑不自理,明年六月,又以毁卒,不阅月而葬。
茔中无所容,故从别卜。
然其地皆南城县太平乡之大原也。
公讳景俊字师厚
曾祖讳𢣘,赠少傅
祖妣蔡氏,永昌郡夫人
祖讳立,赠太傅
父讳元甫太傅长子也。
太傅蚤世,四子皆幼。
大宁年未三十,守志甚苦,力抚教诸子。
年稍长,伯氏能任生事,不以累诸弟,纵之学有成焉。
它日,仲氏遂以德行文学起家,被遇神考、哲宗,三入翰林,与持政柄。
是为太师魏国安惠公
惟叔惟季,或处或出,为高士才大夫
公未冠而孤,复持产当门户间,买书窃读。
一旦,家人失其所在,求得之山中,盖闭门读书,学为科举,文有绪矣。
间归省其亲,继往益勤,乃西游,入太学
安惠公知制诰,时未有子,爱公,欲以为子,则伯兄之长嫡也,不可,则任公试将作监主簿,调南安军大庾县
南城迎家,将赴官,遽以疾卒,享年三十三。
方是时,二女子甚幼,一男子才三岁,外家收养之。
安惠公中执法出守临川,乃取以来。
其后嫁长女于邵武黄德裕,今为朝请大夫直秘阁、知利州军州事。
次女嫁同郡陈楹。
男曰绍密,为择师俾学焉。
壮而仕,能以才为时所知。
尝选使吴蜀,今为朝请大夫
有孙五人矣,曰昌宗昌国昌时,昌世,昌朝
孙女三人。
宣和元年,绍密被命提举九路坑冶。
将行,泣语其从姑之子信安程某曰:「绍密罪大,父母见弃怀抱间,零丁契阔,祀不绝如线。
今获仕于朝,赠先人至朝奉大夫,先夫人累赠太宜人
既以命书之副告于墓矣,兹又幸以菅蒯之用奉使九路,而江西适在行部中。
初以孤童子西来,今四十年,始得过家扫丘墓,于绍密幸矣,而悲实深。
然自少长走四方,未知所税驾,苟无以表其墓,后数十百年,使子孙不知先祖墓处,则绍密之罪益大。
将子是托,其毋辞」。
某闻之曰,大庾伯舅之为人,常衡气拱手,抑首恂恂,如不能言。
择地而蹈,其出入步趋殆可以尺寸数也。
大宁太夫人贤,治家如严师。
安惠公兄弟清慎孝恭,成于自然,大庾兢兢,称其家儿也。
其卒,大宁念之,过时而哀不衰。
乌虖!
公之生,俱不及见也,然采于所闻,迹其行己,盖居家为良子弟,于乡里为善人。
出而仕,其为廉谨吏必矣。
不幸蚤死,使世无述焉。
然其为人如是,亦足以表于世矣。
故某叙其美而不敢溢其词焉,庶足以发潜德而信将来,亦孝子之志也。
武进县重开后河 宋 · 邹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六二、《南宋文录录》卷一二、《吴中水利全书》卷二四、康熙《常州府志》卷三六、《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七二二、《常郡艺文志》卷二
毗陵郡城大抵西仰而东倾,漕渠贯其中,故水悉东下。
独南水门受荆溪流注之惠明河,道舜宜桥,并卧龙街,抵迎秋门,酾为二股:一自月斜桥以达于金斗桥,一自迎秋水门入,经状元桥,略州仓后,接于县桥,与金斗水汇。
地格势禁,不可前往。
庆历中李公馀庆国子博士守州,始穿顾塘河,经大市,益引惠明水东注之漕渠
郡人既以漕渠为前河,遂指顾塘为后河,以其枉互市閒,故亦曰市河云。
中稍填淤,崇宁元年太守给事朱公彦浚之
未几,复罹兵祸,夹河民居荡为瓦砾,悉推纳其中。
又继居者多冶铁家子,顽矿馀滓日月增益,故其地转坚悍。
繇是河之不浚治者馀四百甲子,间有勇于兴作,当官不为,去官而后太息者皆是。
淳熙十三年春太守四明林公实来,既视事,辄访民间利害,亟罢行之。
居复深念常为东南大州,富于文雅,顾今风俗不加于旧,而文士日逊焉。
他日肩篮舆,访井落,谓彼顾塘桥于州位为东南,势为喉襟,此殆《易》所谓「巽东南」也,文明以止者邪?
文明者不可使晦,喉襟者不可使壅,暇日合里居搢绅士道之。
后有出郡人道乡先生侍郎邹公所为开河记文,历道余公中、霍公端友所以魁天下状,益證前说。
道乡尝受《大学》于河南二程夫子之门,绍圣中御史,言宫掖间事,视死如归,宁媚此阴阳拘忌说邪?
于是益思所以为经纪之具。
踰一年,浮议摇摇,几为沮败者数矣。
夏六月,属时不雨,于浚治为宜,乃蒐卒之羡,㡿帑藏之遗馀,十月戒事,仍令晋陵武进丞四戒官护作役。
不淹旬,河复故道,袤三百丈,阔三十尺,深于旧为尺者五。
向之晦者日以白,向之壅者日以辟,煌煌乎继庆历崇宁循吏之懋绩,其不枉兹乎!
然君子谓是役也,公惠民之德四焉:以议论者尚其决,以力役者尚其神,以文学者尚其,以舟楫者尚其利。
兴一役而四德具焉,是宜特书大书,以无忘公德。
郡文学掾三衢邹补之执笔,睨其旁请书之,遂书以为《开河后记》。
公名祖洽,官为朝奉大夫
常州开河记淳熙十四年十二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二、《渭南文集》卷一八、《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二、康熙《常州府志》卷三六、乾隆《阳湖县志》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隋疏大渠,自今京口、毗陵姑苏嘉兴以抵于临安,初以备巡幸,而后世因为漕运大利,故得不废。
渠贯毗陵城中,徐行东注,独南水门受荆溪之水,为惠明河,酾为二股,皆会于金斗门
庆历中太守国子博士李公馀庆始疏顾塘河,益引惠明水注之漕渠
顾塘地势在漕渠后,故俗又谓之后河
崇宁初太守给事中朱公彦复增浚之
方是时,毗陵先生长者,以善俗进后学为职,故儒风蔚然为东南冠。
及余公中、霍公端友,皆策名天下士第一,则说者遂归之后河
曰:「是为东南文明之地」。
邹忠公方居乡,士所尊事而化服者,忠公避不敢居,因以后河实之,而为作记。
淳熙十四年,今太守林公下车逾年,既尊礼其诸老先生,延见其秀民,所以表励风俗而激劝儒学者,日夜不敢少怠。
弦歌之盛,殆轶于承平时矣。
而或以后河告者,亦不废也。
后河自崇宁后,不治者积数十年,中更兵乱,民积瓦砾,及冶家弃滓,故地益坚确。
夏六月,林公乃搜闲卒,捐羡金,分命其属治之。
不淹旬,渠复故道,袤若干,深若干,修若干。
乃以书属予曰:「愿记其事」。
予谓渠之兴,自为一郡之利,不必为士之举有司者设。
然城南衣冠,以杜固凿而顿减,则后河成废,与士之举有司者相为盛衰,亦自有理。
王迁岐,成王都洛,皆观川原,咨卜筮,其由来盖尚矣。
则林公兼取焉,顾不可哉?
士益勉之,以毋负公之意。
公名祖洽,字子礼明州鄞人,世以经行显云。
渠成之岁,十二月二日记。
世宁降一官制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二十六日1162年闰2月26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掖垣类稿》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原标:修武郎、监成都府新都县商税刘世宁误保李馀庆,诈冒陈乞李青阵亡恩泽,降一官。
敕具官某:朕闵死政之孤,故许貤恩于族党。
今以伪闻,是欺也,不于尔保任者责之,将谁责耶?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