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遗杨佛嵩书 北魏 · 许谦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一
夫杖顺以剪逆,乘义而攻昧,未有非其运而显功,无其时而著业。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军,必望克赴。将军据方邵之任,总熊虎之师,事与机会,今其时也。因此而举,役不再驾,千载之勋,一朝可立。然后高会云中,进师三魏,举觞称寿,不亦绰乎(《魏书·许议传》。慕容宝来寇,太祖使谦告难于姚兴。兴遣将杨佛嵩率众来援,而佛嵩稽缓。太祖使谦为书,以遗佛嵩。)。
自称凉公领秦凉二州牧奉表诣阙 西凉 · 李皓
出处:全晋文
昔汉运将终,三国鼎峙,钧天之历,数钟皇晋。高祖阐鸿基,景文弘帝业,嗣武受终,要荒率服,六合同风,宇宙齐贯。而惠皇失御,权臣乱纪,怀悯屯邅,蒙尘于外,悬象上分,九服下裂,眷言顾之,普天同憾。伏惟中宗元皇帝基天绍命,迁幸江表,荆阳蒙弘覆之矜,五都为荒榛之薮。故太尉、西平武公轨,当元康之初,属扰攘之际,受命典方,出抚此州,威略所振,声盖海内。明盛继统,不陨前志,长旌所指,仍辟三秦,义立兵强,拓境万里。文桓嗣位,奕叶载德,囊括关西,化被昆裔,遐迩款藩,世修职贡。晋德之远扬,繄此州是赖。大都督、大将军天锡,以英挺之姿,承七世之业,志匡时难,克隆先勋,而中年降灾,兵寇侵境,皇威遐邈,同奖弗及,以一方之师,抗七州之众,兵孤力屈,社稷以丧。
臣闻历数相推,归馀于终,帝王之兴,必有闰位。是以共工乱象于黄、农之间,秦项篡窃于周汉之际,皆机不旋踵,覆餗成凶。自戎狄陵华,已涉百龄,五胡僭袭,期运将抄,四海颙颙,悬心象魏。故师次东关,赵魏莫不企踵;淮南大捷,三方欣然引领。伏惟陛下道协少康,德侔光武,继天统位,志清函夏。至如此州,世笃忠义,臣之群僚,以臣高祖东莞太守雍、曾祖北地太守柔荷宠前朝,参忝时务,伯祖龙骧将军、广晋太守长宁侯卓、亡祖武卫将军、天水太守安世亭侯弇毗佐凉州,著功秦陇,殊宠之萨,勒于天府,妄臣无庸,辄依窦融故事,迫臣以义,上巨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臣以为荆楚替贡,齐桓兴召陵之师,诸侯不恭,晋文起城濮之役,用能勋光践士,业隆一匡,九域赖其弘猷,《春秋》恕其专命,功冠当时,美垂千祀。况今帝居未复,诸夏昏垫,大禹所经,奄为戎墟,五岳神山,狄污其三,九州名都,夷秽其七,辛有所言,于兹而验。微臣所以叩心绝气,忘寝与食,雕肝焦虑,不遑宁息者也。江凉虽辽,义诚密迩,风云苟通,实如唇齿。臣虽名末结于天台,量未著于海内,然凭赖累祖宠光馀烈,义不细辞,以稽大务,辄顺群议,亡身即事。辕弱任重,惧忝威命,昔在春秋,诸侯宗周,国皆称元,以布时令。今天台邈远,正朔未加,发号施令,无以纪数,辄年冠建初,以崇国宪。冀杖宠灵,全制一方,使义诚著于所天,立风扇于九壤,殉命灰身,陨越慷慨(《晋书·凉武昭王传》,又《十六国春秋》九十一,义熙元年,改元建初,遣舍人黄始梁兴间行奉表诣阙云云。)。
乐浪公主下嫁蠕议 北燕 · 冯素弗
出处:全晋文
前代旧事,皆以宗女妻六夷,宜许以妃嫔之女,乐浪公主不宜下降非类(《晋书·载纪·冯跋传》,又《十六国春秋》九十八。)。
下书葬高云 北燕 · 冯跋
出处:全晋文
昔高祖为义帝举哀,天下归其仁。吾与高云,义则君臣,恩逾兄弟。其以礼葬云及其妻子,立云庙于菲町,置园邑二十家,四时供荐(《晋书·载纪·冯跋传》,又《十六国春秋》九十八。)。
下书除前朝苛政 北燕 · 冯跋
出处:全晋文
自顷多故,事难相寻,赋役繁苦,百姓困穷。宜加宽宥,务从简易,前朝苛政,皆悉除之。守宰当垂仁惠,无得侵害百姓,兰台都官,明加澄察(《晋书·载纪·冯跋传》,又《十六国春秋》九十八。)。
下书令民植桑柘 北燕 · 冯跋
出处:全晋文
今疆字无虞,百姓宁业,而田亩荒秽,有司不随时督察,欲令家给人足,不亦难乎!桑柘之益,有生之本。此土少桑,人未见其利,可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晋书·载纪·冯跋传》,又《十六国春秋》九十八。)。
下书令境内不改葬 北燕 · 冯跋
出处:全晋文
圣人制礼,送终有度。重其衣衾,厚其棺椁,将何用乎?人之亡也,精魂上归于天,骨肉下归于地,朝终夕坏,无寒暖之期,衣以锦绣,服以罗纨,宁有知哉!厚于送终,贵而改葬,皆无益于亡者,有损于生。是以祖考因旧立庙,皆不改营陵寝。申下境内,自今皆令奉之(《晋书·载纪·冯跋传》,又《十六国春秋》九十八。)。
下书建大学 北燕 · 冯跋
出处:全晋文
武以平乱,文以经务,宁国济俗,实所凭焉。自顷丧难,礼坏乐崩,闾阎绝讽诵之音,后生无庠序之教,子矜之叹,复兴于今,岂所以穆章风化,崇阐斯文!可营建太学,以长乐刘轩、营丘张炽、成周翟崇为博士郎中,简二千石已下子弟年十三已上教之(《晋书·载纪·冯跋传》,又《十六国春秋》九十八。)。
褒于什门诏(延和三年) 北魏 · 拓跋焘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什门奉使和龙,值狂竖肆虐,勇志壮厉,不为屈节,虽昔苏武,何以加之。赐羊千口、帛千匹,进为上大夫,策告宗庙,颁示天下,咸使闻也(《魏书·节义于什门传》。什门,太宗时为谒者,使谕冯跋。拘留二十四年,至冯文通上表称臣,乃送什门归。拜治书侍御史。世祖下诏。)。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五
昔在殷书懋赏周礼议勋,诸侯计功,大夫称伐。惟师尚父,昆吾载宝鼎之铭,王命尸臣,栒邑传雕戈之赐。故知太上立德,明试以功,存有显爵之荣,没有大名之贵。昊天不吊,其惟楚国公乎?可以旌德景钟,勒勋彝器,式昭盛美,载扬洪烈者焉。
公讳宁,字永安,昌黎徒河人也。都尉总六县之卿,名山称五岳之佐。燕太祖文皇帝慕容皝,以当世英雄,奄有河朔。赵之南境,且建王城;冀之北土,仍为兴国。公既皝之苗裔,家世燕陲。
高祖侍中、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太保、录尚书、北地王,慕容超之世,蕃关之燕录,可得称焉。曾祖尚书府君,因魏室之难,改姓豆卢,仍为官族。祖仕魏文魏文成皇帝。考早亡。朝廷以庸勋攸属,恩深追远,保定三年,有诏赠柱国、将军、少师、涪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公禀气中和,降祥川岳,岐嶷表羁贯之年,通礼称绮纨之岁,夙著奇节,幼表大成,兄弟分果,备知推让,宾客解铃,曾无吝色。永安元年,太宰元天穆,魏室满辅,握兵淮右,抗权江南。公时任别将,便从征伐。自是长城硖石,必先行阵,秦南陇西,每当矢石,摧坚乘胜,莫不前驱,莫不前驱,策勋行赏,常居第一。永熙元年,补子都督。并加鼓节军仪,除桑乾太守,转补都督,其年以魏皇西幸,奉迎大驾,赐封河阳县开国伯,增邑三百户,俄迁大中大夫,改伯为侯,增邑合九百户,仍授使持节、都督显州诸军事、显州刺史,四年迁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其年秋河桥之役,先登破阵,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五年沙苑之功加封,合前二千户。俄授敷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外深推毂,内侍集书,十五年授右卫将军,十六年授大将军,后魏元年重授敷州刺史。公以先经刺举,固辞不就。三年改封武阳郡开国公,除尚书仆射。职惟赞奏,任居封掌,分左右之俦,兼典举之选。属以江南阻兵,渚宫边敌,军机警急,锋镝纵横。公奉命星言,元戎启路,总秦人之锐士,兼荆尸之广碎,水龙竞双刀之势,步骑陈四分之威。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返旆,解甲休兵。其后凤州内叛,成都外绝,公又总督众军,蒐乖即道,兵不血刃并皆擒获,迁其酋豪,纳其降附。
皇朝受终,文祖革命,神宗选贤与能,改弦创制,爰降册书,授公柱国,增邑四千户。二年授同州刺史。衿带关辅,唇齿秦晋,编户殷积,邸阁储峙,藩篱是任,亲贤勿居。公建旟作牧,褰帷行部,六条斯举,百城咸劝。三年授公大司寇,又以公勋庸特著,册封楚国公,食邑一万户。盖因破侯方仁等于荆、陕,即其地而封焉。逖纠王慝,弛张刑政。式遏寇虐,于是御之以宽猛,柔远能迩。然后平之以冲和,舜任咎陶,不仁者远,晋举随会,群盗皆奔。保定四年,授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沈痼弥留,保定五年三月四日薨于私第,春秋六十有二。诏赠某官,谥某公,礼也。十月庚申葬于洪渎之川。驰绋毁宗,客车专道。玄甲被属国之兵,介士陈轻车之骑,克善令终,生荣死感。呜呼哀或!
经德秉哲,体道居贞,履贵思冲,居盈念损。澄波千亩,不能变其清浊;高墙百仞,无以测其污隆。立身行己,居安如坠,亡躬徇义,视险若夷。至于将略应变,出奇设伏,太一风角之占,常从星辰之候,艛船战阵之录,强弩驰射之书,莫不动会机神,发符雷电。梯冲所向,地靡百楼之城;长戟所临,野阙三门之阵。是以斩将搴旗,四十三战,尊官厚禄,三十七年。武彰七德之义,歌诵九功之业,迹纪庸器之文,行昭易名之典。昔臧文既殁,穆叔称其立言;郑侨云亡,宣尼泣其遗爱。德阳青石之墓,千年未平;板江白虎之碑,百代无毁。敢因斯义,乃作铭曰:
辽水之东,冀州之北。既曰都尉,兼称属国。敛气余勇,雄边遗则。孝实天经,忠为令德。冠冕世禄,羽仪祚胤。俗被燕丹,风渐英蔺。劬劳役行,辛苦行阵。勇过溺骏,气逾瓦震。王国克生,思皇多士。温温恭人,谦谦君子。拥旄仗节,出蕃入仕。□□五朝,建旟千里。时逢改特,名载策勋。淮阴召拜,昭阳破军。职司刑政,狱慎深文。沈羊不饮,萑盗无闻。巴庸薄伐,江汉专征。军总六校,兵兼七营。运长击短,后实先声。增垒威敌,减灶潜兵。钟鸣夜漏,晞露朝阳。邑里萧索,宅帷荒凉。丰碑下柩,题凑迁丧。宫临樗里,台倾孟尝。卜兆戒期,远辰告筮。德遗身后,名照没世。馆舍长捐,泉扃永闭。晏婴悼齐,柳庄悲卫。风秋北原,日没川逝。葬出旧顷,客土新封。泪堕片石,剑挂孤松。清徽令范,千载余踪(《文苑英华》九百十九)。
拾遗记序 南梁 · 萧绮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四
《拾遗记》者,晋陇西安阳人王嘉字子年所撰,凡十九卷二百二十篇,皆为残缺。当伪秦之季,主纲迁号,五都沦覆,河洛之地,没为戎墟,宫室榛芜,书藏堙毁,荆棘霜露。岂独悲于前主;鞠为禾黍,弥深嗟于兹代。故使典章散灭,黉馆焚埃,皇图帝册,殆无一存。故此书多有亡败,文起羲、炎已来,事讫西晋之末,五运因循,十有四代。王子年乃搜撰异同,而殊性必举,纪事存朴,爱广向奇,宪章稽古之文,绮综编杂之部,山海经所不载,夏鼎未之或存,乃集而记矣。辞趣过诞,音旨迂阔,推理陈迹,恨为繁冗。多涉祯祥之书,博采神仙之事,妙万物而为言,盖绝世而弘博矣。世德陵夷,文颇缺略,绮更删其繁紊,纪其实美。搜刊幽秘,捃采残落,言匪浮诡,事弗空诬。推详往迹,则影彻经史;考验真怪,则叶附图籍。若其道业远者,则辞省朴素;世德近著,则文存靡丽。编言贯物,使宛然成章。数运则与世推移,风政则因时回改。至如金绳、鸟篆之文,玉牒、虫章之字,末代流传,多乖曩迹,虽探研镌写,抑多疑误。及言乎政化,讹乎祯祥,随代而次之。土地山川之域,或以名例相疑;草木鸟兽之类,亦以声状相惑,随所在而区别。或因方而释之,或变通而会其道,宁可采于一说?今搜检残遗,合为一部,凡一十卷,序而录焉(《拾遗记》)。
文林郎冯庆墓志铭 唐 · 王博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
冯君讳庆。字贞菘。冀州下博县人也。其源出自长乐郡。北燕文成帝跋之苗裔。曾祖于。齐威檀二州刺史。祖长。随平州卢龙县令。父才。唐初深州录事参军。惟君日景凝祥。云光委曜。望隆燕国。久标奇士之名。家枕丛台。夙叶将军之气。飞声下邑。窃布鸿渐之由。矫输上蕃。无失惟虫之用。乃授文林郎。属桂枝秋落。俄钟犯月之妖。薤草晨晞。方婴坠露之惨。唐咸亨四年五月。终于庄第。呜呼哀哉。时权殡于下博野北三十里祖父茔内。大周久视元年岁在庚子十月二十日。改葬于冀州城西。与夫人冯氏合葬于平原。礼也。其铭曰。
青乌卜茔。元鹤孕兆。南北神坛。东西灵沼。扬贞高于玉山。播芳猷于笔杪。
桑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事类赋》卷二五
伊柔桑之丑条,禀纯精于箕星。止交交之黄鸟,集肃肃之鸨行。蚕室有近川之制,圆丘传北海之名。若夫灵辄始见于宣子,蚕妾初遇于重耳。慕容布江南之种,天锡称北方之美。禁野虞而勿伐,候戴胜之来止。亦有环五亩而为宅,比千户之封侯,阳谷大明之浴,范宫周穆之游。至于美沃若,称有傩,杨沛以乾椹为粮,张堪以附枝见歌。复有沈瑀行劝课之教,冯跋下督察之书。太戊之惧,既七日而拱;悯怀之废,亦数日而枯。状凤阙之万桷,擢帝女之四衢。若夫种殖传氾胜之书,繁茂见陆机之赋,顾出水而得伊尹,游大冢而生尼父。或间以榆枣,或用为绵布。贡美青州,名传三辅。得齐王之奇女,见秋胡之烈妇。至若枝上拂乎十日,根下屈乎三泉,食之美君仲之孝,采之接庞统之言。争则有卑梁之斗,让则有系伯之贤。知天风而已枯,变东海而为田。至其禁原蚕而虑残,获死龙而有害。蜀主之舍边羽葆,齐祖之宅南车盖。又若《诗》称「猗彼」,《易》著「其亡」。条之蚕月,执以懿筐。既两两以同根,亦叶叶而相当。或有左衽既絓,化民自裹,仙人食之而变金,季夏钻之而取火。复有马领杀人,伏蛇疗疾。过路室而目待,想姜嫄之履迹。子产相郑而贻谤,孔子自陈而自得。非独琅邪国相用之而为杯,亦有陈留隐人依之而作室。
上真宗论天书 北宋 · 孙奭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三六、《皇朝文鉴》卷四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三、《东都事略》卷四六、《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卷六、《容斋三笔》卷七、《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二四、《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一四、《宋史》卷四三一《孙奭传》、《宋元通鉴》卷一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八、《经济类编》卷三九、《右编》卷三五、《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六、《岱览》卷四、《古文渊鉴》卷四三、《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五
臣伏见朱能者,奸险小人,偶尘驱使,骤为侯伯。皆由妄言祥瑞,而陛下崇信之,以至屈至尊以迎拜,归秘殿以奉安。中外臣僚,降及黎庶,靡不痛心疾首,不敢直言。臣所以不避死亡之诛,敢言之者,诚以佩荷国恩,思报万一。听之罪之,惟在圣断。昔汉文成将军以帛书饭牛,阳言牛腹有奇书,杀视得书,天子识其手迹而斩之。后有五利将军妄言,方多不雠,坐诛。汉武以能诛文成、五利,前史谓之雄才。先帝时有侯莫陈利用者,始以方术,暴得宠用。一旦发其奸,诛于郑州,至今舆诵,谓之英断。唐明皇得《灵宝符》、《上清护国经》、《宝胜》等,皆王鉷、田同秀等所为。明皇不能显戮,怵于邪说,自谓德实动天,神必福我。夫老君圣人也,傥实降语,应不妄言。今按唐史,自安史乱离,乘舆播越,两都荡覆,四海沸腾,岂天下太平乎!明皇虽仅得归阙,复为李辅国劫迁西内,卒以馁终。此岂圣寿无疆、长生久视乎!夫明皇以睿哲之资,处高明之位,祸患猥至,曾不闻知。良由在位多年,骄亢成性,谓人莫己若,谓谏不足听。心玩居常之安,耳熟导谀之说。复又内惑宠嬖,外任奸回,曲奉鬼神,过崇妖妄。今日见老君于阁上,明日见老君于山中。大臣尸禄以将迎,端士畏威而缄默。既惑左道,即紊政经,民心用离,浸不复振。及至禄山兆乱,辅国劫迁,老君宁肯御兵?《宝符》安能排难?身危名辱,负愧包羞;大命既倾,前功并弃。今朱能所为,颇似王鉷等事。愿陛下远思汉武之雄才,近法先帝之英断,中鉴明皇之召祸,庶几灾害不生,祸乱不作,享万世无疆之休。
王谢真迹赞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
家藏晋王谢真迹五轴。唐文皇而下名书甚众。王谢帖,唐梁御府物,玺跋宛然。每开卷使人目动神惊也。尝作谢公赞云。
山林妙寄,岩廊英举。
不繇不羲,自发淡古。
有赫太帝,天造翰艺。
末下龙迹,震惊天地(有我太祖跋也)。
春龙起蛰图 北宋 · 李廌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一、德隅堂画品
蜀文成殿下将军孙位所作。山临大江,有二龙自山中出。一龙蜿蜒,骧首云间,水随云气而上,雨自鬣中出,鱼虾随之,或平空而陨。一龙尾尚在穴,前踞大石而蹲,举首望云中,意欲俱往。怒风如腥,草木尽靡;波涛震骇,涧谷㳽漫。山下桥路皆没,山中居民老小聚观,阖户阙牖,人人惊畏,若屋颠坠。笔势超轶,意气雄放,非其胸中磊落不凡,能窥神物变化,穷究百物情状,未易能也。位后名遇,盖遇异人得度世法,信乎非俗工也,
读北齐书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嵩山文集》卷一二
唐中书舍人李伯药《北齐书》纪传五十卷,成其父德林所作也。嘉祐诏刊定南北正史,其成皆序目录上之。此书独无序目,盖其成时熙宁之初,其先校书学士皆出外补矣。夫事之难乎为辞者,虽圣人犹难之。孔子《春秋》有变例特书者,二百四十二年间才一书而不再见,顾岂以在昔一概之律,而待耳目之外非常之事哉?北齐之为国,黜君立君易于反掌,已而攘其君位而尸之,出于戏笑之间,悖德逆理,盖自肇造邦家而来未有也。其传五帝,狂暴昏淫,穷凶极厉,流毒远迩,则自桀纣而来无道之君未之有也。大要是幸免之尔朱荣、侯景而无纪纲之冉闵、冯跋,可谓盗贼之国也。其为史官者,欲论礼乐政刑于其间,讵弗难乎?唯是天资忠愤之士,以瑰玮不世之才,而笃意有得于《春秋》之学者,笔力雄健闳深,足以胜其任也。德林齐亡奔周,又预杨公佐命,亡周造隋,百药崎岖,受命群盗之手,幸不死耳,虽皆矜才华而非其所宜任哉!其论显祖能委任杨愔,而主昏于上,政清于下,亦已诬矣。愔首劝禅代之事,远惭于荀彧。方文襄被弑之时,狼狈逃免,近愧于陈元康。彼高德政谮杀杜弼,固不待贬,而愔复谮德政戮焉,其为人盖可略而不可责者矣。帝一日杀诸元七百馀人,投漳水中,长城三台之役,内外骚然,其戕虐有不可胜道者,谓之政清可乎?且帝以刀画愔腹,赖崔季舒托俳优之言而得脱,置愔棺中,载以轜车,几下丁者数四。其身慄慄,将不自保矣,尚何清彼政事乎?此二事德林父子皆没而不书,不知何邪?虽温公亦以主昏政清之论为然,则欲成北齐之良史者,信乎难矣!温公又因旧史之论,以孝昭为有齐之令主,何耶?孝昭不恤其母之言,废君而弑之,每以殿庭为刑戮之所,不过能琐屑细务尔,盖亦无足道者。是书百乐贞观初被诏纂成,今题曰隋太子通事舍人李伯药撰,亦非是。
游氏世谱 南宋 · 游九言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二、《默斋遗稿》卷下
游以氏见春秋之世者三,晋、周、郑是也。按《左氏传》,鲁庄公二十四年,晋桓庄之族逼,献公患之,与其臣士蔿谋尽去游氏之族;僖二十四年,郑人伐滑,周襄王使大夫游孙伯如郑。此见于晋、周者。郑文公之庶子曰兰,其母燕姞梦天与己兰,因名之,是为穆公。穆公支子十一人,而为卿者七,号七穆。公子偃,七穆之一也。偃字子游,其子虿字子蟜,楚字子南。昭公元年,楚以罪放于吴,不知所终。独子蟜之子曰吉、曰昄,《论语》「世叔讨论之」、《左氏》「子太叔美秀而文」者,皆谓吉也。古者天子建国,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卑,不得赐姓,世子传嫡相绍,而支庶称公子、公孙。公孙之子用王父字为氏,故子太叔始用王父之字氏游,而晋、周二族莫知其得姓之自。且其后久矣无闻,惟吉子遬、昄子良见于经传。且偃、虿、吉、遬,仍世相郑,至战国郑仆于韩,世绪始不续。今之言游氏,不敢本晋、周而本郑公子偃者,盖犹有传故也。以郑言之,实姬姓矣。周之季樗里子有客曰游腾,西汉《艺文志》有游棣子著书一篇。自秦、汉、曹魏,更数百年无见焉。至西晋时,始有豪于金城者,与曲氏敌。西州谚曰:「曲与游,牛羊不数头。南望青门,北望朱楼」。其仕于时有楷,为金城太守,迁梁州刺史;有颢,为司隶校尉。而刺史与司隶谱世不详。西晋衰,居广平之任城者有子远,刚方忠智,仕刘曜位大司徒;有邃,仕慕容廆,号称股肱;有纶,保苑乡,受幽州王浚爵命,其兄统为浚司马;有钦,冯翊人,苻坚败,据颍阳。自统而上,皆言广平人,亦不能知其昭穆也。逮托跋世,任之游益盛。曰雅,字伯度,仕太武,累官秘书监、梁郡公,卒赠相州刺史,谥宣侯。子僧奴,孙双凤,皆袭爵。而宣侯之弟恒,其子昙护,为中散,迁典侍令,赠肆州刺史。同邑又有乐浪太守鳝,仕慕容熙。乐浪生幼,仕冯跋,假广平太守。广平生明根,字志远,宣侯从子弟也。性清约,综习坟典,仕魏屡进谠言,位仪曹尚书、大鸿胪卿,封新泰伯。历官内外五十年,年踰七十致仕。又起为五更,赐安车,给上卿禄,国有大事,玺书访之,卒谥靖侯。子兆,字伯始袭封,终尚书右仆射,谥文贞。公子祥,字宗良,袭新泰伯,位国子博士。文贞清贫儒雅,方正之操,时人服之。方明帝之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而文贞亦加文安县侯。独辞曰:「子绍父爵,礼也」。卒不受。及博士之世,明帝以文贞昔辞县侯,复欲封博士。博士守父志,又固辞,论者高之。文贞为廷尉时,宣武尝有所敕,文贞执不从,曰:「臣安可曲笔也」?及元乂将害太傅清河王怿,公卿畏乂,皆失色顺令,文贞独抗不可。至是明帝又追论文贞清河之议,封博士高邑县侯。高邑卒,谥曰文。子皓,字宾多,袭爵,终侍御史。盖自乐浪太守六传至此,世系又亡。《隋史》有靖侯玄孙曰元,字楚客,亦居广平之任城。父宝藏,止云位至太守。炀帝使元督运黎阳,引大义责杨玄感。玄感反谋已固,害之,赠银青光禄大夫,拜其子仁宗为弋阳通守。然史称光禄于靖侯为高祖,则太守与侍御为昆弟矣。不知果为高邑之子否乎?又不知所谓玄孙者,果为曾玄之玄,或姑以远言之乎?游自得姓以来,独此八世为可考,而中断勿明,复不敢支缀。呜呼,谱绪散亡,真可叹也!侍御有弟曰安居,仕高齐,亦袭新泰伯。靖侯叔父矫,历濮阳、钜鹿二郡守,赠冠军将军、相州刺史。冠军之孙馥,为国子博士。博士之弟思进尚书郎中。史牒所载又止此。《魏志》复有郡功曹毅,字幼齐。生子楚,字子元,为陇西太守,以功封侯。高齐有相州长史京之,生女为神武妃,见谓有德。又有中书舍人诠之,见于《南史》。此皆散在简编,不可考辑者也。李唐之世与隋、齐、魏相接,而广平任城之族又微。有曰仙芝、曰奉寰,仅为裨将,无勋名可见。寰之子曰骞,开元中桂州都督、平卢节度使,见龚颖《历运图》耳,又不知此三君果为广平任城之裔否也。唐至五代三百五十馀年,《登科记》仅得九人,曰山甫、曰乾晦、曰芳、曰温、曰升伯、曰蔚、曰恭、曰震,而五代一人,曰邵,又隐勿显。唯《九国志》列传载恭字梦得,建安人,以文才见推,为杨行密知制诰,卒。子简言,字敏仲,仕南唐李氏,累为翰林学士,辅后主为门下相。子逊,位千牛备身,自此入本朝矣。某居田间,无多文字可以稽据,盖自《左氏》而下,寻绎史传,所得者止此。至于稗官、虞初、杂记与夫古之言氏族者,无暇尽阅。虽然,大略具之矣。自先君朝请逆数而上,十世祖匹,始为建州建阳之长平里人。匹生吴,仕为镇使,始分二支。其季某生二子,季曰廓。廓三子,仲曰惟惠。惟惠二子,季曰正卿。正卿二子,季曰宗元。当仁宗世,州举进士上南省,有司首选之。是时廷试犹有黜,不尽取,公见遗而归。早世,以兄晞古之子轼为后,是为某曾大父。隐居勿曜,赋诗饮酒,徜徉武溪之濆。姿豪逸而不谈人过,为诗清劲而不刺讥当时之事。兄弟三人,友爱皆笃。曾大父名虽出继,而省元兄弟未尝析居,故三人终身亦不异食,乡老至今诵之。里有三恶少,荷戈醉行,里闾惊窜。公见之,曰:「何哉」?曰:「某氏子抑吾,气莫能伸,将杀之」。公曰:「杀之能免死乎」?曰:「不能」。「然则何苦至是」?少年悔,公语某氏子善遇之,乡人以是化其德。所居号「梅轩月榭」,而自号「武溪钓翁」,当世文人达官多过其庐,公与之饮而未尝出也。其诗曰:「一江短艇横,青天浩浩白云行,蓬窗醉卧兮非独醒。不知夫轩之与冕,孰念夫功之与名?归去来兮,一竿月明」。其风致如此。生二子,季曰其藩,即先君之考也,德如武溪而姿粹和。宣和间,居太学上舍,太学之士尊师之。登戊戌进士第。归邦邑,邦邑之士尊师之。在太学时,从游者后多至宰相侍从,公淡然不往求也。终朝奉大夫,后赠大中大夫。有二子,先君訔,冢嫡也。绍兴辛未进士,终朝请郎。此某本支也,然独详何哉?谱者某所述,而知吾之祖为详故也。其始祖而下,派分者自别著焉。闻之故老,四世祖讳某者,殁于雍熙四年。自雍熙丙戌上至太祖受命才二十七年,则始祖自唐末居长平无疑,然莫知其所以徙。虽曰知制诰父子为建安人,不敢指之为祖者,以时考之盖先之矣。呜呼!寥寥千载,宗绪绵延,逆而数之,可推者仅十世,孝子慈孙之心,宁不悲夫?故裒集历代之书,以为得姓之传。其十世之谱有所论次者,见诸后述。
历代传授歌 宋末元初 · 陈普
押词韵第三部
伏羲神农黄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颛顼及高辛,唐虞尧舜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汤文武是。
尧舜传官禹传家,天与人与非私畀。
夏禹一传启以贤,少康兴夏灭猿𤡬(自注:二臣名。)。
十有七世至桀王,成汤放桀夏绪坠。
殷汤应天而顺人,兴王地方七十里。
太甲太戊及武丁,三宗有商为专美。
祖乙盘庚亦贤君,三十传纣覆商祀。
周兴积累由后稷,公刘太王及王季。
文王大勋武王集,伐纣牧野作牧誓。
成王嗣位在幼冲,周公辅政天下治。
成康措刑四十年,几移周鼎幽与厉。
夷王下堂王室卑,平王东迁春秋始。
至于威烈春秋终,二百四十二年尔。
鲁卫晋郑蔡燕曹,姬氏同姓皆兄弟。
异姓齐楚秦宋陈,春秋列国侯十二。
其间五霸相继兴,齐桓小白晋重耳。
宋襄秦穆及楚庄,名曰尊王假仁义。
战国七雄莫如秦,韩赵魏燕齐楚起。
秦灭六国吞二周,周祚至于赧王止。
天王三十有七传,八百馀年属周纪。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传二世而已矣。
汉室龙兴灭秦项,高祖刘邦赤帝子。
末年国本几动摇,四皓一出回孝惠。
吕后临朝诸吕反,赖有平勃植赤帜。
文景之世比成康,武帝好大功伐喜。
霍光拥昭而立宣,江充诬谮太子戾。
厥后外戚多擅权,平帝新室莽篡位。
光武诛莽复中兴,汉为东汉炎运炽。
明章二帝世所称,至于灵献汉祚替。
前汉高文武宣朝,后汉光明章七制。
两汉相传二十四,禅魏曹丕窃神器。
分为三国魏蜀吴,鹬蚌相持真鼎峙。
魏则曹丕吴孙权,蜀则先主称刘备。
魏曹承汉才四传,天下权归司马氏。
晋室肇兴司马炎,三王追谥昭思懿。
两三传间至怀悯,群胡云扰如鼎沸。
五凉前后南北西(自注:前凉张轨,后凉吕光,南凉秃发,北凉沮渠,西凉季日高。),四燕前后南北异(自注:前燕慕容廆,南燕慕容德,后燕慕容垂,北燕冯跋。)。
秦前后西(前秦苻健,西秦国仁,后秦苻苌。)赵前后(自注:前赵刘渊,后赵石勒。),后蜀大夏相吞噬(自注:桓温灭李势据蜀,后蜀李雄,大夏赫连。)。
东晋元帝都建康,天下南北分形势。
南则晋宋齐梁陈,北则元魏东西魏。
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平陈禅周隋杨坚,夫何三世隋嗣毙。
李唐继之纂洪图,高祖太宗成功易。
武后易唐而为周,仁杰一言回睿意。
玄宗末载溺杨妃,禄山叛逆为子弑。
肃宗东征复两京,宪宗见弑陈洪志(自注:宦官。)。
文宗有才诛克明(自注:宦官。),德宗猜忌任卢杞。
太宗玄宗及宪宗,号称三宗商可拟。
末后难制藩镇强,宦官奉立皆私议。
唐后迭兴有五代,梁唐晋汉周相继。
五代五十三年间,后有十国皆僭伪。
齐楚吴燕汉晋唐,周蜀吴越如蜂猬。
宋受周禅握乾符,扫除僭伪皆风靡。
太祖姓赵都汴京,雪夜常幸赵普第。
太宗真仁英神哲,历代承平善继嗣。
至于徽钦金虏来,误国奸臣京(自注:蔡京。)与桧(自注:秦桧。)。
高宗南渡宋复兴,建都钱唐歌舞地。
孝及光宁守偏方,侂胄既诛由诸史(自注:弥远。)。
在位历年四十馀,前有仁宗(自注:四十二年。)后有理(自注:理宗,四十一年。)。
至于度宗宋祚微,皆由平章似道弃。
建隆德祐十六传,大元一统兴燕蓟。
赠瞽师吴炯中 元末明初 · 胡布
出处:元音遗响卷三
君不见文成将军叶五声,京房易学穷三星。
管公器识薄何邓,苍生已信误宁馨。
我生半生江海上,河图星史多招访。
十年归濯三谷流,思得异人歌远游。
五峰吴子好才气,远来谈天折经纬。
黄钟律历森玉衡,紫微天元发金记。
生死之门三十六,子盍居之迹仙躅。
帝恐泄道陨厥身,可怜双瞳如灭烛。
文成京房非至人,子今内养充阳神。
河海形胜瞭衷曲,尧舜之主巢由宾。
小儒行藏安足云,大圣厄宋穷蔡陈。
当时天地快一掷,金盘采夺万人勋。
功成治定颍川水,尚友赤松携列子。
垂天铩云冥漠间,子能相从海上山。
若遇少年天日表,高歌此曲豁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