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答问礼 晋 · 董勋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四
俗云: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北齐书·魏收传》:魏帝宴百顺何故名人日,皆莫能知,对曰:晋议朗董勋答问礼云云。)
请减佛寺功材以修学校表 北魏 · 李崇
 出处:全北齐文卷三、全北齐文卷二、全后魏文卷三十五
臣闻世室明堂,显于周、夏;
二黉两学,盛自虞、殷。
所以宗配上帝,以著莫大之严;
宣布下土,以彰则天之轨。
养黄发以询格言,育青襟而敷典式,用能享国久长,风徽万祀者也。
孔子称巍巍乎其有成功,郁郁乎其有文章,此其盛矣。
爰暨亡秦,政失其道,坑儒灭学,以蔽黔首。
国无黉序之风,野有非时之役,故九服分崩,祚终二世
炎汉勃兴,更修儒术,文、景已降,礼乐复彰,化致升平,治几刑措。
故西京有六学之美,东都有三本之盛,莫不纷纶掩蔼,响流无已。
逮自魏、晋,拨乱相因,兵革之中,学校不绝,遗文灿然,方轨前代。
仰惟高祖孝文皇帝禀圣自天,道镜今古,徙驭嵩、河,光宅函洛,模唐、虞以革轨仪,规周、汉以新品制,列教序于乡党,敦诗书于郡国。
使揖让之礼,横被于崎岖;
歌咏之音,声溢于仄陋。
但经始事殷,戎轩屡驾,未遑多就,弓敛弗追。
世宗统历,聿遵先绪,永平之中,大兴板筑,续以水旱,戎马生郊,虽逮为山,还停一篑。
窃以皇迁中县,垂二十祀。
而明堂礼乐之本,乃郁荆棘之林;
胶序德义之基,空盈牧竖之迹。
城隍严固之重,阙砖石之功;
庸堞显望之要,少楼榭之饰。
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
又府寺初营,颇亦壮美,然一造至今,更不修缮,厅宇凋朽,墙垣颓坏,皆非所谓追隆堂构仪刑万国者也。
伏闻朝议,以高祖大造区夏,道侔姬文,拟祀明堂,式配上帝。
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阙于国阳,宗事之典,有声无实
此臣子所以匪宁,亿兆所以失望也。
臣又闻官方授能,所以任事,事既任矣,酬之以禄。
如此,上无旷官之讥,下绝尸素之谤。
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刘向有言:「王者宜兴辟雍,陈礼乐,以风化天下。
夫礼乐所以养人,刑法所以杀人,而有司勤勤请定刑法,至于礼乐,则曰未敢,是则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
臣以为当今四海清平,九服宁晏,经国要重,理应先营;
脱复稽延,则刘向之言徵矣。
但事不两兴,须有进退。
以臣愚量,宜罢尚方雕靡之作,颇省永宁土木之工,并灭瑶光材瓦之力,兼分石窟镌琢之劳,及诸事役非急者,三时农隙,修此数条。
使辟雍之礼,蔚尔而复兴,调诵之音,焕然而更作。
美榭高墉,严壮于外;
槐宫棘宇,显丽于中。
道发明令,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
如此,则元、凯可得之于上序,游、夏可致之于下国,岂不休欤!
诚知佛理渊妙,含识所宗,然比之治要,容可小缓。
苟使魏道熙缉,元首唯康,尔乃经营,未为晚也(《魏书·李崇传》)
按:杨愔魏收及邢劭请置学及修立明堂奏。
天柱山 北齐 · 郑述祖
 出处:全北齐文卷七
使持节都督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荥阳郑述祖作。
岩岩岱宗,鲁邦仍其致祀;
奕奕梁山韩国以之作镇。
由拳石吐云,扶寸布雨,五岳三望,六宗九献,祈祷斯应,礼秩攸明。
天柱山者,即魏故通直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国子祭酒秘书监、青、光、相三州刺史先君文恭公之所题目。
南临巨海,北眺沧溟,西带长河,东瞻大壑,斜岭概天,层峰隐日,寻十州于掌内,总六合于眼中。
文鳐自此经停,精卫因其止息,始皇游而忘返,武帝过以乐留。
岂直蛾眉鸟翅,二别两淆,对谈大小,共叙优劣者也。
公禀气辰象,含灵川岳,礼义以成规矩,仁智用为枢机。
自结衣逞誉,革履传声,组绶相辉,貂冕交映。
至于爱仙乐道之风,孝敬仁慈之德,张良崔廓,未之云拟,文先夏甫,何以能加?
魏永平三年朝议以此州俗关南楚,境号东秦田单奋武之乡,丽其骋辩之地,民猷鄙薄,风物陵迟,询咨俾乂,非公勿许,及驱鸡御下,烹鱼理务,群情款密,庶类允谐,变此浇夷之俗,侔彼礼乐之邦,懋迹布在哥谣,鸿范宣诸史策。
公久阔枌榆,永怀桑梓,同升陇而洒泣,类陟岵以兴嗟。
于此东峰之阳,仰述皇祖魏故中书令秘书监兖州刺史文贞公迹状,镌碑一首峰之东堪石室之内,复制其铭。
余忝资旧德,力构前基,遂秉笏朝门,策名天府,出入蕃邸,陪从帷幄,凡诸身历瀛、赵、沧、冀、怀及兖、光行正十州刺史北豫州大中正,三登常伯,再履纳言光禄太常,频居其任,揣究庸虚,无阶至此。
直是遗薪妄委,馀庆滥钟。
何曾不想树嗟风,瞻天愧日。
猥当今授,踵迹此蕃,敢慕楹书,仰庭诲。
其词曰:
嵩高峻极,太华削成,祈望诸素,禋祷群经。
崇哉天柱,迥出孤亭,地险标德,藉此为名。
赫矣先公,道深义富,如桂之馨,如之茂。
尊祖爱亲,存交赏旧,翻属愚浅,实惭穿构。
齐天统元年岁次乙酉五月壬午朔十八日己亥(碑拓本。)
官人失序表 北魏 · 元怿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
孝文帝制,出身之人,本以门品,高下有恒,若准资荫,自公卿令仆之子,甲乙丙丁之族,上则散骑秘著,下逮御史长兼,皆条例昭然,无有亏没。
自此或身非三事之子,解褐公府正佐;
地非甲乙之类,而得上宰行僚。
自兹以降,亦多乖舛。
参军事专,非出身之职,今必释褐而居,秘著本为起家之官,今或迁转以至,斯皆仰失先准,有违明令,非所谓式遵遗范,奉顺成规。
此虽官人之失,相循已久,然推其弥漫,抑亦有由。
何者?
信一人之明,当九流之广,必令该鉴氏族,辨照人伦,才识有限,固难审悉。
所以州置中正之官,清定门胄,品藻高卑,四海画一,专尸衡石,任实不轻。
故自置中正以来,暨于太和之日,莫不高拟其人,妙尽兹选,皆须名位重于乡国,才德允于具瞻,然后可以品裁州郡,综核人物。
今之所置,多非其人。
乞明为敕制,使官人选才,备依先旨,无令能否乖方,违方易务;
并革选中正,一依前轨。
清源有归,流序允穆(《通典》十六。孝明帝时清河王怿以官人失序上表。案:今《魏书·孝文五王传》全缺,以《北史》补之,故无此表。《通典》所据,乃魏收原书也。)
杨愔魏收邢劭等令 北魏 · 宣武灵胡后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四
配飨大礼,为国之本,比以戎马在郊,未遑修缮。
今四表晏宁,当敕有司,别议经始(《北齐书·邢劭传》)
檄梁文 其二 北齐 · 杜弼
 出处:全北齐文卷五
观夫辰象丽天,山岳镇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建之以邦国,树之以君长,日月于是莫二,宇宙(《艺文类聚》作帝王。)所以总一。
虽五运相推,百王革命,此道之行,孰之能改(《艺文类聚》作此道所行,孰云能易。)
而皇家承统(《通鉴》作垂统。),光配彼天,义治幽明,化周动植,崇文德以来远,修礼让以止讼,舞干戚于两阶,执玉帛于万国,玄功潜运,至德旁通。
百姓日用而不知,兆民受赐而无迹。
唯彼吴越,独阻声教,匪民之咎,责有由焉。
而元首怀止戈之心,上宰薄兵车之会,遂解絷南冠,喻以好睦,舟车遵溯,川陆同光,亭徼息奔走之劳,屯戍无逼卒之变。
虽嘉谟长算,爰自我始,而罢兵息民,彼获其利。
侯景竖子,本无事业(《艺文类聚》作士业。)
乃枉道于人间,遂乾没于世上,鸣吠于尔朱之门,镇守于普泰之日,曾无为主之识,讵有挈瓶之智。
既而投命义旗,归身幕府,殊异雍龄,有类丁公,时逢宽政,得免大戮,弃其瑕滓,收其力用,预在行伍,参迹驱驰。
秦陇逋诛,每事经略,以河南是空虚之地,汉阳非兵战之冲,薄存掎角,聊示旗鼓,岂资实效,寄以游声。
军机催勒,盖维景任,总兵统旅,则有司存。
而愚褊有积,骄愤遂甚,屡犯军纪,自生疑贰。
祸心潜构,翻成乱阶。
负恩弃德,罔恤天讨,不义不昵,厚而必颠。
委慈母似脱屣,弃宠弟如遗芥,龙钟稚子,痛苦成行,娈彼诸姬,破亡为伍,灭伯春之婉转,慕姜儿之爽言,不与狼虎同仁,而共豺狸等恶。
及远托关陇,依凭奸异,逆主定君臣之分,贼臣结兄弟之亲,解其倒悬,仰人鼻息。
一日(《通鉴》作岂曰。)无恩,终成难养,俄而易虑,躬擐(《通鉴》作亲寻。)干戈,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御(《艺文类聚》作流离,《通鉴》作流寓)之地,甘辞卑体,进熟图身。
谗言(《通鉴》作诡言。)浮说,抑可知矣。
叛竖投命,岂将择音,而伪朝大小幸灾忘义,主荒于上,臣蔽于下,逐雀去草,曾不是图,窃宝叛邑,比好,人而无礼,其能国乎?
亦既失信,不亡何待?
今帝道休明,皇猷允塞,四民乐业,百灵效祉。
丞相材标国桢,道润时雨,义冠,勋盖桓文,大君立德,世功世禄,作民舟楫,为国栋梁。
内外齐心,上下同德,蛟腾虎啸,风生云起。
麾日则车悬转舍,排山则龙门洞开,吞云梦于胸中,运天下于掌内,虽有贼臣去国,亡卒出境,何异一毛之落牛体,双凫之飞海曲(《艺文类聚》作海滨。)
彼既连结奸恶,断绝邻好,追兵(《通鉴》作微兵)保境,纵盗侵国,盖物无定方,事无常势(《通鉴》作定势)
或乘利而受害,或因得而更先。
是以吴侵齐境,遂致(《通鉴》作遂得。)
句践之师,赵纳韩地,终有长平之役。
矧乃鞭挞疲民,侵轶徐部,筑垒拥川,舍信(《通鉴》作舍舟。)邀利,此而可忍,孰不可怀。
是以援枹秉麾之将,投石拔距之士,深衔伪主,信纳亡叛,含怒作色,如赴私雠,意存涉血,义不旋踵,攻战之利,实若有神(《通鉴》有彼字。)
连营聚众,依山傍水,举螳螂之斧,被蛣蜣之甲,当穷辙以待轮,坐积薪而候燎。
及其锋刃暂援,埃尘且接,便已亡戟弃戈,土崩瓦解。
贞阳以从子之亲,为(《艺文类聚》从作猷,为作当)戎首之任,非独力屈道穷,亦将无路还蜀,兼亦(《艺文类聚》作兼复。)挟子垂翅,俱在笼樊。
将士以昧祸之心,为助乱之事,皆掬指舟中,披甲(《通鉴》作衿甲。)鼓下。
同宗异姓,缧绁相望,曲直既殊,强弱不等,父出子孤,自取其败,违卜愎谏,何以辞责。
虽复贪利苟得,背同即异,获一人而失一国,见黄雀而忘深井(《通鉴》作深阱。)
食钩吻以疗饥,饮鸩毒以救渴,智者所不为,仁者所不向,诚既往之难逮,犹将来之可追。
(《艺文类聚》《通鉴》作侯景。)以鄙俚之夫,遭风云之会,位登(《通鉴》作班。)三事,邑启万家,揣身量分,久当止足,而周章向背,离披不已,夫岂徒然,意亦可见。
彼乃示(《通鉴》作授。)之以利器,诲之以慢藏,使其势得容奸,令其时堪乘便,既(《通鉴》作今见二字。)南风不竞,天亡有征,老贼奸谋,将复作矣。
然则摧坚强者难为功,拉(《通鉴》作摧)枯朽者易为力。
计其(《艺文类聚》无其字。)虽非孙吴猛将,燕赵精兵,犹是久涉行陈,会习军旅,岂同轻剽之师,不比危脆之众,距此则作气不足,攻彼则为势有馀。
恐尾大于身,踵粗于股,倔强不掉,狼戾难驯,呼之则反速而衅小,不征则叛迟而祸大。
会应遥望廷尉,不肯为臣,自据淮南,亦欲称帝。
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横使江淮士子,荆扬人物,死亡矢石之下,夭折露雾之中。
彼梁主(《通鉴》有者字。)操行无闻,轻险有素,工用其短,以少为多,反覆山渊,颠倒冠屦,射爵论功,荡舟称力,年既老矣,耄又及之。
政散民流,礼崩乐坏,改换朝章,变易官品,虽势异汉朝,而事同新室。
加以用舍乖方,立废失所,矫情动众,饰智惊愚,毒螫满怀,妄敦戒业,躁竞盈贯,谬治清净,内恣鸱靡,外逞残贼。
人人厌苦,家家思乱,灾异降于上,怨讟兴于下,覆霜有渐,坚冰且至。
(《艺文类聚》作将《通鉴》作传。)浮躁之风俗,任轻薄之子孙,朋党路开,兵权在外,必将祸生骨肉,难起腹心,强弩冲城,长戟(《通鉴》作长戈。)指阙。
徒探雀鷇,无救府藏之虚;
空请熊蹯,讵延晷刻之命。
外崩中溃,今实其时,鹬蚌相持,我乘其弊。
方使高旗舒旆,长毂启行,迅骑(《通鉴》作骏骑。)追风,精甲耀日,四七并列,百万为群,风飘云动,星罗海运。
以此赴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陷?
犹为岸上之虎,当作水中之龙,以转石之形,为破竹之势?
将使钟山渡江,青盖入洛,荆棘生(《艺文类聚》《通鉴》有于字,下句亦有。)建业之宫,麋鹿游姑苏之馆。
但恐兵车(《艺文类聚》《通鉴》作革车。)之所䡾蔺轹,剑骑之所蹂践,杞梓(《艺文类聚》作椅梓。)于焉倾折,竹箭以此摧残,若吴之王孙,蜀之公子,顺时以动,见机而作,面缚衔璧肉袒牵羊,归款军门,委命下吏,当使焚榇而出,拂席相待,必以楚材,将(《艺文类聚》待作俟,将作终。)晋用
固乃喜得异度,实自利获士衡,即授客卿之秩,特加骠骑之号,斯盖壮士封侯之日,丈夫立节之秋。
冬冰可折,时不再来,先事预怀,有如皎日。
王侯无种,工拙在人,凡百君子,勉求多福。
若不改迷,坐待沦没,一旦暴骨草莽,流血成川,犹且不噬,噬脐何及?
故宣往意,驰此简书,檄之到彼,咸共申省(《文苑英华》六百四十五,同前。又见《通鉴》一百六十:东魏使军司杜弼作檄移梁朝云云,又《艺文类聚》五十八作魏收撰,岂此檄魏收润色之,曾编入魏集邪?疑误也。)
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 北齐 · 邢邵
 押寒韵
年病从横至,动息不自安。
兼豆未能饱,重裘讵解寒。
况乃冬之夜,霜气有馀酸。
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
灯光明且灭,华烛新复残。
衰颜依候改,壮志与时阑。
体羸不尽带,发落强扶冠。
夜景将欲近,夕息故无宽。
忽有清风赠,辞义婉如
先言叹三友,末言惭一官。
丽藻高郑卫,专学美齐韩。
审谕虽有属,笔削少能干。
高足自无限,积风良可抟。
空想青门易,宁见赤松难。
寄语东山道,高驾且盘桓(○《初学记》三。又十二作酬魏收冬夜直史馆诗。文苑英华百九十。《诗纪》百十。)
西门豹祠堂 南北朝 · □鸿
 出处:全北齐文卷八
自夫清刚俪以分宿,沈浊判其□□□渎为纪罗□□□□之(下阙)之年,炎轩昊顼之□□□□瑞所闻盖□□虞传□□□□周□□□□□令逾千国既□□□□不震九州脔割七雄基□□□□□国之君□□古之业□□□□田卜□□□□□璜河内俟治邺□□□子昌言而为任西门厉精而出宰□拒比周治申严密玺还而寤主□亡而警吏□班既别□彩自□不省书□积仓府戎车北首侵□南□佩□临事,簪笔听神,民吏不敢两欺□巫老□奸于波浪颉颃郑密异术均美□□□首列城归目。
于是生致尸祝之礼,殁贻棠杜之思,虽□券金书,逝者不作,□□坛表慕,俎豆逾远,非□襄王□□□子托葬存称惠主,死曰明神,所以年世经关,风俗杂,恩福之祈咸在,灾珍□祷仍□非直郡国掾史实降□□□盖魏氏季年,日销地反,投霓不息,半马盈空□自金堂,衅生玉室,天示昭明之证,帝启即席之期。
太祖献武皇帝合制半墨放□□□剪凶族于黎□□□□于华□□运□竭激昆仑之永输□□□竞□□□□增威一□□社再祠绝□匡□□□□□□□万□□□五□□会知三□之未从想□桥之难□□□□□□□犹存式瞻神宇雅□□□□成林□□□□□□□得□忘言世宗文襄皇帝□□□□□□□□龙□渊□□□应物纳□黎于□□□□□于(下阙)垄路荒芜,祠堂凋□□壁□□□□□□橑□□□□芳□以丹□磨(下阙)胶枷鲸螭旁(下阙)神居独(下阙)而宛转(下阙)水仙鸟鸣林(下阙)歇尊神尚德(下阙)终□□□□有归纷郁皇上官府□物核□□□□□□有禀赋灵性□□为德道不可□□还□烬乐反(下阙)常流弊云自卷仙琯协律□鬯□神文烂北□□□西凤鳞□五□光气四举(下阙)牛于阴山风逸骥于桃塞,捐金抵玉上小□□□□致酒英杰先之顾以贤宰余休联(下阙)宸鉴斯揆。
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州、宗师、清河王岳出应敌国,入当(下阙)之一帅。
执刺都辇,标榜九牧,驯禽弭□□雨来风披席□□倾贤礼俊,眷彼能官,投□千祀(下阙)晋崩离,殊类窃假,畏威仰德,坚碑在□春煦□□□超二百执除之□□□□褫岂不苍精云启□□□□□□言僭迹,埽地不遗,委贽兴王,恭承□运,幽明□远,意在斯乎?
乃命□纪□□鸿□□以昭晋神道□□□□□□□而□绝,望黄岑以俱峙。
其词曰:
星精旁散,汉津横泻,山《止寺》□□渎流疏野。
中处外薄,惑夷惑夏,周德不昌,三诗缺雅(下阙)
侮弱凭强,魏侯趣士,民俊□望,邺有贤令,夏景冬燠□□率□□□□俗(下阙)存祀四时,亡哀百赎,始闻始烈,终□明灵,忻殚鼓□,□尽牢牲,藉兰竦意尊□□□□□徒□礼(下阙)人授手□□谋居,光宅漳右,龙驹盖,鸣笳驷牡。
□□层□载前载后。
□象□□饰卫逾隆,天子赫赫,历数在躬,夏应虞命,舜受尧终,洛泛文章,河浮图□,会昌冥贶,居今陋昔,咸秩报□□□□□□□□□宜留金石,□亲藩干,□率依风,毛毕均美(下阙。碑拓本,案《中州金石记》引《太平寰宇记》云:「邺县西门桥,齐天保五年仆射魏收为碑,存焉。则碑是天保五年魏收所撰无疑。」今案魏收所撰者乃西门桥碑,此是西门祠堂,彼此异也。碑序末云:「乃命□纪□□鸿□□以昭晋神道。」「鸿」下隐隐是「作颂」二字,则「纪、鸿」二字,乃撰碑者之地名人名,惜已残阙,俟更求旧拓本补之。)
大射赋诗 北齐 · 魏收
 押寒韵
尺书徵建邺,折简召长安(○北史魏收传。)
孝静帝下诏禅位 北齐 · 魏收
 出处:全北齐文卷四
三才剖判,百王代兴,治天静地,和神敬鬼,庇民造物,咸自灵符,非一人之大宝,实有道之神器。
昔我宗祖应运,奄一区宇,历圣重光,暨于九叶
德之不嗣,仍离屯圮,盗名字者遍于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主杀朝危,人神靡系,天下之大,将非魏有。
齐献武王奋扬灵武,克剪多难,重悬日月,更缀参辰,庙以埽除,国由再造,鸿勋巨业,无德而称,逮文襄承构,世业逾广,迩安远服,海内晏如,国命己康,生生得性。
相国齐王,纬文经武,统兹大业,尽睿穷几,研深测化思随冥运,智与神行,恩比春天,威同夏日,坦至心于万物,被大道于八方,故百僚师师,朝无秕政,网疏泽洽,率土归心。
外尽江淮,风靡屈膝,辟地怀人,百城奔走,关陇慕义而请好,瀚漠仰德而致诚。
伊所谓命世应期,实抚千载。
祯符杂还,异物同途,讴颂填委,殊方一致,代终之迹斯表,人灵之契已合,天道不远,我不独知。
朕入纂鸿休,将承世祀,藉援立之厚,延宗社之算。
静言大运,欣于避贤,远惟唐虞禅代之典,近想魏晋揖让之风,其可昧兴替之礼,稽祇之望今便逊于别宫,归帝位于齐国,推圣与能,眇符前轨。
主者宣布天下,以时施行(《北齐书·文宣纪》,案《高德政传》云,德政白帝魏收至。令撰禅让诏册,九锡。建台及劝进文表,《魏收传》云:齐将受禅,杨愔奏收置之别馆,令撰禅代诏策诸文。)
文宣帝出师诏天保七年 北齐 · 魏收
 出处:全北齐文卷四
朕历数在躬,志清四海。
蕞尔秦陇,久阻风化,混一之事,期在今日,必当训旅誓众,天动云临。
朕已下木汾流,成船晋地,便当躬先将士,汛入玉璧,径掩长安,枭彼凶首,朕与梁国,旧好敦睦,闻其奸计,乃欲规谋,宜令上党王涣,总勒熊罴,星流风卷。
王者之言,明如日月,宜宣内外,咸使闻知(《御览》五百九十九引《三国典略》:齐王魏收于前立为书,书成,齐王览之,于凶首下足九言曰:虽藏山没水,终不纵赦。」于是遣南侵。)
侯景叛移梁朝文 北齐 · 魏收
 出处:全北齐文卷四
夫化成万物,分界九道,纪之以山河,照之以日月,方足圆首,含气呈形,咸总之于圣人,毕会之以朝市。
魏应衔甲之秘图,纳封金之宝命,万方为宅,四海为家,卜世灵长,将逾入百,天壤之间,朝不别焉,唯夫三江五湖,九蛮百濮,其地如掌,人鸟未分,瞻星昧环拱之方,托水迷朝宗之义,积蝇为众,长蛇称长,石田无菽粟之用,众人非声教所孚。
是以年历三伪,弃而不有,岂力不足,盖所未徵,而陆梁涂泥,时轶疆鄙,天讨所遗,理存恶杀,自二纪及兹,中原多故,未清区宇,文武兼勤,偃伯归战,有怀劳止,将令动植,俱仰尧心。
遂冠盖括途,象胥提告,推诚蹶然,类识王道,授衣礼节,拜首归仁,舞戚所以为高,止戈故能称大,方知夙沙交臂,不待兵车,有苗纳款,未劳征伐,而庸夫为善,希能令终,狂人克念,更知徒语,闻利无匹夫之信,好虐有助鬼之心,白头为贼,曾莫自揆,嘉文浮功,甘于苟得,罔顾次之祸,讵识江浦之禽。
侯景一竖微蔑,民斯下矣。
人伦士操,本自不伦,直以少从羁勒,颇习趋走,叨忝名器,事出尔朱,藏情谄笑,唯利是视,义兵同举,郡胡覆族,虽狐祭首丘,事非小人,而忘恩背本,为先至,不义不信,自此可知,但丁公之戮,时有未可也。
大泽深山,龙蛇并育,遂容其悔非,弃其瑕秽,仕以将率,授以兵符,庶其被鞍衔链,尽力驰骤,指踪投绁,驽兔或擒。
而弱才负重,折足是虑,置之不争之地,虚出韩郑之间,曾无战伐之勤,可言摧陷之绩,岁往年徂,率无可纪,而腹心群小,信纳逋亡,劫夺行道,侵掠民庶,流声远闻,王法有典,骢马将出,朱笔且行。
自贻伊戚,了不知咎,盗憎主人,乃图逆节,拔本塞源,以委身贼虏,逼胁居民,翻荡城池,义手曲躬,千里唯诺,贱贼相依,忻同鳞水,宠以大位,属以东方,外曰臣主,内深骨肉,安危契阔,约以死生,拯其鼎镬之命,全其齑藩之福。
时不暇浃,翻然易虑,还相掩击,事剧仇雠,反覆剽获,莫非此类,至于老母暮倚,少弟升冈,妻望行夫,子号出父,食毛之属,可为痛心哉,忽之如草芥,弃之如尘垢,任其斫截之诛,安其烹斩之痛。
放麑食子,有以可亲;
观臧穷否,耻其并主。
兽心人面,华裔同雠,归家惧执法之刑,赴贼反噬脐之衅,首领无地,进退数穷,遂卑邪说,自托左右,苟有君子,义均逐雀,而彼方上下,乐祸好乱,叛窃之竖,获毒之人,图浮芥之小利,忘丘山之大祸,乃崇饰土偶,被以玄黄,驰马高盖,载《鼠炎》为重,委以专征,施其爪角,驱逼子姓,率我叛亡,逼厌虐之侣,鞠苦役之众,蚁攒蚋集,侵窃边鄙,恤患分灾,本不要于违僻,违众悖礼,盖神明之所诛。
皇帝垂旒华土,则天而动,卷覆三古,怀佩百王,掌握中道,崇基增构,殊涂同会,百虑一归,中外禔福,戎华俱庇。
持秋霜夏震之威,以拔山超海之力,顾指则风云总至,迥眸而山岳削平,虽复旗鼓所临,有征无战,犹以师出而服,辱在我世,所务者息民,所存者文德,岂复以擒将威敌,漂杵溺骖,为功于一时,示武于千载,且天生五材,有闻前古,祸非我贻,其得已乎?
遂置坛命将,持柯毕礼,引营就道,分途竞驰。
批熊举轮之士,翘关扛鼎之卒,被组横矛,执殳挺剑,龙驹并跃,骥子千群,沸䀨天壤,蒸郁云霄,一朝指挥,倏忽千里,侯骑罗络,聊逞前驱,天兵之鼓未鸣,众军之旗讵接。
而荆杨乌合,一朝崩解,塞州满野,馘耳截鼻,以千万计,不可胜数。
宗亲节将,咸见擒束,委命军吏,忧在衅鼓,兵吴甲,积若山丘,青鹊赤乌,噎流断岸,千金之贵,为我资焉。
痛辱可哀,其利安在,覆师丧旅,祸本可寻,方之噬脐,悔之靡及。
侯景叛戾,虚相陷诱,指成提挈之举,终无掎角之势。
弃本趋末,背国违乡,部下数千,屈逼罗网,离亲怀土,一日三秋,拘网立匏,朝不谋夕,岂能摇足东上,远赴彭城,天夺彼魄,信纳虚诡,使萧明贵孙面缚于徐泗,为凶薮,逡巡而坐观,托人七尺之身,居人成败之地,急病让医,固若此也。
两端自见,故熊未除。
今知东南涤荡,睢潼清复,梁之丧师,单轮不返,击援之期,终当无日,势穷路尽,忧在灭亡,事留变生,将谋及己。
且彼军歼殄,江淮屠酷,祸源衅迹,变为之,上惧金陵君长致请设(二字疑)
之责,下恐荆吴子弟法(疑)父兄之冤,愚小猜惊,将兴异计,乘专任之机,藉方面之重,必当招结伦楚,扇合无赖,内自封植,外绝防御,因见信而类起,出不疑以窃发,事比疾雷,理同激矢,上或凭陵乘疾,专擅纵横,下则鸱峙淮肥,觊觎叛换,老疾奸回,不虚然也。
而彼土区区,厚加崇纳,置之襟带之方,处以藩篱之所,费金帛于裂火,罄酒浆于漏卮,非乘虚声,委其变用。
夫量材授任,必原其始,考行责成,当存其大。
豺声蜂目之首,狼心狐魅之徒,义无父子,弃同即异,捐亲背德,于我尚反目而去,在梁则何施可怀?
且我重伤心,尾大不掉,鱼脱于渊,义彰老氏,而假威凶险,授柄奸回,欲求肝胆之诚,更启危亡之兆,固智者不为,迷者遂去。
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壶首囊头,叉手械足,返国奸于司败,归侵地于玄武,非直恶之在。
今天道人事,实弃无礼,苟达之者,其长世何,若悔非知罪,恭承德音,且欲飞驿合符,班师凯入,悠悠水乡,有救其死。
若乃执饰非之辨,固遂过之失,便当尽常胜之战,极必取之攻,飞江南,渡深山。
将恐削壤卑名,虽顿颡而不获,亡宗灭庙,望乔木而可悲,昔田假英人,于期壮士,穷而归我,许以入怀,竦悖狗子,搅乱四国,庸可纾难,弃若孤岛,何足恋恋于乱臣,勤勤于贼子也。
王者之威心,厉如霜雪,信同寒暑,言犹丽天。
移至,深念变通,熟量可否,幸思大雅,无贻后悔(《文苑英华》六百五十七,案《艺文类聚》五十八又有魏收梁文,今据《文苑英华》,《通鉴》编入杜弼集中。)
枕中篇 北齐 · 魏收
 出处:全北齐文卷四
收以子侄少年,申以戒厉,著《枕中篇》,其词曰:
吾曾览管子之书,其言曰:「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
追而味之,喟然长息
若夫岳立为重,有潜戴而不倾;
山藏称固,亦趋负而弗停,吕梁独浚,能行歌而匪惕,焦原作险,或跻踵而不粳九陔方集故渺然而迅举;
五纪当定,想窅邯而上征。
苟任重也有度,则任之而愈固,乘危也有术,盖乘之而靡恤,彼期远而能通,果应之而可必。
岂神理之独尔,亦人事其如一。
呜呼!
处天壤之间,劳死生之地,攻之以嗜欲,牵之以名利,梁肉不期而共臻,珠玉无足而俱致,于是乎骄奢仍作,危亡旋至。
然则上知大贤,唯几唯哲,或出或处,不常其节,其舒也济世成务,其卷也声销迹灭。
玉帛子女,律吕,谄谀无所先,称肉度骨,膏唇挑舌,怨恶莫之前,勋名共山河同久,志业与金石比坚,斯盖厚栋不浇,游刃桡然。
逮于厥德不常,丧其金璞
驰骛人世,鼓动流俗。
挟汤日而谓寒,包溪壑而未足。
源不清而流浊,表不端而影曲。
嗟乎!
胶漆讵坚,寒暑甚促。
反利而成害,化荣而就辱。
欣戚更来,得丧仍绩。
至有身御魑魅,魂沈狴狱,讵非足力不强,迷在当局。
孰可谓车戒前倾,人师先觉。
闻诸君子,雅道之士,游遨经术,厌饫文史。
笔有奇锋,谈有胜理,孝悌之至,神明通矣。
审道而行,量路而止,自我及物,先人后己,情无击于荣悴,心靡滞于愠喜。
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言行相顾,慎终犹始,有一于斯,郁为羽仪,恪居展事。
知无不为,或左或右,则髦士攸宜,无悔无吝,故高而不危,异乎勇进忘退,苟得患失,射千金之产,邀万钟之秩,投烈风之门,趋炎火之室,载蹶而坠其贻宴,或蹲乃丧其贞吉,可不畏欤,可不戒欤!
门有倚祸,事不可不密,墙有伏寇,言不可或失,宜谛其言,宜端其行,言之不善,行之不正,鬼执强梁,人囚径廷。
幽夺其魄,明夭其命,不服非法,不行非道。
公鼎为己信,私玉非身宝。
过缁为绀,逾蓝作青,持绳视直,置水观平。
时然后取,未若无欲。
知止知足,庶免于辱。
是以为必察其几,举必慎于微。
知几虑微,斯亡则稀。
既察且慎,福禄攸归,昔蘧瑗识四十九非,颜子三月不违。
跬步无已,至于千里。
覆一篑进,及于万仞。
故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可大可久,与世推移。
月满如规,后夜则亏。
槿荣于枝,望暮而萎。
夫奚益而非损,孰有损而不害?
益不欲多,利不欲大。
唯居德者畏其甚,体真者惧其大。
道遵则群谤集,任重而众怨会。
其达也则尼父栖遑,其忠也而周公狼狈。
无曰人之我狭,在我不可而覆。
无曰人之我厚,在我不可而咎。
如山之大,无不有也;
如期可久也;
周庙之人,三缄其口。
漏卮在前,欹器留后。
俾诸来裔,传之坐右(《北齐书·魏收传》。)
荆州刺史阴道方 北齐 · 魏收
 出处:全北齐文卷四
维太昌元年十二月庚申朔越十二日辛未,友人钜鹿魏收谨以清酌少牢之馔,敬祭于荆州刺史阴君之灵。
呜呼哀哉。
惟君世载不殒,英声在兹。
风流有属,自尔弘之。
孝为行本,忠实身基。
既言斯立,罄礼穷诗。
器则清赏,才惟英博
于畅风雷,萧条丘壑。
顾言朝市,忘怀澹薄;
比翼沈冥,均清寂寞。
往尘守官,及尔同僚,埙篪合韵,琴瑟俱调,丹墀踵武,清道齐镳,迹沦间旷,心共津濠。
乃眷平生,相忻多趋,殷勤宴喜,流连辞赋。
溘矣不追,长违世务,咏彼徒在,音徽空树。
昔犹肢体,与子裘裳,今其往也,生死殊方。
形骸何促,天地何长,申兹沃酹,赠以哀伤。
呜呼哀哉!
周弘正手书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七
獯丑逆乱,寒暑亟离;
海内相识,零落略尽。
韩非之智,不免秦狱;
刘歆之学,犹弊亡新。
音尘不嗣,每以耿灼
常欲访山东而寻子云,问关西而求伯起
遇有今信,力附相闻,迟比来卸,慰其延伫(《陈书·周弘正传》,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元帝手书与弘正,云云。仍遣使迎之。)
刊定秘府书籍 北齐 · 樊逊
 出处:全北齐文卷七
案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竟,表上,辄言:臣书,长水校尉臣参书,大夫公、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较,然后杀青。
余所雠校,供拟极重,出自兰台,御诸甲馆。
之故事,见存府阁,即欲刊定,必籍众本。
太常卿子才太子少傅魏收吏部尚书辛术司农少卿穆子容、前黄门郎司马子端、故国子祭酒李业兴并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得失(《北齐书·樊逊传》)
陆操伏浑卒,为杨愔作书,告晋阳朝士
魏收天保四年 北齐 · 高洋
 出处:全北齐文卷一
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史官(《北齐书·魏收传》。)
华岳 北周 · 唐瑾
四言诗 出处:全后周文卷六
易不云乎,天险不可升,地险山川丘陵,险之时义大矣哉,惟华山者从从书《尔雅》谓之西岳,《周官》则为豫州之镇,下枕周秦之郊,上应东井之宿,俯临汾射,咫尺荆梁,盘纡[B18]嶭,刻峭峥嵘,干云汉而孤秀,属江河而峻峙。巨灵疏豁,亢高掌于岩无;削成壁立,流黄河于岘曲。左分底柱,见朝夕之扬波;右缀终南,眺连山之无极。显仁藏用,蕴智含灵,鼓以云雷。润以风雨,信群帝之所休憩,众神之所肸响。芝驾自此不归,霓裳于焉屡拂,岂止绩羽为衣,葺成盖,化同毛女,客类园公。每挹仙人之浆,时停酒母之骑,坐石白而穿隐,乘白鹿以游嬉,寥寂忽恍,往而不反者也。至如芳年华月,雰敛云开,谷包得一,河经千里,耸䕜崿于紫微,挺高峰于天汉,暂羲和之鹜,能挂恒娥之骖。积醴成池,泓澄峦岫,聚卉为发,雚苇生焉,庭鳣夜萃,必归伯起之学;苦雾晨兴,非独公超之市。若以柴类方明之坛,望仙集灵之观,休牛散马之地,反璧祖龙之辞,有祈必应,无请不遂。保乂我金方,栽成我三海,振素祇以统亿兆,肃秋节以卫苍生。国其庆,民赖其福。前代曾创祠宇,兼植柏树,历年兹多,榱栋崩褫,树亦往往残缺,太祖文皇帝固天攸纵,诞膺符命,道迈三分,功超九合,将欲宁一区宇,纳之仁寿。而余雰尚梗,燕赵未并,治戎河上,志图郭埽。每以讲阅之暇,亲履阴晋,眷言旧所,良用依然。以大统六年岁在旃蒙,乃谒诸天子,命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西衮州大中正华山郡城阳县开国公恒农场子昕经始缔构,别更列植青松二千余根。堂庙显敞,房廊肃穆,芬哉薜席,赫矣神居,桂酒徐斟,清哥缓节,无复沾濡之事,岂有颠沛之容。暨水德告终,苍精肇运,狱讼知归,人神胥悦。皇帝负扆君临,宸居驭朽,执玉帛以朝万国,叩金绳而享百灵。睿智之所牢笼,英威之所弹压,日月之所昭晋,舟车之所被通,莫不乘毳驾风,梯山航海,重译屈膝,请吏勤王。太师大冢宰晋国公任属阿衡,亲惟,弼谐六乐,缉熙五礼,废典聿修,群望咸秩,光赞皇猷,式康帝载,俾七百之祚,长扇于无疆。维天和二年岁次大渊献月旅沽洗,爰诏史臣为之颂曰:
攸攸大极,岩岩削成。
浑元既判,载浊浮清。
含仁配厚,蕴智为灵。
功遂勿处,日用无名。
在秋戒肃,居金作镇。
严霜比威,膏液等润。
容而不有,施而匪吝。
穷地之险,极天之峻。
川泽通气,山薮藏疾。
灵岳峨峨,清干秩秩。
隈积冬霰,峰留夏日。
雷霆以之,风云自出。
殷忧启圣,多难开基。
大人利见,或跃俟时。
衮冕赤舄,三牡龙旂。
鼓腹行乐,击壤而熙。
神教以道,民化惟德。
沈惭以刚,高明柔克。
文轨叶同,皇猷允塞。
如山之寿,宁我郡国(碑拓本)
魏收河清三年 北齐 · 高湛
 出处:全北齐文卷二
旧人,事我家最久。
前者之罪,情在可恕。
比令卿为尹,非谓美授,但初起卿,斟酌如此。
朕岂可用卿之才,而忘卿身,待至十月,当还卿开府(《北齐书·魏收传》。)
魏收议齐书起元事书 南北朝末隋初 · 李德林
 出处:全隋文卷十八
即位之元,《春秋》常义。
谨案鲁君息姑不称即位,亦有元年,非独即位得称元年也。
议云受终之元,《尚书》之古典。
谨案《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伐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论者或以舜、禹受终,是为天子。
然则周公以臣礼而死,此亦称元,非独受终为帝也。
蒙示议文,扶病省览,荒情迷识,暂得发蒙。
当世君子,必无横议,唯应阁笔赞成而已。
窃谓前二条有益于议,仰见议中不录,谨以写呈(《隋书·李德林传》)