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滕南夫溪堂1187年9月18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新安文献志》卷二二、《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九三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婺源为县穷僻,斗入重山复岭间,而百十年来,异材间出,如翰林汪公及我先君子太史公,皆以学问文章显重于世。
户掾滕公,虽稍后出,然其才志杰然,远过流辈。
譬如汗血之驹,堕地千里,方将服韅靷、鸣和鸾,范其驰驱以追二公之逸驾,则不幸而短命死矣。
平生遗文在者,不能什一,故侍郎吕公仁父尝为之序云。
然多一时应用之作,未足以见其志之所存也。
呜呼!
滕公之才之杰,使得永年,益求师友于四方以充其志,则其所就岂止此而已哉?
淳熙丁未,其兄孙璘访予崇安,出其集与此传示予,因太息而书其后。
传言公尝为书万言,论和战守利害,其言甚伟。
今亦不见集中,甚可惜也。
李丈此传笔力奔放而法度谨严,读者可以想见当时朋友切磋之盛云。
九月丙辰,里人朱熹书。
邵武县君墓碣铭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一、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二
临川隐君子,曰溪堂先生谢君,名逸字无逸,与其弟竹友先生名薖字幼槃,俱学诗于黄太史氏,而以清介廉节有闻于时。
然皆不遇以死,是以独以其诗行于四方,而其行业之懿,则非其邑子有不得而详焉,是可叹已。
竹友之子曰敏行,字长讷自号中隐居士,娶季氏,生子曰源,字资深,始以进士得官,为文林郎邵武军邵武县
且以庆恩,得封其母为太安人,盖将有以大其门者。
而不幸以卒,识者莫不伤之。
资深自幼日诵数千言,少长受经属文,有声庠塾间。
士大夫之贤者来临川,闻其名莫不延致而宾礼之。
再试礼部中第,宰相以两先生故,不使从吏部选,言于上,以为建昌军学教授
居官静重有守,然事有当为,亦不惮改革也。
尝祠其乡之贤者五人于学,以劝诸生,而故刘侍郎季高为之记。
秩满,诸生相率状其行治,扣漕台请留之。
使者知其贤,顾法不可,因相与荐之,得稍迁秩,复教授江州州学
未行,遭父丧。
终制,调隆兴府南昌县
李侍郎仁甫将漕江西,披辑旧闻,以修一路图经,于官属中独以资深为可与于此者,又与诸使者共荐之。
尝行邑事岁馀,属帅守以聚歛为急,诸邑奉承唯谨,而资深独无所屈,常叹曰:「迫贫民以奉上官,吾弗忍为也」。
帅守以是于资深独不悦,而邑人深德之。
既去,父兄子弟相与送之,数里不绝。
帅守愧叹,亟以荐书追而与之。
曹校考,当改京秩。
会举将有故不果,遂来邵武
当路者多知其贤,而常平使者宋君若水尤敬重之,又率同列交荐。
章下而资深已病不起矣,时年五十有八,淳熙辛丑九月己丑也。
资深天资浑厚,人少见其喜怒。
未第时,敩学以奉甘旨。
教抚弟妹而婚嫁之,乡党称其孝友
家世清贫,独有园廛数亩,中隐君既以其号榜之
至资深,虽从官,然于生产亦不能有所增益,独葺此园,筑室其间,杂莳花木蔬果桑竹,暇日挟册吟哦其间。
虽饭疏饮水,不自知其有不足也。
其诗秀润和雅,有二祖风致。
存者百馀篇,号《空斋诗稿》云
资深娶同郡黄氏,生三男五女。
男曰枢,曰机,曰椿
女所适曰严享甫,曰饶祁,馀未有行也。
资深在邵武时,尝以檄书便道过我。
予雅闻资深名,一见即知其长者。
既去,游武夷山水间,得予所结庐处,复留诗见属。
予以是又知其句律之妙可追前辈无惭也。
顾未及酬而闻其讣,又以病不能往吊。
今枢等既葬资深中隐君墓之侧,而以书奉资深亲友吴君炳若之状来请铭。
时予方病,欲谢不能,又念资深前日赋诗相属之意不可以终莫之偿也,乃为之铭。
铭曰:
惟君家,世隐沦。
载其德,之后人。
君承之,势欲振。
涂未半,陨厥身。
藏于斯,从隐君。
陵为谷,订此文。
钟山先生行状 南宋 · 程洵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二、《尊德性斋小集》卷三、《新安文献志》卷八七
先生讳缯字参仲姓李氏,世家新安婺源,儒家也。
曾大父蒙,大父居注,皆隐居不仕。
父镛,始游太学知名,建炎初以累举补官,为南康军建昌饶州司法参军太平州军事推官以没。
先生推官公之长子也。
少颖悟,读书日千言,《诗》、《易》、《礼》皆略成诵,而尤精《春秋左氏传》,属文敏甚。
自朝廷设元祐学术之禁,士非王氏书不读。
宣和禁稍弛,而远方人士狃于所习,未尽变也。
婺源又居重山复岭间,见闻尤狭陋。
逮兵兴,四方云扰,贤士大夫多避地其间,于是有罗公兄弟曰和问、曰广问者,和靖尹先生高第,传伊洛致知笃敬之学。
又有俞公靖者,亦里儒先也,多识前言往行,其学出入坡、洛之间。
先生与里人滕公恺悉从此三君子游。
滕公先生六岁,负才气,不屑友不如己者,独器重先生,目为小友。
尝得闽中所刻东坡先生文章号《大全集》者,相与读之,叹其编次无法,真赝相杂,奋然取朱黄尽涂去不类者。
滕公见之,惊曰:「子后生敢尔耶」?
他日得苏氏家传本校之,果皆非也,益奇之,乃出书一编示之,曰:「好学而不知道,犹不学也。
此书吾得之罗公,皆河洛遗言,公戒勿轻示人。
吾今日为子发内府之秘矣」。
先生受之以归,口诵心惟,默若有省,间有所疑,又从诸公质之,于是学问日进。
复侍推官公官南康,游庐阜,识隐君子祁公宽,亦和靖学徒也。
听其言多相契者,然犹疑其未也,出入释、老,求之者又数年,知其说不出乎吾宗,乃益自信。
遂厌科举之习,筑室山间,为隐居计,名其山曰钟山,榜其室曰中林。
常曰:「兔夫微贱,椓居中林,人所不见之地也。
以微贱之人,处人所不见之地,而能持之以谨肃之德,则可以为公侯之腹心,然则人可怠于自修耶」?
自是优游涵养,学益成,行益尊,乡人宗慕之。
先生读书不务多为训说,独尝著《论语》、《西铭》解义,《山窗业书》数篇而已。
有来学者,随其资诱之,循循不倦。
其言曰:「敬者,心之闲辔也。
心有不敬焉,则驰矣;
敬而不已则明,明则诚。
故学者致心之道,守敬为要」。
又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勇于弃廉耻,则勇于废礼义。
一维苟绝,四维皆灭,理之相牵联者也。
四维张,其心康,其身昌;
四维不张,其心荒,其身灭亡。
故学者持身之道,知耻为要」。
又曰:「学者于道,能致知以玩索之,笃敬以涵养之,久则见面盎背,气象自别,非声音笑貌所能为也」。
又曰:「道有远近,学无止法。
近者道也,远者亦道也,学者见其近,而不见其远,遽止于见,则陋矣。
惟于见处更加功夫,进进不已,自然所造深远,而其成也宏矣」。
其发明后学,大指类此。
雅好文词,既老不衰,尝曰:「文者所以载道,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而世儒或以文为不足学,非也。
顾其言于道何如耳」。
每为学者诵眉山之言,曰:「物固有是理,患不能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于手。
辞者,达是理而已矣」。
以为此最论文之妙。
故其为文,指事析理,引物托喻,要以达意所欲言者,而词采自然如风行水上,如浮云游太空中,姿态横生,可喜可愕。
晦庵先生尝评之,以为笔力奔放而法度谨严,学者所难及也。
至他所为诗骚,闳肆俊伟,略皆称是。
工书,得颜、苏笔法,人有得其简牍者,多珍藏之。
其为人,长不踰中人,而貌古骨强,神观粹清,言皆粲然成文,听者忘倦。
推官公及继母向夫人以孝闻,友诲诸弟绮、缄甚笃。
及其后,绮举进士高第,尝教授福建二郡,士人多推称之。
然皆先卒,诸子孤露,先生扶植教养如己子,男婚女嫁,皆有成立。
盖自推官公之没,先生主家事者二十年,闺门肃睦,生计日赡,内外未尝有间言也。
其接宾客,奉祭祀,节之以礼,俭不及陋。
租赋之入,常为乡里先。
虽在林下,而事邑大夫不废桑梓恭敬之节。
亲戚故旧或以缓急告,往往为之排难解纷,而不受其报。
或讥其既无求于世,何苦为是拘拘者?
先生曰:「是乌知吾心!
夫以傲为高,以放为达,以自私为有守,吾不为也。
且礼与仁不可须臾去,矧士可以去之乎」?
郡守徐侯谊闻其风高仰之,驰使奉书币迎至郡庠,使诸生矜式焉。
先生勉强为其一行,然亦竟不为留也。
呜呼!
先生者,学博而守约,志笃而爱周。
一介不以与人,而不以为啬;
一介不以取诸人,而不以为矫。
其古之人欤,古之人欤!
绍熙四年先生之年七十有七矣。
八月二十有六日,以疾终于家。
属纩之夕,其言琅然不乱,于是人益知其所养果有大过人者也。
娶同郡朱氏,再娶董氏、王氏。
子男三人,汝极、季札、叔栩,皆学种绩,文有家法。
女二人,嫁迪功郎江州德安县王泰发、进士王某
孙男三人。
诸孤将以日葬先生原,以书来告。
初,先生之少也,尝从洵先君子学,后洵复受业先生之门。
先君子之丧,先生实状其行,以授晦庵朱公为之铭。
先生之丧,诸孤以为近而知先生者莫若洵,远而知先生者莫若朱公,故复俾洵状其行事,将以请于朱公。
洵自惟畴昔从先生游,时年未二十。
今行年六十二,而朱公亦已老矣。
嗟日月之逾迈,悼前辈之彫零,其可以文词不工为辞乎?
乃雪涕为之书。
绍熙五年三月十三日,门人修职郎吉州录事参军程洵状。
训导滕恺小画 明 · 杨荣
 押词韵第三部
有元失其鹿,天下纷逐之。
高皇仗剑起,豪俊归纲维。
谟算屈群力,勇者无所施。
思昔下金华滕君先见知。
礼之置帷幄,制胜屡出奇。
玉堂职丝纶,薇垣赞枢机。
恩荣有如此,遭遇古所稀。
故人在田野,写此寄相思。
长林耸霄汉,挺挺金石姿。
坡陀带烟雾,密叶阴下垂。
二君久捐世,高风尚巍巍。
展图一抚玩,彷佛如昔时。
贤哉滕氏裔,谒我求新诗。
逝者不可见,感此增叹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