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同夫子和顾延卿见贻原韵 清末至民国 · 姚倚云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蕴素轩诗集卷六
公等赫赫声誉早,我独怡情诗境小。
适心何用世有名,眼中惟觉溪山好。
景风吹云作波澜,忽变奇峰常缥缈。
大圜运化无停机,静者舒怀观众妙。
境来顺逆保其真,理得何烦心悄悄。
澄澄巨鲸潜海底,忽乘风雷起麟爪。
大器抱才终有用,遇合寻常百年了。
上相周流穷五洲,辛勤不羡天边鸟。
时闲举目望高明,无际青空何杳杳。
莫因兴废感荣枯,宵露瀼瀼在原草。
来日艰难未可知,历劫不磨始为宝。
君之朋侪只顾吴,学行如斯心暗倒。
定论千秋自不诬,真伪风尘徒乱扰。
我亦何关儒术哉,祗愿与君善其老。
太湖 清 · 刘毓盘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寒雁不成字,远山将化烟。
大圜生脚底,摇梦入秋天。
云起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六
云起彷徨东或西,楼居高蹑碧城梯。
书家笔势观鹅项,道士玄风识马蹄。
天地间留生意在,虚空藏与大圜齐。
春枝次第回新绿,晓圃经行暂杖藜。
九日赋登高诗呈倦知同年恕其不及仍加奖借真异数也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十一
呼吸真疑帝座通,云将雀跃拊鸿濛。
七重网彻浮黎上,五色云飞太白东。
定愿不摇罡劫后,大圜难问混茫中。
三年杜口三重九,此日何期一笑同。
壬戌七月薄感时行三日而心志身力尽失几庄子之所谓吾丧我者然起坐故犹如常八月初二便皆闭腹涨欲死又恍悟卢升之自投颖水非无由也佛兰谢医以欧法治之残喘慬慬呻吟病榻又十馀日矣病中得樊山老人寄诗五首虽呻楚不忘在口时和一二韵积日成此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十二
澹极烟痕九点州,大圜广广梦悠悠。
思君共饮金波月,宿契应同白玉楼。
百药煎馀成瘣木,六师回笑饿金头。
邱君运尽才还尽,摘句寻章卒未休。
为喻子韶题纯庙御墨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海日楼诗卷九
奎画焕入户,大地金光明。
昭若八会云,垂芒在玉清。
又如萨多匣,自天降幔亭。
服教五百年,管蠡强窥竀。
倪画姑射思,米书湖海精。
渊鉴一陶铸,钜细皆全形。
恭维唐哉皇,乃武文逾莹。
机暇御毫翰,烟墨皆神灵。
理相炜祟效,一元开百能。
旋视刘梁王,董张绘林兴。
各得见闻知,昆虚四河承。
圣作规矩至,大圜匪阶升。
小臣悼生晚,邈不沾化成。
仰揆翰墨志,肃见羲黄情。
愿作变化鸟,赞佛以音声。
喻侯永宝此,流庆将云仍。
柯凤孙参议属题镜影图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押梗韵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五
大圜一圆镜,万有无非影。
惟影有久暂,厥故足深省。
漆园问罔两,黄庭名内景。
明镜本非台,机锋辨才逞。
儒家有一鉴,云影天光并。
自矜源头远,活水得修绠。
三教之所同,御动必以静。
治民喻镜烟,镜中人自领。
寄托为此图,为政想清整。
因思三不朽,功德祗俄顷。
梦幻泡露电,六者日驰骋。
有如倩盼人,对镜誇庄靓。
三春一以去,顾影伤悽哽。
生绡能驻颜,传神留耿耿。
文章如是观,立言托毫颖。
固知神灭论,知识早灰冷。
茫茫诸世界,借此作蔚炳。
乾坤苟未毁,吾莹吾诗境。
二十三日集江亭苏堪主之春雪放晴景色特异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五
江亭一培塿,终岁必数至。
台榭足望山,草树俨水次。
郑君别都阔,可念习游地。
雪晴群玉嵯,冰泮砑罗曳。
丛木隐遥绿,宿苇剡浅翠。
青溪莫愁间,烟水忽染袂。
高鶱见凤阙,大圜识坛壝。
百里带斜阳,绚绘益流丽。
自游江亭来,此景美无二。
如彼临池久,放笔得新意。
如彼伫兴时,佳语出平易。
郑君老文字,极命醇与肆。
会心觑天倪,不在远难致。
悠然濠濮想,聊谓庄与惠。
海会寺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押宥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九
中峰如法王,师子据其右。
老僧初开堂,辛苦此结构。
欲令震旦国,举首眺灵鹫。
天高龙象雄,地迥猿鸟瘦。
钟鼓连风涛,楼台出云岫。
我来访五老,逮此成三宿。
沉沉青莲地,可踏不可漱。
禅人数十辈,梵诵宵达昼。
为喜观威仪,频来听经咒。
弥天左蠡浸,收取作阶霤。
风帆散万叶,沙鸟飘千豆。
禅心止水定,客面观河皱。
闻僧昔面壁,绝粒坐岩窦。
今年八十馀,爽健神所祐。
其徒勇写经,坚苦本师授。
周身万毛孔,一孔一针漏。
华严几万字,一字一血透。
吾闻兼爱术,不惜顶与脰。
儒家好批根,所见无乃囿。
孔墨何龂龂,仰窥大圜覆。
按:【校】「地迥」《评点本庐山诗录》、《庐山集》作「地幽」。「爽健」《评点本庐山诗录》、《庐山集》作「老健」。
甲寅除夕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散原精舍诗续集卷中
歘逢四除夕,掌故海楼盏。
曜灵掷大圜,雪痕髭发满。
岁时变益剧,虎兕互蹂践。
传烽照天根,种人蹙吹喘。
安排俎上肉,近吻宁自免。
箧中督亢图,下取雷电卷。
雾阁语不闻,娭光迎婉娈。
二典载尧舜,博娱贾胡眼。
逢人涕泪乾,抱蜀殉沈湎。
升霄隔坠溷,舐鼎说鸡犬。
几案把秃毫,看作万金产。
有身不愧耻,领儿啖肥脔。
碎魂爆竹声,老我法华转。
兰陵王 康南海寿词 清末至民国 · 周岸登
补天石。
虚鍊娲皇恨碧。
春秋志、三统异邮,改制翻经继麟笔。
华胥梦圣国。
乌托人閒未识。
君门远、流涕罪言,神鬼苍生乍前席。
仓皇对宣室。
痛舜死尧囚,嵇轸岐壁。
乘桴浮海嗟何适。
穷五陆垂肺,大圜周髀。
三循黄道探地脊。
负天倦鹏翼。
逋客。
理归舶。
叹鹤化重来,朝市非昔。
明夷左股荄滋绎。
是月竁康老,寿昌南极。
神皋春早,效季委,弄夜笛。
丁巳感春用昌黎东都遇春韵 清末至民国 · 黄浚
押词韵第十一部
层城沸哀笳,严鼓郁难竞。
丝杨挂兵气,颓照黤相映。
残花解人事,晚服谢閒靓。
恶风驱春华,八表遂同病。
可怜伤春笔,疲腕不能横。
终晨厌家食,缘恨畏明镜。
已甘疏简编,岂曰敢讥评。
大圜循无穷,焉究衰与盛。
独忧心声变,噍厉不可听。
正宫既永绝,明茎罢照暝。
脩途遂如漆,孤啸未遭省。
吾生勤俯仰,斗室叹悬磬。
簏虚那劳障,席破不遑正。
愀然对哀匏,矍尔避语阱。
延之昔好咏,望古托龙性。
此朝信多乱,此士蹙靡骋。
未能遏横流,复用思潜泳。
浊漳亦可涉,裳佩要鲜净。
世间多纤儿,秉杼不布经。
机钳始交触,毒矢积一迸。
素鞸成前驱,党属互吞并。
呜呼士大夫,贵贱系赵孟。
尔曹致足僇,天王复明圣。
陆梁望淮蔡,沧景亦剽劲。
奈何相损之,群帅讵受令。
政当略烦苛,先务百僚敬。
补苴定何谓,刻意颂休庆。
明夷旦未融,琐尾活馀命。
春轮终奔催,已矣无究竟。
哀范君三章 其三 现代 · 鲁迅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茗艼,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注:我于爱农之死,为之不怡累日,至今未能释然。昨忽成诗三章,随手写之,而忽将鸡虫做入,真是奇绝妙绝,辟历一声,群小之大狼狈。今录上,希大鉴定家鉴定,如不恶,乃可登诸《民兴》也。天下虽未必仰望已久,然我亦能已于言乎?二十三日,树又言。
东风齐著力 其二 毅老绘绣球花膺出国画展之选,为赋两首 现当代 · 寇梦碧
押词韵第七部
镜匣才开,镜屏初展,渐欲团圞。
春风一线,穿得万珠圆。
修月争誇妙手,喜绣出、小样河山。
从今后、行云有梦,不绕巫鬟。
芳讯载青鸾。
灵飙送,任教云路腾骞。
香飘四国,千里共婵娟。
五采同心密绾,丹盟缔、春到瀛寰。
待凿破、大圜混沌,绣地装天。
天柱山诗会,梁东先生即席吟诵辛弃疾《南乡子》,慷慨悲凉,真天地间元音也。爰次韩退之《寒食日出游》韵,敬赋长古呈寄 当代 · 汪茂荣
押敬韵
沈侯作诗究声病,此事唐人意转盛。
拥鼻浩浩讽洪流,风度才情交相映。
梁公岂得不传传,造诣动与古人竞。
绝代稼轩豪放词,纷纷羸尪那得咏。
元气淋漓推公能,叔世高吟堪矫正。
南渡英雄敌曹刘,北望抚髀时难更。
响遏行云弥六合,唾壶击碎讵委命?
末路转以才人鸣,千古一例资谈柄。
弥天悲愤藉谁宣,泣下数行为公庆。
固知声音能入人,感物翻生桑梓敬。
海峰论文重诵哦,因声求气入幽夐(桐城派倡“因声求气”之说。据长老所传,刘大櫆绝丰伟,日取古人之文,纵声读之。以为学文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字句,则思过半矣。)。
此意惜抱殊广之,法门不二自作圣(姚鼐虽患气羸,然亦不废哦诵,但抑其声使之下耳。以为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
湘乡画像礼惜翁,雄伟深远得还并(曾国藩亟许于姚鼐,至列之《圣哲画像记》,以为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也。承姚鼐绪论,曾亦认为学古人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慨;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
先正遗法嬗后学,公其承之抑天性(梁老语余,抗战时曾就读安徽二临中,其时该校设置黄甲山区,任教者多桐城派文人。)?
从来声音与政通,理乱何知觇气横。
方今大圜厄阳九,举世滔滔滑欲迸。
礼崩乐坏为物役,簠簋不饬孰自镜?
乱世之音怨以怒,桑间濮上征乖政。
一扫淫哇岂无时,颓风当挽角弓劲。
公力倡之吾其从,黄钟大吕终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