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胡宾王”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赵大观 北宋 · 张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九、《皇朝文鉴》卷一一九、《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四
启:不造诲席逾年,仰怀温谕,三反朝夕。
仲冬渐寒,恭惟使职公馀,寝兴百顺。
辱书惠顾,钦佩加恤。
兼聆被旨边干,行李勤止。
抱愚守迷,未厌山僻,修慝免过弗能,固无暇撰述,空自言说鄙谬。
窃尝病既没,诸儒嚣然,不知反约穷源,勇于茍作,持不迨之资而急知后世,明者一览,如见肺肝然,多见其不知量也。
方且创艾其弊,默养吾诚,所患日力不足,而未果他为也。
辱问及之,不识明贤谓之然否?
更赐提耳,幸甚!
末由前拜,恭惟尊所闻,力所逮,淑爱自厚,以需大者之来,不胜切切!
李仲偃运使1051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五、《临川先生文集》卷八一、《启隽类函》卷一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伏念某得邑海濒,寄身节下,操舟取道,持版过庭。
自顾下寮之愚,敢扳先子之雅?
坐蒙高义,曲借善颜。
载惟恩私,有过分愿。
去离门守,来造署居,取庇自今,驰情无远。
要之蚤莫,唯是旷官之忧;
庶也始终,不为爱己之负。
岁时回薄,气候冱寒,明贤之姿,休福所向。
伏惟顺节自寿,副人所瞻。
吴夫人墓志铭大观元年1107年 北宋 · 谢逸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八、《溪堂集》卷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余蚤作读书,有客叩门,童子开门,入告曰:「有二客,陈姓彦辅彦国其名,白屦素冠,瞿瞿如有求而不得」。
余出迎客坐,客前致辞曰:「先妣窀穸有远日,乃卜城北六十里明贤双溪原,又卜城南二十五里临汝竹山
惟念葬而不铭,无以彰先妣休,丐先生铭镵诸石」。
余曰:「唯」。
夫人临川人姓吴,讳文徽曾孙,讳光显孙,讳日华女。
幼孤,奉母夫人以孝闻。
鸡初鸣,盥栉造内寝门问安否,抑搔其疾痛疴痒,时其温凊而厚薄其衣服,振拂衾席,抆拭几杖而扶持之,奉槃授巾,卒盥则退。
既笄六年,陈居士宗谔用媒妁之言,迎于吴氏庙。
夫人见于陈氏庭,遂为冢妇。
逮事祖姑及姑,尝与居士约曰:「老者血气衰,赖饮食以养,君司其外,我司其内」。
于是日供鼎俎匕箸之职,捶麋鹿兔胈去其饵,牛薄切绝其理,湛诸酒,编蕉布羊豕,屑其上而腊之,粉稻熟溲,洒以饧而炊之,和辛酸滑甘,切葱若以芼之。
居士入其家,而两老人喜兆于面,居士曰:「娶妻如是,足矣」。
夫人一年哭祖姑,又二年哭姑,又十九年哭与居士诀。
是时二子始垂髫,三女未笄。
夫人曰:「彦辅,汝无夸嬉,无跌宕,无饕财以取怨,唯是仰事俯育,养生之事,汝其勉之」。
曰:「彦国,汝其勿习异端,勿比憸人,勿作无益以堕业,惟是立身扬名,显亲之事,汝其勉之」。
又训其女曰:「织纴组紃必勤,执麻枲治丝茧必时,编珠结缕、剪制缝纫必精且巧」。
诸孤皆祗厥训,罔敢暇豫。
每春秋祭祀,躬修仪物,秩其几筵,蠲其盏斝,祓其户牖,酒醴在樽,菹醢在皿,牲牷在盘,磬折而立,濯手而执事,诸孤罗拜于后肃如也。
其后男有室,女有家,馀于廪者数千斛,钱以贯计者不啻万也。
夫人曰:「彦辅干父之蛊不坠厥绪。
彦国勤于学问,可射进士策,盈吾志矣。
然吾春秋高,恐不及尝君之」。
则又货平生之簪珥、衣服、器玩,施浮屠氏以庇风雨,死之日箧无剩财。
生于宝元二年二月丙子,死于崇宁四年闰二月己巳,葬于大观元年某月壬申
两男,彦辅彦国
四女,嫁吴澄、王燮张执礼、江公衡。
执礼公衡者先夫人卒,嫁澄、后夫人卒。
孙男六人:敦仁、敦信、敦厚、敦愿、敦礼敦直
孙女二,尚幼。
彦国从余学,愿而文。
铭曰:
孰夺吾夫,孰孤吾儿?
我不尸事,陈鬼其饥。
我笄,宁我笥。
汝嫁而缨,汝冠而字。
二妇抱孙,四女携甥。
环其左右,酌之以觥。
逝者如云,德人如月
云駮月沉,光影不灭。
廷试策(问目缺) 北宋 · 赵鼎臣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七、《竹隐集》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四
臣谨对曰:臣闻天下之势,莫重于已安;
圣人之虑,常切于既治。
古先盛王不以太平盈成为可乐,而以常治为难;
不以垂裳拱揖为多暇,而以居安为惧。
故衢室载放勋之问,总章志有虞之访,谋及卜筮,学至刍荛。
凡以不恃独见之聪明,而思得天下之忠言嘉谟,以济其治也。
不惟有以明己善,而又有以取众善;
不惟有以鉴已然,而又有以防未然。
圣而益圣,安而愈安,盖皆出于此矣。
恭惟陛下承休祖宗,合德天地。
仰奉太母之慈训,懋昭先帝之盛烈,据已安之势,揽既治之俗,犹于多士在廷,亲屈圣问。
劳谦退托,质所未逮。
此诚陛下推之用心,而使有若卜筮刍荛者咸得预谋而备问也。
臣愚不肖,草野狂戆,妄殚所闻,思补圣德之万一。
惟陛下赦其昧死,臣不胜至愿。
伏惟圣策推两汉之政,鉴方今之治,悯大辟之尚众,念寒燠之或差。
此皆陛下求治之深也。
臣闻善言古者验于今,善言天者验于人。
陛下仁慈恭俭,视民如伤。
置官立司,裁省浮费,而约赏节用,首自宫掖,则非特衣绨履革而已;
铢金尺帛不妄赐与,台池苑囿无所增饰,则非特惜十家之产而已;
内库之金以赈冻馁,散上供之以赒饥馑,则非特除惨酷之科,著胎养之令而已。
应天必以实,见异必修德。
此宜天地之气交感旁畅,遐迩之氓承风向化,俗兴礼义而年谷和熟,以答陛下之休德也。
然间有不能尔者,虽臣尝疑焉,请为陛下陈之。
臣闻人之怨咨郁于下,然后天之舒惨变于上。
故水旱为沴,本民情之未和;
民情之未和,由大辟之滋众。
盖民无常产,因无常心,则放僻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罪而刑之,孟子所谓「罔民」,此不可以不戒也。
臣窃谓方今有仁政而无仁吏,故郡县之政徒谨簿书,有司之臣讳言教化。
化不下究,则民起而触宪网;
食不家给,则人穷而为盗贼。
督邮之所获,追胥之所执,岁不下以千百数。
司徒能据法以当其罪,而未尝谕陛下所以爱养元元之意,且思有以教之。
此不亦有仁政而无仁吏邪?
刑罚积而嗟叹兴,嗟叹兴而变沴作。
则夫寒暑差僭,岂无自而致然哉?
东海一女子耳,刑不以罪,犹能感致暵旱;
况四海生齿之众,而曰死必当辜,刑必应罪,臣虽甚愚,窃未敢谓之然也。
彼文、章二帝,因敝承峻,济以宽厚,故民气既协,而天理亦应。
此其所以修而致之者。
惟陛下以教化为首务,择良有司而奉行之,然后刑辟可清,嗟叹可平,而颂声和气,固将薰蒸旁薄,发为嘉瑞。
则水旱之变,又何见于盛世哉!
伏惟圣策慕无为之治,敬何言之化,又将明贤鄙而平徭赋,定法令而清蛮貊。
革而正之,务求勿扰。
此见陛下图政之备也。
臣闻任官以资格,则虽贤有所不伸;
取人以言语,则虽鄙有所幸进。
此其所以未明也。
惟陛下稽唐虞考绩之典,仿周书黜陟之制,如此则贤鄙明矣。
臣闻户版既久,有虚名而增税;
流亡不复,有诡佃而不征。
贫以不足而重敛,富以有馀而徼幸。
至于课功调役,多寡随之。
此其所以未平也。
惟陛下采师丹限田之议,仿唐人口分之法,浸复古初,毋尚一切,如此则徭赋平矣。
臣闻之《易》于《涣》曰:「涣汗其大号」。
于《巽》曰:「申命行事」。
故先王之令也,坚如金石,信如四时,公如天地。
以陛下之圣,布美意,画良法,合于人情,熟讲而力行之,虽万世可无敝。
至于因时移易,应变屈伸,是乃所以为神化不倦者,又何患于屡更哉,顾其所设施何如耳。
臣闻四夷固不可礼谊接也。
周人上策,不过乎严守禦走集之利,俾其欲寇不能,愿臣不许而已。
陛下临御,首诏疆吏,毋得擅兴侵略。
斥堠既明,约束素定,持重养威,隐然有不可犯之势。
是以鬼章跳踉,窃据边垒,而亟缚巨魁,生致阙下。
临洮之城,辚青唐之壤,云彻席卷,天威四震,此诚今日已然之效也。
臣愿陛下谟谋岩廊,益询远略。
姚崇之意,不赏边功;
士燮之言,释为外惧。
则又何患于不诚而且未清哉!
伏惟圣策咨劭农之首务,访制礼之盛典,欲人不趋利而务节,欲士不惮劳而奏功,此见陛下讲化之勤也。
臣闻农尽其力,在敦本而抑末;
礼制其宜,当缘情而示训。
虽然,《传》曰:「礼,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
陛下德为圣人,位为天子,则夫以义起礼,固无便于此矣。
而复访臣以制宜之道,此臣所以迟疑而不知对也。
臣闻上好节义,则人不劝而自矜;
朝有爵赏,则士虽劳而不惮。
则夫不趋利而乐奏功,亦在陛下所以鼓舞之而已。
至如汉之久任可以课吏治,隋之义仓可以禦凶年,此善于今而可先者也。
兵食之滋广,服用之无制,此戾于古而为大者也。
善者以渐而复行,戾者以缓而除去,为政之善,宜必如此。
凡此数者,皆治国之大本,方今之急务。
臣既言其略矣,而陛下复策臣以天下之广,黎元之众,虑有未明而当预防者。
臣于此然后见陛下凡所以问臣者,岂徒为无用之空文,可喜之高论哉!
又将深谋远虑,而及未然之得失。
顾臣之愚,何足以识此?
虽然,仰观陛下即位以来,仁深德厚,政良俗美,务行宽大之令,悉惩苛娆之吏。
元元赤子,蒙被天地父母之恩,可谓至矣。
然臣窃虑郡县疏远之吏,或不能明朝廷指意,妄谓厌明察而简易,务为优游懦缓之治,以至见非不举,闻恶不察。
趋竞者矫以取名,偷懦者习以蒙幸。
兹风一扇,流为姑息。
此臣所大惧也。
愿陛下惩其流而塞其源,正其本以禁其末。
有若宣帝之政,信赏必罚;
太宗之治,屈己从谏。
此消弭之大略。
臣愚不识忌讳,复附于末,惟陛下裁幸。
臣谨对。
崔贵妃祖母赠楚国夫人 南宋 · 许翰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七、《襄陵文集》卷二
报本反始,莫重礼经;
爱亲明贤,是惟政干。
朕既明禋郊庙,敷佑海邦。
念本始而不忘,人谁无此;
惟亲贤而加厚,物适有宜。
某氏以鸡鸣警戒之诚,居鹊巢积累之业,是兴家室,以遗子孙。
霭庆誉之未央,知蒸尝之不辍。
表兹南海,侈尔新封。
尚英爽于神明,克钦承于宠渥。
可。
周夫人墓志铭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二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九
丰城熊君大经,忠孝人也。
余令建阳,君为主簿常勉余以善,有过必面规不少恕。
秩满,别余曰:「吾归养吾亲矣」。
既别,余逢人必问君所向,曰:「未尝出也」。
余甚贤之,犹意未必坚且久也。
绍定己丑,君閒居五年矣。
其年十一月朔,周夫人卒,起复吉州龙泉,不行。
免丧,犹不调官
余滋贤之。
君书抵余曰:「子其铭吾母也」。
盖余居田里,守宜春,使番禺,君书岁至,至必速铭。
余贤其子,又贤其母,乃序而铭之。
夫人邑之苦竹里人。
父师古,母胡氏。
年二十七,为隐君子熊炳子著之妻,三十有二年而寡,又二十有七年而卒,年八十有六。
其少也,逮事祖姑、皇舅,尊者称其孝;
其壮也,独当家事,嫁妻姑叔、字夫之庶弟,卑者怀其仁;
及其晚也,家徙而愈丰,货积而愈倍,乡党伏其智;
子孙力学,文质彬彬,预计偕者七人,州邑推其义方。
呜呼,全矣!
明年九月壬寅,葬抚州临川明贤北山之原。
五男子:大统
大经从事郎、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
大原,乡贡进士
大模、大纲。
二女子,嫁范汝翼、范伯震
统、原、纲、汝翼前卒。
孙男九人:敏孙、庄孙、达孙、能孙、同孙、咏孙,未名。
孙女十人:嫁孙誴、胡叔子、范应麟、鼎来、范定子、皮巽、廖泉,未行。
庄孙、达孙皆乡贡进士,巽登第,为袁州万载县主簿
余不及升夫人之堂而辱友夫人之子,窃以为夫人贤如孟光,洁如陶母,成家如巴寡妇,合于图史之载,而余笔力衰惰,不能有以发也,将何以慰君之哀思乎!
铭曰:
简短一篇,寂寥数句,是惟刘子之文,揭诸熊母之墓。
黄漕使循斋劄子 南宋 · 阳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八二、《字溪集》卷六
某比曾修书付何章,申候起居。
但霖雨几六十日,江水洪涨,溯流必迟延,未审已达听官否?
此间二十二日,忽闻将星无光,不胜骇愕。
此事关系不小,飞报庙堂,动经阅月。
全在上幕明贤力聚智,抚慰军民,静镇确守,环四方之境,远谍扬旅,益张胜势,使人心安堵,觇国者无得而窥,则帷幄有人,全坤生灵,恃以无恐。
杨仪当两军对垒之际,尚能南辕返旆,以走仲达
今距敌甚远,霖潦方降,百川泛溢,敌人万无窃入之谋。
此天假我修明之时,然不可不曲尽周密之防,虑外方之伺衅,敌人之起怀,以俟局势之定也。
先生暂应副四川事宜,此固臣子报国之日。
却须自监簿宣机倍道驰归,方有商略。
如文活庵亦人望所归,前时之去,元带大制参职事,亦可委曲详报,令暂回司,共为措置,庶处分得宜,切中机会。
某虽投閒置散,与蜀民同一安危,良有不遑寝食之忧。
而足下又当事任艰难之中,尤深忧爱。
所以譊譊不能自默,不觉烦僭,乞舒谅之。
此间二麦俱为积雨所伤,城壁极费修完,人心不无皇皇。
幸得晓畅军事者为主,米价亦平,殊喜人意。
学生抵今未至,想是涨江为阻,但殊不知音耗,良用忧之也。
草草占覆,伏乞台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