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颂古一首 南宋 · 释师一
九夏安居不论心,胡芦水上捺教沉。
忽涌向人西边出,惊起沙鸥乱白蘋(元了觉、师坦《续藏经·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二)。
祭石田法薰禅师文 宋 · 李镠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六四
嗟嗟石田,道尊德伟。倒指江乡,如师无几。先君爱师,犹黄檗似;师重先君,逾裴公美。我亦从游,承先君志,一往一来,山林朝市。续倅宣城,妙墨远寄。迨归池滨,相望千里。旋闻示疾,宝寿退止,省问莫前,累遣药饵。日冀康复,胡为不起!遗讣踵门,悽其罔既。来扣岩扃,灵踪远矣,翻忆笑言,音犹在耳。遗像堂堂,松山岿岿,拜手难提,荐此芬菲。
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末,续藏经第二编第二七套第一册。
吴道夫乞语 南宋 · 释法薰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走得波波两履穿,担头书卷未能捐。
待君患过维摩病,却好重来见石田。
颂古十首 其十 南宋 · 释法薰
押麻韵
曾到未到俱吃茶,为君抉出眼中花。
犀因玩月纹生角,象被雷惊花入牙(以上《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二)。
维摩赞 南宋 · 释法薰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四
据坐胡床,风悄悄地。
四八痴人夜走,未免落他圈樻。
七佛之师,也遭连累。
石田当时在傍,只消打个喷嚏。
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四。
题参政楼公二圆相图 南宋 · 释法薰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三
皎然书平定字,攻愧写二圆相,引得多少平人望云上树。
且喜两没交涉,要知的实,却须亲见石田。
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四。
题卐庵墨迹 南宋 · 释法薰
六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三
卐庵空里采花,诸人石上种藕。
三点前三点后,动南星蹉北斗。
山僧口似磉盘,舜若多神失笑(以上《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四)。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十六 南宋 · 释法薰
押词韵第十七部
佛祖真机,曾无准的。
钩锁连环,刀挑不出。
石田有个道处,未必诸人委悉。
摩诃般若波罗蜜,甚深般若波罗蜜。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三十 南宋 · 释法薰
押词韵第四部
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步。
倒腹倾肠,翻成露布。
石田顶戴诸人,争敢丝毫错误。
却忆王老师,不打这破鼓。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四十五 南宋 · 释法薰
押词韵第四部
今朝五月五,石田无剩语。
打破鬼门关,三更日卓午,明眼衲僧迷却路(端午)。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六十 南宋 · 释法薰
未过蒋山关,须过蒋山关。
过得蒋山关,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平地鼓洪波,青天撒白雨。
石田笑嘻嘻,未敢轻相许。
射虎不真,徒劳没羽。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六十七 南宋 · 释法薰
押尤韵
众流成海,众毛成毬。
一棚俊鹘,儒雅风流。
石田无一事,坐地看扬州(谢执事)。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六十八 南宋 · 释法薰
石田乍到,人事纷纷。
拈得鼻孔,失却眼睛。
佛法二字,不怕烂却,且听诸方行棒喝。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七十六 南宋 · 释法薰
押词韵第十八部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有祖以来,话作两橛。
石田好是明明说,八十翁翁嚼生铁。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一百三十二 南宋 · 释法薰
押屑韵
寻常颠说倒说,何曾开口动舌。
不妨雪上加霜,更与诸人一决(以上辑自了觉编《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语录》 以上《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一)。
偈颂六十八首 其四十九 南宋 · 释法薰
不识字却识字,合识字却不识字。
石田恁么判断,且道意在于何。
万人争仰处,一箭落双雕(谢书记藏主。举藏主问僧:何不看经?僧云:不识字。主云:何不问人?僧叉手进前云:这个是什么字?主无语)。
示炬都寺 南宋 · 释法薰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二、《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三
五湖衲子,一锡禅人,未见石田,不妨疑著,及乎见了,元来只是头白齿黄,面貌棱层,一个老和尚,禅道佛法在什么处?这里眼里有珠,决定乞火和烟得,担泉带月归。若是迟迟疑疑,旋向意下丹青,一只金刚箭,透过顶门上,什么处去也?所以陈睦州唤僧,僧回首,州云:「担板汉」!又云:「见成公案,放你三十棒」。这老鬼将一百二十斤担子顿在人肩上,只要你僚起便行,岂容脚前脚后?若要祖师西来意,西来无意与你参。须是脚跟下红线子断,便是一员无事道人;若红线子未断,百匝千重,铁网缦空,如何透得?饶你透得,前头大有事在,不是苦心人不知;待你透得,方知石田不是临危悚人。咄,寐语得也未!
回少保孟节相法语(送寿像来宝寺) 南宋 · 释法薰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三
腊月五日,有一没量大汉从西方来,突然在山僧面前寒温语话,一切寻常,幸然无事。无端却言捉得灵山大众真赃,令山僧点检。山僧子细看来,只是无主赃,赃不劳再勘。末后又令山僧下转语,有处不得道,无处不得说,太无厌生。殊不知山僧每日著草鞋,在无庵肚里过了数百遭,既是屋里人,岂得不知不觉?且道前来没量汉向甚处安顿,送在宝寿接待院,高高挂起,烧香薰他鼻孔,令五湖四海衲子到来一一勘过,看这汉面皮厚多少。咄!
跋游丞相为印上人书心经 南宋 · 释法薰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四
《般若心经》,大资相公所书,一字是一字,印上人授持,一句是一句。石田不敢措一浮辞,以谤真实义谛。
双井记 南宋 · 郑清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咸淳临安志》卷七八、《淳祐临安志·辑佚》卷三、雍正《西湖志》卷五、安晚堂集辑补
水于天壤间无所不通,然有聚焉,有会焉。舍望洋向若,则湖者水之聚,江者水之会也。钱塘左江右湖,湖滨江岸,湖之泉皆有所丽而不克以自立。方雨盈于浍,瀑飞于山,濯烟岚而走尘陌,汪洋衍肆,可润而潴,可渎而注,可沚而环也。至于遥岑不云,平畦断遂,水之行乎地中者,江湖实驱而有之。或未旱而绠汲匮,虽灵山福地不免焉。净慈为寺,甲于杭,负山面湖,出清泚而胶渌净,宜若不啬于泉也。而铿鲸击鼍,千衲颐哺,斋盂茗碗,漱风咽月,搰搰乎晨夕之供。水之畔湖,而私于井者不给,则取馀于湖,山君恧焉。法薰之来,驭禅以律而梵矩严,约众以己而缁计裕,增旧濯新,无一或阙。定馀,周视其庭,慨然叹曰:「美哉!山虖之有斯刹也,而犹病于汲」。以锡扣地而祝曰:「井于斯,泉于斯」。众粲然笑,谓:「是信有泉耶」?薰弗为画,亟召工具畚锸,斸佛殿之前隙,为双井对峙,未寻而液,未丈而淄,及泉而濆涌,既甓而泓渟,不与时亏溢,胥异之。噫!斯泉之所以异者,涵翠麓之寒清,窍灵源而独出,非假道于江而借资于湖也。其潜也如遁,其见也如期,深以蓄其德,高以下其施,其犹特立之君子而能择其人者欤?是可尚已。薰复崇二亭以贲其上,而谒记于予。予辞曰:「孤山六一泉,实欧、苏惠勤之胜迹,故以泉名于湖。兹泉也,固非偶然者,若重以记,无嫌自诡于先贤乎」?薰曰:「天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盖未始无配,吾将进双井而友六一,则孤山之泉不孤矣。否则欧、苏笑人寂寂,于记乎何逊」?余无以辞,因识其颠末,而系之以铭云:水胎于乾,而育于坎,凌高沃深,不召而感。彼悍如恭,以血饮兵。属鞑一呼,枮甃倏盈。相是幻泉,为法之乳。寂以心法,如子得哺。昔泉之閟,蛰于九渊。垢佛渴祖,为薰出焉。清夏燠冬,蒸云化雨。泽我大地,洗众生苦。我笑谓薰,口吸西江,一滴不咽,付此双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