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 西汉 · 董仲舒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四
江都相董仲舒叩头死罪,再拜上言:君侯以周召自然休质,擢升三公,统理海内,总缉非僚,未有半言之教,郡国翕然望风,更思改新,以助致治。群众所占,必有成功,仲舒叩头死罪。
仲舒愚戆,素无治名,大汉之检式,数蒙君侯哀怜之恩,误被非任,无以称职。仲舒窃见宰职任天下之重,群心所归,惟须贤佐,以成圣公。愿君侯大开萧相国求贤之路,广选举之门。既得其人,接以周公下士之意,即奇伟隐世异伦之人,各思竭愚,归往圣德,英俊满朝,百能备具。即君侯大立,则道德弘通,公流四极。仲舒愚陋,经术浅薄,所识褊陋,不能赞扬万分,君侯所弃捐。窃闻《春秋》曰:「贤圣博观,以章其名,择善者从之,无所不听」。又曰:「近而不言为谄,远而不言为怨。故辄披心陈诚,仲舒叩头死罪死罪。
夫尧舜三王之业,皆繇仁义为本,仁者所以理人伦也,故圣王以为治首。或曰:发号出令,利天下之民者,谓之仁政;疾天下之害于人者,谓之仁心。二者备矣,然后海内应以诚,惟君侯深观往古,思本仁义至诚而已。方今关东五谷咸贵,家有饥饿,其死伤者半,盗贼并起,发亡不止,良民被害,为圣主忧咎,皆由仲舒等典职防禁无素,当先坐。仲舒叩头死罪死罪。
仲舒至愚,以为扶衰止奸,本在吏耳。宜一考察天下领民之吏,留心署置,以明消灭邪枉之迹,使百姓各安其产业,无有寇盗之患,以蠲主忧。仲舒叩头死罪,谨奉《春秋》署置术,再拜君侯足下(《古文苑》)。
封公孙弘为平津侯诏(元朔三年十一月)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三
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城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汉书·公孙弘传》)。
册书答公孙弘(元光五年)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问弘,称周公之治,弘之材能,自视孰与周公贤(《汉书·公孙弘传》)?
报公孙弘(元狩元年)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上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夙夜庶几,获承至尊,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及后世,若兹行,常在朕躬。君不幸罹霜露之疾,何恙不已,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今事少闲,君其存精神,止念虑,辅助医药以自持(《汉书·公孙弘传》)。
与公孙弘借车书 其一 西汉 · 东方朔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五
盖闻爵禄不相责以礼,同类之游,不以远近为叙。是以东门先生居蓬户空穴之中,而魏公子一朝以百骑尊宠之。吕望未尝与文王同席而坐,一朝让以天下半。大丈夫相知,何必抚尘而游,垂发齐年,偃伏以日数哉(《初学记》十八、《御览》四百十。)。
与公孙弘借车书 其二 西汉 · 东方朔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五
朔当从甘泉,愿借外厩之后乘。木槿夕死朝荣,士亦不长贫也(《艺文类聚》八十九)。
遗公孙弘书 西汉 · 邹长倩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
夫人无幽显,道在则为尊。虽生刍之贱也,不能脱落若子,故赠君生刍一束,诗人所谓生刍一束,其人如玉。五丝为䌰,倍䌰为升,倍升为緎,倍緎为纪,倍纪为緵。倍緵惟襚: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士之立功勋,效名节,亦复如之。勿以小善不足修而不为也,故赠君素丝一襚。扑满者,以土为器,以畜钱具(一作「且」,属下句。),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也,积而不散,故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可不诫欤?故赠君扑满一枚。猗嗟盛欤!山川阻修,加以风露,次卿足下,勉作功名。窃在下风,以俟嘉誉(《西京杂记》下)。
公孙宏开东阁赋(以风势声理畅休实久为韵) 唐 · 李琚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七
客有海上浴德。淄川养蒙。业因才进。位以经通。当汉皇之有道。登股肱于此公。顺天招物。德盛声崇。接士于衡门之下。起阁于相府之东。阳荣纳日。阴户生风。尔其建高规。起崇制。檐宇深静。垣墙闲卫。取木非南涧之才。延宾乃北山之滞。访善不日。驯道以岁。其选器也。则收用而弃瑕。其进德也。则取材而远势。故能克遐厥声。休绩莫京。宴私则布衣韦带。自公惟脱粟菜羹。服之而德以廉耻。食之而心以和平。岂梁肉夏屋而宾实之名哉。则知厚内者德先。薄外者事理。身正则远怨。心邪则近耻。固恶盈而守冲。诚见足而知止。太常居甲第之日。丞相作封侯之始。是以作汉名相。惠音流畅。诚前哲之用心。岂后贤之觖望。及夫人殁政绝。阁废道休。俾马厩之是宅。奚人德之不修。言念于此。我心其瘳。故知道劣者事微。徇名者失实。奚量才之远近。宁比迹于劳逸。
公孙宏开东阁赋(以风势声理畅休实久为韵) 盛唐 · 王昌龄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易穷则变。变则乃通。二气相感。万物初蒙。拆于阳甲。化于阴风。彼君臣有际会。屠钓无终穷。其未遇也。如兽之槛。如禽之笼。其德合也。起阿衡于莘媵。获太师于渭翁。睹公孙之发迹。知汉帝之尊崇。厄则异。元亨则同。火有炎光。木有根柢。寒者斯附。暑者蒙蔽。苟得其所。亦为大惠。动必有获。自然之势。抑折节以下人。亦开国而来诣。衣布被而薄已。散金帛以赒济。近乎仁者之心。与裘马而俱敝。以光招贤之策。不失终身之计。故能多士爰处。佥谋是行。拓南蛮之徼。增朔方之城。大启侯国。载扬天声。与夫蚩蚩以致诮。孰若兢兢而立名。僭上则差。偪下则鄙。反坫谁咎。豚肩陋矣。或俭奢而得中。即达人之至理。嗟服勤以抗节。在庶几乎君子。璞玉在山。白虹在上。精灵不隐。物理相畅。君任下以不疑。臣荐贤以答贶。失之者丧。得之者王。况乎左右股肱。举尔无妄。道有兴废。人亦焉廋。屈之则否。伸之则休。不正其名。亦去其实。宾阁既关。拥门自佚。使贤丑错杂而不分。登驽骀于招士之室。喟然宣父。悲之已久。傥相府之可依。铭盛德于不朽。
公孙宏开东阁赋(以风势声理畅休实久为韵) 唐 · 杨谏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五
君立相以道崇。相辅仁而协同。庶辑多士。允釐百工。始于其家。且有招贤之义。刑于四海。大启尚贤之风。猗乎哉。汉武照临之秋。孙宏辅弼之岁。能好善以逮下。不恃贵而怙势。子兴视夜。居宾阁而犹开。莺鸣在春。知贤路之不蔽。道有行止。时有兴废。唯盛明则多士。乃知人则下事。遇风雨而不易。将安乐以无替。善乎立身。谁为之继。夫拔茅者利其汇征。开阁者求其友生。茅思同茹。友贵同荣。故秩秩执初筵之礼。丁丁谐伐木之声。在贵则勿遗乎贱。于旧而孰能无情。况阁可以备时之燥湿。相可以为君之听视。贤是斯来。宾是攸止。升降出入。温柔之始。脱粟布被。虽逢汲黯之嗤。下荐上闻。竟遇汉皇之美。况亲仁而又崇。此亦存乎下理。动不为妄。德风遐畅。善固有由。仁声允休。岂比夫汉臣崇奢。后堂空罗夫妓乐。齐相为隘。累年不易其狐裘者哉。惟其人心。酌乎故实。德不遐弃。敬之终吉。然后知埽门者亦孔之丑。望尘者未离乎咎。当效平津而延宾。知可大而可久。
公孙宏开东阁赋(以风势声理畅休实久为韵) 唐 · 韩液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
千载之下。凛然清风。才生于代。道积厥躬。洎六十而达。为百夫之雄。时然后遇。否极斯通。贱不忧贫。牧豕之心在。贵而好我。招贤之道崇。招贤伊何。东阁不闭。常虚怀以应物。每趋风以接袂。屈已于士。德必不孤。应以同声。冥而合契。爰符礼以为食。不倨贤而恃势。故门多长者之辙。奄有辉光。座必非常之人。亘以年岁。岂惟开阁于暇日之中。抑亦留心于接应之际。道不虚行。有闻有声。方积善以志其大。匪饰非以外其情。故人得盛大之誉。馆得招贤之名。欣其托身之先。美其投足之始。名以才著。高因下起。槐市居尊。柏台是履。多士拭目。偫英倾耳。犹尚德以尊贤。将兴化以致治。岂比夫郑驿迎而为贤。陈榻解而称美。然以匪阶而迁。任道而畅。自家刑国。封侯作相。不出十年之中。独立偫贤之上。钦若前哲。惟德之休。其仪棣棣。其政优优。知足则止。辞荣而归侯。好贤不倦。垂范而空留。且资以时须。贤为代出。得之者则政举。失之者则政逸。安得不开阁以崇敬。袪繁华而摭实。谁其嗣之。代何不有。惟秉钧与当轴。宜钦风而善诱。庶斯道之不亏。信昭彰之可久。
前汉门 平津侯 唐末 · 周昙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儒素逢时得自媒,忽从徒步列公台。
北辰如不延吾辈,东阁何由逐汝开。
回孙阁使谢官启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宋景文集》卷五三
比者执事以屏翰之劳,厚颙卬之眷,惠孚善俗,威憺殊邻。隐然万里之防,当兹一面之寄。采谣来上,成命聿颁。升华阁之使仪,下掖垣之咨命。属兹递直,猥获代言。宣允显之猷,罔周茂伐;迫稽留之禁,殊乏善词。舐铅笔以仅成,付绨囊而慎出。敢图谦槩,遽枉书縢。布款密于言枢,屈雄严于义府。仍将珍币,以绚书仪。公于所言,况奉惟几之戒;私其受贶,宁逃厌取之羞。辄废让坦,钦承厚意。镂丹愚而积感,非呐口以殚论。
平津侯东阁赞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二、《宋景文集》卷四七
粤若遂万物,帅百寮,丞相之位至尊也;壹统类,运枢极,丞相之责至重也。𦕈视振古,艰哉若人。若乃持尊本乎就卑,分重由于借力。借力于贤则国治,就卑以己则士集。此平津侯所以开东阁延天下之俊也。于是,汉兴七十馀岁矣,制度草创,礼文未缛。上方向儒术,绌黄老,议正朔,易服色,郊见上帝,亲巡泰山,北探单于嫚书之罪,南诮劲越不臣之俗,东筑秽貊沧海之郡,西开夜郎邛僰之道。求非常之人,待不次之位。四方之士,上书衒鬻者以千数。我侯起白屋,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汉相,则不得不求贤以自辅也。夫贤至而礼不笃,与不至同;礼笃而用不密,与不礼同。我侯坐阁以宾之,脱粟以食之,悉其奉赐,以给诸公,可谓礼之矣;从容请问,讲闻高义,可谓用之矣。是以国家表里,烂焉可睹,天下学士,靡然向风。耳不殚听,人无所隐其聪;目不遍窥,物无所逃其瞭。汉之得士,于斯为盛。且夫官惟其人,无之则阙。后之宰天下者为不少矣,然而专其茵轼,奥其坛宇,门阑呵留,驺呼传唱,士有愿见而不获,民有赴诉而中止,况求乎历相府,坐相阁,攘袂以言天下之事乎?故龊龊备员者有之,沾沾多易者有之。褚渊障扇以自蔽,常衮塞门以示威,固其然也。噫!其人存则其阁立,其人亡则其阁废,屈氂、孙贺,毁为厩库,可胜叹哉!儒有千载而下,览乎旧史,叹东阁之不见也,我见其传,如人存焉。遂为赞云:
众材构厦阁之兴,群贤讲治时之明,吁嗟乎平津!栋析榱崩阁之废,众士不集时之弊,吁嗟乎平津!
公孙弘论 北宋 · 邓绾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七
汉四百年,唯武、昭、宣之世,得人为盛,前史总为之论而称赞之。然李蔡之人品,当时目之下中;杨敞之对客,其妻与之参语;蔡义之庸懦,举朝有老妪之诮焉。而卒李蔡位至三公,杨敞、蔡义以给事霍光幕府,并至丞相。其故何哉?武、昭、宣非不求人也,当时非乏贤也,盖平津取容,非引李、蔡无以见己之贤;博陆持权,非用杨敞、蔡义则无以便己之私。故逐汲黯,罪董生,杀主父,而引李蔡则平津独贤矣;抑望之,黜魏相,而相杨敞,则博陆愈尊矣。噫!抑远贤俊,蔽君耳目,引不如己为自固之计,此人臣之利,非人主之益、天下之福也。故择小臣者,访之大臣可也;择大臣而谋之大臣,必有不得其情者矣。试请言其情。夫利同者相忌,势均者相疑。人臣欲得其君,则恶人之贤于己也;欲便其私,则恶人之戾于己也;欲匿其奸,则恶人之察于己也。故择大臣而谋之大臣,必有不得其情者矣,此人君择臣之术也,不可以不察也。古语有云:女入宫见妒,士入朝见嫉。昔晋武帝择采嫔御,使扬后选之,后拣出其美丽者,独取其长大者。夫择大臣而谋之大臣,其蔽岂不近于此耶?晏婴,齐之贤相也,毁孔子而遂之;臧武仲,鲁之名卿也,忌展禽而废之;高氏、国氏、鲍氏、齐之大家也,害穰苴而毁之;公叔、田文,魏之忠臣也,嫉吴起而谗之:此数臣之情伪,不可不知也。噫!鄙夫事君,莫不有患得患失之忧;才臣得志,亦不免功名彼我之心。为人君者,欲得才杰辅弼之臣,不能询事考言,深思独断而举用之,欲择大臣而谋于大臣,或亦不得其实矣。
平津侯 宋 · 孔平仲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待士声名画饼虚,天资多忌与人疏。
未闻东阁升贤者,已见胶西置仲舒。
公孙弘禁民毋得挟弓弩议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四、《竹溪先生文集》卷九
公孙弘武帝时为丞相,奏言:「民不得挟弓弩。十贼彍弩,百吏不敢前,盗贼不辄伏辜,免脱者众,害寡而利多,此盗贼所以蕃也。禁民不得挟弓弩,则盗贼执短兵,短兵接则众者胜。以众吏捕寡贼,其势必得。盗贼有害无利,则莫犯法,刑错之道也。臣愚以为禁民毋得挟弓弩便」。上下其议,吾丘寿王对曰:「臣闻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讨邪也。安居则以制猛兽而备非常,有事则以设守卫而施行阵。《礼》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举之』,明示有事也。孔子曰:『吾何执,执射乎』?大射之礼,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诗》云:「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言贵中也。愚闻圣主合射以明教矣,未闻弓矢之为禁也。且所为禁者,为盗贼之以攻夺也。攻夺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奸之于重诛固不避也。臣恐邪人挟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自备而抵法禁,是擅贼威而夺民救也。窃以为无益于禁奸,而废先王之典,使学者不得习行其礼,大不便」。书奏,上以难丞相,诎服焉。
议曰:始皇杀豪俊,销锋镝,以固万世之业,而陈涉起阡陌,偏袒一呼,天下向应,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以亡秦,乌在其兵甲坚利耶?为国者茍德教足以感人,刑政足以制众,虽赏之不窃;不然,欲祸乱之弭,难矣。公孙弘为相,不知出此,而欲禁挟弓矢以除盗,寿王谓是擅贼威而夺民救也,诚哉!腐儒之术乖疏,一至于是。而后世语治者,尤而效之,抑又甚焉。如寓兵于农,三代之政也,而曰勤民于野,盗贼必蕃。玩近代之弊,而废累古不易之法,亦可谓不知务矣。
公孙弘辩 南宋 · 袁说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东塘集》卷二○
或曰公孙弘愿不用卜式,知人者。余曰不然,作《公孙弘辩》。
卜式上书,愿输家财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有冤欲言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式何故冤」。使者曰:「苟子何故」?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上以语丞相公孙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上不报。呜呼!公孙弘其以妾妇之道事其君也。观弘立朝大概,显然尽在史册,固不必枚举而后见。然独恶其以卜式为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愚以《春秋》诛意之法绳之,则妾妇之说信矣。方弘之事武帝,其矫伪足以欺世而愚俗,而独不能以诬汲黯。盖天下之理,惟正足以识邪,惟诚足以照伪。彼其见诘于汲黯,略不少恕。凡弘一言之发,一事之举,黯即谯责,皆溯其心之所未形见者,旁诘而曲数之。故弘曾无一日少自纵肆,往往费辞曲说,仅足以为临时解纷之计。其视黯辈,恨不斥去也。而卜式输财之奏,虽未可以为美事,然观其答使者反覆之言,与其牧羊如治民之语,其忠纯质直,守道徇理,不徇情势,是盖汲黯之似者。而弘心固逆知之,彼谓使式一日居于朝廷,则又复一汲黯矣。一黯且不能制,而乃附益之,吾其危哉。弘意出此,故曰「愿陛下勿许」,则其怀疑猜忌之意,所以剌剌于中者为何如?且式后既为郎,凡因时讽谏,以死请行,指盐铁之为难,谓舟车之可罢,此岂弘辈所可企万分一者,而曰「不可以为化而乱法」!呜呼!刚明英武如汉武,且不足以烛奸人之计,信乎!君子难进而易退者也。
读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南宋 · 刘宰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儒雅弘宽世所宗,汗青中介牧羊翁。
史家有意君知否,未必文华胜朴忠。
读公孙弘传 金 · 李过庭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古来好客数平津,我道真龙未必真。
一个仲舒容不得,不知开閤为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