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姓颜”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大宋杭州西湖昭庆寺结社碑铭(并序 淳化元年990年 唐末宋初 · 宋白
 出处:全宋文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太宗在宥于大宝,淳化纪号之元年,天象高明,七政齐而璿玑定;
人时上瑞,五稼登而玉烛和。
车书混一于寰中,玉帛骏奔于天下,俗跻仁寿,运洽升平。
将相名臣,精通文武之教;
缁黄上士,勤行道释之宗。
由宝命以惟新,致彝伦之欣叙。
苾刍盛事,简策宜书。
杭州昭庆寺僧曰省常,身乐明时,心发洪愿,上延景祚,下报四恩,刺血和墨,书写真经。
书之者何?
即《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一品也。
每书一字,必三作礼,三围绕,三称佛名。
良工雕之,印成千卷,若僧若俗,分施千人。
又以旃檀香造毗卢像,结八十僧同为一社。
再时经象成,乃膝地合掌,作是言曰:「我与八十比丘、一千大众,始从今日发菩提心,穷未来际,行菩萨行,愿尽此报,已生安养国,顿入法界,圆悟无生,修习十种波罗蜜多,亲近无数真善知识。
身光遍照,令诸有情得念佛三昧,如大势至;
闻声救苦,令诸有情获十四无畏,如观世音;
修广大无边行愿海,犹如普贤;
开微妙甚深智慧门,犹如妙德;
边际智满,次补佛处,犹如弥勒;
至成佛时,土,如阿弥陀。
八十比丘、一千大众转次授记,皆成正觉。
我今立此愿,普为诸众生,众生不可尽,我愿亦如是」。
伟矣哉,上人之言如是、志如是!
心如北斗,建之而天下
舌如南箕,鼓之而万物动。
由是幅员四境,棋布百城。
士人闻之,则务贞廉,息贪暴,慎刑网,矜人民;
释子闻之,则勤课诵,谨斋戒,习禅谛,悟苦空;
职司闻之,则慕宽仁,畏罪业,尊长吏,庇家属;
众庶闻之,则耳苦辛,乐贫贱,精伎业,惧宪章。
善者闻之而迁善,恶者闻之而舍恶,夫何异哉?
嘻!
世末时移,风凋俗弊,悭痴塞路,𢤱很成群,王化有所不慑,国命有所不从。
上人以是因缘,悉生回向,如趋宝肆,如登春台,所谓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也。
乃有朝廷缙绅之伦,泉石枕漱之士,猗顿豪右之族,生肇高洁之流,皆指正涂,趋法会,如川赴海,如鳞宗龙,贲然来思,其应犹响。
非夫励精素志,奋激清心,入金仙之室,游古佛之门者,孰能感人心、隆大教若斯之盛也!
上人姓颜氏字造微钱塘人也。
母孙氏,始梦梵僧,终證法器。
年方龆龀,性绝荤茹。
七岁舍家,十五落发,礼菩提寺吴越副僧统圆明大师志兴为师。
十七受具戒,二十通性宗,二十一翟守素请讲《大乘起信论》,二十五金师钱俨上表奏赐紫方袍。
又从五云大师志逢传唯心法门。
雍熙中,梦感神僧示文殊像,由是化四众以造成,拟五台之相好。
次则慕远公启庐山之社,易莲华为净行之名。
福无唐捐,功已成就。
内学之外,为诗甚工,汤休、皎然,不相上下。
噫!
慧远当衰季之时,所结者半隐沦之士;
今上人属升平之世,所交者多有位之贤。
方前则名氏且多,垂裕则津梁无已。
道光远裔,行冠前修,此而不书,将遗钜美
白望风金地,恭职玉堂,遥贽斯文,以备僧史。
凡入社之众,请勒名石阴。
铭曰:
牛斗之下,吴越之区。
山辉韫玉,川媚含珠。
公王奥壤,神仙下都
名闻北阙,佥曰西湖
中有精蓝,斯为胜境。
云霞晓光,松篁翠影。
水象龙宫,峰侔鹫岭
谁居之,颜僧曰省。
有大智慧,有大声名。
层冰性洁,皓鹤神清。
据彼灵刹,高开化成。
刳香为像,墨血书经。
乃募时贤,乃招净者。
无论玄素,不限朝野。
以《华严》品,结莲华社。
龙必登门,燕皆贺厦。
惟上良缘,惟兹福田。
如豫出地,如翰戾天。
深通实际,顿悟真筌。
慧灯相照,法印相传。
八十比丘,一千大众。
题名宝方,随喜香供。
金磬成音,天华浮动。
如彼云韶来仪威凤。
猗与上人,拟人于伦。
取诸名士,非止遗民。
璨如圭璧,和若阳春。
英声冠古,令范长新。
不刊不刻,孰彰名德?
非颂非歌,宁宣懿绩?
将辉佛乘,宜镌乐石。
善利能仁,流芳万亿。
按:《圆宗文类》卷二二,续藏经第二编第八套第五册。
钱唐白莲社主碑文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五、《闲居编》卷三三、《乐邦文类》卷三
宋天禧四年春正月十二日白莲社圆净大师常公归寂钱唐西湖昭庆本寺之上方草堂,寿六十二,腊四十四。
二月三日,弟子辈号咽奉全身,瘗于灵隐山鸟巢禅师坟之右,建塔以识之,礼也。
其年冬,门人之上首曰虚白者克荷师道,自状其事,再款吾庐,请吾之辞,传师之美,以勒丰碑,且言先人之遗旨也。
吾辞不得命,乃文而序之。
粤西圣之为教也,清净而无为,仁慈而不杀,抗辞幽说,闳意眇指,大备诸夏。
禀化之徒,得其小者近者,则迁善而远恶;
得其大者远者,则归元而复性。
噫,庐山远公其得乎大者者与!
考槃居贞,修辞立诚,识足以表微,行足以作程。
是故时贤仰其高,企其明,自是有结社之事焉。
人到于今称之,而莫能嗣之。
公理行谨严,修心贞素,闻庐山之风而悦之,且曰:「晞骥之马,亦骥之乘。
吾虽无似,敢忘思齐之诫邪」!
于是乎乃饰其躬,乃刳其心,乃矢结社之谋云。
夫率其道必依乎地,尊其神必假乎像,行其化必凭乎言。
以为西湖者,天下之胜游,乃乐幽闲而示嘉遁焉。
无量寿佛者,群生之仰止,乃刻旃檀而为其形容焉。
《华严净行品》者,成圣之机要,乃刺身血而书其章句焉。
其地既得,其像既成,其言既行,朝贤高其谊,海内藉其名。
繇是宰衡名卿、邦伯牧长,又闻公之风而悦之,或寻幽而问道,或睹相而知真,或考经而得意。
三十馀年,为莫逆之交,预白莲之侣者,凡一百二十三人。
其化成也如此,有以见西湖之社嗣于庐山者无惭德矣。
尝试论之,也,上地之圣也,公也,初心之贤也,实阶位不同,名声异号。
然而出衰晋,公生圣朝,彼招者悉隐沦之贤,此来者皆显达之士。
绝长益短,古今相埒,不曰盛与美与!
公每顾门人曰:「国初以来,荐绅先生宗古为文,大率学退之之为人,以挤排释氏为意。
故我假远公之迹,訹以结社事,往往从我化。
而丛碑委颂,称道佛法,以为归向之盟辞,适足以枳棘异涂、墙堑吾教矣。
世不我知,或以我为设奇沽誉者,吾非斯人之徒也」。
君子曰:昔药山惟俨能回李翱之心,俾知佛,而僧传善之。
今兹众贤庶几实相,钦崇大觉,朝宗于性海,共极于义天,非公之力而谁与!
其护法之功,代为不侔矣。
公讳省常字造微姓颜氏,世为钱唐人
七岁厌俗,十七具戒。
若乃托胎之祥瑞,受业之师保,传讲习禅之美,砥名砺节之事,则有社客群贤碑序及门人所录行状在焉,此不复云,直书其结社之道已。
其文曰:
西圣之大,维得之。
庐山之高,维公悦之。
西湖之社,群贤慕之。
有始有卒,不磷不缁。
我缘既终,我灭于兹。
神游无何,名扬圣时。
欲知我道兮,视此丰碑。
凫绎先生诗集叙1074年12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一○、《皇朝文鉴》卷八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群书考索》前集卷二一、《记纂渊海》卷四四、《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六一、《古文奇赏》卷二一、《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七五、《渊鉴类函》卷一九六、《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七五、四八一、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乾隆《兖州府志》卷二五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
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史之不阙文,与马之不借人也,岂有损益于世也哉?
然且识之,以为世之君子长者,日以远矣,后生不复见其流风遗俗,是以日趋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
是二者虽不足以损益,而君子长者之泽在焉,则孔子识之,而况其足以损益于世者乎。
昔吾先君适京师,与卿士大夫游,归以语曰:「自今以往,文章其日工,而道将散矣。
士慕远而忽近,贵华而贱实,吾已见其兆矣」。
以鲁人凫绎先生之诗文十馀篇示曰:「小子识之。
后数十年,天下无复为斯文者也」。
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
其游谈以为高,枝词以为观美者,先生无一言焉。
其后二十馀年,先君既没,而其言存。
士之为文者,莫不超然出于形器之表,微言高论,既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
是以悲于孔子之言,而怀先君之遗训,益求先生之文,而得之于其子复,乃录而藏之。
先生讳太初字醇之姓颜氏,先师兖公之四十七世孙云。
高邮月和尚塔铭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嵩山文集》卷二○
夫与世士而论出世之法,难矣哉!
惟观乎世间者,斯得不二法门也。
连城之宝,照乘之珍,其贵在宗庙郊祀者,孰不有敬心哉?
然是器也,或藏而不出,或出而不耀,众未必能观之,况得而名之耶?
盖四岳之外,又有高山存焉。
今之禅宗最盛者天衣之徒,天衣之大弟子曰北京元公、慧林本公法云秀公,隐然名闻于天子,而累朝耆德大臣暨公卿大夫士,莫不降辞气以礼之。
三公之嗣法者,其盛尚胜计耶?
惟是三公之外,又有长芦夫公,则高山在四岳之外者也。
夫之嗣法曰高邮军乾明禅院第十三代师曰宝月姓颜氏扬州天长铜城人。
母许氏,梦梵僧而生师。
母于时谈胜如舍利弗,视师有伏犀奇骨,眸子烱烱,则梦中之僧也。
年十九为僧,受具戒,谒夫公于北固山,得与琅琊愿为友,率愿同见四祖演东林总,而师留侍
又至长芦秀公,时佛国白长芦首座,欲友师而不可得也。
师久悟楞伽山宗通说通为一致,永嘉真其人也。
盖元公、秀公自讲而禅,本公、夫公由禅而劝人以讲,其视今之哑禅、魔禅、闇證禅为如何哉!
而师又特有异者,以谓南方之讲与吾之禅近,则吾绝待之功浅,惟北方之讲夐异吾之禅,庶几深吾绝待之功也。
乃入洛听《华严》、《金刚》、《圆觉》五年,极北律枯槁摧朽之行,莫知其初禅人也。
师于是乎得师子奋迅入三昧,又得师子奋迅出三昧矣。
庵居于高邮久之,遂应其乾明之请。
师为人朴直,深静寡言,一日高座,上天雨曼陀罗花矣。
其后不问不言,不利物不言,不知世间有声名不也。
古者避名而名随,今不求名不得名也。
师则湛湛虑绝,沈沈名断者矣。
其来四方之供,新久废之居,则皆实相第一义谛也。
凡十有四年,犹少食顷尔。
弟子道浃者可童也,师称之曰「法器」,「可与观圣种性,特不保其生缘几何年也」。
无几何,浃卒,师叹曰:「吾亦何生」?
政和七年九月十三日师因疾病告众曰:「俟钟声而去矣」。
寿六十一,腊四十三,以靖康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塔城金塘乡。
弟子道源等三十人,道滋今住乾明,浃之母兄也。
去年冬避金贼至高邮,识滋,滋来乞铭,以予尝名琅琊愿也,不得辞,为之铭曰:
草木及墙壁,炽然说无时。
是谓所说者,其能说者谁?
稽首能说者,夫人大导师。
无谓我凡夫,一念我见之。
地固山夫公,旷勉有因缘。
今日所得法,十方佛现前。
夫语演亦语,夫默总湛然。
惟圆乃称珠,惟珠乃同圆。
《华严》一法界,《圆觉》三净观
《金刚》空不空,与我互圭伴。
我法实如是,世人莫我诳。
我与钟声同,非常亦非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