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明导”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释智顗 其二十五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六
弟子总持和南:献岁春明,仰惟道体胜豫。
禅悦法喜,众咸集业,功归有在,悉由明导
敬忆江都,暂欲西上,先到衡岳,用赛师恩,次往渚宫,以报生处。
虔承此旨,卫送大江
阳子临流,具申来请。
即蒙开许,还至观涛。
年来岁往,寒暑屡更,恭闻功德圆满,远难赞述。
弟子多幸,生在佛家,过庭所闻,匪直诗礼,转轮斯奉,实惟旦暮。
今者陪扈銮轮,软发自京,言停洛阳,又止历下。
此示望之礼,本自《虞书》,巡会之声,盛于姬典。
至尊宪章先古,允叶人神,相风指南,奉朝东岱。
今月十一日吉辰,宗事云毕。
于时天地载廓,日月增华。
休气神光,烛近被远,灵芝竞吐,山谷连木,并秀宫坛。
瘖聋矎躄之徒,无医而自愈;
扶老携幼之侣,不谋而同到。
臣子殚见,事非虚饰;
一物得所,万里斯应。
师资至重,敢不稍闻?
弟子恋蕃,即辞行所,夹钟将末,必届扬州
今遣奉迎,便愿沿下。
馀春未尽,必希拜觐。
其间珍德,续复祗承。
谨和南。
正月二十日(同上,王还蕃遣迎书。)
受菩萨戒疏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七
使持节上柱国太尉公、扬州总管诸军事扬州刺史晋王弟子杨广稽首:奉请十方三世诸佛,本师释迦如来,当降此土,补处弥勒,一切尊经,无量法宝,初心以上,金刚以降,诸尊大权,摩诃萨埵,辟支缘觉,独脱明悟。
二十七贤圣,他心道眼,乃至三有最顶,十八梵王,六欲天子,帝释天王,四天大王,天仙龙神,飞腾隐显,任持世界,作大利益,守塔卫法,防身护命护净戒。
无量善神,咸愿一念之顷,承佛神力,俱会道场,证明弟子誓愿,摄受弟子功德。
窃以识暗萌兴,即如来性,无明俯坠,本有未彰。
理数斯归,物极则反,欲显当果,必积于因。
是调御世雄,备历生死,草木为筹,不可胜计。
恒沙集起,固难思议,深染尘劳,方能厌离。
法王启运,本化菩萨,譬如日出,先照高山。
随逗根宜,权为方便,如彼众流,咸宗大海。
弟子基承积善,生在皇家,庭训早趋,胎教夙渐,福理攸钟,妙机须悟。
耻崎岖于小径,希优游于大乘;
笑止息于化城,誓舟航于彼岸。
但开士万行,戒善为先,菩萨十受,专持最上。
谕造宫室,必因基趾;
徒架虚空,终不成立。
弗揆庸𢟼,抑又闻之。
孔老释门,咸资镕铸,不有轨仪,孰将安仰。
诚复释迦能仁,本为和尚
文殊师利,冥作闇
而必藉人师,显传圣授,自近之远,感而遂通。
萨陀波仑,罄髓于无竭;
善财童子,忘身于法界。
经有明文,敢为臆说?
深信佛语,聿遵明导
天台智顗禅师,佛法龙象,童真出家,戒珠因净。
年将耳顺,定水渊澄,因静发慧,安无碍辨?
先物后己,谦挹盛风,名称普闻,众所知识。
弟子所以虔诚遥注,命楫远延,每畏缘差,值诸留难,亦既至止,心路豁然,及披云雾,即锁烦恼。
谨以今开皇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总管金城,设千僧蔬饭,敬屈禅师,授菩萨戒。
戒名为孝,亦名制止
方便智度,归亲奉极。
以此胜福,奉资至尊皇后,作大庄严,同如来慈,普诸佛爱,等视四生,犹如一子。
弟子即日种罗睺业,生生世世还生佛家,如日月灯明之八王子,如大通智胜十六沙弥
眷属因缘,法成等侣,俱出有流,到无为地。
平均六度,恬和四等,众生无尽,度脱不穷。
结僧那于始心,终大悲以赴难,博远如法界,究竟若虚空,具足成就,皆满愿海。
杨广和南(《国清百录》二,《广弘明集》二十七上,《缁门警训》九)
遣使入天台智顗建功德愿文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七
菩萨戒弟子总持和南:十方三世诸佛,一切尊法,三乘圣众,上界天仙龙神,他心道眼,护持应现,畟塞虚空,无量幽显。
窃闻诸佛菩萨,不舍本誓,为天人师,拔济含识。
令和尚阇梨,代作宗范,引接后来,与佛无异。
资敬之重,具在经律。
不有明导,岂济苦海?
匪报厚德,岂收福田?
遗行可追,谨依佛语菩萨戒。
先师天台智者,来逾剡岭,迁化石城。
初闻讯至,哀情摧衄。
敬惟胜行,逾满熙连。
佛许临终,自说所得。
今闻侍者所书,巨有异相。
称我位居五品弟子,事在法华十住,信心诚文具璎珞。
于是空声异响,遍满山房。
索披大衣,云观音来至。
验知入决定聚,面睹弥陀,静摄迁神,安坐身证,久移晦朔,容相俨然。
斯盖无量劫来,檀慧具足,深护佛法,发起群生。
非无显晦出没,其孰能于此欤?
有始有终者,其唯圣人乎!
设以辩才,千万亿偈,赞师福慧,终不能尽。
夏初遣信到山,期岁竟迎接。
僧腊既满,尚疑溪谷毒厉;
意取气交霜雪,杯渡镜水
及届剡下,便承卧疴,岂言信次,腾神净域。
遂不获重接音容,再咨法味。
维摩义疏,蕴而莫宣。
良由宿障根深,致违心契。
已诲于前,须补于后。
近于此州禅众旧居,虽仰为设会,并就天台指画之地,则造寺塔。
而于彼山头陀之处,未获熏修。
今夤览别书,属付佛法不思议事,感叹铭衿,无已之诚。
今遣往于佛陇峰顶,集众结斋,愿承三宝之力,速达西方。
智者证知,净土记莂,生生世世,长为大师弟子。
未得佛前,早相度脱,不弃缘感,弘到菩提。
并乞众力,为弟子忏悔。
自从无明住地以来,至于今日,恒沙惑障,烦恼迷昏,五盖十缠,轮回界内,八万四千,尘劳增长,愿凭积庆,及兹功德。
众罪霜露,慧日消除;
众善普会,法雨洋溢。
神通道力,照蔼皇家。
宝祚灵长,覃被亿兆。
开皇十八年正月二十九日(《释藏》起三,《国清百录》三)
祭告智顗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七
维隋仁寿元年岁次辛酉十二月十七日景寅,菩萨戒弟子皇太子总持和南,敬告天台山寺先师智者全身舍利灵龛之座:粤窃闻民生在三,事之如一;
皆资圣范,能遂贤功。
颜回不值宣尼,岂邻殆庶?
尹喜不逢老氏,安致长龄?
况乎乘般若之舟,望菩提之岸,弗有明导,岂至宝所?
复因信受,俱次法城。
所谓自利利他,人我兼利,师及弟子,智断具足。
抑又闻曰:疏傅告老,太子赠以黄金;
桓师退辞,家庭陈于丧服。
斯并有为方内,少用报恩。
岂臻无际空表,尽酬师力?
弟子宿植德本,早承道教,身戒心慧,蒙莹明珠,旱穗寒茭,尽沾甘露。
虽复时流岁永,生灭不追;
行住坐卧,伏膺如在。
爰以景昧,谬齿元良
守器非才,升离多惧。
复承明诏,曩经作伯,暂辍监抚,还省宸方。
瞻望天台,有如地踊。
僧使续来,龛瑞重叠,多宝妙塔,如意分身。
玉豪金光,分宵破暗;
应念弹指,自室空声。
有一于此,已称显瑞;
四者难并,岂非希有?
昙光坐灭之后,道猷身证已来,兴公飞锡,所不能称,灵运山居,未有斯事。
盛矣哉!
是我大师证道之基趾也。
至矣哉!
是我良田之报岁也。
《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
经称知恩报恩,诸佛皆尔。
近年虽遵诫约,修构祗桓,多惭布,止因山宇。
庶同心净域,胜土庄严;
幸僧众无亏,熏练不辍;
冥力深扶,人功多愧。
今遣员外散骑侍郎通事舍人张乾威,送僧使灌顶等还山,于寺设会,稽首接足。
十方三世,一切三宝,无量幽显,现前大众。
以此功德,仰资先师智者,早证正觉。
具如临终证现,已生安养,顷来留瑞,久现弥陁。
踵武观音,连衡大势,回眸东视,不舍娑婆,转睇南阎,弥怜震旦。
沧溟巨海,尚不让于涓流;
嵩、华峻极,安苟排于微躬?
敢陈薄供,愿垂摄受。
当使无边法身,尽承甘露,无量化影,咸进醍醐,涅槃餐之不可穷,般若味之而不竭。
尽我念力,遵我师道,销我烦恼,满我誓愿。
现在未来,长惠拔提;
家国眷属,俱入大乘。
密往潜来,恒垂影响,尘劳障累,销除隐塞。
究竟等虚空,圆满如法界。
则大师胜力,诸佛荷担。
弟子衔慈,出如来藏,无离文字,以求解脱。
文字之性,即解脱也。
不著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
达诸法相无挂碍,稽首如空无所依(同上)
谢遣供奉上医尚药视疾表 初唐 · 僧玄奘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六
沙门言。元拙自营卫。
冷疹增动。几至绵笃。
殆辞昭运。天恩矜悯。
降以良医针药才加。即蒙瘳愈。
驻颓龄于欲尽。反营魄于将消。
重睹昌时。复遵明导
岂止膏肓永绝。腠理恒调而已。
顾循庸菲。履殊泽。
施厚命轻。罔知输报。
唯凭慧力。庶酬冥祉。
犹自虚惙。未堪诣阙陈谢。
无任竦戴之至。谨遣弟子大乘光先奉表以闻。
美人赋 唐 · 吕向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一
帝初驰六飞之不测。
奄四海而作君。
曜明威。
嶷崇勋。
固尽善而尽美。
又焉得而称云。
时屯既康。
圣躬之豫。
乐以和操。
色以怡虑。
岂曰帝则。
实惟君举。
庸克推腹心。
增耳目。
燕赵郑卫楚越巴汉之邦。
士农工商皂隶舆台之族。
不鄙褊陋。
不隔贱卑。
工技者密闻。
淑邈者遽知。
上心由是震荡。
中使载以交驰。
周若云布。
迅如飙发。
以日系时。
以时系月。
德隽相次。
为乐不歇。
阗紫微。
环帝座。
蕖华灼烁。
柳容婀娜。
轻罗随风。
长縠舒雾。
肌肤红润。
柔姿靡质。
妖艳夭逸。
绝众挺出。
嬛然容冶。
霍若明媚。
曼睩腾光以横波。
修蛾濯色以总翠。
齿编贝。
鬓含云。
颜绰约以冰雪
气芬郁而兰薰。
腰佩激而成响。
首饰曜而腾文。
或纤丽婉以似羸。
或秾盛态而多肌。
有沈静见节。
有语笑呈姿。
思若老成。
体类婴儿。
真天子所御者。
非庶人当有之。
洎怀春暮。
睇情晷。
列筵于林。
方舟于水。
自任纵诞。
相与攀倚。
鸟閒关而共娇。
花散乱而增美。
吹碧叶。
吐红蕊。
左右相视。
游嬉未已。
见颓景之迫濛泛。
携密亲。
召近臣。
陈金罍与瑶席。
朗月垂光而射人
列星夺采。
长河灭津。
然后丝竹发越。
金石铿鈜。
守则异器。
动则和鸣。
妙舞谓何尚以轻。
善歌取何矜以清。
齐列捷猎。
按次屏营。
閒直往以曳绪。
欻转入而旋萦。
低视候节。
纡体遗声。
遏行云
结遗风。
众工相错。
迭美不同。
夕以阑。
乐亦阕。
醉以荡情。
乐以忘节。
帝曰。
今日为娱。
前代固无。
当以共悦。
可得而说。
众皆蹁跹。
离席迁延。
咸齐首。
互举酒。
歌千春。
称万寿。
因进曰。
妾家贱族。
陋目褊心。
陛下衣绮縠与罗纨。
饰珠翠与碧金。
燕私陈乎笙鼓。
和乐象乎瑟琴。
何恩渥以增极。
而悦愉之备深。
顾薄躯之无谷。
空负惠以难任。
有美一人。
激愤含颦。
凛若秋霜。
肃然寒筠。
乃徐进而前止。
遂抗词而外陈。
曰众妾面谀。
不可侍君之侧。
指摘背意。
委曲顺色。
故毁妍而成鄙。
自崇谬而破直。
妾异尔情。
敢对以臆。
若彼之来。
违所亲。
离厥夫。
别兄弟。
弃舅姑。
戚族愧羞。
邻里嗟吁。
气哽咽以填塞。
涕流离以沾濡。
心绝瑶台之表。
目断层城之隅。
人知君命乃天不可雠。
尚惧盗有移国。
水或覆舟。
伊自古之亡主。
莫不耽此嫚游。
借为元龟。
鉴在宗周。
众以为喜。
妾以为忧。
于时天颜回移。
圣心感通。
竟夜罢寝。
明导衷。
俾革进伎乐者为荐士之官。
徵艳色者为聘贤之使。
阙下骏奔。
王庭麇至。
野无遗材。
山无逸人。
贲然偕道。
与物恒春。
若此之淑美。
岂同夫玉颜绛唇。
巧笑工颦。
惑有国之君臣者哉。
方生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三、《洺水集》卷一二
天之赋予于人于物者常剂量之,不使之偏。
瞽者审于音,聩者明于色,非其专也,亏其一则优其一,受命之初则已然矣。
方生展局布子,推人之命,孰为贤,孰为不肖,孰为贵,孰为贱,孰为贫,孰为富,孰为寿,孰为夭,舌端滚滚如翻浪,迨十数载后无一不酬。
予闻而异之,属予甥婿汪德明导之使来,比至而视之,则瞽者也。
呜呼,天之坱圠无私,号曰大钧,固若是邪?
然亦有不可晓者。
予野人也,性之所根,分之所定,唯在山之南水之北耳,此予所谓天赋者。
今乃出没尘土五六十年而不得返,何天之说至是而不行邪?
其为我计其期,使予得以如其期而遂其志。
他日万松之下,当为生作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