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策问十八首 其十三 让德 北宋 · 王令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六
问:让者,天下之盛德,而圣人之所推高也。然而吾德当之,圣贤固有其事而弗让也。伊尹尝曰「惟尹躬暨汤,受天明命」,周公曰「在予小子旦」,孔子曰「文不在兹乎」,孟子曰「舍我其谁哉」,盖吾德当之,圣贤固有其事而弗让也。若尧以天下归之舜,舜曰「德弗嗣」;舜以天下归之禹,禹曰「德罔克」,然二圣人者,若其德诚不足以当天下之任,则并时而在舜、禹之上者,谁欤?苟无其人,其伪让乎?且尧之命舜以相天下,而不闻有辞。至舜命禹,而以相让之稷、契暨皋陶,垂又让工于殳斨、伯与,益又让虞于朱虎、熊罴,伯夷又贤夔、龙而让其秩宗也。舜之命官,必当厥德而裁诸位者也,四人者宜如舜之宅相而弗让可也。乃固辞者,何欤?然又终不闻易四人之位以遂其称,如稷、契、皋陶,今犹见之《书》,而列于二十有二人之职;至于殳斨、伯与、朱虎、熊罴,又不见舜以垂、益之推避,而卒任其人,以成其让道,而列于是职,盖其才各称而不可易也。然则四人者,是伪辞欤?孔子曰「夔达乐而不达礼」,而伯夷乃让以典礼焉,又岂举尔所知乎?或曰:尧、舜之朝,其臣虽有盛德,犹不敢当盛位,盖其道之素行也。然伊尹、周公登师保之位,未闻稽首推避如古四人者。孔子、孟子自任天下之道,而不曰有人焉。
按:《语》曰「太伯可谓盛德」,谓其能以天下让也。夫其能让,则其不让者所不直欤?不然,则己德当焉,皆宜固有其事而弗辞可也。诸君幸详言之。
贾似道 宋末元初 · 刘埙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三百馀年历数更,东南万里看升平。
黄金台上麒麟阁,混一元勋是贾生。
隐居通议:一代之亡,必有一误国者,为人所指目,见于吟咏,自唐以来赋者多矣。虽机轴不免相同,然诛奸谀于既死,诚千古之一快,不可议其蹈袭也。如唐彦谦咏文惠宫人云:「认得前家令,宫人泪满裾。不知梁佐命,全是沈尚书。」李太伯觏咏汉宫云:「哀平外立国权分,只为当时乏嗣君。试问莽新谁佐命?祗应飞燕是元勋。」郑毅夫獬咏范蠡云:「十重越甲夜成围,宴罢君王醉不知。若论破吴功第一,黄金只合铸西施。」赵汉宗咏张丽华云:「陈事分明属绮罗,香尘吹尽井无波。行军长史何劳怒,次第论功妾更多。」予叔长秋麓翁咏陈后主亦云:「晋王前殿贺平陈,从此江南雨露均。四百年间重混一,谁知江令是勋臣?」宋之失国,贾似道为之也。余窃尝为之诗云云。
虞山怀古 南宋末 · 顾细二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踏遍青山千万重,藤萝落落挂长松。
昭明台下寒烟覆,虞仲丘边碧藓封。
丹井凿时飞去鸽,涧泉流处破潜龙。
古今多少兴亡恨,都在声声晚寺钟。
注:昭明台:指昭明太子读书台。志载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曾来常熟读书,后人筑此台纪念。台在虞山东麓。 虞仲丘:指仲雍墓。虞仲又称仲雍,商末周族领袖古公亶父次子,太伯之弟。得知其父欲传位幼子季历再立季历子昌(即后之周文王),主动避位,与兄太伯南奔至今无锡、常熟一带,断发纹身,人民归附,建勾吴国。太伯卒后仲雍继位。仲雍卒,葬常熟乌目山东麓,山因此改名为虞山。 丹井:在虞山东南麓致道观内,为南朝梁天监时道士张道裕炼丹所开。传说宋淳熙中,道士李则正浚井时得石函一具,内藏二丹,李启函,丹化二鸽飞入尚湖。 涧泉:指兴福寺前的破龙涧。传此涧为黑白两龙相斗裂山所致。
自城北登虞山日晚始抵城西 清 · 洪亮吉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更生斋诗续集卷七
我从城北来城西,正中日影已渐低。
琴川七道响如箭,日月湖好分东西。
言游夷仲两高卧,冢桕高与浮云齐。
何应尚父亦来此,世去已远愁无稽。
东皇里接太伯冢,一县已判东西姬。
澹台南游亦曾到,吾道东矣嗟宣尼。
奔车我已愧伯夷,抚剑切莫谈要离。
千年遗事若转瞬,海色黯惨山低迷。
人行深竹苦寥寂,怪鹊飞上山坡啼。
注:尚父:姜尚之尊称。相传商末姜尚曾隐东海之滨的常熟。 太伯冢:在无锡梅里。太伯偕弟仲雍南奔荆蛮(今无锡、常熟一带)建“勾吴”国。 澹台:澹台灭明,春秋时鲁国武城人。言偃向孔子推荐此人。孔子收其为徒。后在吴县结宅讲学。后宅陷为湖,名澹台湖。 要离:春秋末吴国人,助吴王谋刺在卫国的公子庆忌。
赋谢南菁校长邹石溪姻台过访 近现代 · 叶云峰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落叶梧桐覆藓苔,蓬门今日迎君来。
敢钦北海光辉史,钦长南菁勋业开。
别后春秋惊闪电,倾听谈笑走风雷。
梅村溯台钟灵地,桃李成阴手自栽。
注:周朝太伯即在梅村,邹校长本家在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