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侯”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又言罢雍鄜密上下祠 西汉 · 匡衡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王者各以其礼制祀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今雍,鄜、密、上下畤,本秦侯各以其意所立,非礼之所载术也。汉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复立北畤。今既稽古,建定天地之大礼,郊见上帝,青赤白黄黑五方之帝皆毕陈,各有位馔,祭祀备具。诸侯所妄造,王者不当长遵。及北畤,未定时所立,不宜复修(《汉书·郊祀志》下:衡又言,天子皆从焉。)。
对雪示嘉祐 北宋 · 王禹偁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去年看雪在商州,使君命我山寺头。
峰峦草树六百里,饥鼯冻鸟声啾啾。
山城穷陋无妓乐,何以销得骚人愁。
抱瓶自泻不待劝,乘兴一引连十瓯。
晚归上马颇自适,狂吟醉舞夜不休。
今年看雪在帝里,瑶台琼树佳气浮。
朝回揽辔聊四望,移下五城十二楼。
樽中有酒翻不饮,郁郁不快非怨尤。
吾儿娇騃未晓事,问我胡不私献酬。
因令把笔写我意,为渠吟作雪中讴。
昔为副使不理事,待罪且免忧人忧。
今为谏官非冗长,拾遗三馆俸入优。
秋来连澍百日雨,禾黍漂溺多不收。
如今行潦占南亩,农夫失望无来麰。
尔看门外饥饿者,往往僵殕填渠沟。
峨冠旅进又旅退,曾无一事裨皇猷。
俸钱一月数家赋,朝衣一袭几人裘。
安边不学赵充国,富民不作田千秋。
胡为碌碌事文笔,歌时颂圣如俳优。
一家衣食仰在我,纵得饱暖如狗偷。
况我眼昏头渐白,安能隐几勤校雠。
何时提汝归田去,卖马可易数只牛。
深耕浅种苟自给,藜羹豆粥充饥喉。
黍畦锄理学元亮,瓜田浇灌师秦侯。
素餐免作疲人蠹,开卷免对古人羞。
未行此志吾戚戚,对酒不饮抑有由。
斯言不敢向人道,语尔小子为贻谋。
灯夕在告闻游人甚盛 北宋 · 宋祁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火树缯山凤阙前,皇都美景属新年。
烟花并作长春国,日月潜移不夜天。
道上落梅飘脆管,陌头繁杏著游鞯。
须知钧会人同乐,莫叹秦侯抱疾眠。
国学试策(一 并问目 天圣七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五
问:《诗》删《风》、《雅》,有一国四方之殊;《书》载典、谟,实二帝三王之道。君臣之制有别,小大之政不侔。然而《关雎》王者之风,反系于周公之化;《秦誓》诸侯之事,乃附于训诰之馀。究其闳纲,必有微旨。且巧言者丘明为耻,传《春秋》蒙诬艳之讥;惠人者子产用心,作丘赋被虿尾之谤。谓之诬艳,非巧言乎?目之虿尾,岂惠人也?夫子又何谓之同耻,叹其遗爱者哉?子大夫博识洽闻,彊学待问,请谈大义,用释深疑。
对:举贤而问,炎汉之得人;射策程材,有唐之明诏。晁错明国家之大体,仲舒究《春秋》之一元,皆条对于篇章,备天子之亲览;刘蕡述兵农之大略,微之以才识而中科,然品覈其言词,由有司而考第。皇上思讲勋、华之闳道,欲举汉、唐之茂规,已诏公卿之流,博选贤良之士。而又申《周官》辨论之法,以考于贤能;较成均上游之徒,并升于岁贡。退愧拘儒,亦当奥问。夫近世取士之弊,策试为先,谈无用之空文,角不急之常论。知井田之不能复,妄设沿革之辞;知榷酤之不可除,虚开利害之说。或策之者钩探微细,殆皆游谈;而对之者骫骳曲辞,仅能塞问。弃本求末,舍实得华。若乃《诗》、《书》之可疑,圣贤之异行,乐所以导和而率俗,官所以共治而建中,此皆圣师之所谈,明问之至要。敢陈臆见,用备询求。策曰《诗》删《风》、《雅》,有一国四方之殊;《书》载典、谟,是二帝三王之道。《关雎》王者之风,反系于周公之化;《秦誓》诸侯之事,乃附于训诰之馀。考其本因,可为梗概。夫述四始之要,明五际之变,始之以《风》,终之以《颂》,以厚风俗,以察盛衰,此《诗》之所以作也。而变《风》、变《雅》,有六义之殊焉。《关雎》王化之基,三百五篇推其首,而《周南》之作亦系其列者,盖姬旦分陕而居,天子与之共治,故其政化之美得系于王者之风也。述百篇为历代之宝,断之自唐,迄之以周,以陈典、谟,以为约束,此《书》之所以设也。作诰、作誓,皆三王之事焉。成汤有罪己之言,五十九篇载其义,而秦侯之誓亦参其末者,盖穆公伐晋之辞,夫子善之于改过,故其诫令之说,亦附训诰之馀。不然,夫仲尼述尧、舜,删《诗》、《书》,著为不刊,以示来叶,岂容其失乎?且巧言者丘明所耻,惠人者子产用心,著于前经,此可明矣。先儒称仲尼立一王之法,始修《春秋》,而亲授丘明,使之作《传》。及范宁欲专《谷梁》一家,故蒙以诬艳之讥。前志称子产犹众人之母,善其养民,而临治郑国,能行其惠。及国人怨其丘赋之重歛,故被以虿尾之谤。夫传一经之义,非曲而畅之,盖不能详也。救一时之弊,盖权而行之,非为毒也。学者偏见,妄云诬艳,岂丘明之失欤?国人无知,谤以虿尾,非子产之过矣。况以仲尼之圣,作经亲授,岂有缪举乎?国侨既死,国人皆罢,不曰惠乎!宜其同巧言之为耻,以遗爱而见称也。荒孱之说,敢以此闻。谨对。
秦昭和钟铭说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一、《东观馀论》卷上
此钟盖庆历中叶翰林清臣守长安所得,上之大乐,考之音中大吕。胡恢题云:「《世家》言秦侯至穆公十三世,而中閒出子遇杀,岂不得列于世数邪」?欧阳文忠题云:「据《史记·年表》,始秦仲,至康公,为十二公,此钟则为共公时作也。据《本纪》,始襄公,至桓公,为十二公,此钟则为景公时作也」。子按《本纪》,周孝王命非子曰:「昔柏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嬴生秦侯,次公伯、秦仲、庄公、襄公、文公,靖(《史记》作竫。)公不立,宁公、出子、武公、德公、宣公、成公、穆公、康公、共公、桓公。以铭所谓十二公考之,若以非子始为附庸,则至成公为十二公;若以秦仲始为周大夫、襄公始为诸侯,则如欧阳说,至康公以桓公为十二公。然据铭云「不显朕皇祖,奄有下国,十有二公」,言皇祖奄有下国,盖谓如有土之君,则当以非子为始,虽曰附庸,盖亦国也。况有周锡命分土之文,得不为奄有下国乎?自非子至成公十有二世,则是钟为成公作无疑矣。又所谓十有二公,盖自始祖而下至今为公之数,而欧阳公以为十二公者先公也,而言作钟者为十三世,亦非也。案铭之首称「秦公曰」,则知见为君者固自称公。春秋时列国皆然,不必言先公方谓之公也。
馀干翁簿以予去饶之日郡人断桥见留画图赋诗见寄因次其韵 南宋 · 王十朋
押词韵第十五部
我慕郑子真,躬耕老岩谷。
不慕苏季子,腰金诧宗族。
失脚落尘网,回头念幽独。
向来鸳鹭行,进退惭碌碌。
把麾鄱君国,饮水清湾曲。
缅怀九贤人,痛闵千里俗。
奉扬乏仁风,黎庶因炎燠。
畴能政有成,敢望诺无宿。
厚颜叨禄廪,汗背拥旌纛。
命下忽夔门,诸公孰推毂。
水陆三千里,湖重岭仍复。
至喜谒文忠,秭归怀李矗。
鄱人怜老守,去类楚臣逐。
出门桥已断,拥道頞争蹙。
初无龚黄政,滥继秦侯躅。
仇香旧同僚,别寄两竿牍。
赋诗仍画图,开卷宛在目。
清音满干越,馀韵到巴蜀。
我有二顷田,荒芜雁山腹。
愿画归去来,芒鞋事耕育。
陪沈虞卿使君游钱园 南宋 · 楼钥
五言排律 押麻韵
休沐无官事,公庭且放衙。
城中寻胜地,道上引高牙。
潭府临芳径,东岩玩物华。
山林真夐绝,栋宇谢豪奢。
陶令亲栽菊,秦侯晚种瓜。
裴公馀绿野,六一醉琅玡。
幽阪森三友,飞桥粲百花。
树深藏曲折,谷险路谽谺。
道院罗星斗,禅房供释迦。
鳌峰思御气,画舸想乘槎。
佳处城环雉,吟边路绕蛇。
登山携翠袖,喝道屏银檛。
井市花相映,湖陂柳半遮。
高歌惊野鸟,叠鼓乱鸣蛙。
陛级青珉滑,秋千䌽旆斜。
丛篁穿嫩笋,芳草绽新葩。
静憩方开宴,徐行更试茶。
仙醪斟玛瑙,玉指奏琵琶。
清绝嚣尘远,苍茫望眼赊。
诗情弥海峤,饮兴渺天涯。
贤尹民同乐,名郎子克家。
才高修月户,笔妙补天娲。
挥麈风流胜,凭栏笑语誇。
追风惭款段,倚玉愧蒹葭。
逸韵迷春蝶,清欢接暮鸦。
舞茵收地锦,画烛照笼纱。
耋稚欣相告,舆台靖不哗。
微风朝趁马,好雨夜随车。
土脉兴原隰,霖膏润甲芽。
相将劝耕去,和气满桑麻。
宋故蕲州使君正节李侯墓表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九○、正德本《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二、《永乐大典》卷七五一三
嘉定十四年,女真谋寇边,边报至蕲,蕲守李公戒将吏僚属豫修战守备。二月甲子,虏绝淮而南,陷六关,围黄州,蹂蕲水县。公命出兵迎敌,遇于横槎桥,破之。居数日,虏拥众临沙河,经营欲渡,又破之。明日,虏兵大至,决隍水,焚战楼,皆为我师拒遏以退。又明日,移兵要冲,为必渡计。我师直前奋击,杀其渠帅一人,馀鸟兽散。虏虽屡挫,然自是谋益巧,攻益力,未几遂傅城下,围之数重。虏燔吾所立栅,我师争之,杀将卒数十人,夺所佩印。三月丙戌朔,虏攻西门,射却之。有据胡床督众者,毙以一矢。虏造望楼以窥我,我为疑兵以视之。既又使人持书来,胁降吾守者,公命戮之,而还其书。越二日,虏以攻具进,我亦设械禦之。长斧巨石,当者糜碎,烟焰所及,荡为飞埃。夜则壮士捣其营,每辄克获。居数日,虏攻北门锐甚,我师缒而下,剿其人,毁其梯冲。既又迭攻吾四墉,皆败走。前后踰再旬,卒不能得志于我。会黄州失守,复鸠其丑类以来,我之将士军民殊死斗,亡一毫退沮意。虏技穷垂遁矣,不幸援师迁延莫至,我之叛将复导贼以登。辛丑城陷,公与其子士允犹率众力战,不克,死之。呜呼!公藐然一儒生尔,使其雍容朝著,论说古今,不过以德人庄士目之,一旦凭危堞,婴敌锋,奇变捷出,若老于战陈者,援路既穷,竟以身殉,其堂堂大节,视晋之卞侍中、唐之张睢阳无不及焉。议者徒知公仓猝所立之绝人,而不知其积之有素也。开禧中,某与公为僚于闽帅幕府,居相邻,游相乐也。公尝慨然见语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此吾辈八字箴,特患立志非坚尔」。某敬佩其言。一日,有诒书庙堂以糜捐自誓者,公毅然正色曰:「士大夫此身独当为君父死尔,可轻以许人乎」!此公伏节死义之心,已定于平昔讲学之素矣。及是喟然谓其僚曰:「吾以书生,再任边垒,行年七十,亦又何求,独欠一死尔。寇至,当与同僚戮力以守,不济则以死继之」。吁!公之素心坚定如此,其视事穷势迫不得已而死者,可同日语乎!昔者子路问成人,孔子既以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告之矣,至其门人子张,又以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与祭思敬、丧思哀并言之。圣贤平日讲论,必先以危难自处,他皆言思而此独不言思者,岂非死生之际,惟义是徇,有不待思而决乎!此公所以自断而弗疑也。公之学主于力行,而充以涵养,平居接物,容色睟穆,饮人以和,见者意消。至其论是非,辨邪正,则凛焉不可回夺。某久从公游,觇之熟矣。尝窃以谓,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者,公实有焉。使其见用于朝,居扶颠持危之地,则若汲长孺之不可招麾,萧望之之折而不挠,皆公所优为。惜也!巨木百围,不得以栋楹九庙,暴风疾雨,仆之于穷山荒谷之中。自公而言,固得其所以死,而为世道人材计者,可胜痛哉!世皆言公守蕲以捍贼,有蔽遮舒、巢之功,某独谓公之一死足以激昂天下臣子之心,使知幸生不足荣,而义死不足畏。帅是以往,人人皆金城也,保全二郡,直其细尔。还观一时边鄙之臣,盖有惜死而逃者矣,鼠窜偷生,迄亦不免,含愧入地,犹有馀辜。公虽殁而义烈昭然,与天地日月相为亡极,是岂不深可贵邪!始,公之议城守也,通判州事秦侯钜、教授阮君希甫,实与公协同一心;其参与筹画,则军事判官赵汝标、知蕲春县林棨、主簿宁时凤;其分任守禦,则统领孙中、江士旺、监辖严刚中。是数人者,职守不同,人品亦异,然皆生尽力,死尽节,无一首鼠自全者。事方急时,或说宁君出城以逭难,宁曰:「平时辱太守深知,贼至之日,握手丁宁,勉以忠义,今可负之邪」?观宁君此言,则公之以诚与义感人,使至死不忍背者,其必有道矣。公既阖门蹈难,兄之子士宏适来省觐,亦与焉。某时忧居故山,有以其事告者,悲恸久之,顾谓家人曰:天必不绝忠臣之后!已乃闻其长子士昭以先返舍获全,噫,天道之可凭若是哉!初公为惠民仓,属某书其事于石。变乱之馀,公私庐舍俱荡灭,而此仓岿然独存,遗民来归,赖以有济。公虽死,其惠犹足以救饥殍,活生灵,可不谓仁矣乎!世降俗靡,士大夫以全身保家为贤,闻公之死,相与訾议者不可称数。赖天子仁圣,悯书恤典,所以褒扬者甚宠,然后人知忠义之获报,而公之道始大光明于时。故龙图阁学士四明袁公既铭其藏,士昭复谒某表其墓。某惟袁公之贤,其言足以信万世,不待表而见也,独念平生与公交踰金石,其可默亡一词?辄叙所闻与志铭所未及者,以俟后之君子。呜呼!公今已矣,士大夫闻风兴起,岂必危难而后见哉!立朝事主,以尽忠竭节自期,涖官临人,去苟且自营之念,则是亦公之心也。《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夫高山则仰之,光明正大之行则必行之,非可以徒仰而已也。有志之士,其亦勉诸!
送秦秘监(季槱)以显谟知潼川 南宋 · 魏了翁
押词韵第三部
杜侯归未几,又送秦侯归。
锦衣赫相望,里闬生光辉。
仅存二三士,去意不可羁。
王张屡乞身,余亦五请祠。
岂不明主恋,去就各有宜。
昔岁语杜侯,志得官无卑。
近忽省前误,热突无寒煤。
君门天九重,赤子命一丝。
诗书谩胀腹,字字不适时。
俯瞰大江流,仰看苍云移。
悠悠未有届,蹙蹙安所驰。
昊天岂民憎,翻覆不可期。
愿随力所逮,必以诚求之。
求之有弗得,况忍相瘠肥。
临分重回首,吾匪怀吾私。
送军器监丞秦侯入觐序 南宋 · 程公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八、《沧洲尘缶编》卷一三
安岳秦侯以儒学起家,为二千石。其为人硕大颀整,器识称之。文章自作一家体,不为陈言,理体密察而本以宽恕。由铜梁更巴郡,所至籍籍有治行。会西垂连年用师,武备单弱,敌兵坌入天汉、三泉、武休,溃卒相挻为变。侯以偏垒遏其鸱张,列栅近郊,意有惮而不敢肆,逡巡引却,骛入他境。武不足以折其暴,诚不足以戢其偷,燎原炎炎,寖不可遏。阆、果、遂之民,其孰不以巴民为天幸,而恨秦侯之施局于千里也。会有诏起节度使仪同安公于家,授钺专征,督诸将合围进击,不淹月,妖腰乱领,并膏鈇锧。幕府上功簿,安公愀然变色曰:「爪牙之卫而腹心之梗,赤子于昔而蟊贼于今,是孰使之然哉」?有告于公,方变作之初,秦侯尝有意于招降之策矣。人情不大相远,舍逆为顺,不过翻覆手间。斯策果行,祸不若是惨也。既往何咎,方来可图,世故多端,人物滋眇,有才若此,不以白之吾君,公之天下,而私以为宾介之选,于心独无愧欤?飞章吁天,上颔其奏,诏以军器监丞入觐。士大夫交手相庆,不但为秦侯一吐气,抑亦幸公道之获伸而蜀产之不遂终弃也。重南轻北,昔人有远识谓为分裂之萌。迩年以来,庙堂意忽遐外,士之进用者,落落如辰星,不能独当东南一郡。愤气郁积,天用疾威,假时运之抢攘,彰才具于艰棘。而侯也,首以瑰望为蜀士召用之倡,秋涛喷薄,鼓枻东去,延颈乎登仙之慕,拜手乎三接之祷,爱人以德者,所不当尔耶?公许尝拜侯于成都,再侍于武信,望其容毅而温,接其词庄而裕,退而欿然若有失,已而充然如有得。夫遇合之难,自昔为病,或失之于交臂,或迷之于目睫。然世固有一言之契,不由绍介而意气相许者,殆天授,非人合也。未同而言,古训所戒,然后学所以事长者,不当援此以自晦。敢诵所闻请于侯,侯其许之乎?西南一面,幸夺命于蛟涎,改弦更张,未可中辍。事有可否,见有异同,裁之以公,虽怫何病。然上流之托,以今揆昔,其难百倍。若非公朝推诚委任,使得以展布四体,即诸葛复生,亦无所措手。昔威悯宗公留守东京,经理有绪,异议中沮,愤不得伸,遂使王业偏安,中原沦没,遗恨千古,言之痛心。愚以为今日所当鉴。残敌穷蹙,相挻为变,两河、山东雄杰环起,兵交始此,忧端日滋。蜀自古以陆海擅名,以天险立国,今财殚兵弱,险为虚设,变故继扇,人心易摇。所当中外一心,上下并力,往复可否,协济艰难。如韩、范以西事并命宣威陕西、河东之时,范议增兵,韩与之异。杜、富当国,主韩抑范,而范意亦不以为忤也。愚以为今日所当法。侯以俭府元僚入为中都官,面对宸扆,退谒宰相于政事堂,安知不以西事咨焉?从容敷陈,所以沃帝心赞朝算者,取之胸腹,如茧抽丝,纬文经武,何适非用?蜀,父母邦也,言之可不尽乎?公许少读书,知所趋向,见有抱才蕴识、可期以古人者,私窃企慕,恨不为之执鞭。闻之伯修张君尝辱侯之誉以齿牙也,于其行,义不可以无赠。《诗》不云乎:「我仪图之,爱莫助之」。请书以为送侯之序。
次韵方虚谷迁居 南宋 · 邵桂子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家住千峰落照边,移家三泖白鸥前。
东邻旧日秦侯隐,西路新巢卫叟还。
当日钓游频入梦,何事婚嫁送归田。
会须共跨青溪鹤,点易寒窗伴老仙(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七五引《严州府志》)。
雪中忆昔五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忆昔繁华侣俊游,宁知后死挂閒愁。
无人复唱鱼儿曲,何处重寻燕子楼。
张敞空思前汉尹,邵平谁识故秦侯。
定应冥漠犹遗恨,蔗节瓜犀启夜丘(自注:魏京尹墓亦为盗所发。)。
挽裴德游府君 元 · 吾丘衍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萧飒西风绿野秋,琅玕摧折凤雏愁。
卧龙未必壶中醉,飞梦终为海上游。
白发每逢师柱史,青门何处觅秦侯。
岂知目断烟霞客,欲问卢敖竟莫留。
俭德堂怀寄凡二十二首 其九 元末明初 · 王逢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梧溪集卷五
观闾用宾蒙古人由中舍拜南台御史弹经略使忤旨左迁江西省都事不赴隐居海上
伏自弹经略,西迁遂退休。
箸排(一作桃)银脍缕,心觐玉螭头。
一气分光岳,三河溃蓟幽。
青门种瓜老,终系故秦侯。
高昌老翁行 元末明初 · 孙蕡
高昌老翁背隆然,黄须高鼻毛发拳。
自言少小家幽燕,生长适值繁华年。
出身从戎事西边,十七八九南营田。
雕戈如云护中坚,流苏帐暖垂蜿蜒。
三珠虎符谁喜悬,偏裨尽戴黄金蝉。
军中无事惟游畋,锦袍白马青连钱。
胡鹰一掣冲九天,鴐鹅洒血来连连。
夜阑爱月醉不眠,众宾呼卢各争先。
输筹唱饮开锦筵,美人照座红娟娟。
凉州葡萄斗十千,金盘丹荔明珠圆。
野驼之酥香不膻,争持宝刀誇割鲜。
忽尔不乐心悁悁,琵琶催张凤凰弦。
纤歌一曲清声传,华严天魔间采莲。
美人起舞斗嫣妍,腰肢宛转飞花旋。
玉钗斜横翠袖偏,春风徐来拂筵前。
此时意气如熊虎,伯仲联翩享圭组。
青云头上高楚楚,却笑旁人不好武。
一朝零落来南土,白发萧萧守环堵。
北风怒号朔雪舞,羊裘无温敝不补。
人间俯仰成今古,老翁无乃独愁苦。
霸陵将军旧征虏,青门秦侯亦开府,浮荣飘风何足数。
次清道楼诗 明 · 李原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容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客馆阶南面,僧居院北头。
池清不受暑,轩迥别留秋。
古岸长林暗,晴溪断霭浮。
山前种瓜者,莫是故秦侯。
题姜景愚画屏八首(希颜) 其二 瓜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二○第二
秋风瓜熟子初稠,蓠落无人晚不收。
惆怅十年尘土梦,东陵何处觅秦侯。
东门别业为陈二山太守题 明 · 庞尚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倚郭芳阴石径斜,鸟声人语带烟霞。
东门远地春光早,多种秦侯五色瓜。
寄怀张肖甫参议时自滇南赴粤西 明 · 吴国伦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十八
中原迁客一时收,不道还同万里流。
金马已闻归汉使,青门何意老秦侯。
十年兵火居难卜,一字关山泪未休。
望望苍梧南纪尽,白云先入故人愁。
次抚夷楼韵。兼述鄙怀 明 · 高敬命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霁峰集卷之三
落日苍茫独倚楼,青门谁识故秦侯。
穷愁已觉虞卿老,远别还惊楚客秋。
汉阙星辰劳北望,锦江烟浪渺南浮。
鹓行旧侣如相问,白首丹心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