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上表立国史条例 南齐 · 檀超
 出处:全齐文卷十四
开元纪号,不取宋年。
封爵各详本传,无假年表。
立十志:《律历》、《礼乐》、《天文》、《五行》、《郊祀》、《刑法》、《艺文》依班固,《朝会》、《舆服》依蔡邕司马彪,《州郡》依徐爰,《百官》依范晔,合《州郡》。
班固五星载《天文》,日蚀载《五行》,改日蚀入《天文志》,以建元为始。
帝女体自皇宗,立传以备甥舅之重。
又立《处士》、《列女传(《南齐书·檀超传》,建元二年,初置史官,以与骠骑记室江淹史职,上表立条例。)》。
立学诏建元四年正月 南齐 · 萧道成
 出处:全齐文卷一
立国学,置学生百五十人。
其有位乐入者五十人。
生年十五以上,二十以还,取王公已下至三将、著作郎廷尉正、太子舍人、领护诸府司马咨议经除敕者、诸州别驾治中等、见居官及罢散者子孙,悉取家去都二千里为限(《南齐书·礼志》上。)
按:《南齐书·高帝纪》下有建元四年正月立学诏,编入《江淹集》中。
王珍国手敕 南齐 · 萧道成
 出处:全齐文卷二
卿爱人治国,甚副吾意也(《梁书·王珍国传》。迁南谯太守,治有能名,齐高帝手敕。)
按:《南齐书·高帝纪》上有升明元年闰月出屯新亭教,编入《江淹集》中。
杂三言五首 其一 构象台 南梁 · 江淹
予上国不才。黜为中山长史。待罪三载。究识烟霞之状。既对道书。官又无职。笔墨之势。聊为后文。(○按江淹自序。中山当作山中。)
曰上妙兮道之精。道之精兮俗为名。
名可宗兮圣风立。立圣风兮兹教生。
写经记兮记图刹。画影象兮在丹青。
起净法兮出西海。流梵音兮至索溟。
紫宙兮洽万品。冠璇寓兮济群生。
余汩阻兮至南国。迹已徂兮心未扃。
立孤台兮山岫。架半室兮江汀
青杉于涧构。积红石于林棂。
云八重兮七色。山十影兮九形
金灯兮江篱。环轩兮匝池。
相思兮豫章。戴雪兮抱霜。
异木同秀。钟杂草而一香。
苔藓生兮绕石户莲花舒兮绣池梁。
伊日月之寂寂。无人音与马迹。
耽禅情于云径。守息心于端石。
永结意于鹫山。长憔悴而不惜(○本集十。梁刻本四。)
齐藉田乐歌二首 其一 迎送神升歌 南梁 · 江淹
四言诗 押尤韵
南《齐书》乐志曰:藉田歌。汉章帝元和元年班固奏用周颂载芟祠先农。晋傅玄作祀先农先蚕夕牲歌诗一篇。迎送神一篇。飨社稷、先农、先圣、先蚕歌诗三篇。辞皆叙田农事。胡道安作先农飨神诗一篇。乐府相传卓歌三章。永明四年藉田。诏江淹造歌。不依胡、傅。制祀先农迎送神升歌及飨神歌二章。
羽銮从动,金驾时游。
教腾义镜,乐缀前修。
率先丹耦,躬遵绿畴。
灵之圣之,岁殷泽柔(○南《齐书》乐志。《乐府诗集》三。《诗纪》六十三。)
齐凤皇衔书伎辞 南梁 · 江淹
 押微韵
《齐书》乐志曰:凤皇衔书伎歌辞。盖鱼龙之流也。元会日。侍中于殿前跪取其书。宋世有此辞。齐初诏中书郎江淹改。
皇齐启运从瑶玑
凤衔书集紫微。
和乐既洽神所依。
超商卷夏耀英辉。
永世寿昌声华飞(○南《齐书》乐志。《乐府诗集》五十六。《诗纪》六十三。)
南郊明堂异日议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七
郊旅上天,堂祀五帝,非为一日再黩之谓,无俟厘革(《南齐书·礼志》上,永明二年骁骑将军江淹议。)
奏记南徐州新安王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八
伏惟明公殿下,列誉椒壁,蜚声冲汉,爰求儒雅,傍招异人,削赤野之玉,剪燕山之金。
至如淹者,东国之徒步耳,方敛影逃形,匡坐编蓬之下,遂遭烟露馀彩,日月末光,惟恩知泰,变色薰心
闻齐右既抚,无待巴人之唱,柏台已构,宁俟不才之木。
淹幼乏乡曲之誉,长匮芹藻之德,岂宜炫璞郑氏,献凤楚门哉?
愿避职吏,缓其召书(《本集》。)
主簿日笺诣右军建平王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八
淹乃庸人,素非奇士,既惭邹鲁儒生之德,又谢燕赵侠客之节,徒以结发卫次,暂闻仁义,常欲永辞冠剑,弋钓亩壑,而身轻恩重,猥奉末光,枉白璧之惠,降黑貂之私,恩兹感激,未能自反,负金羁于淮吴,从后车于河楚,竟不能曜丹雘,腾英声,绝白云,负苍梧,至可知矣。
不谓咸池再晖,瑶光重照,开高天之慈,布厚地之施,承命以惊,巡走且失。
闻古人为报,常有意焉,至乃一说之效,齐王动色,一剑之感,赵王解衣,孤心回概,有殒自天(《本集》)
自序传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九
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
幼传家业,六岁能属诗,十三而孤,邈过庭之训,长遂博览群书,不事章句之学,颇留精于文章,所诵咏者,盖二十万言,而爱奇尚异,深沈有远识,常慕司马长卿梁伯鸾之徒,然未能悉行也。
所与神游者,唯陈留袁叔明而已。
弱冠以五经授宋始安王刘子真,略传大义。
南徐州新安王从事奉朝请
始安之薨也,建平王刘景素闻风而悦,待以布衣之礼。
然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遂诬以受金者,将及抵罪,乃上书见意而免焉。
寻举南徐州桂阳王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左常侍右军建平王主簿,宾待累年,雅以文章见遇。
而宋末多阻,示室有忧生之难,王初欲羽檄征天下兵,以求一旦之幸;
尝从容晓谏,言人事之成败,每曰:「殿下不求宗庙之安,如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栖露宿于姑苏之台矣」。
终不以纳,而更疑焉。
及王移镇朱方也,又为镇军参军事,领东海郡
于是王与不逞之徒,日夜拘议,知祸机之将发,又赋诗十五首,略明性命之理,因以为讽。
王遂不悟,乃凭怒而黜之,为建吴兴,地在东南峤外,闽越这旧境也,爰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皆平生所至爱,不觉行路之远矣。
山中无事,专与道书为偶,乃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
在邑三载,朱方竟败焉。
复还京师,值世道已昏,守志闲居,不交当轴之上。
俄皇帝始有大功于四海,闻而访召之,为尚书驾部郎、骠骑竟陵参军事
沈攸之起兵西楚也,人怀危惧,高帝尝顾而问之,曰:「天下纷纷若是,君谓如何」?
对曰:「昔项强而刘弱,袁众而曹寡,羽号令诸侯,竟受一剑之辱,绍跨蹑四州,终为奔北之虏,此所谓在德不在鼎,公何疑焉」。
曰:「闻此言者多矣,其试为我言之」。
曰:「公雄武有奇略,一胜也。
宽容而仁恕,二胜也。
贤能毕力,三胜也。
民望所归,四胜也。
奉天子而伐逆叛,五胜也。
攸之志锐而器小,一败也。
有威而无恩,二败也。
士卒解体,三败也。
搢绅不怀,四败也。
悬兵数千里,而无同恶相济,五败也。
故豺狼十万,而终为我获焉」。
帝笑曰:「君谈过矣」。
是时军书表记,皆为草具,逮东霸城府,犹掌笔翰,相府始置,仍为记室参军事,及让齐王九锡备物,凡诸文表,皆为之。
受禅之后,又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参军、镇东武,参掌诏册,并典国史,既非雅好,辞不获命。
寻迁正员散骑侍郎中书侍郎
尝云:「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
故自少及长,未尝著书,惟集十卷,谓如此足矣。
重以学不为人,交不苟合,又深信天竺缘果之文,偏好老氏清净之术,仕所望不过诸卿二千石,有耕织伏腊之资,则隐矣,常愿幽居筑宇,绝弃人事,苑以丹林,池以绿水,左倚郊甸,右带瀛泽,青春爰谢,则接武平皋,素秋澄景,则独酌虚室,侍姬三四,赵女数人;
不则逍遥经纪,弹琴咏诗,朝露几闲,忽忘老之将至云尔。
之所学,尽此而已矣(《本集》,又略见《艺文类聚》五十五。)
诗品中 其十二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处士郭泰机晋常侍顾恺之、宋谢世基、宋参军顾迈、宋参军戴凯诗,泰机寒女之制,孤怨宜恨。
长康能以二韵答四首之美。
世基横海,顾迈鸿飞。
戴凯人实贫赢,而才章富健。
观此五子,文虽不多,气调警拔,吾许其进,则鲍照江淹,未足逮止。
越居中品,佥曰宜哉。
徵士陶潜诗,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文体省静,殆无长语。
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诗品中 其十八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齐光禄江淹诗,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脁。
初,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
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
尔后为诗。
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诗品中 其十九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梁卫将军范云梁中书郎丘迟诗,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迥雪。
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
故当浅于江淹,而秀于任昉
诗品中 其二十一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梁左光禄沈约诗,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
详其文体,察其馀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
所以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
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
于时谢脁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
虽文不至其工丽,亦一时之选也。
见重闾里,诵咏成音。
所著既多,今剪除淫杂,收其精要,允为中品之第矣。
故当词密于范,意浅于江也。
宋凤凰衔书伎辞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四部
隋书乐志曰:凤凰衔书伎。自宋、齐以来有之。三朝用之。南《齐书》乐志曰:盖鱼龙之流也。元会日。侍中于殿前跪取其书。以授舍人舍人受书。升殿跪奏。宋世有辞。齐初诏江淹改造。至梁武帝普通中。下诏罢之。
大宋兴隆膺灵符。
凤鸟感和衔素书。
嘉乐之美通玄虚。
惟新济济迈唐虞。
巍巍荡荡道有馀(○《乐府诗集》五十六。《诗纪》五十五。)
司空章昭达墓志铭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十一
周原膴膴,佳气葱葱,王业攸兴,帝图斯盛。
在昔光武佐命,邻县者邓侯高祖元臣,同郡者萧相
台辅之量,便著绮纨,瑚琏之姿,无待雕琢,起家为东宫直前,所奉之君,则梁简文皇帝
既而黑山巨盗,凭陵上国,白水强胡,虔刘中夏,公倾其产业,募是骁雄,思报皇储,累歼鲸寇,属幽风有象,代邸方隆,搜荆楚之英才,资班输之妙略,百楼忽起,登云霄而俯临,万弩俱张,随雷霆而并震,扬兵于九天之上,决胜于千里之中,殪彼群凶,皆无旋踵。
陈宝应志怀反叛,客引周迪,资其食力,更事窥窬。
公奉诏崇朝,饮冰将力,前茅后劲,步骤奔驰,仍向瓯闽,殄其巢窟。
若夫呜,虫也之洞,深谷隐于苍天,飞猿之岭,乔树参于云日,宜越艇而登峤,蒙燕犀而涉江,威武纷纭,震山风海。
于是咸俘伪师,悉据高墉,爰泊沧溟,莫不惩乂。
既而齐人无信,将谋蕃,斗舰戈船,窥江淹汉,公才闻羽檄,遽禀师期,驰袭荆郧,应时烧荡,方欲宣威泷汗,大讨梁华,属上将之韬光,逢中台之掩曜,大建三年,薨于军幕
尔乃青乌拍墓,白鹤标坟,林有逃车,树同华盖,前旌熊轼,后乘龙輀,介士发三河之民,哀铙同驷马之曲,长安传坐,恩礼盛于西京襄阳堕泪,悲恸喧于南岘(《艺文类聚》四十七)
采菱曲二首(《诗纪》云。以下三题艺文并作江淹。今从乐府。○逯按。渌水曲、秋风曲。宋本《类聚》作江洪。明刻作江淹。又采菱曲。、明本俱作江洪。《诗纪》误。) 其一 南梁 · 江洪
 押灰韵
风生绿叶聚,波动紫茎开。
含花复含实,正待佳人来(○玉台新咏十。《类聚》八十二作采菱诗。《乐府诗集》五十一。《诗纪》九十一。)
采菱曲二首(《诗纪》云。以下三题艺文并作江淹。今从乐府。○逯按。渌水曲、秋风曲。宋本《类聚》作江洪。明刻作江淹。又采菱曲。、明本俱作江洪。《诗纪》误。) 其二 南梁 · 江洪
 押遇韵
白日有清风,轻云杂高树。
忽然当此时,采菱复相遇(同上)
伏波将军、骠骑府咨议参军陈诩墓志 隋 · 周彪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八
君讳诩,字孟和颍川许昌人也。
浚基浚序,有虞之苗□。
若夫姚墟诞圣,妫汭降神,四门穆穆,八表光禅。
商均不嗣,周婿胡公,封建于陈,因□命氏。
鸿胪元方,荣书魏册,徵士季方,高著先贤。
自下蝉联,并鞶绣言史。
僧亮,神情淡远,素风高奇,齐辅国府行佐。
父易攴,风仪峻整,雅有纲格,历至前梁仪同
君幼而聪敏,长而好学,博览百家,渔獦九部,悬梁刺股,手不释书,天才俊拔,思若有神。
文章□□,动成部帙。
景纯五色之笔,江淹用之丽藻;
王充五行俱下,都市称为□□。
有集廿卷,为世所重。
起家为岳阳王雍州西曹,转府记室
梁国蕃周,将佐送款。
武成元年,授帅都督
卫州东征,王师失律,军溃陷陈,同旅督将七十二人,并囚俘槛。
属陈相王昙顼初秉朝政,虐示国威,纵情好煞,于望国门并害诸士。
君于刑所,附启自陈,蒙答贳死,漏刃获生。
俄而释禁,策名预宦,授招远将军,加伏波将军,俄迁骠骑府咨议
□国云亡,总管秦王
招贤慕士,迎还并州
客礼厚遇,辞老还乡。
第二息孝骞,昆季男女,久违膝下,忽奉慈颜,悲喜不胜,如从天落,相率尽养,日膳常珍,则仪狄九酝,何曾百品?
恣□释心,意恬如也。
毕卓之酣歌,慕阮孚之任放。
达无遣有,识假归真。
所制终制,非秦始之高坟,是王孙之祼葬。
乃遗命送终,唯令俭薄,不许立铭。
开皇廿年九月廿四日,卒于檀溪里,时年七十六。
五男五女。
男则孝悌著闻,居丧过礼;
女则柔和显称,婉娩听从。
以其□□十二月丙辰朔十八日癸酉归葬高阳乡之旧山。
式镌序志,用传不朽(《古刻丛钞》)
南阳公集序677年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龙门山
昔者龙蹲东鲁。
陈礼乐而救苍生。
虎据西秦
焚诗书以愚黔首。
通其变。
参天二地谓之神。
合其机。
一阴一阳谓之圣。
是以楚汉方斗。
负长剑于此时。
袁曹已平。
应刘弄柔翰于当代。
圣人方士之行。
亦各异时而并宜。
讴歌玉帛之书。
何必同条而共贯。
文质再而复。
殷周之损益足徵。
骊翰三而改。
虞夏之兴亡可及。
美哉焕乎。
斯文之功大矣。
获麟绝笔。
一千三四百年。
游夏之门。
时有荀卿
之后。
直至贾谊相如
两班叙事。
邱明之风骨。
二陆裁诗。
公干之奇伟。
邺中新体。
共许音韵天成。
江左诸人。
咸好瑰姿艳发。
精博爽丽。
颜延之急病于之间。
疏散风流。
谢宣城缓步于向刘之上。
北方重浊。
卢黄门往往高飞。
南国轻清
庾中丞时时不坠。
嗟乎。
古今之士。
递相毁誉。
至有操我戈矛。
启其墨守。
三都既丽。
徵夏熟于上林。
九辩已高。
责春歌于下里
蹖駮之论。
纷然遂多。
近日刘协文心。
钟嵘诗评。
异议蜂起。
高谈不息。
人惭西氏
空论拾翠之容。
质谢南金。
徒辩荆蓬之妙。
拔十得五。
虽曰肩随。
闻一知二。
犹为臆说。
佥曰未可。
人称屡中
化鲁成鱼。
曷云其远。
非夫妙谐钟律。
体会风骚。
笔有馀妍。
思无停趣。
作龟作镜。
听歌曲而知亡。
为龙为光。
观礼容而识大。
齐鲁一变之道。
唐虞百代之文。
悬日月于胸怀。
挫风云于毫翰。
含今古之制。
扣宫徵之声。
细则出入无间。
粗则弥纶区宇。
逶迤绰约。
如玉女之千娇。
突兀峥嵘。
似灵龟之孤朴。
乘槎上汉
谁问坳堂之浅深。
戟入秦。
宁议长安之远近。
是非未定。
曹子建皓首为期。
离合俱伤。
平叔终身流恨。
超然若此。
适可操刀。
自兹已降。
徒劳举斧。
八病爰起。
沈隐侯永作拘囚。
四声未分。
梁武帝长为聋俗。
后生莫晓。
更恨文律烦苛。
知音者稀。
常恐词林交丧。
雅颂不作。
则后死者焉得而闻乎。
贞观年中。
太宗外厌兵革。
垂衣裳于万国。
舞干戚于两阶。
留思政涂。
内兴文事。
虞李岑许之俦以文章进。
王魏来褚之辈以材术显。
咸能起自布衣。
蔚为卿相。
雍容侍从
朝夕献纳。
我之得人。
于斯为盛。
虞博通万句。
对问不休。
李长于五言。
下笔无滞。
岑君论诘亹亹
听者忘疲。
许生章奏翩翩。
谈之未易。
王侍中政事精密。
明达旧章。
太师直气鲠辞。
兼包古义。
(阙十二字)河南风标特峻。
早锵声于册府
变风变雅。
立体不拘于一涂。
既博既精。
为学遍游于百氏。
自豸冠指佞。
鸡树登贤。
内掌机密
修国史
晨趋有暇。
持䌽笔于瑶轩。
夕拜多閒。
弄雕章于琴席。
含毫顾盼。
汉家之城阙风烟。
逸韵纵横。
秦地之林泉鱼鸟。
黄山羽猎。
几奏琼篇。
汾水楼船。
参闻宝思。
南津
去逐苍梧之云。
西路悲昂。
来挽葱岩之雪。
江湖廊庙。
造次不忒其仪。
沙塞朝廷。
颠沛必归于汉。
是使名流俱至。
兔翰阗门。
爱客相寻。
鸡谈满席。
嘤嘤好鸟。
花欲白兮将菲。
潎潎游鱼。
莲欲红兮可望。
绿樽恒湛。
斋阁临霞。
绮札逾新。
园亭坐月。
凡所著述。
千有馀篇。
今之刊写。
成三十卷。
早游西镐。
周史之阙文。
卧东山
忆汉庭之遗事。
平津侯之宾馆。
马厩萧条。
李司隶之仙舟。
龙门荒毁。
交交黄鸟。
集于栩兮集于
营营苍蝇
止于藩兮止于棘。
九原可作
有隧兮兔有埏。
三湘不追。
川无梁兮鸟无径。
辍斤之恸。
何独庄周
闻笛而悲。
宁惟向秀
徒勤观海。
未知渤潏之倪。
永好谈天。
莫究氤氲之数。
遂抽短翰。
为之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