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犬韬 其二十二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太公武王曰:「夫人皆有性,趋舍不同,喜怒不等(《文选。卢谌刘琨诗》注,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注。)」。
李陵 其一 西汉 · 苏武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八
曩以人乏,奉使方外,至使遐夷作逆,封豕造悖,豺狼出爪,摧辱王命,身幽于无人之处,迹戢于胡塞之地,歃朝露以为饮,茹田鼠以为粮,穷目极望,不见所识,侧耳远听,不闻人声。
当此之时,生不足甘,死不足恶,所以忍困强存,徒念忠义,虽诱仆以隆爵厚宠,万金之利,不以滑其虑也。
迫以白刃在颈,铁锧在喉,不以动其心也。
何则?
志定于不回,期誓于殁命,幸赖圣明,远垂拯赎,得使入汤之禽,复假羽毛,刖断之足,复蒙连续。
每念足下,才为世英(《文选》刘琨《答卢谌诗》注,又丘迟《与陈伯之书》注、袁宏三国名臣赞》注并作「世生」。)
器为时出。
语曰:「夜行被绣,不足为荣」。
况于家室孤灭,弃在绝域,衣则异制,食味不均,弃捐功名,虽尚视息,与亡无异。
向使君服节死难,书功竹帛,传名千代,茅土之封,永在不朽,不亦休哉!
嗟乎李卿,事已去矣,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将复何言?
所贶重遗,义当顺承,本为一体,今为异俗。
余归汉室,子留彼国。
臣无境外之交,故不当受,乖离邈矣。
相见末期,国别俗殊,死生隔绝,岱马越鸟,能不依依。
谨奉答报,并还所赠(《艺文类聚》三十)
侍中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四
光光常伯倏倏貂珰(《文选》曹植《责躬诗》注、刘琨《赠卢谌诗》注。)
国三老箴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四
负乘覆餗,奸寇侏张(《文选》刘琨《答卢谌诗》注)
信立(《诗纪》作献玉。) 汉 · 无名氏
卞和者。楚野民。常居山耕种。因得玉璞。以献于楚怀王怀王使正子占之。言非玉。王以为欺谩。斩其一足。怀王死。子平王立复抱其璞而献之。平王复以为欺谩。斩其一足。平王死。子立为荆王复欲献之。恐复见害。乃包其玉而哭荆山之中。昼夜不止。涕尽继之以血。荆山为之崩。荆王遣问之。于是和随使献王。王使剖之。中果有玉。乃封陵阳侯辞不就而去。作退怨之歌曰:
悠悠沂水经荆山兮。
精气郁泱谷岩岩兮。
中有神宝灼明明兮。
穴山采玉难为功兮。
于何献之楚先王兮。
遇王暗昧信谗言兮。
断截两足离余身兮。
俯仰嗟叹心摧伤兮。
紫之乱朱粉墨同兮。
空山歔欷涕龙钟兮。
天鉴孔明竟以彰兮。
沂水滂沌流于汶兮。
进宝得刑足离分兮。
去封立信守休芸兮。
断者不续岂不冤兮(○琴操下。《类聚》八十三。《乐府诗集》四十一。《诗纪前集》四。又《后汉书》孔融传注引分、芸、冤三韵。《初学记》二十七引山、严、明、功四韵。《文选》二十五重赠卢谌诗注引山、功二韵。渚宫旧事一所引缺身一韵。○刘师培琴操补释曰:案此以平王怀王子。与史不合。韩非子和氏篇作以献厉王。下言厉王薨。武王即位。又言武王薨。文王即位。《新序》杂事五同。惟文王共王。疑所记当以韩非子为确。又曰:案沂水在鲁。不得经荆山。沂乃沔字之讹也。《说文》云。沔。沔水也。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东南入江。一曰入夏水。逯案。琴操本事多沿民间传说。不斤斤于时地记载。既能谓平王楚怀王子。亦可言鲁水过荆山。不必作沂沔考订也。)
玄图 其一 东汉 · 张衡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五
玄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
包含道德,构掩乾坤,橐龠元气,禀受无原(《御览》一,《文选·卢子谅刘琨诗》注)
与宾卿书 东汉 · 李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八
开廓大分,缪绸恩信(《文选·卢子谅魏子悌诗》注)
傅子补遗上 其一百三十二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四十九
汉武元光初郡国举孝廉,元封五年秀才,历世相承,皆向郡国称故吏(《文选》卢子谅《赠刘昆诗》注)
闲居赋 西晋 · 潘岳
 出处:文选卷十六
尝读《汲黯傅》,至司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尝不慨然废书而叹。曰:嗟乎!巧诚有之,拙亦宜然。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则必立功立事,效当年之用。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脩辞立诚以居业。
仆少窃乡曲之誉,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鲁武公其人也,举秀才为郎。
逮事世祖武皇帝,为河阳怀令,尚书郎廷尉平
今天子谅暗之际,领太傅主簿
府主诛,除名为民。
俄而复官,除长安
博士,未召拜,亲疾,辄去官免。
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
虽通塞有遇,抑亦拙者之效也。
昔通人和长舆之论余也,固谓拙于用多。
称多则吾岂敢,言拙信而有徵。
方今俊乂在官,百工惟时,拙者可以绝意乎宠荣之事矣。
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违膝下色养,而屑屑从斗筲之役乎?
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
灌园粥蔬,以供朝夕之膳;
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乃作《闲居赋》,以歌事遂情焉。
其辞曰:傲坟素场圃,步先哲之高衢。
虽吾颜之云厚,犹内愧于宁蘧。
有道吾不仕,无道吾不愚。
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艰之有馀也。
于是退而闲居,于洛之涘。
身齐逸民,名缀下士
陪京溯伊,面郊后市
浮梁黝以径度,灵台杰其高峙
窥天文之秘奥;
究人事之终始。
其西则有元戎禁营,玄幕绿徽。
溪子巨黍,异絭同机。
炮石雷骇,激矢䖟飞。
以先启行,耀我皇威。
其东则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闲
环林萦映,圆海回渊
聿追孝以严父,宗文考以配天。
祗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
若乃背冬涉春,阴谢阳施。
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
张钧天之《广乐》,备千乘之万骑。
服振振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
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两学齐列,双宇如一。
右延国冑,左纳良逸。
祁祁生徒,济济儒术。
或升之堂,或入之室。
教无常师,道在则是。
故髦士投绂,名王怀玺
训若风行,应如草靡
里仁所以为美,所以三徙也。
爰定我居,筑室穿池。
长杨映沼,芳枳树篱。
游鳞瀺灂,菡萏敷披
竹木蓊蔼灵果参差。
张公大谷,梁侯乌椑之,周文弱枝之房陵朱仲,靡不毕殖。
三桃表樱胡之别,二柰曜丹白之色。
石榴蒲陶之珍,磊落蔓衍乎其侧。
梅杏郁棣之属,繁荣丽藻之饰。
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
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
堇荠甘旨,荾芬芳。
蘘荷依阴,时藿向阳
绿葵含露,白䪥负霜。
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
微雨新晴六合清朗
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
体以行和,药以劳宣。
常膳载加,旧痾有痊。
长筵,列孙子。
垂阴,车结轨。
陆擿紫房,水挂赪鲤。
或宴于林,或禊于汜。
昆弟班白,儿童稚齿。
万寿献觞,咸一惧而一喜。
寿觞举,慈颜和。
浮杯乐饮,丝竹骈罗。
顿足起舞,抗音高歌。
人生安乐,孰知其佗?
退求己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
奉周任之格言,敢陈力而就列。
几陋身之不保,尚奚拟于明哲。
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
新蔡王滔不得还嗣章武 东晋 · 贺循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八
章武新蔡俱承一国不绝之统,义不得替其本宗而先后傍亲。
既已被命为人后矣,必须无复兄弟,本国永绝,然后得还所生。
今兄弟在远,不得言无,道里虽阻,复非绝域。
鲜卑恭命,信使不绝。
自宜诏下辽东,依刘群卢谌等例,发遣令还,继嗣本封。
今未得便委离所后也(《晋书·河间王洪传》。洛阳陷,章武王混诸子皆没于胡,而小子初嗣新蔡王确,亦与其兄俱没后得南还,与新蔡太妃不协。太兴二年,上疏以兄弟并没在辽东章武国绝,宜还所生。太妃讼之,事下太常太常贺循议。)
卢谌员外散骑侍郎(四年) 东晋 · 晋元帝
 出处:全晋文卷八
今以前司空从事中郎卢谌散骑侍郎,在员外(《御览》二百二十四引《起居注》)
司空刘琨 西晋 · 卢谌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四
故吏从事中郎卢谌死罪死罪,禀性短弱,当世罕任。
因其自然,用安静退
在木阙不材之资,处雁乏善鸣之分。
卷异蘧子,愚殊宁生。
匠者时眄,不免𦠆宾。
尝自思惟,因缘运会,得蒙接事,自奉清尘,于今五稔,谟明之效不著,侯人之讥以彰。
大雅含弘,量苞山薮,加以待接弥优,款眷逾昵,与运筹之谋,厕宴私之欢。
绸缪之旨,有同骨肉;
其为知己,古人罔喻。
聂政严遂之顾,荆轲燕丹之义,意气之间,靡躯不悔,虽微达节,谓之可庶。
然苟曰有情,孰能不怀?
故委身之日,夷险已之,事与愿违,当忝外役,去左右,收迹府朝
盖本同末异,杨朱兴哀;
始素终玄墨翟垂涕。
分乖之际,咸可叹慨,致感之涂,或迫乎兹。
亦奚必临路而后长号,睹丝而后歔欷哉!
是以仰惟先情,俯览今遇,感存念亡,触物眷恋。
《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书非尽言之器,言非尽意之具矣。
况言有不得至于尽意,书有不得至于尽言邪!
不胜猥懑,谨贡诗一篇,抑不足以揄扬弘美,亦以摅其所抱而已。
若公肆大惠,其厚恩,锡以咳唾之音,慰其违离之意,则所谓咸池酬于北里,夜光报于鱼目
之愿也,非所敢望也。
死罪死罪(《文选》)
尚书武强侯卢府君 西晋 · 卢谌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四
罪重五岳,衅深四海,身不灰灭,延于家门。
方今斩焉在疚,死亡无日,大惧先意遗烈,将坠乎地,罔极之哀,终不宣写,是以忍在草士之中,撰述平素之迹。
笃生我君,天挺贤俊。
弘阐大风,光隆洪胤。
蔚矣其姿,绰乎其韵。
天不子晋,厄运时臻。
阳九之会,虽圣莫振。
君实振惶,国难是图。
跋履山川,东征西徂。
方协遐任,言复皇舆。
不见楚申,致命郢都。
往古来今,自远及近。
凡在丧亲,犹思俱殒。
况我荼毒,靡经不尽。
日月逾迈,寒暑代迁。
恩慈弥远,穷思日缠。
撰述遗迹,临文烦冤(《艺文类聚》四十八,案:字子道,钦弟挺之子,封武强候,永嘉末尚书。)
请召刘群等表字公度刘琨子。) 东晋 · 温峤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
姨弟刘群、内弟崔悦卢谌等,皆在末波中翘首南望,愚谓此等并有文思(《魏志·卢毓传》注引《晋诸公赞》作「清出有文思」。),于人之中,少可悯惜;
如蒙录召,继绝兴亡,则陛下更生之恩,望古无二(《晋书·刘群传》)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四
谚云:相门有相,将门有将。
夫相者文德昭,将者武功烈(《文选》陆机《吴趋行汴》。又刘琨《答卢谌诗》注,《御览》四百九十六。案:本传《陈审举疏》亦有此数语。)
北齐与宗室书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七
陵白,临淮负海,是谓徐州颛顼高阳,世有明德。
自兴王启霸,无涝委剑之锋,开国承家,实飨彤弓之赐。
其后金柯玉叶,霞振云从,耆旧通人,茂才多士,或以天下之贵,负石自沈,王命之尊,拂衣高蹈,或熊衣雉制,青组朱旗,儒盛江东,文高河北,或复分齐处鲁,移魏居燕,瓜瓞虽遥,芳枝无远。
昔有王如王莽,无关控鹄之宗,刘曜刘渊,弥非偃龙之族。
又有朱家别录,邾子之苗,何氏殊源,韩侯之胤,三乌五鹿,时事无恒,东郭西门,迁讹非一,吾宗虽广,未有骈枝,咸自驹王,同分才子,正以金衡委御,玉斗宵亡,胡贼凭陵,中原倾覆,我则供牺牲于东国,载主┙于南都,二百馀年,家于扬越,此则卢谌不去,裴宁仍留,高官燕秦,迟回乡壤,山河有隔,叙觏无缘,望冀马而增劳,瞻宾鸿而永叹。
窦公累世,光武称其外家,许都遥远,灵王思其旧宅,其言虽大,可以喻小,况在宗亲,宁无停眷?
比月应雩龙,星移殷鸟,天明和煦,体中何如,愿百年之老,兴居多福,万石之君,寒暑清豫
其外族忠孝,比屋连甍,信义勇于干戈,诗书甘于酒醴,或有渔猎三史,纷纶五经,都讲开黉,诗生负帙邦君伫德,宁无挂榻州将钦风,应有题车之命,南阳坐啸,寄以共治,东海行歌,资其主弼(疑作匡弼。)梁竦不好,徒为大言,邓禹平生,唯望如此。
若栖迟偃仰,因事丘中,桃果三名,栗园千树,执竿而钓,徵聘不来,负耒而耕,公侯靡屈,何其高也,盖复休哉。
脱推延,或迟并问,吾阶缘人乏,叨簉皇华,王事无淹,公礼将毕,既而扬都荡覆,方离猃狁之灾,越界风尘,复蹈輶轩之礼,屏居空馆,多历岁时,舋犯灵祇,招延祸罚,号慕无穷,肝胆屠殒,烦冤胸臆,不自堪居,无心柰何!
无状柰何!
自徘徊河朔,亟积寒暄,风患弥留,半体枯废,折臂为公,虽非羊祜,跛足而使,无惭却克,固以形槁木,心若死灰,匍匐苫庐,才有魂气。
夫迷山之客,迟遥响于岩崖,穷海之宾,望孤烟于洲屿;
况乃宗均鲁卫,地匪燕吴,车骑相望,舟舻朝夕,三条不远,五达非难,信乃阔然,遂不蒙问。
桃花之峡,长避秦嬴,芝草之山,遥然沧海,犹复渔船可入,何况平途,不兼旬月?
劳怀既积,辄命行人,弦望之间,迟枉归翰,傥二三兄弟,能敦昭穆之诗,求我漳滨,幸问刘桢之疾,阳春改节,并念将宜,扶力为书,多不诠次,陵白(《文苑英华》六百八十六。)
加笾豆增服纪议 唐 · 崔沔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三
伏准今月十八日恩赦节文。宗庙致享。
务在丰洁。礼经沿革。
必本人情。笾豆之荐。
或未能备物。服制之纪。
或有所未通者。谨案太常奏状。
陆海所产。鲜美之味。
随所有者。皆充祭用。
今既须丰。理应加数。
宗庙之奠。每座笾豆各加十二者。
臣窃闻识礼乐之情者能作。达礼乐之文者能述。
述作之义。圣贤所重。
礼乐之本。古今所崇。
变而通之。所以久也。
所谓变者。变其文也。
所谓通者。通其情也。
祭祀之兴。肇于太古。
人所饮食。必先严献
未有火化。茹毛饮血。
则有毛血之荐。未有曲糵。
污樽杯饮。则有元酒之奠。
施及后王。礼物渐备。
作为酒醴。伏其牺牲。
以致馨香。以极丰洁。
故有三牲八簋之盛。五齐九献之殷。
然以神道至元。可存而不可测也。
祭礼主敬。可备而不敢废也。
是以血腥爓熟。元樽牺象。
靡不毕登于明荐矣。然而荐贵于新。
味不尚亵。虽则备物。
犹存节制。故礼云。
天之所生。地之所长。
苟可荐者。莫不咸在。
备物之情也。又曰。
三牲之俎。八簋之实。
美物备矣。昆虫之异。
草木之实。阴阳之物备矣。
此节制之文也。铏俎笾豆。
簋簠樽罍之实。皆周人之时馔也。
其用通于燕飨宾客。而周公制礼。
咸与毛血元酒。同荐于先。
晋中郎卢谌。近古之知礼者也。
著家祭礼。观其所荐。
晋时常食。不复纯用礼之旧文。
然则当时饮食。不可阙于祠祭明矣。
是变礼文而通其情也。我国家由礼立训。
因时制范。考图史于前典。
稽周汉之旧仪。清庙时享。
礼馔毕陈。用周制也。
而古式存焉。园寝上食。
时膳具设。遵汉法也。
而珍味极焉。职贡来祭。
致远物也。有新必荐。
顺时令也。苑囿之内。
躬稼所收。蒐狩之时。
亲发所中。莫不割鲜择美。
荐而后食。尽诚敬也。
若此至矣。复何加焉。
但当申敕有司。祭如神在。
无或怠。勖增虔诚。
其进贡珍羞。或时物鲜美。
考诸祀典。有所漏略。
皆详择名目。编诸甲令。
因宜而荐。以类相从。
则新鲜肥浓。尽在是矣。
不必加于笾豆之数也。至于祭器。
随物所宜。故大羹古食也。
盛于豋。豋古器也。
和羹时馔也。盛于铏。
铏时器也。亦有古馔而盛于时器。
毛血盛于盘。元酒盛于樽。
未有荐时馔而追用古器者。由古质而今文。
便于事也。虽加笾豆十二。
未足以尽天下美物。而措诸清庙。
有兼倍之名。近于侈矣。
昔鲁人丹桓公之楹。又刻其桷。
春秋书以非礼。御孙谏曰。
俭德之恭也。侈恶之大也。
先君有恭德。而君纳诸恶。
无乃不可乎。是不以越礼而崇侈于宗庙也。
又据汉书艺文志。墨家之流。
出于清庙。是以贵俭。
由此观之。清庙之不尚于奢旧矣。
太常所请。恐未可行。
又按太常奏状。今酌献酒爵。
制度全小。仅未一合。
执持甚难。不可全依古制。
犹望稍须广大者。窃据礼文。
有以小为贵者。献以爵。
贵其小也。小不及制。
敬而非礼。是有司之失其传也。
固可随失釐正。无待其议而后革。
然礼失于敬。犹奢而宁俭。
非大过也。未知今制何所依准。
请兼详令式。据文而行。
又案太常奏状。外祖父母服请加至大功九月
姨舅加至小功五月。堂姨舅舅母服请加至袒免者。
窃闻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圣人因之。然后制礼。
礼教之设。本为正家。
道正而天下定矣。正家之道。
不可以贰。总一定义。
理归本宗。父以尊崇。
母以厌降。岂忘爱敬。
宜存伦序。是以内有齐斩。
外服皆缌。尊名所加。
不过一等。此先王不易之道也。
前圣所志。后贤所传。
其来久矣。昔辛有伊川
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
不及百年。此其戎乎。
其礼先亡矣。贞观修礼。
时改旧章。渐广渭阳之恩。
不遵洙泗之典。及宏道之后。
唐隆之閒。国命再移于外族矣。
礼亡徵兆。傥或斯见。
天人之际。可不诫哉。
开元初补阙卢履冰尝进状论丧服轻重。
敕令佥议。于时偫议纷拿。
各安积习。太常礼部
奏依旧定。陛下运稽古之思。
发独断之明。至开元八年
特降别敕。一依古礼。
事符故实。人知向方。
式固宗盟。社稷之福。
更图异议。窃所未详。
愿守八年明旨。以为万代成法。
滑州匡城县杨君墓志铭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九
尝读东观汉记。
至杨公四世太尉
咸有清德。
泱泱乎邹鲁之风。
尽在丞相府矣。
百有馀年。
论道王室。
宜哉。
自后卿大夫洎二千石
史不绝书。
以及于公。
公讳灵崱。
字灵崱
宏农华阴人也。
高祖兵部尚书高都公尚希。
尚希生宜州别驾丹川公寿旻。
寿旻生司农少卿徵。
徵生正议大夫汉州金堂县务道。
光昭先君之懿范
其有后于关西乎。
金堂第二子也。
幼以五经上第。
参卿博陵
贰职郿坞。
孙楚长揖。
桓谭不乐。
一录州事。
会稽称之。
再领县尹
自范至匡。
行卫濮。
公易直子谅之心根于始矣。
加以好学。
止于盖棺。
德行孝悌。
温良博爱
故宗族称其仁。
朋友称其信。
乡党称其敬。
盖君子之道欤。
及长从吏。
以宽服人。
官刑不行。
职事益办。
及与之邑。
亦克用乂。
和气充塞于百里。
颂声洋洋乎至今。
其良吏之政欤。
赤绂在股。
下大夫事。
知止足之分。
有终焉之志。
悬车告老。
饰巾待期。
浮云身世。
脱屣轩冕。
先生彭泽
徵士于太邱。
斯达者之流欤。
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十日
寝疾于匡城县归休之私第。
春秋七十有三。
属贼臣以山东叛。
乃公殁之明日也。
且告车来甚众。
允子少。
殡故有阙。
在邑南鄙。
于堂西序。
启足牖下。
土周于身。
十年于兹。
百战之所。
折栋馀烬。
荒坟茂草。
柱下史能季武。
公之嘉客。
衮之姻友。
广德元年夏四月
本诣河外。
假道于匡。
访郗公之旧邑。
戴侯于故里。
其年十月一日
合祔少陵原。
礼也。
夫人河东县辥氏。
妇道母仪。
六姻取则。
于我归处。
之覃兮。
及公而终。
木已拱矣。
子环在外。
不及主丧
其谁尸之。
曰有三女。
无天何戴。
无地何履。
誓合泉壤。
感通神明。
终还营邱。
竟同防墓。
空悲之孝。
有愧潘郎之词。
铭曰。
夫物芸芸。
各复其根。
事有必至。
理有固然。
少陵古原。
京兆新阡。
城夫人
河东小君。
同居此地。
岂恨重泉。
志于方石。
庸有贤人。
作乐崇德(以王者顺动殷荐趋时为韵) 唐 · 李子卿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四
我皇以合天为德。
神化为勋。
鄙铭功于彝器。
思播德于乐文。
由是播大章大夏
表克长克君。
美韶者舜。
惭濩惟殷。
未足方其至美。
而且让其
于是俗泰时康。
近服远信。
声谐六律。
事从百顺。
乐府爰辟。
宫悬始震。
树干羽而骈罗。
列镛鼓而充牣。
八佾之疾徐无失。
九成之洪杀克慎。
惉懘不生。
子谅咸进。
洋洋元化。
流于筦磬之中。
泱泱大风。
发于丝竹之韵。
观夫崇德之祭也。
郊上帝。
祀方祗。
配祖列位。
崇坛奉牺。
六代明备。
千官肃祇。
殷荐咸若。
嘉肴孔时。
声音上闻。
韶之尽美。
戬谷下降。
知神之格思。
于时曙色初分。
祥风微扇。
肃肃严配。
阴阴嘉荐。
声明动于皇天。
文物惊于赤县。
至矣哉。
德不崇无以表金石之娱。
乐不作无以表天地之符。
乐作而万方草偃。
德表而八裔风趋。
昔先王之荐也。
或中和罔纪。
铿锵罔假。
徒载考而载击。
非大者而远者。
孰若奋至圣之光。
荐明德之香。
陋咸池于尧帝
笑舞象于周王
穆之钧天远设。
轩皇之广乐空张。
圣上犹兢自持。
非礼勿动。
郑卫斯斥。
溺音是恐。
客有闻至德之音。
知我皇之所以垂拱。
郑录事太原 唐 · 张南史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引用典故:卢谌
叹息不相见,红颜今白头。
重为西候别,方起北风愁。
六月胡天冷,双城汾水流。
卢谌故吏,还复向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