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瑴”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郑瑴赠七官制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六、《浮溪集》卷一○
为官择人,方资帷幄之胜;尽瘁事国,乃致股肱之亏。孰摅震悼之怀,惟有褒崇之典。肆颁异数,用表遗忠。具官某庄重而有威,刚明而知断。至诚忧国,皇皇无一日之安;正己立朝,凛凛有万夫之望。虽岁时之未久,赖筹策以居多。天不憖遗,邦其殄瘁。峻陟文阶之等,用为幽穸之光。复魄傥存,垂休无斁。
代郑瑴谢除御史中丞表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北海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显宁寺
备七人之上列,久尸谏省之员;总三院之大纲,伏忝宪台之长。超踰已甚,忧责弥深。避宠命以无从,抚危躬而增惧。臣某(中谢。)伏念臣器难受大,才不及中。由管库之卑微,预朝廷之任使。滥当言责,属此艰虞。奉白简以抨弹,徒有怨仇之积;伏青蒲而规劝,愧无献替之称。罪已著于丘山,功靡陈于毫发。宜从谴斥,更误褒升。方今国步未夷,皇家多故。敌王所忾,外虽倚于爪牙;诘国之奸,内实资于耳目。必得力能厌难,名可折冲,不吐刚而茹柔,俾绳愆而纠谬,庶张国法,先振主威。曾何妄庸,乃堪抡选。此盖伏遇皇帝陛下绍登大宝,光御丕图。乃圣乃神,固有生知之性;克岐克嶷,共瞻天纵之姿。奉慈训于东朝,布英才于言路。过收旧物,使率乃僚。臣敢不祗服训辞,激昂懦守。见无礼者必击,期少举于颓纲;知有命而不回,誓益坚于晚节。
代郑瑴谢依同知枢密院恩数表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北海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
位列中枢,既被非常之遇;宠均近辅,更叨越次之恩。荷德不赀,抚躬罔措(中谢。)。伏念臣器微有限,量狭易充。参法从之华,窃荣名于秘殿;赞本兵之寄,预密议于筹帷。虽任阶廊庙之崇,顾班在疑丞之后。惟器名之不假,视资望以犹轻。国有彝章,礼存异数。于臣侈矣,敢妄意于殊私;何锡予之,是齐肩于同列。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受天申命,图国中兴。眷兹政事之联,同任艰难之责。用均上赐,俾一乃心。小才不离小官,已愧超升之异;大言则望大利,敢忘报称之难?
赐新除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郑瑴辞免恩命不允诏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九、《毗陵集》卷一
敕郑瑴:省所奏辞免恩命事,具悉。朕纂承丕绪,蒙训东朝。国步多艰,允赖股肱之力;边邮制胜,尤先帷幄之筹。博选人豪,俾参兵柄。卿纯心许国,厚德镇时,谏垣多补过之规,宪府著摧刚之节。直而不挠,屹砥柱于中流;行其所知,灼元龟之先见。已信顾言之行,兼图济武之文,宜密赞于枢机,亟延登于廊庙。允符公望,何事撝谦?往即官常,毋替朕命。所请宜不允。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赐右谏议大夫郑瑴乞待罪不允诏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九、《毗陵集》卷一
敕郑瑴:省所奏乞待罪事,具悉。比以强敌岁侵,中原日削,奄入淮甸,驻跸吴中,引咎责躬,以弭祸变。卿以忠义之节,謇谔之言,宏益居多。庸臣沮伤,不悉听用。肆予寡昧,方赖箴规,屏居固辞,非朕之志。往安厥次,益罄乃忠。所辞宜不允。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赐新除御史中丞郑瑴辞免恩命不允诏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九、《毗陵集》卷一
敕郑瑴:省所奏辞免恩命事,具悉。朕闻良药有苦口之利,明鉴无见疵之尤。惟求谠言,有补治道。方伫告猷之益,式图已试之功。卿远识造微,纯诚许国。践扬谏省,箴规久著于青蒲;擢长台端,弹击伫观于白简。宜亟殚于忠赤,以宏济于艰虞,何执撝谦,尚形逊避?往祗成命,益体眷怀。所请宜不允。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郑瑴除中丞制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毗陵集》卷二
晋叔向曰,大臣重禄而不谏,小臣畏罪而不言,此患之大者。肆予寡昧,奉列圣丕基,重罹多艰,大启言路,思得直谅之士,付耳目之寄,肆加询考,实难其人。具官某以刚毅敢言之姿,怀精忠向上之志,践历谏省,规益居多,深明治乱之机,力办忠贤之实。已试之效,著乎朝佥;执法于中,蔽自朕志。尔其展尽底蕴,入告嘉猷,朕虚心委己以听焉。必体至怀,宁俟多训。
敕郑瑴劄跋 南宋 · 郑士彦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八
建炎三年,天子幸临安,事出仓卒,六师属者统什二三,兵势单弱,逆臣乘之而作艰,宗庙为之杌陧,城狐社鼠,导之谁何?枢密郑公时为中司执法,精忠挺拔,视死为轻,因抗章极论,折其奸谋,由是凶炽少戢。会义师甫至,而天位反正。于戏!公一言而社稷再安。然世莫获知者,盖初不以自伐也。其孙玙,以天子褒诏示臣,臣拜手稽首,谨书曰:昔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君,《春秋》褒之。窃览宸翰,云汉昭回,荣溢词表,俾公名节烂然,垂于无穷,乃见大君能褒录忠臣,无愧于《春秋》圣人之意矣。古人有言:「一言兴邦」。又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惟公有焉。
按:同治《(江西)乐平县志》卷首,同治九年刻本。
答郑瑴奏御笔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五○、建炎复辟记、同治《乐平县志》卷首
顷者逆徒作难,将臣跋扈,胁制朝廷,行其私意,大臣俯首,唯其所为。卿适在中司,义形于色,不为妻子之计,屡陈社稷之言。虽文武协规,外有勤王之举;而忠义奋发,皆由守节之臣。迨兹还政之初,特有枢庭之授。景想节义,殊深嘉叹。故兹亲笔诏谕,想宜知悉。
跋郑忠穆公家问遗事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五、《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一
叙南守郑君继道以其大父忠穆公手泽及《遗事》一编《建炎复辟记》属了翁识其末。了翁于先正行义年盖尝谱而为书矣,故于其所历亦窃幸有闻焉。方二凶谕其党建请台谏章疏露名付外,盖以是恐喝言者,公独于此时连斥其罪,又请于太母,乞降付三省,以示二凶,如「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家父作诵,以究王讻」,皆著其姓字于诗之乱,无所顾忌,此人所难能也。东朝辛卯诏书,以睿圣为皇太弟、明受为皇太侄,公复留百官班争之。既不果,则请朝独对,退又与王庭秀上疏力争,又与宰执同对帘前,又乞召庭秀,虽以太母欲改令睿圣总领兵马,公犹不谓然。太母又令至都堂,则朱藏一、颜夷仲、路公弼、张逢明诸公皆在。藏一于青囊出群臣所上书示公,公与庭秀力陈昨日诏书不可宣于外,此犹曰:「若以五日时事,岂争此名位邪」?必欲行出,公卒争之。故乙巳制书亟止前诏。公之所陈虽未尽行,然正论不泯,亦足以兴起人心,此又人所难能也。今诸书所载乃尚有疏略,如前一事盖公抗凶焰于方张不制之冲,诸书乃不书贼党首乞台章露名事,故无以见公犯难不顾之意;后一事盖公起人心于缭绕回玄之际,诸书乃不书一日而再三对,又至都堂与宰执争辩事,虽《实录》中书亦不详,故无以见此段实为复辟之张本。二者最是人所难能及事之要切者,姑记所闻以备放失。
从弟致刚来访。对月有吟(三首。) 其一 明 · 金安老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希乐堂文稿卷之四(忍性录皆谪中作也)
如君颜貌稍侵秋(致刚少我四岁。而颜貌已觉皱。),老我衰迟讵敢愁。
平地崎岖今白发,百年情好旧青眸。
何心魂梦开灵运,秪愧平生念少游(谢灵运族弟惠连有奇才。灵运梦见则必得佳句。○马援从弟少游。见援有大志。谓曰。致求嬴馀。但自苦耳。援在交趾。见飞鸢跕跕堕水中。叹曰。卧念少游平生语。何可得也。○致刚本不晓诗。我亦无意于得句。而忽忆平日致刚戒我不随时低昂故云。)。
旅店同裯才数夜,明朝别去倍悠悠。
从弟致刚来访。对月有吟(三首。) 其二 明 · 金安老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希乐堂文稿卷之四(忍性录皆谪中作也)
夜气如秋冷袭栊,槐阴缺处月窥东。
长河韬缛星芒小,远水扬晶野色空。
老发垂垂风入帻,幽英濯濯露濡丛。
一杯相对忘言地,万事都归醉眼中。
从弟致刚来访。对月有吟(三首。) 其三 明 · 金安老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希乐堂文稿卷之四(忍性录皆谪中作也)
微云吞吐乍纵横,暧暧游氛映半明。
落浦星河光动荡,入林风露气凄清。
依稀远巘出孤岛,暗澹长烟环大瀛(大野月明。烟埃长沈。望之如大瀛海。山之苍然出尖者似岛屿。)。
一雨何时洗天碧,银蟾万里看新晴(时旱甚。且明月忽为浮云所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