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叶梦鼎”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叶镇之释褐授信州推官台州 南宋 · 程公许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天涯一见便绸缪,二十年间诧两优。
不以声名誇众隽,欲将文行辈前修。
怀章趁酌椒觞寿,分幕还寻璧水游。
蜀客念归归路梗,卜邻傥许傍丹丘
叶梦鼎辞免除兵部尚书兼职依旧恩命不允诏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七
梦鼎:朕选用儒英,典司文柄。
方其入而较艺也,则戒以公明
及其出而撒棘也,又观其去取。
卿藻鉴精而权度审,凡所品题、所模索者,多隽才佳士。
故事放榜之后,主司或大用,或峻迁,历历可数。
况卿以粹德雅望,久冠履班,因春闱而贤劳,峻夏卿之真拜,朕意犹以为薄,卿故欲辞之乎?
夫及间暇,图修攘,如卿所云,正大司马九伐之任;
宜践言,宜举职,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朕所望于通儒也。
赐新除兵部尚书叶梦鼎辞免升兼脩国史实录院修撰恩命不允诏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七
梦鼎:述作其难事乎!
前辈言唐《实录》惟顺宗一朝,我宋《实录》惟英宗一朝,出韩愈王安石一手,故辞省而事备。
共惟宁考三十馀年之治,史官纂述,仅成初草,至于讨论修饰润色之任,必属鸿儒,故事以官高望重者提其纲。
卿多士所宗,六官之长,其往为朕铺张扬厉,以对茂陵在天之灵。
循墙之请,非朕敢知。
赐权史书修撰兼太子詹事叶梦鼎辞免除吏部尚书兼职依旧恩命不允诏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七
梦鼎:朕以卿出处有本末,论思有补益,由夏卿天官
虽出独断,亦采众誉,而除目适与卿祠请同日。
卿遂温前疏,并辞新命,且援孟轲之言,陈谊甚高。
之意,为知进而不知退、可以无取而取者设也。
若卿之贤,闻于天下,不求而得,既得而不患失,何礼义之有愆?
积望之厚而取数之廉,非辞受之失据。
钦承涣渥,勿上需章。
叶梦鼎磨勘太中大夫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五
履声贵近,独高献纳之班;
铨法森严,尤重超迁之秩。
具官某璞玉浑金之器质,光风霁月之胸襟,出屡拥于节麾,入遍仪于笔橐。
韩愈奏从官之技,无愧诗书;
绮季从吾儿之游,有功储贰
然其序进,必以年劳。
噫!
周室设官,既长六卿而率属;
虞廷考绩,适当三载之陟明
可。
叶梦鼎兵部尚书兼职依旧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七
春闱以行艺造士,拔其英华;
夏卿有文武全才,付之衡尺。
方峻事,爰命为真。
具官某学者师模,儒之鸿硕。
尝典三礼,古之伯夷、后夔;
及拥双旌,今之阳城元结
最先诸老而召,来从吾儿之游。
遂陟文昌,俾司俊造。
伯乐厩,无非冀野之龙媒;
号陆氏庄,不下唐朝之虎榜。
卿亦劳止,朕甚嘉之。
褒鉴裁而出纶,冠履班而叠组。
及閒暇而简稽军实,以公平而甄叙人材。
苟匪名流,曷膺高选。
噫!
时方经武,固资祈父之爪牙;
官曰纳言无愧尚书之喉舌。
所优为者,其往钦哉。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八。)
厩:原缺,据清抄本补。
叶右相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八、《鬳斋续集》卷一四
播告枫墀,延登槐宰。
招旌不至,如旧学之遁于荒;
有衮是归,喜良弼之置诸右。
宗祧增重,廉陛益崇。
共惟某官,德备乾坤之和,学得圣贤之奥。
笔全大巧,文为六馆多士之宗;
王立清联,名在百辟千官之上。
雍容出入,密勿论思。
其浃于下也,皆仁闻仁心;
其沃于上者,必大计大虑。
社稷之臣惟黯,庙堂之量如安。
琴瑟更张,独首诸贤而召;
衣冠甚伟,有如四皓之来。
方烦公调护之时,即咨汝弼承之意。
两地共擎于鳌极,一朝扶上于羲轮。
弓剑是藏,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
麾幢于迈,亦惟光万邦而至海隅
属时图任于旧人,将旨趣还者累月。
九重虚伫,百疏告辞。
朝有潞公,次辅必资于司马;
惟蒙正,元勋庶佚于韩王
及此告麻,闻者举笏。
问朝问左右,孰不属心;
惟天惟祖宗,生而佑我。
相须一体,在时二人。
必如三贤推庆历之车,主行而已;
将见万国贡王朝之籍,曰盛哉乎!
无疆惟休,俾耆而艾。
某迹惭孤远,格合遁閒。
宰路之尊隆,为世道而鼓舞。
公来西洛,想万人环马以共观
仆老香山,虽一翁自渔而亦乐。
上饶推幕叶西涧召为国子录二首 其一 南宋 · 徐元杰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魁耀来从古赤城,三年冰水一般清。
莲池婉婉中流砥,米廪行行要路程
悟主谠言须启沃,康时伟业待恢宏。
却惭疏窳深知遇,别后音书等弟兄。
上饶推幕叶西涧召为国子录二首 其二 南宋 · 徐元杰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客有携来端水珉,天然中界玉圭形。
送君早入薇垣紫,结劄先登阁青。
要看濡毫香典籍,直须提笔福生灵。
端凝正笏如山立,匪石斯心社稷经。
王爚秘书丞叶梦鼎秘书郎 南宋 · 徐元杰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四四、《梅野集》卷七
敕具官王爚等:中秘丞郎,职近日月,峻武三台之上,养清望也。
镜湖佳气,贤业蔼闻;
梦鼎璧海魁英,粹韵绝俗。
时维二士,志节姱修,超擢序迁,两协佥徯。
往钦厥职,嗣有宠褒。
可。
叶相公西涧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三、《黄氏日钞》卷八四
顷来京口,尝专诣肃拜禀辞,恭领钧旨而退。
次日出,目关此沿途所见,田亩往往插种渐遍,但觉欠水,车戽费力,此惟全望造物者早赐雨泽耳。
农畴宿习,不觉辄发,谅亦先生爱民之心所欲亟闻,然尚有切于此者。
近者朝廷痛惩和籴扰民不已,势不得不买官田,且亦水心先生永嘉郡旧说也,而人心过虑官司收租,将来不能无弊,乃间有私议其下。
某谓此大丞相赤心体国,久入思虑,欲一劳永逸,为万世建养军便民之策,岂他人所可易言?
晦翁有言:「天下事本不难为,但恐人心不如我心,做时不比说时」。
此事若以某此行所见,则各县奉行节目却有与元行大意未合处,所当早正于作法之初。
只如元行一石止收八斗,此预防他日交收之弊,先为减除元数,惠至渥,虑至悉也。
然必各县皆体此意,买田不以亩为价,而随租以为价,则随其租入,率减其二,元租一石者今八斗,元租八斗者今六斗四升,自此递递以减,庶几为惠均而防患密矣。
今或不问田土之肥瘠,与夫元租之多寡,类曰亩收八斗,则与元行石收八斗之说名虽相近而实相反。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茫茫原隰,岂能亩皆八斗耶?
颇闻湖、秀等田元租亩收一石者已十不能五六,如常、润渐北则地渐高,而土渐硗,所收亩多止五六斗或四三斗,今乃例拘八斗,岂朝廷意耶?
朝廷随石数为减数,其法活,正欲抑多而就寡,永利佃田之户。
县家整亩数为石数,其法拘,反或抬少而就多,先抑卖田之主,差之毫釐,缪以千里,错认题目,有如此者!
或言县胥责田主卖状,有并系一色好田,将来如有欠租,即甘倍备等语,则捻合一时,预为他日抑取卖主张本,其情可知。
斯言也,某甚欲进之庙堂,而无阶可进。
先生大丞相同坐庙堂,政柄虽有东西,国之大事当无有不同尽其心者,故敢冒昧辄进之先生
事若可行,乞赐转禀大丞相作勘会行下,各随元租以酬买价,毋令亩拘八斗之租,则弊源窒而成谋立,国与民其永赖矣。
某僭越万罪,无任惶惧俯伏俟命之至!
叶制使西涧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四、《黄氏日钞》卷八四
日者斋沐裁书,恭申均逸名藩需荣并相之贺,伏审已彻钧览。
某少长居乡时,区区见闻,仰恃眷知,辄用并申,海岳涓埃,庶几万一。
某每观先朝大臣出判藩府,必有兴利除害,卓卓显效,可耀青史,非寻常二千石谨能行其力之所至者比也。
远事不敢泛引,如乡邦之事,所谓父老共望者,盖可一二数。
方皇子魏王之判是邦也,进奉两宫用家人礼,率异畴曩惟正之供。
纲解上供,县官不敢过而问,亦率殚于邸第驺从之费。
未几进奉之创例者难绝,而纲解之积压者顿催,明之事力,几于一困。
时则有若石湖先生范大参为之代,一一剖析本末,为百姓祈命于朝,明以复苏。
更六十年,而吴履斋亦以旧辅出守。
履斋固亦近世人豪也,惜不以细心情宽恤民力,乃以大力量整齐郡计,六县自一孔以上皆归之制司,而责经总司如初。
县若不生事取之民,世岂有鬻田宅、卖妻子、毁家助国之官吏乎?
求赢之弊,甚至深山僻峤盆盎旗帘冀毫发之息以活其父母妻子者,亦无不增赋,虽使尽其本息,不足以了纳,官监系死亡,祸及邻族,叫号愁叹殆不忍闻。
明之为郡几年矣,不知一旦何苦而行此哉?
向若早得一知人痛痒者继其后,尚可急救,奈何一山去一山来,暴病新创,径成痼疾耶?
天矜斯民,无往不复,膏雨阳春,溥其来施。
窃聆教条始布,旄倪鼓舞,识者所望于先生,固有度越寻常之万万者矣,不知先生其何以副此望?
近世财赋,一收则必有一支,既增则不可复减,创例则易,除弊则难。
明昔号富邦,闻今大空虚,先生适承其弊,亦难乎其为矣。
如使伸一冤,剖一狱,以此号为清明官府,不独世之所望于先生者不止此,先生亦宁以此自惬?
如使剔蠹源、除苛赋,再为百姓培植命脉,不独先生以为难,而世亦未知先生之果安出也。
然尝譬之,家有常产,量入为出,未见其病不足者;
适不幸有善营财者为之,入虽日以多,而费亦随以广,久反愈见其不足,是可不求其初者乎?
今姑举一郡而计,昔也未收诸县,县用职租未增,诸县税额酒课岁入几何,岁出几何,果何道而不必增。
今也县用若干之赢归之郡,酒利若干之增归之郡,岁入几何,岁出几何,果何因而不可减。
以新较旧,计其已增,其在本郡者痛为裁节,其属朝廷者力为申减,磨以岁月,恐亦可渐还旧观。
郡计非某所曾知,此以作家之赢缩譬之也。
抑小之固可譬之家,大之亦可譬之国。
国初赋入少而用度足,其后入几数倍,人反以匮告。
先正范蜀公、曾南丰诸人固尝件列条数,以冀参酌,顾朝廷事大,牵制处多,有非一人臣之言可专者。
先生以国之大臣,出专方面,伸缩宰制,无不自我,入相事业,于此乎基,又岂止石湖仅一二疏剔救急之政而已哉!
某尝观《易》之为卦,六画皆连而为乾,阳之盛极矣,一画甫缺其下即为《剥》;
六画皆缺而为《坤》,阴之盛极矣,一画甫连其下即为《复》。
世之为政者类不于其下留意,殆掘墙脚法也,使人寒心。
顾天下事类此甚多,而欲言无路。
明吾父母邦,亦先生荫樾相连,旧所视为一家之地,斧钺下临,荣踰昼锦,此真千一难逢之机会。
如前所陈,昔岂无欲为之者,而力不迨;
亦岂无力可为之者,而志不在。
先生力足行此,志实务此,自念时哉不可失,故敢冒昧及此。
先生断然而力行之,使明之人士世世子孙、家家户户祝曰,革积年之弊,垂无穷之利,自某年熟于此邦之西涧相公始,岂不韪欤!
某非不知善政不如善教,高谈大言,足以悦人观听,而区区必先以财赋为言者,诚以政立而后教可行,不务实而务空言,非所以事先生之道也。
伏惟谅其狂愚,而卒赦之,少留钧意,千万幸甚!
伏乞钧照。
叶丞相咸淳丁卯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五、《黄氏日钞》卷八五
恭审勉从趣召,入副倚毗,指刻宣麻,满朝举笏,伏计贺幅何止盈箱。
然区区中爱之心则有在矣。
天下事非权之归一不可为,或事之筑底,虽得权亦未易为。
方今朝廷之所以待先生者虽非某之所知,而天下事未易为,虽朝廷亦有未必尽知者。
先生今日事势已不容于不为,万一有不得而自为,所愿推诚感动,务济国事,必不得已,则明白而勇去,庶几进不孤四海之望,下不贻百世之讥,惟先生其念之!
叶丞相丁卯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六、《黄氏日钞》卷九三
恭审涣号宸庭,晋仪揆路。
位加特进,开端周汉之三公
权秉洪枢,总职东西之二柄。
华夷俱耸,宗社具依。
恭惟某官望重伦魁,才高王佐
尝共山河社稷之寄,中外晏然;
乃寻园林钟鼓之游,心迹清甚。
已无馀念,若将终身。
适际圣主之龙飞,正当大人之虎变。
风云庆会,固宜大老之来归;
霖雨渴思,尤望我公之入相。
帝乃因民之欲,亲札以催,虚席而待者半年,遣使而趣者数辈。
纷其愈至,喧填山谷之门;
见所未曾,惊噪儿童之口。
于是迫斯可见,时然后行。
出处一心,虽未妨名教之乐;
安危反掌,已预深天下之忧。
然事未有归,固可听其自附,信其自去;
若权既我属,惟当推其所为,行其所知。
况材钟千载之英,而位冠百僚之表,天实为此,谁能已之?
必欲全天下后世之名,惟在辨君子小人之实。
所云作相之非易,正坐知人之甚难。
厥有前闻,可备观省。
道学能使人重而不能使人爱,功利能使人嫌而不能使人忘。
面色严冷、语言苦涩者,势不期疏而自疏;
举止轻便、议论尖新者,分不期密而自密。
巧于钻刺者虽佞,反阨于情颜之渐亲;
安于寂寥者虽贤,反遗于念虑之不及。
或夺于权势之赫奕,或悦于诗文之浮华。
能言者未必能行,而能行者未必能言;
所养者多非所用,而所用者多非所养。
凡皆人才之累,易为相业之亏。
仰惟儒风,夙主善类。
虚明天皎,固宜万万其无差;
情伪云纷,安得人人而尽识?
兹当大任,愈宜小心。
某旧辱殊恩,新逢盛事。
所忧过所喜,此天可知;
以颂不以规,则吾岂敢!
惟有甄别群才之说,冀俾陶成万宇之功。
挝布鼓而过雷门,虽知犯分;
滴涓流而助沧海,殆不胜情。
罔不在初,孰此为急。
叶梦鼎辞免签书枢密院事不允诏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七、《碧梧玩芳集》卷二
明堂宣皇风,曷厎受釐之盛;
斗枢经天縡,允由基命之严。
爰自佥同,俾专赞贰。
卿谋犹廊庙,密勿枢机。
绥我思成,极天地神明之察;
相予肆祀,殚臣邻陪辅之勤。
遹观厥成,乃进厥位。
是特唯阿之相告,亦何辞受之足云?
民宇攸宁、边兵尚宿。
既尽我将之飨,益恢常武之规。
其蠲撝章,以承眷意。
所辞宜不允。
银青光禄大夫叶梦鼎辞免除资政殿学士庆元府沿海制置使恩命不允诏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七、《碧梧玩芳集》卷二
初就穆陵,促还近辅。
昔者辞以疾,不能造朝;
今予祗命公,爰分居里。
眷言古鄮,实迩天台
有鸡犬之闻,地无改辟;
靡鲸鲵之戮,海不扬波。
公辅偃藩,京师蒙福。
何其濡滞,方复恳辞。
殊咈眷怀,未悉雅志。
会且归矣,无牵之犹存;
卧而治之,迄镇沧波之浩荡。
式遵眷意,用展明谟。
所辞宜不允。
银青光禄大夫参知政事叶梦鼎上劄子乞朝假访医不允诏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七、《碧梧玩芳集》卷二
园陵祗役,政地宣勤。
执锸九飏,既毕送终之事;
回车再宿,遽腾引疾之章。
得非犯毕陌之埃尘,抑或冒征途之风露。
会言近止,庶可序情闵劳;
企予望之,犹冀陈力就列。
如云与告,则匪欲闻。
寅奉皇舆,将反虞而祔于庙;
载瞻行阙,必无归而造于朝。
所请宜不允。
叶梦鼎生日诏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七、《碧梧玩芳集》卷三
月维建戌,时属
弧矢以射四方,有华在户;
帷幄之策千里,密借前筹
往续修龄,是颁彝式。
体貌有加于近辅,载锡之光;
精神宜折于遐冲,俾耆而艾。
又赐叶梦鼎生日诏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七、《碧梧玩芳集》卷三
月纪肃霜,近金行之弭节;
星垂大昴,参玉铉以赞元
庆属门弧,宠加台馈。
式燕且喜,其茂对于眷怀;
俾寿而昌,以共扶于昌运。
同知枢密院事叶梦鼎参知政事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八、《碧梧玩芳集》卷三
朕以眇质,初绍鸿基。
天全付有家,孰堪多难?
王图任共政,无若旧人。
久协赞于机筹,宜晋陪于宰籍。
式彰枋用,乃播纶言。
具官某,识洞万几,道该众妙。
简知圣考,贻厥燕谋;
初建储闱,训于旧学。
抱遗弓之痛,具宣奉瑁之勤。
佐佑冲人,罔负先皇之顾托;
镇定大事,欲绍前哲之声猷。
终仰丕成,以光初政。
稽用师言之锡,聿参台路之元。
永建乃家,藉垣墉之保;
以辅台德,资羽翼之良。
朝有老成,国其康乂。
噫!
尧在万世,孰能慰羹墙之思?
舜钦四邻,其必赖股肱之助。
顾惟宿望,奚徯多辞。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