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仪狄”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酒赋 东汉末 · 王粲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
帝女仪狄,旨酒是献。
苾芬享祀,人神式宴。
曲蘖必时,良工从试。
辩其五齐,节其三事。
醍沈盎泛,清浊各异。
章文德于庙堂,协武义于三军。
致子弟之孝养,纠骨肉之睦亲
成朋友之欢好,赞交往之主宾。
既无礼而不入,又何事而不因。
贼功业而败事,毁名行以取诬。
遗大耻于载籍,满简帛而见书。
孰不饮而罗兹,罔非酒而惟事。
昔在公旦,极兹话言,濡首屡舞,谈易作难。
大禹所忌,文王是艰。
暨我中叶,酒流犹多。
群庶崇饮,日富月奢(《艺文类聚》七十二,《书钞》一百四十八)
节欲 曹魏 · 桓范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七
夫人生而有情,情发而为欲;
物见于外,情动于中。
物之感人也无穷,而情之所欲也无极:是物至而人化也。
人化也者,灭天理矣。
夫欲至无极,以寻难穷之物,虽有圣贤之姿,鲜不衰败,故修身治国之要,莫大于节欲。
《传》曰:「欲不可纵」。
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
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
俭者节欲,奢者放情。
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之居,士阶三等,夏日衣,冬日鹿裘。
禹卑宫室而菲饮食。
此数帝者,非其情之不好,乃节俭之至也。
故其所取民赋也薄,而使民力也寡;
其育物也广,而兴利也厚。
故家给人足,国积饶而群生遂,以(「以」衍文。)义兴而四海安。
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且夫闭情无欲者上也。
咈心消除者次之。
帝舜藏黄金于崭岩之山,抵珠玉于深川之底,及仪狄献旨酒而禹甘之,于是疏远仪狄,纯(当作「绝」。)上旨酒,此能闭情于无欲者也。
楚文王悦妇人而废朝政,好獠猎而忘归,于是放逐丹姬,断杀如黄,及共王破陈而得夏姬,其艳国色,王纳之宫,从巫臣之谏,坏后垣而出之,此能咈心消除之也。
既不能闭情欲,能抑除之,斯可矣,故舜、禹之德,巍巍称圣,楚文用朝邻国,恭王谥为恭也(《群书治要》)
酒诰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酒之所兴,乃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馀空桑,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历代悠远,经□弥长,稽古五帝,上迈三王,虽曰贤圣,亦咸斯尝(《书钞》一百四十八引两条)
酒德歌 前秦 · 赵整
四言诗
前秦录曰:坚与群臣饮酒。以秘书监朱肜为酒正。令人以极醉为限。乃作酒德歌曰云云。坚大悦。命书之。以为酒戒。自是每宴群臣。礼饮而已。
地列酒泉,天垂酒池。
杜康妙识,仪狄先知。
丧殷邦,桀倾夏国
由此言之,前危后则(○《十六国春秋》四十二。通鉴百四。《文选》补遗三十五。《诗纪》三十六。)
伏波将军、骠骑府咨议参军陈诩墓志 隋 · 周彪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八
君讳诩,字孟和颍川许昌人也。
浚基浚序,有虞之苗□。
若夫姚墟诞圣,妫汭降神,四门穆穆,八表光禅。
商均不嗣,周婿胡公,封建于陈,因□命氏。
鸿胪元方,荣书魏册,徵士季方,高著先贤。
自下蝉联,并鞶绣言史。
僧亮,神情淡远,素风高奇,齐辅国府行佐。
父易攴,风仪峻整,雅有纲格,历至前梁仪同
君幼而聪敏,长而好学,博览百家,渔獦九部,悬梁刺股,手不释书,天才俊拔,思若有神。
文章□□,动成部帙。
景纯五色之笔,江淹用之丽藻;
王充五行俱下,都市称为□□。
有集廿卷,为世所重。
起家为岳阳王雍州西曹,转府记室
梁国蕃周,将佐送款。
武成元年,授帅都督
卫州东征,王师失律,军溃陷陈,同旅督将七十二人,并囚俘槛。
属陈相王昙顼初秉朝政,虐示国威,纵情好煞,于望国门并害诸士。
君于刑所,附启自陈,蒙答贳死,漏刃获生。
俄而释禁,策名预宦,授招远将军,加伏波将军,俄迁骠骑府咨议
□国云亡,总管秦王
招贤慕士,迎还并州
客礼厚遇,辞老还乡。
第二息孝骞,昆季男女,久违膝下,忽奉慈颜,悲喜不胜,如从天落,相率尽养,日膳常珍,则仪狄九酝,何曾百品?
恣□释心,意恬如也。
毕卓之酣歌,慕阮孚之任放。
达无遣有,识假归真。
所制终制,非秦始之高坟,是王孙之祼葬。
乃遗命送终,唯令俭薄,不许立铭。
开皇廿年九月廿四日,卒于檀溪里,时年七十六。
五男五女。
男则孝悌著闻,居丧过礼;
女则柔和显称,婉娩听从。
以其□□十二月丙辰朔十八日癸酉归葬高阳乡之旧山。
式镌序志,用传不朽(《古刻丛钞》)
东皋子后序 唐初 · 吕才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
君姓王氏。讳绩
字无功太原祁人也。
高祖晋穆公。自南归北。
始家河汾焉。历宋魏迄于周随。
六世冠冕。国史家牒详焉。
君性好学。博闻强记。
李播陈永吕才为莫逆之交。阴阳历数之术。
无不洞晓。大业末应孝弟廉洁举。
射高第。除秘书正字
君性简放。饮酒至数斗不醉。
常云。恨不逢刘伶
与闭户轰饮。因著醉乡记及五斗先生传。
以类酒德颂云。雅善鼓琴。
加减旧弄。作山水操。
为知音者所赏。高情胜气。
独步当时。及为正字
端簪理笏。非其好也。
以疾罢。乞署外职。
扬州六合县。君笃于酒德。
颇妨职务。时天下乱。
藩部法严。屡被勘劾。
君叹曰。罗网高悬。
去将安所。遂出所受俸钱。
于县城门前。托以风疾。
轻舟夜遁。随季版荡。
客游河北。去还龙门
武德中诏徵。以前扬州六合县待诏门下省
省官例日给良酝三升。君第七弟静。
武皇千牛。谓曰。
待诏可乐否。君曰。
待诏禄俸。殊为萧瑟。
但良酝三升。差可恋尔。
待诏江国公。君之故人也。
闻之曰。三升良酝。
未足以绊王先生。判日给王待诏一斗。
时人号为斗酒学士贞观初以足疾罢归。
欲定长往之计。而困于贫。
贞观中以家贫赴选。时太学府史焦革
家善酝酒。冠绝当时。
君苦求为太乐丞。选司以非士职不授。
君再三请曰。此中有深意。
且士庶清浊。天下所安。
不闻庄周漆园老聃耻柱下。
卒授焉。数月而焦革死。
妻袁氏。时送美酒。
岁馀袁又死。君叹曰。
天乃不令吾饱美酒。遂挂冠归田。
自是太乐丞为清流。君后追述焦革酒经一卷。
其术精悉。兼采杜康仪狄已来善为酒人。
为酒谱一卷。太史令李淳风见而悦之曰。
王君可为酒家之南董。君历职皆以好酒。
乡里或咍之。因著无心子以喻志。
河汾中先有渚田十数顷。称良沃。
邻渚又有隐士仲长子光。服食养性。
君重其贞素。顾与相近。
遂结庐河渚。纵意琴酒。
庆吊礼绝十有馀年。河渚东南隅有连沙盘石
地颇显敞。君于其侧遂为杜康立庙。
岁时致祭。以焦革配焉。
贞观中京兆清河崔公善继为本州刺史
皆请与君相见。君曰。
奈何悉欲坐召严君平。竟不见。
崔杜高君调趣。卒不敢屈。
但岁时赠以美酒鹿脯。诗书往来不绝。
君又葛巾联牛。躬耕东皋。
每著书。自称东皋子
晚岁醉饮无节。乡人或谏止之。
则笑曰。汝辈不解。
理正当然。或乘牛驾驴。
出入郊郭。止宿酒店。
动经岁月。往往题咏作诗。
好事者录之讽咏。并传于代。
贞观十八年终于家。时年若干。
临终自尅死日。遗命薄葬。
兼预自为墓志。所著诗赋。
并多散逸。鸠访未毕。
且缉成五卷。又著会心高士传五卷。
酒谱二卷。及注庄子
并别成一家。不列于集云。
会期日酒酸良酝署令杜纲添之以灰御史弹纲纲款好酒例安灰其味加美不伏科(良酝一条) 唐 · 张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四
上稽乾象。列酒旗之星。
下凿坤仪。制酒泉之郡。
杜康至妙。肇发馨香。
仪狄精微。爰施曲蘖。
用之于宗庙。可以歆享百神。
用之于冠婚。可以谐和百姓。
杜纲名班酿署。官列酝司。
须明五齐之规。颇解三酒之术。
十酿之法。竟未留心。
九酝之方。曾无介意。
鸡鸣下酿。取兰香而辛。
鸠集为徵。遂枣酸而梅酢。
惧贻灾谴。密纵奸讹。
顿下生蝇之灰。用添浮蚁之味。
遂使圣人贤者。变易常滋。
从事督邮。乖违旧性。
事穷理尽。方启遁词。
触网挂罗。妄称前例。
岂得索郎清德。横被侵诬。
巴乡实功。枉遭尘点。
既亏竹叶之术。宜从棘木之科。
对劳农有阙判(冬劳农大酋有阙主司纠劾诉称六物未备) 唐 · 徐景晖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
昔在后稷躬稼。宣王命籍。
用天之道。因地之利。
率先以劝。敦本斯在。
是候春鹒初飞。馌彼南亩。
秋蝉已噪。穫乎东皋。
顺月令以迎猫。伫星回而合蜡。
八政罔忒。九职攸序。
多乎敖廪。典农蓄于京坻。
以备荒札。将禦凶馑。
而穰田满篝。岂用淳于之哂。
载肴入野。常闻王丹之劳。
惟彼大酋。是称司酝
徒学杜康之艺。有𠌤仪狄之职。
陶器必良。工善其事。
火齐式序。职司其忧。
和羹既用于盐梅。合礼必资于曲糵。
六物未备。胡不及言。
三农既休。忽此阙礼。
使上农空迷于帝力。大酋合寘于国章。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 酒城870年 唐 · 陆龟蒙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何代驱生灵,筑之为酿地。
殊无甲兵守,但有糟浆气。
雉堞屹如狂,女墙低似醉。
必若据而争,先登仪狄氏。
酒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事类赋》卷一七
鱼丽于罶,鰋鲤。
君子有酒,旨且有。
若夫仪狄初制,少康造始,九投百品之精,一宿三重之美。
既阴阳之相感,亦吉凶之所起。
挹此思柔,诵兹反耻。
则有优韦曜而赐荈,为穆生置醴
定国数石而精明郑玄一斛而温伟。
三日仆射,百钱阮子。
陈谏每唱于回波,养性亦浇于累隗。
尔其乐兹在镐,挹此如渑。
郑君之能酿,忆刘伶之解酲。
山涛既闻于八斗,陆纳才堪于二升。
陶侃则过限便止,孔顗则弥月不醒。
文举嘲曹公之禁,简雍讥先主之刑。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
倾荒外之樽,采海中之树。
三雅既闻于刘表,百榼仍传于子路
赏钟会之不拜,美孟嘉之得趣。
酌此中圣,赐之上尊。
梁武之称臧盾谢奕之逼桓温
朱虚之军法,醉丞相之后园,或投醪而感义,或举杯而杀人。
谢朏曾闻于指口,管仲尝忧其弃身。
饮之孔偕,乐此今夕。
营彼糟丘,溺滋窟室。
子良持鎗以乍进,延之据鞍而自适。
既营度于五齐,亦均调乎六物。
羊祜而弗疑,折张昭而屡屈。
嘉皇甫之质厚,鄙王琨之俭啬。
则有眠毕卓之瓮,入步兵之厨,饮瀛洲之玉膏,挹南岳之琼酥。
亦闻醉里遗冠,瓮头加帽,银钟之宠思话,缥醪之赐崔浩
裴粲则勤以献诚,阴铿则仁而获报。
逢括颈于消难,见倾家之次道
复闻孔群喻之糟肉,孙朝积年曲封。
显父之饯百壶,唐尧之举千钟。
岂顾季鹰之身后,且醉高欢之手中。
应彼东风,酝兹狂药,冬酿兮夏成,汾清兮邺酌。
亦云王瞻三术,酆舒五罪,汉有长乐之仪,吴有钓台之会。
一斗河东之赐,千日中山之醉。
苏微为之而成疾,庆封为之而易内。
至若老羌之渴,次公之狂,倒山公之接离,脱相如之鹔鹴。
故其成礼而弗继以淫,无量而不及于乱。
公荣而不与,独崔暹而可劝。
礼成宴醧,名称圣贤。
酒泉而在地,瞻酒旗之丽天。
味兼百末,价重千钱。
尝美味于酃湖,酌不极于青田。
复闻败见宋樽,怪消秦狱,或以青州作号,或以建康为目。
名传上顿,味称美禄。
阮孚金貂相换,渊明以葛巾见漉。
亦云曲阿既酾,邯郸被围,步白杨之野,坐黄菊之篱。
高允败德以为训,元忠坐酌而自怡。
或取陶陶之乐,或矜抑抑之仪。
及夫行车酌醴,鸣钟举燧,哺糟歠醨,举白兮扬觯。
高昌洿林之贡,西域蒲桃之味。
或以蟹螯俱执,或以彘肩并赐。
《礼》有生祸之语,《书》著崇饮之旨。
邴原有废业之忧,范泰述伤生之理。
茍忘濡首之戒,将贻腐胁之毙。
故三爵以退,而百拜成礼。
所以喻之于兵而譬之于水也。
酒德颂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一○、《小畜外集》卷一○、《古今合璧事类》卷四四
《诗》有六义焉,颂居其一也,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美盛德之形容,告于神明者也。
观乎伯伦之颂,异乎是哉,徒以大人先生放荡为辞,似未知酒德之故,乃赓而颂之。
夫天有酒星,地有酒泉
圣人之法天地而为酒。
先用之以祭神祇,次用之以飨宾客,然后劳来众士,宠锡有功。
中其礼者,酒之德也。
是故尧设衢尊,使至者尽饮;
禹疏仪狄,恐国以酒亡。
此天子之德也。
勾践投醪,士卒皆醉;
文侯受锡,征伐自专。
此诸侯之德也。
傅说应命,著曲糵之用;
管仲弃酒,陈讽谏之词。
卿士之德也。
斯乃载在前籍,垂之后昆。
操卮执觚,幕天席地者,不得与焉。
至于千钟,孔子百觚,亦无所取也。
萧梁既重浮华之文,忘礼法之度,列于王褒陆机之间,不其失耶?
必于衔杯漱醪,提壶挈榼,称之为德,则糟丘酒池,德之大者也。
及乎亡,败羲和,蔑不由于斯矣,又何德之云乎?
颂曰:
古之明君,先成其民。
薄以赋敛,勖之耕耘。
风雨祁祁,稼穑蓁蓁。
三时既丰,九谷斯芬。
民之成矣,致力于神。
正词以告,于以奠之。
若作酒醴,曲糵必时。
神乃享矣,百禄攸宜,古之乱主,残民好兵。
疆埸多警,中土未平。
甫田既荒,太仓不盈。
人有菜色,野无歌声。
民未成矣,乌用神明?
若作酒醴,酌彼金罍。
矫词以告,上天降灾。
神乃怨矣,万事隳哉。
化有醇醴,馨非黍稷。
饮无沈湎,道乃昭格。
畅叶人神,是酒之德。
邻几问不饮栽菊邻几诗曰:君实不饮酒,庭下多栽菊。不知黄花开,奈此杯中绿。凌晨烟露滋,后日风霜促。欲表君苦心,宜种子猷。) 北宋 · 司马光
 押词韵第十一部
黄菊本天物,先随元化生。
酒醴乃人功,后因仪狄成。
酒客强亲,菊酒初无情。
种之荒阶侧,何尝妨独醒。
脩竹气萧洒,自合生君庭。
书陆灵传后 北宋 · 赵鼎臣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八一、《竹隐集》卷二○
徐君作《陆灵传》,而自隐其名。
夫灵之功德大矣,咏于《诗》,载于《书》,纪于《春秋》,旁出于《周官》、汉《礼》传记之言,诸子百家以文词义说道灵之名迹者,不可胜举。
盖自扬雄孔融徐邈刘伶之徒,争以其智,各推所长,贤之则以为圣人,褒之则以为从事
然大抵往往得灵之一端,而莫穷其趣。
独吾徐君起而收其后,取众人之所未尝言,极自昔之所难为容者,搜索放象,列而陈之,折圣心于既往,发潜德之幽光,使千百岁以来沉酣枕藉,日用所不知者,恍然大明,而陆生之美,由此益章。
呜呼!
可谓勤矣。
君子乐道人之善,凡灵之功德施于吾辈尤多且久,正当并智出力,盛谈极誉,虽报万一且若不暇,尚何隐之有哉。
世传灵之先盖星精也,其后有家于秦西之福禄城仪狄异焉,荐之于禹。
是时禹方决九川,愁水祸,胼胝黧黑,务求枯槁憔悴之士以共其功。
顾所荐,乃独温醇软美为容悦者,恶之,不甚善也。
商之末世,陆氏用事周公,诛之,且惩其族而申诰焉,故不得志于三代之际。
秦汉而后,其业浸广。
武帝穷奢极侈以奉其欲,既而耗匮,无所取资,乃尊贵灵族以诱致天下,末年民不加赋而上用足。
于是后世遂宝用其术,而灵之宗戚子弟,布满郡邑,历至于今不废也。
唐初五斗先生尝为陆氏作谱,其说尤详,今亡矣,不可复得,然求之逸书,大略如此。
余既以不亲见谱为恨,幸尝窃味灵之馀波遗泽,慨然歆慕,虽未足以径造其源,然不可谓不倾其沥液者也。
遽喜徐君之能传其事,故为之书。
凡灵之言行功迹,徐君之所既详者,皆不复缀,惟著灵之世家焉。
冯万州当可以洞庭春色遗王子载盖用安定郡遗法也子载招予饮为赋之 宋 · 晁公溯
 押词韵第十七部
秋风洞庭波,霜落洲渚出。
黄芦半倾倒,江树无复色。
独馀千木奴,后皇所嘉植。
芳辛有馀味,不减玉斝沥。
可令披黄苞,以甘授欢伯。
酿成无边春,吞此云梦泽
犹持陶家轮,断取李衡宅。
纳之瓮盎中,未觉宇宙窄。
方当玉腴熟,溜溜糟床滴。
尚带含霜容,未饮香满室。
味夺桑落醇,色轻蒲萄碧。
夷考无前闻,畴能妙仪狄
流传自王家,遗法后世得。
不宜博凉州,时可饷宾客
辍餐茗战罢,持用解水厄。
糟蟹赋1184年11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八五、《诚斋集》卷四四、《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三五、《历代赋汇》卷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江西赵漕子直饷糟蟹,风味胜绝,作此赋以谢之。
杨子畴昔之夜,梦有异物入我茅屋。
其背规而黝,其脐小而白。
以为龟又无尾,以为蚌又有足。
八趾而只形,端立而旁行。
唾杂下而成珠,臂双怒而成兵。
寤而惊焉,曰:「是何祥也」?
巫咸卦之,遇《坤》之解,曰:「黄中通理,彼其韫者欤?
雷雨作解,彼其名者欤?
盖海若之黔首、冯夷之黄丁者欤?
今日之获,不羽不鳞,奏刀而玉明,披腹而金生。
使营糟丘,义不独醒,是能纳夫子于醉乡,脱夫子于愁城。
夫子能亲释其堂阜之缚,俎豆于仪狄之朋乎」?
言未既,有自豫章来者,部署其徒,趋跄而至矣。
谒入视之,郭其姓,索其字也。
杨子迎劳之曰:「汝二浙之裔耶,抑九江之系耶?
松江震泽之珍异,海门西湖之风味,汝故无恙耶?
小之为彭越之族,大之为子牟之类,尚与汝相忘于江湖之上耶」?
于是延以上客,酌以大白,曰:「微吾天上之故人,谁遣汝慰吾之孤寂」?
客复酌我,我复酌客,忽乎天高地下之不知,又焉知二豪之在侧?
李商霖墓志铭1201年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淳熙阏逢执徐岁,月集星纪,既生霸之三日,逢掖学子数十百辈大会而恸于南昌县安乡榻冈之野。
东西行者皆不得行,且小观之,亦为之恻楚。
则诹其居人曰:「是何物大人之塴,一何送者如雨,哀之如父母也」?
曰:「近故竹林先生,李其姓,商霖其字也。
送而哀者,其弟子员也」。
先生隐者欤」?
曰:「否。
先生墨兵之与居,客卿之与娱。
上溯,下沿刘
鲁壁之廋,瘗之裒,鸟迹之茫,稗说之荒,立天立人,义阳仁阴,畴中畴失,畴理畴忽,心椟干根,手揽汇源。
,千微万幽,缫之若抽。
玉鸣金舂,弥撞弥洪,有答罔穷。
厥志孔武,斡今以古,逝将虑尧后、皇黄虞。
我吐觉世之漓,于雍于熙。
竟不其逢,韫袭于衷。
百一其试,其就岂细哉。
先生隐乎哉」!
「然则先生仕者欤」?
曰:「否。
先生竹君之与处,仪狄之与语。
节者处之,凋者去之,圣者储之,贤者吐之。
得意二子,死友不死。
君唱余赓,哦余吟。
五词,梁七之。
建安煟起,义熙孤峙。
甫、白、,霆碎雷蹙。
东篱之馨,西落之英。
魄渊秋明,凌阴夏清,嘒晚咽,谷嘤晨发。
崖溜寒滑,澥涛沃日。
楚客雌风,燕侠白虹。
于句于联,大玩厥篇。
有癖于此,曷晲于彼哉。
先生仕乎哉」!
后九年,客有过我者,为余道之。
余凭乌皮几而耳之,盖一语九太息也。
未几,先生之子从政郎、新令君恕己自丰城犯隆暑走五百里,谒余于庐陵南溪之北涯,再拜者再,伏而哭,哭而起,袖出文书二通,跽而请曰:「此吾兄朝奉郎成州史君修己之书词,与先君竹林先生之行状也。
先君即世既竁,距今十有八祀,而宿草拱木寂寂无纪,惟先生罔靳其勤,特书以焯诸幽,不宁惟诸孤如天之福,抑先君而尚有知也,欣欣其乐康哉」!
语毕又再拜者再。
余敬答拜曰:「诺」。
先生讳晞说商霖字也。
世家丰城,冠而孤,事母夫人黄尽孝。
当是时,兵荒荐仍,生业屡空,于耜带经,负米致养,尝药侍疾,无爱体肤,执丧哀疚,有人所难。
免丧十年,言及其亲必泣,如始丧者。
同产一弟,字之训之,淑而才之,同室同爨,逾三十年。
湫隘离居,则与之市腴田,筑善室,尽逊先业,身不著一簪云。
三试礼部,无遇,退归竹林,士之从学者尊之曰竹林先生
后以子追秩奉议郎
曾祖仲文,祖安常,父倬,皆不仕。
妻黄赠安人
四子:修己,虚己,胜己,恕己。
伯季第进士仲叔未仕。
三女,适人士黄应,何端仁、刘尧仁
孙男九人:义方、义章义问义和、义行、义荣、义隆、义端、义山
女八人。
先生之没以塴岁之六月二十日,得年六十有一。
铭曰:
若有人兮嵩之冈,衷宝璐兮握夜光,芰荷衣兮芙蓉裳。
旷一世莫我知兮,退将返余竹乡
溘埃风余上征兮,晞余发于扶桑。
登阆风而倚阊阖兮,揭斗柄以酌天浆。
曷不化鹤而来归兮,独令子孙之涕滂。
按:《诚斋集》卷一三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戒饮三诗(并叙) 其一 南宋 · 陈造
 押真韵
毒痡痛受辛,斩刈憎暴秦。
杜康仪狄(原作仪,据四库本乙),贼物其罪均。
商毒烈火炎,岐镐方阳春。
秦暴虓虎搏,欧粤无颦呻。
二子起酒祸,古今同湛身。
计实乃鸩,适口良甘醇。
文锦覆深阱,病媒鬼之邻。
劋杀不遗迹,辛政犹为仁。
今子知所戒,浮俗岂其伦。
生世千金躯,况复富席珍。
召除户书内引劄子(一 九月十三日选德殿 其一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一、《西山文集》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五
臣闻当天命已定之馀而不忘戒惧者,三代令王之所以长世也。
当天命未定之时而遽忘戒惧者,后世人主之所以不克终也。
臣尝读《书》而得基命、定命之说。
窃以谓周之文、武,基命者也,若成王则命已定矣,而周公作诗以戒王,乃曰「宜监于殷,骏命不易」,又曰「命之不易,无遏尔躬」;
召公作书以戒王,亦曰「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又曰「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周至成王再世耳,而文、武之功,配天罔极,天命乌乎而遽止,亦岂待祈而后永耶?
及观太康之于夏,太甲之于商,仅一再传,而一则以游盘失国,一则以欲败度、纵败礼,而几失之。
天未尝以之烈而私其子孙也,是以谓之「难谌」,是以谓之「靡常」,然后知二公惓惓之心非过计也。
然则继世守成之主,其可以天命已定而忽之哉?
厥今天下何时也,臣以为天命未定之时也。
夫自艺祖基肇造之命而太宗定之,高宗基中兴之命而孝宗定之,圣子神孙,继继承承,于千万年,命之定也久矣,而臣以为未定者,盖观《皇矣》之诗而知文王受命之由。
方天厌商乱而求民之定也,始则观之二国焉,求之不获而又观之四国焉,其德皆莫若文王者,于是眷焉西顾,命之以为中夏主,夫岂苟然哉!
今中夏俶扰,天之简求民主,兹惟厥时。
使我之德足以当天心,天必不舍而他畀也;
苟吾之德未足以当天心,天必转而他之矣。
臣故曰此天命未定之时也。
嘉定中,臣缪直禁林,是时鞑日以兴,金日以削,尝中夜徬徨而起,曰:此吾国安危将判之,君臣上下恐惧修省之日也。
于是进祈天永命之戒,宁宗皇帝优容狂瞽,嘉叹再三,而权臣寡识,懵不之省。
自是二十馀年,德政未尝增修,人心日益咨怨,所谓祈天永命之言,直视以为迂阔,而欺天罔人之事则益甚焉。
是以谴告频仍,灾害酷烈,钱塘巨浸,莽为沙碛,天台苕霅,洲化为湖,而都城之灾则尤旷古所未有。
他如彗孛飞流之变,无岁无之;
盗贼兵烬之厄,几半天下。
吾国之势,盖岌岌然。
上赖九庙之灵,权臣殒命,陛下亲政,英明果断,薄海耸观,而于外攘内脩之政未及大有所为。
金既以灭告矣,群雄虎争,猛敌焱锐,豫备深防,所当汲汲,内顾根本,犹有可虞。
而边臣匆匆,或假和以纾患,或恃战以成功,臣以为皆非至计也。
昔人有言:凡举大事,必顺天心。
夏秋以来,积阴多雨,阳泽弗竞,而乾文示异,数见于清台之占。
因人事以推天心,殆有甚可惧者,臣是以复进祈天永命之说也。
然所谓祈者,岂世俗禬禳小数、谄渎鬼神之谓也?
稽诸《召诰》,曰「敬德」、曰「小民」而已。
《传》有之,「敬者德之聚,能敬必有德」。
近世大儒皆谓敬者圣学之所以成始成终也。
陛下圣学高明,固尝以毋不敬之言揭诸坐右,朝夕仰视,如对神明。
然所以害我敬者,则不可不察也。
仪狄之酒,伐德乱性,此害吾敬者也;
南威之色,荡心惑志,此害吾敬者也。
陛下于此,心惕然自省,曰:沈湎冒色,妇言是用,昔人之所以自绝也,其可不戒乎?
侏儒之戏,滑稽之谈,此害吾敬者也。
陛下于此,心肃然自持,曰:优笑在前,贤才在后,昔人之所以取亡也,其可不戒乎?
郑声之淫,佞人之殆,有一于此,足以害敬,放而远之,不可以不严。
盘游之乐,弋射之娱,禽兽之珍,狗马之玩,有一于此,皆足害敬,屏而绝之,不可以不力。
如此则陛下之心清明纯粹,万善出焉。
则又反而思之,曰:朕自即位以来,为权臣所误,其失有几?
凡圣心之所未安者,即天理所未安也,改之其可以或吝?
则又稽于众曰:朕言动之不中道,政令之不合宜者,其事有几?
凡人情之所未允者,即天意所未允也,更之其可以或后?
盖一念之愧不敢安,此敬也;
一事之戾不敢忽,亦敬也。
谨之于心术之微而发之于践履之实,必如汤之日跻,文王之缉熙,中宗之严恭寅畏,然后谓之无不敬,此祈天永命之一也。
召公既曰敬德,又必以小民参之,何耶?
盖天之视听即民之视听,民之向背即天之向背也。
权臣用事以来,戕害元元,殆非一事。
盖其始也,易楮币,易盐钞,颛用罔利之术而峻绳下之刑,估没编隶,滥及无辜,而民怨;
其中也,黜忠良而进贪刻,举赤子以付豺狼,远近嗷嗷,恬不之恤,而民益怨;
其末也,廉耻道绝,货赂公行,以服食器用为未足而责之以宝玉珠玑,以宝玉珠玑为不足而责之以田宅契券,希指求进者,虽杀人于货亦所忍为,而民大怨矣。
江、湖、闽、广、三衢之盗相挺而起,生灵荼毒几千万人,户口减少殆什七八。
幸而无盗者,又以官吏争自为盗,田里荒寂,州县萧条,亦无异于绿林黑山之所躏轹也,可胜叹哉!
仰赖陛下布端平之诏,一洗而新之。
然狃于旧习者,鲜为革心之图;
困于虐政者,未被息肩之惠。
盖贿道虽窒而昔之贿进者尚存,赃吏虽惩而赃多者或反漏网。
加以边事既兴,江淮之间,科调百出,所至骚然,民不堪命,远而襄蜀,抑又可知,臣恐非所以培本根、寿命脉也。
陛下至仁,宁忍闻此?
臣愿圣志恻然兴念,申颁诏旨,凡郡邑掊刻之政、边阃科调之扰,悉从禁止,敢违命者,必罚无赦。
至于行都近甸,为沐浴雨露之首,而楮轻物贵,为生孔艰,愁叹之声,在在而有。
《书》称文王惠鲜鳏寡,皆穷瘁之人,奄奄就尽,惠泽所及,鲜然咸有生意,此海内所望于仁圣之君也。
宜命近臣条举便民之画,如魏相所上诏书二十三事者,以次行之,此祈天永命之二也。
《易》曰:「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陛下真能敬德于上,而使斯民怀生于下,则人心悦而天意顺,恢拓之本,其在斯乎?
天心厌乱久矣,鞑戎残暴,所至为墟,必非眷命之所属。
陛下春秋鼎盛,圣德日新,惟益懋敬焉。
一陟一降,在帝左右,一游一衍,若天与俱,强勉力行,悠久不息,以迓续休命于无穷,乃眷南顾,当有其日,中原故物,终为我有。
若徒以力求之而不及其本,天意难测,臣实忧之。
梁武帝欲取河南,尝自语曰:「吾之基业,有如金瓯,脱致纷纭,悔之何及」?
徒以乙卯之梦、群臣之谀,不能自克,卒隳金瓯之业。
追迹武平生所为,违天背理,何可胜数,无得天之实而希不世之功,其失宜哉。
臣区区所陈,本于周、召,圣贤典训,必不误人。
且前日尝以告先皇,今敢不以告陛下?
臣之愚忠,壮老一心,惟圣明裁察。
得圣语申省状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九、《西山文集》卷一三
今月十三日午时,蒙恩选德殿内引奏事。
某再拜升殿,首叙违去阙庭之久,蒙恩收召。
上曰:「卿去国十年,每切思贤之念」。
次读第一劄,至「此天命未定之时也」,奏云:「臣非以国家基业为未定也。
今中原无主,正是上天监观四方,为民择主之时,陛下若能修德以格天,天必命陛下为中原之主,不能则天将归之他人,此臣所以进祈天永命之说也」。
上首肯再三。
又读至「盘游之乐、弋射之娱、禽兽之珍、狗马之玩,有一于此,皆足以害敬」,某奏云:「禹之戒舜曰:『无若丹朱傲,惟嫚游是好』。
召公成王曰:『无若殷王受酗于酒德哉』。
舜何至于好嫚游,成王何至于酗酒德,忠臣爱君,常儆戒于未然。
臣今所谓仪狄之酒、南威之色与夫郑声佞人之属,亦是儆戒未然之意」。
上曰:「此数者苟有其一,真足以害敬」。
又读至「圣心所未安者,即天理所未安也」,某奏:「人之心即天之心,但为私欲所蔽,则与天不相似,故臣欲陛下屏去数者之欲,使此心清明纯粹,陛下之心即天心也」。
上欣然嘉纳。
又读「人情所未允者,即天意所未允也」,上曰:「民心即是天心」。
又读至「狃于旧习者,未有革心之图」,上曰:「往往士大夫革面而未革心」。
臣奏:「士大夫为权臣崇尚财利,士大夫化之,但知有利而不知有义。
士大夫须是知义,然后可为国家用」。
上曰:「未能丕变在」。
某奏:「此全在陛下与大臣大明黜陟,使士大夫知义利之分,久之须能丕变」。
上曰:「然」。
又读至「凡都邑掊克之政,边阃科条之扰,悉从禁止」,因口奏申言之,且乞选好监司郡守以抚摩其民。
上曰:「闻卿所至,视民如子」。
某再三愧谢。
又读至「宜命近臣条举便民之画,如魏相所上诏书二十三事,以次而行」,奏云:「比年民之穷困极矣,臣久在田里,实亲见之。
愿陛下与大臣熟议,于近臣中择其用心忠厚、通晓民事者,令条具今日便民之事,以次施行。
此乃培根本、寿命脉之要,此即所谓祈天永命也」。
上欣然嘉纳。
读至论梁武处,奏云:「武平生奉佛,不知奉天,知爱惜僧尼,不知爱恤百姓。
太子慈仁好文,梁武以事疑之,使忧沮而死。
诸子皆令典兵,无义方之训,至于举兵相图。
如此所为,天岂肯付以中原」?
上深首肯。
读第二劄,至「以名则正,以义则顺」,奏云:「今日欲要恢复唤作,不是不得,陛下为人子孙,当仇雠殄灭之后,如何不令人省视宫阙,如何不吊问中原遗黎,但缘故全不曾做得工夫,所以今日倍费陛下心力」。
上曰:「昨读卿所上封事,可见忠诚」。
读至第三劄王师深入处,上曰:「朕亦尝亲笔行下戒敕」。
又读进书劄,至「《大学》一书,由体而用,本末先后,尤明且备」,上曰:「《大学齐家治国平天下乃用处,须至诚意正心脩身方得」。
某奏:「上面更有格物致知工夫,人君于天下之理、天下之事,须是都讲究令透彻,方能诚意正心」。
又读至明道术、辩人才处,某奏曰:「昨来权臣凡事皆是欺罔陛下,是时讲筵官亦为欺罔之言,臣记得一日讲官讲《易》,辄为奸言云云。
臣是时深不能平,欲辟之又恐纷争于陛下之前,有伤事体。
退而自咎,若使程颐朱熹当此,必是与之深辩。
臣因自咎学力未到,故不当放过处放过了」。
上亦愕然。
某奏:「陛下须是做格物致知工夫,于天下义理无不通晓,则此等奸罔之言自不敢进。
臣于是时便欲编集此书以献陛下,缘去国之速,不曾做得。
閒居八年,此书方能成就」。
上喜甚,曰:「此书便好将来」。
某奏:「书已在此,更欲点对,候得圣旨,方敢投进」。
奏劄读毕,上忽发问:「福建想未是无事在」?
某奏:「陛下可谓明见万里之外,福建委是未必无事,近日泉、漳又破三县,盖缘无将无兵无帅臣」。
上问:「谁可作帅」?
臣奏:「臣亦正恐庙堂发问,反复深思所以对者,委未有其人」。
上又问:「宪如何」?
某奏:「宪亦晓事能官,但要之自不可无帅,容某退与丞相言之,早早择帅」。
上又问:「福建盐法未变,亦自未便」。
某奏:「盐法乃致寇之源。
缘福盐溯流而至南剑,又自邵武溯流而上汀州,其般运甚难,故盐到汀州,不胜其淆杂,不胜其贵,所以汀人只便于食私盐。
自循、、潮、漳来颇近,又洁白,价又廉,故汀人每至冬春间千百为群兴贩,因而行劫,官司一遣人追捕,便至拒捍杀人,此盐贼所从起也。
臣昨叨闽帅,深欲更张,缘盐事属漕司帅司管他不得,方欲与漕臣袁甫商量区处,而臣与各召还,遂不及为,容退与宰相言之,行下漕司,讲求便利之策」。
遂再拜退。
节酒铭 宋 · 刘学箕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方是閒居士小稿》卷下
方是閒居士心固好客,以多饮废事,而又独力,既为颂以止之。
朋旧之来访者不能饮茶即退,必为开樽。
每执盏,客独饮,居士以立戒辞。
客意甚不乐,饮虽醉,情颇不𢦟(音含。),往往不察居士心,遂以为孤介傲物。
居士之赴亲旧之招者,亦复以止为请,坐是取词速谴。
不获已,间(去声)或破戒,累累杯勺,不知一杯复一杯也。
且恶居士之执德不回,反极其饮,颠顿过量,有甚于未戒之初,徒视所颂为虚文,而不能必其止也。
因自念言,与其沉湎以败德丧生,不若真止之为愈;
与其获诮于交友朋旧,孰若绝交之是□□。
又自为之说曰:止酒既获罪于人,绝交尤获罪于人;
止酒且不可,况于绝交乎?
止与绝二者诚介傲事,世所不可行者,孰谓居士之倜傥而可行乎哉?
今酌以中道,取断于心,每遇把杯,不得踰三爵。
庶几释交游之议,而有以全居士之生。
其或不亮,而终困之,是又不近人之情也,其可乎?
节酒之铭,于是乎作。
呜呼噫嚱!
狂药之害生兮。
仪狄之不仁兮,戕天下后世之人兮。
呜呼噫嚱!
世竞饮之,莫知其非。
子不尔思,将残其体肢。
颂焉止之,曷不守之?
流连沉迷,覆蹈前輗。
崇饮贪杯,谓畏亲友之讥。
君子爱人以德兮,独不坚其恳辞。
辞而弗获兮,胡不节而省之?
心之匪石兮,人将亮之。
藉弗能亮兮,岂人之情兮。
亮而弗悛兮,子将复奚为?
愿凡今而后兮,毋绝人之好兮。
去訑訑之色兮,黾勉而从之。
从容中道兮,不越乎三卮。
兢兢惟念兮,勿弛乎操持。
孙武之令兮,断断乎无违。
子其违之兮,是诚小人之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