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慧理”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景德灵隐寺记 北宋 · 罗处约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
天地,体也;乾坤,用也。体不可以常寂,故以神而为名;用不可以终动,故以静而为本。是以境得之而为胜地,心得之而为妙道。斗牛之下,有郡曰钱塘;浙水之右,有山曰武林。居山之寺曰灵隐,其得境之胜地乎!居寺之徒曰禅侣,其得心之妙道乎!观其群山环倚,一峰中断,平湖鉴物,鸿涛骇人,云生若趋,石怪欲语。陆羽记东晋咸和初,有梵僧慧理由天竺而至,叹曰:「兹山灵鹫之一峰耳,何代飞来乎」!所携白猿复识其处,睨彼故地,同乎新丰。繇是金布其田,宝新其刹,憩莲华之石,翻贝叶之文。洞深有天,岩垂为室。晋、宋已降,贤能迭居,碑残简文之词,榜蠹稚川之字。唐大历六载,复新其大壮焉,谢亭岿然,袁松多寿。土运之季,国霸为钱,云措之规,则又过矣。绣桷画栱,霞翚于九霄;藻石雕楹,花垂于四照。修廊重复,潜奔溅玉之泉;飞阁岧峣,下瞰垂珠之树。风铎触钧天之乐,花鬘搜陆海之珍。有若碧树芳枝,春荣冬茂;翠岚清籁,朝融夕凝。呼猿风閒,卧龙石老。会汉南王籍彼土宇,归我昌朝。雍熙之二载,郡之四众请月禅师为之首,师印可禅那,深得其髓。越明年春,仆自苏台抵杭郡,弭盖灵鹫,濯缨冷泉,山光洗心,松声娱耳。坚珉虽揭,好辞未刊。余斐然者也,月禅师俾文其事。噫,节彼灵山,奠兹吴土,秀极而为万状,翠钟而成一色,乍耸而还伏,将趋而却屹,岂造物者奇诡其势,与心而符契哉?不然,胡以不为世咫尺,而若在溟涬,俾仁者乐之,其得静之理乎?矧如来密印犹饮光而传达摩,由达摩而付南能,厥后大有宗师,竞分枝派。太虚无状,而《楞严》谓三界忽生;湛寂本如,《易》义称万物自动。故众生昧如如之性,住我我之所。执指为月,瞪目成花,不有导师,孰为法眼?若言真于妄,则二妄以斯同;破有归无,则一边而为见。故融其妄法,是名真空。真空不空,斯为妙有。虽扬眉举足,则当体涅槃;三界四生,则为心境界。栖禅于此者,其殆庶几乎!伟哉是境也,其将以静为君乎!是心也,其得本来无物乎!所谓得天地之体,乾坤之用,体用无原,水波圆融。故若境若心,以寂静摄,实观道之妙乎!或曰:以兹山得静之理,斯不诬矣;言飞来之事,何其怪哉?余则曰:戴神之端,子真不语者也。盖以力乘大教翼怪衰周,俾季世之人信道弥笃。嘻,太极剖而为天地,游魂贤而知鬼神,岂非语怪者耶?因不自揆而书之,犹季路之率尔也。碑而铭之曰:
灵鹫一峰,飞来竺乾。非夸娥负,神妙难筌。非巨灵擘,圣功自然。谁识其异,慧理明焉。翠微之前,曹溪之禅。隐不违俗,静本乎天。四时群籁,万古寒泉。因书真石,用纪千年。
按:《咸淳临安志》卷八○,道光钱唐振绮堂汪氏仿宋重雕本。又见《武林灵隐寺志》卷六,《西湖志》卷一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游灵隐山 北宋 · 释智圆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峭壁侵霄极,灵踪不厌寻。
闲思曾有梦,归隐岂无心。
绝壁烟霞丽,幽岩洞穴深。
那堪思慧理,残日白猿吟。
下天竺灵山教寺记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咸淳临安志》卷八○、《佛法金汤篇》卷一二、《西湖志》卷一三
粤若能仁出现,圆教流通,观音机缘密契于中土,善财参礼遍历于南方。曹溪传于一心,天台宗于三观,度门迭启,丛林相望。异香旃檀居多于此岸,大乘气象兼茂于他邦。岂非《离》之明、《巽》之聪,性为般若,尤钟于东南者虖?天竺寺者,馀杭之胜刹也;飞来峰者,武林之奇巘也。晋有梵僧慧理,指此山乃灵鹫之一小岭耳,不知何年,飞来至此,挂锡置院,初曰「翻经」。隋开皇中,法师真观增广之,改为天竺寺。其后大比丘昙超、道标,领徒唱教,名在僧史。唐末盗起,寺焚略尽,吴越王镠因即旧址,建五百罗汉院。大宋之兴,名山精舍,申易嘉号,锡名曰「灵山」。祥符中,州人联牒,业叩府下,请大士遵式领其众,演天台教观。式公辩博明解,远近向慕,智者之学,自是益振。天禧初,文穆王冀公临州,一见加礼,为奏复「天竺」旧额。遄承可报,冀公亲题其榜,笔力殊劲。且有敕旨,许作十方讲院主持。还朝,又表其高行,赐号「慈云」。仍施钱万缗,为营佛殿。雄昈赫敞,岌然翚飞。未几,侍郎胡公继典是郡,又捐己俸,助作三门,分施峻廊,翼其左右。檀施风偃,莫不喜舍。于是裒合众施,环构众宇。殿之后曰法堂,其右曰僧堂、曰金光三昧堂、曰老宿堂,其左曰厨、曰库、曰浴院、曰延寿堂,及东西缭廊六十楹,井匽舂硙之所,最凡百二十馀区。皆匪亟而成,观感以化。至于金像模肖,莫不奇特。又造旃檀观音像置三昧堂中,慈相穆如,智者之遗法也。初,寺有桧树枯死,至是柯叶复茂,众目之曰「重荣桧」,乃兰若中兴之兆。慈云告老,庵于东岭,传寺事于明智大师祖韶。韶公亦宿植德本,密资觉力,延栖海众,宴坐道场,二纪有馀,百事无旷。天圣中,两宫外护,三宝焉依。清净之风,大流率土;吉祥之地,首眷兹山。乃诏乾元、长宁二节度僧各一。明道至皇祐间,二遣近珰黄元吉,舍施檀香缕金佛、菩萨、罗汉等像五十二身,释迦、文殊、普贤、阿难、迦叶琥珀像五身,又施西天灵塔、佛骨、舍利、白𣱃等。仍赐飞白御书六轴、飞白御书扇子等。且有中旨,每岁增度行者一人。韶公钦承圣施,寅奉墨宝,于法堂后建御书阁三栋,以虔香火。阁之东西,建方丈二十区。北敞虚槛,正面鹫石,名胜游士,多至其下。又于殿之前建钟、经二台,东西对峙。三门之左,构五百罗汉院,右建天台教藏院,后曰看经堂。北曰泗洲菩萨殿,后曰茶堂,亭轩房牖之类,亦百有二十馀区,兹又明智吁诸檀而续之也。前后轮奂,表里华洁,钟梵通于霄汉,金碧照于岩谷。新涧春夏,众声睁然;灵峰蚤暮,云气馥若。疑神物之有护,信灵仙之所隐。大哉!佛以无生之心,体无边之行,愿应现三界,拔济众生。殚土木之庄严,未有以称其德;盛金石之篆刻,不足以究其功。居之者当感被王灵,念承法荫,思耕凿之苦,省肯构之劳,开发大心,绍续慧命,以三摩奢为净体,以六波罗密为妙用。渡河沙之众,图报佛恩;宣海潮之音,答扬帝力。绪馀妙利,延被有情。则此寺之崛兴,与兹山之共敝。韶公以某雅尘禁职,缅慕宗乘,见托以文,且记其事。至于龙潭猿涧,一丘一壑之胜,则有陆鸿渐《山记》在焉,今但记其置寺之本末云。
和兖弟游湖上诸寺二首 其二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湖山不到每驰情,与客逢迎暂驻旌。
鹫岭飞来询慧理,龙宫吟就续延清。
僧房有竹循门见,磴道攀萝尽日行。
交臂晤言欣得侣,上台专使对仙瀛(自注:韩君著作、丘君节推皆被命专干使事,与明州梁况之学士同会。)。
金陵吴思道居都城面城开轩名曰横翠作此赠之 北宋 · 释德洪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醉隐(原作稳,据武林本改)琴无弦,乃得琴中意。
诗髯轩无山,而有看山味。
青山随意有,那复问城市。
醉眼看雉堞,便觉是横翠。
因以名吾轩,坐卧增爽气。
春花解言语,风松中宫徵。
我来不能辨,夕阴满窗几。
颇怪灵鹫峰,颠狂复飞至。
清啸呼白猿,愧我非慧理。
戏题五字诗,平淡出奇伟。
君应意挑战,讵敢摩其垒。
大胜赋子虚,誇词托亡是。
菖蒲斋记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石门文字禅》卷二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石霜山
东坡居士性喜推挽后进之士,知名当时,多公赏识者。然以今多士,犹未足以饱其欲,而雌黄遂及草之微。以胡麻、杞菊之贤于其类,援笔而赋之,则名声亦能光显于后世。暮年又以菖蒲之才为迈秀,居以铜盆,培以怪石,挹寒泉而灌之,根须连络于璀璨之间,其色苍然可玩也。天下以公之所玩,从而玩之。柯山道人如公行云山中,所至不蓄长物,独于菖蒲而友之,至以名其斋。江南洪觉范见而叹曰:「菖蒲为物,无异味可嗜嚼,而君友之无厌,非能知东坡所乐之真,则尚乌能谈此情味乎?支遁蓄骅骝以寄逸想,慧理呼白猿以发高韵,而后世多其风鉴。君之所寓,其清修绝俗之致,岂减遁、理哉」?为之记以示知君者,庶亦知余言之非誇也。
五朵峰(《诗渊》册三页二一○四作小朵峰) 南宋 · 释文珦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莫知小朵飞来日,慧理曾经指异踪。
香(同上书作秀)润尽多西竺石,孤高亦有晋朝松。
断无一干栖凡鸟,别有深泓卧老龙。
绝顶世人游不到,瑶丛清丽似芙蓉。
同诸友寻幽登飞来峰 南宋 · 释文珦
五言排律 押庚韵
湖际山何限,飞来独著名。
玲珑疑鬼凿,崷崒自天成。
猿去犹存洞,龙归尚有泓。
树因含玉润,泉为炼丹清。
桂子排空落,莲花浥露擎。
鹫形传佛国,灵应动神京。
翻译贤人迹,稽留隐者情。
脩藤垂万岁,孤石记三生。
夜讲台偏古,春风桧重荣。
宾王辞可讯,慧理塔难平。
客至心多恋,僧居虑自轻。
跻攀虽诘屈,临眺独高明。
观阙雄三岛,衣冠迈百城。
东南且行在,西北待经营。
溟涨无涯涘,江流但注倾。
一时归眼界,终古播诗声。
重修灵鹫兴圣教寺记 南宋 · 楼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二、《咸淳临安志》卷八○、《西湖志》卷一二、《增修云林寺志》卷五、《淳祐临安志辑佚》卷三
灵隐前,天竺后,名与天壤齐。介两山间,一兰若曰灵鹫,窦石涧泉,嵌空合流,中分而兼有之。考诸志,实维晋理法师卓锡之始。理咸和初自西天来,见兹山而惊曰:「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乃披荆榛,乃辟梵庐,地以人而显,至今岩以理名,访其塔犹在。更唐表章,至吴越尊尚,至国朝驻跸,隐、竺之价日高,而是刹几芜废不治,犹齐鲁之邾莒,缁素怆焉,闻于神皋。嘉熙元年秋,妙选吴僧行果主之,始至,喟然曰:「吾少长兹境,目击而心闵之,院无大小也,人无古今也,是山则前日之旧也,吾其勉成之」。越明年,作山门,易向而南。明年,两庑成;又明年,观堂成。位置合宜,事可则而物皆可久也。雅靓邃修,丹碧夺目,规画一出其手,内外备矣。始欲筑丈室,建宝阁,尽挹乎四方之秀,不求诸人,而闻者乐施,不知其役,而见者兴敬,于是灵鹫复粲粲。余爱山水成癖,坐冷泉,憩香林,屡尝造其庐,月异而岁不同,难矣哉!修鳞泳波,茂树当道,径窈桥横,真使人意消于烟霏空际之表。吁!颠而不扶,危而不持,圣人之所深叹,孰谓浮屠氏其专如果哉?果,北峰暮年之法子,兄事古云晦岩,溯其源已不凡,谦而有常,其心休休。然士之寓者,客而游者,入出一待之以礼,察其色久不倦,视其橐匪有馀,此盖有大过人者。起废细行也,愿力宏固,有家法在,遂书。
冷泉亭 宋 · 董嗣杲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小朵峰前玉镜寒,几回倚杖听潺湲。
箕公饮涧非凡水,慧理呼猿是此山。
亭角静依金刹古,树身凉卧石阑閒。
无因可洗人间热,时御清风照影还。
雪蓬小朵歌送奎方舟还灵鹫 元末明初 · 贝琼
蓬婆雪岭高崔嵬,横绝青山飞鸟回。
山中小朵更奇峭,石作莲花千叶开。
巨灵擘山断山脉,一峰夜向东南掷。
千秋乾竺空有名,万里峨眉尽无色。
攒青叠翠兮西湖,洞口白猿犹可呼。
咸和之年有慧理,卓锡尚爱飞来孤。
本杯高僧两眉雪,身如浊水清莲洁。
翻经石上不知年,桂子年年落秋月。
闻陈斐公为余料理山庄竹木兼完屋舍岁晚思归慨然有作 其二 清 · 汤右曾
押冬韵 出处:怀清堂集卷十
遥忆飞来孤,天竺割一峰。
吾庐在其下,面面青芙蓉。
昔有古先生,知此山所从。
藏舟在巨壑,夜半无留踪。
安知鹫岭西,他日不再逢。
岩峦含窈窕,落落风入松。
幽禽怪毛羽,下写澄潭容。
灵隐古招提,山门烟翠重。
时放出林梵,或闻亭午钟。
禅诵课六时,吾老性己慵。
但于斗室内,虚白生心胸。
洞中呼老猿,石门苍藓封。
时来理公岩,唤起泓下龙。
山地多硗确,负耒谢老农。
桑箔饲眠蚕(隙地十馀亩皆种桑),薄绵衣可缝。
杂种桃李梅,花时各丰茸。
最爱万竿碧,翠色无春冬。
真堂作记人,兴己如酒浓。
飞来峰四绝句 其一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二
西天竺与东震旦,大地三千一掌平。
宇宙以来便有此,宁资慧理始传名。
飞来峰歌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
我欲灵隐陟高峰,经兹且漫穷窈䆗。
三十六曲既盘降,韬光庵已散幽抱。
奇境当面竟失之,山灵或我粗疏笑(叶)。
辞骑屧步聊尔为,乘舆何必拘葩瑵。
千亿化身栖碧岩,法华国土奚能考。
一佛一树经所云,非色非空谁则晓。
是时雨后幻阴晴,洞中钟乳垂津宝。
便当摆脱六根尘,如是法味餐以饱。
而我先忧后乐人,与佛有缘无就道。
作歌亦如慧理叹,传名而已堪绝倒。
岳坟 其七 清 · 陈璨
押覃韵 出处:西湖竹枝词
古井通江运楩楠,济公法力最难参。
而今才晓飞来石,慧理由来不妄谈(井在净慈寺中,泉极甘,下通于江,又名通江井,济公运木处也。馀木尚存,汲时或左或右,惟不能出耳。)。
岳坟 其四十四 清 · 陈璨
押微韵 出处:西湖竹枝词
怪石嵌崎竟解飞,理公幻说是耶非?
若果飞来应飞去,如何鹫岭久忘归(飞来峰在灵隐寺前。晋咸和元年,西域僧慧理指为天竺国灵鹫山之东岭,不知何年飞来,峰以此得名。杨升庵又谓巫阳台自巫峡飞于灵隐,亦何据耶?先贤邵紫芝博引金华、罗浮诸山共五六处峰石,皆有飞来之名,则命名之义,第以其奇峭,势若飞来耳,必谓来自何所,则等于移山鞭石之说,宜尹仲明诗讥其语特虚幻、眩惑千古也。峰上下左右凿大小佛像,僧云是西僧杨连真伽所为。竹垞辨在汉唐时已有之,非始于杨也。)。
转之灵隐飞来峰坐山亭观冷泉放水处 清 · 邵晋涵
押词韵第十四部 出处:南江诗钞卷一
飞鹫落空中,吐为青菡萏。
错落散华趺,亘地青螺点。
想从风雨移,或被蛟龙撼。
我向天竺来,山路云衣敛。
欲入青林岩,径曲光疑闇。
古洞森幽秘,穿漏红霞潋。
妙相具庄严,慧理留深錾。
巧匠琢山骨,经营颇惨澹。
好事移真伽,转使嘉名掩(飞来峰石佛为六朝僧慧理所凿,见《咸淳临安志》。后人误为杨琏真伽开凿,多毁去石佛面目,田叔禾有《诛髡文》、方棠陵有翻案事,皆误也。)。
缘磴入灵桥,冷泉入清览。
皎镜无纤尘,风回白玉簟。
宁须荇藻浮,映月生碧毯。
前期忆向禽,淩虚发遐感。
相逢恨苦迟,欲去情犹歉。
有如好馋人,当餐多顑颔。
他年拟结茅,潇洒脱名检。
戊午五月二十六日灵鹫峰销夏联句 清 · 阮元
押霁韵 出处:研经室四集诗卷四
出郭缅澄波(奉贤陈廷古华),沿堤快新霁。
绿罨干树浓(安邑宋葆淳芝山),红擎万花丽。
笋舆先后来(娄县杨之灏篑山),松磴两三憩。
叠足山巃嵷(钱塘何元锡梦华),扑眼石陵厉。
泉喧桥影圆(仪徵阮元云台),亭敞茶烟细。
呼猿巳无声(古华),飞鹫颇有势。
张翼障日高(芝山),垂咮啄云锐。
迦陵远流音(篑山),圆泽近同谛。
结夏慧理岩(梦华),论古咸和岁(开山自晋咸和始)。
蜡屐穿玲珑(云台),藤杖阅迢遰。
一派泻龙浤(古华),千盘拥螺髻。
具相嵌庄严(芝山),题名杂分隶。
洞窥一线天(篑山),台译千佛偈。
登顿竟忘疲(梦华),脱略了无系。
高轩补寻梅(云台灵隐东轩有老梅已枯余属僧补栽之为题补梅轩额),层椒迟访桂。
往迹追白苏(古华),忘形到支惠。
佳荈浸清寒(芝山),伊蒲出新脆。
解衣到剧谭(篑山),临池更游艺。
画法尚夏圭(梦华时芝山作画数幅),砚怀抱刘蜕(余藏晋咸和砖研及唐刘蜕研)。
竹阴午梦清(云台),槐院晚蝉嘒。
归思趁吟鞭(古华),凉风袭行袂。
出山尚闻钟(芝山),临湖重鼓枻。
回指翠微间(篑山),却眺烟波际。
此游殊耐吟(梦华),后会良可继。
暑歊翻避人(云台),我东日西逝(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