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史弥坚”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弥坚就赵府作会致语口号 宋 · 史浩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潭潭大府坐真王,中有神仙聚画堂。
玉润曾闻韵琴瑟,冰清初喜见鸾凰。
扶舆和气笙歌沸,馥郁春风锦绣光。
他日诸孙成宅相,颔头休羡郭汾阳
弥坚小圃小春见 宋 · 史浩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孤根十月已先温,不待青春入烧痕。
冷艳一枝何处看,竹边池阁水边村。
弥坚成婚日状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三、《鄮峰真隐漫录》卷二八
丝萝许附,夙叨结好之荣;
龟筮告从,兹致请期之礼。
谅惟钟爱,必喜及时。
谨选淳熙十一年二月六日为小儿弥坚取令女郡主,亲迎入门,蠲洁见庙。
伏惟钧慈矜允。
真隐居士自赞(二 为弥坚书)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五
貌虽寒薄,少病长年。
心虽鄙野,乐善好贤。
施恩不责报效,受敌却反矜怜。
进则彰我后之德,退斯远当世之权。
无乃不求媚于人,而求媚于天者乎!
达识于此,见道大全。
知其不可以貌取,而可以心传。
则此尺素,吾无取焉。
弥坚就赵府作会致语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二、《鄮峰真隐漫录》卷三八
香浓妆阁,温温已绽于宫梅;
瑞蔼烟堤,濯濯初看于官柳。
率是东君之陶冶,宜开北海之樽罍。
爰有欢谣,用资高会。
恭惟少保郡王天潢巨浸,学圃乔林。
文笔生葩,缥缈翰林之梦;
诗囊佩锦,雍容长吉之游。
自持橐以分符,迄建旄而胙土。
力行谦德,简在宸衷。
伫须睿命之颁,即庆真王之拜。
已蔼门阑之喜色,更欣琴瑟之和鸣。
华席团栾,慈颜悦怿。
当此良辰淑景,集兹重客嘉宾。
恭惟阖座簪缨,满朝朱紫,或澄清揽辔,或恺悌以开藩。
凡生珠玉之渊,悉是星辰之眷。
来临燕岂,共乐归宁。
兹文监饱私庭诗礼之闻,藉亲阃金兰之契。
坦腹既逢于知己,齐眉将底于宜家。
罗绮丛中,笙歌声里,舞翔鸾之六翮,介春酒之一卮。
幸适雅怀,莫辞沈醉。
某叨居乐部,获隶伶伦,不揆荒芜,敢呈口号:
潭潭大府坐真王,中有神仙聚画堂。
玉润曾闻韵琴瑟,冰清初喜见鸾凰。
扶舆和气笙歌沸,馥郁春风锦绣光。
他日诸孙成宅相,颔头休羡郭汾阳
回向梧州开叔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六、《诚斋集》卷五三
仰止芗林之乔木,今秀一枝;
霭然苍梧之暮云,堕来双鲤。
呼长须而近止,搔短发而问焉。
恭惟某官文雅追乎前脩,声光超乎当代。
昔先正以名相之勋德,若引星辰;
执事有故家之典刑,如生兰玉。
尚屈云天之翼,小留江海之麾。
既治行之上闻,即召音之旋至。
某夙闻高谊,幸迩宝邻。
从事诸公之间,皆剧谈盛名之下。
观鸾飘凤泊之古隶,长想其人;
得日光玉洁之瑰词,似见其面。
报章不腆,善颂何究。
寿史沧洲 南宋 · 熊以宁
 押词韵第七部
梯旻一何高,其势如龙蟠。
下直湖万顷,襟抱沧洲湾。
潭居占其胜,缥缈云涛间。
海邦形势地,秀伟此为尊。
诸湖如附庸,有水俱来环。
元气昔孕此,停蓄固有存。
挺生贤哲人,象服仍貂冠。
道大久乃见,景好人亦闲。
堂堂八座贵,袖手乐其天。
龙飞御宸极,廊庙须公还。
湖山虽尔佳,政恐谢安
下客有侯喜,素仰斗与山。
抠衣延纳,不弃蒯与菅。
怜我尘土姿,欲使饵金丹。
祗愧坐斤骨,蜕形良独难。
恭惟我公贤,崔嵬不可攀。
兹遇垂弧旦,竞赋崧高篇。
南极正耿耿,三台紫垣
趣起对钧秉,永辅基图绵(以上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五四引《截江网》)
史弥坚权兵部侍郎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二、《育德堂外制》卷三
寄弹压之权,位已崇于九列
登论思之选,任式重于六官
嘉乃忠勤,副于简拔。
具官某,禀资磊落,蕴智精明。
父子传家,踵风流而克肖;
弟兄许国,显闻望以交辉。
比将指于日畿,遂承流天府
荐经烦使,具见贤劳。
材恢恢而有馀,事多多而益办。
朕惟司马之职,立武所关。
适兹多故之馀,正藉十全之虑。
载櫜弓矢,方共冀于息民;
克诘戎兵,当益严于固圉。
往摅长策,以报殊知。
史弥坚潭州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三、《育德堂外制》卷四
连帅之寄,统率列城,其责非他有司比也。
大江之右,重湖之南,任无重轻,而期有先后,易地而授,亦惟其宜。
具官某,以许国之心,蕴传家之业。
利器空于槃错,精明烛于细微。
而能持以谦恭,饰以儒雅。
顾方畴庸天府,服采夏官,而引嫌偃藩,瓜时未及,非急于用材之意也。
长沙谋帅,为朕疾驱。
敷恩惠以抚善良,明威信以戢奸暴。
革宿弊于既往,弭后患于未然。
勉著外庸,式符眷倚。
史同叔开叔 南宋 · 孙应时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千顷东湖风月中,去年厌看藕花红。
可惊云水将身远,不得琴书与子同。
四海人才尊一老,百年门户到三公
传家报国诸君事,心地勤收汗马功。
史开叔 其一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九、《烛湖集》卷八
某顿首再拜开叔抚干贤友:去冬辱报书,久不克嗣问,但切怀仰。
即此暑月,远惟崇侍师相,起居万福!
开叔虽以私制少淹膴仕,然得日夕师相之侧,承颜顺色,以尽子道,退以馀暇致力于学,乃天所以进开叔之器业,为大受之基也,更惟勉之。
某侍老母在此逾年,幸安稳。
惟知尽其职分,一不萌干进取心,颇自有味。
不料行止难必,忽为邱丈见辟,意中因亦欲一观万里形势,诺之矣,不能还诣府第禀叙。
专人贡状师相,略附此纸,无可为寄,《剑南诗藁》一部漫往,想亦自有之也。
益远,千万珍重,不宣。
史开叔 其二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九、《烛湖集》卷八
某顿首再拜启开叔府判直阁契友:曩者张监盐便中辱书,寻常入递具报,未知达否。
翱翔半刺,亦既累月,往来者能道贤誉甚都,慰甚慰甚。
即此高秋,远惟笑谈风月,神相台候,倍增福祉。
某强颜剧邑,已复一年有半,仅此支撑度日,略无德以及民,良自叹慨。
所幸老母强健,且年谷稍熟,人情颇相安耳。
开叔胸中所存不浅,近且能进学不已。
今时诸人爱重开叔者,不过曰佳子弟耳;
唯仆之期望贤友,大不止此,开叔盖亦自知之矣,勉之!
佐郡有一言能为千里休戚者,亦不宜专自谦让,庶不虚君之禄。
偶便奉此,不究所怀。
向冷,千万尽珍重理,以迎召节。
不宣。
史弥坚太府寺丞 宋 · 虞俦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尊白堂集》卷五
朕惟求良玉者必之昆山,抡美材者必之邓林。
文献故家,人物粹焉。
维尔先正,相我孝宗,遗风馀烈,在人耳目。
尔克自植立,不坠家声,虽欲勿用,人其舍诸?
簿正外府,允能其官;
转而为丞,孰曰不宜?
《诗》云「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其是之谓乎。
龙股草子箴呈史守侍郎弥坚 南宋 · 刘宰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七、《漫塘集》卷二五
下隰之旱,厥草惟乔。
是名龙股,不殖而饶。
既华而实,匪麻匪荞。
终朝采之,不盈一瓢。
载舂载筛,以永今朝。
维昔范公,进乌昧草。
仁宗爱民,震惊圣抱。
内示六宫,外谋诸老。
振廪发,泽润焦槁。
龙股乌昧,是或一道。
皇乎圣君,不愧仁考。
谁为范公,言之在早。
回知镇江史侍郎弥坚劄子 其一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二四、《漫塘集》卷八
窃以恢台之月,昼永风清,恭惟堂上北顾,守国要冲,善政致和,高穹锡美,台候动止万福。
某一介贱士,赋分凉薄,得疾膏肓,意气消磨。
渔樵混迹,听舆人之诵,以为昔有没世不决之讼,今剖折无馀;
昔有数科并催之租,今蠲阁殆尽;
纲目张而官不敢慢,防禁严而吏不敢欺;
奸猾有所畏而不为善,良有所恃而不恐。
皆举手加额,曰:「不图今日复见古循吏之政」。
某幸生其间,甚愿率先乡人,谢赐黄堂之下,而贱疾有加,形容日恶,虽乡也命之进犹不敢进,其能无因而前!
敢谓盛德兼容,谦卑自牧,特枉来介,贻以诲函,落纸云烟,争光日月,而又实之厚币,佐以上尊。
王弘檀道济所不能兼施于陶靖节,某实何人,而可称此?
惟当铭佩,永矢弗谖。
侍郎名德之重,盖在庙堂,机庭宥府,亦多虚位。
赐环之召,海宇颙颙。
然窃窥盛心,体国爱民,等视内外,似不靳少留,以幸此邦。
某既趋进无由,徒深爱助。
抑闻尹铎之为晋阳,不为茧丝而为保障,赵氏卒赖之。
昔人虑事之深、计效之长如此。
伏惟高明烛微探赜,过万万,此邦之人既以属厌仁政,惟勿替此心,既宽之又宽之,异时外折遐冲,内固吾圉,或于此乎有赖。
某不胜幸愿。
自馀颂咏之语、祈乡之私,度亦厌听,不敢以渎,伏乞台照。
回知镇江史侍郎弥坚劄子 其二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二四、《漫塘集》卷八
窃以炎夏方中,甘霖系望,恭惟某官寅奉宽书,尽苏民瘼,精微一意,奔走百神,台候动止万福。
某田里宅生,追胥不及,日得与樵夫牧叟咏歌德政,以乐馀年,有万斯幸。
惟是事上有常礼,而某独以疾废,望黄堂方丈瀛洲然,亦甚自怅凡骨之不仙也。
某一介无所肖似,昨郡博士不鄙惠书,道使君将修方志以重此邦,令某搜访前辈行治,以裨荟萃。
继邑大夫过访,出所得台翰,亦谓如此。
顾惟晚末,岂足以知前言往行,第以奉命为宠,不敢引辞,黾勉期年,幸已就绪,名曰《京口耆旧传》。
以私居之纸札俱缪,缮写不虔,不敢径达,谨纳郡博士处。
倘得台旨收上,略经电览,赐以数语,冠诸篇端,庶藉品题,足传不朽,某冒昧控恳,皇恐之至。
侍郎再岁此邦,百废具举,议者以为尽还承平文物之旧,甚善甚盛。
文昌虚位,薄海倾瞻,邦人拳拳,预恐不得久私大惠。
抑昔人有言:道行乎朝廷,则天下被赐。
祗奉遄归之诏,茂隆夹辅之勋,某与海内函生旦旦引领。
回知镇江史侍郎弥坚劄子 其三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二四、《漫塘集》卷八
伏拜台翰,以某寓居之邑开赈济局,不鄙委令,与令佐讲求利病。
仰见某官恻怛为民,由己饥溺,谦虚接下,忘士贱微。
某至愚极陋,何以辱此!
伏念某早岁无恙,服役尘埃间,颇尝究心此事。
中年一病,屡试三年之艾,竟不复痊。
今不但形容变改,心志亦已彫落。
以此杜门,人事尽废,那能出入公门,参预荒政?
侍郎念之。
虽然,老马不任鞭策,盖尝识路。
谨以所着《荒政编》一册上献,其间自始至末,纤毫备具。
盖其少壮所尝亲历,非道听臆说者比。
乞付局讨论。
其间预计一条,别纸录出,须特关崇览。
若其言可行,某虽不得身在执事之列,然实与预闻末议者无异。
不然,所言既是舛缪,所行可知,侍郎亦何取于若人者?
所准使牒,已别具公状申闻外,伏乞台照。
史尚书劄子(前人,时閒居沧洲。)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二四、《漫塘集》卷八
窃以炎夏之月,气爽如秋。
恭惟某官文昌之躔,光连上相,祠庭均逸,薄海倾依,台候动止万福。
某寒乡下士,伏自京口召还之日,得饬一笺,致燕雀贺厦之恭,叙犬马恋轩之诚。
旋辱亲答,今一周星矣。
家穷山,如坐坎井,而犹得以自慰者,郇翰在焉,常若五云之覆其上也。
尚书道足以济时,谊足以正君,德足以范俗,忠言嘉谋足以诏天下后世,顾以大丞相亲嫌卷怀而去,海内觖望。
然忠臣虽在畎亩,犹不忘君,况世位三公,身登八座者哉!
外间传闻,当国势危疑,人心涣散之际,言人之所难言,裨公卿大臣之所不及,使国势危而复安,人心散而复一,惟尚书是赖。
尚书虽与平原草木居,与午桥风月游,而功在社稷,泽在生民,固不落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者后,甚盛甚盛。
某受才不颖,赋分数奇,当强仕之年而得风疾,形容变改,遂不复可仕。
嘉定初元,朝廷更化,首叨堂审之命,既以疾辞矣。
安有辞荣于血气方刚之时,而可求荣于血气既衰之后乎!
尚书念提封之旧,而忘其陆沉,欲曲成之,故当圣天子求士之初,首加论荐。
朝廷观人以所主,复不加考察,俾缀缙绅之后,某实何人,有此殊遇。
《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此之谓矣。
而自揣如前所云,不容勉强,有孤尚书之厚恩,则又重自叹也。
或又谓某所以受知,止以十八年忍贫不出之故,则尤非所敢当。
夫乐富贵而羞贫贱,某岂有异于人。
使天假之年,一朝疾愈,则抱关击柝,某不耻为。
虽三上书如韩吏部,两及门如张师德,犹以为简也,惟尚书察之。
某已再具情实控辞,乞终老渔樵。
因及二三同志之士,可备朝廷采择者。
居山林,久不知分义,敢尔妄发,度必得罪,然某固甘之。
拙作三篇,皆十年前所作,录去资一笑。
区区愿忠之悃颇多,此未敢遽尔。
当暑,惟祈涤烦致爽,以毓天和,以为我宋宗社无疆之福,某一饭必祝。
潭府列仙之集,非寒贱所敢贡问。
旧治有委役,敢不敬承?
某义当修辞,以致知己之谢,僻居无便,某又非巧于伺便者。
里中赵和仲侍郎之子为穿山盐场,其家僮行,便无过此者,敬勒此以叙下悃万一。
谢史守弥坚招鹿鸣宴启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二、《漫塘集》卷一五
身同鹢退,久自放于渔樵;
晏起鹿鸣,忽许陪于俊秀。
仰祗厚意,俯愧微踪。
窃以儗人以伦,歌诗必类。
方食苹之雅咏散入管弦,正连茹之群英进陪樽俎。
岂应野服,辄厕廷绅。
如某者疾在膏肓,形于面目。
既有惭于看镜,遂绝意于著鞭。
西陌东阡,幅巾来往;
南洲北渚,短棹夷犹。
此已同鸥鹭之盟,彼方接鸳鸿之武。
既殊出处,难奉从容。
岂意博封,特枉郇公之翰;
更勤专使,来临颜阖之家。
兹盖某官以道而观,取人所弃。
谓乡里所贡,故足备于时须;
而山泽之臞,或可谈于物外。
故因盛集,特赐兼收。
而某楚龟自适于泥涂,鲁鸟难堪于享礼。
齐王出东郭,此心实异于孟轲
江州庐山,他日倘同于元亮
忠宣堂记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二、《漫塘集》卷二一、《景定建康志》卷二一、乾隆《镇江府志》卷四五
建安真侯将漕江东之明年,夷考前人名氏,曰:「惟忠宣范公实获我心」。
乃为堂以祠,复更命故双槐堂曰忠宣,朝夕游焉,以致其思。
大司成袁公其文弘雅,宜为祠记,以光昭忠宣之令德;
谓漫塘叟刘某少戆,宜述堂之所以名,以砭吾私。
叟不佞,窃惟国家仿古部刺史转运使江东以地大赋殷,委寄特重。
异时驾四牡而来,多巨公,有显迹,而忠宣无可书之事。
忠宣百五十馀年,其间绩用之湮晦何可胜计,而忠宣之名与日月悬,岂忠宣之所存与真侯之所思固不可迹寻欤?
夫好善恶恶,人心公理,一失其平则是非易位。
故爱君子必知其善之所不及,则君子勉而进于善;
疾小人必原其恶之所不至,则小人不狃于为恶。
君子进于善而小人服,小人不狃于为恶而君子安。
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而家而国所以平康也。
而季世君子不然,其爱同己太深,而疾小人已甚。
爱同己太深则以一人而信其类,以其得于彼,意其必不失于此,言出而和,不矫其非,事举而随,不要其弊。
幸其中而不倚、正而非激也则可,否则激而偏,尝试而误,而君子之道始诎。
疾小人已甚,则屏之去恐不速,丽之法恐不重,抉摘其隐微不俟其著,掇拾其既往不开其新。
幸其恶之稔、辞之屈也则可,否则有疑而甚之者矣;
疑之则是否莫辨,甚之则曲直有归,而君子之祸亟矣。
忠宣公其知之。
方其在江东,赋《思堂诗》,有曰「审虑敌权衡」,又曰「心虚照自明」,夫虚则无我,平则称物。
其后日规模,率昉乎此。
故在当时曰欧曰韩曰富曰司马,世所谓君子,公所藉以进者,而意向稍愆,公皆指其非;
曰章曰蔡曰邓,世所谓小人,公所坐以退者,而文致稍深,公皆以为过。
其持平此心,真不愧于权衡,而其识虑之远,则非浅鲜者可及。
故后之论者,谓使公之言行于熙、丰,必无元祐之纷更;
使公之言尽信于元祐,必无绍圣之反覆。
叟亦谓使公之生先于汉、唐之季,必无朋党之祸;
使公之死后于建中靖国,则崇、观憸人亦无所容喙矣。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尚忍言之!
真侯以道事君,以义正国,盖庶乎忠宣之为者,其升堂而思,夫岂徒哉!
名字不书,盖儿童走卒知而诵之。
若夫以忠宣所以事韩、富、司马诸公者事侯,他日将有人焉,仆老矣。
嘉定丙子腊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