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张忠恕”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荐万俟似张忠恕 南宋 · 蔡戡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五一、《定斋集》卷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七
照对臣等滥膺委寄,刺举列城。
五岭之西,封域至广,荐贤扬善,职所宜先,虽在僻远,犹当识拔。
况居台府之下,夐出流辈之中,若不公共奏闻,何以明示表劝?
伏见朝奉大夫通判静江府万俟似好学自修,不坠祖烈。
涖官行己,皆有可观。
廉介自持,公正不挠。
遇事明审,而持心近厚;
材优治剧,而不为烦苛。
入仕已及六任,前后两丞会府,所至皆有声绩。
自倅静江逾一考,详定案牍,剖决精当;
考覈簿书,奸弊洗空。
吏不能欺,事至立办。
动遵绳检,不可干以私。
顷在长沙时,帅臣王蔺余端礼相继力荐于朝,比来诸司亦尝剡上,虽已报闻,未蒙甄录。
通直郎、充广南西路转运司主管文字张忠恕,生长名门,耳濡目染,不学而能。
服勤儒素,而无贵介之习;
妙龄秀发,而有老成之风。
试吏之初,人已誇奖;
逮为宾幕,尤见其材。
运司财计,至为浩繁;
分典南铨,尤难平允。
加以漕臣连年数易,中间盐筴逋滞为多。
忠恕乃能一意裨赞,检柅吏奸,区处得宜,事皆修举。
顷为临安府楼店务时,帅漕各举以所知,比来漕臣亦尝论荐。
前此以其方始到官,故诸司未敢列荐。
臣等窃详二人虽中州僚佐之盛,恐亦未易多得,而使之淹回远方,实所共惜。
敢望圣慈特加擢用,庶使臣子歆羡,知岭海之间,无异畿甸,有善必录,无远不闻,人皆乐于游宦,以兴起事功,实一路幸甚。
张行父大监出镇章贡舣舟来索诗 南宋 · 曹彦约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颇觉邅回甚,由来去就轻。
坐曹虽冷淡,出位极精明。
我老犹贪禄,君行已问程。
虎头虽好郡,朝路忆峥嵘。
拙斋先生行实 南宋 · 姚同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六、《拙斋文集》附(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先生姓林氏名之奇字少颖侯官人,世以儒学闻。
朝议公忻取李氏,得先生以大其家声。
先生幼聪俊不凡,与外兄李和伯迂仲如亲手足,常称伯也德宇如元紫芝,仲无间然叔度之陂。
日夕相从,惟道艺是讲是究。
名肄业之所曰兑斋
晨兴诵读经史,各以所见结衣带而识之。
逮暮相与参订是否而书之,谓之《兑斋录》。
西垣吕公入闽,公闻其以道学名世,乃与二李往候之。
一见之顷,遂定师生之分。
吕亦欣然,进而语之以嵩洛、关辅诸儒之源流,庆历元祐诸贤之本末。
且欲以广大为心,陋专门之蒙昧,以践履为实,刊繁文之支离。
致严乎辞受出处,欲其明白无玷;
致察乎邪正是非,欲其毫发不差。
先生之学,自是日以光明。
绍兴丙辰,以贤书将试南宫,西垣公饯以诗曰:「我为福唐游,破屋占城市。
城中几万户,所识一林子。
蓊然众木中,见此真杞梓」。
先生见重于西垣公如此。
先生西上,日夕以膝下温凊为念。
行至北津驿,慨然作诗,有「耿耿一寸心,不能去庭闱」之句,遂改辕以归。
先生爱亲之心,重于利禄,非学识过人,畴克尔?
先生声名由此益重,士类归仰,如水赴壑。
其知向正学、宗正论,皆先生指踪之力。
吕紫微犹子仓部公莅宪幕,时吕成公未冠,以子职侍行。
先生西垣之传,乃从先生游。
先生尝语诸生,以为若年寖长矣,宜以古文洗濯胸次,扫其煤尘,则晶明日生。
成公受教作文,主以古意而润色之。
先生每读必击节赏叹,知其远且大。
绍兴己巳先生奏名春官,注长汀,未上。
乡枢陈公诚之荐试馆职,除正字
乡枢薨,先生哭之曰:「声名一旦,径达扆前,遂阶试用,躐升群贤」。
示知己之恩不忘也。
再除校书郎,修《神宗宝训》。
改京秩,以三劄入见,首言执中不离仁义,次言宜革文弊,归于忠实,又其次言毋尚庄老之学。
高宗玉音曰:「卿得事君之体」。
高宗御制《损斋记》,先生因奏三说,谓损思以益德,损用以益本,损华以益实,闻者是之。
又言:「王氏三经,大率为新法地。
晋人以王、何清谈之罪,深于
靖康祸乱,考其端倪,王氏实负王、何之责,在书所谓『邪说诐行淫辞之不可训』者」。
金人自秦桧讲和二十年,或传敌欲南侵徙汴。
先生作书抵当路,以为:「久和畏战,人情之常,故必以和为重。
敌知吾重于和,故常以虚声喝我,而示我以欲战之意,非果欲战。
所以坚吾和,欲与之和,宜无惮于战。
以战而和,其权在我。
章圣澶渊之役,与契丹约和,中国终无北顾之忧者,用此道也」。
又曰:「战之所须者不一,而人才为先。
苻坚以百万临淮兵止于八千,谢石大都督谢幼度前军都督谢琰桓伊皆领众而前。
众寡不敌,而校其人才,则幼度足以吞苻坚姚苌,故望晋军曰:『是亦勍敌,何谓之弱』?
然则人才其可后乎」?
又曰:「人才有三:一曰文采华丽,二曰持身谨密,三曰沈实有用。
由前二者言之,平居无事,羽仪朝廷足矣。
一旦缓急,往往如贾谊所谓见利则逝,见便则夺,茍免而已,立而观之耳,非可与共患难也。
欲求可与共患难者,必得如庞士元所谓俊杰者然后可也」。
陈福公参赞戎幕,先生尝以书论进取,以为:「自巴蜀以临中原,此不可易之常势。
桓温刘裕尝欲浮江绝淮下梁宋,举齐赵,平燕绝塞,径造北廷,非不可以邀功。
抑形不便,势不利,虽淝水赤壁之役,其势可长驱而前。
而卒不能有中原寸土者,不由进取之常势故也。
今王师小胜不足喜,大计不可失,当假以岁月,先固吾圉,使不可犯,然后由进取之常势而图之,庶乎其可耳」。
福公深然之。
先生在馆三年,搢绅浩然归重,行且柄用,倏以末疾告。
朝廷惜其去,除贰宗正司,俾就医于会稽
既而疾向平,先生丐归闽,遂除泉舶。
及抵官,益究心厥职。
居亡何,力丐祠命,赞本路帅幕。
越忠定王史公镇闽,与先生道旧,款曲加敬。
有以私嘱先生为入言者,先生拒之力,而求不已,乃阳诺之。
暨归,以为问,则曰:「吾忘之」。
他日又云,则曰:「吾忘之」。
如是者数四,竟不之言,其胸中不挠于私如此。
初,先生在馆时,与于湖张紫微厚善。
先生别后,张紫微未尝不言及之。
先生门人江清卿张所告归,张赠之诗,以为:「吾友林少颖,读书不计屋」。
又云:「此君抱高节,雪柏照霜
造物儿戏,卧病在空谷」。
观张之诗,无一字溢美,亦可谓大贤矣。
先生家居,弟之邵之子子冲能嗣先生之学。
士子会者坌集,先生时乘竹舆至群居之诸生列左右致敬,先生有喜色。
或命诸生讲《论》、《孟》,是则首肯而笑,否即令再讲。
或令诵先生编《观澜集》,而听之倦则啜茗归卧,率以为常。
未几,先生病革,不浃日而逝。
方贤士大夫闻者悲怆。
吕成公在官,走介致奠,侑之以文,凡数百言,且曰:「某未冠,缀弟子之列,期待之厚,独出千百人之右。
顾谫薄何以得此,实惟我西垣之故,施及其后人。
培植湔祓,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
齿发日衰,业不加进、大惧先生之功力为虚施,每腼然惭,惕然恐」。
又曰:「惟当与二三子尊所闻,行所知,使先生之志犹有考也」。
成公先生可谓敬之至而不敢忽,感之至而不能忘,师生之义,宜如是乎!
先生一子缜以遗泽尉建阳,未上而卒。
二孙亦知学。
犹子子冲字通卿登科,初任南丰簿,次丞将邑。
耕叟行艺不愧前修,诸生避席常数百人,君子是以知拙斋馀泽之不泯。
先生著不一,如《书说》、《周礼说》、《论》、《孟》、《扬子》讲义,《通鉴论断》、《兑斋录》,世已传诵。
先生遗文二十馀卷,子冲裒集。
及《场游录》、《道山记》,闻藏于子冲之家,世未之见。
嘉定五年,郡博潘自牧诸父尝从吕成公游,知成公之学原于拙斋,乃请于郡而祠之于学。
耕叟奉祠焉。
拙斋先生自号,天下之士唯曰三山先生云。
上封事陈八事宝庆元年 南宋 · 张忠恕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三、《历代名臣奏议》卷六一、《宋史》卷四○九《张忠恕传》、《南宋书》卷四五、《续资治通鉴》卷一六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九
一曰:天人之应,捷于影响。
,雷雪非时,西霅、东淮,狂悖荐兴,客星为妖,太白见昼。
正统所系,不宜诿之分野。
二曰:人道莫先乎孝,送死尤为大事。
孝宗朝衣、朝冠,皆以大布。
迨宁考之适孙承重,光宗虽有疾,未尝不服丧宫中也。
洎光宗上宾,权焰方张,莫有言者。
去秋礼寺受成胥吏,未尝以义折衷。
庆元间,再期而祥,百僚始纯服吉。
今若甫经练祭,虽朝臣一带之微,不复有凶吉之别。
则是三年之丧,降而为期,害理滋甚。
况人主执丧于内,而群工之服无异常日,是有父子而无君臣也。
三曰:太母方却垂帘之请,而庆寿前期,陛下吉服称觞,播为诗什,此世俗之见,非所以表仪于天下也。
四曰:陛下斩然在疚,大婚之期,固未暇问。
然非豫讲夙定,恐俚说乘间而入。
臣所望于今日者,亦曰严取舍而正法度,广询谋而协公议尔。
五曰:陛下于济王之恩,自谓弥缝曲尽矣。
然不留京师,徙之外郡,不择牧守,混之民居,一夫奋呼,阖城风靡,寻虽弭患,莫副初心。
谓当此时,亟下哀诏,痛自引咎,优崇恤典,选立嗣子,则陛下所以身处者,庶几无憾,而造讹腾谤者,靡所致力。
自始至今,率误于含糊,而犹不此之思,臣所不解也。
六曰:近世憸佞之徒,凡直言正论,率指为好名归过。
夫好名归过,其自为者非也,若首萌逆亿厌恶之心,则自今言者望风见疑,此危国之鸩毒。
七曰:当今名流虽已褒显,而搜罗未广,遗才尚多。
经明行修如柴中行陈孔硕杨简,识高气直如陈宓徐侨傅伯成,佥论所推史笔如李心传,何惜一官,不俾与闻?
况迩来取人以名节为矫激,以忠谠为迂疏,以介洁为不通,以宽厚为无用,以趣办为彊敏,以拱默为靖共,以迎合为适时,以操切为任事,是以正士不遇,小人见亲。
八曰:士习日异,民生益艰。
第宅之丽,声伎之美,服用之侈,馈遗之珍,向来宗戚、阉官犹或闻见,今搢绅士大夫殆过之。
公家之财,视为己物。
荐举、狱讼、军伎、吏役、僧道、富民,凡可以得贿者,无不为也。
至其避讥媒进,往往分献厥馀。
欲基本之不摇,殆却行而求前也。
代回张澧州忠恕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二七
夏后之辟三千,罔功亚旅;
冬官其属六十,谬玷上卿
五马高情,双鱼下问。
恭惟某官受材肤敏,涖事靖共。
挺挺魏谟,宁无祖烈;
昂昂嵇绍,宜有父风。
聊分汉竹之符,出结澧兰之佩。
某罔功曳履,有味投簪。
元亮之菊篱,竟成何事;
浮丘之松坞,空送此心。
代回张澧州忠恕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九、《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二八、《启隽类函》卷一○一
分符竹使,出牧兰江,谅棨戟之初临,已裤襦之交咏。
恭惟某官人门具美,仕学皆优。
粤从幕水之依,群空冀野;
寻驾屏星之宠,歌满海沂
兹敛惠于一州,行报政于五月
某语离方尔,贺上阙然。
邅吾道兮洞庭,相从已晚;
遗余褋兮澧浦,藏去为荣。
张行父守赣 其一 南宋 · 洪咨夔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觉是圣贤脉,复为天地根。
典刑诸老尽,文献几家存。
露下鹤先警,风高鸿独鶱。
一时京洛价,知有魏公孙。
张行父守赣 其二 南宋 · 洪咨夔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南斗一帆外,西风千骑头。
莫嗟中落落,须感上休休。
贾谊词林晓,陈蕃墓草秋。
经行拚斗酒,为浣古今愁。
奏乞将知宁国府张忠恕亟赐罢黜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西山文集》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四
臣窃惟天灾流行,虽盛世不能免,惟上而朝廷,下而守令,至诚以忧之,尽力以救之,则民虽不幸而遇凶岁,可使骨肉相保而无流离,全其天年而不至殍踣以死。
昔人有云:「剪爪宜及肤,割发宜及体」。
仁人之于救菑,虽发肤有所不爱,况其他乎?
富弼之在青州,存恤流民如其家之子弟;
赵抃之在越,赈饥药病多出私钱。
盖为君上牧元元,为国家固根本,法当如此。
臣以驽劣,将漕江东,属岁旱蝗,民物告病
仰赖陛下仁圣,哀恫无告之民,散财发以钜万计,真可谓尧、汤之用心。
而臣遍察州县间,求其至诚恻怛、恪意奉行者,则何其甚寡,未尝不仰叹朝廷之至仁而咎官吏之不仁也。
间者盖尝以给贷种钱纵吏盗用而劾一令矣,又尝以般运米斛纵吏为奸而劾一丞矣,若乃身为二千石而志不在民,将朝廷赈济之米掯留破用,其罪有甚于二人者,乃独置而不问,则是纤悉于小官而卤莽于大吏也。
臣谨按朝散郎权发遣宁国府张忠恕,以轻儇浮薄之资,济之以阴狡诞谩之术。
曩守霅川,污秽无检,为宪臣所劾,侥倖获免,自以为能。
及来宛陵,贪恣益甚。
开告讦之门以阴求人过,一词罥挂,牵连入狱,有罪犯甚微而遭编窜者;
崇聚歛之政以倾夺民财,极意槌剥,一孔不遗,有逋欠无几而遭估籍者。
邦人畏之,甚于豺虎。
去夏亢阳,种不入土,臣以手书与诸郡,豫讲振荒事宜,独忠恕条画灿然,本末甚备。
臣大喜过望,亟下其所申于诸州,俾视以为式。
居无何,有宛陵来者,乃言其境内飞蝗塞路,直翔贵,州郡恬若不闻。
臣窃怪之,何其言之工而实不副也!
近者循行太平广德二郡,其地与宣犬牙相入,荐绅父老多为臣言,宣境之民憔悴尤甚,振恤之事,殊未有伦,传闻邻境散钱给米已至一再,有恨不得为旁郡民者。
臣亟驰书提举常平李道传问其故,道传复书,以为宣之六县地最大,旱最甚,前后所申最详,而事最不举。
臣谓道传此言实深中其病。
忠恕方且裒类成帙,一一记载,若己记事之为者,臣得而读之,则虚词多而实事少,略于给散而详于劝分。
其间有月济二日粜四日者,济米出于官司,粜米取于上户,官司所惠既微,而上户之米又尽充官粜,不知自馀日分细民何所仰食。
未几,承常平司牒,称宁国府昨蒙朝廷拨赐转般仓并义仓米凡十一万七千三百六十二石,而本府拨下诸县为账济用者止五万六千二百四十六石,其馀六万一千馀石未见去著,遂行疏问。
忠恕虽巧为分擘回申,而气馁词穷,不可掩覆。
姑摭数项言之:如诸县合粜人户,已将劝分米充数矣,而忠恕复于账济米内重叠支破;
在城安济坊孤老并诸县乞丐人,已将常平米给散矣,而忠恕复于账济米内重叠销豁;
两狱罪囚、土牢编管等人并家累重大,官兵月粮口食,州郡自当措办,而忠恕亦于账济米内拘留。
其他虚支大破,色目非一。
犹且摊布不行,复将二千三百七十馀石指为灰蛀欠折之数,不思上供纲米系嘉定七年新收,而义仓米亦近常平司委官覆实,灰蛀欠折,何至若是之多?
公为诞妄,一至于此!
忠恕本意,自谓文移眩惑,可以欺人,冀将官米暗行乾没,不虞道传单车入境,尽索文历,钩校条析,具得其情,仓猝报应,奸状毕露。
盖其平时习气以此为常,当昼攫金,无所忌惮,独不念一郡数十万生灵嗷嗷如在沟壑,陛下不惜太仓之积救之于垂绝之中,为守臣者纵不能有所附益,其忍为侵渔之计乎!
且朝廷盖尝因忠恕之请,颁祠牒,截纲米,以赡州用矣,借令经费犹或不足,夫岂他无撙节之方,何至紾饥民之臂而夺之食,其亦可谓不仁之尤者矣!
况荒政之行,当以赈济为主,劝分为辅,盖有司不惜官廪以惠民,然后可责富室不私藏以惠乡里。
忠恕于朝廷所赐则妄行破用,于民间所有则根括无馀,形迫势驰,一切不恤。
考诸民词,有家产仅千钱而劝令认米四百石者,有因公事至庭而罚米数百石者。
民间畏其虐燄,止得俛首听从。
忠恕所申,六县人户认米凡十二万八千九百馀石,茍非以无道行之,其能致多若是乎?
泾县土瘠民贫,所科亦一万一千四百馀石,忠恕尚怒其少,形之批判,必欲其急作措置,否则县官按奏黜责,典吏刺配岭海,是趣迫官吏,使之毒民也。
忠恕之政无善状,士大夫谓豺狼不问,责实在臣,而臣独容忍,久而未发者,尚欲责以救荒之效故也。
今察其所为,决无可望之理,而春夏之交,青黄未接,正是民饥之时,必待其饿莩累累、死亡枕籍然后举劾,其亦晚矣。
臣与宪仓二司虽分州措置荒政,然于官吏臧否则自当通察,用敢不避仇怨,疏其罪状以闻。
伏望圣慈将忠恕亟赐罢黜,令提举司将元拨赐米斛一一驱磨实数申尚书省,仍乞下臣此章,戒励本路州县,凡奉行荒政之吏,各当仰体朝廷之至仁,毋效忠恕之不仁。
其有沮格上恩,俾泽不下流,坐视民饥而拯救不力者,并许监司按奏,重寘之罚。
庶几民命可全而和气可召,实一道大幸。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贴黄〕臣窃见忠恕以峻急苛暴之政歛怨于民,去岁之宛陵之士有条民怨十事以示臣者,盖谓租赋之法自正数外一毫不当多取,所以编之版籍,给以牌由,依数输纳,以为一定不易之制。
而本府则不然,牌由内明书䌷一寸则科纳一尺,明书䌷一尺一寸则科纳二尺,明书绵一钱则科纳一两,至于和买䌷绢,亦将零寸责令尽纳整数,其怨一也。
本府受纳夏税秋苗,不用文思斗斛,而用私制宽大斗斛。
两岁以来,加增收耗,尤甚于前,总而计之,不啻多量一倍以上。
受纳官随印申府,乞委官般量,将加增收到之数为出剩以献。
开场未几,所收出剩已可补足正数,便行出榜,责令人户重价输钱,以归府用。
其怨二也。
人户输纳去年折苗钱以一石为率,如纳粳米,通用米二石二斗了纳,如纳粳米,通用米二石了纳。
今年六月十一日以前,粳米每石八百文足,粳米每石一贯文足,更有官收水脚等钱共五百文足,只合通计钱二贯三百文足,而官司估价,每石纳成三贯四百五文足,则是每石多取民钱一贯文足,其多收折钱大略亦同。
其怨三也。
他如公库既造酒,宅堂又造酒,责令官吏沽卖,以搀夺赡军正库之课额,一有亏欠,官员动遭责罚,公吏例行决配,而官吏怨。
坊场河渡之败阙者不任兴开,虚负官钱,无可偿纳,家既籍没,身复监留,馁瘠如鬼,犹不释放,而坊户怨。
宗子降生,陈乞公据者逾年而不行,陈乞起支者经年而不予,近又创例坐仓回籴孤遗米并以酸淡官酝折支料钱,而宗室怨。
军人预借春衣钱每名抑支官酒七升,亏折甚多,噤不敢言,而军士怨。
中产之家,有因科配赈粜破坏家业而怨者,有为户长以逼催逃阁税赋鬻产代输而怨者,有无辜遭罹刑辟,编窜他州、骨肉离析而怨者。
臣始闻之,犹疑其言之过,寻采众论,皆谓信然。
方陛下宵旰勤民,惟恐一夫不获其所,而忠恕身在近藩,敢为残忍,以结怨于下,一至于此!
臣以按察一道为职,倘不亟加论奏,使忠恕侥倖善罢,或反叨升擢,外台耳目,其将焉用!
此臣所以不敢嘿也。
伏乞睿照。
按:嘉定九年二月二日,三省同奉圣旨,张忠恕宫观,仍令江东提举李道传日下起发前去,时暂兼权宁国府事。
张匠监忠恕秘阁赣州1225年8月19日 南宋 · 魏了翁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西南间气忠献公,一生心事天与通。
才高志广无处著,独倚衡疑望关洛。
九州风露方漫漫,卷回残梦归馀干。
惟将一念遗孙子,长与世间立人纪。
宣公端明今在无,我生不识惭非夫。
宁知中岁遇行甫,历历典刑犹父祖。
试从微处觇经纶,中边玉洁无纤尘。
大河滔滔恣群饮,逡巡独惜障泥锦。
晓庭戒仗喑无声,掣缨振鬣时时鸣。
京师邸吏自相语,张公立朝我良苦。
不知书疏何所言,每一论奏人争传。
好名之人能逊国,而于豆羹见词色。
反覆耐看不可瑕,此事无素能然邪。
我从同朝一千日,见公造次皆是物。
寄声为贺赣州民,朝廷为汝辍争臣
却须更问萧太傅,中朝外郡谁当虑。
答张大监书忠恕张忠献之孙。)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四
李丞所疑书先儒字,蒙大监不鄙示问,此亦当商略者。
人称字者最不轻,《仪礼》子孙于祖祢皆称字。
孔门弟子,多谓夫子为仲尼
子思孙也,孟子子思弟子也,亦皆称仲尼
汉魏后只称仲尼
虽今人亦称之,而人不为怪。
游夏之门人,皆字其师。
汉初惟子房一人得称字,中世有字其诸父,字其诸祖者,近世犹有后学呼退之、儿童诵君实之类。
今曰胡子仁仲张子敬夫朱子元晦,是尊敬之至。
而前后称谓不同,则左丘明体。
但迩来久不称前辈字与称谓必欲归一,大监从而易之,以释疑怪,此自无妨。
况已刻石,亦不必再修换,徒为郑重。
惟是改云南轩晦庵,则轩、庵之类似于金石文字上用之,稍欠经雅耳。
前辈只以所居所寓山水为名,如伊川、横渠、濂溪涑水东坡之类。
不可胜数,亦有自立一名,如漫浪、聱隅、痴顽、六一之类,此外又有门人私谥者
而轩、庵则自近世,盖轩因车得名,庵字无所出,以是为敬,殆不可晓。
愚见又如此,不识高明以为何如?
答张大监忠恕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四
别纸申诲,仰见虚心切问,不倦益廑。
卑意无他,但见南轩初谒五峰,五峰首以忠清二事令其反覆究玩,书问至数次往反。
最后五峰答书曰:「圣门有人,吾道甚幸」。
由此遂定师友之分。
此梁仁伯所云也。
晦翁初谒李延平,只是教他静坐,作居敬功夫,由此有得。
前日仁敬之说,盖据实言之耳。
大监前日疑得极是,虽语言未莹,然得此开发,益知文字不可轻易下笔。
今来教以为不必易「闻训」二字,只易「广汉新安受学」六字,甚善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