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湖州杼山皎然 唐 · 僧福琳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释皎然
名昼
姓谢氏
长城人
康乐侯十世孙也。
幼负异才。
性与道合。
初脱羁绊。
渐加削染。
登戒于灵隐戒坛
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
特所留心。
于篇什中。
吟咏情性。
所谓造其微矣。
文章俊丽。
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
后博访名山法席。
罕不登听者。
其兼攻并进。
子史经书。
各臻其极。
凡所游历。
京师则公相敦重。
诸郡则邦伯所钦。
莫非始以诗句牵劝。
令入佛智。
行化之意。
本在乎兹。
及中年谒诸禅祖。
了心地法门。
武邱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
故时谚曰。
霅之
能清秀。
贞元初
居于东溪草堂。
欲屏息诗道。
非禅者之意。
而自悔之曰。
借使有宣尼之博识。
胥臣之多闻。
终朝目前。
矜道侈义。
适足以扰我真性。
岂若孤松片云。
禅座相对。
无言而道合。
至静而性同哉。
吾将入杼峰
与松云为偶。
所著诗式及诸文笔。
并寝而不纪。
因顾笔砚曰。
我疲尔役。
尔困我愚。
数十年间。
了无所得。
况汝是外物。
何累于人哉。
住既无心。
去亦无我。
将放汝各归本性。
使物自物。
不关于予。
岂不乐乎。
遂命弟子黜焉。
至五年五月
会前御史中丞李洪河北负谴。
再移为湖守。
初相见。
未交一言。
恍若神合。
素知公精于佛理。
因请益焉。
先问宗源。
次及心印。
公笑而后答。
他日言及诗式。
具陈以宿昔之志。
公曰不然。
因命门人检出草本。
一览而叹曰。
早年会见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
三子所论。
殊不及此。
奈何学小乘见。
以宿志为辞耶。
遂举邑中词人吴季德
梁常侍均之后。
其文有家风。
予器而重之。
陆鸿渐为莫逆之交。
相国于公頔颜鲁公真卿命裨赞韵海二十馀卷。
好为五杂俎篇。
用意奇险。
实不忝江南谢之远裔矣。
清净其志。
高迈其心。
浮名薄利。
所不能啖。
唯事林峦。
道者游。
故终身无惰色。
又兴冥斋。
盖循燋面然故事。
施鬼神食也。
旧居州兴国寺
起意自捐衣囊施之。
尝有军吏沈钊。
德清人也。
从州出。
乘马到骆驼桥
月色皎如。
见数人盛饰衣冠。
钊怪问之。
如何到此。
曰。
项王兴国寺然公修冥斋。
在此伺耳。
钊翌日往覆。
果是鬼物矣。
又长城赳胥钱沛行役。
泊舟吕山南。
见数十百人行。
并提食器。
负束帛。
怡然语笑而过。
问其故。
云赴师斋来。
颜鲁公为刺郡。
早事交游。
而加崇重焉。
以贞元年终山寺。
有集十卷。
于頔序集。
贞元八年正月
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
天下荣之。
观其文也。
亹亹而不厌。
合律乎清壮。
亦一代伟才焉。
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平季德李𦹛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渭杨逵
或簪组。
或布衣。
与之交结。
必高吟乐道。
道其同者。
则然始定交哉。
故著儒释交游传。
及内典类聚。
共四十卷。
号呶子十卷
时贵流布。
元和四年
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同过旧院。
就影堂伤悼弥久。
遗题曰。
道安已返无何乡
慧远来过旧草堂。
余亦当时及门者。
共吟佳句一焚香。
其遗德后贤所慕者。
相继有焉。
唐故章敬寺百岩大师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一
宗长老岩大师之师。曰大寂禅师。传佛语心法。始自达摩。至于惠能之化。行于南服。流于天下。大抵以五蕴九识十八界皆空。犹镜之明也。虽万象毕呈。而光性无累。心之虚也。虽三际不住。而觉观湛然。得于此者。即凡成圣。不然。一尘瞥起。六入胶固。循环回复于生死之中。风涛火轮。迷忘不息。授受吻合。大师得之。一言宗通。深入无碍。师讳怀晖姓谢氏东晋流寓。今为泉州人。孩提秀发。博究书术。一旦慨然曰。我之祖先。今安在耶。四肢百体。视听动用。孰使之然耶。漼然雨泣。改服缁褐。志在楞伽。行在曹溪。得圆明清净之本。去妄想因缘之习。百八句义。照其身心。心离文字。化无方所。于是抵清凉。下幽都。登徂徕。入太行。所至之邦。蒙被法味。止于太行岩寺。门人因以百岩号焉。元和三年。有诏徵至京师。宴坐于章敬寺。每岁召入麟德殿讲论。后以疾固辞。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恬然示灭。其年六十。其夏三十五。弟子智朗志操等。以明年正月。起塔于灞陵原。凡一镫所传。一雨所润。入法界者。不可胜书。著法师资传一编。自鸡足山大伽叶而下。至六祖秀。论次详实。或问心要者。荅曰。心本清净而无境者也。非遗境以会心。非去垢以取净。神妙独立。不与物俱。悟斯者。不为习气生死幻蕴之所累也。故荐绅先生知道入理者多游焉。尝试言之。以中庸之自诚而明。以尽万物之性。以大易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则方袍褒衣。其极致一也。向使师与孔圣同时。其颜生闵损之列欤。释尊在代。其大慧纲明之伦欤。至若从师受具之次第。宰臣大官之尊信。诞生入灭之感异。今皆不书。德舆三十年前。尝闻道于大寂。聿来京下。时款师言。顷因哀伤。似获悟入。则知烦恼。不远菩提。虽聚散于此生。期会归于彼岸。铭曰。
西方之教,南宗之妙。
与日并照,百岩得之。
为代导师,颎若琉璃。
结火燔性,爱流溺正。
痴冥奔命,即心是佛。
即色是空,师之通兮。
无来无去,无缚无解。
师之化兮,楬兹灵塔。
丹素周匝,示尘劫兮。
谢小娥 唐 · 李公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五
小娥姓谢氏
豫章人
估客女也。
生八岁丧母。
历阳侠士段居贞。
居贞负气重义。
交游豪俊。
小娥父蓄巨产。
隐名商贾閒。
常与段婿同舟货往来江湖閒。
小娥年十四。
始及笄。
父与夫俱为盗所杀。
尽掠金帛。
段之兄弟。
谢之生侄。
与僮仆辈数十。
悉沉于江。
小娥亦伤胸折足。
漂流水中。
为他船所获。
经夕而活。
因流转乞食。
上元县
妙果寺尼静悟之室。
初父之死也。
小娥梦父谓曰。
杀我者车中猴。
门东草。
又数日。
复梦其夫谓曰。
杀我者禾中走。
一日夫。
小娥不自解悟。
常书此语。
广求智者辩之。
历年不能得。
至元和八年春
余罢江西从事
扁舟东下。
淹泊建业
登瓦棺寺阁。
有僧齐物者。
重贤好学。
与余善。
因告余曰。
有孀妇名小娥者。
每来寺中。
示我十二字谜语。
某不能辨。
余遽请齐公书于纸。
乃凭槛书空
凝思默虑
坐客未倦。
了悟其文。
令寺童疾召小娥而至。
询访其由。
小娥呜咽良久。
乃曰。
吾父及夫皆为贼所杀。
迩后尝梦父告曰。
杀我者车中猴。
门东草。
又梦夫告曰。
杀我者禾中走。
一日夫。
岁久无人悟之。
余曰。
若然者。
审详矣。
杀汝父是申
杀汝夫是申
且车中猴。
车字去上下各一画。
是申字。
又申属猴。
故曰车中猴。
草下有门。
门中有东。
字也。
又禾中走。
是穿田过
亦是申字也。
一日夫者。
夫上更一画。
下有日。
是春字也。
杀汝父是申
杀汝夫是申
足可明矣。
小娥恸哭再拜。
书申四字于衣中。
誓将访杀二贼。
以复其冤。
娥因问余姓氏官族
垂涕而去。
尔后小娥便为男子服。
佣保于江湖閒。
岁馀。
寻阳郡
见竹户上有纸榜子。
云召佣者。
小娥至。
应召诣门。
问其主。
乃申也。
引归。
娥心愤貌顺。
左右。
甚见亲爱。
金帛出入之数。
无不委娥。
已二岁馀。
竟不知娥之女人也。
先是谢氏之金宝锦绣衣物器具。
悉掠在家。
小娥每执旧物。
未尝不暗泣移时。
宗昆弟也。
时春一家住大江北独树浦。
往来密洽。
同去经月。
多获财帛而归。
每留娥与妻梁氏同守家室。
酒肉衣服。
给娥甚丰。
或一日。
携大鲤兼酒诣
娥私叹曰。
李君精悟元鉴
皆符梦言。
此乃天启其心。
志将就矣。
是夕。
与春会偫贼。
毕至酣饮。
暨诸凶既去。
沉醉卧于内室。
亦露寝于庭。
小娥潜锁于内。
抽佩刀先断首。
呼号邻人并至。
擒于内。
死于外。
获赃收货。
数至千万。
春有党数十。
暗记其名。
悉擒就戮。
寻阳太守张公腼。
喜娥节行。
列闻廉使旌表。
乃得免死而已。
元和十二年夏
娥复父夫之雠毕。
归本里见亲属。
里中豪族争求娉。
娥誓心不嫁。
遂剪发披褐。
访道于牛头山
师事大士尼蒋律师
娥志坚行苦。
霜舂雨薪。
不倦筋力。
十三年四月
始受具戒于泗州开元寺
竟以小娥为法号。
不忘本也。
其年夏五月
余归长安
途经泗滨。
善义寺。
谒大德尼令操。
见新戒者数十。
静发鲜帔。
威仪雍容。
立侍师之左右。
中有一尼问师曰。
此郎岂非洪州李判官二十三郎者乎。
师曰然。
曰。
使我获报家雠。
得雪冤耻。
判官恩德也。
顾余悲泣。
余不之识。
询访其由。
尼白师曰。
名小娥
顷乞食孀妇也。
判官时为我辨申二贼名字。
岂不忆念乎。
余曰。
初不相记。
今即悟也。
娥因泣。
具写记申
复父夫之雠。
志愿相毕。
经营终始艰苦之状。
小娥又谓余曰。
判官恩。
当有日矣。
岂徒然哉。
嗟乎。
余明辨二盗之姓名。
小娥又能竟父夫之雠冤。
神道不昧。
昭然可知。
小娥厚貌深辞。
聪敏端朴。
鍊指跛足。
誓求真如。
爰自入道。
衣无絮帛。
无盐酪。
非律仪禅理。
口无所言。
后数日。
告我归牛头山
扁舟泛淮。
云游南国
不复而遇。
君子曰。
誓志不舍。
复父夫之雠。
节也。
佣保杂处。
不知女人。
贞也。
女子之行。
唯贞与节。
能终始全之者如小娥
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
足以劝天下贞夫孝妇之节。
余备详前事。
发明隐文
暗与冥会。
符于人心。
知善不录。
非春秋之义也。
故作传以旌美之。
渤海县太君高氏墓碣1056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知邓州军州事阳夏公之夫人,姓高氏宣州宣城人也。
父讳惠连,官至兵部郎中
母曰广陵县句氏。
阳夏公讳绛,姓谢氏
夫人有子曰景初、景温、景平景回
女一早卒,次适上虞县令王存,次适大理寺丞处厚,次若干人,未嫁。
宝元二年阳夏公卒于邓州,以其年八月某日,葬于某所。
后若干年,夫人随其子某官于某州,以某年某月某日卒于官舍,遂以某年某月某日合葬于公之墓。
夫人初以夫封文安县君,后以其子封渤海县太君
谢氏世为名族,而阳夏公尤显闻于时。
初,公与予俱官于洛阳,而公之父太子宾客讳涛尚无恙。
其子景初、景温方为童儿,景平始生,二三女子皆幼。
予日至其家,进拜宾客,见其鬓发垂白,衣冠肃洁,貌厚而气清,寿考君子也。
退而与阳夏公游,见其年壮志盛,伟然方为一时名臣。
而诸儿女子戏嬉樽席之间者,皆颖发而秀好。
于是时,夫人以孝力事其舅为贤妇,以柔顺事其夫为贤妻,以恭俭均一教育其子为贤母。
后二三年,宾客薨于京师
又五六年,阳夏公卒于邓。
又十馀年,景初、景温、景平皆以进士及第景初为某官,景温某官,景平某官。
夫人于其舅与夫,为妇之礼备;
于其子,立家之道成。
享年若干以卒。
呜呼!
予始铭宾客,又铭阳夏公,今又书夫人之事于碣,殆见谢氏更一世矣。
其为之书也,宜得其详。
永安县谢氏墓志铭皇祐五年十一月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九、《元丰类稿》卷四五、《曾文定公集》卷一五、《曾子固集》卷二九、《文章正宗》续集卷一○、《王荆公年谱考略》卷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宋故卫尉寺丞王公讳用之之夫人、尚书都官员外郎、赠尚书工部郎中讳益之母,姓谢氏,累封永安县君
其卒皇祐五年六月十四日,其葬于抚州金溪县之某乡某原,既卒之百有五十一日也。
其子曰益,曰某,皆已卒。
曰某,曰某,曰孟,楚州司理参军,亦已卒。
其孙曰安仁宣州司户参军,曰安道,皆已卒。
安石殿中丞通判舒州
曰沆,荆南府建宁县
曰安国,曰安礼。
其曾孙曰某,曰某,曰某。
其墓,工部故人之子曾巩志之,曰:王氏由工部之叔父、尚书主客郎中、赠太常少卿讳观之始起家为能吏,遂追荣其父讳某为尚书职方员外郎,至于工部父子,遂皆进于朝为闻人,其世浸大。
夫人及拜其舅与夫之荣,而享其子与孙之禄,其寿至于九十,其卒于抚州之临川于其寝。
余既与夫人之诸孙游,而尝得拜于堂上,见其色和,其容谨,闻其言俭而勤,退而闻其为妇顺,为母慈,知其所以享其福禄者,其宜也已。
余观诗人之歌其后妃,至于诸侯、大夫之妻,内修法度,辅佐其夫,而其效之见,则《兔罝》之人至于《江汉》、《汝坟》之妇女,皆承其化而笃于礼。
余固叹其当是之时,上下之间,内外相饬,何其至也。
如夫人之资,而使出于其时,则必有歌于风而被之于无穷之事。
若余之鄙,其亦曷能知其所至也哉?
谢氏之祖曰某,考曰某。
铭曰:
士显其施,其行易知。
女处于私,其有孰窥?
严严秀眉,不见缺亏。
曷以长之?
视此铭辞。
三角劼禅师寿塔铭(并序 宣和五年十月1123年10月2日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石门文字禅》卷二九 创作地点:湖南省湘潭市
禅师道劼,生谢氏邵武人也。
得法于洪州石门乾禅师,初住临川景德寺,后住长沙角山
道望著三湘,学者至如归。
十馀年遂为终焉之所,门弟子为建寿塔于白云冲之阳。
甘露灭宣和五年十月初二日过焉,劼导余至塔所。
乃为铭之,铭曰:
东林法道,盛于石门
元祐间,归者如云。
后三十年,三角有闻。
石门嫡子,东林诸孙。
道如平地,世不举步。
陟危值谷,自为险阻。
有来求者,弗答弗顾。
但以此心,一酬佛祖。
白云之冲,卵塔已成。
如鱼千里,时绕之行。
千岩月色,万壑松声。
欣然而笑,谁为死生?
阳夏谢君墓志铭绍兴十年十一月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九、《斐然集》卷二六
君讳舜宾字穆叔姓谢氏
裔出阳夏,徙居建之建安东集者,至君五世。
父与华而上,皆潜德晦行。
君生七岁则孤,长而气质浑厚,事大母及母以孝。
自力成童,则俾游庠序,戒之曰:「师必就贤,友必亲胜。
不若是者,非徒无益,败己滋甚」。
家人生业漠不屑意,浮沉里闾,弈棋饮酒,甚适也。
然断自立义,不漫为然诺,闻人一善,为广之口弗置,其恶则未尝道,以是人皆服君长者。
有争竞,往往诣公请一言,即判而解去,盖尝曰:「一生无所遇,能不获咎于州乡,是岂非马少游之志耶?
予心跂焉」。
故其钦贤乐义,老而益勤。
岁在甲辰,病尝殆,梦二人临之,其一曰:「可若何」?
其一曰:「是下寿耳,以其善人,帝予五龄」。
觉而疾良已,年六十七乃终,绍兴九年春正月癸卯也。
娶丘氏,生子男三人:长曰袭,左迪功郎汀州司户参军
次褒,次衮,皆肄进士业。
二女早亡。
一孙女尚幼。
明年冬十有一月己酉葬于天庆观永丰庄右山之首。
君之没,里人哭之咸悲,又相与扶送其柩。
袭与予同为太学生,今逾二十年,文日昌,行日修,策名南宫,以显其亲,方力学不怠,曰:「吾父期我者非觅举得官之谓也」。
是可书,乃序而铭之曰:
莫难得于人心兮,莫难必于天。
报君并格以奚修兮,亦曰善之攸好。
兹道弥夫穹壤兮,本则眇然而奥。
以是尚其后人兮,谂斯文而永告。
谢上蔡语录后序1159年3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一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五、《上蔡语录》卷末、康熙《上蔡县志》卷一四、雍正《河南通志》卷七八、嘉庆《汝宁府志》卷二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右《上蔡先生语录》三篇。
先生姓谢氏名良佐字显道,学于程夫子昆弟之门。
笃志力行,于从游诸公间所见最为超越。
有《论语说》行于世,而此书传者盖鲜焉。
熹初得友人括苍任写本一篇(题曰《上蔡先生语录》。),后得吴中板本一篇(题曰《逍遥先生语录》。陈留江续之作序,云得之先生孙少卿伋及夫隐之子希元者。),二家之书皆温陵曾恬天隐所记。
最后得胡文定公家写本二篇于公从子籍溪先生(题曰《谢子雅言》。)
凡书四篇,以相参校。
胡氏上篇五十五章,记文定公问答,皆他书所无有。
而提纲挈领,指示学者用力处,亦卓然非他书所及。
下篇四十七章,与板本、吴氏本略同。
然时有小异,盖损益曾氏所记而精约过之。
辄因其旧定著为二篇,且著曾氏本语及吴氏之异同者于其下,以备参考。
独板本所增多犹百馀章,然或失本指,杂他书。
其尤者五十馀章,至诋程氏以助佛学,直以「或者」目程氏,而以「予曰」自起,其辞皆荒浪无根,非先生所宜言,亦不类答问记述之体。
意近世学佛者私窃为之,以亢其术,偶出于曾氏杂记异闻之书,而传者弗深考,遂附之于先生传之久远,疑误后学。
使先生为得罪于程夫子,而曾氏为得罪于先生者,则必是书之为也。
故窃不自知其固陋,辄放而绝之,虽或被之以僭妄之罪而不敢辞也。
其馀所谓失本指、杂他书甚者,亦颇刊去,而得先生遗语三十馀章,别为一篇。
然记录不精,仅存彷佛,非复前篇比矣。
凡所定著书三篇,已校定,可缮写。
因论其所以然之意,附见其后,以俟知言有道君子考而择焉。
绍兴二十九年三月庚午新安朱熹谨书。
谢怀英老子实录序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止斋先生文集》卷四○、光绪《永嘉县志》卷二七
怀英尝为举子,知推尊孔氏矣;
已而脱儒冠,去为道士,以其推尊孔氏者尊老子,于是为书若干卷。
自开辟以来,凡老子名迹变化及其遗事言,散见于百家,摭拾诠次无遗,谓之《实录》。
呜呼,何其专且博也!
则诚有功于道家者。
儒者筮仕,即不得专志于书,虽专志于书,往往不暇崎岖及世次年月也。
或有暇及此,又不敢不务差择,则拘于六经而不得骋。
故吾夫子之道与天地相为无穷,夫人推尊之,顾未有如怀英此书者。
向使怀英幸卒旧业,不去为道士,则此书将为孔氏作,其有功何如哉!
虽然,昔太史公尝作《孔子世家》,盖有志于此矣。
说者反曰夫子之道与天地相为无穷,且必与战国若汉封君较久长者,则世家似不宜作。
孔氏之子孙,辑所逮闻,作《家语》、《孔丛子》二三书,儒者亦弗甚称道。
羵羊楛矢,稍欲以夸大圣人,又或以语神怪不取也。
然则使怀英幸卒旧学,不去为道士,将为书尊孔氏,则庶以六经断百氏,必不得骋其博如此。
余是以叹息于怀英,其不幸而不得自托于孔子也夫,其亦幸而得自托于老子也夫。
故因以为序云。
怀英姓谢氏名守灏永嘉人,余同舍生也。
谢教授墓碑铭1185年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五、《陈亮集》卷三六、《南宋文范》卷六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淳熙三四年间,三山林颖秀实之作邑永康,强敏有干略,一邑不劳而办,父老以为三十年所罕有。
刘仲光茂实为其丞。
茂实,永嘉人,尝从一世士君子游,以器识自负,不以细故变其所守,实之疑其好异,而茂实不顾也。
余游二君间,每为曲畅其情。
邑尉谢景安,独恬然无所适莫,二君亦安之如一家,邑人实赖焉。
及赵伯彬德全来莅邑事,风采焕发,而一丞失其姓名,外缓中忮。
赵以忧去,丞欲掇拾其事而文致之,卒愧景安而止。
使当两雄不相下时,安居其间,所以阴消人意者,其所能庇赖必多,而区区一尉,效见止此。
诸司交章论荐,于吏文少参差,景安一不以介意。
去为贺州州学教授
贺在极南,人士无几何,景安独不鄙夷其人,请诸州将诸司,愈欲赡给其徒而致之学,不幸而安死矣。
呜呼!
国家以科目取士,以格法而进退之,权奇磊瑰者固于今世无所合,虽复小合,旋亦弃去。
景安之静厚笃实,亦复不偶如此。
士之欲以科目自奋者,虽既得之,要皆未可必也。
景安姓谢氏名达字景安,福之长溪人。
曾大父某,大父某,父某。
先室王氏,继邵氏。
子男三人:宜之、进之、谓老。
女三人,长适士人陈表之,馀幼。
淳熙甲辰五月二十三日卒,得年六十有一。
以致仕恩得承事郎
宜之将以明年三月甲申,葬景安于吾邑之合德乡茅山之原,而以墓石为请。
余雅知景安者,不能经纪其葬而敢爱其言乎!
顾未知千年之后定如何耳。
宜之能自力,足以脩父之业。
吾友徐木子才、吴竽允成实相为终始之。
允成景安同邑,于是方尉永康云。
铭曰:
生于闽,死于广,葬于越。
惟其平生所不欺者,不与此而俱灭。
深藏厚覆,以观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