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本斋 南宋 · 赵蕃
 押词韵第十二部
王子母之弟,徐子父之友。
徐学自赣翁,王则因病叟。
游目乡闾中,孰若二士秀。
为汝名本斋,乞言置汝右。
如病资药石,如饥待粮糗。
嗟余亦老矣,门户百年旧。
躬耕贫无田,为圃圣所陋。
携一束书,勉汝期日懋。
书侯体仁存拙稿后 南宋 · 包恢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敝帚稿略》卷五
文字觑天巧,未闻取于拙也。
今侯体仁之诗文,第见其巧,未见其拙,而乃独以存拙名,何哉?
予观圣贤矫周末文弊之过,故礼从野,智恶凿。
野近于拙,凿穷于巧,礼智犹然,况诗文乎?
尝闻之曰:「江左齐梁竞争一韵一字之奇巧,不出月露风云之形状。
至唐末,则益多小巧,甚至于近鄙俚。
迄于今,则弊尤极矣」。
体仁之存拙,岂非欲矫时弊乎?
以今视古,不巧不拙无如渊明
知之谓其写胸中之巧,亦不足以称之;
不知者或谓其切于事情,但不文尔,是疑其拙也。
此可与智者道,体仁当自知之。
抑一言蔽处,又能思之,非巧非拙,得其正矣。
此予迂说,然乎否耶?
陈存尚左郎官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八
皇祖有训,非郡最不除郎,自乾、淳至今未之有改。
太末三辅之剧郡也,素难治;
尚左列宿之长所也,尤遴选。
尔由馆阁出牧,憩棠有循吏之爱,拔薤有仁者之勇,二年而舆人歌之。
尔于难治之郡,既恢乎游刃;
朕于遴选之官,乌得而刓印哉!
古之善典选者曰清通简要,今寒畯觅官率受吏操纵,鱼贯索米于长安市皆是也。
往佐而长,抑吏奸而伸士气,则朕为知人,尔为称职。
可。
寄国史校勘陈体仁 南宋 · 李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天禄对灯,丹铅照眼明。
虽称小朝士,不是老书生。
职重三场笔,官联六馆名。
怀君既良晤,岁久又峥嵘。
高风行怀本斋 宋末元初 · 王柏
 押词韵第三部
人皆喜君出,我独喜君归。
君出岂不美(原作微,据四库本改),事业生光辉。
君归亦不恶,风味高一时。
人才有消长,世运有盛衰。
公论不可泯,隐显观妍媸。
隐者未必是,显者岂皆非。
遁世愧无闷,贫贱不可移。
得时必行志,斯世相纲维。
无闷是在我,行志未可期。
一处特易易,一出真难持。
利欲政滔天,四海皆疮痍。
世俗所荣者,君子方鄙之。
君开青云步,要津夫何疑。
手挥体国略,口讷阿世词。
长揖群玉府,拔足逃阱机。
黄鹄已高举,瓮盎喧醯鸡
苕霅有清泚,一洗京尘缁(原作淄,据正统本、四库本改)
故旧述间阔,松楸慰时思。
兰茁濯庭下,菊蕊黄东篱
酒熟蟹螯健,橙香鲈脍肥。
至哉天下乐,何须卿相为。
解我橐中书,极深更研几。
圣门八字开,广大涵精微。
或参华山席,先天探包羲。
或巾高阳车,同载膝上儿。
苟足今(四库本作经)世具,小需时运宜。
天意欲平治,当今非吾谁。
本斋(饯府博修史荣满造朝) 宋末元初 · 王柏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鲁斋集》卷六
天道发育,本于一诚。
其心生生,其德孔仁
人得此仁,具此全美。
本然之性,曰善而已。
圣人之本,斯诚独全。
真实无妄,其动也天。
人秉五常,万善浑浑。
其惟诚者,五常之本。
郡博士,斋以本名。
鹤山笔舌,久焉服膺。
如木之根,培养封植,蔚乎苍苍,干云蔽日。
国本在家,家本在身,一身之本,方寸虚明。
明德新民,先觉后觉,推以教人,勉之实学。
深衣讲席,音吐琅琅,乃制关钥,乃辟津梁。
斋必有规,两碑对立,题必有义,浮华者黜。
鼓之弗跃,挥之弗前,士心已蛊,四顾茫然。
利欲虽深,天理不泯。
岂无觉者,曾未旋轸。
作之不已,久久必成。
三载一瞬,简书有程。
得师百年,泮水能几,争长虚文,谁示义理?
立国之本,恃此人才。
学不务实,吁其殆哉!
世道日消,永矢一默,有感斯言,难免世嫉。
我居陋巷,闭门读书,高轩数过,不鄙其愚。
冷舍竹林,载言载笑,虽未深购,肝胆相照。
秋风既老,行色骎骎,别袂一判,翔泳势分。
我思古人,行必有赠,赠君以言,情文弗称。
知君之字,知学之源,何以体之,亦惟诚焉。
君之言行,何有不实?
诚贯始终,不诚无物。
须臾有间,私欲乘之。
其为用者,大本已亏。
薄物细故,愿君勿忽。
相期实深,共保无斁。
陈本斋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二、《鲁斋集》卷一七
共审荣膺帝命,分任史权
自业麟经,久斟酌百王之大法;
始参鹓序,即删润四朝之巨编。
必是非贤否之大明,想邪佞奸回之甚惧。
应笑昌黎之怯懦,要追司马之雄深。
岂特儒者之荣,抑亦古人之幸,仰惟庆惬。
某自安隐约于陋巷,不求闻达于当时。
误入眷知,始终如一。
平生得此于人指不多屈,感佩何可忘?
自别朝轩,恍焉如梦,五柳溪山,冷舍风月,犹如故也,风致与人俱往矣,如之何而勿思?
行看进书褒擢,正色要津。
与其诛既往之奸谀,不若锄当今之佞倖。
此拳拳深为世道有望于君子之得时者如此。
偶看得《隐逸传》中有魏国录掞之胡正字宪与焉,此二人自合入《儒学》中,岂有身为朝士而谓之隐逸,可乎?
苏云卿之事迹,徒欲节文,血脉精神处俱废矣。
据所知者如此,推之它传可想。
日子既迫,不知高明何以处此?
虽不隶卷中,有显显碍理者,恐亦只得早举而白之,无为后悔。
若大费爬梳,亦当且展进书之期可也。
陈本斋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三、《鲁斋集》卷一七
某于腊月二十有六日拜书修庆,浼唐实夫转达,未知何日可澈冰矑。
岁正之四日,伏领赐书,正某修书之日也。
是日金华有雷电之变,知契好不替,吻合如此,何感如之!
某学识浅陋,不敢妄论古今,兹因执事与修史笔,敢陈管见,亦不暇详其条目,姑以大纲言之。
太史公之八《书》严矣,所包固有未尽,而《封禅》何足以专一书?
其后立《儒林传》,乃与佞倖、滑稽、杂流并列,何其识虑之不高也!
犹有可掩瑕者,能以夫子列诸世家,而门弟子附焉,以老庄等自为别传,亦知所尊矣。
班固作十《志》,视八《书》有分有合,有增有损,而《艺文》之为志,名既不与诸家杂出,而崇儒重道之意比太史公益下矣。
范蔚宗之纪东汉,不得与班固并称,自古之论然也。
蔚宗乃别出《文苑》一传于《儒林》之后,既知有本末,又别立《党锢传》于前,则其识不可谓不班如也。
此传虽前所未有,义所当立。
东汉之盛,孰有踰于党锢诸贤哉!
魏晋以下,不足言。
共推国家之所以远迈汉唐者,亦以周子再开万世道学之传,伊洛诸先生义理大明,尽掩前古。
今上圣德巍煌,未易形容。
其有关于世道之最大者,莫如封五子,列诸从祀,崇尚道学,表章《四书》,斥绝王安石父子之祀也。
今四朝大典成于今上之朝,舍此不录,纵史笔极其典法,而五子之徒浮沈出没于列传贤否之中,便无精彩,岂不为千古之羞?
向者敬岩侄尝奏请于朝,乞立《道统传》,朝廷不曾取旨收索,宣付史馆
区区之愚以为道统立传,却小了道统,当作一志,岂不胜于经籍、艺文之志乎?
若欲作传,则当曰《道学传》,终不如志体所该全备。
伊洛以来门人弟子著述书目,悉可类聚,首载吾道今上临幸辟雍之诏,吾道粲然,可以上接夫子世家,下陋东汉党锢,岂不伟欤?
此非导谀于君也,将顺其美,是亦格其非心。
大臣爱君,无所不用其诚盖如此。
某因有白事,虽私实公。
乾道庚寅,先大父讳某宰长沙丞相某宰于潜,刘史君藻宰昆山,皆婺人也,皆以邑宰闻。
孝宗留意字民之官,幽隐必达,一日三公俱被召,天下翕然耸听,莫不奋厉。
五月,大父面对称旨,即差知严州,实代南轩张宣公
辛卯信州骄卒作过,两易大父知信州
壬辰冬召赴行在,十一月十五日奏事,十六日径除金部郎官,继赐奎画,访及治道。
癸巳五月,兼崇政殿说书
以谗者谓大父漏泄禁中语,出知饶州,自是老于麾节间。
恐此事《实录》中不曾登载,不特大父被遇上恩之隆如此,尤足以见孝宗考察州县之能否,破削资格而用人,无朝迹而径除郎,以庶官而蒙御笔兼说书,皆当时异恩也。
是以宏模伟德之一端,恐秉史笔者之所欲闻。
子孙沈沦,无由录上送官,幸执事左右史事,不敢不闻。
大父事实见《朱文公文集》第八十九卷神道碑铭之内。
大父官不至立传,今不至立传而得传者亦不少,某之事力不能进状。
今闻从伯祖尚书讳某新得入传,按史法亦有附传之例。
大父与锡山尤公为同年进士,情好甚密,大父卒,锡山亦赐诔文。
或辱鼎重转达史长,得附传以垂不朽,岂特存没被惠,而亦足以补孝宗圣政之分毫。
进退惟命,非某私情所敢必也。
某家藏宋秦公《唐史·吴兢传》稿一卷,真迹粲然,惜向者不曾拜呈。
当时李文简公亦为大父跋数语,即模勒锓木于史馆
某亦得墨本,今以纳上,不知此刻今尚存否。
吴公真足以为万世作史之法则,而秦公删润之功,大有警发,恐或可以少裨大手笔也。
陈本斋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三
孟秋既望,风露已清,而濯缨佩,人望益高,后皇嘉相。
五月末因硕夫兄行,尝附一书以道仰德之诚,必已上彻冰矑。
继是天气向热,痼疾微动,兼为湿气薄腰腿间,屈折颇艰,由是尺书不嗣。
七月初忽闻执事去国,为之惘然,继之以喜。
执事之去甚善矣,犹恨其差晚也。
执事之踪迹固明矣,犹恨心事之未尽白也
虽然,颓波滔滔,峙柱独立,信贤矣哉!
某尝爱坡公之言曰:问世之治乱必观其人,问人之贤不肖必以世考之。
然亦如之何而考也?
不过出处行藏、进退语默之间见之。
君子不容于时,君子何病?
时之差也。
君子茍容于时,时亦何病?
君子之耻也。
能各知所耻,则世与人两得之矣。
执事之去,盍力请于师尹得郡之时乎?
师尹之去固甚巧矣,章贡未尽善也。
心迹俱明者,于此时惟陈右司一人而已。
师尹之归,匆匆一见,且曰少定再入城,当从容也。
既而又匆匆过城,挟无适矣。
无适于是得脱陷阱,其言谓西涧迓从回至此,催迫就道。
若果未有行意,亦何妨却之?
我之迟速,岂吏辈得以持其柄哉!
此事姑置之。
郑定斋曾闻其消息否?
昨传其得兴化,既而兴化屡易守,独不见其姓名,心甚疑之。
执事必知其详,愿垂一报。
潘介岩既归,则为终焉之计,亦无一字入城府。
但闻其卜筑为人所误,未为稳也。
书生举事,不免一疏,尤见此老之淳德。
林国录耠、韩架阁境皆寓金华,二公人物虽不同,皆佳也。
亦得时奉从容,馀非浅陋所知。
执事一出五年,仨归家山,其喜可知。
僭有《高风》一篇,姑见颂美之意,幸垂藻鉴。
谨专人诇候起居。
家兄臂痛,不果修书,立斋侄别已拜书。
令似诸位德业日进,和父既得胄牒,魁占无疑。
不敢拜状,乞斥名。
瞻见未期,敢乞康济一身,自致中和,倚需时运之复,以大发挥(《鲁斋集》卷一七。)
而濯缨佩:库本作「濯缨垂佩」。
陈本斋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擢第韩欧上,论交涧浦边。
声名宁我后,官职逊人先。
徐广生多戚,龚宾死独贤。
拊膺前劫事,雪涕大招篇。
陈本斋尚书 其一 宋末元初 · 牟巘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在昔实斋老,公能继盛名。
平生守师说,晚岁萃儒荣。
禋赦原兵祸,台纲忤物情。
抽身甬东去,腾上几公卿。
陈本斋尚书 其二 宋末元初 · 牟巘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天俾公多寿,人知道不孤。
超然一室内,不与万波俱。
甲子新诗稿,烝尝旧布襦。
何妨传遗老,文字照龟趺。
陈本斋尚书 其三 宋末元初 · 牟巘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有意超尘俗,无心爱夕晖。
劝餐惟屡却,持璧竟全归。
得正复奚憾,偷生良所非。
传家孙子盛,端不坠前徽。
本斋 其一 宋末元初 · 牟巘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四部
七十八春华发老,斡旋文鼎力犹堪。
品题人物多成传,管领溪山尽属(周本作易)衔。
了不安排方是适,本无全缺又何惭。
誇传析国睢阳冠,五(周本作七)字新诗落枕函。
本斋 其二 宋末元初 · 牟巘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四部
怪底膺门稚子欢,倒衣迎拜病犹堪。
喜看诗卷牛腰大,惭说踏车鸦尾衔。
风谊薄云谁得似,云泥被径我增惭。
新年精力知强健,酬答端能日百函(按:此首原缺,据周本补。)
本斋止酒 其一 宋末元初 · 牟巘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白家老瓦惯从游,和气如春不汝邮。
近日更谁嫌外酒,梦成燥吻吸青丘
本斋止酒 其二 宋末元初 · 牟巘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羡渠痛饮日亡何,一石如髡亦未多。
曲米春浓禁不撤,酒肠笑我本无它。
本斋止酒 其三 宋末元初 · 牟巘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闻公久矣空诸妄,止酒真成一事无。
旧说蜜殊惟饮蜜,不妨试候小风垆。
本斋止酒 其四 宋末元初 · 牟巘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生憎市酒赤如霞,难效当年老阿嘉。
一任花前杀风景,破除旧赐小龙
本斋止酒 其五 宋末元初 · 牟巘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酒名真一妙形容,方法传来玉局翁
摇动天关出琼液,澄然不比小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