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元祐党籍碑 元祐奸党 北宋 · 蔡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四、《金石萃编》卷一四四、《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二、一三一、《道命录》卷二、元祐党籍碑考、《六艺之一录》卷九三、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一九、嘉庆《临桂县志》卷九、民国《融县志》卷八、《桂林石刻》第二四○页
【文臣】曾任宰臣执政官:司马光(故)、文彦博(故)、吕公著、(故)吕大防、(故)刘挚、(故)范纯仁、(故)韩忠彦、曾布、梁焘(故)、王岩叟、(故)苏辙、王存、(故)郑雍、(故)傅尧俞(故)、赵瞻、(故)韩维(故)、孙固(故)、范百禄(故)、胡宗愈、(故)李清臣(故)、刘奉世、范纯礼、安焘、陆佃(故)、黄履(故)、张商英、蒋之奇(故)。曾任待制以上官:苏轼、(故)刘安世、范祖禹(故)、朱光庭(故)、姚勔(故)、赵君锡(故)、马默(故)、孔武仲(故)、孔文仲(故)、吴安持、(故)钱协、(故)李之纯、(故)孙觉(故)、鲜于侁、(故)赵彦若(故)、赵卨、(故)王钦臣、(故)孙升(故)、李周(故)、王汾、(故)韩川、(故)顾临(故)、贾易、吕希纯、曾肇、王觌、范纯粹、吕陶、王古、丰稷、张舜民、张问(故)、杨畏、邹浩、陈次升、谢文瓘、岑象求(故)、周鼎、徐绩、路昌衡(故)、董敦逸(故)、上官均、叶涛(故)、郭知章、杨康国、龚原、朱绂、叶祖洽、朱师服。
【馀官】秦观(故)、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吴安诗、欧阳棐、刘唐老、王巩、吕希哲、杜纯、(故)张保源、孔平仲、(故)衡钧、衮公适(故)、冯百药、周谊、孙琮、范柔中、邓考甫、王察、赵峋、封觉民、(故)胡端修、李杰、李贲、赵令畤、郭执中、石芳、金极、高公应、安信之、张集、黄策、吴安逊、周永徽、高渐、张夙(故)、鲜于绰、吕谅卿、王贯、朱纮、吴朋、(故)梁安国、王古、苏迥、檀固、何大受、王箴、鹿敏求、江公望、曾纡、高士育、邓忠臣(故)、种师极、韩治、都贶、秦希甫、钱景祥、周綍、何大正、吕彦祖、梁宽、沈千、曹兴宗、罗鼎臣、刘勃、王拯、黄安期、陈师锡、于肇、黄迁、万俟正、许尧辅、杨胐、胡良、梅君俞、寇宗颜、张居、李修、逢纯熙、(故)高遵恪、黄才、曹盥、侯顾道、周遵道、林肤、葛辉(故)、宋寿岳、王公彦、王交、张溥、许安修、刘吉甫、胡潜、董祥、杨瑰宝、倪直儒、蒋津、王守、邓允中、梁俊民、王阳、陆表民、叶世英、张裕、谢潜、陈唐、刘经国、(故)汤戫、(故)司马康(故)、宋保国、(故)黄隐、毕仲游、常安民、汪衍、余爽、郑侠、常立、程颐、唐义问(故)、余卞、李格非、陈瓘、任伯雨、张庭坚、马涓、孙谔(故)、陈郛、朱光裔、苏嘉、龚夬、王回(故)、吕希绩(故)、吴俦、(故)欧阳中立(故)、尹材、(故)叶伸、(故)李茂直、吴处厚、(故)李积中、商倚(故)、陈祐、虞防、李祉、李深、李之仪、范正平、曹盖、杨綝、苏炳、葛茂宗、刘谓、柴衮、洪羽、赵天佐、李新、扈充(故)、张恕、陈并、洪刍、周锷、萧刓、赵越、滕友、江洵、方适、许端卿、李昭玘、向紃、陈察、钟正甫、高茂华、杨彦璋、廖正一、李夷行、彭醇、梁士能。
【武臣】张巽、李备(故)、王献可(故)、胡田、马谂、王履、赵希夷、任浚、郭子旂、钱盛、赵希德、王长民、李永(故)、王庭臣、吉师雄、李愚、吴休复、(故)崔昌符、潘滋、高士权、李嘉亮、李珫、刘延肇、姚雄、李基。
【内臣】梁惟简(故)、陈衍(故)、张士良、梁知新(故)、李倬、谭扆、窦钺、赵约、黄卿从、冯说、曾焘、苏舜民、杨称、梁弼、陈恂、张茂则(故)、张琳、裴彦臣、李称、(故)阎守勤、王绂、李穆、蔡克明、王化基、王道、邓世昌、郑居简、张祜、王化臣。
【为臣不忠】曾任宰臣:王圭、章惇。
故登州防禦推官华君行状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四、《道乡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华氏,讳峙,旧名申甫,元祐初避高鲁王讳改焉,字元翰,世为常州武进人。君天资豪爽,初就外傅诵书,日记数千言。年十四,课试六论,词旨如成人。既长西游,必与名士为友。会熙宁初罢制举,专以经术取士,君不远数千里谒王文公于金陵。公称异之,授以经义。退归,不复茹荤,杜门自饬。如是三年而学成,遂登九年进士第,调高州电白县尉。未赴任,今户部侍郎吕公提举中都市易务,辟为监门。未几免归,丁父忧。至元丰八年,神宗山陵,今翰林学士承旨蔡公为顿递使,辟君管城县顿事。事已,调环州通远寨主簿。方待次外台,选权奉天县。奉天故乾州,为陕右剧邑,前令类以不职去。君至,擿奸吏之已甚者绳其一二,而民以服。他郡邑虽远数百里,至有请君以听其讼者。甫留七月,邑以大治。部使者奏终其任。会亲嫌,并罢通远,又法当远仕。久之,调端州四会县尉。明年,部使者奏移广州录事参军。广州蕃汉错居,狱讼纷纠,率由译者变乱其言,以致失实。君察见弊端,每有所治,必先穷竟译者,自是人无冤声。囚方在系,日躬视其饮食沐浴之事,使悉如所欲。一旦遇赦,出囚于州门之外,其肤发充泽,殆非囹圄中人也,见者感叹。秩满,调登州防禦推官,知衢州西安县事。以疾卒于都城,实绍圣五年三月十有七日也。享年五十,娶周氏。子男八人,实、宇、宙皆举进士,以学行知名,而宇卒矣。馀尚幼。女七人,长适进士周咸,早卒,许以第三女继其室。次适进士王临,四适进士王履,馀未行。孙男二人,女一人。君怀慷慨,喜功名,才出仕即遇神宗厉精治道之日,拔用人才不以次序,又一时知己在显途,力挽致君,且有以馆阁荐者,然君免归矣。及元丰末,西鄙用兵,单骑走寨上,究观形胜,得边防措置十二事以献。未报,而神宗弃天下。三十年间,负其志气,落落不合,卒穷以死,其命也夫!君为学不泥章句,为文辩博俊伟。平居凛凛若无所屈,一闻人善,则靡然归之。苟不可意,虽在势者面折不避也。其孤卜以元符元年八月一日葬君于武进县怀德北乡萧塔村之原,念所以发扬潜美,非得当世大贤君子知君之深者一言以信之,则无以垂示无穷,于是属某状其行以告。谨状。
夫人邹氏墓志铭(崇宁五年)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七、《道乡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故寿州下蔡县主簿华君讳直渊之妻、夫人邹氏崇宁元年年八十有二,以闰六月癸亥终于常州之私第。其孙仲平等以十一月丙申祔藏于武进县怀德北乡下蔡之墓。五年,追迹行实而为之状曰:夫人尚书都官郎中讳霖之长女,太常博士讳参之冢妇。其先杭州钱塘人,都官徙常之晋陵。夫人幼警慧,古今文章历耳辄成诵。都官未有子,夫人率其妹供子职甚谨。都官贤之,以归下蔡。下蔡失所恃,弟妹多未龀,夫人一一调护,至于冠昏。门内之事,大者禀命,小者专达,靡不如太常意。太常用是徇国忘家,以显名于朝。下蔡既倦游,语夫人曰:「吾将归佚故乡,能安之否」?夫人曰:「君安,无不安者」。下蔡以故勇退就閒,逍遥声利之外,二十年如一日,未尝悔往慨不遇,惟训诲子孙而已。子男四人,申锡、峙、屿、申伯,皆举进士,申锡、峙尤以文学知名。峙登第历官,一时公卿争挽致之,不克用以卒,终衢州西安县令。女三人,适进士李亘、胡元均、霍端辅。孙男十三人,平、寔、彦、宇、宙、完、寓、章、寅、宽、宰、宋,皆举进士。仲平登第,为高邮主簿。寔以特起赐第郓州州学教授。女十三人,长适进士周咸,次王临,次继咸室,次王履、邹语、周先,馀未行。曾孙十二人。夫人老矣,四子皆前逝,孙彦、宇亦夭逝,闻者不堪其忧,而夫人安之若命,泊如也。晚年不复省家事,惟岁时祭享,必纤悉阅视。或以劝止,则曰「先实临之,安敢怠」,夫人贤德盖如此。状已,寔持以来,且曰:「夫人顾言曰『吾铭当属吾侄浩』,敢请」。呜呼!浩之先君朝奉既不幸矣,姑尚无恙,可以慰罔极之思。今亦不幸矣,又属铭,悲夫!于是雪涕而铭之。铭曰:
都官之女,太常之妇。媲德下蔡,卒为贤母。八十有二,其身则寿。其子则否,不称其有。不在其子,必在其孙。轩轩既翮,既翮而骞。动惟时矣,聿傅于天。有丰其碑,有穹其龟。闯于高松,潜德光辉。尚其有诗,配此铭词。
宋故泗州军事判官邵君墓铭(崇宁四年七月) 北宋 · 董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山左冢墓遗文·宋》第三四页
君讳公辅,字子正,潍州北海县人。幼警敏,日诵书累百千言。里人王履常,搢绅先生也,见而奇之,谓为神童。熙宁六年,举九经,一上中第,于时独为妙龄,乡人异之。初任将仕郎、守棣州厌次尉,坐不获贼去官,调徐州司法参军,以父忧不赴。既终丧,复调淮阳军司法参军。到官未逾年,又以母忧归。忧除,任岷州司法参军。以所该赏格及试法累循两资,为河中府观察推官。绍圣三年,授权泗州军事判官。五年四月,既交局,寝疾,以五月二十四日卒于官舍,州遣吏护丧归,享年四十有六。曾祖讳简,祖讳宗,皆不仕。父讳冲,任睦州寿昌县令。母夫人王氏,生君三岁而卒。君初娶丁氏,次娶王氏,即履常朝奉王公之第三女也。又娶王氏、张氏、温氏。君之没也,温氏夺于父兄,不克守其志。君有子男一人,奕,尚幼。女一人,适乡贡进士王敦诗,实前王夫人所生也。君为性宽和厚重,乐易而有守,不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始,君尉厌次,实获其贼,上官挟他事雅中□,君恬然自若,不复辩,人宏其量,而不以为辱也。既归,诣京师求试刑法,官当循资,士皆以谓君且显矣,而以未有考,不即推恩。不特如此,复继之以父忧。又三年,吏部以君权刑部详覆官。士皆以谓君得试其所长矣,而席未及温,正官已至。不特如此,复继之以母忧。此见君有韫于中,而不得其施也。后君至岷州,安抚种□以故地新复,厉刑威,立风声,君则议法必以恕。其在河中,历事太守资政殿学士蒲公、秘阁校理游公,咸见器重,每军府事无巨细,□君参决然后下。此见君虽有所施,而不尽其材也。呜呼!天之于斯人也,与之以其材者,或不与之以时;与之以其时者,或不与之以年。君能幼知嗜学,及冠而取高第矣,而龃龉忧患之□仍,非有其材而无其时者乎!君尝脱于忧患,为当世大人所知矣,而未及半生以卒,非有其时而无其年者乎!虽然,以君之不有其时者考之,则天与君以时者可知已;以君之不有其年者考之,则天与君以年者可知矣,君何憾焉?初,君于元祐中迁曾祖而下三世,改葬于北海县北房村之原,时已先卜其宅兆矣,故今以崇宁四年七月二十五日葬君于先茔之次,而四夫人祔焉。君之婿王敦诗于余甥也,君葬有日,状君行实之略以请铭于余,义不得辞,谨为铭曰:
猗欤邵君,惟士之英。性通而悟,识敏而明。边笥之□,森乎九经。郑鼎之光,昭兹五刑。材固难矣,乃屯其亨。时则可矣,而夺之龄。君亦无憾,于赫厥声。死而不朽,永矣斯铭。
告金国元帅求哀请命书(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七日) 北宋 · 宋钦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五、《大金吊伐录》卷三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七日,大宋皇帝致书于大金国相元帅、皇子元帅:比者遣何㮚等奉书,想已呈彻。危迫之恳,必蒙矜悯。言念和好之重,出于大德,听从弗明,以致召衅。远烦旌旗,深所不遑。然念师徒既登城堞,何㮚、济王栩等又未回归,城内人情,惶扰异常,抚谕不定,深忧自致生事,却使不能奉承德意,敢望特加存全,早赐指挥,少驻兵马,以安人心。所有欲约事目,一一谨即听从,便当歃血著盟,传之万世。其为大恩,何以方此!谨再遣使御史中丞秦桧、徽猷阁学士朝奉郎李若水、武翼大夫王履求哀请命。祁寒应候,冀倍保调。不宣。白。
靖康忠悯曲周李公事迹 宋 · 李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三、《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一、八二
公姓李氏,讳若水,字清卿,始名若冰。洺州曲周县人。曾祖宏,故任莫州录事参军,赠太子太傅。祖庠,故任郑州管城县主簿,赠太子太傅。父恂,故任开德府议曹掾,赠少傅。世业儒,仕州县著清白声。公自幼苦学,工于属文,政和八年嘉王榜敕赐同上舍出身。初任迪功郎、大名府元城县尉。时河朔盗贼起,以捕获功改承仕郎,复以功赏转宣教郎,授平阳府司录。宣和六年,春试学官,有司爱其文典雅近古,擢为第一,除济南府府学教授。先是左司员外郎高景云尝见其诗,奇之,遂立荐于朝,除太学博士。时文格彫敝,独以古文倡之,从者甚众。七年春,李公邦彦起复少宰,当蔡京落致仕,其子孙用事,李公欲托病求去。公素蒙见知,乃上劄子言:「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安可假病,默默而退?当抗论上前,以尽大臣去就之义,无使天下有伴食之讥」。李公颇不悦。继以非旧窠阙减罢,遂不复除用。尝以启上李公,其末云:「顾积蠹之云久,宜致理之尤难。首建裁损而国用未丰,痛罢科徭而民力犹困。边陲初定,当求守禦之方;贼势稍衰,可弛防闲之策?权贵抑之而益横,仕流滥矣而莫澄。凡兹十数之大功,未睹轩昂之成效。正宜解榻以待士,置驿以招贤,博采寸长,用裨远见」。未几金寇犯边,果如所料。靖康元年夏,再除太学博士。待阙閒,差权太常博士,累转朝奉郎。时开府仪同三司简国公高俅薨,皇帝谕挂服举哀,承太常寺告报,轮当赞导,入劄子言:「俅败坏军政,致金寇长驱,罪与童贯等,当褫退官秩,示不终赦,不宜辱举挂之礼」。数日未报,复入劄子,备论其事,朝廷从之。即除太常博士。八月,朝廷欲遣使金国,以租赋赎三镇,令侍从台谏各举三人。公两预其荐,召上殿,赐今名,除秘书省著作佐郎,借秘书少监,奉使大金山西军前。到太原,见国相粘罕。时太原、真定已陷,租赋不能赎三镇。途中尝有诗呈副使王坦翁曰:「平生忠义定何人,数月相从笑语真。未信功名孤壮志,不妨诗酒寄閒身。此来饱看千崖秀,归去宁知两鬓新?就使牧羊吾不恨,汉旄零落雪花春」。又曰:「旧持汉节愧前人,闻许传来苦不真。五鼓促回千里梦,一官妨尽百年身。关山吐月程程远,诗景含秋句句新。孤馆可能忘客恨,脱巾聊进一杯春」。十一月十一日还朝,十三日闻虏骑已南,有旨令同王云等再议。除侍从,公辞乃已。十五日,知枢密院事冯澥使粘罕,借公徽猷阁学士副之。是夜到中牟,守河溃兵作过,或云已有虏骑渡河,左右甚骇,谋取旨改路。冯澥问当如何,公曰:「守边防河诸把隘将士皆望风逃避,奉使者又如此,朝廷将何所赖?以某处之,唯有死而已」。令云:「敢回者行军法」!众遂定。路中日一奏,乞京城设备。至怀州界,逢金人大军馆伴刘思、萧庆,云已遣使往汴京画河为界,三镇更不须理会。随大军至西京界,闻门下侍郎耿南仲、同知枢密院事聂昌出使,交割河北、河东地界。闰十一月三日到京城外,拘留冲虚观。尝赋诗以见志曰:「胡马南来久不归,山河残破一身微。功名误我閒云过,岁月惊人迅鸟飞。每事恐贻千古笑,此生甘与众人违。艰难重有君亲念,血泪斑斑满客衣」。虏人独遣冯澥同萧庆入城,请与皇帝相见,欲议盟誓,不从。又遣萧庆入城,请与皇帝相见,又不从,许宰相、亲王出。后数日,两枢密、两郡王分使军前,议不合,粘罕攻城。至城破,次日馆伴来相见,说景王请命,上书犹有御宝,料城中未甚乱,国相教徽猷来,欲令入城。遂于城破处见粘罕、斡离不,云可令何相公来议事。国书中亦说此意,入见奏之。当日何㮚出,次日又遣济王、中书侍郎陈过庭出。何㮚回陈,二帅请与上皇相见,上欲代之,先遣诣恳告。次日出幸虏营,留三日而还。后除礼部尚书,力辞。上曰:「徽猷阁学士自与尚书同班,卿可受之」。复以借官辞不已,改除吏部侍郎,命兼权开封尹,辞之。降御笔云:「卿始终为国,兼尹不须辞免」。二年正月九日,军前遣使将国书来,说农务将兴,及徽号事须当面议,请皇帝出郊,遂降诏次日出。至二月六日,金人变议。公母夫人张氏闻之,恸曰:「吾子平日刚直,死难决矣」。自后不通消息。当月二十一日,权府曹吕齐在朱雀门见取过军前医官熊调入城取物,说:「某修合处在国相位廊下,屡见唤李侍郎来理会事,早来又见问:『何故唯你坚不欲立异姓』?李侍郎道:『上皇悔过避位,主上孝慈勤俭,无有过行』。国相云:『赵皇失信,使南北生灵如此,岂不是过』?李侍郎道:『若以失信为过,国相亦有失信处五』。乃历数之,某忘记其语。又云:『你劫金帛女子,止是一大贼耳,你国灭决不久』。国相大怒,令推出处置」。二十四日,随行虞候谢宁入城般取家小,说:「某已收在监军处打伞,前此常随定侍郎。初六日,时先收了金国诏书,粘罕令萧太师脱御服,侍郎向前抱持皇帝,令不得脱。被十馀番人拽过一边,叫道:『此大朝真天子,你杀狗辈不得无礼』。又被番人打口,面见脱了御服,即时气绝于地。谢宁不敢唤,少时却苏,众已分散,只有十数甲兵守之,传国相指挥:须管要李侍郎在。遂令谢宁扶到青城左掖门侧廊屋内住,每日供三番饮食,侍郎绝不能吃,似中著底。后萧太师三次来道:『事已如此,你休执迷,拣长处行,恐坏性命,不是你好人,我不来劝你』。又云:『你前日骂詈国相,国相亦不见过,你若顺从他时,与你好官做』。侍郎只道天无二日,某无二主。谢宁曾劝道:『侍郎父母年高,兄弟又多,若稍顺他,恐可得回』。侍郎叱云:『古时有忠臣,如今岂无?你理会不得』。十六日,国相来唤理会事,了却放回。二十一日,又唤去理会事甚多时。临后只见侍郎骂詈,国相令推出处置。又回面叫骂,不喜听,遂和谢宁缚了。到南郊侧近,顾谢宁云:『我为国家合死,枉带累你』。监军道:『待与你放了,你回头来也未』?犹骂詈不止,遂害之」。及说:「被害去处,某后来亦不敢回去埋藏」。至四月四日,金寇已退,家人出城寻认,依谢宁所言去处得之,暴露四十馀日,肌肉不变,时年三十五。初,金人出榜阙下,求立异姓,云军前南官亦当举,唯不许何㮚、李某预此议。及军前取家属,兄若虚到南薰门,亲见番官数十,共叹其忠。且言:「我大辽死难者二十馀人,你南朝只李侍郎一人」。后自京师奔大元帅府,上书者数十人,皆言为社稷死者唯李若水一人。今上皇帝即位之初,尚书右丞吕好问又上劄子,乞优加褒赠。建炎元年五月九日,奉圣旨特赠观文殿学士,与子孙恩泽五人,赐其家银绢五百匹两。后因臣僚劄子,乞赐美谥,当年六月九日,奉圣旨可特赐谥,续准告谥「忠悯」。建炎三年七月,召兄若虚上殿,上正色曰:「围城中士大夫止有李若水」。绍兴四年正月内,明州见武节郎、新镇江府焦山巡检张珍,说:「围城中作行门,第二次从驾出郊,亲见当日粘罕在殿上,高尚书读罢诏,使萧庆脱御服,独侍郎向前云:『陛下不可脱,这贼乱做也』。立于渊圣皇帝后,左手掩抱渊圣皇帝,右手指而骂之。某等出门外,不见后面事」。绍兴八年夏,金国使人乌陵思谋对接伴称公忠义,且问子弟几人,今在某处仕宦。绍兴九年春,又蒙朝廷给还致仕遗表恩泽三人。建炎二年秋,家属流寓扬州,遂藁葬公于蜀冈南。绍兴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迁葬公于湖州归安县广德乡,卜村南黄龙坞少傅公茔之左,敕赐坟寺额曰「褒忠永庆禅院」,贤士大夫作哀挽者百馀人。公娶刘氏、赵氏,并赠硕人。三子:曰浩,早亡;曰淳、曰浚。孙四人,楷、札、橒、相。继以二子。郊恩累赠公左宣奉大夫。所著诗文经兵火多散失,有文集十卷。其行状、墓志、神道碑皆未就,故实纪其事迹。
与赵子直丞相劄子(一五 淳熙十四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书稿》卷六、《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卷七
某窃以暑威日炽,恭惟某官镇临有裕,台候倍膺殊祉。连得宇宙二近信,欣感无已。作事之难,古今所同。碌碌循常,必致误国,稍出意见,定遭指目。老兄在彼与仆在此内外虽异,其理一也。凡所奏请,圣上皆主张施行,无龃龉者。茶司钱物莫且略知其出入大概否?蜀士多谓径下州府括卖,恐歧而为二,有妨马政,不可不知也。交子中界已有咨目报去,更望致审。若举十二万缗支与军人作贴头钱,却似正当,未知可否?今岁则无及矣。桩积米麦只得徐徐施行。张季长钱引已悉。邛、绵诸人誉之者多,决无可疑。王履当与一郡,闻其子在此廷试也。茶司吏人诚侥幸,乌可不少抑之?馀冀保重。
秋夜读书三首 其二 南宋 · 王质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縠纹绝似瀼西生(自注:见刘禹锡瀼西春水縠纹生。王直方以为当作生熟之生,乃健。),霜沫全如漱玉清(自注:见苏子瞻《漱玉亭》诗: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稍定心源渟夜气,即开耳界度秋声。
旁观事有千端异(自注:见王履遒诗:浮云事有千端异。),返照身无一点轻。
一醉等閒千日过,清江安用白鸥盟。
题唐察院诗卷二首 其二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不见林夫与子方,坦翁健笔亦堂堂。
孝诚亲有终身慕,忠爱君无一饭忘。
铭座六章韦作佩,入台五字铁为肠。
未应径欲投吟社,谏草长留御榻傍。
我轩何君墓志铭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四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近世为国家立大功名人惟抑斋陈公,门下士杂遝,其大者为名卿将,小者各扳附尺寸致通显。岁晚内释钧枢,外解鈇钺,余尝访焉,门馆萧然,翟廷尉、卫将军之客皆去,其终始留公门下者惟我轩何君。君名谦,字光叔,世为莆人。抑斋守莆,庙论将付以边事,公求士于复斋陈公可托死生患难者,陈公以君荐,遂与同载。抑斋为闽招捕使,帅江东西,以元枢兼湖广大使,晚建乡阃,君无一日相舍,凡平寇诛叛,奇谋秘计皆预。然事主忠,持身洁,他宾佐部曲或为人窃议,惟君自兵若民、自士大夫至儿童走卒莫得而疵。及妄校尉皆贵,君绝口不言劳。抑斋强君受武爵,君与人书疏未尝署衔。抑斋重客如坦翁唐公、警斋吴公、遂初潘公尤奖重,庸斋赵公、久轩蔡公争论荐,竹溪林公为书「我轩」扁,帅矩山徐公、古心江公欲辟置,不果。君事继母孝敬,疏财而急义。性孤介,口不言钱,惟嗜诗如饴蜜。余尝记其父抑翁之阡及跋君吟卷,评君父子之诗详矣。或诮余多可,余曰:「君论人显晦,余论诗工拙,后必有知者」。君素强健,近遗余书趣所作亦斋隧碑,未数日闻君不疾而逝,咸淳丙寅十一月十一日也,得年七十。配张氏。子一,某,承节郎、淮西宪属,先卒。二孙:志学、志尧,俱业进士。以某年十二月十二日,葬于怀安县八坐乡稷下里崇福山之原。仕至成忠郎、监福州作院,不书,非君志也。世系见抑翁碑。铭曰:
观其当炎炎之际,观其处寂寂之际,其贤学者之所愧,其诗作者不能废。
祭唐伯玉常卿文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四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七、《永乐大典》卷一四○五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先朝遗直,多出华宗。熙宁谏院,庆历殿中,请尚方剑,婴权门锋。谁其似之,堂堂坦翁。端平亲擢,冠豸乘骢。内而掖庭,上而清躬,奄戚之贵,衮钺之崇,大者廷谏,小亦囊封,或奉白简,对仗力攻。臣无他肠,臣有孤忠。名如泰山,身如断蓬。客有饯者,举手属公,方之邹、陈,又曰任、龚。公独感慨,愀然变容。所上谏书,欲沃帝聪,乃如客言,未谅余衷。盗名之人,与窃贿同,惟公素心,可质苍穹。瘴海之南,大江之东,觚棱虽远,节纛尚雄。帝曰公归,潦雾飓风,俾典曲台,古鼎编钟。方际休明,倏罹闵凶。平生大节,忠孝最隆。退不忘君,如在显融。老尤慕亲,甚于孩童。臞不胜丧,奄然告终。匪人之亡,惟国之空。我如石顽,资公磨砻。少忝交游,晚叨寅恭。辛丑登高,魋结之峰,尝举别酒,浇磊磈胸。归相后先,各未衰癃,犊可负辕,奴可宿舂。彼盟未寒,此兴亦浓,闻六月讣,为三日聋。譬厦颠矣,士曷帡幪;譬舟沉矣,孰济不通!我有长剑,欲挂短松,久病著床,寸步需筇。抱此一歉,殷忧无悰。死者可作,吾将谁从,往此束刍,敬告衷恫。乌乎哀哉!
程刚悯公祠记 宋 · 李伯玉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四、《南宋文录录》卷一三
圣上端平初元,彰善瘅恶,微显阐幽,以刚悯程公死节靖康,忠义彪炳,特官其曾孙东。明年,郡守林君果俾郡博士徐君尧章设公祠学宫,而以其四世孙及典奉烝尝。盖十有五年矣。东谓伯玉:「盍为之记」?伯玉闻之,死生之变亦大矣,志士仁人,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者,所欲有甚于生,所爱有大于身也。靖康之难,天地磔裂,日月晦蚀,忠臣义士,捐躯效死者,前后相望,故种师中、杨可胜、王彦、刘貙、蒋兴祖、高师旦死于战,张确、赵伯臻、张彦遹、韩总、单孝忠、贾亶、霍安国、林渊、张彭年、赵士谔、张湛、于潜、沈敦、张行中、郝仲连父子死于守,王禀、李邈、张克戬、郭浒、朱克恭死于义,姚友仲、何庆彦、刘延庆光国、陈福死于兵,张忠文叔夜以不食其粟死,刘忠显韐以不仕北庭死,李熙靖、孙逢以不从伪命死,蒋宣、李福以谋脱君父死,以至黄经一内臣,徐揆一太学生,窦鉴一从事使臣,或以望阙不去死,或以上书责酋死,或以不忍交矢镞于敌营死,而尤大著明,则忠悯李若水、节使王履、宣赞吴革,与梅、程、安、陈四公之事也。龙溪汪公志程公墓,谓与梅公谋结兵捣金营,劫取二圣,范琼泄其谋于金,金托金帛不如数,诘官之在长安者,公冒死直前,遂及祸焉。自当时言之,公等身膏斧锧,而时雍、秉哲、俦及之辈躐美官,一死一生,而荣悴判。生者信得计矣,曾几何时,而善恶昭白,诛赏大明,彼偷生浮荣,何啻朝菌暮舜。而遗臭史传,与羿、浞等。若公之精忠大节,昭揭宇宙,虽世之相后百有馀岁,天子褒其忠,邦人慕其义,尸而祝之,社而祀之,过其下者,屏营太息,凛乎如生存也。夫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善善恶恶,藏于神明之舍,如明鉴不可乱妍丑,权衡不可欺轻重。彼乱臣贼子,岂独无是心哉!爱恶相攻,情伪相惑,前有势利之诱,后有患难之驱,遂乃陷溺而丧其本心焉。逮夫岁月逾迈,情伪寂寥,其昭昭灵灵者,殆不可泯,于以见秉彝好德之真,不由生而存,不随死而亡也。且二气五行之运,何有终极,人以藐焉之身,自托于天地之间,百年露电,生死醉梦,如盆盎蚊蚋,兴仆何限。贪夫殉利,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品庶凭生,宜何择哉!屈子曰:「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后之谒公祠者,将惕然于衷而不能自已。东请以是识牲石而告来者。
坦然歌为刘贡士(武臣乃尊作武臣在南京遣人来新安索赋) 明 · 程敏政
押删韵
有儒一翁苍雪颜,家临蜀道清溪湾。
彭城之系御史子,文采风流高蜀山。
青衫奉檄亦漫尔,宦邸一似山居閒。
□□□□□□□,宅心要遣淳风还。
没江舍生拯妹溺,搆堂奉亲伤家艰。
薛包友弟让田宅,阋墙紾臂惭区寰。
谈经不泥五行传,解绶才惊双鬓班。
赋诗酌酒有馀乐,浮云世态宁相关。
寻幽直薄高巑岏,照影下弄清潺湲。
掀髯自致坦然号,雅意高情那可攀。
况翁令子已发轫,龙车有待归天间。
上绳祖武继翁志,看渠接羽绕莱班。
亭前翠柏挺奇操,寿徵不老天难悭。
十洲烟霞渺何许,百年岁月劳循环。
临风为赋坦翁曲,梦落西南山水间。
庆坦翁七十诗(翁刘姓临城人余自髫龀论文今俱白首故云) 明 · 符锡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习隐城西见草堂,坦翁徵寿与川长。
鹿门耆德容何忝,璧水宾筵重有光。
松菊雅谁论壮节,朝衫老我愧行藏。
悬车可待仍兼倚,把酒风鸢看并翔。
后神楼曲 明 · 杨慎
司空南坦刘公(元瑞)慕陶贞白茅山楼居足不履地之事而未构楼也待诏文衡山为绘楼居图俾神栖焉射陂朱子曰藩 作神楼曲余隐括其意为后神楼曲
安期昔制神楼散,射陂今作神楼曲。
神楼主人南坦翁,欲往从之限空谷。
吾闻仙家五城十二楼,樊桐方丈绕瀛州。
长风引舟不可到,环中根像空神游。
坦翁元是神仙流,何年飘然下丹丘。
天庭摛藻掞鸾鹤,云軿立仗鸣华骝。
北斗南宫不肯住,挂冠归来营菟裘。
碧澜罨画开苕霅,紫烟萦带彩云夹。
新波菱榜泛青翰,过雨蘋风爽乌帢。
人间九罭播声诗,天上五龙传睡法。
青李遥看尺牍来,雀罗净扫昏眸开。
尻轮神马驰万里,坐我赤明龙汉台。
一气孔神存中夜,手翳华芝海若诧。
中有真人巾金巾,授以灵文老复姹。
玄珠累累苍玉鸣,烽沉柝阒歌太平。
丰屋天翔鬼瞰室,庙谟何用谈佳兵。
游仙梦觉闻清啸,载赓清润连清调。
愿从广成顺下风,肯许襄童窥末照。
咸池濛汜纷如驰,扶起混沌须神医。
他年合遇神楼散,约公海上寻安期。
西岳庙登楼望岳 清 · 钱载
押先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四十二
晨入岳庙习礼专,代将牲帛惟其虔。
诏修灵宫垩未既(汉延熹八年,西岳华山庙碑宫曰集灵。),层楼翼凤高翔然。
三峰屏立照几案,四方削成凝翠烟。
画图王履不具体,岂若横放楼之前。
太极巍居擅白帝,五行配德开金天。
船司空趋玉浆落,司寇冠整明星连。
尹喜真符故宅守,希夷石洞先生眠。
欧记题名凡几百,幢悬碥仄苔花边。
无轻揽结五千仞,已后飞腾二十年。
山中人来县城去,一日上下南峰颠(南峰最高。)。
皇釐三多岳稽首,降香诘旦昭荪荃。
周槐商柏遍嘉荫,题石何让颜程先(庙有商柏,抱周槐于腹,大可三十围。其汉柏唐槐至多。唐玄宗碑为黄巢焚摧,巨石半截颓立,仅存四字之半。颜真卿题名于汉碑侧,宋程琳、叶清臣题名八角石幢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