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吴郡泰伯祠,市人赛祭,多绘美女以献。岁乙丑,有以轻绡画侍婢捧胡琴者,名为胜儿,貌踰旧绘,巫方献舞,进士刘景复过吴,适置酒庙东通波馆,忽欠伸思寝,梦紫衣冠者言让王奉屈,随至庙,揖而坐。王语之曰:适纳一胡琴妓,艺精而色丽,知吾子善歌,奉邀作胡琴一曲以宠之。因命酒为作歌。王召胜儿授之。刘寤,传其歌吴中云。) 唐 · 刘景复
繁弦已停杂吹歇,胜儿调弄逻娑拨。
四弦拢撚三五(一作四)声,唤起边风驻明月。
大声嘈嘈奔淈淈,浪蹙波翻倒溟渤。
小弦切切怨飔飔,鬼哭神悲秋(一作任)窸窣。
倒腕斜挑挚流电,春雷直戛腾秋鹘。
汉妃徒得端正名,秦女虚誇有仙骨。
我闻天宝十年前,凉州未作西戎窟。
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尘暂蓬勃。
太平之末狂胡乱,犬豕崩腾恣唐突。
玄宗未到万里桥,东洛西京一时没。
汉土民皆(一作一朝汉民)没为虏,饮恨吞声空嗢咽。
时看汉月望汉天(一作民),怨气冲星成彗孛。
国门之西八九镇,高城深垒闭闲卒。
河湟咫尺不能收,挽粟推车徒兀兀。
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
胜儿若向边塞弹,征人泪血应阑干。
泰伯井 唐 · 李绅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至德今何在,平墟井有泉。
梁鸿重浚后,又历几千年(《梅里志》三《诗》)。
泰伯庙 唐 · 皮日休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一庙争祠两让君,几千年后转清芬。
当时尽解称高义,谁敢教他莽卓闻。
泰伯庙 唐 · 皮日休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蛮荆古服属南荒,大圣开基辟草堂。
载造文明追二帝,尚馀揖让补三王。
和袭美泰伯庙 唐 · 陆龟蒙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湿中堂。
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泰伯庙 北宋 · 蒋堂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泰伯何为者,不以身为身。
逊避天下位,奔走句吴滨。
隐德昭来世,遗祀传斯民。
吁此廉让国,合生廉让人。
与李贤良(觏字泰伯)书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五○、《李直讲文集》外集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某启:冗事牵迫,久疏奉长者之论。不知两辱过门,甚愧甚愧。某来日有少事须出,即今幸家居,可以拂席奉俟轩盖,颙企颙企。不然,当别拜闻,贵不失约也。某顿首贤良先生。
麻姑山一首赠陈仲父贤良兼泰伯先生 宋 · 黄通
押词韵第四部
麻姑山直斗牛角,形胜拥断东南隅。
五百年来畜英气,特为吾宋生真儒。
李姓觏名泰伯字,风骨古秀飘髯须。
其人于世少似者,无乃稷契荀孟徒。
自伤出处苦奇剥,不得寸禄遮妻孥。
归来筑室郡北郭,反关唯作文字娱。
先生之门足高第,中间仲父有辈无。
曾继先生列科举,简编满载三十车。
先生不遇子亦退,高文懿行夸江湖。
麻源谷口田数顷,岁计取足无赢馀。
生涯俯就隐意决,便弃城邑庐郊墟。
上有慈亲享甘旨,下有子弟森庭除。
平生胸臆渺溟渤,惟学虞卿穷著书。
平生志气薄云汉,惟学子陵閒钓鱼。
每当春秋社时候,万象潇洒神仙居。
岩花野卉照几席,溪风谷霭清襟裾。
先生乘兴或还往,杀鸡炊黍开尊壶。
共评古今正经史,不知口角清涎濡。
名教果有如是乐,彦辅之言诚岂诬。
莲社竹溪诧高逸,究竟未免归狂愚。
争如仲父与泰伯,相乐以道情愉愉。
文酒逢迎二十载,一日不见已为疏。
松门大开俗不到,水云轩槛空清虚。
仰爱二友嗟不与,欲别仙墅犹踟蹰(宋李觏《盱江外集》卷三)。
奉寄伯兄泰伯 北宋 · 王令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心迹牵羁逐势分,一生襟抱向谁论。
十年漂泊迷南北,千里忧思厌梦魂。
书托远怀期日月,眼和衰泪望乾坤。
何时得就归来赋,老守桑麻聚一门。
泰伯庙 北宋 · 王令
五言绝句 押灰韵
古庙郁崔嵬,朱门傃道开。
今人不为让,间或乞灵来。
吴泰伯封至德侯制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一、《宋大诏令集》卷一五六
苏州正德庙吴泰伯:有天下者祭百神,故咸秩无文,列于《周诰》。惟尔有神,生载令德,见称仲尼,受封于吴而不朽。历千馀岁,肸蚃有孚,锡祉禦菑,咸以正应。封于侯爵,以贲神休。庙食益严,永祉兹土。可特封至德侯。
重修泰伯庙记 宋 · 曾几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吴都文粹》卷三、《吴郡志》卷一二、《姑苏志》卷二七、道光《苏州府志》卷三二
在《礼·祭法》,圣王之制祭祀,其法五,其人之应法者十有四,皆古大圣贤有大功烈于民者。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夫以大圣贤有大功烈而祀之固宜,然祀有祈焉,其施于民又厚,厚施不报,神其不吐之乎?报之之道不独牲牢酒醴而已,千里之邦必有祠所,社稷则有坛,先哲则有庙。后世于庙尤极其尊严,崇像设,俨侍卫,见之者凛如也。水潦必祈,旱暵必祈,皆长吏之常事,应而有报,亦事之常。傥入其门,陟其堂,神所冯依曾不足以障风雨,区区樽罍簠簋,何施之厚而报之薄欤!吴门巨藩,神祠之载祀典者十数,而泰伯庙为雄甚。东汉永兴二年,郡守麋豹肇建于阊门外,吴越武肃王钱氏始内徙之。国朝元祐间,太守黄履历考前政,若梅询、若范仲淹、若孙觉辈数公,淫潦有祈,靡不响答,列其事于朝,有诏号至德庙。崇宁元祀,守臣吴伯举请疏上爵,有诏封至德侯。建炎扰攘,鞠为灰烬,厥后草创,殆无以揭虔妥灵。今天子拔沈公于尚书郎,以直秘阁尹是府,至则访及民利病,以次罢行之。其为政宽严详简,允蹈厥中,治人事神罔不祗肃。隆兴三岁,天作淫雨,害于穑事,民不奠居。乾道改元春三月,公饬躬斋绂,走祠下而祈焉,神顾享之。是岁麦以有秋,府从事请具牢醴以谢,公曰:「不敢废也,然曷足以报万分之一」?于是邦人合词而进曰:「侯之施甚厚,而庙貌不治之日久,大惧神或怨恫,祥庆弗下,愿力而改造之」。公曰:「是吾心也」。涓日协辰,得夏五月庚戌吉,乃致昭告,乃鸠良工,斥少府之馀,合私橐之助,瑰材坚甓,栉比崇墉,宏旧基,植高栋,抗修梁,藩垣阶,戺尽革而一新之,塑绘之容若欣欣然有喜色。民无老稚,相扶携以观厥成,皆以手加额曰:「美哉轮焉,诚足以塞民望而报神施矣」。风霁雨休,禾则大熟,秋九月甲子落成,几就养府下,目睹祈应为不诬。公属几记其实,既牢辞弗获命,若虚公之辱,是终无以扬休事而告后人也,于是乎书。左通议大夫、充敷文阁待制致仕曾几记。
祭泰伯至德庙文 宋 · 仲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三、《浮山集》卷四
古者时乎旱涝,即明神而祷焉,礼也。后世淫巫瞽史,与凡不经之说,非但不足以格神休,固亦渎威甚矣。今吴郡之人不谒于他祠而唯神之谒,神亦慰民之望,俯徇其求,起盈畴之禾于垂成之日,解连朝之雨于指顾之间,夫岂人力然哉?可谓至德也已。芜辞薄奠,姑见诚心。无得而称,尚何以报!
泰伯可谓至德论 宋 · 史尧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一、《莲峰集》卷七、《南宋文范》卷五五、《宋元学案补遗》卷五○
君子之于天下,不求其德之可见,而求使其德之不可见。是以功足以及百世,君子于此辞之而不为;泽足以被万物,君子于此避之而不居。宁举而推之于人,使天下受其赐,而己不与焉。此其用心不亦甚大,而其为道不亦甚远也欤?吴泰伯之将逊,商之将衰而周之将兴,盖可必也。以泰伯之兴而得立于天下,其功之可以及世,而泽之可以被物者,亦可必也。而泰伯方且逡巡固避,若无能然,必举而逊之王季,以待文王之兴,宁使天下被文王之道,而己不与焉。此其志在于天下,而岂屑屑然逊国以为高,逃名以为美哉?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甚矣,世之人不足以知圣贤之意,则以为举当受之国,而与不当受之人,此人之所以难能者。既有逊国之实,而深逃逊国之名,此又人之所难能者,而遂以此为泰伯之至德。夫举国而畀人,好名之士可得而能也;有其德而辞其名,遁世之士亦可得而能也。泰伯之德,岂好名而已乎?抑亦遁世而已乎?是二者皆不足以为德,而况所谓至德者哉?方太王之居豳也,周之王道虽未行于天下,而天下之心已归于周矣。君子幸而出于此时,岂不欲有为于天下哉?使泰伯于此奋然以周家之业自任,天下必不以我为贪;使王道自我而成,天下必不以我为专。而泰伯则不然,以为天命之归,有待于文王;天下之人方陷于涂炭,亦有待于文王。宁使王道待文王而行,不必其行于我也;使王业待文王而成,不必其成于我也。于是脱然舍去其所当传之业,而不以为嫌;远托于蛮夷之地,而不以为陋。以成文王之德于天下,率天下之诸侯环向而惟文王之归。举天下之民,无有远迩,莫不均被文王之泽,而周之勋遂大集于天下,此其心岂逊之以位哉?亦逊之以德而已。岂特为周室哉?将以为天下而已。及夫王道既已行,王业既已成,天下皆知其为文王之功,而己不与焉,此岂寻常逊国以为高,逃名以为美者,可希其万一哉?是知以天下逊于人,犹可能也;逊而使天下蒙其泽,所不可能也。泽及于天下,犹可能也;泽及天下而使人不知其泽之所从,不可能也。非天下之至德,其孰能与于此哉?昔之以位逊人者非一矣。尧之于舜,舜之于禹,以天下逊者也。伯夷之于孤竹,子臧之于曹,季札之于吴,以一国逊者也。其事之大小不同,故其效之浅深亦异。今泰伯之逊,不过区区之豳七十里之国而已,而孔子乃以天下逊归之,此与伯夷、子臧、季札逊一国者何异?而乃加之以尧舜逊天下之名,何哉?尝闻之孟子曰:「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君子之不以天下轻授人如此,故尧之逊,为天下得舜也;舜之逊,为天下得禹也。今泰伯之逊,是为天下得文王也。此其用心,岂非尧舜为天下之心欤?尧于此使舜之道及于天下,舜于此使禹之道及于天下,而泰伯于此亦能使文王之道及于天下,此其所收之效,岂非尧舜及天下之功欤?逊行于蕞尔之国,而其道大被于天下,虽谓之天下逊,其谁曰不然?是以伯夷之逊,人不过称其清;子臧之逊,人不过称其节;季札之逊,人不过称其义。而泰伯之德,至于民无得而称,岂非其道之在天下,有不可得而名言者欤?虽然,泰伯所用之心,所收之功,与尧舜同;而其所遭之事,则与尧舜有大相远者。尧舜之逊也,当德业之已成,天下之全盛,而舜禹又皆有已试之功。故尧舜之德,可得而见也。今泰伯之逊也,当德业之未著,天下之未一,而文王之方幼,又无已行之验,故泰伯之德,不可得而见也。孔子之定《书》,于尧舜之逊止直著其事,而未尝论其所以然,岂非以其显而易见也欤?至于泰伯则不然,必断然表而出之曰至德,以明示天下后世。呜呼,泰伯之心,非吾圣人,其谁明之!
谒泰伯庙 南宋 · 杨简
押职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三以天下让,先圣谓至德。
某也拜庙下,太息复太息。
三辞不难知,泰伯无人识。
胡为无得称,万象妙无极(或曰泰伯之神无形体何故言象又曰万通大道者匪有匪无象即无万即一一即万尚不可思而可言乎即无言天地内外皆泰伯人实见之而不识)。
泰伯虞仲祠 南宋 · 金朋说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一部
阅墙兄弟不相容,尺布犹怜尚可缝。
让位介然如弃屣,盛哉至德厚无穷。
泰伯庙迎享送神辞三章 其一 迎神 南宋 · 龚颐正
押词韵第三部
翼翼兮新宫,兰櫋兮枅桂,气总总兮高灵下队。
君视八纮兮昔何殊于弃屣,今复何有兮一席之壝。
惠我吴人兮曷日以弭。
吁嗟君来兮我心则喜,君来不来兮我忘食事。
泰伯庙迎享送神辞三章 其二 享神 南宋 · 龚颐正
押词韵第四部
登歌兮堂上,屡舞兮堂下。
君来享兮清酤,溪毛陆离兮筐筥。
莼鲫芳鲜兮亦有肥羜,君不来兮使我心苦。
泰伯庙迎享送神辞三章 其三 送神 南宋 · 龚颐正
押词韵第七部
车兮载旃,舟兮扬帆,鼓咽咽兮君当还。
君肯来兮尚盘桓,我心茕茕兮其无端,君不我留兮下土嚣烦。
福我吴人兮无疾与患,千秋万岁兮歌至德以何言。
按: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一二
适得卤蛤颇佳遣饷菊坡因记曾作蛤子诗有文身吴太伯缄口鲁铜人之句戏缀前语代简 南宋 · 郑清之
押词韵第四部
文身太伯甘斥卤,缄口铜人舌微吐。
借资墨客富濡沫(自注:卤乃墨鱼之沈。),骨醉唇香登燕俎。
半熟含酒老饕赋,此翁仅可闯堂户。
班班隽永带神液,入室真味翁未睹。
菊坡风裁黄豫章,如食蝤蛑江𧎼柱。
盘餐尽废太瘦生,格远调高自清苦。
子蛤遣汝到眉案,努力去为酒中虎(自注:谚称海错咸者为捉酒虎。)。
末下咸豉有何好,犹侣莼羹傲伧父。
海之介夫此小儿,鸡肋见笑杨德祖。
前身曾作水解仙,飞入珠宫饮甘露。
能令齿吻策馀烈,一鼎松风漱寒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