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博济方序 北宋 · 郎简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宋以前医籍考》第九三四页
大钧播物,融结而为万类,其最灵最贵者惟人。
人之所禀,贤不肖虽异,然莫不自重其性命。
所不免者,疾苦也。
古之君子居位行道,曷尝不以周人之急,除民之瘼为心哉!
人而无食乎,可赈而饱之也;
人而无衣乎,可温而解之也。
至于一脉内溃,五筦生衅,惛怓瞀乱,号呼楚毒,謦欬间有不可生之意。
当是时,非妙诊灵剂,可以起废保命,则虽有金玉牣其室,骨肉环其前,割慈忍爱,痛心疾首,又何珠球哉!
予历宦不啻数十载,或遘奇杰,或韬巾衍,所得方录,较然神异者,用以济人,至今未尝少懈。
居常患不能家至户晓,使天下之人皆获其利,以是汲汲然有不足者。
今春钱塘酒官王君惠然见过,出方书三编示予,且曰:「衮平素善医诊,所摭精要方若干首,不敢自爱,欲刊摹以周施四方,冀人人得遂其生」。
予乐听所云,顿起夙昔之愿,称叹者久之。
雅闻其人好奇博涉之士也,因自录素所奇异方有验于人者,得三十馀通,请附于类例之内,以助成一家。
噫!
救灾恤患,阳秋之大谊也;
博施济众,仁者之首善也。
惟冀一圆一剂,有瘳有喜,使幅员之众,无札瘥,无疵疠,胥考终命,是所愿也。
予既嘉其秉心,赞厥美事,觕举崖略,庸纪于末。
郎简序。
按:《博济方》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1050年9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范文正公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某言:伏睹朝廷行明堂宗祀之礼,诞告天下。
臣守在远方,不获荣观大庆,思有补益,辄兹狂易。
中谢。)臣闻《易》曰:「大观在上」。
言天下所观在国家之为也。
自古国家兴行风教,使天下观之,必先乎庙。
周人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所以示天下尊亲之道。
汉显宗永平二年春正月,祀光武于明堂;
其年冬十月,养三老五更辟雍
三老五更二千石禄养终厥身,前史纪之,为令王之盛节。
伏惟皇帝陛下稽古奉先,行明堂大礼,尊奉三圣,配帝而飨,普天率土,咸知舞抃
至于三老五更之典,最为盛德,宜可兼而行之。
如前两府老臣,惟太子太保杜衍太子少傅任布在焉。
直清忠荩,勤劳弼亮;
廉洁不渝,止足知退,皆可备三老五更之选。
傥朝廷以礼大数烦,难于并举,亦可召至,俾陪观大礼,及覃庆之际,特加恩奖,是亦兼行养老之典也。
臣又睹工部侍郎致仕郎简执节清素,处心雅尚,优游泉石,乐于吟咏。
今八十三岁,精明不衰,月俸之馀,不治生业,此则臣所目见之也。
而归老十馀年,不曾迁改,亦无锡赐
况天下似此近上老臣甚少,不难旌奖
郎简则去京遥远,难行召命,可遥均三老五更之庆。
伏望圣慈,稽考旧章,特加恩礼。
自馀致仕官,亦乞朝廷别赐推恩,寔当尊亲之朝,兼行养老之典。
足以表大礼之盛,彰上圣之仁,兴天下之孝悌,光搢绅之耆旧。
史官书之,为陛下之至德晔晔于千古。
干冒天威,臣不任大愿战汗云云。
寄题径山怀郎简侍郎 北宋 · 张瑰
 押词韵第三部
天地一洲渚,北平南攲危。
幽并深以厚,江浙清且奇。
武林颇英秀,川汇仍山卑。
应接殚天巧,类非人力为。
径山最佳处,有岩称玉芝。
居防俗士驾,地乃贤人宜。
郎公留名德,平时为羽仪。
引年归故里,不复衣朝衣。
留侯黄石心,白傅香山期。
结宇名胜外,日与尘事违。
泉石景物状,尽任诸贤诗。
伊予来东藩,滥持使者麾。
平生爱山水,弗惮命驾之。
当候秋风高,远造岩下扉。
浣濯缨上尘,散步松间綦。
未能继高躅,聊用慰所思宋吕祖谦《宋文鉴》卷一七)
张元明(二)109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数日,起居佳胜。
适在院中,得王如此。
今封呈。
切告辍忙一往,他必不敢苛留。
且请周念,副此人友爱急难之心,切望切望!
山谷外集诗注序嘉定元年十二月 宋 · 钱文子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八、同治《义宁州志》卷三三
书存于世,惟六经、诸子及之史有注其下方者,以其古今之变、诂训之不相通也。
而今人之文,今人乃随而注之,则自之诗始也。
诗动乎情,发乎言,而成乎音,人为之,人诵之,宜无难知也。
二公乃以今人博古之书,譬楚大夫而居于齐,应对唯诺,无非齐言,则楚人莫喻也。
如将以齐言而喻楚人,非其素尝往来庄岳之间,其孰能之?
山谷之诗与同律而语尤雅健,所援引者,乃多于
其诗集已有任渊、史会更注之矣,而公所自编谓之《外集》者,犹不易通,史公仪甫遂继而为之注。
上自六经、诸子、历代之史,下及释老之藏、稗官之录,语所关涉,无不尽究。
予官成都,得于公之子叔廉而遍阅之。
其于山谷之诗既悉疏理,无复凝结,而古文旧事因公之注,所发明者多矣。
夫读古人之书,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固非区区采之简册而后用之也,而为之注者乃即群书而究其所自来,则注者之功,宜难于作。
而公以博洽之能,乃随作者为之训释,此其追慕先辈,嘉惠后学之意,殆非世俗之所能识也。
白乐天作诗,使媪读之,易知;
扬子云草《太玄》,其词艰深,人不能通,乃曰:「后有扬子云,必好之矣」。
古之君子固有不徇世俗,而自信于后世之知我者。
若公于山谷,既以子云而知子云,其为之训释,则又谆谆然为人言之,是亦乐天之志也。
公,蜀青衣人名容号芗室居士,仕至太中大夫
晚谢事,著书不自休,尝为《补韵》及《三国地名》,皆极精密。
今年馀七十,耳目清明,齿发不衰。
他日传于世者,又将不止于数书而已也。
嘉定元年十二月乙酉晋陵钱文子序。
按:《山谷外集诗注》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何山 南宋 · 释绍嵩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绿草闲深院,繁花的的开。
捲帘当白昼,辞洞恋青苔。
燕掠平芜去,人从瀑布来。
林间清话久,杜宇一声催薛能李彭修睦白乐天李频刘得仁郎简诚斋
张子野十咏图跋 南宋 · 陈振孙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八、《齐东野语》卷一五、同治《安吉县志》卷一四、《南宋文录录》卷二一
庆历六年吴兴郡宴六老于南园,酒酣赋诗,安定胡先生瑗教授湖学,为序其事。
六人者,工部侍郎郎简年七十九,司封员外郎范说年八十六,卫尉寺丞张维年九十一,俱致仕。
刘馀庆年九十二,周守中年九十五,吴琰年七十二,皆有子弟列爵于朝。
刘,殿中丞述之仲父
大理丞颂之父;
大理丞知几之父也。
诗及序刻石园中,园废,石亦不存。
其事见《图经》及《安定言行录》。
余尝考之,郎简杭人也,或尝寓于湖。
范说咸平三年进士,同学究出身。
周颂,天圣八年进士
刘、吴盛族,述与知几皆有名迹可见,独张维无所考。
周明叔史君得古画三幅,号《十咏图》者,乃所作诗也。
首篇即南园宴集所赋,孙觉莘老序之,其略云云,于是始知子野之父也。
时熙宁五年岁在壬子,逆数而上八十二年,子野之生,当在淳化辛卯,其父享年九十有一,正当为守。
会六老之年,实庆历丙戌
逆数而上九十一年,则周世宗显德丙辰也。
后四年宋兴,自是日趋太平极盛之世,及于熙宁元丰,再更甲子矣。
子野于其间擢儒科,登膴仕,为时闻人。
赠其父官四品,仍父子皆耄期,流风雅韵,使人遐想慨慕不能已。
可谓吾乡衣冠之盛事矣!
世固知有子野而不知有其父也。
庆历丙戌后十八年,子野为《十咏图》,当治平甲辰
又后八年,孙莘老太守,为之作序,当熙宁壬子
又后一百七十七年,当淳祐己酉,其图为好古博雅君子所得。
会余方缉《吴兴人物志》,见之如获珙璧,因细考而详录之,庶几不朽于世。
其诗亦清丽闲雅,如「滩头斜日凫鹥队,枕上西风鼓角声」。
又「花有秋香不知」,皆佳句也。
子野之墓在卞山多宝寺,今其后影响不存矣。
此图之获,岂不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