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跋大丞相文定公游灵岩诗 北宋 · 李侃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山左金石志》卷一七
先丞相天圣间尝留诗寺壁,后主僧刻石,逮今岁久,字画刓缺,因命工再刊于石。绍圣五年三月中浣日,侄曾孙新滑州白马县主簿李侃敬书。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二八九七。
王季海求父宣义挽词二首 其一 宋 · 苏籀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缮性克知命,乡评行实尊。
传经拾科第,䌽服匝庭轩。
韡萼专方面,良弓补谏垣。
金坡振词笔,品藻不胜言。
王季海求父宣义挽词二首 其二 宋 · 苏籀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里仁巾几寂,遗懿满瞻听。
济美圭璋质,流芳琬琰铭。
纸灰霏似雪,巷泣洒将冰。
念念存伽释,超超拔九冥。
龙游王丞相过寓居 其一 宋 · 范浚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邑丞族望迈平韦,谦槩能过白板扉。
应是德门流庆远,清芬今复继乌衣。
龙游王丞相过寓居 其二 宋 · 范浚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能事知君不负丞,况逢令长著贤声。
同心坐了公家事,那肯空书纸尾名。
龙游王丞相过寓居 其三 宋 · 范浚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君家丞相世豪英,字画文章不朽名。
盥手何时披墨妙,乌丝栏上看真行(自注:王丞欲以其祖荆公墨迹相示。)。
王季海丞相挽辞 宋 · 史浩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宝历隆兴记,张罗猎钜公。
斗南人杰用,塞北马群空。
紫橐论思绩,黄扉造化功。
祇今收实效,四海畅淳风。
祭王季海丞相文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八、《鄮峰真隐漫录》卷四三
惟公生遭兴运,少负奇材。金闺紫微,演卿云黼黻之词藻;玉堂黄阁,陈禹皋都俞之谋谟。周旋半世以有馀,扬历两地而几遍。不离京辇,卒践鼎司。直道公心,何恤风波之汹涌;竭力尽瘁,惟期日月之照临。挠不浊而澄不清,柔不茹而刚不吐。难与流俗言也,当于古人求之。属萱堂起故乡之思,归相印遂真祠之请。乐林泉而未久,怅风木以缠悲。创巨奚堪,痛深致毁。病惟啜粥,食不御荤。气血渐羸,精神亦耗。虽医巫之并用,奈药石之无功。曾不终丧,迄成长往。会时逢于揖逊,庆治洽于雍熙。当宁隆念旧之恩,指日迟夺情之命。方芝封之欲草,俄薤露之先晞。一旦讣闻,两宫痛悼。始升孤棘,荐赠公槐。肆典册之哀荣,播寰区而耸动。呜呼,论臣子之大戒,惟忠孝之二途。公忠以事君,诚而弗伪,孝以事母,死且不渝。此实万世之楷模,岂特一时之矜式?宜乎高门阴德,报在子孙。盖代洪勋,铭诸彝鼎。有识共赞,不约同辞。念我生平,与公友善。题名雁塔,猥预联镳;簉迹凤池,居惭扬秕。矧吾幼女,得婿贤郎。既姻契之绸缪,故恩情之款密。云亡之亟,霣涕何穷。慨筋力之衰迟,怯江山之修阻。凝睇千里,寓哀一觞。灵其有知,鉴此精意。
悼何求卿内子王氏川人王丞相夫人母之妯娌 南宋 · 姜特立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名父飞凫席庆长,良人傅粉旧传芳。
篮舆曾带阳台雨,花院俄沉婺宿光。
表表门眉看列倩,诜诜兰玉有诸郎。
不唯䌽诰生前宠,更有丰碑自玉堂。
上王丞相书 南宋 · 吴儆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五
某闻之《传》曰:人主论一相」。又曰:「一相处乎内」。盖权分则势敌,势敌则情异。尧、舜、三代之盛,创业、中兴、致太平之君,未始不专任一相者,诚惧其权分而情或异也。而况于后世人才众多,孰与尧、舜、三代之世?君臣相与,又孰与尧、舜、三代之世?甚矣,一相之难立而功业之难济也!宣王之兴,去文、武之世为未远也。当时在廷之臣,其才足以任天下之重者惟仲山甫,宣王之所以举天下而听之者亦惟仲山甫。仲山甫之所以相宣王者,《烝民》之诗八章尚可考也。盖尝反覆其诗,至于四章言其「明哲保身」,六章言其「爱莫助之」,然后知仲山甫之所以相宣王者,盖甚艰且瘽也。明哲保身,为邦国若否言之也;爱莫助之,为不畏强禦言之也。惟仲山甫本之以柔嘉之德,出之以令仪令色,而守之以小心翼翼,故能君臣同德,任使贤能,明文、武之业,大复古之功,后之中兴者莫加焉。恭惟主上接千岁之统,大丞相任一相之重,某小臣也,不敢谀,不敢诬,敢为大丞相赋《烝民》之章而不知所以裁之也。某皓首州县,所至不偶,且重得罪。顷自邕管佐吏,终更造堂,于大丞相无一日之雅可以自托,无一言之善可以自见。而大丞相以一见之顷,引而使之见上,擢守邕城,谓某或可以备疆吏也。某以亲老自言,又蒙优恩,畀之祠禄,大丞相之于某可谓曲成而不遗矣。然大丞相何私于某,而某亦何得于大丞相?其所以区区欲进其说者,非某一介之私幸也。
王季海正言父宣义(师德)挽词(辛巳冬)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三世儒科独隐沦,功名岂必在吾身。
早看伯氏囊荷旧,晚喜郎君谏草新。
绛县人存疑甲子,论衡书就困庚辛。
遥知会葬车千两,絮酒淋漓卧冢麟。
文忠烈公居洛有丙午同甲会诗今执政府凡三位枢密使王季海参政钱师魏先在焉前岁夏某忝参预连墙而居适然齐年时号丙午坊次文公韵简(二)公(壬寅春)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文公八十会伊川,盛事于今又百年。
岂意苍颜华发叟,亦陪黄阁紫枢仙。
府居末至容连栋,班路前瞻愧比肩。
丁丙连干支合德,君臣庆会岂虚传(自注:上丁未生。)。
秘书省进今上会要十年经脩官王淮转官加封制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四、《玉堂类稿》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门下:重华受禅,史推壬午之初元;神祖励精,书备熙宁之十载。繄予凉德,适契丕彝。览副墨之浩繁,嘉汗青之勤勚。申念提纲之旧,诞颁懋赏之新。通议大夫、枢密使、东阳郡开国公、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一千七百户王淮,笃实而通明,直方而恭懿。蕴经纶之事业,摛黼黻之文章。简求会遇于初龄,图任周旋于二柄。安世典枢机之职,□密自将;张良运帷幄之筹,智名无竞。兹□图书之府,来陈政事之原。谓荣奉庭闱,□亘古未闻之至乐;而勤绥夷夏,有历年可见之宏规。纪纲法度之相维,礼乐德刑之交举。必提其要,屡省乃成。虽编之诗书,或愧夏商之治;然布在方册,勉睎文武之功。惟前事之不忘,庶将来之有补。逮阅奏篇之善,特推恩典之优。凡臣工载笔之多,率增华秩;矧枢辅端朝之久,宁废昔劳?文阶跻三品之崇,公社广四封之履。于戏!汉家之有制度,非儒先何以发挥?周官之师典常,惟弼直乃能修辅。率属常资于指授,表民正赖于躬行。用光不一之书,斯著无穷之问。可特授通奉大夫,依前枢密使、东阳郡开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王淮加封制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四、《玉堂类稿》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门下:朕属观绍兴初元之诏,专取皇祐太飨之仪,谓克蒙休,最为合礼。盖周室考工之制,驳杂而难稽;汉家玉带之图,迂疏而无取。惟洁除于路寝,可裒对于大神。既便于今,亦符于古。匪曰一时之绵蕝,兹惟万世之准绳。方祇奉于兹谋,盍遵行于故实?嘉予枢辅,相我礼容。逮锡天休,首敷邦涣。通奉大夫、枢密使、东阳郡开国公、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二千一百户王淮,勋业可以致主,谟明可以宪邦。精神折冲,自高仁者之勇;文学美政,允谓儒林之宗。念仁皇肇讲于亲祠,惟宠藉实提于兵柄。虽岁年之已远,适名位之俱同。资乃辑宁军民之劳,成予制作礼乐之事。曰雨曰旸之协应,潜天潜地而感通。綪佩无哗,侍立斋房之邃;珥貂有耀,道行𢄙幄之严。遄臻瑞应之多,深倚弼谐之助。锡土田于旧履,侈况施于高灵。于戏!惠于宗公,《思齐》所以无恫怨;诒尔多福,《天保》所以有吉蠲。惟君臣相须若股肱,则天人之应如影响。永肩一德,迄济多盘。可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翰林学士王淮辞免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不允诏(淳熙二年闰九月十九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玉堂类稿》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朕寤寐英髦,赞襄宥密。非纯诚雅望,何以镇天下之浮?非沉识吁谟,何以定帷中之画?庙胜所系,畴咨敢轻?卿德厚秉彝,文纯贯道。更历绍兴之言路,允谓旧人;考观近世之词臣,厥惟大手。退食抱委蛇之节,浚明宣夙夜之劳。念久鬯于皇猷,宜预裁于兵柄。且积中者名彰于外,而自后者人与其先。予实尔知,政将焉避?毋确循于冲守,其亟翼于鸿机。
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王淮辞免篆宝转一官不允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玉堂类稿》卷五
朕登进辅臣,周旋帷幄。既不以一善为最,又不以考绩而陟。若乃国有大庆,共其宠光,则异数加厚,群臣莫望,斯名位之辨、等威之制也。属者备物典册,增尊称于德寿,闳休伟绩,振古未有。济济多士,咸以列侍为荣。时卿名儒,服在枢近,允资鸿笔,载瑑斯章。庆泽之行,当由贵始。盖有非常之功者,必因夫非常之事;有灿然之文者,必济以欢然之恩。典礼所关,卿固不得而独避也。所辞宜不允。
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王淮再辞免篆宝转一官宜允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玉堂类稿》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朕观《谦》之《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诗》之《雅》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夫辞受明于上,则廉逊兴于下,岂不所操者约而所利者溥哉?日朕茂辑旷仪,衍荣亲之号;而卿实联政路,宣秉笔之劳。越进文阶,将侈邦家之庆,不独示卿之宠而已。顾乃荐形冲避,且以名器为言。盖大臣,民之表也,故范宣子逊而其下皆逊,是可化民成俗矣。朕虽欲不听,得乎?所请宜允。
端明殿学士朝奉大夫签书枢密院事王淮辞免国史日历所经修不经进特转一官恩命不允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八、《玉堂类稿》卷六
朕述中兴三十六载之政事,备太上亿万斯年之观览。进读之日,慈颜悦豫,臣庶呼舞。惟时庆赏,当与大臣共之。矧卿早被简知,雍容枢掾,编摩时政,与有力焉,其当赏一也。拾遗谏省,言听计从,皂囊所陈,备载于册,其当赏二也。粤朕初载,实为少令,总领诸彦,纂修成书,其当赏三也。有是三者,予惟汝嘉。进阶加邑,初不为过,何必逊避为哉?所辞宜不允。
中大夫新除参知政事王淮辞免权提举国史院编修国朝会要所不允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八、《玉堂类稿》卷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仲尼善志,约《鲁史》之旧章;魏相有声,条汉家之故事。惟今太史,仿古宏谟。眷予亮采之贤,付以提纲之任。卿经邦道广,纬国文高。久践机廷,备著良、平之画;参陪台路,方追房、杜之谋。宜总诸儒,遂荣两命。矧翱翔翰苑,固尝笔削四朝之书;而领袖蓬山,亦既纂修一代之典。兹延登于贰政,乃因任于三长。其趣奏篇,毋勤逊牍。所辞宜不允。
大中大夫枢密使王淮辞免曾预修纂隆兴以后日历奏成转官例恩不允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玉堂类稿》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后汉公卿有所撰述,始集公府,乃上兰台。唐制专命大臣纂录时政,季送史馆。盖献替之语,非四近莫得而闻;传信之辞,非史官莫得而预。事大体重,实相关焉。卿向以郑公之学,典领秘书。比事属辞,齐驱班马。迨乎近岁,遍执事枢。日纪见闻,授之东观。今兹勒成大典,固宜甄录旧劳。已诏有司刻增秩之赞,益书社之数,毋烦控免,稽我成命之行。所辞宜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