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上书请宥刘恺永元十年 东汉 · 贾逵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一
孔子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
窃见居巢侯刘般嗣子恺,素行孝友,谦逊洁清,让封弟宪,潜身远迹。
有司不愿乐善之心,而绳以循常之法,惧非长克让之风,成含弘之化。
前世扶阳侯韦玄成,近有陵阳侯丁鸿、𫑡侯邓彪,并以高行洁身辞爵,未闻贬削,而皆登三事。
今恺景仰前修,有伯夷之节,宜蒙矜宥,全其先功,以增圣朝尚德之美(《后汉·刘恺传》)
窦宪邓彪等诏章和二年三月庚戌 东汉 · 章德窦后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
先帝以明圣,奉承祖宗至德要道,天下清静,庶事咸宁
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外有大国贤王并为藩屏,内有公卿大夫统理本朝,恭己受成,夫何忧哉!
然守文之际,必有内辅,以参听断。
中宪,朕之元兄,行能兼备,忠孝尤笃,先帝所器,亲受遗诏,当以旧典辅斯职焉。
宪固执廉让,节不可夺。
今供养两宫,宿卫左右,厥事已重,亦不可复劳以政事。
太尉邓彪,元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群贤首,先帝褒表,欲以崇化。
聪明康强,可谓老成黄耇矣。
其以太傅,赐爵关内侯录尚书事,百官总己以听,朕庶几得专心内位。
于戏!
群公其勉率百僚,各修厥职,爱养元元,绥以中和,称朕意焉(《后汉·和纪》,又略见袁宏《后汉纪》十二,又见《艺文类聚》四十八,《御览》二百六,二百十引《汉官仪》)
邓彪为太傅录尚书 东汉 · 汉和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
太尉邓彪,无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群贤首。
其以为太傅录尚书事,百官总己以听,庶得专位内之事(《北堂书钞》五十九、《艺文类聚》十、《初学记》十一、《御览》二百十并引应劭《汉官仪》)
刘恺永初元年 东汉 · 陈忠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二
臣闻三公上则台阶,下象山岳,股肱元首,鼎足居职,协和阴阳,调训五品,考功量才,以序庶僚,遭烈风不迷,遇迅雨不惑,位莫重焉。
而今上司缺职,未议其人。
臣窃差次诸卿,考合众议,咸称太常朱伥、少府荀迁。
臣父宠,前忝司空、迁并为掾属,具知其能。
能说经书,而用心褊狭,迁严毅刚直,而薄于艺文。
伏见前司徒刘恺,沈重渊懿,道德博备,克让爵士,致祚弱弟,躬浮云之志,兼浩然之气,频历二司,举动得礼。
以疾致仕,侧身里巷,处约思纯,进退有度,百僚景式,海内归怀。
往者孔光师丹,近世邓彪张酺,皆去宰相,复序上司。
诚宜简练卓异,以厌众望(《后汉·刘恺传》)
汉官仪上 其四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和帝丁酉策书曰:「故故尉邓彪,元功之族,三让高,海内归仁,为群贤首,其以太傅(案:《北堂书钞》、《初学记》、《艺文类聚》俱引作「太尉」)录尚书事。
百官总己以听,庶得专位内之事(《北堂书钞·设官部》,《初学记·职官部》,《艺文类聚·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两引)」。
丁鸿 西晋 · 华峤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六
《论语》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行道乎,故尝请论之」。
孔子曰:「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
然则太伯出于不苟得,未始有于让也。
是以太伯称贤人,后之人慕而徇之,夫有徇则激诡生,而取与,妄矣。
故夫邓彪刘恺,让其弟以取义,使弟非服而己享其名,其于义不亦薄乎?
又况乎干有国之纪,而使将来者妄举措哉!
古之君子,立言非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乎哉!
丁鸿之心,其本主于忠爱,何其终悟而从义也?
以此殆知其徇尚异于数世也袁宏《后汉纪》十三)
本卫状顷者内有警急羽林将军敬伟不避危险斫门斩关诛锄逆贼肃清宫禁元功盛勋合加旌赏左右羽林卫二条) 唐 · 张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三
期门骑士。
五营骁健之夫。
羽林孤儿。
六郡良家之子。
既兼都尉
实号岩郎
甘延寿之武勇。
傅介子之趫捷。
如貔犷烈。
莫与之争。
如鹖冲飞。
死而无退。
自非邓彪贵冑。
窦固名家。
岂可滥厕戎麾。
叨居武禁。
顷者鸱枭反噬。
蜂虿成妖。
衅发床褥之间。
灾生肘腋之下。
虹穿白日。
星孛紫微。
时惊触瑟之虞。
遽有献图之变。
敬伟不承制敕。
辄入宫闱
骑列青规。
兵交黄屋。
犯龙苑之禁。
尚供严刑。
鹿门之关。
犹思干纪。
岂有白鹇飞阁。
列阖长驱。
元武仙楼。
冲扉直进。
侮弄兵器。
震动乘舆。
论功虽则可嘉。
议罪便当不敬。
以勤补拙。
终过重而劳轻。
以力酬愆。
即罪大而功小。
何者。
经纶秘算。
不忤于密图。
君臣恒规。
理存乎大体。
勃鞮斩袂。
晋主纳其忠。
管仲射钩
齐桓任为相。
怒封雍齿
劝一志于人臣。
泣斩下公。
惩两端于军将
鄢陵述命。
竟守前荣。
里克施恩。
便招后谴。
春秋之明诫。
今古之崇规。
劳不足称。
罪宜先结。
仆射 唐 · 杜佑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七
仆射秦官。
其名则微。
其职甚细。
东汉以后。
虽委任渐重。
职司会府
而非百僚师长之职也。
又按丞相亦秦官。
秦氏每偫臣上表。
皆云丞相臣某为首。
汉之宗臣。
萧何丞相
汉仪。
丞相进。
天子御座为起。
在舆为下。
有疾。
法驾至第问。
得戮二千石
申屠嘉欲斩内史晁错是也。
霍光受顾托之重。
之地。
昌邑王
上表太后
丞相臣敞为首。
大司马大将军次之。
其尊崇如此。
中间尝置左右丞相
亦尝改为相国
亦为大司徒
大抵汉之丞相
是为三公
于天下无所不统。
后汉亦以三公宰相
司徒西汉丞相也。
其后或为丞相
或为相国
或为大丞相
虽互为之名。
其实一也。
曹公司马师赵王伦王敦王导刘义宣齐高帝梁武帝尔朱荣陈武帝侯景献武隋文帝皆为之。
历代多非寻常人臣之职。
亦多为赠官。
然自秦以降。
实居百僚之长。
尚书令统领众务。
提举纲目。
仆射贰之。
诚为崇重。
且非统国政宰天下之任。
侍中中书令
如直以尊崇则太师
不然。
上公太尉始可长命百僚也。
龙朔中天宝初
尝改侍中中书令左右相
远协伊尹仲虺左右相
周公召公成王为左右之义。
斯诚允当。
或谓尚书令仆射录尚书之职。
是官之师长
按前代录尚书
霍光张安世王凤赵喜牟融邓彪张禹李固王导褚彦回齐明帝之徒。
或是三师
或是三公
或是大将军大司马兼之。
皆秉朝政。
古冢宰
百官总已。
实宰辅也。
其时别自有令仆。
仆射虽尝改为丞相
名同而职异。
品秩又未崇极。
上有三司三公尚书令
岂比前代丞相受任也。
其袭旧名无实者。
若今刺史皆云使持节
按前代使持节
得戮二千石
其王公已下封国
皆南面臣人。
分茅建社。
开府仪同三司
则礼数班秩。
皆如三公
置府辟吏。
今并岂有其实乎。
此例甚不能遍举。
安有仆射因改丞相之名。
都无丞相之实。
而为百僚之师长也。
又与丞郎绝礼。
若隔品致敬。
诸司长官
与隔品僚属。
其可绝礼乎。
斯不然矣。
谨议。
贺枢密尚书 其一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文庄集》卷一七
伏以朝廷巡祭于后祗,严配于神壤。
惠加无际,庆洽有生。
饮至辨仪,既行清庙;
畴庸命爵,首拜元臣。
凡受甄陶,罔不欣抃,伏惟庆慰。
恭以吏部天官,《周礼》谓之太宰
尚书古职,《虞典》实曰纳言
汉仪首冠于列曹,魏制统司于选职。
大则综釐庶政,次则品择九流。
世奖茂勋,代无虚授。
伏况国家崇端右之职,须经远之材。
简铨筦而正司,率宰衡之兼总。
以是望高台铉,任重名
为一人乃眷之资,作九服具瞻之地。
岂止联曹建礼,奏事明光。
象北斗之枢仪,总南宫之喉舌。
伏惟某官允釐帝载,敷道化源
左雄奏章,动为故事;
唐约表疏,出自手书。
郭贺仁明,子鱼清净。
议事务从于宽大,临下尽削于烦苛。
天光自比其丹青,蜀剑岂方其明达
万事不理,谁赓胡广之歌;
三让弥高,屡下邓彪之诏。
惠加含恤,道服󲦤绅。
授符则戎后欸关,借箸则羌豪厥角。
四方无事,万国可封。
辅成垂拱之功,肇建东巡之议。
司先置则瑞芝蜂涌,纪鸿猷则丽藻金相。
暨汾水颂祇,扈鸾旗于驰道;
神光烛夜,奉龙衮于方坛。
礼备玄黄,功高钟鼎。
以是职弥崇于四辅,官独守于六卿
伟齐以仆射无司,平叔侍中并领,比之圣日,难望清尘。
然而晋宠茂先,尚开五府;
轩崇风后,合冠三阶。
冕旒注意以非常,圭组倾心而久待。
某栖投有素,欣幸最深。
其如四海无亲,三台寡援。
生成有路,只期文命之昌言
荐进非材,敢望巨源之密启。
刘恺丁鸿孰贤论1061年8月17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栾城应诏集》卷一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下之让三:有不若之让,有相援之让,有无故之让。
让者,天下之大功大善也。
然而至于无故之让,则圣人深疾而排之,以为此奸人之所以盗名于暗世者也。
昔者公族穆子之让韩起范宣子之让智伯,宣子穆子中心诚有以愧于彼二人也,是不若之让也。
舜之命禹也,让于皋陶
其命益也,让于朱虎、熊罴。
皋陶之不能当禹之任,朱虎、熊罴之不能办益之事,亦已明矣,然犹让焉者,此所谓相援之让也。
夫使天下之人皆能让其所不及,则贤材在位而贤不肖不争;
皆能让以相援,则君子以类升,而小人不能间。
此二者,天下之大善也。
然而至于无故之让,则天下之大不善也。
东汉之衰,丁鸿邓彪刘恺此三人者,皆当袭父爵而以让其弟,非是先君之命,非有嫡庶之别,而徒让焉,以自高于世俗,世之君子从而讥之。
然此三人者之中,犹有优劣焉。
刘、邓让而不反,以遂其非;
丁鸿让而不终,听其友人鲍骏之言而卒就国。
鸿之所以优于刘、邓也。
且夫闻天下之有让,而欲窃取其名以自高其身,以邀望天下之大利者,刘恺之心也;
天下之让而窃慕之,而不知其不同,以陷于不义者,丁鸿之心也。
推其心而定其罪,则在可戮,而鸿为可恕。
此真伪之辨也,贤愚可以见矣!
范晔曰:「太伯伯夷未始有其让也,故太伯称至德,伯夷称贤人。
末世徇其名而昧其致,则诡激之行兴矣」!
若夫邓彪刘恺让其弟以取义,使弟受非服,而己受其名,不已过乎!
夫君子之立言,非以茍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未悟者;
立行非以茍显其身,将以教天下之未动者。
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乎?
丁鸿之心主乎忠爱,何其终悟而从义也,异乎二子之徇名者也。
嗟夫,世之邪僻之人,盗天下之大利,自以为人莫吾察,而不知君子之论有以见之,故为国者不可以不贵君子之论也!
郑左相除太师魏国公(辞免太师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四五、《可斋杂藁》卷五
制麻诞播,魁柄载持。
不必备官惟其人,谦处维垣之贵;
爰立作相置诸左,晋封大国之荣
九鼎尊安,八埏闿怿。
眷本朝之上宰,图共政以旧人。
潞国至和之二年,则乃首台之重陟;
复岐公于隆兴之初祀,亦由次辅以后升。
大册耸闻,前修不迈。
恭惟某官器闳而用博,诚立而明通。
王佐才,务引其君于当道;
曰大人者,将以先知而觉民
公论恃之以统盟,善类倚之为宗主。
自还公衮,叶辅宸旒。
持劲节之冰霜,缔隆知于金石。
慨念治功之辽邈,图回世运之艰屯。
酬酢几微,坚凝力量。
统百官而抚夷夏,遂万物以理阴阳。
咨尔股肱,比三年而为国;
隆吾体貌,咸一德以享心。
上方待之以不名,公愈退然而毋伐。
兹颁九命,式副群情。
然且陈善责难,俯陋姚崇十事之说;
辞荣就列,远愈邓彪逊之高。
对扬帝训之丁宁,密勿阿衡之倚赖。
冠荣枢斗,衍赋公圭
盖将毕大儒熙载之工,了以副明主仰成之意。
第惟事会,尚费谟猷。
善化更,虽类解以方调之瑟;
师老财匮,殆如张而未弛之弓。
抑猷关尺脉之證深,未易方七剂之效速。
旁观泛论,虽非贾谊陆贽以能言;
毕志尽忠,孰识如晦、玄龄之不易。
窃窥倖奏,敬叹盛心。
譬彼中流,驾万斛之航而必届;
戛乎行道,审六马之驭以何难。
天其开治平之期,时则赖扶持之力。
器旧人求旧,无疆惟休;
德新日又新,永膺多福。
某穷阎屏迹,大厦囿身。
蒙化治之生成,今睹明伦而鼓舞。
谴名未洗,岂敢希人才册子之收;
庆颂喧传,犹愿效儒士歌诗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