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昭潭十爱 其十 北宋 · 梅挚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我爱昭州果,西东此擅珍。
荔枝登宴美,桂子荐盘新。
映树珠含影,承牙玉溜津。
二年游宦乐,满腹岭南(以上《梅谏议集》)
大阅堂嘉祐元年十一月 北宋 · 梅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宋代蜀文辑存》卷四、民国《重修滑县志》卷五、民国《新繁县志·文徵补》
东郡大阅堂,今三司使端明贰卿张公出牧日经始之。
公时相署东郡墙北,梅挚择势胜而封址,且搆材他邦,底法其上。
未屋而被命守成都,予幸承摄。
会公入觐,胥遇毂下,周爰必告之,善兹其一也。
明年春,都材足,夏作秋成,乃率僚吏落而案之。
然用本朝祖宗所制阵图,以训以齐,莫不精妙。
先是,深诏建辅就益禁,旋以环卫中都,宜乎守臣奉行而谨严之。
维公长临未几,振举且多,曰兵曰农,乃心先疚。
矧天禧水沴之后,公私营营,日不暇给。
迨于圣祖祠殿,风雨不庇,扉库廪多所不支。
公咸思必葺,以壮寰畿。
既而改辙,而州人惜夺知成都,予得次举而一新,则堂之羡材有以助给。
噫,前政规而营之,后政乐而成之。
在官下为当然。
予惧掠美一时,取志春秋,故追书以成公志。
嘉祐改元冬十一月望日记。
介庵 北宋 · 梅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
表署西北有堂曰木兰,堂之南有台曰凌云,灌木骈生其上,台下有故园废洞址在焉。
予因访陈迹,通其塞而庵之。
惜乎孑立一隅,中无长物,入之者志意敛然。
思有所守,宜介其名而铭之:
庵非广居,介不兼济。
有守退公,杖而独诣。
心渊坐澄,默与真契。
呜呼!
公怒贼私,不迁而霁。
私欲蠹公,不萌而制。
世纷万殊,浩乎无际。
何以靖之,曰思无邪,一言以蔽。
庆历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尚书户部员外郎、知苏州军州事梅挚立。
按:《吴都文粹》卷二。又见正德姑苏志》卷二二、道光苏州府志》卷一九,《宋代蜀文辑存》卷四,民国新繁县志·文徵补》。
孔谏议上任启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宋景文集》卷五五
伏承谏议改佩使符,近临乡社。
咨诹令目,宣布宽条。
惟盛德之世祠,冠大东之诵训
干将沃若,式观上冢之容;
粉米襜如,更重趋庭之训。
猥迂缄翰,申费公仪
矧礼义之旧邦,加中和之美化。
谅无迟报,久沃详求。
感戢倾勤,并萃中府。
公仪隐厅书事 北宋 · 文彦博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迹贵虽轩冕,心闲似隐沦。
林间新葺宇,公退此颐神。
藓色青缘砌,池光碧(原作逼,据四库本改)照人。
爱君高雅趣,琴酒屡相亲(自注:厅在池南,景物幽邃,予屡接公仪觞咏于此。)
梅公仪见寄华亭鹤一只1058年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子真裔富高情,远寄仙禽至洛城
昔向华亭常警露,今来缑岭吹笙
稻粱犹忆嘉禾美,竹树应怜履道清(自注:乐天《池上篇》云有华亭鹤二。)
已遣吾家伊水墅,旋营莎荐似咸京(自注:公仪在雍公署种莎,谓之鹤荐,继有诗咏。)
(一作戏答)公仪赠白(一作无白字)至和二年1057年2月 北宋 · 欧阳修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梅公怜我髭如雪,赠以双禽(一作鹇)意有云。
但见寻常思白兔,便疑不解醉红裙。
吟斋虽喜留闲客,野性宁忘在岭云。
我有铜台方尺瓦,惭非玉案欲酬君。
韩献肃公子华嘉祐六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某启:多日思致问,近见发遣使臣来请公用物,呼渠欲附书,待之终不至,遂以稽滞。
不审秋凉所履何似?
某碌碌无所称,遂为朋友之羞。
第以体难轻发,当更小忍惭尔。
君谟自南归,皤然一翁,但喜其病渴且止,遂当安也。
仲仪顽健如故,惟不能屡相见,交游索漠。
子华岂当久外,何时来归?
未间,因风时枉数字,犹足以慰衰病之怀。
窃冒宠荣,不知为乐,但觉其劳与负愧尔。
三二种,托贤弟致达,勿罪少。
边州早寒,惟为时自爱。
公仪云谢,礼闱唱和已失二梅,可叹可叹。
梅龙图字公仪嘉祐二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八
某启:累日瞻渴,不审尊体何似?
唱和诗编次得成三卷,共一百七十三首,亦有三两首不齐整者,且删去。
其存者,皆子细看来,众作极精,可以传也。
盛哉盛哉!
然其中亦有一时乘兴之作,或未尽善处,各白诸公修换也。
刑部》诗,欲告公仪更修改令简少为幸,缘五篇各不长故也。
拙序续呈,乞改抹。
来日拜见。
梅圣俞(四二 嘉祐四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九
某启:前日承见过,偶他客多,不遂款曲。
快晴,意体想佳。
梅公仪来要杭州一亭记。
述游览景物,非要务,闲辞长说已是难工,兼以目所不见,勉彊而成,幸未寄去,试为看过,有甚俗恶幸不形迹也。
程碑当便下手,祇如《唐书》,亦须了尔。
尚书屯田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君墓1055年3月24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五、《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续集卷七、《文编》卷六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讳冶,字良范姓钱氏
世为彭城人,后徙吴兴,自君之七世祖宝,又徙常州之武进
曾祖讳某。
祖讳某。
父讳某。
当唐末五代,钱氏起馀杭,据浙东、西为吴越王
于是时,常州或属江南,或属吴越,而武进钱氏独不显,方以儒学廉让行于乡里,连三世不仕。
宋兴,取江南常州归于有司。
君始以州进士举,中景德二年甲科,试秘书省校书郎
扬州广陵潮州海阳县令,迁宁国军节度推官、监黄州麻城茶场,遂知县事
著作佐郎,知蕲州蕲水怀安军金堂县,又迁秘书丞,知泰州如皋县
再迁屯田员外郎通判宣州,未行。
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二。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
家贫,其母贤,尝躬织纴以资其学问。
每夜读书不止,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年二十三,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
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
潮州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馀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
潮之大姓某氏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
太守刁湛曰:「狱非钱君不可」。
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
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足合之,皆是。
仇人即服曰:「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
某家诚冤」。
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
其佐宣州,数决大狱,乃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
工部侍郎凌策宣州,尤称君文学,曰:「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
欲荐其文,未及而卒。
初,宣州官岁市泾县,命君主之。
策子不肖,以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益以此知君。
卒,君叹曰:「世无知我者矣」。
麻城,以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
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籍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
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
君叹曰:「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
县人为君立生祠。
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君曰:「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
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以石数者至四十五万。
君在如皋,时年五十。
或叹其仕不达,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
蔡文忠公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
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馀篇,号曰《晦书》。
君之皇考,赠殿中丞
母诸葛氏,封万年县太君,徙封福昌
娶蒋氏,初封乐安县君,又封福清
子男五人,曰公餗、公瑾公辅公仪公佐
蒋氏有贤行,自君之卒,日以君所为勖其五子以学。
蒋氏后君二十年以卒,卒时,公瑾公辅皆以进士及第公瑾新郑公辅以文章知名当世,为太常丞集贤校理
钱氏自其祖宝徙武进,其居与葬,皆在其县之遵教乡敦行里。
庆历三年九月庚申,公餗等葬君于其居之东北原皇里水之北。
至和二年三月壬午,以蒋夫人从。
欧阳修曰:钱姓出陆终,盖颛顼之苗裔。
始以士为周官,久而以为姓。
自三代以来,无甚显者。
至唐末,钱氏多居东南。
及镠乘乱世,起馀杭,有地十三州,号兼吴越而王者几百年,而武进钱氏独以隐德累世不显,岂以力者如彼,而以德者如此哉!
岂其盛衰迟速之理,固有不同哉!
武进之钱,自宝七世,至君有闻,又有贤子,不坠益彰,其势孰止!
盖恃力者虽盛而必衰,以德者愈迟而终显。
立石刻辞,其示弥远。
上殿再免知益州劄子1054年7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七、《乐全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近被敕命,差知益州,奉表及劄子,以亲老乞且终满滑州见任,准中书劄子,奉圣旨不许辞免。
又闻已差梅挚滑州,亦有朝旨,不许辞让。
梅挚缘辅郡加职,已朝谢,臣于事体难为更留本郡。
今奉恩旨朝觐,获对天颜,敢再沥恳诚,上黩宸听。
伏以益州方面甚重,朝廷寄任非轻,臣以庸虚,误膺推择,便当策励驽钝,往虔诏条。
但以臣父年俯传家,而臣终鲜兄弟,贱息尚幼,未堪承事,义难违远,茍冒宠灵。
敢望圣慈,垂矜愚守,俾循陔之志获展于盛朝,则图报之心誓伸于异日。
臣无任激切待命之至。
载酒亭群公画像记庆历八年七月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五、《成都文类》卷四五、《全蜀艺文志》卷四一、嘉庆《四川通志》卷四八、嘉庆《成都县志》卷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九
子云,右蜀人,事汉成、哀、平世,历新室,身诎而道不得行。
子云没,宋兴八十九年,上距今千馀岁,其乡人之学者森然若林之植于朝。
其在太平兴国中,有若谏议大夫田公锡之论议,参知政事苏公易简之博大,雍熙淳化中有若直昭文馆陈公充直史馆朱公台符之文雅;
景德大中祥符中有若侍御史张公及之介洁,集贤校理王公湜之温恭,职方员外张公逵之疏达;
其在今庆历,有若虞部员外李公畋之经术,翰林学士彭公乘之恬退,孙公抃之厚重,屯田员外陈君希亮户部员外梅君挚殿中侍御史何君郯之直方,度支员外君辅屯田员外张君中庸之通敏,直集贤院李君绚之夷旷:是皆子云之徒,学其道而得其传者。
益州提点刑狱度支高君既葺子云之居,镵其书,又画其像,以及其徒。
意者使后来观之,知贤人之道有塞有通,有诎有伸,塞于晦时而通于昭时,诎于不用而伸于有用云尔。
大宋庆历八年七月十日,具位范镇记。
按:疏墨池,建准易堂、吐凤、解嘲、解难、载酒四亭,及兹画象,实僧正惠悟师总其事。
和人 北宋 · 元绛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笔下云霞落彩笺,诸君清思尽佳篇。
谁人读得郊居字,流水汤汤正满弦(同上书卷三○○六引章惇《玉堂集》按:《永乐大典》引章惇《玉堂集》诗五首。据孔凡礼考證,章惇的生活时代晚于诗中提及的王拱辰君贶)、赵概叔平)、范镇景仁)、崇大年静之)以及梅龙图挚,而章简公元绛与诸人同时,且有《玉堂集》二十卷。当是《永乐大典》将元绛《玉堂集》误署章惇
梅挚杭州 北宋 · 赵祯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剖符宣政化,持橐辍才流。
暂出论思列,遥分旰昃忧。
循良勤抚俗,来暮听歌讴(《舆地纪胜》卷二《两浙西路·临安府》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嘉祐初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挚出守杭州,上特制诗以宠赐之。既到杭,欲侈上之赐,遂建堂吴山上,名曰有美,欧阳修为记以述之。)
依韵和景仁河中公仪龙图 北宋 · 王圭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锦江回日应迢递,闻道秋来已到城。
南省深沉春又锁,东楼怅望雨中情(自注:公仪昔同知举,尝登东楼赋《春雨》诗。)
河声欲转吞鼙鼓,山色初明照旆旌。
别后新诗有多少,钟嵘那得为君评。
公仪上马 北宋 · 王圭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太微星畔锁中台,五岁重叨第众材。
桃李更饶当日盛,咏觞尤喜一春陪。
赋成英俊无过漯(自注:奏号第一。),诗似神仙并姓(自注:公仪圣俞赓唱最多。)
拂晓便随新榜出,九门风景马前来。
祖无择1069年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窃观汉有天下,习秦之弊,自宰相而下,有罪皆系之狱。
文帝时贾生叹惜而言之,自后文帝养臣下有节。
本朝优宠近臣,虽有罪而就狱者亦鲜。
近时如孙沔吕溱,亦止于削官,未尝就狱。
龙图阁学士谏大夫祖无择,因御史言治杭州时事,诏令就秀州狱。
臣尝见制狱中文移及所出左證之人,问之颇知其大概。
无择之所犯,大者止以娼人薛希涛及屯田员外郎中任浩等请铸钟事。
臣熟究希涛事,皆云无之,證左甚明。
就使有此,朝廷不容,不过重削官而已。
请托铸钟事,无择亦不知任浩等受赂。
其馀请射屋地、给卖祠部及酒历、予富民钱出息以助公帑、造介亭等事,此皆前后知杭州者常为之。
孙沔时人请地至多,或连山林以予之,造中和堂双门,号为雄特梅挚有美堂蔡襄造恺悌堂,沈遘率民造南塔,土木之费,岂特一介亭比?
祠部取赢钱以资寒士,此处处皆然,给酒历至今犹有请者。
至于称鲁祐受赂至万馀缗,臣见转运司榜通衢,募人告祐事,卒无告者,惟造书厨不还十数缗而已,不闻纳赂者至万馀缗。
无择所犯盖如此,若陛下用御史言,小则黜官,大则废为民皆可也。
乃令数千里冒寒雪,驰驿就狱。
无择官为谏大夫,职为龙图阁学士,兼一路钤辖,可谓贵臣矣。
一日猝就狱,与累囚骈头辩讯问供答,昼夜不得休息。
亦尝卧病,不许养疾。
至今五六十日,狱犹未决。
如闻至京师追其家人以为證验,无择孤老一身,既无正室,又无子弟,室家之内,止有数婢,委之京师
今若被追而来,则是破其家矣。
罪不至诛而破其一家,其如公议何?
无择之未就狱,客寄僧舍,随行惟一仆一指使。
家又素贫,资用罄竭,常将银唾壶一只质钱,秀民畏恐,皆不敢留质,日就僧寺假贷数百钱以供朝夕。
或有怜者为之具馔,狱囚见之,皆为号泣,士大夫及庶民闻之,亦为感恸涕下。
杭民相率或就浮图设斋以祈福祥,亦尝诣臣投诉,臣已具事状驰奏。
诚使无择有大恶,虽在累系笞掠,亦天下所共嫉。
然其所坐不至于此,所以人心未能厌伏。
贾谊有言:人主之尊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
堂高则难攀,卑则易陵。
无择僇辱,陛廉隳矣,陛下得不念易陵之渐乎?
今制狱所以稽留者,以无择所坐与言者不同,故翻覆根究,吹毛不已,务欲合御史之言。
鞭笞之下,何求而不得?
实恐狱成,有锻炼之失,非所以尽狱情者也。
臣欲乞圣慈特赐省察,出无择,令在外供答。
无择屈辱既久,岂有拒抗,惟恐不早得罪去尔。
至其成按,陛下据其所犯,虽重黜之,无择何辞?
如此则处无择亦有礼矣。
无择无子孙,无强有力弟侄,身在槛阱,不见天日,谁肯为言者!
臣不惟痛伤无择一身之辱,而实念陛廉之废,非所以尊朝廷、厉臣下、示众庶也,岂敢诬罔陛下,私为无择营救?
干冒旒戾,无任激切俟罪。
宋故左中散大夫泾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上柱国清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王公神道碑铭 北宋 · 王森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陇右金石录》卷三、《金石萃编》卷一四一、乾隆《西和县志》卷四
天下之达道五,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是也。
天下之达德三,智、仁、勇是也。
道之达者常由之路也,德之达者所以行之之舆也。
智足以知之,非仁无以守也;
仁足以守之,非勇不能行也。
是三者盖常相须而成,则不惑不忧而至于无惧,虽任之有轻重,行之有近远,然各资其道,以尽其分,故载于《中庸》而谓之达德。
中庸鲜克久矣,盖未之见也,今见于王公,其资德尽分而近于达德者欤。
公世为岷州长道白石人,生天圣元年二月十五日己酉
曾祖圭、祖维嵩,皆以令善称乡里,盖君子之富也。
父振,尤能倾资待士,以教诸子,故诸子相继而仕于朝,遂累封官至司空而列三公之贵,人以为能知义方者矣。
公即司空公之第六子也。
幼而颖秀,不为戏弄,长而严整,望之峭直,曾未龆龀,以童子举被召。
幼失怙恃,杰然自立。
又中庆历六年词科,调官之初,掌京兆府兴平县之版籍。
府史以公少而易之,尝试以隐讼,公即与夺无滞也。
府郭之民,生产之厚薄,贫富之次第,久不能□□□□公定之,遂得大均之法。
有妇人者死而不明,凡欲掩瘗,而公视其发,亲以手捏而得巨钉,人服其神明,而死者可无憾。
盖始见其明辨不惑,勤恤物隐而无势利之惮也。
自兹入仕,沛发所蕴,故所至有能名,而荐者亦交于公上矣。
移河中之河西,居府城下,有缣帛之失陷者,长吏讯主库吏,则曰:「府僚上下均有贷数,独河西不预焉」。
众虽忌而上官嘉之,其清节又始见于河西也。
不惟心服于人,名公亦多叩其所以为治之术,用梅公挚七人荐,改著作佐郎、知凤翔府岐山县
三府之县皆繁邑也,五陵豪侠之风,习染犹在,由公以束吏爱民之故,不劳而政平讼理,民到于今思之。
其后子舍有过其邑者,亦欢喜呼曰「王公子也」,犹周人之思爱及甘棠,古人曰「况其子乎」,其谓是矣。
其得民如此。
秘书丞,就知渝州
巴县蛮族,屡为边患,旧每议事必严武备,公至则一以常礼,会于境上,宣谕朝廷恩信,夷心感服。
县多大姓,有杜生者擅置官刑,笞挞仆隶至死,而郡胥受贿,不直其讼。
川峡风俗,大率贫细无赴愬之地,公先擒赃吏,然后白守而推治之,豪右歛迹。
非不畏强御,不克至是。
太常博士通判耀州赐绯衣银鱼。
州有白渠,岁起利夫以治之,且盗水争竞,或掷瓦砾以害邑官,或至杀伤以起大狱,公董役其众,省丁万计而后无水讼。
英宗皇帝入继大统,旧劳于外作,其即位庶政励精,遂用公为御史推直官,委决留狱,多称明允。
屯田、都官,皆外郎也。
神庙登极,再加职方员外郎,迁屯田郎中
谋杀从按问自阿云谋夫始,会公首当详定,则曰:「法无许从之文」。
出知商州,州居山,百货丛委,往时为吏者或多牟渔于下,且圭田无艺,公则一切蠲减之,官吏亦缩手不敢取。
自邑至郡,皆兴学校。
都官郎中,求领南都御史台,改除知池州
职方郎中知兴元府
泸南用师,慎选守臣,乃以公知资州,兼梓夔两路兵马事。
止造舟之役以息民力,供馈不乏,而下不知扰,去有遗爱,咸愿建碑以记在民之德。
先是,兵马事委武臣,以公之至乃复带。
遂州,迁朝议大夫,赐佩服金紫,封清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室。
今上即位,加中散大夫,除知泾州
用大臣荐,改除夔路转运使
施州幸则杀降,累劾不就,诏公按之,得其情,复疏以有边功,乞薄其罪,朝廷从之。
继请便郡,得凤翔府,剸拨繁剧,庭无留讼。
左中散大夫上柱国,还朝除知邠州
未期,又移知泾州
方议置帅,遽以告老闻,命未下,而以元祐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甲子终于官舍,享年七十一。
九年三月十三日甲申,葬于白石之西原,从先司空之兆,礼也。
先娶李氏,观察使士衡之犹子,赠金城郡
次娶刘氏,工部尚书涣之子,赠和义郡
次娶李氏,中散大夫舜卿之子,今封陇西郡君
男子七人:嘉礼雄州防御判官嘉谟通直郎,嘉猷宣德郎,嘉锡太庙斋郎,嘉问、嘉言、嘉瑞皆假承事郎
女子四人:长适承议郎司马元,次适进士黄本道,次适内殿承制姚宏,次适蕲州法曹李敏思。
孙男八人:俦假承务郎,焘、寿、宗寿、知常,三尚幼。
孙女十人:长适主簿张浚,馀皆在室。
惟王氏世为王者子孙之后,其姓最著,散之天下,而公家世以赀高于西方。
惟西方之强禀金气之义,人多尚武,而公家伯仲以文显于朝廷,非积行之后,曷以蕃衍盛大,至公而显耀门户如此其光。
实公识明而济之以学,性厚而充之以仁,忠于国而孝于家,利于人而爱于物。
其持身也以俭,其行己也以恭,其勤足以干事,其清足以厉俗,见义可为也则有不夺之志,临事而惧也则有不懈之心。
然且不竞不絿,孤直少与,虽服赐三易,勋业灿然,莫非按资循格而恬无躐等之荣,故盘桓郡寄,一为路使而已,复请麾,无力小任重之虞,有器博近用之叹,此又乐天知命,难进易退之高风也。
所以夙夜在公,施设注措者,讵可一二为公道,亦见于志铭者,此不复书。
初,公为商州,方朝廷患天下之事承平岁久,有偏而不起之处,主上慨然思欲振起而鼎新之,乃尊用儒术,旷然大变,首差役之议,推散歛之术,使者相望,交于道路,责在郡县,专奉新法。
公于是时不比不异,救偏补敝,归于中道而已。
森亦方以属邑主簿事公,而屡委之以数邑之法,故一荐之,又荐之,实受知于门下者为最厚。
暨公捐泾州之馆舍,其诸孤以书抵余曰:「先子平生事业,君知之为详。
不孝无以答昊天,愿假忱词以垂不朽」。
余既复书以慰且勉之,曰:「古人云孝子之亲没,当求仁者之以祀之。
夫祀时思也,尚求于仁者,况显扬先烈,刻之坚石,不求诸当时闻人,则何以昭示前烈,取信后世?
重为先府君羞,敢以固辞」。
又书见诿,且遣其昆弟以来,曰:「当世前古,固有名闻之士,载于论撰。
然闻诸《礼》曰『无善而称之是诬也』,伊欲昭示先烈,取信后世,莫若无愧于泉下,则当求知者以纪其实。
故《礼》又曰:『有善而不知不明也,知而不传不仁也』。
今以雄州防御推官郭拱状其行事,编次本末,不敢以片言只字厚诬我先子,且于格得之,君盍许我乎」?
义不获避,则应之曰:「诺」。
遂序其本事,表于隧而铭之,曰「有宋达德君子王公讳公仪子严之碑」。
铭曰:
惟西方之镇兮,其山曰岷。
少皞之气兮,是为萧辰。
金神则义兮,俗多尚武。
惟王氏之子孙兮,家声富文。
司空之教兮,能大其后。
惟上柱之生兮,克材以秀。
第循良之效兮,著见于有勇之仁。
无悬叹之声兮,有恺悌之在民。
我政兮如神,我泽兮如
道之远兮任之宜重,器之博兮止于近用。
为上以德兮,为下以恩,不在其身兮,或在子孙。
岷之山兮峻极于天,岷之水兮渊泉如渊。
丰碑道傍兮,聊记岁年。
天渊可平兮,名不愧乎永传。
绍圣三年岁次丙子、五月庚寅朔、十二日辛丑
天水王厚镌石。
乞赐度牒修廨宇状1089年9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九、《黄氏日钞》卷六二、万历《杭州府志》卷六二、康熙《钱塘县志》卷三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元祐四年九月□日,龙图阁学士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右,臣伏见杭州地气蒸润,当钱氏有国日,皆为连楼复阁,以藏衣甲物帛。
及其馀官屋,皆珍材巨木,号称雄丽。
自后百馀年间,官司既无力修换,又不忍拆为小屋,风雨腐坏,日就颓毁。
中间虽有心长吏,果于营造,如孙沔中和堂梅挚有美堂蔡襄清暑堂之类,皆务创新,不肯修旧。
其馀率皆因循支撑,以茍岁月。
而近年监司急于财用,尤讳修造,自十千以上,不许擅支。
以故官舍日坏,使前人遗构,鞠为朽壤,深可叹惜。
臣自熙宁中通判本州,已见在州屋宇,例皆倾邪,日有覆压之惧。
今又十五六年,其坏可知。
到任之日,见使宅楼庑,欹仄罅缝,但用小木横斜撑住,每过其下,慄然寒心,未尝敢安步徐行。
及问得通判职官等,皆云每遇大风雨,不敢安寝正堂之上。
至于军资甲仗库,尤为损坏。
今年六月内使院屋倒,压伤手分书手二人;
八月内鼓角楼摧,压死鼓角匠一家四口,内有孕妇一人。
因此之后,不惟官吏家属,日负忧恐,至于吏卒往来,无不狼顾。
臣以此不敢坐观,寻差官检计到官舍城门楼橹仓库二十七处,皆系大段隳坏,须至修完,共计使钱四万馀贯,已具状闻奏,乞支赐度牒二百道,及且权依旧数支公使钱五百,以了明年一年监修官吏供给,及下诸州刬刷兵匠应副去讫。
臣非不知破用钱数浩大,朝廷未必信从,深欲减节,以就约省
而上件屋宇,皆钱氏所构,规摹高大,无由裁撙使为小屋。
若顿行毁拆,改造低小,则目前萧然,便成衰陋,非惟军民不悦,亦非太平美事。
窃谓仁圣在上,忧爱臣子,存恤远方,必不忍使官吏胥徒,日以躯命侥倖茍安于腐栋颓墙之下。
兼恐弊陋之极,不即修完,三五年间,必遂大坏,至时改作,又非二百道度牒所能办集。
伏望圣慈,特出宸断,尽赐允从。
如蒙朝廷体访得不合如此修完,臣伏欺罔之罪。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