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裴寂等升殿奏事侍立诏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
贵爵尚齿。列代通规。
进秩优贤。有国彝训。
尚书左仆射魏国公寂太子少保新昌县公纲左武大将军陈国公太常卿沛国公元璹纳言汉东郡公叔达内史宋国公瑀兵部尚书蒋国公通户部尚书荥阳郡公善果右武大将军罗侯御史大夫滑国公无逸等。或历任前代。
职位隆显。或耆年夙望。
德迈老成。翊戴经纶。
功绩茂重。或险夷契阔。
情兼惟旧。并职司近侍。
任兼心膂。恩礼所加。
义从隆渥。特宜褒异。
俾越常伦。巳下奏事及侍立令升殿。
裴寂萧瑀左右仆射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
端揆之职。综理百司。
任望斯重。勋贤攸寄。
尚书左仆射魏国公寂。风格清粹。
局量宏雅。早预经纶。
元功特著。变谐治本。
茂绩以宣。中书令宋国公瑀
志怀忠确。业履冲素。
历居显要。厉精理术。
献纳惟允。周慎有闻。
宣穆彝章。允釐庶政。
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
裴寂司空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
槐路清肃。台阶重峻。
经邦论道。燮谐是属。
然而表德优贤。昔王令典。
庸勋纪绩。列代通规。
尚书左仆射魏国公寂。地冑清华。
风神閒悟。立志温裕。
局量宏雅。爰自义旗。
早参缔搆。冥契所感。
实资同德。譬兹梁栋。
有若盐梅。翊赞绸缪。
庶政惟允。历居端揆
彝章缉穆。元功懋德。
膺兹重望。可司空
睿宗元真大圣皇帝加谥册文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八
维天宝八载岁在己丑闰六月癸亥朔四日景寅。孝子嗣皇帝臣隆基
敢昭告于睿宗大圣贞皇帝。伏惟睿哲齐圣。
文思光泽。炳兹龙德。
潜跃应期。靖难安人
克昌休运。臻于至道。
惟怀永图。顾以眇身。
嗣膺宝命。恭惟孚佑。
以致太和。顷者玉芝再产。
上记阴骘。是用钦承景贶。
肃事鸿名。既刻元辰
荐彰嘉应。则有庆云散彩。
瑞日重轮。恭惟降鉴。
载深兢惕。谨上加尊谥曰睿宗元真大圣皇帝。
伏惟俯眷虔诚。昭应盛烈。
祗奉典册。伏增感慰。
劝进疏引谶(《创业起居注》:“义宁二年,文武将佐裴寂等上疏高祖劝进,又依东汉赤伏符故事,奏神人慧化尼、卫元嵩等歌谣诗谶,遂择日正大位。”) 其一 唐 · 不详
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
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
丁丑语甲子,深藏八堂里。
何意坐堂里,中央有天子。
西北天火照,龙山昭童子。
赤光连北斗,童子木上悬白幡,兵纷纷满前后。
拍手唱堂堂,驱羊向南走。
兵未济汉不整,治中都护有八井。
兴伍伍,仁义行武。
得九九,得声名。
童子木底百丈水,东家井里五色星。
我语不可信,问取卫先生
戌亥君臣乱,子丑破城隍。
寅卯如欲定,龙蛇伏四方。
十八成男子,洪水主刀傍。
市朝义归政,人宁俱不荒。
人言有恒性,也复道非常。
为君好思量,何□□
桃源花□□(《李花谣》,缺四字)李树起堂堂。
只看寅卯岁,深水没黄杨。
裴寂华山986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小畜外集》卷一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伊太华之峻极,故神明之攸宅。
尸上帝之赏罚,主下民之休戚。
俾福仁以祸淫,类设官而分职,在乎区别贤愚,较量淑慝。
道丰德茂,神宜阴助;
或行乖而义忒,神乃幽责。
善者所以钟其祉,恶者所以加其殛。
故载彼祀典,飨乎血食,视三公之秩,永播鸿名;
列五岳之中,亮无惭德。
是以国得而祭之,人得而祷斯。
肸蚃之不昧,岂聪明之我欺?
嗟余生之在世,苦命薄而数奇。
裸虫三百兮,赋余以至灵之性;
风抟九万兮,诱余以上击之期。
故戴仁以抱义,亦阅《礼》而敦《诗》。
冀代耕以干禄,尝筮仕乎神龟。
君将致于,道本师乎孔、姬。
何宦游之不调,沉下寮而流离?
负王佐之器,处徒劳之资。
彼呜钟以列鼎,余反接乎晨炊;
彼纡朱以拖紫,余独被乎荷衣。
彼华轩以绣毂兮,余泣路以连洏
彼雕墙以峻宇兮,余衡门栖迟
叹穷通以未决,亦进退而自疑。
是敢敷壮志,谒严祠,方穷困之至此,庶富贵之可知。
幸示得丧,形于梦思。
余若位极人臣,业展经纶,黜陟乎百执,启沃乎一人。
印悬斗以照日,堤筑沙而绝尘。
禄千钟之永保,食万钱而具陈。
褒扬信史之中,勋庸不朽;
图画凌烟之上,德业弥新。
余则三黜而无愠,五就以求伸。
风云之胥会,期鱼水以相亲。
必也行乎道泽乎民,不独茍其位荣其身。
使乎霸道升帝,浇风返淳,有域皆寿,无台不
伊傅吕尚,可继踵而比邻。
余或命本贫寠,材非相辅,或沉在执戟,或老于郎署
食箪笥兮饮一瓢,尘飞甑兮鱼游釜,履穿东郭以自叹,貂弊洛阳而谁顾?
咏钱囊之什,唯日怨咨;
哭穷途之泪,莫皇攸处。
余则考肥遁之友,结方外之侣,和《招隐》以裁诗,赓《归田》而作赋。
必能守躁君,静灵府,匪谓钓虚名,沽浪誉。
然后寂尔叩虚,浩然养素,谷处霞栖,呼风饮露。
虽颍许与箕巢,可驾肩而接武。
余志若是,神心则那?
苟无言而冥昧,俾没世以蹉跎。
又安用三峰秀出,千仞高摩?
但凝岚而杳霭,徒叠石以嵯峨!
幸灵贶之一告,决荣枯而靡它。
刘文静裴寂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二、《唐史论断》卷上、《唐宋名贤确论》卷七
论曰:恩与刑,人主之大权也。
恩当其功,刑当其罪,则中外劝戒矣。
反是道,何以服人心?
裴寂刘文静俱以佐命为大臣,文静才略功名,过远甚。
高祖任情,亲而疏文静文静失律则除名。
及与有隙,出怨言,遂听谗杀之。
将相之任,怯而无谋,屡为贼败。
既入朝,不加深罪,幸矣;
顾待弥厚,可乎?
施恩于太优,用刑于文静太暴,二者兼出于私,非圣子功德之大,人心去矣。
裴寂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三、《六一题跋》卷一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七一、《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八八
予尝与尹师鲁论自魏、晋而下佐命功臣,皆可贬绝,以其贰心旧朝,叶成大谋,虽曰忠于所事,而非人臣之正也。
及读《裴寂传》,迹其终始,良有以哉。
为晋阳宫监,私以宫人高祖,因见亲昵,可谓贰隋矣。
太宗以博弈啖之,遂开义师之谋,卒成唐室。
武周为寇,请行自败,不即就诛者,非特佐命有功,岂非曩时私狎之恩哉?
坐交沙门,法虽免官见放,复有所陈。
太宗数之曰:「计公勋庸,不至于此」。
数以武德时政之缪,皆归其人。
又闻妖言不自明,乃欲杀人缄口,遂被流放。
列其四罪,贷不致理。
盖由进身之私恩衰即败也。
之功犹终不保,况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