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胡藩”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水旱责三公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
汉以水旱责三公,后世论者两出:一以为三公燮理阴阳之官也,责是;
一以为水旱系于君,不当责三公
予谓二者皆有偏也。
三公,则君怠;
责君,则相怠。
夫君者,天下之治无不统主,其大者,天地阴阳也。
在尧则曰「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在舜则曰「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人君,统治天地阴阳者也。
三公,佐人君以燮理天地阴阳者也。
天地阴阳之道与政通,政道序则阴阳之道序,政道忒则阴阳之道忒。
天地阴阳序而风雨时,天地阴阳忒而风雨不时。
若然,三公与君同体也。
政道得,风雨时,君、三公同享其利;
政道失,风雨差,君、三公同当其责。
以水旱责三公,不专于三公也。
天谴于君,君惟当惕惧脩德,改行厉善,以答天谴。
君责三公,则有罢免。
若时水旱,君则罪己,三公则免,皆不能逃其责也。
彼责专三公三公佐君以燮理天地阴阳者也,佐者且得罪,君可坐视灾谴,晏然安乐,曰彼三公之责也,吾何与焉?
是引君于荒且怠矣。
彼责专于君,三公佐君燮理天地阴阳者也,君则惕惧不敢安宁,三公乃申申庙堂,饱食宴坐,曰彼君之责也,我何与焉?
是接臣于骄且慢矣。
荒与怠,政疵疠也;
骄与慢,国殃灾也;
若时水旱,君则罪己,三公则免。
予之说长(《徂徕石先生全集》卷一一。)
「也」字原无,据石本、张本、库本补。
启疑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二、《公是集》卷四七、《江右文钞》卷一
昔者,齐伐鲁,孔子忧之,谓门弟子曰:「鲁,父母之国也。
今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
于是子贡往见田常而说之曰:「臣闻忧在内者攻彊,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而鲁弱不可攻也,则不如攻吴」。
于是子贡南说吴使伐齐,东说越使伐吴,北说晋使承吴之敝。
子贡一出,号为安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呜呼,不亦甚哉!
此亦周末战争贪利之人耳,而谓子贡为之乎?
且夫却齐以存鲁,于鲁则幸矣,于彼四国则败矣。
不惟如是,又使其身蒙恶于田常,如与之篡焉。
不惟如是,又使圣人被不知人之讥,如与之谋焉。
虽然,齐伐鲁之事不能无也,子贡田常不能无也。
虽然,子贡之言则谓何哉?
子贡必将谓田常曰:「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害君也。
君上不见信于君,下又见壅于大臣。
外为高、鲍将兵伐鲁,君伐而胜,则高、鲍之谋也,伐而不胜,则高、鲍将正君之罪。
上者不见信于君,下又壅于大臣,外与诸侯与国为仇,君之位若朝露,可翘足而亡矣。
,千乘之国也,未可量也。
君不如按兵勿伐,以销高、鲍之谋。
外自树党,下以妪拊百姓,使不践战死之患,全而归之。
夫百姓全而归,戴君如父母。
鲁喜于不伐,亲君如师友。
销高、鲍之谋,则未有以间君也。
君乃释此三利,而必践万危之涂,开大臣之意,身与之为市,不亦惑乎」?
如此,庶乎子贡之意矣,犹恐非也。
今乃饰纵横之诈,挟反覆之辩,亲指之圣贤之间,学者信而不论,论者昏而不谕,毋乃已谬哉!
虽然,是传闻者也,疑似者也。
古之为书,之二者多有之。
其始也出乎信,而今也成乎伪。
吾请言之。
传曰:「彭祖最寿,八百馀岁」。
敢问彭祖非人也耶?
则岂独八百岁而已哉?
是人也,何以独得乎此?
固难通也。
虽然,为有是端,仲尼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吾以此推之,所谓老彭者,古述作士也。
上采五帝,下及五伯,上下八百岁之间,譬若《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太史公述历黄帝以来三千馀岁也,非仲尼与鲁隐并生,太史黄帝俱壮,其书则然也。
此传闻不考实者也。
彭祖无传闻者乎?
曰有。
传曰:「徐偃王有筋而无骨」。
徐偃王徐国之君也。
主祭祀,奉朝聘,交邻国,接百官,古者人君无所不亲,则偃王何以能自力哉?
古者有天疾者不入宗庙,有人疾者不入宗庙,则偃王何以能入即位哉?
语曰:「偃王好为仁义而不修武备以亡其国」。
吾以此推之,文德柔,柔者筋象也,武备刚,刚者骨象也。
故贵文而废武,亦不可以存国,犹有筋而无骨,而不可以为人也。
此出于议论比兴者也,而不审则疑矣。
徐偃王无疑者乎?
曰有。
传曰:「鲁阳公与韩战,怒而挥戈,日退三舍」。
夫天至高也,日至远也,鲁阳以七尺之躯,丈二之戈,气不足以盈谷,力不足以破山,愤而指麾,日为之却,则岂独日哉,盖天亦随之。
此不可以诳婴儿终日,又况天下乎?
古者,兵法三十里一舍,吾以此推之,鲁阳者,战而败绩,一日之中而北三舍尔。
世人不知,则以谓日退三舍矣。
此传闻而讹者也。
鲁阳无疑者乎?
曰有。
传曰:「黄帝蚩尤战于版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貔、虎为前驱,雕、鹖、鹰、鹯为旗帜」。
黄帝之人民,犹今之人民,黄帝之郡国,犹今之郡国。
黄帝何以能独任异类与之成功哉?
黄帝之士卒如熊虎,言黄帝之旗帜载鹰隼,则可已。
岂独黄帝有是哉,《书》曰:「如虎如貔」。
《诗》曰:「织文鸟章」。
此亦闻而不察者也。
黄帝无闻而不察者乎?
曰有。
传曰:「文王四乳」。
所谓文王者,其仁义忠信,圣人之姿尔,恶得形状之异乎?
必形状异然后为圣人,则孟子又乌得云「与人同」乎?
《语》曰:「周有八士:迫达、迫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此八人者,同母而四乳。
吾以此推之,所谓四乳者,亦犹是四乳之谓也。
此固美之过实之言也。
文王无过实者乎?
曰有。
传曰:「伊尹生于空桑」。
夫人之不生于木,犹木之不生于人也。
伊尹独为绝类离伦,无所受其气,若蜉蝣醯鸡之出于物也?
《礼》曰:「空桑之琴瑟」。
斲琴瑟,莫宜于空桑之木。
地名。
吾以此推之,伊尹之生于空桑,犹文王之生于西戎也,何怪之有哉?
此固好奇而不经者也。
故曰言远而伪,道散而惑。
三皇之事,万不存一;
五帝之事,千不存一;
王伯之事,百不存一。
非笃学而心知其道者,岂足胜论哉?
昔者宰我问于孔子曰:「黄帝三百年,信乎」?
孔子曰:「黄帝在位百年,崩而民哀之百年,用其教又百年,此其所以三百年也」。
楚子问于观射父曰:「《书》曰:『乃命重黎,绝地天通』。
使无重黎,民其登天矣」。
观射父曰:「不然。
昔者高辛使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天地之道序,而人神不相杂,乃所谓绝也。
民不能登天也」。
呜呼,吾安得夫孔子观射父而听之哉?
观之弟字盥道序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四、《嵩山文集》卷一四
观之弟字盥道,予语之曰:全乎《观》而知《观》乎?
我以观物,物以观我,二者或与或求,而《观》之义成矣。
犹之《临》也,我以临人,人复来临我,或与或求,而《临》之义成矣。
卦各专一义,未有如《临》、《观》同一义而异用也。
汝欲全乎《观》之义,其唯「盥而不荐」乎!
我以盥观人,人不待吾荐而观之,则吾「以神道设教」,而不吾难;
「省方观民设教」,而不吾劳。
今字汝曰盥道,汝知《临》、《观》独以两卦成一义乎?
《临》之二阳自乎《复》之一阳,初成于下,天下之至安也。
体《易》之君子则危之,曰「至于八月有凶」。
可保天下,自《临》而《泰》也。
二阳一交而《观》始于上五。
变而《观》,终乎上二。
阳穷极而将否,天下之至危也。
体《易》之君子则安之,明吾《易》平危而倾。
《易》之道,独以神道设教,而教行于宗庙之中,曰「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天下不复否矣。
汝知我以盥观人,人不待吾荐而观之乎?
非不荐也,不待吾之荐而先有得于吾之盥也。
观吾之盥而得之者,不必待乎吾之荐而可以语几也。
知几则知神,而吾之神道可以设教矣。
盥而玉瓒大圭,荐而玉豆雕篹,二者一废,则宗庙之中教而不设矣。
王者亦将无以保宗庙,而宗庙不祀矣。
非特荐之不观,而盥亦莫吾观也。
有观而无教,则何贵乎观?
教之不设而有观,则何贵乎观?
或曰诚而不物,或曰内心之绝,外心皆庄老荒唐,不设教之弊也,汝其远而斥之。
《观》之为卦,是谓《巽》之一也。
二阳一于上而无所事,下求于四阴,不敢安其所观,惟君子为能无咎
是谓《坤》之四也,四阴盛于上,而有与乎二阳,人人各安其所观,其进而上者,为王国之宾。
《巽》过乎南极而首乎奎,远乎云汉,岁星不沴,镇星而俱顺。
《坤》穷于北极,而中乎危,云渐降将及于地,镇星不沴,于岁星而俱顺,固多危矣。
天地之道俱危如此,则天下之道安得而不危?
然上下顺而安天下之危者,君子不敢尸之而称先王。
其设教不自乎朝廷而本诸宗庙,则以天下之至危而成天下之至安者,其惟一日之盥乎!
汝之于德当如何!
策问 其二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一、《浪语集》卷二八
问:山河有定势,攻守有定规。
弈者置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兵乎!
是故因师归之众,举蜀汉之师,收三秦,从韩魏,食敖仓,杜成皋之险,塞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东乡以争天下者,汉之高祖也。
自淮入泗,舍舟下邳,举琅邪,入大岘,灭燕之后,息兵三年,或开钜野(王德仲。),或通石门沈林子。),或出淮肥檀道济。),或趋阳城胡藩。),或入武关沈田子。),通舟于河,推锋入渭者王镇恶。)宋之武帝也。
夏水之浩汗,汎河道之通流,走碻磝,覆滑台,虎牢、洛阳自然不固者,宋之文帝也。
然或以有功,或以取败。
又若桓温枋头之举,谢玄黎阳之役,心存河伯,其败何由?
田禄伯、桓将军之谋,吴王不用而败,二子遗术,或可举而行乎?
乃若吴、蜀之所以抗中原,西有关头、阳平、乐、汉,东有江陵夏口、濡须、京城之镇,魏人之备不过祁山襄阳合肥三城。
晋、宋以还,乃有彭城、泗口、钟离寿阳安陆
疆埸远近,固曰随时之宜,必若韩雍之袭南沙孙恩之走郁洲,沧海之滨,古未之方,何也?
都邑之设,所以控制方面,为民之极,六朝皆在建业,而孙吴或都武昌南唐或迁豫章,将有说也。
国家渡江,虽钱塘为行所,留钥之守,寔在建康,屯戍之兵,不及江外,出战入守之计,大率不同于古,将时异事变,已陈之迹而今不足为乎?
即使兵交淮南,守在江面,运道难碍,诸处交急,馈运之出,备禦计之,古所未暇,犹当谋之,而况方册所书者乎!
必欲进图中原,取还旧物,退守重□,馈输亡之。
虽曰庙堂自有成算,学士大夫要当知之,愿闻规摹,以观远业。
胡藩蔡宪使永嘉江心寺 其一 明 · 温纯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绀宇空悬面面低,观风聊此一攀跻。
閒横双眼扶桑尽,细话三生弱水迷。
独立潮头天上下,平临塔影月东西。
经行处处堪垂泪,敢道波澄静鼓鼙。
胡藩蔡宪使永嘉江心寺 其二 明 · 温纯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异地金焦江上齐,又如滟滪起招提。
水云乱锁青莲合,天地双瞻北斗迷。
尽日皈依留幻境,逢人耕敛问遗黎。
相看谁是东南柱,谩向中流握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