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荅裴评事澄荻花间送梁肃拾遗 唐 · 皎然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波(一作江)上荻花非雪花,风吹撩乱满袈裟。
如今岁晏无芳草,独对离樽作物华。
送梁拾遗肃归朝 唐 · 皎然
押东韵
引用典故:金闺籍
明主重文谏,才臣出江东。
束书辞东山,改服临北风。
万里望皇邑,九重当曙空。
天开芙蓉阙,日上蒲桃宫。
天子初未起,金闺籍先通。
身逢轩辕世,名贵鸳鸾中。
故人荣此别,何用悲丝桐。
吴兴送梁补阙归朝赋得荻花 唐 · 朱长文
押词韵第十八部
引用典故:柳家汀洲
柳家汀洲孟冬月,云寒水清荻花发。
一枝持赠朝天人,愿(一作应)比蓬莱殿前雪。
古意赠梁肃补阙 中唐 · 孟郊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曲木忌日影,谗人畏贤明。
自然(一作来)照烛间,不受邪佞轻。
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金(一作铜)铅正同炉,愿分精与粗。
上梁补阙荐孟郊崔宏礼书 中唐 · 李观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四
观辞违盛德。旷阻拜跪。自始及今。三改其时。方寸之心。戴慕何穷。但以久寓之身。无所取资。故或丏于北。或游于南。秋夏逍遥。途极还东。业不增旧。文不加新。将往拜见。愧无所容。终乃因循。惧日至疏。执事方擅名于时。出入两宫。上悦对问。外内公卿无疑议。无间言。斯乃前汉贾谊王褒之徒弗及也。岂复能思观之在天下窃窃哉。然观尝以未成名前。高见揄扬。远迩之人。以观为执事门生。然作公门生。当人此言。岂曰易乎。岂曰荡乎。诚敢望耶。诚不敢望耶。然每思念士有胜己者。而上荐之执事。以恃知德之深也。常用为心。今有孟郊者。有崔宏礼者。俱在举场。静而无徒。各以累举。可嗟甚焉。孟之诗。五言高处。在古无二。其有平处。下顾两谢。崔之文。鸿健宏深。度中文质。言之他时。必得老成。言之今日。粲然出伦。执事导之辈流。于观日深矣。故得言。今辄以二子之文布之下风。执事岂以为党乎。盖良匠之明。有所无由而见者。二子之美。有所无从而求者。盖以慕举尔所知遗其友之言。慕之多。以至不量力也。其孟子之文奇。其行贞。其崔子为文。如适所陈。为行则磊落不常。俱非苟取是之人也。特惟哲匠执而匠之。引而涂之。未若观之愚也。尝望处分维摩诘赞。初若不安。应命乃迟。方今励精。上或可观。
唐右补阙梁肃文集序 唐 · 崔恭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
叙曰。皇甫士安志好閒放。不荣轩冕。导情适志。作高士传。赞记遗韵。风猷尚在。而公早从释氏。义理生知。结意为文。志在于此。言谈语笑。常所切劘。心在一乘。故叙释氏最为精博。与皇甫士安之所素尚。亦相放焉。则今天台大师元浩之门弟子也。抠衣捧席。与余同焉。故能知其景行。收其制作。编成二十轴以为儒林之纲纪云。若夫明是非。探得失。乃作西伯称王议。宗道德。美功成。作磻溪铭四皓赞钓台碑圯桥碑。絜当世。激清风。作先贤赞独孤常州集序观讲论语序。美艺文。善章句。作李补阙集序隐士李君遗文序。备教化。彰讽咏。作中书侍郎赠太子太傅李公集序开国公包君集序。总名实。树遗风。作常州独孤公遗爱颂太常卿常山郡开国公崔公神道碑。恶戎丑。思康济。作兵箴。叙宗系。思祖德。作述初赋。病流滥。悦故居。作过旧园赋。明大道。宗有德。作受命宝赋。其馀言志导情。记会叙别。总存诸集录。归根复命。一以贯之。作心印铭。住一乘。明法体。作三如来画赞。知法要。识权实。作天台山禅林寺碑。达教源。周境智。作荆溪大师碑。大教之所由。佛日之未忘。盖尽于此矣。若以神道设教。化源旁济。作泗州开元寺僧伽和尚塔铭。言僧事。齐律仪。作过海和尚塔铭幽公碑铭。释氏制作。无以抗敌。大法将灭。人鲜知之。唱和之者或寡矣。故公之文章。粹美深远。无人能到。此事可以俟于知音。不可与薄俗者同世而论也。余之仰止。未尽其善。盖释氏之鼓吹欤。诸佛之影响欤。余所不者。道其穷欤。常怀不言之叹。杳冥之恨。尔后之人。识达希夷。意通响象。知我之言之不怍耳。若以叙人伦。正褒贬。则人皆知之。非独情至而称其制作也。大约公之习尚。敦古风。阅传记。硁硁然以此导引于人。以为其常。米盐细碎。未常挂口。故鲜通人事。亦贤者之一病也。夫子所谓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故无适时之用。任使之勤。余故以皇甫士安比之。若管夷吾诸葛亮。留心济世。自谓栋梁。则非公之所尚也。所谓善古而不善今。知贤而不知俗。故论赞碑颂。能言贤者之事。不能言小人之称。享年若干。以某年月日。终于长安某里。朝廷尚德。故以公为太子侍读。国尚实录。故以公为史馆修撰。发诰令。敷王猷。故以公为翰林学士。三职齐署。则公之处朝廷。不为不达矣。年过四十。士林归崇。比夫颜子黄叔度。不为不寿矣。其碌碌者。老于郎署。白首人世。又何补哉。于达者不可以夭寿之叹。而病于促数焉。公遗孤殁后而生。今已成立。则友朋之知臧孙之后。存于此也。
梁肃川浻及其弟吾城主利川公来访。明日。诗以谢之 明 · 金安国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慕斋先生集卷之三
穷谷跫然喜可知,情亲况复共倾卮。
酒醒残夜窗衔月,空想当筵笑语时。
同尺凫敬身过湖登慈云岭观废石龙净胜院崖上北宋僧冲羽书唐右补阙梁肃心印铭下方家峪寻刘娘子寺已废惟凤凰泉犹存饭于观音洞僧舍而归得诗三首 其一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五
招手湖南畔,平芜净可亲。
雾窥山半面,水照鹤双身。
野艇容茶具,长桥响钓轮。
慈云三度谒,也胜埽门人。
同尺凫敬身过湖登慈云岭观废石龙净胜院崖上北宋僧冲羽书唐右补阙梁肃心印铭下方家峪寻刘娘子寺已废惟凤凰泉犹存饭于观音洞僧舍而归得诗三首 其二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五
畏险须扶掖,上头云倒飞。
寒林正摇落,幽趣得因依。
龙蜕莓崖积,狐踪莽径微。
劖铭辨温媪,弹指昔游非。
同尺凫敬身过湖登慈云岭观废石龙净胜院崖上北宋僧冲羽书唐右补阙梁肃心印铭下方家峪寻刘娘子寺已废惟凤凰泉犹存饭于观音洞僧舍而归得诗三首 其三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五
禅栖谁再搆,妃子有前踪。
竹影思遗帔,泉根没废钟。
饭馀香印断,樵罢漆灯逢。
剩得啼乌在,年年怨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