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敕让赵充国书(神爵元年)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六
皇帝问后将军,甚苦暴露。将军计欲正月乃击罕羌,羌人当获麦,已远其妻子,精兵万人,欲为酒泉、敦煌寇。边兵少,民守保不得田作。今张掖以东粟石百馀,刍槁束数十。转输并起,百姓烦扰。将军将万馀之众,不早及秋共水草之利争其畜食,欲至冬,虏皆当畜食,多藏匿山中,依险阻,将军士寒手足皲瘃,宁有利哉?将军不念中国之费,欲以岁数而胜微,将军谁不乐此者!今诏破羌将军武贤将兵六千一百人,敦煌太守快将二千人,长水校尉富昌、酒泉侯奉世将婼、月氏兵四千人,亡虑万二千人。赍三十日食,以七月二十二日击罕羌,入鲜水北句廉上,去酒泉八百里,去将军可千二百里。将军其引兵便道西并进,虽不相及,使虏闻东方北方兵并来,分散其心意,离其党与,虽不能殄灭,当有瓦解者。已诏中郎将卬,将胡越佽飞射士、步兵二校,益将军兵。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将军急装,因天时,诛不义,高下必全,勿复有疑(《汉书•赵充国传》)。
赐赵充国书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六
制诏后将军:闻苦脚胫、寒泄,将军年老加疾,一朝之变不可讳,朕甚忧之。今诏破羌将军诣屯所,为将军副,急因天时大利,吏士锐气,以十二月击。即疾剧,留屯毋行,独遣破羌、强弩将军(《汉书•赵充国传》:其秋,充国病,上赐书。)。
报赵充国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六
皇帝问后将军: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即如将军之计,虏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决?孰计其便,复奏(《汉书•赵充国传》:充国上屯田奏,上报。)。
复赐书报赵充国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六
皇帝问后将军:言十二便,闻之。虏虽未伏诛,兵决可期月而望,期月而望者,谓今冬邪?谓何时也?将军独不计虏闻兵颇罢,且丁壮相聚,攻扰田者及道上屯兵,复杀略人民,将何以止之?又大开、小开前言曰:「我告汉军先零所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五年时不分别人而并击我」?其意常恐。今兵不出,得亡变生,与先零为一?将军孰计,复奏(《汉书•赵充国传》:充国上状留屯十二利,上复赐报。)。
报赵充国听留屯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六
皇帝问后将军:上书言羌虏可胜之道,今听将军,将军计善。其上留屯田及当罢者人马数。将军强食,慎兵事,自爱(《汉书•赵充国传》:公卿议是充国计者,最后什八。上于是报充国。)!
赵充国颂 西汉 · 扬雄
四言诗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文选卷四十七
明灵惟宣,戎有先零。
先零猖狂,侵汉西疆。
汉命虎臣,惟后将军。
整我六师,是讨是震。
既临其域,谕以威德。
有守矜功,谓之弗克。
请奋其旅,于罕之羌。
天子命我,从之鲜阳。
营平守节,屡奏封章。
料敌制胜,威谋靡亢。
遂克西戎,还师于京。
鬼方宾服,罔有不庭。
昔周之宣,有方有虎。
诗人歌功,乃列于雅。
在汉中兴,充国作武。
赳赳桓桓,亦绍厥后。
赵充国用心可重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九、《古今人物论》卷一一 创作地点:广东省韶关市
始予观充国策先○、匈奴情伪,曰:「何其明也」!又观遣彫车行羌中告谕,阻辛武贤先攻䍐、頢,守便宜不出师。画屯田十二利,专务以恩信积谷招降,以谓此从容以义用兵,与夫逞诈谖疲人于一战者绝殊。最末,观其语将校曰:「诸君皆便文自营尔,非为公家忠计也」。语郎中曰:「是何言之不忠也?吾固以死守之」。语浩星赐曰:「吾老矣,岂嫌伐一时事以欺明主哉!老臣不以馀命为陛下言之,卒死,谁当复言之」?卒以其意白上云。呜呼,使有位君子皆用其心如充国,则古今天下岂有不治者哉!尝观于内,公卿士大夫之议曰:「法当然,柰何」!观于外,将之议曰:「诏如是,不当违诏也」。凡在我,一入一出,未有止障也。脱有能言一事,其言不用,则矜语于人曰:「某事吾尝言之,上不我用也,我则无负」。终不更犯颜色,往复论也,况于以死守而不欺,岂复有哉!而以馀命受禄位者,并肩立也。岂特才不及充国,忠又不如,可叹也。夫充国之用心,人臣常道尔。然与充国同时在汉廷人,未闻皆然,而充国独然,故可重也。噫,今之人,不及往时远矣,则充国益可重也。予既观充国而感今之人,又观宣帝与之上下议论,而格排群疑用之,遂无劳兵下羌寇,不知其能功名,亦遇主然也。噫,宣帝、充国可重也,况三代君臣间哉。下不肯有欺上,上其容有间然乎?而观扬子云赞,不及此区区论功尔。功古今岂无大者哉,不若原其心以励事君也。班固又不出语。山东气俗,故著云尔。
赵充国论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一、《柯山集》卷三八、《苏门六君子文粹》卷八、《圣宋文选》卷二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予读《赵充国传》,观其用兵决策若可以有奇功,然提大兵对五万之先零,持久数年而不决,其取之也,又未有奇变可喜之功。盖尝疑其多畏而少断,及见其言兵势、国之大事,当为后法,而后知其非徒然也。夫先零之事微矣,然其规略即古之谋臣智士之遗法也。古之善计者,未尝一日不志于功名,而不肯为徼幸之利,而其术本于观时,时非吾之所能为,而吾能引而致之,不然则安坐以待其疲,舍是未有肯妄动者。夫提兵决战,斩级捕虏与敌斗,吾可以有功,而不可以无患也。未可以无患则变生不常,而胜负未有所在。谋人之国都,而吾之胜负未有所在,是天下之危道也。充国救罕幵以离其支党,遣其降者以乱其腹心,培之于覆亡,乃徐待其势,而后振之。夫充国岂以力战决死为必败哉?以为善战者,其法不当出此故也。昔予尝怪武帝用卫青、霍去病,出万死百战以践蹂匈奴之强。此两人斩馘降虏不可胜数,单于远遁,漠南空虚,而终不能得志,至其晚年,汉与匈奴两不振矣。唐太宗与颉利临渭水而盟,方是时,内有太宗之雄,而李靖、李绩为之将帅,致颉利于室中而闭其门,覆军杀将,何求而不可?太宗竟不出此。而其后颉利危殆,国中空虚,李靖以五千骑谈笑而灭之。夫武帝之无大功,何也?战匈奴之强,而不能致匈奴于弱而后战。而太宗之明,知颉利之方强,虽足以取而未可以无患。李靖以孤军而功过卫、霍之百战,彼惟投其时故也。其后太宗举国以取高丽,猛将锐卒自以无前,而顿兵坚城,逡巡而退,何则?盖苏文之雄,而欲以亡国处之,过矣!高宗之时,盖苏文既死,则用一李绩取之而有馀。夫绩之才岂过太宗哉?敌之时异也。句践与范蠡百计而谋吴,句践不能忍而欲发也数矣,蠡独不可,而至稻蟹之变,则遂起而不疑,何则?彼之至计不独以战为也。故充国以善战之才谋五万之众,至百计蹙,取弥年而后成,彼非恶速也,以为此用兵之法也。
按:此篇草斋本、吕本并题作《赵充国得用兵之法》。
赵充国论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十先生奥论注》续集卷一○
穷古人之权谋而巧用之者,天下之奇才也。嗟夫!善剑者死斗,善泅者死溺,恃其所长者必败,则夫有才者而不闻道,孟子所以知盆成括之见杀也。穷古人之谋而巧用之,而不知有所困,不亦孟子之所忧也哉?孙、吴之书,用之桀黠变诈,相倾之谋无出焉,而其间岂无养威持重、缄封而不泄以自固之道?世之学其法者,非能用其谋之为难,而能求其道深藏而时出之者难也。汉家之将善用孙、吴者,赵充国一人而已矣。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以之伺先○之敝,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以之定屯田之策。然则兵法之所谓无用之用者,固难察之也哉。彼霍去病自谓无事兵法,而穷寇勿追,又以纵湟水之馀卒,大抵皆略其桀黠变诈之谋,而取其养威持重之道,故天下不见穷兵之害,而收克敌之利。充国垂老无将家之祸,而全俱荣之身名,无它,养贪于廉,晦勇于怯。以无用御有用,固兵法之最密,人之所不察者,而充国知之也。学孙、吴而知此,亦奚恶夫孙、吴也哉?项羽以其百战百胜之锐,卒脔于汉军之刃,世多以学兵法不竟咎之。嗟乎!羽非不竟其可用也,不竟其无用之用者尔。以韩信之贤,其智无穷,而先声后实之计不能自知,而得赵之累囚。然则兵法之所谓无用之用者,固难察之也哉。彼霍去病自谓无事兵法,东方生自谓识兵法,噫,使去病而能知兵法无用之用,则其功当不减充国,方朔而仅知其所用之用,是亦孟子所忧也已矣!
赵充国龚遂论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十先生奥论注》后集卷六
君子之所为,非利于其名而为之也。利于其名而为之,则凡可以得名者无不为也。呜呼!饰伪以钓名,非深情厚貌者不为也,而谓君子为之乎?伊尹之告太甲,必先己而后汤;仲尼于夹谷之书,书:「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田」。无逊辞。圣人岂不知先君之义,有功者之不贵矜哉?然直言之而不以为愧,自为而自书之,若有德色,何也?于其可以言而言,不必嫌于自贤也;于其可以书而书,不必嫌于自伐也。圣人之心,惟无所自欺而已矣。其为天下计者甚重,其取誉于己者甚轻,而何暇利于名之美而为之哉?昔赵充国有降羌之绩,浩星赐劝之归功他将,非愚臣之所能及。龚遂以治郡闻,王生教之归德天子,非小臣之力,遂卒用王生之对,而获长者之誉。充国力拒星赐之计而以其意自陈,议者莫不多遂之有逊而薄充国之自伐也。噫!以渤海之治归德天子,人臣之义固也;以屯田降羌而归功出击之将,使在上者易以开衅,而邀功生事之臣得以中好大之欲而售其说,其祸天下岂少哉?吾身获卑牧之名,而天下被其实祸,君子固如是乎?君子而果如是,则李斯以颂美佞秦,公孙弘以隐咎欺汉,亦得为近厚者矣。
咏史(上) 赵充国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五万消磨作四千,羌人杀尽汉人全。
并生虽愧征苗旅,比似嫖姚却大贤。
嘉靖四年奉诏督师西征再蒙温旨有赵充国马援之褒感而有述 明 · 杨一清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西北风尘帝顾多,老臣承诏出岩阿。
便宜欲上赵充国,矍铄还非马伏波。
十乘戎行新节钺,三边精采旧关河。
极知君命如山重,感激浑忘两鬓皤。
书营平侯祠壁 明 · 吴铠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五十五
白草连天远,黄云出塞平。
霜笳吹汉月,寒笛弄秦声。
北海犹传箭,西戎未息兵。
屯田当宁意,宁惜度金城。
营平里 明 · 杨恩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边事年来日渐非,营平故里一沾衣。
忽闻廊庙盈廷议,却忆将军振旅归。
北阙浮云迷望眼,西山烽火接郊畿。
何人再执屯田奏,见说三军正苦饥。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巩昌府部
崇祯癸未贼购捕峻亟先母舅玉卿谭翁以死誓脱某兄弟于虎吻谢世以来仰怀悲哽者三十馀年翁孙以扇索敏侄书字缀为哀吟代书苦不能请先兄俯和益以老泪淫淫承睫不止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枫林落叶岳云寒,兄弟披离片影单。
九族凭谁容破壁,寸心巳许付危湍。
恩深草屩随拖杖,命续霜刀惜刈兰。
今日渭阳回首处,萧条白发泪痕乾。
赵充国 清 · 宋湘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汉书摘咏
破羌强弩岂无功,廷议遥参自异同。
至竟屯田十二事,臣年八十老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