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方会”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杨岐会老语录元祐三年立春日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二、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七卷
杨岐会老跨三脚驴,入水牯牛队中,拽把牵犁,种田博饭。
横吹玉笛,饱吞蒲,四十年来,丛林以为奇特。
岂不闻三世诸佛说梦,诸方老宿说梦,是杨岐当日语。
不知杨岐自作梦后,还觉也未?
若要清风再振,旧重行,明眼底人试将此录看。
元祐三年立春日无为子杨杰书于望海楼
夹山第十五代本禅师塔铭1109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石门文字禅》卷二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寺
师讳智本筠高安郭氏子。
生五岁大饥,有贵客过门,见其气骨,留万钱与其父母,欲携去。
祖母刘适从旁舍归,顾见怒曰:「儿生之夕,吾梦天雨华吾家,吉兆也。
宁饥死,不以与人」。
推钱还之。
既长大,游报慈寺,闻僧说出家因缘,愿为门弟子。
刘氏喜曰:「此吾志也」。
年十九试经为僧,明年受具足戒,即往游方。
时云居舜老夫、开先暹道者,法席冠于庐山,师往来二老之间。
久之,闻法华端禅师者深为法窟,气压丛林,盖临济九世之孙也,而杨岐会公之的嗣也,师往谒之。
遂留十年,名声远闻。
舒州太守李公端臣,请说法于龙门,辞去之日,领众送之。
师马逸而先,顾曰:「当仁不让」。
笑谓大众曰:「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其父子法喜游戏多类此。
未几,屏院事,乃还庐山
曾丞相翰林学士出领长沙,以礼迎居南岳之法轮,学者争宗向之。
迁居南台,自南台迁居道林,自道林迁居云盖,自云盖迁居石霜,凡十三年,道大显著,劝请皆一时名公卿。
师既老矣,而湖北运使公举必欲以夹山致师,师亦不辞,欣然曳杖而去。
人登问之,答曰:「系情去留,岂道人事?
湖南湖北,真一梦境尔,何优劣避就之耶」?
大观元年上元夕,沐浴更衣,端坐终于夹山之正寝,阅世七十有三,僧腊五十有二,阇维齿骨,数珠不坏,葬于乐普庵之西。
师性真率不事事,胆气盖于流辈,作为偈语,肆笔而成,亦一时禅林之秀者。
余未识师,闻清凉洪禅师言其为人甚详。
后二年,门人处晓出开福英禅师所撰行状来乞铭,铭曰:
定慧圆明,力无所畏。
显于湘南,遂起临济
学者如云,异人辈出。
与南,绝群超逸。
号末法中二甘露门
夹山本,实的孙。
七移法席,籍其声华。
迅机雄辩,能世其家。
放怀清真,亦足风味。
睥睨死生,盖其一戏。
白塔林间,矫如飞鹤。
不涉春缘,碧岩花落。
杨岐会禅师真赞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六、《竹溪先生文集》卷二二
迦罗眼辽天鼻,喝下全机失临济
端公演公俱错,从此儿孙遍天地。
杨岐方会禅师语录序皇祐二年二月 宋 · 释文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
李唐朝有禅之杰者马大师,据江西泐潭。
出门弟子八十有四人,其角立者,唯百丈海,得其大机
黄檗运,得其大用,自馀唱导而已。
出颙,颙出沼,沼出念,念出昭,昭出圆,圆出会。
初住袁州杨岐,后止长沙云盖。
当时谓得其大机得其大用,兼而得者,独会师欤。
师二居法席,凡越一纪,振领提纲,应机接诱,富有言句,不许抄录。
衡阳守端上人默而记诸,编成一轴。
愚仰惠师之名久矣,因就求其编轴,焚香启读。
大矣哉!
师之机辩也,若巨灵神劈开太华、首阳,河流迅急无凝滞。
匪上上大乘根器,曷能凑之乎!
命愚为序,贵师之道流传天下。
且会师之名与道深,于识者悉闻之,故不可辞饰,但实序其由。
袁州宜春人姓冷氏,落发于潭州浏阳道吾山。
俗龄五十四,卒于云盖山,塔存焉。
皇祐二年仲春既望日,湘中苾刍文政述。
按:《古宿尊者语录》卷一九,频伽藏本。又见《大正藏》卷四七。
嘉州德山和尚塔铭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九、《九华集》卷二○
金山大浮图印公,具书载其师遵法业佛之道云云以来。
未几,则又以其徒慧海之状来,曰:「吾师虽老空山,亦既克终且寿矣。
凡谓沙门,空义也,空者不足以存,存纪夫空者,其又足以存耶?
然吾有请于君子,义于何属?
吾将以振吾流也」。
予于是可其请。
师名靖素,汉嘉人,族李氏,家世顺善,性坚忍,服劳屏玩,年十九,得度于德山绍觉师,受具于丁真师。
盖常游行西州,退而山栖,因自奋曰:「闻之佛者,吾祖法吾门也。
分门者戾祖,吾佛所不印矣。
所谓禅那者,经与律者,不识则三,贯之则一,吾识之矣。
且一水顾异月,万窍顾异风乎」?
遂发《楞严》诸秘于师旦道人,又通《圆觉》、《华严》大论于歇岩、道融诸师。
最后从大峨长老遵奇游,与九顶照通书,此两人者有徒众,禅学明备,雅素绝人者也。
师依倚既久乃去,由是语默有本,其自植类此。
先是德山外边三峨,三峨者,大士普贤所庐也。
凡四方旁近郡行游礼敬,春尽日数十百车,衲士过客良勤。
然间有内行不治,宾游益落。
师用严节度,具客舍,舍上之同流闻声亦皆至,至悉可久,虽不至者亦称予不衰
师又常裒己所有,易置田以饭九顶堂聚者,人怪之故,师笑曰:「取之四众则予之四众,我道盖是矣」。
嗟乎,师可谓善导,且予人之周也。
年七十有二,腊五十有三,乾道元年九月初示疾,既七日乃逝,十月阇维之薪尽,得不坏者二,遂塔于山之南,馀骨畀之,法导师旨云。
弟子二人曰宝灯,曰宝印金山师也。
慧海智平、智穆、智观、慧慈、慧崇等三十人,慧海殊通,故馀亦有闻。
师天姿粹纯、律守严甚。
尝曰:「我之威仪,自视无不足。
所不足者,少林别传之旨播于南州,吾不能东,以较吾之所有,吾命也。
且吾宗迦叶始以一笑得诸其师,而临济以喝接诸。
其所以师其戒光定力,相烝相摩至今者,诚有伟于造物者也。
临济数传而得杨岐会,三传而得圆悟勤起而临济之道益大。
今吾之邻曰某峰民者,实主于勤之室者也。
吾契之,吾何其病」!
乃复命尽民之道,其后摘之使东,曰:「吾今尘垢死生矣,汝无庸侍我。
盖四方充然,圣谛廓然,汝得吾亦得也」。
即以故征行江上,决择孤明,诸公贵人至俛首礼之,延坐道场,井井皆冠三吴者。
人皆以圆悟为不死,而扬岐之路不荒矣。
呜呼,其非师力也乎?
其不尚可铭也乎?
铭曰:
三峨环环与天齐,大士庐山所滋。
彼金光界飞参差,下相观瞻敢瑕疵。
有庸者子溷尔缁,六凿颠倒心体披。
类污神山窈厥辉,谁欤返此素以之。
口翻大论与毗尼,律精非传律自持。
融三以一昭厥垂,唯大弟子秉佛机。
慧风曾扇南东施,我知其根慰所思,有欲崇之此其师。
重修转般仓记景定五年六月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黄氏日钞》卷八六、《永乐大典》卷七五一五、道光《京口山水志》卷一一、光绪《丹徒县志》卷五四
景定元年春,圣天子奋张天威,再安区夏。
四阅祀而当癸亥岁,于是边烽之熄浸久矣,方且兢兢军国事,凡切于边者日益蒐讲,谓京口转般仓尤两淮军饷襟喉,赐缗钱五十万、米以石计者千有三百,用鸠工新其旧。
岁十一月建鼛鼓,明年春告成。
董役官刘安辇石请记工致,余曰:「是奚足哉?
盍记其大者乎」?
或曰:「仓旧八十廒,今修六十有一,已仆不存者十有八,行且并新之,盍记诸」?
余曰:「是亦奚足哉?
盍记其大者乎?
绍兴七年,我高宗向子諲之请,始以昔之置于泗、真者置京口
当是时,诸将方会师江上,勃勃乎争驱而进,指日恢中原,转般之事如之何可一日缓?
未几,柄国者摧一世之豪杰而夺之兵,托名四大屯廪之不容出,尚安以转般为哉?
仓于是易名曰大军。
君子观薛雄飞书仓氏听壁,谓今大军仓尚榜称转般,使人于邑不自胜。
淳熙初,我孝宗复度地旧仓之西为今仓。
方是时,上亲阅精锐,日夜感厉,虽一饭未尝忘中原,如之何不于转般重留意?
嘉定更化,增饬唯谨,云屯百万,今犹赖之。
奈何法久而弊,至有张大籴事者,尝倚转般为子母相私之地,虽营葺之费一毫不以请于朝,识者终不以为然。
于戏噫嘻!
然则转般之关系不其大矣乎?
盖仓之兴也,未尝不出于朝廷;
而其弊也,未有不因于有司。
出于朝廷也,未尝不为经久博大之规;
而其属于有司也,未有不流于侵寻便私之失。
仓之更革乎军实所系,军之弛张乎国势所关。
惟我祖功宗德格于皇天,圣子神孙绳绳克肖,由绍兴而有淳熙,由淳熙而有今日,复覈其事而一新其修,其费胥朝廷出,无异畴曩建立之初意。
除有司之蠹穴,昌三军之司命,此其规模功用当如何,而独记工役哉」?
言未既,众慷慨动容,于是知大义之在人心,其不可磨灭如此。
乃拜手稽首,歌以飏之曰:转般之新兮绍兴,尝饷军兮三京,谁与易之兮犹名大军?
转般之再兮淳熙,将何为兮规恢,谁与专之兮转而自私。
转般之修兮吾皇,士饱马腾兮行恢故疆,增光二宗兮世世其毋忘。
景定五年甲子六月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