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张谭”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奏徙南北郊 其一 西汉 · 匡衡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
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
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
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
往者,孝武皇帝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于宫南。
今行常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祠后土,反东之少阳,事与古制殊。
又至云阳,行溪谷中,厄陜,且百里,汾阴则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皆非圣主所宜数乘。
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百官烦费。
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殆未合于承天子民之意。
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鄗,成王郊于雒邑。
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可见也。
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合于古帝王
愿与群臣议定(《汉书郊祀志》下: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张谭奏言云云,奏可。)
徙南北郊议 西汉 · 王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三
礼记曰:「燔柴于太坛,祭天也;
瘗埋于大折,祭地也」。
兆于南郊,所以定天位也。
祭地于大折,在北郊,就阴位也。
郊处各在圣王所都之南北。
《书》曰:「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
周公加牲,告徙新邑,定郊礼于雒。
明王圣主,事天明,事地察。
天地明察,神明章矣。
天地以王者为主,故圣王制祭天地之礼必于国郊。
长安,圣主之居,皇天所观视也。
甘泉、河东之祠非神灵所飨,宜徙就正阳大阴之处。
违俗复古,循圣制,定天位,如礼便(《汉书·郊祀志》下:成帝即位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奏言,南北郊宜可徙置长安,愿与群臣议定。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以为云云。)
劾奏王尊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七
尊妄诋欺非谤赦前事,猥历奏大臣,无正法,饰成小过,以涂污宰相,摧辱公卿,轻薄国家,奉使不敬(《汉书·王尊传》:成帝初即位,尊于是劾奏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下御史丞问状,劾奏云云。有诏左迁尊为高陵令。)
举盖平等劄子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五、《文潞公文集》卷三九
臣近准敕保举通判永兴军张脢充知州
今准中书劄子,为张脢今任永兴军通判,当知州,兼以奉圣旨候得替与试,令臣依敕别举官闻奏者。
臣切见国子博士通判并州盖平久于从政,素有能声,臣保举堪充知州
其盖平不是见任中书枢密院及臣之亲戚,兼历任中并无赃滥及私罪情理重者,如经朝廷擢用后若赃污不理,苛刻害民,臣甘当同罪。
谨具奏闻。
臣切见屯田员外郎通判广州张谭累更任使,素有声称,臣今保举堪充知州
张谭不是见任中书枢密院及臣之亲戚,兼历任中并无赃滥及私罪情理重者,如经朝廷擢用后若赃污不理,苛刻害民,臣甘当同罪。
谨具奏闻。
外戚论1115年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三、《丹阳集》卷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人君有天下而未知治乱得失之机,胡不取前世之已事观焉?
某事果利乎,循而行之;
某事果害乎,矫而变之,庶几可以远祸乱,基太平也。
今夫天子以一身而制天下者,以有权利也。
惟利可以役人,惟权可以制人,是以不出殿陛而天下惟吾之听。
苟不能慎惜名器而轻以假人,倒持太阿,授人魁柄,则晚节末路,抱持虚器而威势下移矣。
况外戚之伦,少不知学,狃富贵之居则志易以僭,挟禁掖之势则权易以专。
其始盗天子之威福为予夺,以劫持天下,天下既侧目而畏之,则还以恐喝于上而邀望大利矣。
君人者奈何不加抑远而使之立朝乎?
西汉之业以外戚亡,愚尝惜成、哀之君纵不能远取前世事以为龟鉴,胡不以祖宗之得失耳目未远者观之乎?
文帝以后弟窦广国贤有行,欲相之,既而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卒拜申屠嘉
元帝冯野王行能第一,欲用为御史大夫,既而曰「后世必谓我私后宫」,卒用张谭
是二帝者矫私徇公若此其蚤也,遏绝外戚之乱若此其甚也,继其后者若之何不循而行乎?
异时吕氏盗朝,产、禄肆乱,不有太尉主兵而北军助顺,则海内危矣。
霍氏继起,禹山专制,肆行非度,阴有异谋,非宣皇帝毅然加兵,则宗庙恐矣。
彼二氏者柄朝未几而产害已若此,继其后者若之何不矫而变乎?
悲夫!
建始以后政柄旁落,归于王氏,五侯群弟更迭弄权,威势翕习,青紫充满,排摈宗室,孤弱公族,诛戮亡忌,击断不清,而当时之君琐琐碌碌,曾不敢举手开喙以预天下事。
王章以直言诛,刘向以正谏黜,而忠谠之士卷舌矣。
杜钦谷永之朋方且逆望风旨,揄扬赞颂,而张禹孔光共为持禄计,不肯吐忠实于上。
由是汉室彫弱不振,至于贼莽,则大事去矣。
彼且文饰休符,招致琛赆,作为石匮、大诰之书以愚弄天下,则汉欲不亡,得乎?
噫!
自古天下败于外家者惟汉与周,然隋文帝东平全齐而西破巴蜀,五王奸谋同日摘发,则于宇文氏不为无功,方之安汉,可异日谈也。
王尊辩 南宋 · 袁说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东塘集》卷二○
或曰王尊之于衡、谭,责人无已者也。
余曰不然,作《王尊辩》。
元帝崩,成帝初即位石显之徒为中太仆,不复典权。
匡衡张谭旧恶,请免等。
司隶校尉王尊劾奏三公,知等专权擅势,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皆奏行罚,而阿谀曲从,附下罔上,失大臣体。
成帝乃下御史劾奏不敬,左迁为高陵令
新室之变,其来渐矣。
夷考元、成以来,群奸窃弄,讫不能禁,由一王尊以劾匡衡张谭而斥,然后小人不复忌惮。
呜呼!
人主听言之际,岂可无远虑哉?
元帝时石显擅势专权,大作威福。
汉廷公卿,自萧望之既死,皆俛首下心,无一人敢窃议者。
成帝嗣位,而仅能以区区之奏乘石显失权之后,欲以诛锄旧恶,盖几于缚死虎者。
伟哉,王尊之言乎!
尊意以谓三公,亲目石显窃权衅祸,势轧人主,不能劾治于方彊之日,而徒伺其既败,然后一言,其于朝廷,斥奸回,盖已晚矣。
夫药不能生死也,病未剧而得之,则无死之道;
士不能止土崩也,国未殆而用之,则无亡之理。
之言,其亦恨夫既剧殆而后虑哉?
成帝于此,致当纳王尊之说,正阿附之罪,诛石显,罢使天下知侮权窃柄如石显者为无所容,而畏避全身如者亦不能免,然后亟用王尊,以信其说,庶几小人一日得志,必能怀危虑患,无复敢有窃弄之意。
成帝虑不出此,乃曰王尊摧辱公卿,轻薄国家,斥去而不复顾,反复优褒衡、谭,略不谴问。
自是而后,则凡小人方张之日,谁复肯以失时之戒,以求所以亟治之者?
讫于哀、平,汉室浸弱,权倖滋炽,以至凤、莽,其孽盘固坐,攘汉玺如取怀抱,岂不痛哉!
然则人主听言之间,要当辩邪正,权重轻而虑及夫远者久者,其毋计目睫之利害而轻示之机哉。
咏史(上) 匡衡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铺陈治道本群经,无愧更生与董生。
不赖王尊作鸣凤,欺天一点未分明(自注:匡衡石显时,无所争死生得失之心也。元帝崩,始与张谭石显之恶,而以群下畏过于人主为言,皆求以自免也。王尊一奏,始惭惧。嘿不自安,犹贤于遂非济恶。是亦读书之力,木能自止也。)
寰海后十首 其七 清末 · 魏源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古微堂诗集
倭寇前朝遍海氛,张谭俞戚尚宣勤。
鸳鸯阵压常蛇阵,貔虎军成风鹤军。
肯借款盟修塞备,犹贤岁币作边勋
受降城外三更月,善后空从羽檄闻。
一剪梅 忆进军西藏 近现代 · 任训田
 押词韵第七部
会战成都未下鞍。
挺进高原,踏雪峰峦。
登攀负重彩云间。
缺氧严寒,露宿风餐。

恰似神兵降自天。
奴隶身翻,尽绽笑颜。
张谭率部效“屯田”。
保卫边关,建设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