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为谢无逸赋梅花二首 其一 宋 · 饶节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顿有亭前春耐寒,年年扶杖雪中看。
不知谢子题诗处,比得王家第几般(自注:王立之家梅品甚多。)。
寄谢无逸 宋 · 汪革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问讯江南谢康乐,溪堂春(《能改斋漫录》卷二作乔)木想扶疏。
高谈何日看挥麈,安步从来可当车。
但得丹霞访庞老,何须狗监荐相如。
新年(《能改斋漫录》作年来)更励于陵节,妻子同锄五亩蔬。
送汪叔野水芝法酝 北宋 · 谢逸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屏居不到日边久,安得黄封印赤泥。
折遍溪堂红菡萏,酿成湘酎碧玻璃。
洞庭春色名应减,道院丹泉价益低。
聊挹小樽供寿母,烦君自注玉东西。
次韵汪信民见寄 北宋 · 谢逸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直道逢人多龃龉,高怀向我最恢疏。
不贪但守司城宝,无泽应辞季武车。
池种青莲看妙净,庭栽翠竹悟真如。
何年来过溪堂饭,小圃携篮自摘蔬。
舟中不寝奉怀齐安潘大临蕲春林敏功 北宋 · 谢逸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病夫不寐百忧集,起视斗柄东南倾。
山林畏隹万壑笑,天地黯惨孤舟横。
此身老矣几寒暑,四海茫然谁弟兄。
江西米贵斗三百,好去淮南访友生(以上《溪堂集》卷四)。
闻幼槃弟归喜而有作 其二 北宋 · 谢逸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风雨多年不对床,便当携被过溪堂。
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梅六首 其六 北宋 · 谢逸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老大无人伴我閒,忆梅幽意颇相关。
不如移植溪堂后,免使凡夫俗手攀。
醉中排闷 其三 北宋 · 谢逸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溪堂日日春光好,问柳中丞殊未来。
暂辍老妻棋局手,白头相对酌新醅。
送曹圣延刘济道归宜春 其一 北宋 · 谢逸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曹刘翰墨有家风,不学随时语更雄。
莫似溪堂老居士,十年林下坐诗穷。
郊行即事 北宋 · 谢逸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碧浪鳞鳞浅见沙,丹枫林里两三家。
舟横渡口渔翁醉,梦觉西江芦荻花(以上《溪堂集》卷五)。
汪文彬载酒率诸人过予溪堂观芝草以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为韵探得煌字 北宋 · 谢逸
押阳韵
天瑞必应诚,和气可致祥。
我如拆袜线,平生无寸长。
胡为蓬荜下,灵芝秀煌煌。
诸人喜事者,载酒来溪堂。
环观三叹息,作诗助揄扬。
似闻天道远,吉凶命靡常。
在德虽为瑞,无德恐为殃。
愿服朋友戒,修德敢怠荒。
赠权师 北宋 · 谢逸
押词韵第十五部
权师纯孝人,精诚动坤轴。
庐墓冽寒泉,色照师眼绿。
守此不动心,种彼无瑕玉。
湛净涵一德,清凉压三伏。
漱齿回馀甘,烹茶发新馥。
浣衣颒面馀,灌溉蔬畦足。
他年功用成,虹气森岩谷。
何时怀璧来,不必藏韫椟。
摩挲坏衲中,出示老尊宿(以上《溪堂集》卷一)。
广寿寺 北宋 · 谢逸
押词韵第四部
学道护心城,养生戒眉斧。
静知世味薄,老惬野僧语。
散步给孤园,邀我会心侣。
尘清不眯眼,境静可冰暑。
莲社宗远公,竹溪仰巢父。
此道不异世,今人岂愧古。
当念贫时交,重勿弃如土(以上《溪堂集》卷二)。
岁晚书怀 北宋 · 谢逸
押药韵
莫(退庐本作万)事休休复莫莫,草木归根定摇落。
穷冬日月任峥嵘,寒士胸怀要恢廓。
人言张仪舌尚在,我惭祖逖鞭先著。
君如端为梅花归,请脱青衫对花酌(以上《溪堂集》卷三)。
西江月 其七 木芙蓉 北宋 · 谢逸
押阳韵
晓艳最便清露,晚红偏怯斜阳。
移根栽近菊花傍。
蜀锦翻成新样。
坐客联挥玉麈,歌词细琢琼章。
从今故事记溪堂。
岁岁携壶共赏。
浩斋过先生语录序 北宋 · 谢逸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五
先生吾邑道德士也,姓过氏,名源,字道源,浩斋其号也。自少英伟不凡,颖异日发,日记万言,终身不遗。八岁问其父石泉先生曰:「圣贤之学,何学也」?石泉曰:「心学也」。曰:「何古多而今少耶」?石泉曰:「非有古今之殊,在人为之则至」。于是励志圣贤之学,脱去凡近,匪由师友,洞达妙奥,类多独特之见,不为空言。辞未安,虽六经有所不取;辩未当,虽先达有所必更。惟揆诸道,不狃见闻,故穷幽极深,阐微以著,识照古今,学贯三才,发为言则,奇俊雄浑,清越莹彻,义理渊微,浩乎无垠,莫探其蕴。与程子同时,而不与程子同,见《易传》一书,尤不满意,乃作《本旨》以正其失。奈何天不佑道,竟厄于火,后世鲜传,《易》道终晦,惜哉!然道不行于时,名不播于后,盖由高尚其道,神交千古。悼世汩没,少许称可,周、程、张、邵以下诸儒,鲜当其意,故贤者恶其峻,不肖者恶其厉。又不与程子相闻,而高弟常以德早卒,此所以有德有言而泯传者也。癸卯秋予道经嘉麓,老友过绍古邀予于家,出其龙图章伟陆时所编从祖《浩斋先生语录》二卷及文集十卷、《希圣三论》、《礼记刊驳》、《古乐元旨》、《君诰》十篇《、臣诰》十篇、《皇雅》百篇、《复古二十论》、《性善补偏五论》、《家范》二十篇示予。予阅之,惊叹曰:「世乃有斯人耶?濂洛之儒不是过,直与《太极》、《西铭》遗书相伯仲可也」。绍古曰:「文集秦观序之详矣,独《语录》缺,非子弗能昭其潜德,毋辞」。予非能言,素不轻序,恐艰于实。若先生者,可无愧于序矣。予虽不敏,其何以辞?呜呼!学者无徒付之空言。宣和五年癸卯秋八月望吉,临川溪堂谢逸无逸序。
按:《浩斋过先生语录》卷首,万历三十三年刻本。
寿亭记 北宋 · 谢逸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六、《溪堂集》卷七
生之必死,犹昼之必夜,而颜渊之死,孔子以为不幸,何哉?盖君子有生之道而死,为不幸;小人有死之理而生,为幸免。颜渊宜生而寿者也,夭而死,斯为不幸矣。孙升甫敷山之隐君子也,有生之道,不幸而死。诸孤葬于敷山之阳,作亭于墓前,取老子「所以死而不亡者寿」,故以「寿」名之。亭成,乞记于阳夏谢逸,表章所以名亭之意。逸曰:孔子所谓「仁者寿」,老子所谓「死而不亡者寿」,释氏以谓「无量寿」,三圣人者其言虽异,其意则同。盖仁者尽性,尽性则死而不亡,死而不亡则其寿岂有量哉?彼徒见发毛爪齿归于地,涕吐津液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而以为其人真死矣,然不知湛然常存未尝死也。呜呼!凡有形者,未始不坏,而不坏者未始有形者也。劫火洞然,虽大千且不免于坏。而昧者乃欲保七尺之躯,以为千年之计,可不大哀耶!彼孰知不坏者视百千万亿劫如弹指之顷耳,此岂世俗之所谓寿也哉?诸孤以是寿其先人,则斯亭之作,余无间然矣。遂以为记。
黄君墓志铭(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 北宋 · 谢逸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七、《溪堂集》卷八
余尝疑阮嗣宗、陶渊明平生沈酣于酒,而出处去就之际,皆合于道。其为诗虽汪洋澹泊,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是以知二子负英伟之才,而世不我用,托于酒以自遁者也。君性尤嗜酒,未尝一日不捧觞对客。然沈默畏慎,不臧否人物,勤于治生,而锐于教子,杜门屏居,律身甚严。虽不嗜酒者有所不及也。余疏于世故,与人不问亲疏,开怀吐实,而猜忌者往往记录以为怨咎,惟乐易疏达者相知尤深。始得外弟吴迪吉从游欢甚,因迪吉而得君之子洙,洙之为人盖所谓乐易疏达者也。余虽未尝识君,观洙之为人,则君之贤可知矣。君讳某,字子庄。曾祖讳某,祖讳某,考讳某,世为临川人。初室吴氏,先君八年卒,继室江氏。男三人:仲洵,季沆,孟则洙也,应进士举,有才名。女一人,嫁进士王阜。君卒于元符三年十二月庚子,葬于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壬申,享年五十三。将葬,洙泣曰:「诸孤奉先君窀穸于崇德乡黄龙原,而未有铭词以表见于后世,念朋友中莫如无逸与迪吉最善也,将请迪吉状其行,而属无逸以铭」。余不得谢,姑叙其梗概而铭之,其详则当于迪吉之文传不朽也。铭曰:
弦急则绝,水清则涅。人皆揭揭,则莫我悦。匪舌是结,匪手是掣。与世曲折,自藏其拙。有子其杰,有森其列。有堙其穴,其名不灭。
许居士墓志铭(崇宁四年十二月) 北宋 · 谢逸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七、《溪堂集》卷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熙宁五年,神考始以经术取士,是时士习诗赋,不通经术,有司患之。后三年,公以进士贡于乡。元丰之末,学者深于经术矣,而有司考校加察焉,凡与贡者人皆以为荣。公于是再举进士,盖元丰七年也。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深于诗。虽风饕雪虐、悲忧怨怼,其志未尝不在于诗也。然用以举进士而已,卒不得一官以行其志,可不大哀耶?为人沈厚寡言,喜愠不形于色。安分寡求,律身甚严,未尝游权势之门以干利达,可谓守道君子也已。娶蔡氏,生两女一男:女嫁谢逸、俞杞,皆士人;男秀实尚幼。公以崇宁四年九月甲子卒于家,其年十二月癸酉葬汝乡,享年六十。公姓许氏,讳某,字子安,临川人。曾祖讳䣘,祖讳士龙,考讳宗孟。铭曰:
读其书者盖欲行其言也,不得行其言而死者天也。自古皆有死,而痛公之无传也。后世读此铭者,其以为然耶,其以为不然?
吴德甫墓志铭(大观元年十二月) 北宋 · 谢逸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七、《溪堂集》卷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德甫天资强敏人也,嫉恶而尚气,以然诺重里中。里中人皆敬惮之,事有不可于心,私自谋曰:「吴公无乃知之耶」?其治生理则如孙吴之用兵,奇正相生,虽有智者莫窥其端,故仰事俯育,皆有馀资,他人逐逐,德甫裕如也。然家虽丰而不侈,身虽泰而不吝,折节下士,恭而有礼。不然,孰能致宾客之多如此哉?尝慨然叹曰:「世人之所乏者非财也,惟佳子弟乃所乏耳」。于是益聚书,缮舍馆,卑辞厚币以聘贤者,而俾子弟从事于文学。故其弟京子卿信古人之道,而自佚于邱园。其子轩锐于学而敏于文,肄业乡校,蔚有休声。以子卿之恭知德甫之友,而德甫之慈,以轩之孝知之矣。惟慈与友,皆本于仁。呜呼,不仁而行于世,岂人也哉!德甫抚州之金溪人,名伯武,姓吴氏,德甫其字。讳文雅,以财甲一乡、种德以裕后昆者祖也。讳庠,治儒术、从周先生亶甫游者,考也。先胡氏、后邓氏者,妻也。轩、轸、輗、辅、辂、轮,六男子也。周璆、李琮,两女婿也。德甫年六十二,以疾卒于家,是为崇宁五年十二月辛未也。葬于延福乡怀义里黄金之原,是为大观元年十二月丁酉也。状德甫之行而乞铭于余者,冯卓闳中也。听闳中之言,而信德甫之行,于是叙而铭之者,谢逸也。铭曰:
理财如用兵,嫉恶如去草。币帛以聘师儒,觞豆以燕父老。子修词而怀德,弟嘉遁而乐道。虽寿夭不僭在人,有德者是为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