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咏德上太原李尚书 中唐 · 欧阳詹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那以公方郭细侯,并州非复旧并州。
九重帝宅司丹地,十万兵枢拥碧油。
锵玉半为趋閤吏,腰金皆是走庭流。
王褒见(一作颂)德空知颂(一作感),身在三千最上头。
除李绛平章事制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
门下。昔在尧舜。聪明文思。尚赖良臣。实相以济。况朕薄德。不逮先王。是用急疾于求贤。置之于左右。俾承弼纳诲。以匡不逮。言虽逆耳。必求诸道。事苟利人。咸可其奏。兹足以宣股肱之力。成天下之务。历选多士。爰得良辅。乃降厥命。其听之哉。某官李绛。斋庄严重。内明外直。进退举措。有大臣体。自参内职。每备顾问。忠谠之操。终然不渝。及贰地官。专领财赋。未逾周月。亦有成绩。历试多可。人望攸归。俾登中枢。无易绛者。于戏。尔以文学入仕。以正直奉上。才膺大用。职亦屡迁。十年之间。位至丞相。何以报国。在乎匪躬。钦哉懋哉。无忝朕命。
授李绛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制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六
门下。司重柄者。允属于长才。熙大猷者。固资于端士。朕缵承鸿绪。抚有万邦。夙夜祗勤。惧远于道。故每注意宰辅。劳怀梦想。诚以得失之效。邦家所系。畴若佥论。予深衷。必惟其人。是举成命。朝议郎守尚书户部侍郎骁骑尉赐紫金鱼袋李绛。质秀圭玉。文含采章。抱器挺生。居贞特立。有史鱼秉直之操。励山甫匪懈之诚。忠孝两全。学识兼茂。清标可以范雅俗。正气可以肃群伦。顷自周行。俾参密命。动由于义。知无不为。蹇蹇怀匡济之心。孜孜陈远大之略。言无隐避。居则静专。贯于初终。其道一致。地卿之贰。爰委典司。理财先示于廉。利物每惩于聚敛。经通立制。器用弥光。台阁之閒。郁有公望。是宜权衡百度。宰理庶工。允副具瞻。掌我枢密。于戏。予欲驱人俗以跻富寿。感人心而致和平。尔尚修明宪章。宣布德泽。必宽大其志。无皦察为公。恒其道以秉彝。裕其体以临下。各任以职。无忘陈平之言。苟便于人。勿惮萧何之请。敬兹宠擢。其懋戒哉。可朝议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勋赐如故。主者施行。
李绛守礼部尚书制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七
辅相之任。所贵乎纳忠。进退之宜。实重于申礼。其有以劳奉国。以疾固辞。聿怀谦让之风。是举优崇之典。朝议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高邑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李绛。端庄秉彝。亮直循道。抱凌寒之劲节。标肃物之贞规。尝以懿文。参于内署。亦以公望。贰于地卿。竭其器能。茂著宦业。洎居衮职。左右朕躬。远虑必陈。谠言无隐。竭致君之志。宏济俗之方。确然真心。郁有休问。而步履婴疹。趋侍为难。披诚上闻。稽首求免。乃眷毗倚。久之未从。星霜屡迁。衷恳弥激。宗伯秩礼。时惟大寮。宜从喉舌之班。用辍盐梅之寄。庶因清。俾遂赜真。膺兹宠章。敬服尔命。可守礼部尚书。散官封赐如故。
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 中唐 · 元稹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永寿寺
晓入白莲宫(白莲宫:东晋释慧远于庐山东林寺,与慧永、慧持、刘遗民、雷次宗等,结社精修念佛三昧,誓愿往生西方净土,又掘地植白莲,故称白莲社。后因称佛寺为白莲宫。此指永寿寺。),琉璃花界净(琉璃:佛教以七宝庄严形容净界,琉璃即七宝之一。花界:莲花界之省称,此指永寿寺。清厉荃《事物异名录·佛释·佛寺》:“《白六帖》:花界、花宫……皆佛寺名。”)。
开敷多喻草(开敷:指开花。敷,布,开。多喻草:指牡丹。佛教常以花草树木示人佛理。《妙法莲华经》卷三《药草喻品》佛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语:“如彼草木,所禀各异,佛以此喻,方便开示,种种言辞,演说一法。”),凌乱被幽径。
压砌锦地铺,当霞日轮映。
蝶舞香暂飘,蜂牵蕊难正。
笼处彩云合,露湛红珠莹。
结叶影自交,摇风光不定。
繁华有时节,安得保全盛。
色见尽浮荣,希君了真性(真性:佛教谓人本来就具有之不妄不变之心体。)。
别李三 中唐 · 元稹
押药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知我贫
阶蓂附瑶砌(蓂:古代传说中一种瑞草。《竹书纪年》卷上《帝尧陶唐氏》:“又有草荚(夹)阶而生,月朔(阴历初一)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月末)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丛兰偶芳藿(藿:香草名,即藿香,多年生芳香草木,茎叶可入药。《广韵·铎韵》:“藿,香草。”)。
高位良有依,幽姿亦相托。
鲍叔知我贫,烹葵不为薄(“鲍叔”二句:《史记·管晏列传》(卷六二):“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贫。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葵,葵菜。元王祯《农书》卷八:“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奈旱,味甘而无毒……子若根则能疗疾,咸无弃材,诚蔬茹之上品,民生之资助也。”《诗·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
半面契始终(“半面”句:谓交往虽浅而交情不浅。《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千金比然诺(“千金”句:谓坚守信用,不轻易许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人生系时命,安得无苦乐。
但感游子颜,又值馀英落。
苍苍秦树云,去去缑山鹤(缑山鹤:旧题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省偃师市。)。
日暮分手归,杨花满城郭。
授李绛检校右仆射兼兵部尚书制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中大夫守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李绛。昔先皇帝诲予小子曰。尧时有神羊在廷。屈轶指佞。汝知之乎。夫邪正在人。焉有异物。朕有臣李绛。犹汉臣之汲黯也。我百岁后。尔其用之。为神羊屈轶。斯可矣。予小子铭镂丕训。夙夜求思。是用致理之初。□付授邦宪。且欲吾丞相以降。皆卑下之。以示优遇。朕亦常命安其步武。无为屑屑之仪。而绛屡以疾辞。不宁其职。又焉敢以劳倦之故。烦先帝旧臣。昔晋仆射何季元病足求免。犹命坐家视事。张子儒拜大司马。仍令兼录尚书。则卧理不独专于郡符。端右可以旁绥戎政。由古道也。尔其处议持平。勉居喉舌。慎所观听。为人司南。可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兵部尚书。散官勋封如故。
授李绛吏部尚书萧俛兵部尚书制 中唐 · 穆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四
绛俛皆本朝先后之名相也。而吏司为剧。俛固以疾辞。兵务差閒。绛处之馀裕。各令总理。庶谓得宜。
赠李绛司徒制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九
朝有正人。时称令德。入参庙算。出总师干。方当宠任之臣。横罹不幸之酷。殄瘁兴叹。搢绅所同。故山南西道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兴元尹御史大夫上柱国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李绛。神授聪明。天赋清直。抱仁义以希前哲。立标准以程后来。抑扬时情。坐致台辅。佐我烈祖。格于皇天。仗钺宣风。联居乐土。乘轩鸣玉。尝极清班。先声而物议皆归。不约而群情自许。汉中名部。俾遂便安。而变起不图。祸生无兆。歼良之恸。闻计增伤。是极哀荣。用优典礼。三公正秩。品数甚崇。式表异恩。以摅沈痛。可赠司徒。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赙布帛三千段。米粟二百石。
李绛料魏博事势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六、《唐史论断》卷下
论曰:李绛料魏博事势,请宪宗不用兵,遂收其地。此真庙堂之谋!与之同列者,得不推其贤,赞其谋,以济国事,安可异议邪?河北自天宝之乱陷贼,广德初虽平之,寻为强臣所据,传付其家,各为子孙业,至元和中六十年矣。德宗常以魏博叛逆,遣将讨之,反至大乱。宪宗又以镇定拒命,出兵伐之,卒不能平。盖三镇相为势援,复结河南叛臣,胶固其力,不可卒破也。及田季安死,怀谏一稚子领军府事,李吉甫利其幼弱,建议用兵,以取魏博。此固常人之见,殊不知三镇相结,正为子孙计,一稚子虽可取,奈它镇救援何?必又如前日伐镇州之失策也。李绛独以先觉之明,论河北诸镇用部将之计,令均管军马,不偏任一将,故力敌权均,为变不得,又当主帅威权,能制死命,此策在贼中固便。今魏博之势,一童子为帅,不能领事,必偏任一将,所任者权重,众心不服,则六十年均任之计,为贼中患矣。众既变起,必归军中一宽厚之人。部将忽起主兵权,惧它镇攻讨,非纳疆土归朝,则存立不得,此必然之势也。绛料千里未形之事如见,宪宗英明从之。不两月,魏博军中有变,如绛所料,部将田兴以六州版籍请命于朝,是绛之算如神,真庙堂之谋也。初,吉甫请用兵讨伐,绛料其势,坚止用兵。当论未形之事,以平常之见,尚可异议;及田兴请命,事已效矣,犹请遣中使宣劳,以观其变,待回日处置。赖绛力争不已,宪宗颇有英断,不待使回,授田兴节度之命,使诸镇畏威知恩,平定两河,自兹而始。以绛之贤明忠亮,视吉甫为何人!然吉甫亦忠智可称,非庸常奸回之人也,但耻智略不逮于绛,故有横议以挠其谋,至使内臣援助,几败国事,遂成奸回所为也。夫宰相谋谟,系天下休戚,己有不逮,理当博采,同列嘉谟,固当赞助。若宋璟与苏许公,同相明皇,璟刚正多所裁断,苏顺其美,奏对则为之助,故璟得尽其才,为开元贤相,苏亦获美名于时。若绛与吉甫、权德舆同列,绛、吉甫同于宪宗前论事,形于言色,其诣理者德舆亦不能为之发明,故时论以循默贬之。然则宰相之任,能了军国大事,此固大才,上也;若智谋不至,能从同列之议而赞助焉,亦其次也;若不能发明同列议论,循默不言,斯为下矣。若吉甫挠绛正论,又与内臣相结,几败国事,虽有他节可观,此一事不得不为奸回也。后之为相者切戒之!
与李深之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七、《山谷全书·续集》卷七
顿首再拜,深之通直同年兄:早来,略得瞻望,深慰数十年怀仰之勤。晚刻,伏惟尊候万福。伏蒙赐教勤恳,继以羊面之馈。公春秋高,子舍方心丧而未禄,何以能如此受之?虽感刻,而愧满颜耳。谨勒手状谢。
祭李深之文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一、《柯山集》卷四八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维年月日甲子,从表侄、责授房州别驾、黄州安置张某,谨遣男秬以羊酒米面之奠,致祭于故兴国军都曹李公八丈之灵:呜呼!昔我先人,刚介峭峙,行于天下,得友无几。遇公兄弟,则无间言,惟屯田君,则实同年。公时尚少,多病癯然,江淮之间,相与周旋。耒之兄弟,应举姑苏,朝夕诵习,托公学庐。公晚得官,拜公宛丘。后二十年,遇公瓜洲。相从武昌,亦既谢仕,杖履逍遥,旁有令子。何图末疾,百治不完,殁不得归,即丘于焚。幽宫之刻,委于不肖,文不称事,矧能有耀。身在罪籍,动有絷维,无穷之别,不获往辞。寓诚薄奠,尚釂一卮。
论唐李绛仇士良语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六、《北海集》卷二一
六月十五日进御故实曰:《唐书·李绛传》:尝盛夏对延英,帝汗浃衣,绛欲趋出,帝曰:「宫中所对,惟宦官女子,欲与卿讲天下事,乃其乐也」。《仇士良传》:士良之老,中人举送还第,谢曰:「诸君善事天子,能听老夫语乎」?众唯唯。士良曰:「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毬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闇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众再拜。
臣尝谓人君视朝,将与其臣图回天下之政。一号之出,一令之行,安危治乱系焉。而其裁决可否,出于一时,非聪明圣智,鲜不或失。然则平居燕閒之际,其亦在于务学欤。故扬雄曰:「学之为王者事,其已久矣」。然学欲自得,而师友磨砻之益又不可废。盖以彼所已学,质吾所未学;以彼所尝闻,资吾所未闻,则用力逸而收功博。故《代木》之诗曰:「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所谓天子之友,亦岂求之于群臣之外哉?凡吾在廷,学士大夫皆在所取耳。然则博见儒臣,讲论艺术,咨访治道,求民间之疾苦,质政事之阙疑,无所不可用,以广其聪明,益其圣智,则万几来前,不待深思遍察,而昭然于胸次矣。夫惟宫廷邃密,极至尊天下之奉。苟燕安之际,怠惰自逸,所与接者非阍寺近习,则嫔嫱宫妾耳,其能广聪明而益圣智,不亦难乎?盛德之君,能移此而乐彼,故治功进焉。宪宗之贤能,以与大臣讲天下为乐,而以宫中所对唯宦官女子为厌。元和、兴元之政,未必不本于此。惜乎绛一罢政,而承璀复召;淮西既平,而帝寖骄侈,不能如前自彊,驯致守澄之变,可不鉴哉!观士良深戒其徒不可使人主观书见儒臣,则其所以为术者如此。明哲之君反是以图其国家,虽欲不治,臣不信也。
论唐李绛任贤对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七、《北海集》卷二二
《唐书·李绛传》:帝怪前世任贤以政治,今无贤可任,何耶?对曰:「圣王选当代之人,极其才分,自可致治,岂借贤异代,治今日之人哉!天子不以己能盖人,痛折节下士,则天下贤者乃出。知人诚难,然循其名,验以事,所得十七。贤则当任,任则当久」。帝曰:「卿言得之矣」。
臣尝谓用贤易,致贤难;知贤易,信贤难。观李绛之论,其尽之乎。夫任贤则治,任不肖则乱,人主莫不知此,而尝患于无贤。苟得人焉,曰贤者也,亦何虑其不用哉?然而贤者不世有也,必待皋、夔、稷、卨出而用之,亦已疏矣。察其在廷之臣,度吾中外之任,能一官者使之效一官,堪一职者使之效一职。曰文士,则以布列于朝廷台阁之上;曰武士,则以驰驱于军旅战阵之间。有心计者委之金谷之司,有吏能者畀之狱市之寄。下至抱关击柝,斗食之任,必唯其人。揆之以事功,课之以殿最,甄别而迁次之,俾人人得极其才分,而举胜其任,则天下之事治矣。今得一皋、夔、稷、卨,使其为政,用人亦不过于如此。绛之言曰:「圣王选当代之人,极其才分,自可致治,岂借贤异代,治今日之人哉」!兹不易之论也。臣故曰用贤易。夫十步之内,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谓天下为无贤,岂不厚诬?然由后世而望前古,其视皋、夔、稷、卨若神明然,然则过矣。所谓贤者,贤于人者也,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况其下乎?求而致之,固不劳梦卜驰弓、旌历岩穴而物色之也。苟能选当代之人,以在位在服,而各得极其才分,则世有贤者知我能用,将弹冠蹑屩,引类而来矣。然而人主自圣,则有高天下之心;自贤,则有傲群臣之志。以其圣而高天下,以其贤而傲群臣,则必好己胜而陵掩人,所谓引类而来者,将望而去之,虽有皋、夔、稷、卨,亦已隐矣。盖贤不妄进,不苟合,非虚中屈体而诚好之,不可得而致也。绛之言曰:「天子不以己能盖人,痛折节下士,则天下贤者乃出」。兹不易之论也。臣故曰致贤难。世所谓能知人者,谓将一见其人而了其贤否欤?非也,是徒以占相之术责人主矣。孔子有云:「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今也,循其名而验以实,考之于任官措事、言辞容色之间,人之贤否岂可知也?若曰「知人则哲,唯帝其难之」,特慎之而已。臣故曰知贤易。世所谓能任人者,谓其以卑踰尊、疏踰戚,言行计从,而无纤介疑也,是主君臣遇合言之耳。奈何贤者中立而寡助,其得位而有为也,不肖者将恐,怀奸者将疾,贵倖易以毁伤,人君易以疏忌;非中心信之,而四者之患不生,不可得而用也。《书》曰「任贤勿贰」,管仲曰「用贤而以不肖参之,害霸也」,不其然乎?臣故曰信贤难。循其本以言之,则能信贤,斯足以用贤;能用贤,斯足以致贤。贤者出而在事,则知其所为而别白之,于是不肖者不能参焉,故能信贤而不疑也。呜呼,绛之言,其尽之乎!
跋李深之论事集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六、《渭南文集》卷二七、《放翁题跋》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唐丞相司空李公深之《论事集》,有两本:其一本七卷,无序;其一本一卷,史官蒋偕作序。然以序考之,则偕所序盖七卷者也。淳熙戊申四月十九日,笠泽陆某识。
李深之西尉同年谈吴兴风物再用古城韵 南宋 · 范成大
押阳韵
李侯昔游吴,莲舟镜苍茫。
风鬟与雾鬓,共濯玻瓈光。
采花不盈舫,日暮云水香。
还登缥缈楼,罗襟酒淋浪。
卷箔纳星月,踏筵按伊梁。
安知有恨事,但恐蒹葭苍。
风吹落穷谷,草深麋鹿场。
高冈苦炎热,游子悲异乡。
尚喜简书省,期会无匆忙。
犹馀作诗苦,消瘦如东阳。
谢平原赵郡公赠山桃杖 元 · 陈宜甫
君不见少陵桃竹杖,拔剑或与蛟龙争。
又不见东坡铁拄杖,迸火石上飞裂星。
二公去已久,今遇平原叟。
吾衰气未馁,欲趁牛马走。
美君出入真如飞,山桃拄杖长相随。
秋岩老人敚所好,惭愧慷慨掷与之。
赤蛇入手鳞甲缩,可游天下弃车毂。
大道徐行鬼神哭,探出一指豺虎伏。
横挑百钱寻酒家,不须经卷挂南华。
春风好访瑶池去,试问蟠桃几度花。
问李深之病 明 · 陈献章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竹林花埭酒旗风,秋赏春游事事同。
伏枕六旬犹未起,相思红日满帘栊。
听李深之说绿护屏圣池歌 明 · 陈献章
天风吹断云冥冥,阴崖露滴池水清。
牧童投竿蛟龙怒,空山白日雷霆惊。
好事何人解寻觅,李生为我言历历。
安得健步上峥嵘,万里直见沧波横。
更凭猛手碎嵯峨,一径密绕青松多。
池旁是我安乐窝,近者青松远沧波,红尘溷溷如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